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辅导测试(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辅导测试(三)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六安一中高一年级疫情防控延期开学期间辅导测试 语文(三)‎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陶诗的自然美 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五柳先生传》说:“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朱嘉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 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风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 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正如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如《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在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例如《杂诗》十二首屡次写时光的流逝,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掷”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岁月,“催”人老的四时,都被赋予了生命。掷字、待字、催字下得何等有力!“去去转欲速”,是说越到老年时间过得越快;“前途渐就窄”,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这些都是体验深、容量大、言简意赅的诗句。如果没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 - 27 -‎ 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枯燥的哲学说教。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清人潘德舆《养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是很中肯的评论。‎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语出《文心雕龙》)的时髦作品所能比拟的。‎ ‎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后人黄彻、朱熹的肯定。‎ B.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却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C. 陶渊明即使描写寻常景物,也带有盎然生趣,这与其诗和生活完全相融有关。‎ D.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作品讲求对偶辞采,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旨在阐述陶诗的自然美,并从取材、语言、说理三方面进行论述。‎ B. 文章举《杂诗》十二首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 C. 由潘德舆的话可知,陶渊明能从万物之中体悟哲理,并能把它写成诗句。‎ D. 文章按“总—分—总”展开,先总说风格,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升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 B. 我们在陶诗中很难看到雕琢的痕迹,既因为陶渊明写诗力图朴素,也因为其技巧圆融,作品浑然天成。‎ C. 元好问评价陶渊明“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可以看做陶诗自然、朴素、淳真风格的一个注脚。‎ D. 陶诗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的境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 27 -‎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朱熹的肯定”有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可见朱熹阐述的是陶诗的风格特点,而不是创作态度。B项,“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可见“全都明白如话”指称的是所举例证而非其所有的诗,选项以偏概全。D项,“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于文无据。‎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如A项,文中朱熹阐述的是陶渊明诗歌的风格特点,选项误理解成是“创作态度”;B项,文中是说所举的例证具有“明白如话”的特点,选项变成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明白如话”。‎ ‎【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B项,“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五段说“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例如《杂诗》十二首……”,可见文中举出《杂诗》十二首是为证明陶渊明技巧高超,不露痕迹,诗歌纯熟自然。‎ - 27 -‎ ‎【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错误,第一段说“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选项中“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与陶渊明“不存祈誉之心”“无心于非誉”的心境不符。