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20届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20届高三第三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辛集中学2017级高三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易》是中华文化在轴心期的一部光辉杰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是以太极为本原的、秩序谨严的有机整体。此即《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蕴含的太极整体观。《易传・序卦》则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更加详尽、气势恢宏的宇宙图景。《易经》六十四卦便是对这个宇宙图景模拟所得的一套严整的象数符号系统。这些是对中华文化之天人合一主流思想的独特表达。由于宇宙万物是一个井然有序的有机整体,人作为宇宙万物中的一个成员,当然是宇宙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人在与自然相处时,应摈弃那种让人类走了很长弯路,只顾局部、短期利益的鼠目寸光式的行为方式,进而建立起一种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的现代行为方式。而这也是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核心理念。‎ 在太极整体观的基础上,《周易》进一步指出,天地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生生不息、变化日新的。此之谓《周易》的生生不息观,即《易传》的“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和“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所显示的发展观。这告诉我们,由于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因此,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全球问题也是宇宙发展过程中的、前进中的问题,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悲观绝望。当然,我们反对对人类前途的一切悲观论调,绝不意味着人类可以盲目乐观、麻痹大意;恰恰相反,人类应该迅速警醒,从容应战,精诚合作,以顺利渡过难关。‎ ‎《易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其中的“天地”不应只狭隘地理解为蓝天、大地,而应看作代表宇宙间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如天人、男女、上下、泰否、身心、内外等,《易传》以“阴阳”统称之。这就是说,如果阴阳两方面处于相互交感融洽的状态,则彼此都能亨通兴盛;反之,如果阴阳双方处于相互封闭隔绝的状态,则彼此都将走向衰败。此为阴阳交泰观。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严峻的全球问题,实质上便是天人之间长期紧张对立的后果,是人把大自然当作可以任意宰割的沉默羔羊而一味征服索取、大自然对人的无知妄为“忍无可忍”而进行“报复”的必然结局,是传统发展观以物为中心、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诚如美国环境伦理学家巴里・康芒纳所说:“新技术是一个经济上的胜利——但它也是一个生态学上的失败。”‎ ‎《易经》曰:“‘节’,亨;苦节,不可贞。”意思是说,保有节度则会万事亨通,若以节制为苦,则诸事不利,不必占问。《易传》进一步阐发说,以谈笑自若的大将风度履险蹈危,以随时使自己居于恰当位置的自觉意识保持节度,以居中守正的刚健气魄创造亨通;大自然正是因为保有节度才使四季得以形成并各有成就;人类也应随时使自己保持节度并形成严格制度,这样才不会伤财害民。此之谓《周易》的节以制度观。大自然的负荷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因此,中华文化一贯主张,知足者富,知足常乐。为了使人类达到更高的生存质量,为了使人类能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时刻告诫自己注意节制。‎ ‎(摘编自赵建功《〈周易〉的生态伦理智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易》认为人对待自然不应只顾及局部、短期利益,而应顾全大局和长远。‎ B. 宇宙是一个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从而使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变化日新。‎ C. 《易传》将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统称为天地,也叫阴阳。阴阳合万事通。‎ D. 每人时刻告诫自己节制,人类才能达到更高生存质量,有更理想的生存环境。‎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谈《周易》的价值,接着从四方面具体分析,先总后分,层次清晰。‎ B.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将《易》理和现实进行了结合,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 C. 文章引用巴里·康芒纳的话,论证了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使阴阳失衡。‎ D. 文章阐释《周易》中的生态伦理智慧,为当今某些问题开具中华文化的药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易》是中华文化轴心期经典著作,因为其书在今天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B. 模拟宇宙图景的《易经》六十四卦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种独特表达。‎ C. 老子认为阴阳二气相交,万物产生。该思想与《周易》“阴阳交泰观”相通。‎ D. 在面对宇宙的发展、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时,人类应当从容以对,而不必悲观。‎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周易》认为”错误。结合“因此,人在与自然相处时,应摈弃那种让人类走了很长弯路,只顾局部、短期利益的鼠目寸光式的行为方式,进而建立起一种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高瞻远瞩的现代行为方式”分析,不是《周易》认为,是作者认为,偷换主语。‎ B项,“……动态开放系统,从而……变化日新”错误。结合“在太极整体观的基础上,《周易》进一步指出,天地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生生不息、变化日新的”“这告诉我们,由于宇宙是一个富有日新、无限发展的动态开放系统”等分析,选项内容因果倒置。‎ C项,“统称为天地”错误。结合“应看作代表宇宙间所有对立统一的两个事物,如天人、男女、上下、泰否、身心、内外等,《易传》以‘阴阳’统称之”分析,《易传》称之为阴阳。‎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论证了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使阴阳失衡”错误。