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语文试卷 PDF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测评月考语文试卷 PDF版含答案

书 语文LQ·第1页(共8页) 语文LQ·第2页(共8页) 秘密★启用前  禄劝第一中学 2022届高二年级教学测评月考卷 (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 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 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 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 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 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 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 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 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 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 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 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 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 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 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 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 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 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 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 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 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 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 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 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C. 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D. 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 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 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 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 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C. 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 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北斗工程诞生之前,我国曾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在理论探索和研制实践方面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 工作。 1983年,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 设想。 北斗工程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路,分“三步走”。 作为解决“有无”问题的第一步,北斗一号需要花小钱办大事,验证系统设计思想的正确性。1993年初, 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北斗一号系统于2003 年建成,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面对快速增长的应用需求,北斗二号迈开了提升性能的第二步。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 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 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站在前两代星座的肩膀上,北斗第三步迈得无比自信。星间链路、全球搜救载荷、新一代原子钟等新 “神器”闪耀亮相,整体性能大幅提升……今日之北斗已经梦想在望。 (摘编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科技日报》2019年01月24日) 语文LQ·第3页(共8页) 语文LQ·第4页(共8页) 材料二: (数据来源于《2020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材料三: 本报北京6月30日电(记者张蕾)30日下午,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在东经110 5°工作轨位, 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的完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专家介绍,定点成功相当于卫星进入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准备正式“开工”。目前,经 过遥测数据判读,星载基准频率合成器、原子钟、导航任务处理单元、星间链路等载荷设备均工作正常,地面 接收信号正常。接下来,卫星将进行多项在轨测试,确认所有设备运行正常后,开启工作模式,编入北斗全球 导航系统的卫星“大家族”中。 (摘编自《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定点成功》,《光明日报》2020年07月01日)) 材料四: 2020年6月23日上午,中国“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空间星座部署完美收官。这对中国航天乃至中国科技来说是一个历史性成就,也为全球经济提供强大科技支 撑,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百感交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沈军博士对《国际锐评》评论员说,“26年 的努力,梦想终于实现”。正如沈军所感慨的,从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到2020年完成全球组网, 中国北斗建设历时26年,通过服务中国、服务亚太、服务全球的“三步走”战略,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 格洛纳斯、欧洲的伽利略一道,成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 作为中国近年来“硬核科技”成果代表之一,北斗的通信与导航一体化是全球独创的技术亮点。北斗全 球组网成功,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中的自力更生和开放包容两大核心要素。 北斗系统坚持开放包容的科技合作理念,正如沈军所说“国际化是北斗全球系统的天然属性”。为此,中 国不断推动北斗系统进入各项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际卫星领域的多边事务,大力推动北斗系统的国际化 应用。 (摘编自【国际锐评】《北斗完成全球组网折射中国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搜狐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利用2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是陈芳允院士在1983年提出的。 B.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表明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部署完美收官。 C. 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轨位,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完成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的 标志。 D. 我国于2003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成为继美、俄之后第3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2016~2019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核心产值逐年上升,而占比却逐年下降。 B. 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后,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 C. 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定点,卫星进行了多项在轨测试,所有设备运行确认正常,开启工作模式。 D.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对我国科技和全球经济的发展都有意义。 6.结合材料,概括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信封上的大头菜 马  ! 代写是个老行当,多在邮局附近出摊。少时,一两家;多时,十多家。 这个行当无须太多东西,一张桌,一沓纸,一支笔足矣。讲究的代写人,会使专用笺纸,且以毛笔书之。 但多数代写者只用钢笔,纸也就地取材,机关、企业、学校的稿纸都有人用。 代写多是代人写信,偶尔也代写诉状、遗嘱、传记、家史。代人写信并不复杂,顾客口述大概内容,代写 人书之。也有代写回信的,不识字的人拿来收到的信,请代写人读信,然后将回信的大致内容告知代写人。 代写冯不是最早的代写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加入队伍。选择代写,并不是因为他已从工厂病退,而 是另有他因。 代写冯秉持着自己的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 法。加之其价格在同行中最低,所以找他代写的人特多。 与别人不同的是,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 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多数顾客不会拒绝,或者说并不在意,因为别说他画个标志,就是涂满信封,邮资 也不变。 代写摊的标志是个大头菜,下面写有“大头菜·冯”。后来为提高效率,代写冯刻了枚章,上置大头菜图 案,下刻文字,极易辨识。 新中国成立前,淮城有不少人在南京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兵败台湾前,有很多淮城籍的国民党军官回乡将 亲友带走。所以后来,淮城往台湾寄的信,往往比寄往周边的信还多。 代写冯清楚地记得,他六岁时,哥哥十岁,身为国民党军官的舅舅回乡省亲,在冯家小酌,自己和哥哥在 院里玩耍,哥俩路过堂屋时,舅舅立即召唤哥哥。谁也没想到,饭毕,哥哥即被带走。从此,一条海峡分隔开 哥俩。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两岸掀起寻亲潮。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即便哥哥记得旧址,信也会 被打回。而哥哥的地址,代写冯更是一无所知。 令哥俩终生难忘的或许只有大头菜,因为他们小时候,家里有个腌制老卤大头菜的作坊。当年,站在巷 口,就能闻到大头菜那极为特殊的香气。 那些年,因为贫困,大头菜被广泛食用。虽然条件艰苦,但淮城人一直乐观,他们尝试着“细做”大头 菜,且将腌制大头菜的卤留下来,像传家宝一样传下去,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卤仍在缸里。用老卤腌制大 头菜成了当地的习俗。 语文LQ·第5页(共8页) 语文LQ·第6页(共8页) 旧时岁月,老卤大头菜不仅让单调的饮食多了些滋味,还给困窘的生活提了鲜。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 但老卤大头菜并没消失,它成了淮城人的情结。再后来,它在外地也红火起来。淮城有民谚:“大头菜不是 菜,出门人往外带。”淮剧《补缸调》更为直白:“河北闻名大头菜,招来宁沪大客商。肩挑车运到码头,货 到南边用船装。远销南京和上海,还有扬州和镇江。河北地方腌切户,家家都有腌菜缸。” 《补缸调》里的河北,即河下古镇北边的河北村。代写冯家正住在河北村,当年,哥俩餐餐都离不开自家 的大头菜。 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一个冬日,梁二拿来台湾亲戚的回信,代写冯照例读 给梁二听,除了梁家的信,还有张宣纸,几列隽秀的毛笔字,上书:近日,几位淮城籍友人相聚,席间,谈及 家乡的大头菜,梁君便拿出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信封背面钤着大头菜的印。梁君说淮城有个代写摊,所代写的 来台的信皆有此印。“大头菜·冯”,代写摊莫非恰是吾弟所设吧,今借梁君的信,附上通联。含泪盼复。 代写冯热泪盈眶,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个笨方法竟能找到哥哥,代写冯替梁二写完信,即给哥哥写信,一 口气写了十多页。自此,哥俩频繁通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哥哥回乡,五十年了,哥俩终于重聚家乡。代写冯做了很多家乡菜,还特意放了碟 老卤大头菜。令代写冯意想不到的是,哥哥从包里拿出一个从未开封的小坛。这是当年离淮时,母亲塞给 他的。 哥俩夹起大头菜,老泪纵 " 。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篇交代了代写行当的出摊位置、所需用具、代写内容等,既向读者介绍了这一传统行当,又为引 出小说主人公代写冯做了铺垫。 B. “由于老家所处的街巷已被更名数次”,交代了代写冯在别人的信封上写“大头菜·冯”的一个重要原 因,也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的面貌日新月异。 C. 小说插叙了淮城籍国民党军官在蒋介石兵败台湾前带走亲友的情节,说明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也解 释了代写冯选择代写的原因。 D. 小说引用有关大头菜的谚语和淮剧内容,说明大头菜是淮城人家家户户生活的必备之物,语言通俗直 白,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色彩。 8. 请概括代写冯的形象特征,并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 “大头菜”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 孝文皇帝初立, 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獉獉獉獉 之 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 獉獉 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 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 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獉獉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獉獉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 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 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 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矨,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 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 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 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 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B.