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考点对应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五册 考点对应训练

考点对应训练 ‎【课内语段精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恒:长久,常 B.罔民而可为也 罔:陷害 C.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制:规定 D.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赡:赡养 答案 D 解析 赡:足,充足。‎ ‎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A项连词,表承接/连词,那么;B项连词,来/介词,用;C项介词,引出“死亡”/介词,在;D项助词,的。‎ ‎3.下列属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C.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答案  D 解析 照顾老人属于“孝悌”教化的内容。‎ ‎4.下列对本段内容的层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开头至“罔民而可为也?”为第一层,论证无恒产就会导致民乱政暴,反面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B.“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奚暇治礼义哉?”为第二层,古今对比论证“制民之产”的必要。‎ C.“王欲行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第三层,正面阐述怎样“制民之产”。‎ D.这一段从制民之产、实施仁政进而统一天下的角度来论证,对作为统治者的齐王来说,具有极大的说服力;文末描述的一幅王道乐土图,客观上也有利于百姓生存。‎ 答案 B 解析 “古今对比”应为“正反对比”。‎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答案 (1)所以贤明的国君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够奉养他们的父母,下足够养活他们的老婆孩子。‎ ‎(2)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的衣服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6.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举:全,都 B.吾王之好鼓乐 好:喜爱 C.此无他 他:指百姓 D.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极:极坏的地步 答案 C 解析 他:代词,别的,另外的。‎ ‎7.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举疾首蹙而相告曰 B.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C.何以能鼓乐也 D.见羽旄之美 ‎ 答案 D 解析 D项见:看见。A项使动用法,使……痛。B项名词作动词,称王。C项名词作动词,弹奏,敲出。‎ ‎8.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形象描写叙述了王娱乐后在百姓中引起的不同反响。‎ B.百姓“举疾首蹙而相告曰”的原因是王不能与民同乐。‎ C.本文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技巧,观点鲜明,寓意深刻。‎ D.本文阐述了治国之道:统治者的喜好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与民同乐,国家 才能长治久安。‎ 答案 B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2)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答案 (1)我们大王喜好打猎,怎么使我们落到这样坏的地步呀!‎ ‎(2)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 ‎【课外语段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望诸君(即乐毅)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又不白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其功多者赏之;不以官随其爱,其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窃观之,先王之举措,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以为亚卿。臣窃不自知,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令而不辞。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曰:“夫齐,霸国之遗教,而骤胜之遗事也。娴于兵甲,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魏、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受命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遁而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惬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命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 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余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寐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改。夫免身全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不察疏远之行,故敢献书以闻,唯君之留意焉。(选自《战国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夷万乘之强国 夷:平定 B.吴王不寐先论之可以立功 寐:醒悟,领悟 C.离毁辱之非 离:离开 D.以臣为不顿命 顿:使……受阻 答案 C 解析 “离”,通“罹”,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先王过举,擢之宾客之中 故裂地而封之 B.不以官随其爱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C.以为亚卿 自以为奉令承教 D.