结合“是传统发展观以物为中心、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严重恶果”分析,不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项,选项没有因果关系。因为蕴含深刻的生态伦理智慧,在当今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意义并非是其作为轴心期经典著作的原因。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也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技术层面未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 ‎(综合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等)‎ 材料二 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表示,多年前,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保护方式,都无法阻止莫高窟的衰落,而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莫高窟的保存和資源共享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如今去敦煌莫高窟的游客,只要愿意,可以不再象以前那样一一排队挤着进那一个个的小洞窟,就着微弱的光线看着那一幅幅可能有残缺的壁画,而是可以在3D虚拟环境中观赏敦煌壁画和彩塑,感受到洞窟中无法观看的细节,想看多细就看多细。早在2015年,广东省文化厅就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地图”手机APP应用软件,该软件录入了广东省级以上非遺的地理位置、传承人、传承基地等信息,为用户了解与保护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目前校藏古籍文献2000多册,但受到自然条件、保存条件和书籍的物理特性的影响,大量古籍文受损严重,所以,古籍数字化的工作迫在眉睫。古籍数字化成本非常高,如一册300页古籍数字化成本要60万到90万,所以学校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资金用于古籍教字化工作。古籍虽然可以被数字化,从而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被存储,并被快速检索,但是古籍数字化存档也容易遭到病毒侵害,存在被人为误删或者掉电等故障的风险。‎ ‎(综合自“中国文明网”、“搜狐网”等)‎ 材料三 由国家统一规划,通过政府牵头和社会参与,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实现数字化、可視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项支持资金,将该专项資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増长。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オ,支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一种公共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国际对话与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的技术交流与对话,加深中外技术互补,促进双方在技术领域持续、深入、全面的合作与发展。‎ ‎(摘编自王晓芬《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优势与路径》)‎ ‎4. 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就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这表明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是不落后于国际的。‎ B. 中国文化产的数字化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重要技术手段。‎ C. 数字技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技术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对敦煌、古书籍的保护。‎ D. 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国际文化进产的数字化发展,只有注重借鉴国际经验,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才会越来越快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既是保护文化产的迫切需要,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识基本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B. 虽说古籍数字化成本很高,但是相对于这些古籍所承裁的文化价值及数字化后可安全储存来说,这些投入还是很值得的。‎ C. 多年前,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但运用数字技术,既保护了敦煌文化,又给游客带来了异样的观赏体验。‎ D. 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不仅适用于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适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6. 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B ‎ ‎6. ①国家及时出台相关文件以做好政策引导。②对数字化后的文化遗产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③政府应加大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的资金投入。④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⑤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⑥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⑦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⑧加强国际交流以促进中外技术互补。‎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根据材料三可知, 参与国际交流只是中外技术互补的一种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注重借鉴国际经验,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才会越来越快",因此选项中的“只有......才.....”说法太绝对,将"借鉴国际经验”这个充要条件当成了 “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学化发展才会越来越快”的必要条件。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源"但是古籍数字化存档也容易遭到病毒侵害,存在被人为误删或者掉电等故障的风险”可知,选项中说"数字化后可安全储存”是不恰当的。