‎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王春正认为,中国和美国都是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重要载体,美方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美国进口商将会承担更多价格上升的成本,美国消费者生活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他说:“中国经济基础坚实,经济韧性不断增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定会克服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提升明显。”‎ 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美方把自身利益凌驾于全球利益之上,对多边规则是一个挑战。对于我们来说,要看清美方此举的本质,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要坚信,道理和正义在我们这边,我们有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专家研讨中美经贸关系——美国霸凌主义给全球带来巨大危害》)‎ 材料二:‎ ‎2019年10月18日,中国经济“三季报”亮相,前三季度6.2%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名列前茅。各种指标显示,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大趋势。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 - 27 -‎ ‎。”前三季度,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指出,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从下阶段来看,尽管外部存在不确定性,但是国内确定性的支撑因素还比较多。”‎ 服务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7%。从消费市场、居民消费中的服务消费支出等指标来看,服务消费的增长速度超过10%。‎ 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特别是随着居民收入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会不断加强。‎ 转型升级的态势持续发展。从制造业来看,9月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比上月增长了4.9个百分点;9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长速度也超过9%。从投资来看,短板领域投资、高技术领域投资持续保持较快增长,1~9月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增长速度都在13%以上。‎ 政策效果持续显现。“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度减税降费的政策,同时还增加了地方专项债的规模和加快了发行进度,效果不断显现。金融领域不断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在促进实际利率下行等方面也是有成效的,有些效果在显现,有的效果后面会继续显现。”毛盛勇说。‎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霸凌主义做法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有决心战胜一切困难。‎ B. 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因此“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C. 从上面材料二、三可推测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光明。‎ D. 经济“三季报”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然领先。‎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0月18日,中国经济“三季报”的亮相,为我们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B. 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消费潜力会不断释放。‎ C. 2019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民生福祉不断改善,这与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 D. 减税降费政策,是2019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它大大减轻了居民的负担,拉动了消费。‎ - 27 -‎ ‎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请结合材料概括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答案】4. B 5. D ‎ ‎6. ①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的态度,全国人民的决心和信心。②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增强的经济韧性,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发展空间。③服务业强大的支撑能力,消费潜力巨大,转型升级的态势持续发展,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B项,因果倒置,“因此‘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错误。依据“‘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市场信心提升明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的大趋势。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具备充足支撑条件。’”