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D.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非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 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 B. 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 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 C. 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 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 D. 贾谊劝止封候,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候,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 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5分)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语文LQ·第7页(共8页) 语文LQ·第8页(共8页)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去年诗人在皇家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今年就被贬到江州,境遇 改变,令人感慨。 B. 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 苦之情。 C.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耐人寻味。 D. 全诗慨叹物是人非、今昔殊异,表达了诗人谪居生活的愁闷,其感情基调与《琵琶行》一脉相承。 15. 本诗中“月”这一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1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            ”。 (2)李白的《蜀道难》中说明蜀国“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原因的诗句是“            ,            ”。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 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4)《劝学》中“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与一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 人,是因为“            ”。 (5)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师”有其独特的含义,“            ,            ,            ” 三句指出自己所说的师不是教小孩学习文章断句的老师。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圣峰”珠穆朗玛,巍峨雄壮,攀登者        。有人来征服,有人在守护。登山向导次仁旦达,从2002 年至今,已经参加了无数次珠峰清理工作。他是最        的环保卫士,仅2018年就清理了8吨垃圾。在这 人类最后的净土,恶劣的气候环境已让人自身难保,皑皑白雪之下        着的垃圾更让人揪心。食品包装 袋、食品罐子、酒瓶等生活垃圾,旧登山绳子、旧登山帐篷、旧瓦斯罐等登山垃圾        。在珠峰5000米、 6000米甚至7000多米的高处攀登,(        )。“世界只有一个珠峰,她的美丽和纯净,是对所有历尽艰险 的登山者们最好的奖赏和慰藉。”今年4月30日,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立 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的运行,推进了高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在次仁旦达等人的努力下,越来越多 的社会和民间力量,正在逐渐参与到高山环保项目中。这项工作,拒绝顺其自然,拒绝怨天尤人,拒绝意志薄 弱。珠峰是一片无止无休的洁白,是一望无际的孤独,唯拥有艰苦卓绝的精神,才能忍受这份孤独,承担这份 重任。最令次仁旦达骄傲的,便是用一己之力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从一个人弯腰捡起脚下的一片方便面包装 袋,到几十个人打包上百斤垃圾并扛起推上卡车,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谁说一个人的力量,不能改变世界? 谁说每一步的平凡,不能成就伟大?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纷至沓来    虔诚    隐藏    比比皆是 B. 摩肩接踵    坚强    堆积    比比皆是 C. 纷至沓来    坚强    隐藏    俯拾即是 D. 摩肩接踵    虔诚    堆积    俯拾即是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掉入裂缝、遭遇雪崩等危险已难以预料,更不必说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 可能丧命 B. 掉入裂缝、遭遇雪崩、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危险都难以预料,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丧命 C. 掉入裂缝、遭遇雪崩等,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丧命,更不必说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危险 已难以预料 D. 每一次清理垃圾的行动,都像在刀尖上跳舞,随时可能丧命,更不必说掉入裂缝、遭遇雪崩等难以预 料的危险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保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推进了高山环保 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 B. 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立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推进了高山环保 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 C. 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保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的运行,推进了高 山环保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 D. 