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学年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 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 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 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在饱受旧社会、旧制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C. 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 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 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 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 悲剧主体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 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C. 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 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奴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是生活的具体事件,而本文论述的悲剧是“文学作品”。选项混淆范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文章倒数第二段“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选项C“这样人们就不会获得悲剧感”错误,曲解文意。“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的原因是“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选项强拉因果。‎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对“以悲为美”的解释错误,这是一道涉及文章中心的题目,“以悲为美”应该是“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选项“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应该是“悲剧感”,在这种“悲剧感”的基础上“欣赏”才能陶冶情操,获得美感。‎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日前,华为在北京发布了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致力打造极简5G,助推全球5G大规模快速部署。‎ 华为秉承“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客户”的理念,积极投入、持续创新。华为可提供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支持“全制式、全频谱(C Band ‎ 3.5G、2.6G)”网络,并将最好的5G无线技术和微波技术带给客户。‎ 华为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丁耘表示:“华为长期致力于基础科技和技术投入,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以全面领先的5G端到端能力,实现5G的极简网络和极简运维,推动5G大规模商业应用和生态成熟。”‎ 据介绍,华为发布的全球首款5G 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高集成,首次在极低的天面尺寸规格下, 支持大规模集成有源PA(功放)和无源阵子;极强算力,实现2.5倍运算能力的提升,搭载最新的算法及波束赋形,单芯片可控制高达业界最高64路通道;极宽频谱,支持200M运营商频谱带宽,一步到位满足未来网络的部署需求。同时,该芯片实现基站尺寸缩小超50%,重量减轻23%,功耗节省达21%,安装时间比标准的4G基站,节省一半时间,有效应对站点获取难、成本高等挑战。‎ ‎(摘自中国经济网《华为发布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 材料二:‎ 专家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仅芯片设计人才需求达14万人,而同期全国高校培养规模约10万名,算上30%的流失率,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人才不到7万人,缺口近半。迫在眉睫的中国芯在此刻,不仅要避免急功近利,更要以长远眼光在人才的培养和挖掘上下苦功夫,遵循市场规律,在夹缝中砥砺前行,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中国芯想要真正逆袭,面临诸多挑战,一个是技术差距,另一个是制作水平的薄弱。而芯片研发所需的不断积累和完善的长周期、巨大投入,也是国内许多企业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 ‎5G被认为将是中国自主手机芯片赶超的关键。目前紫光展锐、华为、小米都在针对5G技术进行相应的研发,并希望实现与5G移动网络的部署同步推向市场。业内专家认为,在市场带动下,中国不仅是手机整机研发的聚集地,还将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越来越多的国际科技企业表现出和中国企业合作的强烈意愿。如果能够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将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良机。