可知,正是因为“‘稳中向好、长期向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所以“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新闻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 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D项,曲解文意,“是2019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错误。原文是说“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并不等于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 27 -‎ 材料一,依据“中国经济基础坚实,经济韧性不断增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定会克服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可知,“坚实的经济基础,不断增强的经济韧性,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发展空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材料二,依据“前三季度,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可知,“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扎实工作的态度,全国人民的决心和信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材料三,注意阐述“国内确定性的支撑因素还比较多”包括第二段“服务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第三段“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第四段“转型升级的态势持续发展”,第五段“政策效果持续显现”。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点睛】非连续性新闻材料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 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 27 -‎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 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 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 27 -‎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 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 C. 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8. 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④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 ‎9.‎ - 27 -‎ ‎ 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③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7题详解】‎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B项,“语言轻松诙谐”错误。本文语言简洁自然,深刻的揭露最真实的人性。故选B。‎ ‎【8题详解】‎ 此题考核赏析文中标题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标题和情节的关系、和人物塑造的关系、和主旨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还要分析一些特殊的艺术效果。此题从结构情节的角度看,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从主旨的角度看,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从自身的效果看,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9题详解】‎ 此题考核欣赏文章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重点考核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小说有时也用这些手法,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此题首先是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是对比衬托的手法: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再次是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 27 -‎ ‎【点睛】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本中字居仁,元祐宰相公著之曾孙、好问之子。幼而敏悟,公著奇爱之。公著薨,宣仁太后及哲宗临奠,诸童稚立庭下,宣仁独进本中,摩其头曰:“孝于亲,忠于君,儿勉焉。”‎ 绍兴六年,召赴行在,特赐进士出身。监阶州草场苗亘以赃败,有诏从黥,本中奏:“近岁官吏犯赃,多至黥籍,然四方之远,或有枉滥,何由尽知? 异时察其非,虽欲抆拭,其可得乎?愿酌处常罚,毋令奸臣得以藉口于后世。”从之。‎ 七年,上幸建康,本中奏曰:“当今之计,必先为恢复事业,求人才,恤民隐,讲明法度,详审州政,开直言之路,俾人人得以尽情。然后练兵谋帅,增师上流,固守淮甸,使江南先有不可动之势。伺彼有衅,一举可克。若徒有恢复之志,而无其策,邦本未强,恐生他患。今江南、两浙科须日繁,闾里告病,倘有水早乏绝,奸宄窃发,未审朝廷何以待之?近者臣庶劝兴师问罪者不可胜数观其辞固甚顺考其实不可行大抵献言之人与朝廷利害绝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济则脱身而去。”又奏:“江左形势如九江、鄂渚、荆南诸路,当宿重兵,临以重臣。吴时谓西陵、建平,国之藩表,愿精择守帅,以待缓急,则江南自守之计备矣。”‎ 内待郑谌落致仕,得兵官。本中言:“陛下进临江浒,将以有为,今贤士大夫未能显用,岩穴曲隐未能招致,乃起谌以统兵之任,何邪?”命遂止。‎ 八年,金使通和,有司议行人之供,本中言:“使人之来,正当示以俭约,客馆刍粟若务充悦,适启戎心。