2021届高考语文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 文言基础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语文人教版大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 文言基础题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 文言基础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对点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诣:到……去 B.及至北境 及:等到 C.将先破的 的:通“敌”,敌人 D.治兵有制 制:规章制度 解析:“的”指箭靶,靶子。成语有“有的放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A.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B.神宗善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召为佑神观使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解析:A项,两个“以”:介词,表示工具,拿,用,凭着。B项,“之”:代词,他/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其”:代词,他们/副词,还是。D项,“为”:动词,任命/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3.与文中“神宗召对”一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是寡人之过也 B.当其欣于所遇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今君乃亡赵走燕 解析:D项,省略句,与题干中省略句式“神宗召(之)对”相同。A项,判断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定语后置句。‎ ‎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契丹使萧禧馆客 A.沛公今事有急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例句中的“馆”,名词用作动词,接待。“馆客”,是名词+名词,句中无谓语,前一个名词作动词。A项,“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B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水。C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D项,“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译文: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驳斥他们的理由,就会伤害国家体统。‎ ‎(2)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译文:萧禧又说:“界限没有定下来,不过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真题练——‎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的主要策略是:先明内容,后用方法;先断易,再断难,可借助选项提示。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再凭语感将易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一般来说表时间的词后应该断开,如“初”“顷之”“少焉”“有顷”“久之”等。由此可排除B、C项。比较“又不得诉长吏”“选者又不得诉长吏”两句,可知“又不得诉长吏”缺主语,由此确定答案为D。‎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关键在于积累。C项,“他们不仅职位很高”错误,他们职位并不很高,故选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首先在文本中找出相应内容,再把选项同文本内容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答案。A项,“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原文“禧惭不能对”,表明许将通过机智应对让对方羞惭不能回答。‎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译文: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译文:‎ 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应当注意抓住其中的得分点,如(1)句中应注意“申饬”“岂”“对”、句式“何以……为”等;(2)句中应注意“为”“肆”“罗织”“发”等。‎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地人。考中进士第一名。神宗召见让他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后,任命他为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机构名)核实,接着是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政绩,综合考核没有准则,官吏得以凭借文章随意改动,被选的人又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废除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故意刁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边境,派遣使者要求(划分)代州的土地,每年回访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上,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驳斥他们的理由,就会伤害国家体统。”于是朝廷让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等到练习射箭时,许将先射中箭靶。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萧禧果然拿代州之事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限没有定下来,不过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许将说:“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许将)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了他。第二年,他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进监狱,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许将)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境内监狱都空了。老人家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再看到监狱空了。”郓州的风俗,士子喜欢聚集在店铺里批评国家政事,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这种风俗自动停止了。(朝廷)下诏任命许将为兵部侍郎。许将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制度,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要让万众像一人一样。”‎ 等到对西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询问权臣,(权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许将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谪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哲宗拿这件事询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有崇高品德的事。”许将任颍昌知府,(后)调任到大名。在大名六年,多次因年老请求辞去官职,朝廷下诏任命他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许将)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6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对点练——‎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  征授:征召授予 B.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 疏陈:上疏述说 C.不但惠安遭其虐焰 虐焰:残暴的气焰 D.干挠盛典,蓄隐邪谋 盛典:盛大的典礼 解析:“盛典”在文中的意思是“重大的典章制度”。‎ ‎1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D )‎ A.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而使人贱辱至此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解析:D项,“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但是。A项,“因”,副词,趁此、趁机/介词,通过,经由。B项,“之”,音节助词,无意/结构助词,的。C项,“以”,凭借/表目的,来。‎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译文:回到朝廷,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说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阻挠这件事。(重要实词:会,恰巧、正赶上;方,正在;阴,暗中;沮,同“阻”,阻止,阻遏。重要虚词:之,代词)‎ ‎(2)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 译文:‎ 近年来言官,壬午年以前在淫威前害怕,那么刚正的变软弱了;壬午年以后在情面面前不守原则,正直的变得巧言谄媚。(重要实词:岁,年;怵,害怕;摧刚为柔,变刚强为柔顺;昵,亲近,亲昵;佞:巧言谄媚。重要虚词:于,介词,译为“在”。则,译为“那么”。为,变为)‎ ‎——真题练——‎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正确断句的能力。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的“承宪”“储贰”“术士”“陛下”“承宪妻”“勋贵”“朝绅”等专有名词,“怀”“藏”“窥觊”“广结”“重惩”“扬言”“恐喝”“簧鼓”等动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另外也可以采用排除法,根据文意可知“重惩”是动词,后面应该加宾语“冒籍”,“承宪妻”是名词,应该做下一句的主语,由此可以排除A、D两项;“扬言”为动词,后接宾语“事由己发”,故排除B,这样即可选出答案。‎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移疾犹移病,指官员上书称病,并没有“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意思。‎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曲解了原文意思,对应原文是“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翻译为“分发库银赈济灾民”,而不是“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译文:这中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使自己安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译文: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解析:第(1)句中重要的实词有:“刚直”是刚正之意,“弗胜”是不能经受之意,“龃龉”是攻击、倾轧之意,“安”是使动用法。重要的虚词有:其,代词,这;而,连词,表转折,译为“但是”;“安其身”的“其”是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第(2)句重要的实词有:“啖”是吃之意。矢,通“屎”,此处指雁粪。“囊”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包”,“示”是给……看,“进”有进献、送之意。重要的虚词有:之,代词,译为“这件事”;于,介词,到。‎ 参考译文:‎ 陈登云,字从龙,是唐山人。万历五年(考中)进士。担任鄢陵知县,被征召任命为御史。出京巡视辽东,上疏陈明安定天下、排除祸患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快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又巡视山西。回到朝廷,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阻挠这件事。万历十六年六月便趁发生灾害上书直言,弹劾贵妃的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之位),而且广泛结交有道术的人。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功臣权贵之人,以巧言蛊惑朝廷大臣。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就连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他)干扰重要典章制度,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奏疏呈上后,贵妃、郑承宪都恼怒了,同僚也以为陈登云有危险了,但皇上把奏疏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很久以后,(陈登云)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又弹劾贬退了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弹劾罢免了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弹劾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于是上疏说:“近年来言官,壬午年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软弱了;壬午年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得谄媚。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二十年来,凭正直提升为京官的一百人中只有一二个。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 八狗’的,言官却占了其中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却让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家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一开始就谨慎地考察人选。”于是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出京巡视河南。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陈登云随即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济灾民。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陈登云)按年资长短应当提升为京卿,(公文却)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