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内蒙古通辽市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内蒙古通辽市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通辽市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别让朋友圈定义了真实生活 相信有不少人,都喜欢有事没事刷刷微信朋友圈,看看朋友最新的动态,了解一下大家对热点问题的看法。但在朋友圈游走之时,却也可能因为一行小字而受挫: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它像一道竖起的篱笆,柴扉紧锁,提示着我们这里面是你不可涉足的世界。当观察他人生活的欲望,遭遇了“谢绝参观”的标识,虽然免不了一阵失落,但细细想来,这似乎恰恰隐喻着今天朋友圈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如今朋友圈正在越来越多地介入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记录日常的点滴,来分享生活的际遇,来展示一种被关注、被看到的社交存在。同时,我们也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把现实中被时间、距离冲散的朋友重新拉到彼此可见的视域,来维系情感的需要和对外部世界的想象与认知。在朋友圈二十四小时不落的灯火里,我们看到别人,也看到自己。可以说,朋友圈正在塑造着我们新的交往方式、认知方式,满足着我们“看”与“被看”的心理需要。‎ 但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为自己的朋友圈加上了一把锁,甚至不愿意再发朋友圈?从心理上来说,很多人渴望记录生活,却又不希望将自己完全展现在他人面前;渴望交流诉说,但又不愿将自己的心情向所有人广播;渴望营造积极的社交网络,却又害怕别人无限接近自己的生活圈子……这些心理反映到朋友圈中,就有了“分组可见”“分组不可见”“仅三天可见”等种种操作。技术的好处,在于它解决了很多现实交往中无法避免的尴尬,也帮助我们不断调适着自己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和距离。‎ 在心理因素之外,很多人不再愿意在朋友圈里过多展现自己,还在于朋友圈已经从最初个人的一方天地,变成了如今人群芜杂的公共场域。每个人的微信好友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仅一面之缘的人,时刻准备向你推销的人,或者随时对你“求转发”“求投票”的人……当朋友圈不再只是纯粹的情感交流地,当朋友圈过多掺杂了利益交换人情负担,当“朋友圈里无朋友”,自然也就让人失去了敞开心扉的动力。‎ 当然,朋友圈无法成为人们的“快意江湖”‎ ‎,还有很多原因。好友们通过你朋友圈里的一言一行重新建构着你的形象,揣度着你的生活方式,品评着你的审美趣味。而大多数人又都渴望通过朋友圈完成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所以很多时候会用精挑细选的图片、反复打磨的文字,来塑造一个想要展现给别人的自己。这样一来,发朋友圈也不再是一件轻松事,当人们对“打字三十秒,润色十分钟”式的费神费力感到疲惫,当有了怕别人多想、怕别人对自己印象不好、怕不能展现更好的自己的想法,当别人加了滤镜的生活在自己心中投射下过多的阴影和焦虑,很多人也就只想做一个围观者而非分享者了。‎ 其实,不少人在谈及自己的交友之道时,都会说到一个“真”字。但是如今,在朋友互动的主要场域朋友圈里,却常常被认为“没有真实的生活”。这也让我们反思,今天我们关于朋友圈的种种讨论,对待朋友圈的种种态度,无论是喜欢也好,逃离也罢,都可能是因为,我们赋予了朋友圈太多的期待和意义。朋友圈是我们维系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但却不是唯一方式。如果过度依赖线上的窗口来塑造一个人,认识一个人,可能潜藏着很大危险。正如有人所说,“朋友圈只是虚拟世界中的一小块天地,真正的世界,在我们放下手机后才能看见。”因为,现实世界,才是最真实的。‎ 选自2018年04月1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需要朋友圈来记录生活的点滴,展示被关注、被看到的社交存在,因为朋友圈作为现实存在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 B.发朋友圈时可以在技术操作上设置种种限制,这不但避免了很多现实交往中的尴尬,而且能帮助我们调适自己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和距离。‎ C.交友之道重视“真”,而作为网络上的朋友圈,因为网络的虚拟和信息的欠缺,被认为“没有真实的生活”。‎ D.当朋友圈变成了人群芜杂的公共区域,过多掺杂了利益交换、人情负担时,朋友圈自然失去了让人敞开心扉的动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从当下发朋友圈的现状入手,分析人们不断为朋友圈加锁的原因,最后提出自己的改变现状期望。‎ B.作者在论述朋友圈无法成为人们的“快意江湖”时是从内外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的。很多人只想成为围观者而非分享者,这一现象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和焦虑。 ‎ C.本文在分析很多人不再愿意在朋友圈过多展示自己的原因时,更多侧重的是“朋友圈里无朋友”这一现实因素。‎ D.