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本题中,由材料一中联合国和中国的各项举措可见:国家及时出台相关文件以做好政策引导。由“从技术层面未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可见:对数字化后的文化遗产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以及政府应加大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的资金投入。由原文“由国家统一规划,通过政府牵头和社会参与,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实现数字化、可視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可见: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由“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オ,支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可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由“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可概括出: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由“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可见: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由“建立一种公共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国际对话与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的技术文流与对话,加深中外技术互补,促进双方在技术领域持续、深入、全面的合作与发展”可见其措施为:加强国际交流以促进中外技术互补。‎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 寇俊杰 暮春,阴雨。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突然,前面的驴车陷进了泥坑,车夫挥鞭抽打毛驴,可任凭毛驴怎样使劲儿,木轮车像是被泥水吸住一样,就是出不了泥坑。寇准挑起轿帘说,寇安,别打了,还是我下来推吧!寇安没法,只好也下来和寇准以及后面车上的两个随从一起推车。无奈还是车重人少,力量不够,使足了劲儿也没能把车子推出泥坑。寇准说,不行就先把车上的书卸下。寇安说,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怎么舍得弄脏?大家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此是必经之地,故有此一问。他对其他村民说,我们帮帮寇大人吧!然后大家一起重新用力,终于把寇准的驴车推出了泥坑。寇准再三相谢。村民说,寇大人澶渊之功,让中原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我们老百姓还不知怎样感谢寇大人呢。‎ 寇准重新上车的时候,已是满身的泥水。车内的宋夫人用毛巾给寇准擦着脸上的汗水和雨水,心疼地说,原来在京师哪有这样的路?看你现在头发都开始白了,还要出来遭受这样的罪,你要是能把自己的性子收敛一些,何来被贬呢?‎ 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我的所作所为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 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 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 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 再泥泞的路,太阳一出来就晒干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 不过你也别锋芒太露,出头的檩条先烂,想当年,你和太宗意见不合,太宗说不过你,生气地要拂袖而去,你竟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拽住他的衣服不让走,直到把他说服才罢休!俗话说,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 寇准只是得意地嘿嘿笑着,并不说话。‎ 宋夫人又说,不过,终归是伴君如伴虎。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皇上是个好皇帝,就怨你太耿直,连皇上的面子也不给。特别是上次被贬,有人揭发你酒后说了太宗的坏话,太宗不信,找你问一下。按说太宗也没当真,你随便找个理由太宗就能原谅。可你就是不辩解,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人家是皇帝,你“将”人家的军,结果被贬到了邓州。你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 寇准说,我喝完酒后可能真说了太宗的坏话,但那是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大丈夫做事就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 唉!宋夫人叹了一口气,今上能当皇帝,你本是立了大功的;澶渊之盟,你也是立了大功的,可皇上就怕功高震主,你本该急流勇退,但你非但没有,还不知收敛锋芒,皇上这才免了你的宰相之职,把你贬往陕州。不过这样也好,朝中是非太多,你当个地方官,陕州离我们老家又近,我们还能过个安心日子呢。再不必像以前一样……‎ 踏莎行。寇准的脑海里忽然闪出这样一个词牌名。他叫寇安停车,从箱子里拿出笔墨纸砚,然后铺纸磨墨。他略一沉思,笔走龙蛇,写下了一首《踏莎行》的词:“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宋夫人本想寇准写的是反思过去,从此要淡出朝廷视野,远离政治旋涡的意思,没想到看了寇准的《踏莎行》,写的却是难离难别、情深意切的“情诗”。她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她知道,要想让寇准抛弃自己的信念真是太难了。如果皇帝用他,再危险他还是要回去的,可他又不会曲意逢迎,个性又那么张扬,虽然皇帝信任,但他由着自己性子来的做法,就是有一副好牌,也会叫他打得稀里哗啦甚至是性命不保!‎ 宋夫人含着泪看着寇准,寇准拉住夫人的手,坚定地点了点头。夫人知道,今后摆在他们面前的,将会是一条更加艰险的道路! ‎ 编者注:《踏莎行(春色将阑)》实际写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当时寇准被太宗贬为青州知府,赴职之际,写下了这首词。《宋史·列传四十》中记载“(寇)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且互斥其短。帝(太宗)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准既行,帝念之,常不乐”。‎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为后面情节发展作铺垫。寇安的话“大人,那是你的心头肉啊!”侧面表现出寇准喜爱读书。‎ B. 小说虚构了村民帮助寇准推驴车的情节,表达了百姓对寇准的感恩;百姓的行为也使得寇准更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 C. 