且成败大计,初不在此,在吾治政得失,兵财强弱,愿诏有司令无乏可也。‎ ‎(选自《宋史・吕本中传》),有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近者臣庶劝兴师/问罪者不可胜数/观其辞固甚顺考/其实不可行/大抵献言之人/与朝廷利害绝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济/则脱身而去 B. 近者臣庶劝兴师问罪者/不可胜数/观其辞固甚顺/考其实不可行/大抵献言之人/与朝廷利害绝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济/则脱身而去 C. 近者臣庶劝兴师/问罪者不可胜数/观其辞固甚顺/考其实不可行/大抵献言之人/与朝廷利害绝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济/则脱身而去 D.‎ - 27 -‎ ‎ 近者臣庶劝兴师问罪者/不可胜数/观其辞固甚顺考/其实不可行/大抵献言之人/与朝廷利害绝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济/则脱身而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并涂墨,使其永不褪色 B. 致仕指官员犯罪被罢官,古人还常用乞身、请老等表达此意。‎ C. 客馆是指古代招待宾客的馆舍,亦指旅店。‎ D.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公著去世时,宣仁太后及哲宗亲自前往吊丧,众多孩童立于庭下,宣仁太后唯独让吕本中进见,并对其寄予厚望,这侧面体现了他幼年聪慧。‎ B. 吕本中认为九江、鄂渚、荆南等地当派重臣重兵把守;西陵、建平是国家的边疆要地,希望朝廷精选守帅,这是江南自守之计。‎ C. 宋金通和时,吕本中认为对金国使者的供给应该俭约,否则恰会引发敌人的侵犯之心。他希望诏令有关部门只要供应不缺乏就可以了。‎ D. 皇帝任命郑谌掌管军队,吕本中认为当前贤士大夫没有得到重用,隐藏山林的能人没有招至,建议不让郑谌为统兵官,皇帝没有采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近岁官吏犯赃,多至黥籍,然四方之远,或有枉滥,何由尽知? ‎ ‎(2) 然后练兵谋帅,增师上流,固守淮甸,使江南先有不可动之势。‎ ‎【答案】10. B 11. B 12. D ‎ ‎13. (1)近年官吏贪污犯法,大多被处以黥刑和没收入官,但四方遥远,假如有冤枉或过度处罚的,怎么能够全部知道呢?‎ ‎(2)这样以后训练军队选拔将帅,在上游增加军队,牢固把守淮河流域,使长江以南地区先拥有不可撼动的形势。‎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臣”“辞(言辞)”“实”“言”“人”“朝廷”“事”“身”,虚词“者”“其”“之”“与”“则”“而”,‎ - 27 -‎ AD项,“其实”作“考”的宾语,意思是“考察那实际情况”,为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 C项,“事”作“不济”的主语,意思是“事情没有成功”,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 再结合本句意思:近来劝说兴师问罪讨伐金国的臣民,不可胜数,从他们的言辞看固然十分合理,但考察实际情况却不可施行。大概进言的人,同朝廷的利害绝不相等同,进言没有实现,事情没有成功,便脱身离去。句子可以断开为:近者臣庶动兴师问罪者/不可胜数/观其辞固甚顺/考其实不可行/大抵献言之人/与朝廷利害绝不相侔/言不酬/事不济/则脱身而去。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致仕指官员犯罪被罢官”说法错误,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即退休。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皇帝没有采纳”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命遂止”,“命遂止”即命令于是作罢,可见建议被采纳了。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近岁”,近年;“犯赃”,贪污犯法;“黥籍”,指被处以黥刑和没收入官;“然”, 但;“枉滥”,冤枉过度处罚;“何由尽知”, 怎么能够全部知道呢。(2)中的“然后”,这样以后;“谋”,选拔;“师”,军队;“固守”,牢固把守;“淮甸”, 淮河流域;“不可动”,不可撼动。‎ - 27 -‎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吕本中字居仁,元祐年间宰相吕公著的曾孙、吕好问的儿子。年幼时聪明敏悟,吕公著十分喜爱他。吕公著去世时,宣仁太后和哲宗亲临祭奠,众多孩童立于庭下,宣仁太后唯独让吕本中进见,抚摸着他的头说:“孝于亲,忠于君,孩儿当以此自勉。”‎ 绍兴六年,召赴朝廷,特赐他进士出身。阶州草场监官苗亘因贪赃败露,诏令处以黥刑,吕本中上奏:“近年来官吏贪污犯法,多被处以黥刑并没收财产,但四方遥远,其中或许有冤枉过度处罚的,怎么能够全部知道呢?以后觉察他是无辜的,即使想平反改变,又怎么能做到呢?希望斟酌用常刑处罚,不要让奸臣在后世以此为借口。”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绍兴七年,皇上巡幸建康,吕本中上奏说:“当今的计策,一定要先为恢复大业,求取人才,体恤百姓的痛苦,讲明法度,在刑罚政事上周详审慎,广开直言之路,使人人能够向上传达想法。这样之后再训练军队选拔将帅,在上游增派军队,牢固把守淮河流域,使江南先有不可撼动的形势。等待敌人出现机会,可一举打败他们。如果只有恢复大业的志向,而没有相应的对策,国家的根基没变强大,恐怕会产生其他祸患。现在江南、两浙地区赋税日益繁重,乡里疲敝,倘若遭到水旱之灾,为非作歹之人暗地里发难,不知道朝廷怎样对付?近来劝说兴师问罪讨伐金国的臣民,不可胜数,从他们的言辞看固然十分合理,但考察实际情况却不可施行。大概进言的人,同朝廷的利害绝不相等同,进言没有实现,事情没有成功,便脱身离去。”又上奏:“江左形势险要之地如九江、鄂渚、荆南各地,应当驻屯重兵,用重臣把守。吴时称西陵、建平,是国家的边疆要地,希望精心挑选守将,以防备紧急情况,那么江南自守之计就齐备了。”‎ 太监郑谌退休时特命复出,得到掌管军队的官职。吕本中说:“陛下进临江边,将有所作为,现在贤士大夫没有得到重用,隐藏山林的能人没有招来,却用郑谌为统兵官,这是为什么呢?”命令于是作罢。‎ 绍兴八年,金国派使者前来讲和,有关部门商议对使者的供给,吕本中说:“使节前来,正当显示俭朴节约,客馆粮草供应如果很充裕令他们很欣喜的话,恰好会引发敌人兴兵侵犯之心。况且成败大计,原本不在此,关键在于我们的政治得失,兵力财力的强弱,希望诏令有关部门让供应不缺乏就可以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27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①。