最后一段提出“现实世界,才是最真实的”,使得文章并没有局限于对朋友圈的分析,更有着现实的启迪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朋友圈这一平台将被时空冲散的朋友重新拉到彼此可见的视域,朋友圈对维系情感和认知外部世界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B.因为我们赋予了朋友圈太多的期待和意义,才有今天我们关于朋友圈的种种讨论,对待朋友圈的种种态度。‎ C.发朋友圈不再是一件轻松的事,原因既有我们自己发朋友圈时产生的疲惫感,也有别人加了滤镜的生活在自己心中产生的影响。‎ D.我们新的交往方式、认知方式正在被朋友圈塑造着,朋友圈也满足着我们“看”与“被看”的心理需要。‎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居家在线学习成为可能。然而当网课真正成为疫情中学习的一种手段,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仍需一段时间适应。‎ 第一次接触网课,对于有的老师来说,不熟练的操作既是同学们眼里的“槽点”也是“萌点”。首次使用直播软件,有的老师讲了一节课才发现自己开了静音;有的老师讲课到一半被家人打断;还有的老师每天定时在微信群里催交作业,自嘲像“客服机器人”对于学生们来说,居家学习比课堂学习更需要有自主性和自觉性。有的学生跑到提供在线教学的App下面打一星差评;也有的学生哪怕是每天到楼顶找WiFi信号也要坚持听课。对于家长们来说,有的家长提前从各种平台购买了课外教程,把孩子的居家课表排得满满当当;也有很多家长更看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担心孩子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会伤害视力,而不愿意让孩子长时间在线上课。‎ 为了更好地渡过这段适应期,各方都在努力。在网课时长、上课形式等方面,各地不断出台细则。在技术上,各在线教育软件加紧完善课程内容、优化服务。总的来说,网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学生无法到校学习的损失。‎ ‎(摘自《疫情下,网课是救急也是创新》)‎ 材料二:‎ 疫情期间,学校开始开展大规模网、上授课,但在线教育系统几乎全面卡顿,一些所谓功能全面、性能强大的在线教育系统,连基本的服务都难以保证。这也提醒我们,大道至简,任何一个真正有实战意义的在线教育系统,首先要解决的是稳定运行。最后的实践中,我们大规模选用的反而是钉钉、ZOOM、腾讯等商业视频会议系统,而不是那些复杂的在线教育系统。‎ 在这次在线教育的遭遇战初期,一些教师因为信息化基本技能欠缺,同时对在线教育系统与在线教育方式不熟悉,“车祸” 不断,但更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很多老师还停留在老的教学体系与方式下,只是简单地把教室“搬家”,并没有认识到在线教育需要全新的思想与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对教育的好处与红利。‎ ‎(摘自《疫情下在线教育的挑战与思考》)‎ 材料三:‎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四:‎ 教育部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这极大地调动了远程教育工作者建设网络课程的积极性,掀起了我国网络课程建设的高潮。但我国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国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突出了交互的重要性,并重视对创设学习环境的情况的评价,网络课程不是简单地把黑板、讲台、教材、图书馆搬到网上。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人们却可以通过这种虚拟把实质存在的内容乃至关系映射出来。而且技术方面的评价内容比较少,这是国外标准与国内明显不同的一个特点,国外的很多标准都集中在教学方面,重视网络课程的可用性评价。‎ 目前除评价标准之外,我国评价实施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便于评价,一是评价者往往较为单一,一般都是在教育部门进行统一-评估时,参与者提交自己的课程,然后由组织者聘请远程教育专家采用商定的统一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忽略了使用网络课程的学习者和教师的使用感受和意见,而课程的科学性更需要本学科的专家来鉴定;二是评价方法主要采用量化评价法,缺少定性评价和分析,由于考虑到可操作性和客观性,大多采用指标量表进行评价,以避免主观随意性,但是这种量表不能反映出指标体系之外的内容。如何协调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明确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比例,设计出既避免主观随意性又能收集广泛意见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目前网络课程评价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摘自《网络课程在线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疫情期间,有的老师在上网课时全程静音,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老师不愿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方式上。‎ B.对于在线教学,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将孩子的居家课表安排得过满;而有的家长出于对孩子身心健康的考虑,并不赞成线上教学模式。