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在珠峰大本营正式成立,确立了高山环保的长效机制的运行和高山环保 制度化、常态化的进程。 20. 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怎样拓展语文课堂学习的外延呢?学完一篇课文后,我们可以把握该作者的写作风格,    ①    ; 我们也可以    ②    ,阅读其他作者写作的相同题材的作品,从而实现对语文课堂学习外延的拓展。在 阅读时通过比较,找出异同,以便能对文章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鉴赏。对于节选的课文,老师应提供原 著的内容梗概,    ③    ,在此基础上老师再适当指导,并让学生阅读更多的相关作品。如果能这样学 习课文,那么长期积累后学生所学到的将不仅是薄薄的几页课文,语文课堂的辐射范围会更广。 四、作文(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发源于罗马帝国,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佛教起源于古印 度。因此,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 看看中华民族的历史,钻木取火、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一个又一个神话故 事,都留下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鲜明的民族烙印。 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旷世灾情面前,中国人民空前团结,无数医护人员、公务人员甚至普通公民,都 化身为意志坚定的战士。疫情的数字使我们震动,逆行的面孔却给了我们最深的感动。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某市举行以“传承民族信仰,共创华夏未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写一篇你代表“复兴中学” 参加比赛的演讲稿。 (2)你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呼吸科医生,不顾妈妈的劝阻,主动请缨前往武汉抗“疫”,在武汉 工作一周后写给妈妈的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少于800字。 语文 LQ 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5 页) 禄劝第一中学 2022 届高二年级教学测评月考卷(一) 语文参考答案 1.(3 分)C 【解析】C 项,“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曲解文 意,原文第二段说“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 并不是做出“正面评价”。故选 C。 2.(3 分)D 【解析】D 项,“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说“使 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故选 D。 3.(3 分)B 【解析】A 项,“杜甫之前的诗人,或者以感性见长,或者以理性见长”无中 生有,原文第一段说,“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并没有评价杜甫之前的 诗人。C 项,“作者在情感上一视同仁”曲解文意,从第三段的论述看,作者列举“逃避” 和“被击败”这两种回应危急的方式,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对杜甫“正面担荷”这种应对 方式的欣赏和肯定。B 项,“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做出革新”曲解文意, 原文第二段列举一系列诗人要论证的观点是“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截取,尽其 所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故选 B。 4.(3 分)A 【解析】原文是“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 2 颗地球同步轨 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 5.(3 分)D 【解析】A 项,“占比却逐年下降。”错,2018 年占比比 2017 年高。B 项,先 后顺序颠倒了。原文是“2004 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 入我国 16 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C 项,未然变成已然。原文是“卫星将进行多项在轨测 试,确认所有设备运行正常后,开启工作模式。” 6.(6 分)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卫星导航领域苦苦摸索,进行理论探索和不断研制实践。② 北斗工程计划科学合理,按照“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路,分“三步走”有序推进。③科 技创新。北斗的通信与导航一体化是全球独创的技术亮点。④坚持开放包容的科技合作理 念,积极参与国际卫星领域的多边事务,大力推动北斗系统的国际化应用。(每点 2 分, 任答三点即可) 7.(3 分)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从侧面表现了新中国 的面貌日新月异”于文无据,该句重在表现村庄变迁,故址难寻。 语文 LQ 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5 页) 8.(6 分)①有智慧。老家街巷的地址更名数次,哥哥的地址一无所知,代写冯利用替别人代 写家信时在信封上留下独特标志的方式,寻找哥哥。 ②重亲情。代写冯六岁时,哥哥被 舅舅带去台湾,他一直在寻找哥哥。③有耐心(坚持不懈)。代写冯干了十多年,代写的 寄往台湾的信有数百封。④做事有原则。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 可能准确地呈现出顾客的想法。⑤谦和有礼。当有人往台湾寄信时,代写冯写信封前,都 会与顾客商议,“同志,请允许我在信封背面画一个代写摊的标志”。(每点 2 分,任答三 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把握的能力。文中主要通过人物事件和人物心理来表 现人物。代写冯总是“每写完一封信,就忘掉内容,在写信的过程中尽可能准确地呈现出 顾客的想法”,可见其做事情认真,有原则;每逢往台湾寄信, 他总是会先征询顾客的意 见,顾客同意后才会在信封上画大头菜的标志,并且一直坚持十多年,可见这是一位做事 谦恭有礼,且有毅力,有耐心,能坚持的人;他对童年时期即与自己分离的哥哥念念不忘, 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信封上画大头菜)默默地找寻哥哥,可见这是一个有情义重亲情 的人,而且有智慧,性格稳重不张扬。 9.(6 分)①“大头菜”是小说的线索。代写冯借“大头菜”标志寻亲,兄弟俩因大头菜得以 相见。小说围绕“大头菜”行文,有利于展开故事情节,让情节前后呼应,使小说结构淸 晰。②“大头菜”是主人公感情的载体,是兄弟联系的纽带。以“大头菜”为中心有利于 突出代写冯有智慧、重亲情的形象。③“大头菜”是亲情、乡情的象征。以“大头菜”为 中心表达了亲情难断,故土难舍的主题思想。(每点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重要物象的作用的能力。大头菜作为本文的一个重要物象贯 串文章始终,因而这是文章一个重要的线索。同时,它既是代写冯对哥哥那浓浓的亲情和 思念的象征,又是典型的淮城河北村乡村生活的象征。 10.(3 分)B 【解析】“贾生名谊,洛阳人也”为判断句式,中间停顿。“年十八,以能诵 诗属书闻于郡中”的主语都是贾生,中间断开;“闻于郡中”中的“于郡中”是状语后置, 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D 项。“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后面三 个动词短语的主语都是“吴廷尉”,中间断开;“召置门下”为省略句,“置”后省略“于”, 中间不应断开。排除 A、C。本题选 B 项。 11.