‎ 业内专家认为,国际合作是途径,国内企业的落脚点是自主创新,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企业合作有助于国内企业迅速提升技术实力,实现优势互补,完成技术积累,推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摘编自余建斌《国产手机何时不再“芯痛”》)‎ 材料三:‎ ‎2010—2019 E本土芯片供应与需求量对比(单位:十亿美元)‎ 注:E表示预测。‎ ‎(摘编自《2018—2024年中国半导体光电器件行业竞争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四:‎ 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日前在深圳落幕。在跻身总决赛的22家企业中,芯片领域企业占比最大,成为本次赛事的焦点。‎ 在当天的决赛赛场,从全国半决赛晋级的6家初创企业和16家成长企业陆续上台,面对400余位现场评委、观众和直播平台上收看赛事的网友进行路演,并接受7位评委的现场问询考核。在众多参赛企业中,用不同技术创造、应用在不同领域的芯片项目十分引人注目。面向医疗和物联网终端的人工智能芯片、晶圆级光芯片、智能存储芯片、固态多光谱传感器芯片、窄带物联网芯片、智能终端触摸屏控制芯片、人工智能语音芯片等项目陆续登台,讲述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用中国心创造中国“芯”的精彩创业故事。‎ 获得初创企业组一等奖的企业是来自广州的真微科技,这家由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博士研究团队创建的人工智能科技公司,主要向移动通信设备、物联网终端、移动穿戴医疗领域提供包含算法、芯片和系统完整嵌入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小柏介绍说,公司的关键技术是通过芯片架构创新和优化底层电路电压的方式,降低芯片的计算功耗,为移动终端设备提升续航能力。“电子信息是一个技术驱动型产业,创业团队要拥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且进行迎合市场的技术创新,才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在电子信息行业从业5年、对行业创新创业深有体会的陈小柏说。‎ ‎(摘编自中国财经报《中国“芯”成为焦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为天罡,凭着极高集成、极强算力、极宽频谱等诸多优势,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 B.‎ ‎ “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设计人才需求达14万人,而同期全国高校培养的能真正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人才不到7万人。‎ C. 自2010年以来,国产芯片正在崛起,然而国内芯片产业发展与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并不匹配。‎ D. 在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行业总决赛中,芯片项目十分引人注目,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创造中国“芯”的创业故事也十分精彩。‎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华为率先突破5G规模商用的关键技术,提供全覆盖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实现5G的极简网络和极简运维,推动5G大规模商业应用和生态成熟。”‎ B. 业内专家认为,在市场带动下,中国不仅仅只是手机整机研发的聚集地,而且还是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 C. 5G被认为将是中国自主手机芯片赶超的关键。不过,据预测,2019年本土芯片供应依然不能满足本土芯片市场的需求。‎ D. 业内人士认为“创业团队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且进行迎合市场的技术创新,就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6. 结合上述四则材料,简要概述“中国芯”令人喜忧交加的原因。‎ ‎【答案】4. B 5. C ‎ ‎6. 喜:①华为发布的全球首款5G 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②5G将是中国自主手机芯片赶超的关键。市场优势使越来越多的国际科技企业希望和中国本土企业合作;③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精彩创业,他们用中国心创造中国“芯”。忧:①“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缺口大;②企业在芯片研发方面,缺少长期的积累和投入,在技术、制作水平方面也有很多不足;③本土芯片产业发展与其庞大的市场需求依然不匹配。‎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型,学生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细读题干,明确问题,回归原文;最后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最后将选项和原文及题干细心比照判断。‎ B项对应点在材料二的第1节,原材料表述为,“专家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仅芯片设计人才需求达14万人。”B选项,漏掉了“仅芯片”这个重要的信息点。以整体代部分,理解有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材料三图表“2010—2019 E本土芯片供应与需求量对比”,可以看出,我国芯片产业需求与国内芯片供应均呈稳步增长态势,然而国内芯片产业发展与其庞大的市场需求并不匹配。‎ A项“提供全覆盖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有误,对应点在材料一的第2节,原材料表述为,“华为可提供涵盖终端、网络、数据中心的端到端5G自研芯片”,选项A是“全覆盖”,以偏概全。