‎ C.网络教学尽管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在线教学的方式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学生因疫情无法到校学习的损失。‎ D.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方面,国外普遍忽视技术指标,而将评价的重点放在了网络课程的可用性评价方面,即更加关注学习环境的创设。‎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疫情期间,一些在线教育系统,难以保证基本的服务,所以最终很多学校选用的反而是钉钉、ZOOM、腾讯等商业视频会议系统。‎ B.2020年春节后,在线教育学习APP新增用户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近七成,可见,未来这些地方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阵地。‎ C.远程教育专家采用统- .标准对在线教育进行评价,虽便于操作,但容易忽略学习者和教师的主观感受,且难以体现学科差异性。‎ D.定量分析虽结果客观,但不能反映出指标体系之外的内容,而定性分析虽主观性更强,但可能会收集到更为广泛的建议或意见。‎ ‎6.如何更好地推进在线教育教学?请结合材料,提出合理建议。(6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 余君才 ①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的事物。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②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③那时候雪还没有来,雪还在风雨之后。母亲在那块月光下的麦地里除草,母亲头上包着一块暗红色的头巾,身上穿着那件厚厚的棉袄,棉袄有些破旧了,里面的棉花露了出来,乍一看像是飘落在棉袄上尚未融化的雪花。但雪还没有落下来,天空越来越明亮了,母亲心里越来越急,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在月光之下,努力地除草,雪就要落下来了。‎ ④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那时候,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龟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⑤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大雪。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功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⑥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人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中归来的人会是谁呢?‎ 我们一遍遍读,又一次次地猜测。那个风雪中归来的人一定经历了风雪的洗礼,但这个画面让我想得更多的是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母亲。‎ ⑦在我走南闯北的岁月里,我见过无数次落雪。我见过在空中旋转升腾,尽情狂舞的朔方的雪,也见过妩媚婉约,涂着胭脂的江南的雪。我见过一个在风雪中,推着三轮车急着赶路的收废纸的老人,雪落在他的破旧的衣服上,他继续赶路前行。我还见过一个在大雪纷纷的夜里,推着手推车等在火车站帮人拖行李赚钱为老伴看病的老人。我甚至看见过一个在大雪纷飞的夜里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瑟缩发抖的战栗……‎ ⑧他们和我的母亲一样,都太普通了。他们在每一片雪花之下,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经历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那么稀松平常,他们好像从来都没有被人们发现过。‎ ⑨但,每一片雪花都认真飘落。它滋润万物,落在山间、湖泊、田野、城市的街道……仿佛每一片雪落下时,都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在每一片雪花下面,人们都过着自己的生活,有的轻衣简从,有的辎重前行,有的乞讨人生,有的辛苦劳作,有的在百叶窗下享受一杯热咖啡的温暖,有的在大雪弥漫的街道上认真地讨着自己的生活……‎ ⑩每一朵飘落的雪花都有属于自己的命运,每一朵雪花下面都有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歌颂,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都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一如那个在风雪夜里劳作归来的我的母亲。‎ ‎(原载《散文》2018年第2期,有删节)‎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的“每一朵雪花”既指大自然认真飘落的雪花,也是说生活中每一位认真生活的人。‎ B.开头写风“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清冷”、窗外寒风“凛冽”,侧面表达出对母亲的担忧。‎ C.第⑥段作者引用“水浒的雪”“红楼的雪”“唐诗的雪”是为了表明自己丰富的人生历练。‎ D.第⑦段写我“走南闯北的岁月”,自然引出不一样的雪花以及雪花下生活的不一样的人。