冠准写成的《踏莎行》被夫人称为“情诗”,夫人流泪,被丈夫诗中那难以割舍、相爱终老的爱妻之情深深打动了。‎ D. 小说中寇准因澶渊之盟被贬至离老家很近的陕州做地方官,可是他并未因此心生退意,仍寄意朝廷,哪怕前路艰险。‎ ‎8. “宋夫人”这一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9.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它依据历史事实,进行想象、改编,请结合本篇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一特征。‎ ‎【答案】7. C 8. ①从情节发展看,借宋夫人的话,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使读者了解了寇准被贬陕州的前因后果。②从人物塑造来看,侧面表现寇准忠诚、耿直、豁达、坚定的性格特点。③从主题表现来看,宋夫人对丈夫的责备、抱怨,对比突出了寇准的人格操守。 ‎ ‎9. ①真实:澶渊之盟立功、三次被贬等重要事件,寇准忠君爱国的人物形象均有据可考,是真实的。②虚构:夫妻对话、雨中赶路、赴陕州时写《踏莎行》等情节或细节是虚构的。③现实意义:小说通过写寇准被贬途中的经历、对话、言行,表现人物在被猜疑、被诬陷、被贬的困境中,依然坚守正道,忠君爱国,使人心生敬意,对现代人具有启迪意义。‎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C项,“夫人流泪,被丈夫诗中那难以割舍、相爱终老的爱妻之情深深打动了”错误。由原文及编者注可知,《踏莎行》是寇准赴职之际,为表达自己仕途坎坷以及对政坛、对君上难以割舍的情怀和自家的失落之情写下的诗,是以闺怨比君臣。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的发展;贯穿全文,作为线索;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次要人物如果是“我”,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结合文本中宋夫人的话,如“宋夫人说,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我听女婿王曙说,这次就是王钦若在皇上面前说你是拿皇上的性命做赌注,澶渊一仗胜是侥幸,如若败了,他的命就没了,皇上这才把你贬出京师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宋夫人又说,不过,终归是伴君如伴虎。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结果被贬到了邓州。你这不是自己找麻烦吗”“宋夫人叹了一口气,今上能当皇帝,你本是立了大功的;澶渊之盟,你也是立了大功的,可皇上就怕功高震主,你本该急流勇退……再不必像以前一样……”等分析,借宋夫人的话,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使读者了解了寇准被贬陕州的前因后果。结合“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我的所作所为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寇准说,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若是奸臣,他们会这样做吗”“我喝完酒后可能真说了太宗的坏话,但那是太宗有不对的地方。大丈夫做事就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等分析,侧面表现寇准忠诚、耿直、豁达、坚定的性格特点。结合“可你分不清君子和小人,把小人得罪了,他们就会为私怨而报复”“你这是往死路上走哇!得亏太宗英明,不但没杀你,还把你比作魏征”“可你就是不辩解,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你本该急流勇退,但你非但没有,还不知收敛锋芒,皇上这才免了你的宰相之职,把你贬往陕州”等分析,宋夫人对丈夫的责备、抱怨,对比突出了寇准的人格操守。‎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它依据历史事实,进行想象、改编,请结合本篇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一特征”,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文本真实和虚构的内容。如分析历史事实特征及出想象、改编的内容等。结合“你这是第三次被贬了吧”“澶渊之盟,你也是立了大功的”“寇准说,社稷为重,君为轻。我的所作所为只要对得起天下百姓就行了”等分析,澶渊之盟立功、三次被贬等重要事件,寇准忠君爱国的人物形象均有据可考,是真实的。结合“暮春,阴雨。开封通往陕州的官道更加泥泞,两辆驴车在湿滑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大家正在一筹莫展之际,路过的几个村民走过来,有人施礼问,是宰相寇准寇大人吗?正是,但我现在已不是宰相了。我们听说大人没有因为澶渊之盟受到封赏,反而被贬陕州,此是必经之地,故有此一问”“寇准微微一笑说,王曙是怎么知道的”“他和皇上的内侍周怀政关系很好,是周怀政亲耳听到王钦若对皇上说的,还说你居功自傲,到处宣扬说没有你寇准,就没有大宋的江山──他这是诬告啊”“寇准的脑海里忽然闪出这样一个词牌名。他叫寇安停车,从箱子里拿出笔墨纸砚,然后铺纸磨墨。他略一沉思,笔走龙蛇,写下了一首《踏莎行》的词”等分析,夫妻对话、雨中赶路、赴陕州时写《踏莎行》等情节或细节是虚构的。结合文本“你看刚才村民为我推车,多好啊”“按说太宗也没当真,你随便找个理由太宗就能原谅。可你就是不辩解,不知道趁坡下驴,太宗给你梯子你也不要”“大丈夫做事就要敢作敢当!我不后悔”“没想到看了寇准的《踏莎行》,写的却是难离难别、情深意切的‘情诗’”等分析,小说通过写寇准被贬途中的经历、对话、言行,表现人物在困境中,依然坚守初心,忠君爱国,对现代人具有启迪意义。‎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俭,字士廉,渤海蓚人。士廉少有器局,颇涉文史。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并称先达,与士廉结忘年之好,由是公卿藉甚。隋军伐辽,时兵部尚书斛斯政亡奔高丽,士廉坐与交游,谪为朱鸢主簿。事母以孝闻,岭南瘴疠,不可同行,留妻鲜于氏侍养。士廉久在南方,不知母问,北顾弥切。尝昼寝,梦其母与之言,宛如膝下,既觉而涕泗横集。明日果得母讯,议者以为孝感之应。贞观元年,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秦时李冰守蜀,导引汶江,创浸灌之利,至今地居水侧者,顷直千金,富强之家,多相侵夺。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蜀中学校粲然复兴。蜀人朱桃椎者,淡泊为事,隐居不仕,披裘带索,沉浮人间。士廉每令存问,桃椎见使者,辄入林自匿。近代以来,多轻隐逸,士廉独加褒礼,蜀中以为美谈。五年,入为吏部尚书。山东人士好自矜夸,虽复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女适他族,必多求聘财。太宗恶之,以为甚伤教义,乃诏士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谍,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及书成,凡一百卷,诏颁于天下,赐士廉物千段。十九年,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皇太子下令曰:“摄太傅士廉,朝望国华,仪刑攸属,寡人忝膺监守,实资训导。比日听政,常屈同榻,庶因谘白,少祛蒙滞。但据案奉对,情所未安,所司宜别以一案供太傅。”士廉固让不敢当。二十年,遇疾,太宗幸其第问之。二十一年正月壬辰,薨于京师崇仁里私第,时年七十二。