‎ B项“而且还是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有误,对应点在材料二的第3节,原材料表述为,“在市场带动下,中国不仅是手机整机研发的聚集地,还将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à,选项B,变“未然为已然”,表述错误。‎ D项“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且进行迎合市场的技术创新,就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有误,对应点在材料四的第3节,表述为,“电子信息是一个技术驱动型产业,创业团队要拥有一定的技术沉淀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且进行迎合市场的技术创新,才能形成真正有价值的创新。”选项D是混淆充分、必要条件。‎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材料一“华为发布的全球首款5G 基站核心芯片——华为天罡,在集成度、算力、频谱带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材料二“5G被认为将是中国自主手机芯片赶超的关键……在市场带动下,中国不仅是手机整机研发的聚集地,还将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聚集地。越来越多的国际科技企业表现出和中国企业合作的强烈意愿。”材料四“不同技术创造、应用在不同领域的芯片……我国科技创新人才用中国心创造中国“芯””。以上内容可整合成“中国芯”令人喜的原因。材料二的人才“缺口近半”,“技术差距”,“制作水平的薄弱”,“芯片研发所需的不断积累和完善的长周期、巨大投入,也是国内许多企业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材料三的图显示本土芯片的的供应和需求差距过大。整合以上信息得出“忧”的原因。‎ ‎【点睛】实用类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主世界 老舍 我们这里所说的“世界”,事实上不过是小小的一个乡镇。可是从抗战的第二年起,直到现在,这小镇子天天扩大,好像面发了酵似的一劲儿往外膨胀。新来的住户给它带来香港与上海的文化。在新住户里有的是大公司的经理,有的是立法院或检察院的委员,有的是职业虽不大正常,倒也颇发财,冬夏常青的老穿着洋服啷当的。我们就把这镇子,叫作金光镇吧,我们首先要注意到这里的人们的民主精神。将来的世界,据说是民主的世界。‎ 在民主世界里,不是人人事事一律平等的么?让我们先说水仙馆的一个小故事吧。‎ 水仙馆是抗战第四年才成立的一个机关。水仙馆自成立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棵水仙,馆长是蒙古人,没看见过水仙,而研究员们所找到的标本,一经签呈上去,便被馆长批驳:“其形如蒜,定非水仙,应再加意搜集鉴别。‎ 副馆长呢,是山东人,虽然认识水仙,可是“其形如蒜”一语,伤了他的心。山东人喜欢吃蒜,所以他以为研究与蒜相似的东西,是有意讽刺他。因此,他不常到馆里来,而只把平价米领到家中去,在挑拣稗子的时侯,偷偷地吃几瓣大蒜。‎ 馆里既然连一件标本还没有,大家的工作自然闲着。在闲得腻烦了的时候,大家就开一次会议。不过,无论怎么说吧,这个机关,比起金光镇的其他机关,总算是最富于民主精神的。因为第一,这里有许多学者,而学者总是拥护自由与平等的;第二,馆长与副馆长,在这三四年来,只在发脾气的时候,用手杖打过工友们的脑壳,而没有打过科长科员,这点精神是很可佩服的。‎ 在最近的会议上,大家的民主精神,表现得特别地明显。会议由馆长提议,大门外增设警卫,他的理由充足,说明议案的词藻也极漂亮而得体。“诸位小官们,本大官在这金光镇上已住了好几年,论身份、官级、学问,本大官并不比任何人低。可是,看吧,警察分队长,宪兵分队长,检查站站长,出恭入敬的时候,都有人向他们一一敬礼。敬礼是这样的,两个鞋后跟用力相碰,身子笔直,双目注视,把右手放在眉毛旁边。这是一种学问,深恐大家不晓得,所以本大官稍加说明。就是保长甲长,出门的时候,也有随从。本大官,”馆长声音提高,十分动感情地说,“本大官为了争取本馆的体面,不能不添设馆警:有了馆警,本大官出入的时侯,就也有鞋后跟相碰,手遮眉毛的声势。本大官十二万分再加十二万分地相信,这是必要的,必要的,必要的!”馆长的头上出了汗,坐下,用手绢不住地擦脑门。‎ 照例,馆长发言以后,别人都要沉默几分钟。水仙馆的(金光镇的也如此)民主精神是大官发表意见,小官们只能低头不语。‎ 副馆长慢慢地立起来:“馆长,请问,馆警是专给馆长一个人行礼呢,还是给大家都行礼呢?”‎ 副馆长这一质问,使大家不由地抬起头来,他既是山东人,敢说话,又和本镇上宪兵队长是同乡,所以理直气壮,连馆长都惧怕他三分。‎ ‎“这个……”馆长想了一会儿。“这好办!本馆长出入大门,警察须碰两次鞋跟,遮两次眉毛。副馆长出入呢,就只碰一次,遮一次,以便有个区别。”‎ 副馆长没再说什么,相当地满意这个办法。‎ 大家又低头无语。‎ ‎“这一案通过”馆长发了命令。‎ 大家依然低头不语,议案通过。‎ 这可惹起来一场风波。散会后,研究科的学者们由科长引衔全体辞职。他们都是学者,当着馆长的面,谁也不肯发言,可是他们又决定不肯牺牲了享受敬礼的单严,所以一律辞职。他们也晓得假若辞职真照准的话,他们会再递悔过书的。‎ 馆长相当地能干,把这件事处理的很得法。他挽留大家,而给科长记了一过,同时,他撤销了添设门警的决议案,而命令馆长室的工友:“每天在我没来到的时候,你要在大门外等着:我一下滑竿,你要敬礼,而后高声喊‘馆长老爷到!’等到我要出去的时节,你必须先跑出大门去,我一出门,你要敬礼,高声喊‘馆长老爷去!’看情形,假若门外有不少过路的人,你就多喊一两声!”‎ 工友连连地点头称是。“可是,馆长老爷,我的事情不就太多了吗?”‎ ‎“那,我叫总务科多派一个工友帮助你就是了!”‎ 这样,一场小小的风波,就平静无事了。在其中充分地表现了民主精神,还外带着有点人道主义似的。‎ ‎(原载1945年《民心》第一卷,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馆长从小就不认识水仙,所以自然会批驳研究员们找到的标本个个像大蒜,刻画出他不懂装懂、不学无术的形象。‎ B.‎ ‎ 小说总结了水仙馆比其他机关更富于民主精神,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官场尊卑界限分明现象的揭露嘲讽。‎ C. 馆长发言连用三个“必要的”,并且出汗、落坐、擦汗等三处细节都能看出他内心其实是担心别人不同意而极度恐惧。‎ D. 馆长虚荣心极强,官僚主义严重:详细地安排馆长室的工友应该怎样做,在路人多时还要求多喊几遍“馆长老爷到(去)”。