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东台创新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11 月份检测 2018 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长: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组卷人: 时间:2019 年 11 月 27 日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经典,习称“三 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 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 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 生活,文字相对浅近。 今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而具有鲜明的 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 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 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 嗽、打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容庄”, 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 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 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将上堂,声必 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 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 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礼记》还说“毋侧听”,就 是不要耳朵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傀言”,长者还没有 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 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 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 行为。“请业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都 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的指南, 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体系相当庞大, 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若逐篇细读,如在纲,有条不紊, 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仪礼》和《周 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 创作。 C.《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 述。 D.《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相对 浅近。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严格的要求,要 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话,要尊重他人 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观点不 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D.《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且还要神态恭敬, 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这些行为规范 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如怎样在尊长旁 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 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就能够从源头上 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戏曲作为综合艺术,吸收了多种其他艺术门类的优长和手段,融为一体,创造了在世界舞台上 独树一帜的艺术。以武打为突出特征的武戏,堪称世界剧坛的一朵奇葩,集中而鲜明地体现着戏曲 的中华美学特色和独具优势的艺术表现力。 武戏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注重勇猛、 激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随着剧种的成熟、发展,经过几代艺术家特别是作为“武 戏文唱”的引领者杨小楼的执着进取,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技巧动作加以美化, 增强舞蹈性,另一方面强调基本技术服从剧情和表演的需要,使技巧动作成为一种优美的舞姿和塑 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并与唱、念、做结合运用,让武戏得到整体提升,留下许多具有精美观赏 价值的经典之作。 武戏美在哪里?第一层次是“形式感知”。