‎ ‎8.文章第⑧段连用“太普通了”“平凡”“稀松平常”这样的词语,其用意是什么?(6分)‎ ‎9.请围绕“雪花”简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徙杜陵。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选为郎。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失官,年三十余矣,乃学《春秋》涉大义,读兵法明习,前将军韩增奏以为军司空令。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 是时,西域诸国新辑①,汉方善遇,欲以安之。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脩城,莎车与旁国共攻杀汉所置莎车王万年,并杀汉使者奚充国。莎车遣使扬言北道诸国已属匈奴矣,于是攻劫南道,与歃盟畔汉。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诸国悉平,威振西域。上以奉世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永光二年秋,陇西羌人旁种反,诏召奉世等人入议。是时,四方饥馑,朝廷方以为忧,而遭羌变。奉世曰:“羌虏近在境内背畔,不以时诛,亡以威制远蛮。臣愿帅师讨之。”‎ 于是遣奉世将万二千人骑,到陇西,分屯三处。奉世具上地形部众多少之计,愿益三万六千人乃足以决事。书奏,天子大为发兵六万余人。十月,兵毕至陇西。十一月,并进。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余皆走出塞。明年二月,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光禄勋如故。其后录功拜爵,上赐奉世爵关内侯,食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 后岁余,奉世病卒。居爪牙官前后十年,为折冲宿将,功名次赵充国。‎ ‎(节选自《汉书•冯奉世传》,有删改)‎ ‎【注】①辑:和睦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 B.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 C.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 D.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春秋》一书出于孔子之手。‎ B.永光二年,是用年号纪年法来纪年,即用帝王即位的年号来纪年,如《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 C.拜爵,即授予爵位。“爵”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莎车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攻杀了汉朝任命的莎车王,背叛汉朝,冯奉世当机立断,在莎车力量强大起来之前平定了这场叛乱。‎ B.永光二年秋天,陇西郡羌族旁支反叛,尽管当时朝廷正为天下饥荒而忧虑,冯奉世还是建议朝廷出兵平定叛乱。‎ C.冯奉世亲自率兵去讨伐羌族叛兵,到陇西郡,分别屯兵三处,仅凭借一万二千兵马,便于当年十一月直接大败贼兵。‎ D.冯奉世任武将官职前后有十年,是杀敌报国的老将,曾被封为左将军、关内侯。‎ ‎13.把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诸国悉平,威振西域。(5分)‎ ‎(2)羌虏大破,斩首数千级,余皆走出塞。(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14-15小题。‎ 水调歌头·濠州观鱼台作 ‎ 叶梦得 渺渺楚天阔,秋水去无穷。两淮不辨牛马,轻浪舞回风。独倚高台一笑,圉圉°游鱼来往,还戏此波中。危槛对千里,落日照澄空。‎ 子非我,安知我,意真同。鹏飞鲲化何有,沧海漫冲融。堪笑磻溪遗老°,白首直钩溪畔,岁晚忽衰翁。功业竟安在,徒自兆非熊°。‎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词的开头描写了词人身处高台之上所见的秋水日暮之景,由远及近,营造出广阔渺远的意境。‎ B.“轻浪舞回风”即“回风舞轻浪”,其中“舞”字用得极为巧妙,形象地写出风掀江浪的情态。‎ C.上阕写大江之中游鱼戏水,不仅点题,同时也以鱼写人,表达词人纵情山水的自在和快乐。‎ D.词人化用了庄子的言和事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将典故与现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笔法灵活。‎ ‎15.词中运用姜太公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_______‎ ‎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 ‎(2) 《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苏轼以酒祭奠江月寄托其旷达之情对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 小题。‎ 春风又绿大地。我们走过一个艰难的庚子之春,终于迎来曙光。全国抗击疫情的这段时间,太多人经历了严峻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纪录片人奔波在一线,用镜头聚焦抗疫,真实呈现了中国战疫画面,为________、众志成城战胜疫情传递了希望与力量。‎ 面对突发灾难,人们会惊慌与焦虑。此时,( ) 。