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5文学类文本阅读_散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 一、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 (一)基本特征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征。“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散文取材“散”。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散文行文“散”。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有变化。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景中融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3.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神不散”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 (二)内容特征 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散文一般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叙述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述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目的,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 8 高考总复习 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形式特征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记叙、议论融为一体。 2.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二、掌握散文文本的“3步读文法”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散文,它们的文本特征都是“形散神聚”,所以在读文时根据这一特点,带着“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写”这些问题去读文。 第一步:落实“写什么”——明确散文所写内容 1.抓标题 有的标题提供了文章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写作内容等信息,与作者的情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快速阅读散文,需要特别关注标题的作用。 2.找线索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读懂文章内容、手法,明确文章主旨。 3.理内容 阅读整篇文本,概括每个段落层次的含意,梳理出文本所写的具体内容,这是解读文本的关键环节。 第二步:紧抓“怎样写”——把握散文艺术特色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 如散文的表达方式具体有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2.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如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排比、拟人等;散文中的表现手法有对比、象征、衬托、抑扬等;行文技巧有设置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等。 3.散文的语言艺术 8 高考总复习 一是从语言修辞手法、词语锤炼、句式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效果;二是从语言风格方面赏析其特色。 第三步:思考“为什么写”——挖掘散文主题意图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体味作者所寄寓的情感旨趣。 [读文示范] (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艾 平 ①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大草原。 ②冰雪将茫茫草原覆盖,仿佛一片亿万年的大水晶,解析了太阳的光谱,遍地熠熠生辉。这就是草原的春天,明亮,寒冷,空旷。呼伦贝尔草原不知“清明时节雨纷纷”“烟花三月下扬州”为何物,沉寂始于十月、十一月,延至次年的五月,直到了六月才肯葳蕤。 ③呼伦贝尔在北纬53度到北纬47度之间,几近冻土带,一年只有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春、夏、秋三个季节便挤在这一百天里奔跑,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你若细看草原上的那些芍药、萱草、百合、野玫瑰,就会发现它们都比内地的同类开得弱小、开得简单;那些毛发一样附在原野上的草类,更是生得低矮硕壮,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拔高,必须快快成熟。乍暖还寒,草色 遥看近却无,呼伦贝尔的春天在残雪中闪出,莞尔一笑,转瞬即逝。一夜南风,醒来时百草猛然长高了半尺,草原焕然碧透千里,如深深的海洋,波动在阳光下,泛起绸缎般的华丽。花朵们忙了一夜,终于捯饬一新,佩戴着天上的彩霞和地上的雨露,跟着绿浪摇摆曼舞。游人醉入花丛,欢喜得忘乎所以,浪漫地比照远方的场景,直把这草原夏日叫作草原的春天。他们不曾体验,因此不懂,草原的春天是一场望眼欲穿的期盼,而最终让你看到的却永远是结尾的那一瞬。 ④萨丽娃姐姐和大地一起记忆着春天。 ⑤草原的春天是妇女们含辛茹苦的季节。