‎ 惆怅孙吴②事,归来独闭门。‎ ‎【注】①安禄山为夺取边功,数次侵略奚、契丹,引起边患,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②“孙吴”指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篇以“沙漠”“寒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 B. 三、四两句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诗人登上寒垣所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的萧条荒凉之景。‎ C. 五、六两句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到”“每愁”两词对举,突显边患之重之久。‎ D. 全诗叙事写景,形象逼真,境界浑朴;议论抒情,深睿精警,跌宕起伏;语言精炼绮丽,字字含情,情感浓烈。‎ ‎15. 这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较为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1)一、二句以“策马”“长驱”“登”三个连续急促的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2)中间两联写出对安禄山发起不义战争的反感与否定,也含有对贤者沉沦奸邪得志的现实的憎恨;(3)最后两句借用典故透射出具有孙吴之才的诗人报国无门的强烈愤懑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绮丽”错,应是平淡质朴。故选D。‎ ‎【15题详解】‎ - 27 -‎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诗一开篇,就以“沙漠”、“塞垣”这样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伟岸的典型图画。接着以“策马”、“长驱”和“登”这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 三、四句,则写诗人登上塞垣的所见:映入眼帘的,是衰草遍地、寒风呼啸的“萧条”荒凉景象;纵目远眺,只见“白日”昏暗,寒云苍茫,天地玄黄。通过写景来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这两句既是由前面的叙事写景到下文议论抒情的转折,又是具体揭示前文“边城何萧条”的原因:征战不息,原来是“胡虏”的反叛造成的,同时也暗示对安禄山以“边功市宠”,引起战端。尽管当时安禄山手握三镇雄兵,是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的显赫人物,而高适“栖迟一尉”,人微言轻,对此倒行逆施却已难捺愤怒,因此感情的激流勇掀波澜,以一强烈的反诘:“岂无安边书?”对统治者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高度自信心。“诸将已承恩”一句回答,包含着诗人多少深沉的愤慨!这一起一伏之中,诗人的感情又由激越转向沉痛。这样自然引出末尾两句,“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这两句各用一典,孙、吴指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和吴起,“闭门”指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见《后汉书·陈寔传》)。此二句含蕴的情感十分深厚强烈,有言少意多之妙。不过,第二句的“闭门”之说,是对现实极为不满的反语,其实高适对现实是十分关注的,对政治是极为热衷的。‎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27 -‎ ‎(1)《短歌行》中表明曹操放低姿态,希望人才屈驾来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认为可借以纵展眼力,开畅心怀,极尽视听的乐趣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的箫声哀婉幽怨,细微悠长,甚至能产生“_______,_______”的动人效果。‎ ‎【答案】 (1). (1)越陌度阡, (2). 枉用相存。 (3). (2)仰观宇宙之大, (4). 俯察品类之盛。 (5). (3)舞幽壑之潜蛟, (6). 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放低姿态,希望人才屈驾来访”,第二句中“可借以纵展眼力,开畅心怀,极尽视听的乐趣的事情”,第三句中“客人的箫声哀婉幽怨,细微悠长,甚至能产生动人效果”,根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即可。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陌”“阡”“枉”“俯察”“幽壑”“嫠妇”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语言:读书知理,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所以读书人最勇敢, 敢当天下。像毛泽东那样,当年不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 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 ),他知道即使身不在而理亦存,其身早已 ,读书又给人最大的智慧。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子进入一个新纪元。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他们掌提了事物之理,看世界就如“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是常人之所难及。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书造人,你要成为有用的某方面的人,就得先读过某方面的书,你要有创造和发现就得攻读前人积累的书。毛泽东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给以总结,历史也就真的产生了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巨人,这就是为什么一个民族的甚至世界的伟人,必定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个读书最多的人。