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节选自《旧唐书·高俭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B. 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C. 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D. 蜀土俗薄/畏鬼而恶疾/父母病有危殆者/多不亲/扶侍杖头/挂食遥以哺之/士廉随方训诱/风俗顿改/‎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谱谍,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 B. 忝,很常见的敬辞,是有愧于做某事的意思;忝膺,用来表示惭愧受任某一职位。‎ C. 薨,古代称诸侯、皇帝的高等妃嫔及皇子公主,封王的贵族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 D. 里,指城市之中人口、商铺等相对集中的某一区域,类似于今天我们所说的街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俭少有才学,声名卓著。他年少时有才学气度,广泛阅读文史书籍,有德行学识的前辈与他结为忘年交,他由此在王公大臣间颇有名声。‎ B. 高俭重视亲情,极具孝心。他因与斛斯政交往而获罪,被贬南方瘴疠之地,母亲不可同行,他就留下妻子侍奉,还在白天睡觉时梦到母亲。‎ C. 高俭兴利除弊,治理有方。水边地价昂贵,高俭沿旧渠重新开掘土地,使蜀中获利;他礼待蜀中隐士,常常派人问候隐士朱桃椎,传为美谈。‎ D. 高俭考订姓氏,力矫流弊。太宗厌恶山东人士倚仗旧有门第嫁女时豪取聘礼的做法,令高俭考订姓氏。高俭很好地完成任务,受到皇帝认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因暇日汲引辞人,以为文会,兼命儒生讲论经史,勉励后进。‎ ‎(2)太宗伐高丽,皇太子定州监国,士廉摄太子太傅,仍典朝政 ‎【答案】10. A 11. B 12. C ‎ ‎13. (1)又在闲暇之日招引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令儒生讲论经史,劝勉鼓励后辈学生。‎ ‎(2)太宗攻打高丽,皇太子在定州监管国事(代管国事),高士廉代理太子太傅一职,并执掌朝政。‎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薄”是轻浮意思,修饰“俗”,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C项。‎ ‎“亲”是亲自的意思,修饰限制“服侍”,不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 句意:蜀地风俗轻浮,害怕鬼怪、厌恶疾病,父母生病有生命危险的,儿女大都不亲自侍奉,在杖头挂着食物,远远的喂食。高士廉根据当地情况加以训导,风俗顿时有所改观。‎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B项,“很常见的敬辞”错误。忝,常见字义为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高俭沿旧渠重新开掘土地”错误。结合“士廉乃于故渠外别更疏决,蜀中大获其利”分析,不是沿江重新开掘,而是在原水渠外另行疏浚开通新河。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因”,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着”;“暇日”,闲暇之日;“汲引”,招引;“兼命”,同时命令;“勉励”,劝勉鼓励;“后进”,后辈学生。(2)“伐”,攻打;“监国”,监管国事;“摄”,代理官职;“典”,执掌,掌管。‎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高俭,字士廉,是渤海蓚人。高士廉年少时有才识气度,广泛涉猎文史书籍。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是前辈,与高士廉结为忘年之交,从此在王公大臣间(名声)很盛。隋军攻打辽,当时兵部尚书斛斯政逃到高丽,高士廉因为与他有交往而获罪,被贬为朱鸢主簿。他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岭南有瘴气,不能同行,就留下妻子鲜于氏侍奉赡养。高士廉长期在南方,不知道母亲的情况,北还的心情愈加迫切。曾经早上睡觉,梦到他母亲和他说话,就好像在依于母亲膝下,醒来后已经泪流满面。第二天果然得到母亲的消息,议论的人认为这是孝心的感应。贞观元年,转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地风俗轻浮,害怕鬼怪、厌恶疾病,父母生病有生命危险的,儿女大都不亲自侍奉,在杖头挂着食物,远远的喂食。高士廉根据当地情况加以训导,风俗顿时有所改观。秦代时李冰治理蜀地,导引汶江,开创了灌溉的便利,到现在在水边的土地,一顷价值千金,富强的人家,多相谋求占据。高士廉就在原水渠外另行疏浚开通新河,蜀中大获灌溉的便利。又在闲暇之日招引文人,举行文会,同时命令儒生讲论经史,劝勉鼓励后辈学生。蜀中的学校大为复兴。蜀人朱桃椎,淡泊寡欲,隐居不做官,身披裘衣腰扎粗绳,浪迹民间。高士廉常常派人去问候,朱桃椎看到使者就躲进树林。近代以来,多轻视隐士,唯独高士廉礼遇他们,在蜀中传为美谈。贞观五年,入朝做吏部尚书。崤山以东的人士喜欢自我夸耀,虽然已经接连几代的衰败了,依然倚仗他们的旧有门第,女儿嫁给别族的人,一定会多多索取聘礼。唐太宗厌恶这件事,认为对教化十分有害,就下诏让高士廉修订姓氏。于是他普遍搜集天下各姓的谱牒,并依据史书,考订它的真伪,忠贤之人褒奖进用,违逆之人贬谪,编撰成《氏族志》。到了书编修完成,共有一百卷,皇帝下诏颁行天下,赏赐高士廉物千段。十九年,太宗攻打高丽,皇太子在定州监管国事(代管国事),高士廉代理太子太傅一职,并职掌朝政。皇太子下令说:“代理太傅高士廉,是朝中有声威的杰出大臣,可以作为永久的楷模。寡人惭愧受任监管国事,确实借助于他的训导。近来我听政,常常委屈他跟我同坐一榻,希望趁机向他咨询,稍微去除我的蒙昧无知。然而让他依凭桌案应对,我心里有所不安,有关部门也应另备一个桌案供太傅使用。”高士廉坚决推辞不敢承当。二十年,高士廉生病,太宗亲临他的宅第问候他。二十一年正月壬辰,死于京师崇仁里私宅,时年七十二。追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文献。‎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①,三黜名惭柳士师②。‎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③东过连山④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寥寥数笔即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B. 颔联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名惭”写出诗人对柳士师的敬意。‎ C. “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意境凄惋。‎ D. 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得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15.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的结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铃霖》的结句艺术手法上的异同之处。‎ ‎【答案】14. D 15. 相同点:同为想象别后之景,采用虚写手法。(答出虚写或者想象都给满分)不同点:柳词直抒胸臆,以千种风情衬尽羁旅愁苦,人间别恨;刘诗以想象之景结情,寄离情于山水(答出以景结情或者双关都给分)。