‎ ‎8. 小说开头为什么要描写小镇的具体情况?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在其中充分地表现了民主精神,还外带着有点人道主义似的”看似矛盾,实有深意。请联系文本举例说明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7. C 8. ①交代小说发生的时间:抗战时期,地点:金光镇,人物情况:外来住户的身份,为人物的活动、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具体的社会背景,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②为刻画馆长等人物形象做好铺垫,为所谓的“民主精神”找到其社会原因。③暗示主题。“在民主世界里,不是人人事事一律平等的么?”以小见大,寓示“民主世界”中的“民生精神”其实并不民主,具有讽刺性。 ‎ ‎9. ①“民主精神”看似“民主”,实则“大官发表意见,小官只能低头不语”的专制,看似充满“人道主义”关怀,实则是出于个人私利。②如:水仙馆馆长听从副馆长的提议,表面上似乎“民主”,其实是忌惮副馆长与宪兵队队长是同乡;研究科的学者们的反对,使馆长撤销了决议案,似乎体现了“民主精神”和“人道主义”关怀,但实质是因为馆长害怕这些学者辞职使他的官位不保:馆长室工友的抱怨,使馆长决定增派一名工友协助他,似乎体现出“民主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但实际上是馆长增加冗员,为的是抖威风。③讽刺了官场尊卑分明,官僚主义严重的社会现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项,“三处细节都能看出他内心其实是担心别人不同意而极度恐惧”曲解文意,“馆长声音提高,十分动感情地说”,说明他非常激动。并没有担心和恐惧的心理。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句段的作用。解答本题时,需要结合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位置来回答,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是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背景,“抗战时期”“金光镇”“新来的住户给它带来香港与上海的文化”,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结构上:结构上,交代的事件背景,为刻画馆长等人物形象做好铺垫;主旨上:便于读者理解所谓的“民主精神”;“在民主世界里,不是人人事事一律平等的么?让我们先说水仙馆的一个小故事吧”,这是个反问句,具有讽刺性,以水仙馆的一个小故事来见大主题,寓示“民主世界”中的“民生精神”其实并不民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评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现代文阅读中,所谓“重要的句子”,一般包括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和情感的语句;在结构层次上有重要作用的语句;内涵丰富的语句;结构复杂的语句。解答本题时,注意关键词语,联系内容、主旨作答。关键词语是“民主精神”和“人道主义”。根据文章内容,表面上水仙馆比其他机关似乎更“民主”,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官场尊卑界限分明现象的揭露嘲讽。结合文本“照例,馆长发言以后,别人都要沉默几分钟。水仙馆的(金光镇的也如此)民主精神是大官发表意见,小官们只能低头不语”可知,民主是看似民主,其实都是低头不语。“副馆长这一质问,使大家不由地抬起头来,他既是山东人,敢说话,又和本镇上宪兵队长是同乡,所以理直气壮,连馆长都惧怕他三分”,可知,水仙馆馆长听从副馆长的提议,表面上似乎“民主”,其实是忌惮副馆长与宪兵队队长是同乡;“他们都是学者,当着馆长的面,谁也不肯发言”“撤销了添设门警的决议案”可知研究科的学者们的反对,使馆长撤销了决议案,似乎体现了“民主精神”和“人道主义”关怀,但实质是因为馆长害怕这些学者辞职使他的官位不保;“工友连连地点头称是。‘可是,馆长老爷,我的事情不就太多了吗?’‘那,我叫总务科多派一个工友帮助你就是了! ’”馆长室工友的抱怨,使馆长决定增派一名工友协助他,看似充满“人道主义”关怀,实则是出于个人私利。但实际上是馆长增加冗员,为的是抖威风。讽刺了官场尊卑分明,官僚主义严重的社会现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陶渊明 君讳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里称之。冲默①有远量②,弱冠,俦类咸敬之。同郡郭逊,以清操知名,时在君右,常叹君温雅平旷,自以为不及。逊从弟立,亦有才志,与君同时齐誉,每推服焉。由是名冠州里,声流京邑。‎ 太尉颍川庾亮,以帝舅民望,受分陕之重,镇武昌,并领江州。辟君部庐陵从事。下郡还,亮引见,问风俗得失。对曰:“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亮以尘尾掩口而笑。诸从事既去,唤弟翼语之曰:“孟嘉故是盛德人也。”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旬有余日,更版为劝学从事。时亮崇修学校,高选儒官,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 举秀才,又为安西将军庾翼府功曹,再为江州别驾、巴丘令、征西大将军谯国桓温参军。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游龙山,参佐毕集,四弟二甥成在坐。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吹君帽堕落,温目左右及宾客勿言,以观其举止。君初不自觉,良久如厕,温命取以还之。廷尉太原孙盛为谘议参军,时在坐,温命纸笔,令嘲之。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君归,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孝宗穆皇帝闻其名,赐见东堂,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③,诏使人扶入。