我有积怨深怒于齐 而以身得察于燕 答案 A 解析 A项“我”,第一人称代词;B项你的、您的,第二人称代词/他的,第三人称代词;C项把,介词/认为,动词;D项对,介词/在,介词。‎ ‎3.下列句子全部能作为乐毅回答惠王“何以报先主之所以遇将军之意”理由的一组是(  )‎ ‎①先王之举措,有高世之心 ②顾反命,起兵随而击齐 ③以为亚卿 ④遁逃奔赵 ‎ ‎⑤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 ⑥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A.①②④⑤ B.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⑥‎ 答案 B 解析 ①只是对先王择君的高度评价,③是先王对他的重视。‎ ‎4.下列对文章的具体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乐毅在《报燕惠王书》中详细剖析燕昭王“畜幸臣之理”和自己“事先王之心”,引人联想,有暗与燕惠王对照之意,实寓批评、指责于其中。义婉而正,辞深而显。‎ B.乐毅复书前后四次谈“臣闻”如何如何,都说明他是奉“古之君子”行事,并据此提出了“君择臣,臣亦择君,君臣契合”的观点,以及“察能而授官”,不可任人唯亲的用人思想。‎ C.从书中可看出,乐毅虽得燕昭王之恩遇,却不为燕惠王所识。惠王取代其兵权,还有加害责难之意,故乐毅愤而奔赵,欲说赵伐燕。‎ D.书中善作铺张排比。如论述君臣正道、用人原则、功名官禄的关系,立废成毁的转化,表明心迹等,常运用对偶排比句。而遣词精当婉曲,柔中带刚。‎ 答案 C 解析 错在“愤而奔赵,欲说赵伐燕”。《报燕惠王书》总的精神是以直报怨,以诚对诈,委婉自解。其情真挚恳切,其度恢弘豁达。并且“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一句也表明他不会说赵伐燕。‎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 ‎(2)臣闻之,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3)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 答案 (1)所以了解(手下的)能力而授予官职的人,是成功的君王;依据品行而结交的人,是能树立名望的人士。‎ ‎(2)我听说,善于劳作的人不一定善于成就事业,善于开始的人不一定善于收尾。‎ ‎(3)古代的君子,断绝了交往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臣离去,不表白自己的好名声。‎ ‎【参考译文】‎ 望诸君(原昌固君乐毅)便派人送书信给燕王道:我不(够)聪明,不能听从先王的教诲,来顺应(君王您)左右(官员)的心,害怕犯下受斧质刑的罪,(这样)就伤害了先王的英明,又伤害了您的道义,所以逃奔到赵国。自己来负起不肖的罪名,因此不敢对(自己的行为)辩解。现在国君您派使者来数说我的罪行,我怕您身边的人不了解先王之所以容留在下的道理,又不表达清楚我之所以侍奉先王的真心,所以斗胆用书信回答(您)。‎ 我听说圣贤的君王,不用俸禄私自照顾他的亲属,功劳多的就赏给他;不将官爵随便给他所喜爱的人,让能力相当的人呆在那位子上。所以了解(手下的)能力而授予官职的人,是成功的君王;依据品行而结交的人,是能树立名望的人士。我凭自己的所学来看,先王的举措(行为),有高于世事的心志,所以(在下)借着魏王的符节(出使燕国),而使自己在燕国得到(先王的)赏识。先王抬举(在下),在宾客中提拔我,而(让我)立身于(他的)群臣之上,(先王)不和父兄商量,就让我成为亚卿。我私下不自知,自己觉得听从(先王的)命令接受(先王的)‎ 教诲,可以侥幸不犯错,所以就接受了(先王的)命令没有推辞。先王命令说:“我对齐国有积怨,不(愿意)计较(自己的实力是否)弱小,就是希望把齐国作为我的军事目标。”我回答:“齐国,有帝国的遗风,有屡次胜利的战绩,有娴熟的作战经验,(又经常)练习进攻作战。君王如果想讨伐它,就必须用率领天下(各诸侯国)的方法来谋划。用率领天下(各诸侯国)的方法来谋划,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结交赵国。况且(齐国的)淮北、宋地,是楚国、魏国都希望得到的。赵国如果同意盟约,楚国、魏国、宋国都会尽力,四国(加入)攻打它(齐国),可以大破齐国啊。”先王说:“好!”我便接受(先王的)口令,准备了符节,出使南边的赵国。回国复命,起兵一起攻打齐国。凭借上天的眷顾,先王的运道,黄河以北的地利,跟着先王一举而攻占了济上。(到)济上的军队,接受命令攻打齐国,大胜齐国。轻装锐利的军队,长驱直入来到(齐国的)国都。齐国国王逃跑到莒,仅仅自己得以免遭(灭亡);(齐国的)珠宝玉器等财宝、战车甲胄珍贵器具,全都收入燕国;大吕钟摆放在元英宫,原来燕国的鼎放回到历室宫,齐国的(珍贵)器具摆在宁台上,(燕国国都)蓟丘的植物栽到了汶河的竹田中。自从五霸以来,功业没有能及得上先王的。先王觉得切合了他的心愿,认为我没有使他的命令受阻,所以划地封赏我,使我得以和小诸侯国相比。我不够聪明,自认为听从命令接受教诲,就可以侥幸没有罪,所以接受命令而没有推辞。‎ 我听说贤明的君王,建立了功业不会将它废弃,所以留名在史册之中;有远见的人士,成就了功名不会将它毁坏,所以在后世(民众中)被称道。‎ 像先王(既)报仇雪耻,(又)平定了具有万辆战车的强国,收缴了(齐国经历了)八百年的积蓄,等到(他)抛弃群臣(去世)的日子,遗留下来的条令诏告后代具有重要的意义。执政担任事务的臣子,才能遵循法令,使庶出(国王的正妻以外妻妾所生)子孙顺服,(恩泽)施加到百姓头上,(先王的教诲)全都可以教导后世子孙。‎ 我听说,善于劳作的人不一定善于成就事业,善于开始的人不一定善于收尾。从前伍子胥说的道理得到阖闾的认可,所以吴王(阖闾)的足迹远涉到(楚国的国都)郢;(阖闾的儿子吴王)夫差不认可(伍子胥的观点),赐给他(装尸体的)皮袋子并(让他)浮尸江上,所以吴王(夫差)没有领悟(伍子胥)有远见的观点可以建立功业,因此将伍子胥沉尸(江中)而不后悔。伍子胥没能预见到(不同的)君主有不同的度量,因此(被)沉入江中也不改(他的处世方法)。(所以)避免我自己遭殃保全我的功绩,来彰显先王(知人善任)的事迹,是我的上策啊。罹患毁誉受辱的错误,贬损先王名声的事,是我最担心的啊。面临不测的罪行,帮助赵国攻打燕国侥幸获得利益的事,按照道义的标准(我是)不敢去做的。‎ 我听说古代的君子,断绝了交往不说(别人的)坏话;忠臣离去,不表白自己的好名声。我虽然不聪明,(但)经常受君子的教诲啊。怕您身边的人听信左右(臣子)的话,而不能了解(我这个)被疏远了的人的品行啊,所以斗胆用书信呈报,请君主明察啊。‎ ‎1.孟子借与齐宣王的对话,大力宣传自己的民本思想,他甚至勾勒出一幅美好的安居图:“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其思想上的进步性在那个时代几乎无人能及。(《齐桓晋文之事》)‎ ‎2.齐人言与饮食者尽富贵,而家“未尝有显者来”。真相大白,妻妾归家而泣,而齐人得意洋洋而回。世间有多少熠熠其外、败絮其中的人?齐人当算其一。至坟场乞食,之后还能“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脸皮之厚也真算是无人能及了。这固然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人世间那些毫无廉耻、不惜卑躬屈膝、不择手段去追求富贵的人与齐人又有何异?(《齐人有一妻一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