‎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内容、手法、主旨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本题D项“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说法有误,反衬应改为正衬,是以哀景写哀情。‎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翻译诗句并理解诗歌内容;然后明确诗歌所使用的手法,结合内容分析是怎样使用该手法的;最后点出情感或艺术效果。本题是比较阅读,要求“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铃霖》的结句艺术手法上的异同之处”,作答时既要答出相同点还要写出不同点。本诗尾联写柳州和连州有桂江相连,每当桂江向东流经连山之下时,我将和你相互凝望,低头吟诵《有所思》。诗人设想别后,以虚间实,笔姿灵活。“桂江”和“连山”并无相连之处,因此这里并不是实说桂水东过连山。下一句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这东西远隔的两地联系起来。原来连接双方的,正是山水相望、长吟远慕的无限相思呵。“有所思”,也是古乐府篇名,这里出现,语意双关。最后两句,一纵一收,转折于空际,挽合十分有力。《雨铃霖》的结句写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也是虚写,直抒胸臆,想象别后无尽的羁旅之愁。‎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李密在《陈情表》中委婉地向晋武帝表达他不仕的苦衷:“母、孙二人,______,_____。”‎ ‎⑵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展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_____, ______ 。‎ ‎⑶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则说“______ ,______。”‎ ‎【答案】 (1). 更相为命 (2).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 曲罢曾教善才服 (4). 妆成每被秋娘妒 (5). 故不积跬步 (6). 无以至千里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的情境式默写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情境式默写题,一般是在题干部分提供一种情境,要求考生从某一文章或诗歌中找出与之契合的语句。因此,细读题干,扣住提示,筛选语句,就成了解答情境式默写题的关键所在。其次,考生在解答时,不仅要“瞻前”,即关注所填的句子的出处,还应“顾后”,即关注试题提供的具体情境(理解性的描述部分),迅速捕捉题干中的提示信息,进而准确解答。‎ 本题中,第⑴句中要默写的部分前面有“母、孙二人”的提示,可直接写出答案,同时,可以看看题干中的提示,加以确认;第⑵句中“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和“美丽出众”两方面,可以确定所填部分为“曲罢曾教善才服”和“妆成每被秋娘妒”两句;第⑶句中,题干“用行路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提示以及《老子》句子的提示,可以推断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两句。‎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废、妆、跬、至。‎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下列小题。‎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_____,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 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_____,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印等等,_____。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_____,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 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    ),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俯拾皆是 因而 B. 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不一而足 然而 C. 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不一而足 然而 D. 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俯拾皆是 因而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B. 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C. 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美。‎ D. 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 B. 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 C. 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 D. 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对秦汉范型来说 ‎【答案】17. C 18. B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和关联词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对于本题,第一组:功成身退:大功告成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后文有“权力的卸除”,与之相呼应,此处应选“功成身退”。第二组: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印学理论应该是接连出现的,应选“层出不穷”。第三组:俯拾皆是:意思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不一而足: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此处在列举印章丰富的品类之后,应选“不一而足”。第四组: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然而:指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因前后分句是转折关系,此处应选“然而”。‎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六种常见语病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在解题时可用语法分析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有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语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等问题。