君在隤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赞曰:孔子称:“进德修业,以及时也。”君清蹈衡门④,则令闻孔昭⑤;振缨公朝⑥,则德音⑦允集。道悠运促,不终远业,惜哉!仁者必寿,岂斯言之谬乎!‎ ‎(选自《陶渊明集》,有删节)‎ 注①冲默:淡泊恬静。②远量:气量。③不任拜起: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④清蹈衡门:隐居在家之时。⑤令闻孔昭:美好的名声很显著(即美名远扬)。⑥振缨公朝:出仕为官。⑦德音:道德声誉。‎ ‎10.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是名冠州里 冠:位居第一 B. 时亮崇修学校 崇:重视 C. 有风吹君帽擎落堕落 堕落:脱落 D. 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示:告诉 ‎1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顶是 A. 君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己/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B. 君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己/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C. 君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己/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D. 君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已/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 ‎12.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孟嘉“冲默”品性的一组是 ‎①人无能间,乡间称之②嘉不知,还传当问从吏③君既辞出外,自除吏名,便步归家④以君望实,故应尚德之举⑤奉使京师,除尚书删定郎,不拜⑥君辞以脚疾,不任拜起 A. ①④⑥ B. ③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②⑤‎ ‎13.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但二人对孟嘉十分推重与佩服,都认为自己的才德不如孟嘉。‎ B. 孟嘉曾担任太尉庾亮所部庐陵郡的从事,后主动辞职回家。不久,因庾亮要选拔德高望重者为儒官,孟嘉凭着较高的名望和实才,又被改任为劝学从事的官职。‎ C. 孟嘉曾任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孟嘉波桓温看重,是因为他为人和气而且正派。‎ D. 孟嘉无论在朝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道德声誉都很高,但由于早逝,没能成就一番大业,让人感到十分可惜、‎ ‎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在堂,兄弟共相欢乐,怡怡如也。‎ ‎(2)见嘲笑而请笔作答:了不容思,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答案】10. D 11. A 12. B 13. A ‎ ‎14. (1)母亲健在,兄弟共相欢乐,一家人和悦欢快。‎ ‎(2)看见嘲笑自己的文章后,便请求纸笔作答,完全不加考虑,文辞超众卓越,四周在座的人为之赞叹.‎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D项,“示:告诉”错误,示:摆出来给人看或指出来使人知道。‎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君在朝隤然/仗正顺而己/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后以疾终于家/年五十一”,这段话是说“孟嘉在州府随顺和气,只是凭着自己的正直和顺而待人接物罢了。家中没有闲杂的客人来往,遇到内心有所感触体悟,就超然驾车,径直去龙山,顾影痛饮,到傍晚才回来。后来孟嘉因病在家去世,终年五十一岁”,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君” “隤然”构成主谓结构,“隤然”后应断开,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龙山”是地点,是“之”的宾语,“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意思是就超然驾车,径直去龙山,而“龙山顾景酣宴”则解释不通,排除C项,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时,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人物事件进行分析。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文章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①是说孟嘉孝敬长辈,兄弟和睦,无人能使他们相互疏远,为此受到当地人的称赞。②表明孟嘉诚实。④是说凭孟嘉的名望和才能,符合重视道德修养的职务。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A项,“孟嘉与同郡的郭逊及其堂弟郭立在当时的名声相当”理解错误,应是孟嘉与郭立的名声相当,而郭逊的名声在孟嘉之上。从原文中“时在君右”一句可知,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 “健在”,在堂”“怡怡如”,和悦欢快。‎ ‎(2) “请笔”请求纸笔作答;“四座”,四周在座的人。‎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翻译:‎ 孟君讳名嘉,字万年,是江夏郡鄂县人。孟嘉少年丧父,奉养母亲同二弟住在一起,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的第十女为妻,在家孝敬长辈,兄弟和睦,无人能使他们柱互疏远,为此受到当地人的称赞。