萨丽娃看见老祖母蹒跚在纷扬的春雪中,靴子艰难地从冰泥里拔出来,又踩下去,湿漉漉的蒙古袍大襟冻成硬邦邦的冰片,在冷风中咔咔作响;她看见太阳的手指伸过来,轻轻地梳拢老祖母的银发,落在那只暗红的珊瑚耳环上,老祖母汗水淋漓的脸颊,布满了岁月的光芒。小羊羔总是走在大野芳菲之前,一个接一个降生在冰碴密布的草地上,像洁白的云朵一样缭绕着老祖母“咩……咩……”嚷着饥饿。 ⑥百代千年,游牧人家在春季里寻找朝阳的地方接羔,一辈辈把长生天的教诲变成了不可更改的习惯,留在了老祖母的银发上。长生天不是传说之中的老天爷,是万物生存的法则, 8 高考总复习 是必须敬畏的大自然。四月接羔,羊羔吃着母乳等待青草,青草和它们的乳牙一起长出来,它们开始奔跑,从此变成了原野的孩子,栉风沐雨,爬冰卧雪,生命就这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⑦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的,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 ⑧“陶爱格……陶爱格……你的孩子在哭泣,你这当母亲的给它吃奶吧……”老祖母的劝奶歌升起来,回响环绕,哀婉之中,天空附以和声,母体般的温暖笼罩草原,万物生灵的母性开始苏醒。母羊含泪站起身来,羊羔纷纷跪乳。饱食的羊羔肆意喧闹嬉戏,洁白的云朵在阳光里打滚儿,然后撒开四蹄奔跑,进入季节的深处。 ⑨每年十月之后,老祖母把种公羊放进母羊群,母羊怀胎六个月,到次年四月或者五月分娩,完成一个春天的轮回。那前一年的接下的羊羔,由于仅仅吃过一个夏天的青草,骨头还未坚硬,头上卷曲的绒毛里才露出细小的犄角。老祖母仍然叫它们羔子,风雪夜里把它们放进蒙古包庇护,为了它们暖和,半夜起来给炉子加牛粪。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 ⑩后来,萨丽娃姐姐戴着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离开了家。因为城里的暖气和热水,因为城里的漂亮和时尚。城里的楼房虽然很舒适,可那是租来的,不是家。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一天天在她耳边说个不停,只是那些古老的话,就像飞来飞去的鸟,有点听不懂,想留也留不下。 ⑪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⑫枕着幽幽的草香,她看见了逝去已久的老祖母,听清了老祖母在她耳边说的话——河冰不开,天鹅不来;骏马绕不过暴风雪,大雁甩不掉自己的影子……冬长夏短,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 ⑬萨丽娃姐姐站在草原的春天里,伸出一双手,这手洁白细腻;她轻轻托出一只小羊羔,把母羊脱落的子宫慢慢送回腹腔内,这双手浸染上羊水和血液,开始在寒风中皴裂,慢慢地,长生天的怀抱里回来了一个顺其自然劳作的人;当这双手终于被牛奶和油脂润透,不再畏惧风霜雨雪的时候,萨丽娃姐姐的牧场已经远近闻名。她出售的羊,是实实在在吃过三次夏牧草、长了六个牙的肥腴的羊。萨丽娃姐姐有了自己的广告词——养最有品质的羊。 ⑭人们看见她家的牧场上盖起了铝合金的接羔棚圈,看到她家蒙古包后面停放着现代化的打草机,看到她家草场的高坡上安装着一排排太阳能蓄电池。萨丽娃姐姐的故事像珍珠那般滚动在草原上,人们传说着她那有品质的羊卖出了好价钱。当家家户户都像萨丽娃姐姐那样牧养有品质的羊,萨丽娃姐姐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终于把草原的春天从二月找了回来。 ⑮春天依然晚晚地来,快快地走,却把希望和富足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上。萨丽娃姐姐唱的劝奶歌是老祖母在春天里传下来的,草原人那如云的羊群和飞驰的骏马是春天赐予的。萨丽娃姐姐懂得这一点,在这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里成为聪明智慧的人。 8 高考总复习 ⑯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 (选自2016年4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 第一步:落实“写什么”——明确散文所写内容 1.抓标题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中“萨丽娃姐姐”点明文章所要叙述的主要人物,“春天”意蕴丰厚,表面是指大自然的春天,深层则是指标题中人物的春天。其实“萨丽娃姐姐的春天”就是指牧民们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提示] 第3题需要结合该内容分析。 2.找线索 “草原的春天”是全文的线索,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作者把大草原美好的自然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感人故事结合起来,形成一篇独具特色的散文。 [提示] 第1题A项需要结合该分析点分析。 3.理内容 全文共16段,共分四层。 第一层(①~③),作者极力描绘和渲染呼伦贝尔大草原优美独特的大自然风光。 第①段是引领句,将“萨丽娃姐姐的春天”与“呼伦贝尔大草原”联系在一起,引出下文所要写的内容。 第②段点明“草原的春天”的特点:明亮,寒冷,空旷。 第③段写呼伦贝尔的地理特点以及春天特有的景象。“草原的春天”短暂而又急促,人们往往把“草原夏日”叫作“草原的春天”。 [提示] 第1题B项需要结合第②③段内容分析。 第二层(④~⑩),写萨丽娃姐姐回忆春天的故事,详细叙述了老祖母对她的影响。 第④段也是引领句,引出萨丽娃姐姐对老祖母的深情回忆。 第⑤段写老祖母含辛茹苦的劳作场景,充分表现出她勤劳、坚忍的性格特点。 第⑥段写游牧人家春季里接羔,羊羔与青草一起生长。作者表达出的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⑦段“老祖母的腰是在春天累弯的”,写出了老祖母的辛苦。“老祖母的劝奶歌是在春天里传给萨丽娃姐姐的”,传达出萨丽娃姐姐对老祖母的真挚怀念之情。 第⑧段主要写老祖母的劝奶歌给萨丽娃姐姐留下的美好记忆。 