‎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介书生 腥风血雨 置之度外 庖丁观牛 B. 莘莘学子 腥风血雨 置之度外 洞若观火 - 27 -‎ C. 一介书生 疾风骤雨 置身事外 庖丁观牛 D. 莘莘学子 疾风骤雨 置身事外 洞若观火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马寅初,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 B. 马寅初,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 C. 像马寅初那样,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 D. 像马寅初那样,他懂得人口科学这个理,敢以一朽老翁面对汹汹批判,而坚持到胜利 ‎19. 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你要成为有用的某方面的人,就得先读过某方面的书,你要有创造和发现就得攻读前人积累的书。‎ B. 你要成为有用的某方面的人,就得攻读某方面的书,你要有创造和发现就得先读过前人积累的书。‎ C. 你要成为某方面有用的人,就得先读过某方面的书,你要有发现和创造就得攻读前人积累的书。‎ D. 你要成为某方面有用的人,就得攻读某方面的书,你要有发现和创造就得先读过前人积累的书。‎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处,一介书生:意思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莘莘学子:是指众多的学生。结合横线前后“读书人最勇敢”“像毛泽东那样,当年不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此处强调的是一个普通的读书人,选用“一介书生”;‎ 第二处,腥风血雨:风里带有腥气,血溅得像下雨一样。形容当时残酷屠杀的景象。疾风骤雨:形容风雨来势汹猛,或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此处是说面对中国残酷屠杀的景象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选用成语“腥风血雨”更合适;‎ 第三处,置之度外: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生死、利害放在心上。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此处强调是不把生死、利害放在心上,选用成语“置之度外”;‎ - 27 -‎ 第四处,庖丁观牛:化用成语“庖丁解牛”,庖丁解剖全牛,眼中看不见整头的牛,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此处是说把世界看得清楚明白,选用成语“洞若观火”更适合。‎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上下文,可知括号内所填内容与上文“像毛泽东那样,当年不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一起举例证明“读书人最勇敢,一介书生敢当天下”,所填写内容句式应与上文“像毛泽东那样,当年不就是以一青年知识分子而独上井冈,面对腥风血雨坚信能再造一个新中国,他懂得阶级分析、阶级斗争这个理”的表述方式一样,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本题,划线句子“你要成为有用的某方面的人,就得先读过某方面的书,你要有创造和发现就得攻读前人积累的书”的错误主要表现在搭配不当和逻辑语序不当。“有用的某方面的人”应该为“某方面有用的人”,“成为某方面有用的人”需要深入研读书籍,所以应该搭配“攻读”。“发现”与“创造”也有轻重之分,应先“发现”再“创造”,“要有发现和创造”,读过前人积累的书即可,所以搭配“读过”。根据以上分析,D项“你要成为某方面有用的人,就得攻读某方面的书,你要有发现和创造就得先读过前人积累的书”最正确。故选D。‎ - 27 -‎ ‎【点睛】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好的翻译应该不只是“翻译”,______ 。翻译家的创造性体现于将文学作品变为充满美感的艺术品。对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要 _____ ,更要传达美学气息。翻译家创造性的发挥,对文学翻译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好的翻译家应当让读者分辨不出哪个是原文,______,若用其母语创作,大约也能写出像样的文学作品;但在翻译时,应当识别出原文作者的风格特点,在遵守作者意图的同时将其传达给外国读者。‎ ‎【答案】 (1). ①还需要“创造” (2). ②传达原文的基本信息 (3). ③哪个是译文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第一空,依据前文“不只是”可知,所填句子应以“还需要”开头;依据后文“翻译家的创造性体现于……”可知,此空应填“还需要创造”等类似意思的句子。‎ 第二空,依据后文“传达美学气息”可知,此空应填“传达……信息”,而依据“翻译”的特点,首先应该传达的是“原文的基本信息”,所以此空可填“传达原文的基本信息”等类似意思的句子。‎ 第三空,依据“分辨不出”可知,分辨不出的应该是“原文”和“译文”,所以此空可填“哪个是译文”。‎ ‎【点睛】应对此类题目要注前后文在语意和结构上的照应。一般可分为三步:第一步,把握文段脉络,理清句子关系。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找出前后文的关键词,注意合理推导。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字数合规。‎ ‎21.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4月19日在图书馆401室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27 -‎ 一、讲座内容: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方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说明: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期望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方老师的精彩讲座。‎ 学校教务处 ‎2019年4月17日 ‎【答案】①“牵涉”改为“包括”。②“应邀”改为“邀请”。③删掉“抛砖引玉”。④“期望”改为“希望”。