孟嘉淡泊恬静,有气量,二十岁时,同辈人都敬佩他。同郡的郭逊,以清高的节操而闻名,当时名声在孟嘉之上。他常赞叹孟嘉温文儒雅.平易旷达,认为自己不如孟嘉。郭逊的堂弟郭立,也是有才华有志向的人,他与孟嘉同时代而名声相当,却常推崇佩服孟嘉。因此孟嘉闻名乡里,蜚声京城。‎ 太尉庾亮是颖川人,他以皇帝舅父的身份和在国内的威望,担负辅佐朝政的重任,坐镇武昌,兼任江州刺史。他征召孟嘉为其所部庐陵郡的从事。一次孟嘉下郡回来,庾亮召见,问他下面风俗好坏。孟嘉回答说:“孟嘉不知道,待我回旅舍时当问问随从的小吏。”庾亮拿着拂尘尾掩口而笑。诸位从事离开后,庾亮叫来弟弟庾翼并对他说:“孟嘉毕竟是有盛德之人啊。”孟嘉告辞出来之后,自己除去其从事的官名,就步行还家;母亲健在,兄弟共相欢乐,一家人和悦欢快。过了十多天,孟嘉被改任力劝学从事的官职。当时庾亮重视修建学校,选拔德高望重者为儒官,凭着孟嘉的名望和实才,所以符合这一重视道德修养的职务。‎ 孟嘉被推举为秀才,又做过安西将军庾翼府的功曹,还做过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谯国人桓温的参军。孟嘉为人和气而且正派,桓温非常看重他。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所部参佐官吏全都到齐,他的四弟二甥也都在座。当时下属官员都穿着军装,一阵风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桓温目示左右及宾客不要讲话,以观孟嘉的举止。孟嘉开始并没在意,过了好一阵子起身上厕所去了,桓温叫人把帽子捡起还给孟嘉。廷尉太原人孙盛任咨议参军,当时在座,桓温使人拿来纸笔,让他作文嘲笑孟嘉。文章写好后给桓温看,桓温把它放在孟嘉的坐处。孟嘉返回坐处,看见嘲笑自己的文章后,便请求纸笔作答,完全不加考虑,文辞超众卓越,四周在座的人为之赞叹。奉命出使京城,被任命为尚书删定郎,他没有接受任命。晋穆帝司马耽听说了他的声名,要在东堂亲自召见孟嘉,孟嘉以脚疾为借口推辞不去,说自己不能担任拜见的礼节,皇帝还是下诏命人将他扶入东堂相见。‎ 孟嘉在州府随顺和气,只是凭着自己的正直和顺而待人接物罢了。家中没有闲杂的客人来往,遇到内心有所感触体悟,就超然驾车,径直去龙山,顾影痛饮,到傍晚才回来。后来孟嘉因病在家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赞语是:孔子曾说:“提高道德修养,增进业务知识,是想及时为世所用。”孟嘉以高洁的情操隐居柴门之时,则美名远扬;出仕做官之时,则道德声誉很高。天道悠远而人命短促,没能终成大业,多么可惜啊!仁爱的人必定长寿,这话岂不是说错了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高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堰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5.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人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你如此傲慢,有谁会再未喜欢你? ‎ B. “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以理解为人内心的寒。‎ C. 下片续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诗人听别人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 下片着重写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谕劝我溪边住”,又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 ‎16. 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5. C 16. 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虽然词人心怀天下,但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游西岩,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独诵《离骚》,表现出屈子一般忧国忧民的情怀;“堰蹇”的青山、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诗人听别人吟诵《离骚》”错误,“听读《离骚》去”是说“明月,山峦,清澈地小溪”听我朗诵《离骚》。‎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形象赏析。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这首词以物写人,故侧重的是词人的品质;答题时,找出描写物的关键词,结合注释,展开联想和想象,“偃蹇”表现的是青山高耸,傲慢的形象;“天高处”表现的是明月的高洁;由此可联想到词人以青山、明月自喻,来表达自己傲岸高洁的形象。‎ ‎【点睛】解答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然后要把握答题的模式:概括形象的总体特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四个两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有手法要点出手法,诗歌中哪些具体词句,具体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感情、理想、追求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与过去决绝,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因国愁家忧而衰老,使其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形象更为真切感人。‎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 ‎(4)词人晏殊在《洗溪沙》中表现主人公怅然若失,踽踽独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西汉时的冯唐出仕时己年过古稀,后世遂常用冯唐来形容“有志难伸”,如:左思《咏史》“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着力表现秋日里大自然景物色彩变幻,被前人誊为“写尽秋只之景”。