(3 分)C 【解析】C 项,“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 深远”错误。诸子百家中对 后世影响 深远的是“儒、道、法”三家,而不是“道、法、农”三家。 语文 LQ 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5 页) 12.(3 分)C 【解析】C 项,顺序错乱,“于是任命.....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表述不 当。原文为:“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日:‘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文帝是在夸赞完贾谊“今不及也”之后,“居顷之”,才 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的。 13.(10 分)翻译: (1)(5 分)(他们)于是说贾谊坏话道:“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一味想独揽权 力,使政事变得复杂混乱。”(“乃”,于是、就;“短”,诋毁,诽谤;“擅权”,独揽权力; “纷乱”,使……杂乱、使……混乱,各 1 分,句意 1 分。) (2)(5 分)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 封地。(“数”,屡次、多次;“或”,有的;“连”,连接;“稍”,逐渐地、渐渐地,各 1 分, 句意 1 分。) 14.(3 分)A 昔年是过去的那些年,往年,并非只是去年。 15.(6 分)①以眼前之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诗人孤苦的情怀;②以眼前之月寄托思乡之 苦;③将昔年赏中秋之月的愉悦与今年赏中秋之月的孤苦对比,进一步突出自己无法主 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16.(11 分) (1)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2)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3)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 (4)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5)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每空 1 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17.(3 分)A 【解析】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摩肩接踵:形容人很多, 很拥挤。第一空强调来登珠峰的人接连不断地到来,应选“纷至沓来”。虔诚:恭敬而有 诚意(多指宗教信仰)。坚强: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第二空是说登山向导次仁旦 达对“圣峰”珠穆朗玛心怀敬意,因而对珠峰环境清理工作很尽力,应选“虔诚”。隐藏: 指藏起来,不让发现。堆积:指成堆地聚集。第三空是说雪覆盖了垃圾,而不是说垃圾 堆积在一起,应选“隐藏”。比比皆是:到处都是。俯拾即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 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第四空强调的是登山垃圾到处都是,应选 “比比皆是”。 语文 LQ 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5 页) 18.(3 分)A 【解析】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先说登珠峰的不易和危险,再用一个递进关系, 来突出清理珠峰垃圾工作的不易和危险,A 项 恰当,B 项错在把登山和清理垃圾笼统起 来说;“都像在刀尖上跳舞”是一个比喻,只用于形容清理垃圾的危险。C 项掉入裂缝、 遭遇雪崩是难以预料的危险,清理垃圾是行动,用这个比喻来形容登山的危险错误。D 项 递进关系错误。 19.(3 分)C 【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病在于“确立了……的运行”搭配不当,应该 改为“确保了……的运行”。 20.(6 分) ①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 ②把握该作品的主题 ③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 (每句 2 分) 【解析】本题所选文段讲的是怎样拓展语文的外延。①处根据“外延”的含义和前文“可 以把握该作者的写作风格”,可填入“阅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②处根据前文“我们也 可以”可知要填另外一种拓展外延的方法,就是“把握该作品的主题”后,再阅读其他 作者写作的相同题材的作品。③处根据前文“提供原著的内容梗概”,可填入“让学生形 成整体印象”。 21.(60 分)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 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 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 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 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 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 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 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 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 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 语文 LQ 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5 页) 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 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 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 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 王太傅。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 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 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 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 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粱怀王太傅。粱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 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汉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候。贾谊劝谏,认为国 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始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诸侯封地有的连接数郡,不符合 古代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逢低,但是汉文帝不肯听从。几年之后,粱怀王因骑马不慎, 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 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