⑤“莅临”改为“到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语言使用的场合,然后把握语言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接着圈出语言表达不得体的地方,并按照要求进行修改。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通知,故应使用书面语体。‎ 第一处,“牵涉”错误,“牵涉”,连累,关系到,多指不好的事情,此处是说讲座的内容的范围很广,不合语境,应改为“包括”。‎ 第二处,“应邀”错误,“应邀”,接受邀请,是从被邀请方的角度来说的,而此处是从邀请方来说,使用不当,应改为“邀请”。‎ 第三处,“抛砖引玉”错误,“抛砖引玉”,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说对方,谦敬不当,删去。‎ 第四处,“期望”错误,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此处是学校对学生说的,应改为“希望”。‎ 第五处,“莅临”错误,“莅临”,敬辞,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此处是对学生说的,不当,改为“到达”。‎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踏入高中校园已有一个学期。在这期间,我们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陌生到熟悉;经历了很多,也感受很深;新奇、疲倦、苦恼、惶惑、感动……心中应该有许多话想说给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听。‎ 请围绕这些内容,给自己想倾诉的人写一封信。‎ - 27 -‎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抄袭,不套作,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高中那些事 某某:‎ 你好!‎ 经过了十年的苦读,经受了如火六月的考练,终于踏入高中的大门……‎ 刚踏入高中校门,迎接我们的便是一顿终生难忘的“杀威棒”——整整七日魔鬼式的军训。我们完成了人格上从大男孩向热血青年的变,也就是经过这七日的军训,我们的生活习惯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初中时代,我们从来不用担心自己的吃饭、睡觉这些琐碎的小事。每当生病时,总有父母家人陪在身边,每一天,总有人嘘寒问暖。到了学校之后,到处都是熟悉的面孔,走三五步,就会碰上热情的同学。班主任老师总是提前下班,赶在学生前面守候在教室门口,各科老师也总是问还有没有听不懂的地方。‎ 到了高中之后,离开了家乡,远离了父母,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初次尝试过着宿舍集体生活,睡着八人间的二层架子床。到了吃饭时间,就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食堂,总怕吃不上饭。食堂很大很宽敞,一千来人同时就餐,里面人声鼎沸。同学之间也没有了那种熟悉感,也没有初中下课时的打闹,少了那时的真诚。走三五步,全是陌生的面孔。,虽说老师的知识很是渊博,但再也找不回和初中老师之间交往的那种亲近感和融洽感,老师和我们之间已经增大了距离,也减少了接触的时间。‎ 在刚进入了大家庭时,我显得不是那么的适应。但是时间使我适应了一切。这是一个陌生的环境,但这是一个新天地。‎ 带着几分稚气,带着几分对过去的留恋和不舍,带着几分义无反顾的勇气,还是坚定地跨进了那想象无数次的殿堂。现在仔细回味,人生其实也是如此,从陌生到熟悉,从犹豫到坚定,从幼稚到成熟。就应如此,鼓着那勇气与信心,一往无前。‎ 从初中到高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学期,但我感觉在独立面对生活方面跨过了一大步,每当问题出来时,第一个想到是不是父母而是自己。每当受到挫折时,没有沮丧,有的只是重新燃起的斗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高中的生活,每天都充满着挑战,而我,正满怀信心大踏步的前行。好了,就说到这里吧,以后见面再聊!顺祝进步!‎ - 27 -‎ 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我的高中生活 某某:‎ 你好!‎ 高中,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我的高中,石柱中学,也不例外。‎ 不知不觉我的高中旅程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想当初抱有一腔热血,立下豪言壮志的我似乎早已不见了踪影。因为我的贪玩所以总是静不下心学习。每次考试前的复习计划和考试后的学习计划都变成了说是而已。总是拿不出实际行动。剩下的两年我不知有多少变故,我的态度大抵不过走一步看一步。‎ 大人们总是爱在耳边念好好学习,我知道他们是想我们有个更美丽的明天。不过成绩真的是出路吗?到了高中,才发现水不像初中的那般浅。总的来说用鱼龙混杂便可概况。成绩好的好得令人惊讶,成绩差的差得让人觉得尽是讽刺。厕所随处可见的烟头,校园中随处可听见的不文明词汇,上课睡觉的变得明目张胆,校外的惊心动魄的打人事件,垃圾随手乱丢并没有一点羞耻感或愧疚感……高中,就像一个还未成形的社会雏儿。‎ 想到马上又有一大批高一新生要来学校,我就想到最开始进来的我们。那时的我们似乎很容易做梦,清澈的,澄明的,容易实现的。我们的纯真还没来得及脱去就被扔进了一个大染缸。明明我们是一群活泼向上的青少年,却被其他事物所感染。沾上不好的恶习,人性的丑陋也被发掘。大概很多人的人生是在这一刻发生变化的吧。‎ 每天和一群人嘻嘻哈哈,走到这里碰见熟人,走到那里打个招呼。到了高中,朋友圈子变得更加宽广。你可能随时多上几个好友。但真心的不多,谁都会自私,这本来也是人的天性,也怪不得谁。记得前段时间初中老友打电话向我抱怨,说什么高中的朋友大多都是为了利益选择和谁在一起,他身边没有什么真心好友,他说他开始怀念中学时代的我们。我竟变得搪塞起来,不知说些什么才合衬。也许是因为许久没联系,感情似乎变得有些陌生。‎ 高中的老师与以前也有些不同,不管是从教学方式还是教育学生什么的。我们似乎每天都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我不怎么喜欢,因为我是一个闲散的人,我不愿意有紧张感把我束缚,也许这也是我成绩不好的原因吧。说句真心话我是不想要读书的,不过为了一口气罢了。‎ 我的高中,究竟是怎样一个未知数。不管是什么样的未知数,我都会努力!‎ 好了,就说到这里吧,以后见面再聊!顺祝进步!‎ - 27 -‎ 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本次作文写作任务十分明确,要求学生以一封信的形式向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甚至陌生人倾诉自己高中生活中诸如新奇、疲倦、苦恼、惶惑、感动等等感受。