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演员把握自己的动作,按一 定的节奏在时间和空间中延伸,通过强与弱、快与慢、刚与柔、动与静的变化,呈现流动和瞬间的 美,加上开打、翻跌、下高、打出手等高难度惊险动作的穿插运用,带来的悬念和惊叹,显然更直 观,更富于视觉的冲击力。这也是人们被京剧吸引往往从武戏开始,京剧走出国门必带武戏的重要 原因。第二个层次是“同情与共感”。武戏流传至今的优秀剧目,内容大多数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 优良品德,如保家卫国、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除暴安良、抱打不平的侠义精神,塑造了许多 忠臣良将和民间英雄人物,传达的是正能量。即使是反面或性格复杂多面的角色,也能够通过细致 入微的刻画,脸谱、神态、身段表演等鲜活地揭示其本来面目,于恶中见美,美中见恶,取得观众 的审美认同。 美是难以被忘记的。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前些年 武戏的势弱,出自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外因除了大众娱乐日趋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还有武戏演 出对场地、环境的要求严于文戏,造成展示机会较少,多年来在大型演唱会中只能于开头、结尾烘 托气氛,难以尽显完整风貌。内因则表现为传承、创新乏力,随着一代技艺精湛的老艺术家先后离 去,舞台水准下滑,难以适应新、老观众的审美需求。 当前,武戏振兴迎来新的良好机遇。以传统为根脉,不仅指具体的戏与技巧,还有前辈艺术家 积累的经验和启示。高盛麟先生曾对武戏演员提出“三要”:一要打好基础,意指基本功要规范、 扎实、过硬,唱、念、做、打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偏废,才能真正体现武戏的整体美;二是演好 人物,包括准确把握人物的个性,处理好技术与人物的关系,表演要有真实感,脱离生活和人物的 技巧堆积再多,也无美可言;三要跟上时代,了解时代和观众的审美取向,对武戏有所创新,有所 丰富。尤其是武戏的新剧创作很少,值得分外重视。[来源:学|科|网] 武戏之美亦中华文化之美。武戏的“精气神”,将会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摘编自刘连群《弘扬武戏之美》,《人民日报》2019 年 07 月 11 日) 4.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武戏以武打为突出特征,极具中华美学特色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堪称世界剧坛奇葩。 B.武戏历史久远,一直保持粗犷古朴之风,重勇猛、激烈的跌打翻扑,不迫求造型和做戏。 C.武戏以动作因素为主,更直观且富于视觉冲击力,观众往往从看武戏开始而爱上京剧。 D.武戏之美,同情与共感的美,比形式感知上的美感更重要,是武戏至今不断的根本原因。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如果没有历代艺术家在继承传统武打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如加强舞蹈性,强调服从 剧情和表演需要等,武戏观赏价值就难以得到提升。 B.武戏中演员的高难度惊险动作,既有技术层面的专业性,也体现出流动与瞬间,悬念和惊叹, 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哲学理念。 C.武戏之美,不仅体现在它富于视觉的美感,还在于通过演员细致入微的表现,能将反面的角 色演出正能量和美感,从而使传统剧目能流传至今。 D.京剧艺术的绚丽多姿,文戏、武戏各有优势,不可偏废其中之一,两者之间应是取长补短、 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传承中华文明。 6.近年来武戏势弱,请依据文章概括其原因,并指出武戏要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的具体措施。(6 分) ▲ ▲ . ▲ ▲ .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洗手 朱以撒 每一次要摊开这些汉画像拓片阅读时,我都要认真地洗洗手,擦拭干净。其实指掌间已经很干 净了,也还是要自觉地进入这么一个程序,算是从内心对前人的作品表示敬畏,还有崇仰。这种习 惯逐渐形成,对待古旧之物,大都如此。每一件古旧之物都有自己的气息,冷清的、平和的、朴拙 的,却不会有时下这么些气味。充满欲望的手一天到晚都在触摸着种种物质的皮表,要静下来阅读 古帖古碑,慢慢地把玩一遍,还是需要洗一洗手,让手的温度冷却一些——这很像一个长长的过门, 很郑重,很有必要。一个人在心理上做好了准备,接下来由手展开的动作就会把分寸掌握得很好, 至少不会失手。 精神洁癖——让澄澈的水来过手,通常以此开始。生活习惯中对于洗手的要求,是在进食之前。 一位农妇在不缺水的条件下让孩子们洗手,可能没有想到这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一年 到头的栉风沐雨,终于修来了黄澄澄的果实。一个人把手洗净了,坐在餐桌前,显然是沉稳和端庄 的。对劳动的果实抱有认真的态度,缓慢地品咂,神色越发爽朗。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也是一种态 度,只是劳动果实的滋味未能被细致地感受,不免有些粗率。大凡有洗手这个程序,整个行为都会 克制一些,徐缓一些,进程也更为细腻和雅致。 回老家时,我面对晚年的母亲,会给她剪剪指甲。人老了,指甲也变了形态,如乱石铺街,凹 凸不平,连坚硬的指甲剪都有些吃不消。可是我别的做不了什么,就从剪指甲这等小事入手。剪完 后母亲总会催促我去洗手,顺便把指甲剪也给洗了。在母亲看来,一件事和一件事之间的过渡,应 该用洗手来区别,以示结束和即将开始。母亲总是把许多事情划分得十分清楚,她是一个善于细化 的人。炊爨、刷洗是一种动作,快,麻利。接下来把手洗净,在狭窄的书桌前端坐,开始批改作业。 清洁的手在作业本上移动,边改边把那些卷起来的边角抚平。勤洗手是内心的需要,会更细腻一些, 少一些粗率。在那些越来越热的夏天,少年的我有很多时间都在田园里奔跑,掀动墙边屋角的瓦砾, 追捕蛐蛐,或者爬墙上树,弹鸟捕蝉,弄得灰头土脸。好在家中有两口老井,水量充沛,随时可以 用清冽的井水冲洗。当双手深入水桶的一刹那,脑袋清醒起来——不能老是这样子啊,应该要有一 个新的走向了。 庸常日子里的忙乱双手,每一日都在大量的抚摸之中。