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沽六中 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语文学科第一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 24 分) 一、(16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2 分) A.重创.(chuāng) 百舸.(kě) 漫溯.(suó) 曲.径通幽(qū) B.脂.膏(zhī) 遒劲.(jìn) 吐哺.(pǔ) 羽扇纶.巾(guān) C.跬.步(kuǐ ) 须臾.(yú) 跻.身(jī) 锲.而不舍(qiè) D.脊髓.(suí) 驽.马(nú) 慰藉.(jiè) 蓦.然回首(m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 分) A.寒喧 羁绊 橘子洲 灸手可热 B.赡养 苍茫 怅寥廓 鸦雀无声 C.洪涛 溃乏 万户候 明察秋毫 D.幅射 砥砺 竞自由 以逸代劳 3.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松树情结。 源头,大概与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那句赞语有 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从此,松柏成为不惧严寒顽强不屈坚忍勇武的象征。 一般而言,无论植物还是动物, 被赋予某种象征意义,就会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 号,慢慢浸入到这个民族的精神 之中。譬如松竹梅,因其耐寒的品性而被誉为“岁 寒三友”,而松树居于三友之首。 A.追忆 只有 血脉 B.追忆 一旦 脉搏 C.追溯 只有 脉搏 D.追溯 一旦 血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 分) A.今年的国庆节与传统节日中秋佳节恰好是同一天,全国人民弹冠相庆....这个喜庆的日子。 B.作为一名高中学生,就是要在学习时心无旁骛....,自觉抵抗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和干扰。 C.他虽然在监狱里度过了三年的峥嵘岁月....,但出狱后仍然恶习不改,继续作恶乡里。 D.张老师一生默默地耕耘在幼儿园,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儿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班 级 姓 名 分 数 密 封 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 C.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平凡而细致,但却是我们的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之一。 D.在世界杯外围赛前的热身赛中,他执教的中国队连遭败绩,这一结果大大超出了中国球 迷的意料。 6.下列各文学常识中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新诗”打破了近体 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虽然沿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但就内容而言也属于新诗。 B.《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战国后的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 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C.《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短歌”是针对歌词音节长短而言,“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 体裁。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这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抒发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 和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D.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 会活动家、剧作家、革命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死水》等,历史剧有《屈原》 《虎符》《棠棣之花》《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等。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 分)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 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2013 年 12 月 4 日,“中国珠 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②③⑥④⑤ ①B.②④⑥③①⑤ C.⑤①②⑥③④ D.⑤②③⑥④① 二、文言文阅读 (一)《劝学》(节选) 荀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 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踮起脚后跟 B.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借助 C.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游泳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活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圣心备焉. B.吾尝终日而.思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君子生非异也. D.蚓无爪牙之.利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作者认为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因为天赋条件好,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学习来弥补自己的 不足。 B.善于运用比喻、借代,以喻代议,是本文突出的特点。 C.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D.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二)千金市骨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 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涓人:宫中管清洁的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B.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派遣 C.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捐款 D. 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规定日期 12.下列翻译句子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翻译:有人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很多年都没有买到 B.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 翻译:马已经死了,买它首先要付五百金 C.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翻译:天下人一定认为大王是能够购买马的人 D.千里之马至者三 翻译:得到了很多千里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76 分) 三、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3 分) 译文: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 分) 译文: (3)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3 分) 译文: 14、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6 分) (1)书生意气, 。 班 级 姓 名 分 数 密 封 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悠悠我心。 (3)携来百侣曾游, 。 (4)故木受绳则直, ,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我有嘉宾, 。 1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 下列对于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人此时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窘, 本诗道出了作者漂泊的沧桑和无限的辛酸。 B.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 C.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既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又表达老当益壮的 情怀,前后矛盾。 D.诗歌景色既凄凉又开阔,既表现出漂泊的冷清,又暗含老当益壮的乐观,景中含情,情 景交融。 (2)诗中二三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借以表达怎样的情感? (3 分) (3)请简要赏析诗歌尾联,指出使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2 分)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9 题。