这一写作任务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话说,且不会跑题。对于刚进入高一一个学期的学生来说,高中的生活和初中生活有很大的不同,进入高中会遇到很多事情,正如材料所说“从不适应到适应,从陌生到熟悉;经历了很多,也感受很深;新奇、疲倦、苦恼、惶惑、感动……”学生可以在自己刚刚过去的一个学生的高中生活中选取二三件自己印象最深刻,或者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事情进行记叙行文;可以写自己进入高中一学期以来对高中生活的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在刚过去的一学期高中生活中发生的有去事情;还可以写自己在刚过去一学期高中生活中认识的同学,或者老师,写写发生在自己与他们之间的事情。对于这篇作文而言,很显然适合写一般记叙文与散文。长于叙事的同学,不妨首选记叙文,要力求写出真情实感,要有细节描写,场景刻画。视野开阔的同学,不妨首选散文,要写出浓厚的文化意蕴,语言要精美,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写作时,深入挖掘内涵,写有意义的事情。生活是广阔的,也是包罗万象的。考场作文,不但要注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和结构,更要注意文章的内涵。‎ 行为结构安排:‎ 本次作文要求写一封信,注意要符合书信的格式要求,开篇要哟称呼和问候语,篇末要有署名和日期,注意署名和日期所处的位置。就材料来看,本次作文更适合写记叙文或者抒情性散文。长于叙事的同学,不妨首选记叙文,写作时选取高中生活中发生令自己高兴、新奇、疲倦、苦恼、惶惑、感动等等难忘的事情,写清楚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自己的感受,力求写出真情实感,要有细节描写,场景刻画。视野开阔的同学,不妨首选散文,采用一线串珠式结构,写写自己对一个学期以来的高中生活的感受,注意要写出浓厚的文化意蕴,语言要精美,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关素材积累:‎ ‎1.‎ - 27 -‎ ‎ 步入高中的学习生活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可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让我对高中的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而且高中的一切仿佛与我过去所想象的有点脱轨。原本想:到了高中,自己长大了,本打算自己随意去发挥,去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然而,当我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却总觉得生活多了许多的不如意;而且也少了许多的生气和活力。不知为什么所谓的“成熟”和“成长”,挫伤了我们积极向上的信心,增添的是对事物的不关注和无所谓,总是无法进入理想的学习状态,也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成功的信心。‎ ‎2. 走进高中的大门,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慌,为什么呢?因为我来到一中的时候,陌生的校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我感到从小到大,上小学、到初中、再进入高中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在小学时,当我走进小学时,我看到无数的小朋友时,我的第一感受就是高兴,心想:我住在部队大院,我和我同龄的小朋友不多,来到小学,就会有很多的小朋友和我玩,所以我心里没有压力,只有快乐和兴奋。但是我的学习很好,从上一年级到五年级,我从来没有到全班20名以后的,我想这是快乐没有压力的学习吧!‎ ‎3. 进入高中了,当我走进一中大门时,我的第一感觉竟然是慌张。我想:“高中有那么多考了600多分的好学生,我初中的成绩那么差,到了高中可怎么学呢?”但是,这是一个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新的折点,我想我一定会从头开始的,过去的它已经过去了,我要把握住现在,不放过一分一秒的时间,从头开始,在第一次月考中,考出一个先让我自己感到惊讶的成绩。但是,这个成绩也许对别人来说不屑一顾,但是对我来说我是用心用力的、也感到惊讶的。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好每一课,上课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节课,课后认真做作业,认真预习、复习每一门功课。‎ ‎4. 新的生活显得忙碌而充实,住校的日子自是比不上家里,却也能在我的心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晨光熹微的清晨,我踏着露水和着鸟声去操场,去食堂,去上课,我热爱这样的生活并满心期待。夜幕似水的黑夜,下了晚自习,我又走在操场回到宿舍,把一天的思绪理清存档。没有电视没有网络对我来说是一种尝试和考验,人生的道路上何尝不是这样呢?‎ ‎5. 我结识了新的朋友和老师,但仍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从前的影子。我努力地让自己沉浸在新的生活中并强迫自己做一段冗长华美的梦,可我无法阻止自己不去怀念过去的所有知己和良师。一路有他们相助,我才得以站在这里,接受更深层次的教育,也结识新的益友。我从来没有和他们道别,他们维系了我的成长,对我的人生亦充满了期待。或许我正带着他们的梦想继续前行,驶向崭新发亮的远方。‎ ‎6. ‎ - 27 -‎ 人对未知的一切总是持有无比浓厚的好奇心,我们私下叽叽喳喳地八卦着老师的性格,校长的年龄,同学的喜好,又或是聊聊娱乐新闻。三个月前我也在聊这些,三个月后面前的脸孔悉数变化,谈论的内容却一成不变。我不禁唏嘘感叹光阴的匆匆仍是带不走某些东西的罢。我对离家的日子着实感到有些不适应,但从小“既来之则安之”的性格让我消除陌生感,欣然接受。我明白人不可能永远待在一个环境,面对新的生活和世界,努力适应才是明智之举。我怀着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般生活的期待,去接受现在新的生活,并且憧憬未来新的每一天。‎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 27 -‎ ‎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