虽然拍摄视角受到________,每部作品只有三五分钟,但这些直面现场、传递希望的短视频,汇成一条纪实影像的河流, 呈现出一种巨大的真实力量。‎ 当前疫情纪录片大多是短视频。在疫情发生后,不少纪录者以影像日记的方式,第一现场传播出去,这些影响日记形成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这些短视频自然生动,朴实无华,充满生活的质感。因为仓促与限制,以艺术的标准来看,这些纪实短视频参差不齐。‎ 现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发生积极变化,但在国外,新冠肺炎疫情快速________。 人类面临一次全球化考验。面对这样的疫情,纪录片的使命仍在继续,不仅要纪录,更应当思考。假如说,这些纪实短视频是一部宏伟乐章的序曲,我们未来还需要________式的作品,咏叹一曲人性的颂歌,深思一段艰难的记忆,陪伴人类走向光明的未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同舟共济 限制 曼延 黄钟大吕 B.患难与共 制约 蔓延 阳春白雪 C.同舟共济 限制 蔓延 黄钟大吕 D.患难与共 制约 曼延 阳春白雪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而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能有效消除恐慌。‎ B.真实信息的透明传播是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虚假的信息只能加剧恐慌。‎ C.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可以有效消除恐慌,虑假信息会加剧忍慌。‎ D.消除恐慌的有效办法是使真实的信息透明传播,虚假信息只会加剧恐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把第一现场迅速地传播出去,这些视频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 B.疫情在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这些视频带给人温暖,形成了一股能量。‎ C.疫情在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把第一现场迅速地传播出去,形成了一股能量, 带给人温暖。‎ D.在疫情发生后,不少记录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播出去, 带给人温暖,形成了一股能量。‎ ‎20.下面是某同学在文学社招新会上的一段自我介绍,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大家好,我叫邓课,是本校高一学生。我热爱文学,曾荣任初中学校文学社社长一职,并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发表过几篇大作,希望能得到你社的垂怜,敬谢不敏。‎ ‎21.根据漫画,完成下面的问题。(6分)‎ ‎(1)请从比喻、拟人、排比、对偶中任选一种修辞手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个字。(4分)‎ ‎(2)为画面拟一个简明的题目。(2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会反思的民族,才会有前途。人们在迎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时,纷纷写下了这样、那样的反思:‎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知识先于娱乐,理性先于狂热,敬畏先于征服,这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在保护世界。”‎ ‎“在灾难面前,人类理应结成一个坚实且温暖的命运共同体。”‎ ‎“‎ 也许这次疫情会改变中国人的集体性格,让浮躁的生活变得清寂而简单:在家里读书、冥思、喝茶、健身、听音乐……。”‎ ‎……‎ 以上观点哪一条最让你深有感触?它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反思?请据你的思考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A.因果关系不当,原文是“朋友圈正在越来越多地介入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记录日常的点滴,来分享生活的际遇,来展示一种被关注、被看到的社交存在”; B.递进关系不当,“避免”应为“解决”,原文是“技术的好处,在于它解决了很多现实交往中无法避免的尴尬,也帮助我们不断调适着自己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和距离”;C.强加因果,原文是“不少人在谈及自己的交友之道时,都会说到一个‘真’字。但是如今,在朋友互动的主要场域朋友圈里,却常常被认为‘没有真实的生活’”。‎ ‎2.【答案】C “更多侧重”错,原文没有依据。故选 C。‎ ‎3.【答案】B 说法太绝对,原文是“都可能是因为,我们赋予了朋友圈太多的期待和意义”。 ‎ ‎4.【答案】C(A原因分析不当; B“并不赞成线上教学模式”错;D“国外普遍忽视技术指标”错)‎ ‎5.【答案】B(无法得出“未来这些地方将成为在线教育的主阵地”的结论)‎ ‎6.【答案】①行政层面:进一步强化远程教育建设,优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②平台层面:增加投入,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强化服务意识,保证平衡运行; ‎ ‎③教师层面: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熟悉网络教学特征与技术操作;‎ ‎④家长层面:注重宣传,引导家长调整心态,遵循网课和学生认知特征;‎ ‎⑤学生层面:加强自律性等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教学的重要性。