第⑨段“萨丽娃姐姐依偎在老祖母的怀里说,好像羔子是你的亲孙女”,写出了萨丽娃姐姐对老祖母的依恋之情。 第⑩段叙述萨丽娃姐姐离开家到城里后对老祖母和草原的深切怀念。 [提示] 第2题需要结合第⑤~⑨段内容分析。 第三层(⑪~⑮),写萨丽娃姐姐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开始创业生涯。 8 高考总复习 第⑪段也是领起段,表达出萨丽娃姐姐对故乡的思念。 第⑫段写“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城市不是萨丽娃姐姐的家,只有回归到草原,她才会得到心灵的慰藉,这正是“谁也逆不过长生天的规矩”。 第⑬段写萨丽娃姐姐回到草原,在“草原的春天里”创业的过程。 第⑭段写萨丽娃姐姐利用现代化技术牧养有品质的羊,并使“家家户户”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⑮段写呼伦贝尔草原的牧民走上希望和富足的道路,一代又一代人像萨丽娃姐姐那样成为聪明而又有智慧的人。 [提示] 第1题C项需要结合第⑪~⑮段内容分析。 第四层(⑯),总结全文,升华主旨,首尾呼应,表达出对萨丽娃姐姐由衷的赞美之情。 第二步:紧抓“怎样写”——把握散文艺术特色,1.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 第③段中“每一种植物都是百米冲刺的运动员,奔跑着发芽,奔跑着开花,奔跑着打籽,奔跑着完成生命基因的使命”,运用排比、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植物竞相生长的情景。 第⑩段中写“萨丽娃姐姐总觉得老祖母的红珊瑚耳环会说话……有点听不懂”,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萨丽娃姐姐对老祖母的思念之情。 2.作者引用民歌民谚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第⑧段引用老祖母的劝奶歌,形象地表明了萨丽娃姐姐对老祖母的思念。 3.运用对比,表现出对草原生活的眷恋之情 第⑩段,作者将城里生活与草原生活进行对比,写出了萨丽娃姐姐意欲返回草原的强烈愿望。 [提示] 第1题D项需要结合第③段、第⑧段、第⑩段内容分析。 第三步:思考“为什么写”——挖掘散文主题意图 这篇文章描绘了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的旖旎风光,写出了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为之奋斗的精神风貌,激发了人们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和向往。 8 高考总复习 三、试做“3大考题” 题型1 综合选择题 1.(改编)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草原的春天”贯穿全文,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连,是全文的线索。 B.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短暂,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因此萨丽娃姐姐去了城里,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 C.作者在记叙萨丽娃姐姐艰苦创业,带领其他牧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赞美了新时代给草原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希望。 D.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引用民歌民谚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B [B项,“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感情与老祖母截然不同”曲解文意,根据原文“萨丽娃姐姐思念阿妈的奶茶、阿爸的手把肉,好想好想骑上骏马变成草原的风,好想好想放开嗓子变成蒙古包前奔流的河”以及最后“萨丽娃姐姐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可知她同老祖母一样对故乡、对草原有着深厚的、割舍不断的感情。] 题型2 形象概括、作用题 2.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6分) [解析] 解答第一问时要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题干问的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只需把最能体现老祖母性格、品质的特点概括出来即可。在春雪中劳作的情形体现了老祖母的坚忍;“必须敬畏”大自然是所有草原人的特点,老祖母也不例外;“腰是在春天累弯的”体现了老祖母的勤劳;老祖母教萨丽娃唱歌等则体现了她的慈爱。解答第二问时要抓住“影响”二字,由表及里层层分析。从表面来看,老祖母传给萨丽娃的是在草原上生活的本领,如养羊;从深一层来看,老祖母传给萨丽娃的则是精神和优秀品质。另外,萨丽娃由城市回到草原,这也是老祖母对她的影响。 [答案] 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美德得以传承。 8 高考总复习 题型3 标题意蕴题 3.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解析] 标题是“萨丽娃姐姐的春天”,由题干来看,这里的“春天”意蕴丰富,要由表及里层层分析。“春天”表面是大自然的春天,深层则是标题中人物的春天。再往深处分析,草原上人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则是以萨丽娃为代表的草原上的新一代牧民们的春天。 [答案] 呼伦贝尔草原大自然的春天;羊羔生长期的春天;萨丽娃事业的春天;以萨丽娃为代表的新一代牧民未来生活的春天。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