有时,结合语境,抓住句子的标志性词语,运用排除法解答,也可以快速的解决问题。‎ 对于本题,从关联词搭配来看,“无论是……还是……都”为一个整体,排除C、D两项。从语序看,是先“外形”,然后深入到“印文、章法”;从“蕴含”和“呈现”补语看,“蕴含”搭配“着”,“呈现”搭配“出”为宜。排除A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关注前后文,确保所填句子在逻辑上通顺;二是注意陈述对象一致,确保所填句子在陈述事件时不出现中途易辙的问题。‎ 对于本题,根据前文“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可知,括号处承接前文,应先介绍“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的概况,故排除A、D项。根据后文“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可知,括号处的主语是“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是针对“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而言的,故“对秦汉范型来说”应置于“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前,与B项相符。‎ 故选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 ______ ,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______ ,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只有保持开放,通过交流对话,积极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更好获得外部参照,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_____,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 ‎【答案】 (1). ①它通过外引力吸收外部资源(文明) (2). ②文明也是一样 (3). ③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要做好这道题,需要灵活的理解能力,还要思维缜密,学会“瞻前顾后”关照全面。关照规律指津:完成这类题的补写,一是抓住关联词,二是关注语段中的重点句子(过渡句、中心句等),三是关注上下文所在的语境,四是关注标点符号。‎ 本文段主要是解读“文明”。开始写文明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然后分两部分分别介绍内聚力和外引力,上句写“一方面,它通过内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以及上下文意思,可推知第一处划线句应填“它通过外引力吸收外部资源”。接下来写“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本句作用是开启下文,引入对下文“文明”的描写,联系后文“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可知,第二处划线句应填“文明也是一样”。第三处划线句通过后文“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可推知此处是写文明的美好,故可得出答案“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19年10月19日‎,全国首台‎5G网络智能无人驾驶矿用车亮相于在江西南昌举办的2019世界VR产业大会上。该车由中国航天重工、江铜集团城门山铜矿、青岛慧拓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和航天系统公司联合研制。据航天重工董事长虢劲松介绍,与无人驾驶汽车应用相比,矿区采矿道路条件较差,无固定清晰路标,还可能出现某些不可预测的障碍物,因此路面循迹避障的算法设计是无人矿车驾驶系统的重难点。‎ ‎【答案】①‎2019年10月19日,全国首台‎5G网络智能无人驾驶矿用车亮相2019世界VR产业大会(‎2019年10月19日,在2019世界VR产业大会上,全国首台‎5G网络智能无人驾驶矿用车亮相);②该车由多家公司(多方、四家公司)联合研制;③该车驾驶系统的重难点是路面循迹避障的算法设计(路面循迹避障的算法设计是无人矿车驾驶系统的重难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特别是首尾句的叙述,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由材料“‎2019年10月19日,全国首台‎5G网络智能无人驾驶矿用车亮相于在江西南昌举办的2019世界VR产业大会上”可知,时间是“‎2019年10月19日”,地点是“2019世界VR产业大会”,事件是“全国首台‎5G网络智能无人驾驶矿用车亮相”。综合以上几个要点可概括: ‎2019年10月19日,全国首台‎5G网络智能无人驾驶矿用车亮相2019世界VR产业大会。由材料“该车由中国航天重工、江铜集团城门山铜矿、青岛慧拓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和航天系统公司联合研制”可知,该车由多家公司(多方、四家公司)联合研制;由材料“据航天重工董事长虢劲松介绍,与无人驾驶汽车应用相比,矿区采矿道路条件较差,无固定清晰路标,还可能出现某些不可预测的障碍物,因此路面循迹避障的算法设计是无人矿车驾驶系统的重难点”可知,该车驾驶系统的重难点是路面循迹避障的算法设计。‎ ‎【点睛】压缩语段,首先应辨明语段的表达方式,针对不同的表达方式,采取不同的应对技巧。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扣住其特征。议论性文段:可以采取抓中心句的方法。记叙性文段,可以通过抓记叙的要素来抓信息。具体操作过程:找——陈述对象、中心事件、性质、结果;写——必须按照题干要求(含标点)、尽可能运用原文词语、尽量运用主谓句表达。‎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去年的世界女排锦标赛上,塞尔维亚获得冠军,意大利收获亚军,中国队取得第三名。在半决赛中,中国女排经过五局苦战,以2:3惜败意大利,无缘决赛。有人说,意大利队是中国队的劲敌,如果中国队采用不违反规则的规避战略,在六强赛中故意输给荷兰队,以小组第二的成绩进入半决赛,就可以避开意大利队,大幅增加进入决赛的概率。也有人说,中国女排放弃精心算计,把每一场比赛都当硬仗来打,这种守诚精神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 对于“规避”和“守诚”,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自重人生不放水 一个青年跳入河中,救出落水的儿童,一时被传为英雄。可是在记者采访他救人动机时,他竟说是因为岸上围观的人太多而把他挤进河里去了。许多人说他傻,认为他白白失去了就要到手的“英雄”称号。然而,我为这个青年的诚实点赞,巧取的桂冠无光彩自重人生不放水。‎ 所谓自重人生不放水,就是坚守初心,自我尊重,不虚与委蛇,为自己谋求名利。在2018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半决赛中,中国女排以2:3惜败意大利,失去了决赛权。有人认为意大利队是中国队的劲敌,在六强赛中,如果中国队故意输给荷兰队,以小组第二的成绩进入半决赛,就可以避开意大利队,但是在郎平的竞技词典里,从来没有“放水”一词,她把每一场比赛都当成硬仗来打。不采取规避的战略,一心一意打好每一场球,这就是尊重自我,这就是自重人生不放水。