每一个被抚摸的对象都是有温度的,冰 冷的热烈的、粗糙的细腻的,能感受到它们在节气推移下的变化。如果没有什么禁忌,面对物体, 每个人都会生发出许多抚摸的欲望,抚摸使内心有了把握,判断也随之准确。我不知道一个人戴着 手套,怎么可能感受毫端在宣纸上提按、快慢的回馈,一切行为还是略去一些装饰才能存储优雅。 一个想亲近古贤人的少年,吝惜自己的手,担心墨汁弄黑了手,担心冬日里的水过于寒冷,以为隔 着薄薄的手套追寻古人并无不妥,实在是太自以为是了。一群人在看旧日字画,一律戴上了手套。 目光尽可以随意,对一双手却提出了要求——必须隐藏在手套内部,以保证抚摸时的安全。这些手 套百人戴千人戴,内部外部早已不洁,可是没有办法,规定如此死板。如果一个人洗净了手,开合 卷轴时,会对纸本的轻重、顺逆分寸把握得默契一些,周全一些。净手的低调而柔和的抚摸,被旧 日的纸上纹路牵引着,进入内心最隐秘的深处。手套对于手来说,就是一层蒙翳,捂在里边久了, 蔫了,不活络了,把它抽出来,洗洗,就生动起来。 又一个夜晚到来。我先是洗了一次手,坐下来整理一篇文稿。然后又洗了一次手,站着临写《杨 淮表记》里的几个字。洁净的手指灵动地引导着柔韧的羊毫,点线简劲而出。我一直以为学书者不 可不知汉隶,它是一个人笔下的筋骨,让一个人行笔时有了底气。接着,我又洗了一次手,意味着 今夜的临写结束。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第一段作者写自己每一次在阅读汉画像拓片之前都会洗手,字里行间也在劝诫着人们对于物 质不要过于贪恋。 B.狼吞虎咽的进食方式显得较为粗率,难以细致地感受劳动成果的滋味,于是农妇常会要求孩 子们饭前去洗手。 C.本文写戴着手套练书法、赏鉴旧日字画,从反面说明洗手之后亲手抚摸才会使内心更有把握, 判断更为精准。 D.结尾写在临摹《杨淮表记》前后反复洗手,既与上一段相关内容形成对比,又呼应开篇的内 容,足见运笔匠心。 8.第三段对母亲的细致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 ▲ . ▲ ▲ . ▲ ▲ . 9.结合全文,说明文中“洗手”的意蕴。(6 分) ▲ ▲ . ▲ ▲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甲】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 计。”高祖曰:“是齐辩士也。”乃诏齐捕蒯通。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 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亨 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 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吠尧,尧非 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 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乙】 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 奴,自卖于鲁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 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 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 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 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 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 故令自夷.于此 夷:诛灭 B. 敢有舍.匿,罪三族 舍:安置 C. 滕公待间.,言于上 间:间隙 D. 帝以丁公徇.军中 徇:巡视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 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B. 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C. 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D. 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 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陛”可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群臣奏事不能直呼帝王,故以“陛下”作为尊称。 B. “山东”是指太行山以东的地区;“越”泛指南方的各民族,文献中也称“百越”。 C. “髡钳”是古代的两种刑罚:“髡”是指剃去头发,“钳”是指以铁圈束住颈项。 D. “荆平”即楚平王。他杀害了伍子胥的父兄,子胥复仇时平王已死,故鞭墓泄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4分) ▲ ▲ . ▲ ▲ . (2)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3分) ▲ ▲ . ▲ ▲ . (3)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3分) ▲ ▲ .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9~10 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齧残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 首句实写白日西斜、乌鸦投林,却仿佛可见马上驱驰抬头远眺的诗人形象。 B. 诗中巧用凿壁偷光的典故,描绘出了自己灯下苦读的情状,真切感人。 C. 尾句中“听”字既照应了上句的“人假寐”,也折射出作者内心的波澜。 D. 整首诗平实流畅,一句一景,有动有静,不事雕琢却颇具艺术感染力。 15、全诗是如何扣“宿”字逐层展开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境?