‎ ‎【答案】 (1). 悟已往之不谏 (2). 知来者之可追 (3). 白头搔更短 (4). 浑欲不胜簪 (5). 长烟落日孤城闭 (6). 小园香径独徘徊 (7). 持节云中 (8). 何日遣冯唐 (9). 潦水尽而寒潭清 (10). 烟光凝而暮山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谏”“搔”“潦水”“暮”。‎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达夫笔下的中国底色与异域风情水乳交融,最终成就了特立独行的风格。‎ ‎②“鳄龙”AG600不同凡响,机身下半部分是船体,机翼下方有浮筒,既能水上起飞又能陆地起飞。‎ ‎③想想古人费尽心思才锤炼出的对仗押韵,左思右想才斟酌出的千古名句,如今读音说改就改了,的确有些不够尊重。‎ ‎④舞台上,演员们通过丰富肢体语言和饱满的情绪叙述着村寨近年来发生的沧海桑田的变化。‎ ‎⑤当时绝大多数谈论西学的人都不懂西语,在严复看来,“既治西学,目必用西文西语,而后得其真”,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⑥《空城计》腔调迂回曲折,如行云流水,悦耳动听;有时轻描淡写,耐人寻味;有时浓墨一挥,气象万千。‎ ‎⑦职业化意味着专业化,“小龙虾学院”这样的职业院校之所以盛极一时,关键在于办学特色鲜明,紧密对接了市场需求。‎ ‎⑧新年伊始,人民军队披坚执锐,遵令而行、不孚众望,真正锤炼出了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底气和能力。‎ A. ①②④ B. ③⑥⑧ C. ②⑤⑦ D. ⑤⑥⑦‎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特立独行,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语境是“达夫的特色”,对象不当。‎ ‎②不同凡响,原指歌唱演奏十分出色。后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言谈议论不同一般,十分出色。语境是“‘鳄龙’AG600”,对象不当。‎ ‎③左思右想,多方面想了又想。语境是认真深入地思考而不是多方面。‎ ‎④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也形容变化久远。多用于谓语和宾语,不能用作定语,不符合语法规范。‎ ‎⑤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正确。‎ ‎⑥轻描淡写,意思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不加重视。也比喻做事不费力。正确。‎ ‎⑦盛极一时,在一个时期之内非常兴盛。正确。‎ ‎⑧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语境是人民军队不负众望,不合语境。‎ 故选D。‎ ‎19.把下列病句按照错误类型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书院更应是扎根在现实上地上的参天古木——年轮谱写着印记,根系吸收着时代的养分,叶脉流淌着生命的活力。‎ ‎②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己经吹响,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彰显着我们的精神状态、办事能力和工作作风。‎ ‎③《流浪地球》将极致的想象力与厚重的现实相结合,不仅电影里的家国情怀没有局限于一家一国,而且拓展到了更广阔的的天地,与全人类严密契合。‎ ‎④但如果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就值得警惕了。‎ ‎⑤秋季开放的向阳花分了三批种植的,基本上花期末尾要到大约10月底前后就结束了。‎ ‎⑥因为有了便捷的移动支付,基于账号体系下所投放的内生性广告为微博商业生态的优化增添了驱动力。‎ ‎⑦越调成为稀有剧种中影响辐射全国的艺术形式,得益于有着精湛艺术的表演大师申凤梅是关键。‎ ‎⑧研发过程中,中核集团基于我国三十余年核电站科研、设计、运行等经验和近年来核电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基础不断发展。‎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③/②④/⑤⑦/⑥⑧‎ C. ①③/④⑤/⑥⑧/②⑦ D. ①②/④⑤/③⑥/⑦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原句有两个语病:第一处,搭配不当,谓语动词“谱写”与宾语“印记”不能形成搭配。‎ 第二处,语序不当,三句顺序应遵循从古(“历史的印记)到今(“时代的养分”“生命的活 力”)、由因(“历史的印记”“时代的养分”)到果(“生命的活力”)的逻辑。‎ ‎②第一处语序不当,“会不会抓落实,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语序不当,应改为“想不想抓落实,敢不敢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第二处搭配不当,“彰显”与“状态”“作风”不搭配,把“彰显”应该为“检验”。‎ ‎③“不仅电影里的家国情怀没有局限于一家一国”语序不当,“不仅”应移到“电影里的家国情怀”之后,因为后面两句的主语一致。‎ ‎④但如果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就值得警惕了。语序不当,应改为“甘于庸俗、走向粗俗、沦为恶俗”“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 ‎⑤秋季开放的向阳花分了三批种植的,成分残缺,这个应该改为“秋季开放的向阳花是分了三批种植的”“大约10月底前后”重复赘余,前后取其一;“增添了驱动力”,搭配不当。‎ ‎⑥“基于账号体系下”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基于”“在……下”‎ ‎⑦“得益于……是关键”重复赘余,“得益于……”“……是关键”。‎ ‎⑧“基于……为基础”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基于……”“……为基础”。