‎ 放弃精心算计,不希求靠技巧胜出,只想真刀真枪的干一场,这才是自重自强的体育精神!通过“放水”,避开强队,虽然并不违规,但也失去了自重自强的精神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也是一场竞赛,社会把种种桂冠戴到各类佼佼者的头上,以表彰他们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作为每一个参赛者,应当如实的表现自己,优劣等第皆有裁判根据规则去评定。可是,有些人偏不这样。他们功力不足,又求胜心切,非要登上冠军宝座,于是就施展种种“放水”技巧,上演种种夺冠的闹剧和丑剧。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方方曾披露的鲁迅文学奖“跑奖”内幕,就是一个典型。‎ 做人做事当然要讲究策略,但是人们一味追求机巧的现状不能不让人担忧。许多人在拜金浊浪的冲击下,以夸逞聪明、纵恣弄巧为能事,为了金钱竟把“伪诈”视若拱壁,将“厚黑”奉为奉为圭臬。“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当靠着诡计偶获胜利,便以为永远都会获胜,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实在太多了。‎ 陶渊明有诗云“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学着做一位守拙者,不忘初心,不断升华人生境界,渡过人生的大江大河,走向光明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为材料作文题。‎ 审题: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主旨并进行立意。解答时,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然后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以及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 本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进行立意。‎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叙述事实,后一部分陈述两种不同的意见。事实部分介绍了中国女排在半决赛中的表现和成绩,是为了引出关于此事的两种意见,因此写作时所要关注的重点应是这两种不同的意见。意见分歧的焦点是中国队是不是应该在六强赛中故意输给荷兰队,以避免在半决赛中遇上强大的对手意大利队。命题人已经将这种意见分歧用“规避”和“守诚”予以明确概括,所以作文时要围绕“规避”和“守诚”两个关键词进行思考。‎ 角度一:赞同合理“规避”,讲究策略。歌颂机智巧为,批判简单鲁莽。‎ 角度二:赞同“守诚”,歌颂不忘初心。可以探讨体育精神,可以审视商业行为,也可以论述人格品德,谈意义,论价值,析危害,挖根源,多方面、多角度进行阐述。‎ 角度三:辩证分析,综合立意。肯定“规避”,讲究策略,不等于提倡不择手段;肯定“守诚”,不等于拒绝智取。‎ 参考立意:“规避”是一种好策略、“守诚”是不忘初心的体现等。‎ 行文结构:以另一个故事引出坚守初心的观点;再结合女排的比赛表明自己的观点:放弃精心算计,不希求靠技巧胜出,只想真刀真枪地干一场,这才是自重自强的体育精神;由比赛上升到人生,人生也应该自重,当靠着诡计偶获胜利,便以为永远都会获胜,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结尾再次点题,表明体育精神不在于获得胜利,而在于坚守初心,坚守诚心。‎ 素材:‎ ‎1、不信不利,不成不行。 ——晁说之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王充 ‎3、狡猾的小聪明并非真正的明智。它们虽然能登堂却不能入室,虽能取巧却并无大智。靠这些小术要得逞于世,最终还是行不通的。 ——【英】 培根 ‎4、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5、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年少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数千名考生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题是自己练习过的,他就如实上奏皇帝,并请求改换考题。皇帝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对他进行了褒奖。‎ ‎6、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有人站出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7、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克雷洛夫和得米特里耶夫的寓言故事。一天,得米特里耶夫来屠格涅夫做客,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显示儿子的才能,就让儿子给客人朗诵一篇寓言。朗诵完毕后,得米特里耶夫问屠格涅夫他的寓言好不好,屠格涅夫说:“好,但克雷洛夫的寓言比你的好!” 得米特里耶夫听后并不生气,反而夸屠格涅夫是诚实的孩子。‎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作文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有如下几种:1、找关键词句法:关键词句一般是材料当中重复出现或议论、抒情性的词句,它往往是材料的“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审题立意的“突破口”。2、以果溯因法:凡事必有因,有因也会有果。作文审题时不妨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去分析作文材料可以抓其根本、规律,就可以分析透彻。所以审题要追溯事件的前因后果,要抓住材料的深层内涵,审准作文题,确定最佳立意。3、提炼本质法 :这种方法就是抓住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问题去立意。这种方法适用于平实的叙述性材料。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中心也不含蓄,就靠我们提炼出一个带哲理性的观点。4、道理升华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寓言,带有哲理性的自然现象。1990年高考作文材料提供的是法国寓言《小姑娘与玫瑰园》,2003年的《智子疑邻》都属于这一类型,分析这类材料,就要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5、同异互求法:这种方法就是把几个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点提出来,加以概括提炼,作为文章的论点。这种方法首先适用于相似排列的多元式材料。6、反弹琵琶法:“反弹琵琶”指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所谓逆向思维,就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以背逆常规现象或常规方法为前提,通过反向思考来发现或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7‎ ‎、辨明关系法: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阅读材料时,如果善于分析材料中诸事物的关系,即可找到立意的依据。8、把握情感倾向法: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