(6 分) ▲ ▲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l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 《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是 ▲ , ▲ 。 ⑵ 《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 ▲ , ▲ 。 ⑶ 《客至》中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每题 3 分,共 9 分) ▲ ,滑雪运动在国内日渐流行起来。上个雪季,国内滑雪人次已突破千万,雪场建 设 也迎来飞跃期。同时,滑雪运动爱好者也面临着从“体验式”向“发烧友”的转换。“体验式” 意味 着一个冬天接触一两次滑雪,而“发烧友”则意味着将这项运动融入自己的生活——这样的爱 好者 群体也是滑雪运动歎稳定的支撑。“体验式”到“发烧友”的转换率,是重要的一个衡量滑雪 运动发 展成熟度的指标。国内滑雪运动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也包含其中。最初接触滑雪, ( ),配套设施的便利与安全等,滑雪运动作为一个产业的“长链条”由此 ▲ 另一方面,滑雪文 化的普及,同样需要“从娃娃抓起”。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为推广滑雪运 动提供了良好机遇,北京、河 北等地滑雪运动进校园 ▲ ,让孩子感受雪上 ▲ 的乐趣. 也为这项运动打开了更广 阔的空间。又一个雪季来临,眺望 2022,冰雪运动的天时地利人和,正迎 来更为有力的汇聚与迸 发。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弹指之间 可见一斑 如火如荼 风驰电 B.曾几何时 一叶知秋 方兴未艾 乌飞兔 走C.曾几何时 可见一斑 方兴未艾 风驰电 掣D。.弹指之 一叶知秋 如火如荼 乌 飞 兔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 “体验式”到“发烧友”的转换率,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滑雪运动发展成熟度的指标。 B.从“体验式”到“发烧友”的转换率,是重要的衡量滑雪运动发展成熟度的指标。 C.“体验式”到“发烧友”的转换率,是一个衡量滑雪运动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D.从“体验式”到“发烧友”的转换率,是衡量滑雪运动发展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A.人们在意的可能不是运动本身,而是相关装备的可靠性与舒适度 B.可能不是相关装备的舒适度与可靠性,而是人们在意的运动本身 C.人们在意的可能不仅是运动本身,还有相关装备的舒适度与可靠性 D.可能不仅是相关装备的可靠性与舒适度,人们在意的还有运动本身 (二)根据课内所学内容,完成 20-21 题(共 6 分) 20.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 A.①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②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B.①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②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C.①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②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D. ①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②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21.下列句子不属于主谓倒装句式的一句是(3 分) ( ▲ ) A. 渺渺兮予怀 B.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 不然,籍何以生此 D. 冤哉亨也 22、阅读以下材料,请根据要求答题。(5 分) 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价值高达 2000 亿元, 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 2 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种“舌尖上的浪 费”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一位名叫徐侠客的网友在腾讯微博上 发起“光盘行动”: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 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吃饭时间到,一起参与“光盘行动”吧! ①根据材料,为图片设计一句公益广告语。(2分) 要求:贴合主旨,观点鲜明,有号召力,不超过 15 字。 ▲ ▲ . ②结合材料与生活实际,就“舌尖上的浪费”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优化表达,明确观点,不少于 60 字。(3 分) ▲ ▲ . ▲ ▲ . ▲ ▲ .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我们要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 有人说,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 还 有人说,我们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 800 字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8 级语文试卷答案(11 月份) 一、现代文阅读( 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 1.D(“全书都采用了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理解错误。) 