‎ ‎(6分,①②必答,每点2分,③④⑤任答每点1分)‎ ‎7.【答案】C ‎8.【答案】强调平凡的人普通存在;强调平凡的人很容易被忽视;强调平凡的人更值得关注;强调平凡者认真生活的价值所在。‎ ‎9.【答案】雪花下着→雪中劳作的母亲→书中的雪(雪中人)→雪中劳作的人们→点题“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思路明晰,答案扣雪花,即可给分)‎ ‎10.【答案】D原文断句为“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势难制,必危西域。”‎ ‎11.【答案】A 《 春秋》为编年体史书。‎ ‎12.【答案】C ‎ 冯奉世还上书请求增兵三万六千人,后皇帝给他增加了六万多人集合到陇西郡才大败贼兵。‎ ‎13.【答案】(1)莎车王自杀,就将他的首级传到长安。诸国都平定下来,冯奉世的威名震动了西域。‎ ‎(2)羌族贼兵大败,被斩杀首级的有几千人,余下的都逃出边境。(关键词“破”“走”和被动句式各 1 分,整句通顺 2 分)‎ 参考译文:‎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郡潞县人,后来迁徙到杜陵。武帝末年,冯奉世因为是良家子弟而被选任作郎官。昭帝时,因为功劳大小而补任武安县长官。被免去官职时,年纪已经三十多岁了,这才开始学习《春秋》,研究其中大义,研读兵法,明白其中的道理,前将军韩增上奏任命他做军司空令。本始年间,随军队攻打匈奴。战争结束后,又做了郎官。‎ 这时,西域诸国刚刚与汉朝和好,汉朝正准备善待他们,想趁机安抚这些国家。冯奉世以卫候的身份持节护送大宛等国的宾客回国。到伊脩城,莎车国人和其他一些国家一起攻杀了汉朝所任命的莎车王万年,还杀了汉朝使者奚充国。莎车国派使者扬言说北道诸国已经归属匈奴了,当时就攻击劫掠南道诸国,并与他们歃血为盟背叛汉朝,冯奉世和他的副手严昌商议,认为如果不火速攻击,莎车国就会日益强大,这样形势就难以控制,一定会危及整个西域。于是以使节通告诸位国王,从而发动了他们的军队,南北道一共一万五千人进攻莎车国,攻占了它的城池。莎车王自杀,就将他的首级传到长安。诸国都平定下来,冯奉世的威名震动了西域。皇上任命冯世奉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 永光二年秋天,陇西郡羌族的旁支反叛,皇帝下诏召见冯奉世等人入朝商议对策。当时, 连年庄稼收成不好,朝廷正在为此忧虑,却又遇到羌族叛变。冯奉世说:“羌族贼兵近在国境以内背叛,假如不及时诛灭,就没有办法制服远方的蛮夷。我愿意率领军队讨伐他们。”‎ ‎(皇帝)当即派遣冯奉世率领一万二千兵马出发,到陇西郡,分别屯兵三处。冯奉世向皇帝详细上报地形和需要多少部队的计划,请求增兵三万六千人才足以解决战事。书信上奏, 皇帝发兵六万多人。十月,军队都集合到陇西郡。十一月,一齐进攻。羌族贼兵大败,被斩杀首级者数千个,余下的都逃出边境。第二年二月,冯奉世回到京师,改任左将军,光禄勋的职位不变。之后记功封爵,皇帝赐冯奉世关内侯的爵位,食邑五百户,黄金六十斤。‎ 之后一年多,冯奉世病故。他任武将官职前后有十年,为杀敌卫国的老将,功名次于赵充国。‎ ‎14.【答案】C (“表达词人纵情山水的自在和快乐”赏析不正确,词中没有此意。) ‎ ‎15.【答案】①‎ 表达词人英雄迟暮的落寞之情。姜太公晚年遇文王,得以一展抱负,而词人晚年却不被重用,只任地方官,自己的理想抱负无人能理解。‎ ‎②表达词人尽管年老仍盼望有所作为。姜太公即使年老仍能成就功业,词人以姜太公自比,希望自己也能在晚年建立功业。‎ ‎③表达词人对自己虚度光阴的自嘲。姜太公把人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垂钓上,词人借此反思自己此前安于虚度光阴,未能建功立业。‎ ‎[每点 3 分,思想情感 1 分,分析 2 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16.【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17.【答案】C(患难与共:同心协力,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限制:规定范围,不许超过或规定的范围。制约: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曼延:连绵不断。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阳春白雪:比喻高雅的或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18.【答案】A(括号后强调短视频传递了真实信息,因此排除BC;表述的简练性原则,排除D)‎ ‎19.【答案】A(B中途易辙,“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语序不当C中途易辙,“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偷换主语D“迅速地把第一现场传递出去”语序不当,“形成了一股能量,带给人温暖”偷换主语)‎ ‎20.【答案】(1)“荣任”改为“担任”。‎ ‎(2)“大作”改为“作品”。‎ ‎(3)“你社”改为“贵社”。‎ ‎(4)“垂怜”改为“垂青”。‎ ‎(5)“敬谢不敏”用词不当,删除或改为“在此先表谢意”。(每处 1 分)‎ ‎21.【答案】(1)手腕上写有“呵护”的大手,如天宇一般罩住了一棵无法伸直腰身,只能“卑躬屈膝”寻找阳光的稚嫩的小树苗。‎ ‎(2)“爱”与“碍”‎ ‎22.【答案】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