‎ 故选B。‎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分)‎ 由于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堕入悲观的深渊。 事实上,在一个热爱人生而又洞察人生真相的人心中,悲观、执着、超脱三种因素始终都存在着,没有一种会完全消失,智慧存在于它们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之中。‎ ‎①两者均未得智慧的真髓。②执迷者又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热望。‎ ‎③不过,这只是一种简化的描述。④人生既是零,又是全,是零和全的统一。‎ ‎⑤智慧是在两者之间,确切地说,是包容了两者又超乎两者之上。‎ ‎⑥用全否定零,以反抗虚无,又用零否定全,以约束贪欲,智慧仿佛走着这螺旋形的路。‎ A. ②⑤③①④⑥ B. ②①⑤④⑥③‎ C. ④⑥①②⑤③ D. ④②①③⑥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是给语境的排序题,解答时要学会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可从以下几点寻求做题思路:第一,揣摩所给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第二,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第三,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该类试题几个选项在语句的数量或内容上基本相同,只是顺序不同,或者语句的语调点不同,选择时,找准选项的相异点,以此为突破口,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第四,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结合前文语境,考虑句式结构,抓关键词“又因此”②为首句,排除CD项;①两者指“颓废者、执迷者”可推知,②后应接①,通读B项,B项正确。故选B。‎ ‎21.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径”代称隐士的住处。蒋诩隐居在院中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B. “宣室”是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汉文帝曾在在这里接见梁鸿,留下了一段佳话。‎ C. “缙绅”也写作“搢绅”,代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士佩戴的“绅”长三尺。‎ D. “赋”可以指铺陈的手法;也可以指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有韵文体,讲究文采韵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根据课内所学和课外积累辨析正误。‎ B项,“‘汉文帝曾在在这里接见梁鸿,留下了一段佳话’错误,汉文帝史称明君,贾谊更是一代贤才。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宜召回京城,在宣室里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请问汉文帝向其请教的是鬼神问题。‎ 故选B。‎ ‎2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襟三江而带五湖/善万物之得时 B. 园日涉以成趣/雄州雾列 C.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川泽纤其骇瞩 D. 徐儒下陈蕃之榻/屈贾谊于长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A项,襟,意动用法,“以……为襟”;善,“以……为善”;‎ B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雾,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 C项,棹,“棹”名词活用为动词,原意是划船的工具(名词),此处意为划船;骇,意动用法,感到非常震惊; ‎ D项,下,使动, “使……放下;屈,使……受委屈。‎ 故选C。‎ ‎2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臣死且不避/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B. 宾主尽东南之美/接孟氏之芳邻 C. 将有事于西畴/望长安于日下 D. 地势极而南溟深/觉今是而昨非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前一个“且”,尚且;后一个“且”,连词,却;‎ B项, 两个“之”,助词,的;‎ C项,两个“于”,介词,在;‎ D项,两个“而”,连词,并列。‎ 故选A。‎ ‎24.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语句的能力。下定义要记住一个公式: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 首先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种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即邻近概念。第二步:寻找种差。 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复杂的属性,这些属性提取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 ‎ 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本题被定义概念是“创造”临近属概念是“活动”,种差是“获得成果且首次获得”和“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然后按照顺序和字数要求来下定义。‎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