(12 分) 民工父亲的“幸福” (1)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 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 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 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 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3)见我态度缓和,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 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 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 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 脸企盼地望着我。 (4)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 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5)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 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 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 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6)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 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神情。 (7)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 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 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 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 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 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 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8)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 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 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 (9)一会儿,这对父子看完了我的新居,他们几乎是一步步挪着退到门边向我告别。 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 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 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 (10)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 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11)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 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 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 呢?不要乱想了。我想,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12)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 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16.民工父亲的“幸福”具体表现在哪里?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 分) 17. “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 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2 分) 18. 请简要梳理那位孩子参观“我”房子时的情感变化过程。(2 分) 19.请理解并举例分析“父亲”这一人物性格特点。(4 分) 五、语言应用(2 分) 20. 仿照下面例子,从“冰”“书”“竹笋”“燕子”“柳支”五个词语中任选两个作注释。 例:骆驼——眼中的沙漠算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绿洲。 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 枪——正义的保镖,邪恶的帮凶。 (1) (2) 六、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 分) 班 级 姓 名 分 数 密 封 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的一生当面临着许多问题,诸如机会、选择、困难、金钱、死亡……这其中或喜或悲, 有人物、有故事、更有思索。你能将你所经历的、所知道的、所想到的写下来吗? 要求: 1、将作文题目《面临……》补足充完整,可以从材料中选择一个方面,也可以另选某个方 面进行写作;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 80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沽六中 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语文学科第一次月考试卷答案 一 1、C 2、B 3、D(追忆:回忆往事;追溯: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只有:①连词,表示必需的条件, 下文常用"才"、"方"呼应②唯有、仅有;一旦:不确定的时间词,表示将来有一天。含有" 万一"、"突然"、"如果"等预设意味。血脉:指血统,人体内流通血液的脉络;脉搏:动脉 的搏动,借喻一种动态或情势。) 4、B(A、比喻一个人做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因此将得到援引,有官可做,也互相祝贺。 后用来形容坏人得意。用于此处错误。C“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日子,褒义词;D、风华正 茂”形容青春焕发,才华横溢,不能形容幼儿园的小孩。) 5、D(A、“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并列不当;B、“培养”和“水平”不能搭配 C、偷换主 语。) 6、D、《死水》是闻一多的作品 7、B 解析:词语段为有语境排列,解题时要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确定语 段的叙述中心,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第一个空格之前为句号,说明几句 话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语段,它的开头应该有自己的陈述对象,其中开始提到陈述对象的只有 两个,即②中的“珠算算盘”和⑥中的“珠算口诀”,而四个选项中的开头只有②和⑤,这就 可以基本确定答案在 A 项和 B 项中,C、D 被排除。接养再去考查六个备选语句的内在关系。 ②承接上文,总说算盘的结构,④紧接第②句,介绍算盘蕴含的原理;第⑥句的“则是”说明从 另一个角度介绍珠算,第③句紧接⑥,说明口诀的作用;第①句进一步解说口诀的特点;最后 第⑤句,总括中国珠算的优点:可以和计算机相媲美。 二、8、D(生通性,天性)。 9、 D 10、B(没有借代) 11、B 12、B(马已经死了,仍然用五百金购买这匹马的马头) 三、13、略 14、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C(并不矛盾) (2)作者选取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 几个意象,情景交融,既流露出 作者孤寂、凄凉(漂泊无依)的心境,又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赏析:诗人表面上是在写景,实际是在写自己他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体,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孤月独照,渲染了一种冷清意境, 流露出作者孤寂、凄凉的心境,慨叹自己飘泊无依。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 句是写实。“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 旷达。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 (3)尾联用典(“老马识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自比“老马”, 比喻自己身虽 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存,仍能有所作为,抒发了老当益壮、报国思忧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 分) 四、16、(3 分) 幸福一:民工父亲的工作得到儿子的首肯和钦佩;幸福二:能进入城里人 家,感受到城里人家的温暖;幸福三:自己儿子的懂事、上进。 17、(2 分) "自豪和骄傲"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认真仔细工作的钦佩;"直"可以看出父亲在 得到儿子的信任后,内心充满喜悦和自信。 18、(2 分)初进入房间的胆怯----对父亲工作的自豪和骄傲----对城市生活羡慕和向往--- 对未来过上美好生活的自信 19、(4 分)向"我"乞求带孩子参观房子,以便让孩子能感受其在城里工作的情景,表现出 父亲对孩子的关爱;砌墙时做到心细、手细、眼细,没有丝毫的偏差,表现出父亲工作认真 仔细;通过参观城里人的房子让孩子得到感悟,可见父亲善于教育自己的孩子。 20、(2 分)示例:冰——是我改变了水柔弱的形象。(禁不住阳光质问的美玉) 书——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 燕子——只有经过艰苦的跋涉,春天才会永远在身边。 柳枝——即使把我倒着插,我照样能长成大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