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堂达标
赤 壁 赋(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赋”的特征,鉴赏本文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2、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理会课文景、情交融的特点。 【学习难点】 1、 体会景物描写之中深沉的感情,理会课文景、情交融的特点。 【课前预习】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01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歌、赋、散文、书法、绘画、医药、禅理、哲学、饮食、服饰、金石、园林艺术等方面均有较高的造诣,学识广博。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他仕途失意,命运多舛,生活颠沛坎坷。这与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的废新法的政治主张有莫大的关系。有《东坡集》《东坡乐府》传世,谥号“文忠”。 二、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虚职, 苏轼不能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心里十分苦闷。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其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象鼻子,人们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也被称为“赤壁”。苏轼经常来赤鼻矶游览眺望,或泛舟夜游。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安慰。这段时期,苏轼创作了三篇千古杰作——一词二赋。 三、有关“赋”的文体简介: 1、含义:本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到汉代形成一种有韵的特定体制,成为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韵文。 2、 特点: A、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且允许有参差错落。 B、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 C、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用铺陈手法。 四、生字词: 壬戌( )之秋 举酒属( )客 歌窈窕( )之章 徘徊于斗( )牛之间 如冯( )虚御风 桂棹( )兮兰桨 击空明兮泝( )流光 倚歌而和( )之 余音袅袅( ) 泣孤舟之嫠( )妇 苏子愀( )然 山川相缪( ) 舳舻( )千里 酾( )酒临江 横槊( )赋诗 渔樵于江渚( )之上 驾一叶之扁( )舟 举匏( )尊以相属 寄蜉蝣( )于天地 无尽藏( )也 相与枕藉( )乎舟中 【文本探究】 精读第一自然段 1、作者开始游赤壁时,景色如何?用原文回答。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 这样的景致使泛舟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本段的感情色彩什么为主? 3、 思考:“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几句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当堂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是( ) A.船棹/泥淖 肴核/尸骸 冯虚御风/暴虎冯河 B.白露/露相 倾慕/万顷 扣舷而歌/头晕目眩 C.狼藉/慰藉 应和/附和 啜泣不止/不辍劳作 D.愀然/瞅见 朔方/溯游 方兴未艾/期期艾艾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纵一苇之所如 如:动词,往,到 B.倚歌而和之 歌:动词,唱 C.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酒 D.击空明兮溯流光空 明:形容词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哀吾生之须臾 ②惟江上之清风 B.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C.①月出于东山之上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①肴核既尽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4.下列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D.羽化而登仙 5.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客有吹洞箫者 A.渺渺兮予怀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凌万顷之茫然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6.下面句子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C.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而又何羡乎 7.下列各句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歌窈窕之章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杯盘狼籍 8.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固一世之雄也 (2)而今安在哉? (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4)举酒属客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0.默写名句。 (1) ,而不知其所止; , 。 (2) ,泣孤舟之嫠妇。 (3)山高月小, 。(《后赤壁赋》) (4)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5)枝上柳绵吹又少, !(苏轼《蝶恋花》) (6)人生到处知何似?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7)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其二)) (8) ,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9)殷勤昨夜三更雨, 。(苏轼《鹧鸪天》) (10)天下有大勇者, , 。(苏轼《留侯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