2.C(“不要袭用别人的说法,不能与人雷同”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有“处处”“总” 的修饰,“发扬创新精神”错,不符合文意。) 3.D(“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有助于”。)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4.B(原文说的是“在京剧形成初期,武戏依然保持着粗犷的古朴之风,注重勇猛、激 烈的跌打翻扑,不太讲究造型、做戏。”但随着后来的不断发展,在造型和做戏上有所 创新,所以“一直保持”不合原意。) 5.C(反面人物本身不具备正能量,在艺术中反衬具有优良品德的人物,从而弘扬正能 量,反面人物通过演员的精湛表演揭示其本来面目,在艺术上获得美感,取得观众的审 美认同。) 6.势弱原因:外因是大众娱乐多元化,流行文化冲击;武戏本身对演出场地、环境要求 非常高(1分)。内因:武戏的传承、创新乏力(1分)。具体举措:以传统为根脉, 坚守传统中的积淀精华(1分);演员基本功要规范、扎实、过硬(1分);演员要演 好人物(1分);跟上时代,了解时代和观众的审美取向,重视创新(1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5 分) 7.B(根据文意理解农妇要求孩子们饭前去洗手的原因: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 8.①以母亲的视角突出洗手之于人心的需要,有助于主题的表达;②通过描写与洗手 相关的生活情景,表现母亲认真细致的个性,使文本更具感染力。 9.①洗手是向前人作品、自己劳动果实表达敬畏或尊重的方式;②洗手意味着做好准 备,以便进入一种感知与体认事物的良好状态;③洗手提醒人们结束和即将开始,并能 促使人们思考新的生活方向。 二、古代诗文阅读( 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10、.D(3分) 11、.A(3分) 12、.B(3分) 13、. (1)秦朝失去政权,天下英杰都来抢夺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动敏捷的人率先 得到它。(4分) (2)而今皇上刚刚夺得天下,却因为私人的仇怨(举国)搜捕一个人,为什么向 天下人显示胸怀不广呢?(3 分) (3)两人短兵相交,皇帝惶急之下,转头对丁公说:“咱们都是贤能的人,为什 么要互相为难呢?”(3 分) (二)古诗词鉴赏(9 分) 14、. B(3分) 15、.第一问:首句写日暮投宿所见,次句写夜宿客房所见,三句写自己夜深难眠,末 句写深夜客房所闻。(4分,每点 1分)第二问:旅途奔波的疲倦,寒灯独宿的凄凉。 (2分,每点 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6、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⑵“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⑶“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C。解析:①弹指之间:比喻时间极短暂。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根据段 意可知,滑雪运动是一项新兴体育项目,故选用“曾几何时”更恰当。②可见一斑:比喻 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一叶知秋:比喻发现一点儿预兆就料到事物 发展的趋向。句中强调的是滑雪运动只是滑雪文化产业链的一部分,故用“可见一斑” 恰当。③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 终止。由于滑雪运动进校园还刚开始,故选用“方兴未艾”更准确。④风驰电掣:形容像 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乌飞兔走:指日月运行,形容光阴过得很快。句中描述的是滑雪速 度快,只能选用“风驰电掣”。 18.D。解析:原句存在成分残缺和语序不当的语病。A、C两项介词残缺,后半句语 序不当;B项虽然补充了介词“从”,但后边“重要”的位置不当,且遗漏了数量定语“一 个”。 19.C。解析:从上文看,句子没有主语,补写的句子必须先出现主语“人们”,故排 除 B、D两项;从下文看,补写的句子后一分句应与“配套设施的便利与安全等”相呼应, 故先说“舒适度”再说“可靠性”,据此排除 A项。另外,A 项“不是……而是……”表 相反并列关系,与滑雪运动的本意不一致;而 C项“不仅是……还有……”表递进关系, 符合文意,故选 C项。 20.B。解析:B 两个“谢”均为“道歉”;A.①以:用;②以,认为。C.①属: 跟随;②属:交付、委托。D.①赞:介绍、引见。②赞:助,佐助,也可以引申为参与。 21.C。解析:A、D两项都是主谓倒装句;B项,既是主谓倒装句,又是宾语前置句; C项,是宾语前置句。 22、①参考:拒绝“剩”宴,我做到了,你呢? (2分,主旨观点 1分、号召力 1 分) ②参考:社会经济发展了,吃好一点固然无可厚非,但是这并不等于可以浪费。 君不见舌尖上浪费高达二千亿元,君不见被倒掉食物可让 2亿人吃一年。古人云“俭以 养德”,奢侈浪费,不利于个人品德的培养。我们要勤俭节约。(4分,观点 1分,论 述 3分) 四、写作( 60 分) 23 .参考 2019 年江苏高考评分标准 几点说明: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 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 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②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 41 分;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 类卷。 ③特别提醒,不能只从立意上简单评分。一方面,同一角度中的立意表达有高下之 分;另一方面,即使同一立意,也要看文章写得如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