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2道小题。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将解决教育评价问题上升到了党和国家关切的高度。“唯论文、唯帽子”正是针对学术评价而言。‎ 一般认为学术评价的问题,是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带来的,但当前学术评价问题的根源,恰恰是对所谓科学化的追求。随着人类进入以经验和实证为主要方法认识世界的时代,科学常常被定义为一个建立在可反复验证基础上的知识系统。越是依赖于可计量的经验数据的知识,被认为是越“硬”的科学。当前的学术评价大多也采取了这种工具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人们寻找各种量化的工具和方法来对学术进行评价,比如,计算论文发表的数量,对学术期刊进行人为的等级划分,计算获取项目和基金的数量甚至金钱的数量,对学者设置各种奖励各种“帽子”,对学科学校设置各种权重各种赋值。‎ - 26 -‎ 但是学术真的可以用这种形式主义的量化方式来进行评价吗?我们知道,学术研究的本质是探索知识,是一个不断探求未知的过程,用有限的已知来评价对无限未知的探索,显然就有认识论和逻辑上的悖论。探索未知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人们很难事先断定什么是正确的或有效的探索。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科学史表明,伟大的科学成就并不是通过组织和计划取得的;新思想发源于一个人的心中”。前些年一位日本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创新就在于不小心把试剂错误地放入了某个既定的实验当中,而首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伦琴关于X射线的传奇发现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这种因为“失误”或“偶然”带来创新的故事常见于科学史,其实就从一个角度强调了创新是对陈规和已知的突破。所以,学术研究的本质决定了它应该是一个自由探索的过程,对其进行评价需要十分慎重,越是号称可以量化和标准化的评价就越是可疑,越有可能是披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 要促进和激励学者的知识生产活动,似乎不能没有学术评价,但什么是真正科学的学术评价值得深思。比如,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人们认识水平的有限性决定了合格评价比优秀评价相对科学%认识世界是一个渐进过程,科学探索总是充满试错,人们往往先知道什么是错误的落后的,而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先进的,通过合格评价来避免一些已经被验证是错误的做法是可行的;但优秀评价评出来的未必是先进的探索,特别是优秀评价形成的导向很容易把人们引入科学探索的窄途,限制人们科学探索的视野和能力。‎ 以上难题涉及大学这一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核心机构的三个根本问题,那就是:怎么组织知识生产?怎么运行管理?怎么评估效益?知识生产的体制化、大学治理的行政化和学术评价的“科学化”,本身就是现代化过程中的产物,如何在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克服它们越来越扩大的负面效应,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这些难题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而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共有问题。中国要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就意味着要在解决全球高等教育共同问题上有着切实有效的探索和先进的经验,有能力回答好这些普遍性难题并能够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摘自胡娟《高等教育现代化要破解三大难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习总书记的讲话就教育评价作出了重要指示,讲话的核心并非关于学术评价。‎ B. 以经验和实证为方法,依赖于可计量的经验数据的知识,为科学研究所必需。‎ C. 诺奖例并非为强调“失误)偶然”的作用,而是证明探索未知的不确定性。‎ D.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所面对的诸多难题需要世界其他国家一同面对才能解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着眼学术评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之后,并未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B. 文章对现有学术评价方式的反思与批评,建立在对学术研究的本质的分析之上。‎ C. 文章从认识论的角度,比较合格评价与优秀评价,指出什么是真正科学的评价。‎ D. 文章结尾进行总结的同时,也由点到面,强调了问题的现实意义和普遍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以量化的工具和方法来对学术进行评价,带有工具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应当彻底摒弃。‎ B. 探索未知的不确定性,使得用量化方式来评价科学研究,存在认识论和逻辑上的悖论。‎ C.‎ - 26 -‎ ‎ 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导致学术评价“科学化”负面效应日趋明显,完善评价方式是当务之急。‎ D. 高等教育现代化要破解三大难题:组织生产,运行管理,效益评估。选文分析了“运行管理”。‎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D项,“需要世界其他国家一同面对才能解决”理解错误,文章是说中国对此进行探索,获得经验,“有能力回答好”,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指出什么是真正科学的评价”分析错误,文章只是指出合格评价的相对科学和可行,但并未指出何谓真正科学的评价。‎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A项,“应当彻底摒弃”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述为“越是号称可以量化和标准化的评价就越是可疑,越有可能是披着科学外衣的伪科学”,但文章中并没有说要坚决摈弃。‎ C项,“评价方式不够科学”说法错误,由原文“学术评价问题的根源,恰恰是对所谓科学化的追求”可知,导致学术评价“科学化”负面效应日趋明显的根源不是“评价方式”的问题。‎ D项,“选文分析了‘运行管理’”说法错误,选文分析的是“效益评估”。‎ - 26 -‎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2019年,综艺依旧以真人秀为主。不同的是,靠一档爆款通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收视占据前几位的此类节目在口碑方面与节目开播时相去甚远,舆论对这类节目几乎呈现出“麻木”的状态。不再相信真人秀里的感动、眼泪、温暖的瞬间,除了这些瞬间有“安排'生造”的嫌疑,还有一个原因是,真人秀给观众给得太多了,“套路化”之后失去了新鲜感。‎ 国产综艺面临着种种困境,比如节目创新遭遇瓶颈,主管部门对追星炒星不良倾向的遏制,严控明星片酬等。尤其对于某些综艺节目而言,单单依靠大牌明星,并以此作为宣传噱头以促进收视的操作,本身已经违背当下的主流价值。综艺节目除了本身传达简单的乐观向上、挑战自我等价值元素外,也要反思是否存在急功近利的问题。‎ 市场遇冷,荧屏开始返璞归真%央视《主持人大赛》时隔7年回归,虽然还是极简节目形态,但频频登上网站新闻和社交媒体热搜榜。内容为王、尊重观众,才是国产综艺该有的样子%纵观2019年创造高收视率的十余部综艺,都具有比较强的专业倾向性。‎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口碑榜“泛不如专”综艺荧屏流行以巧博大》)‎ 材料二:口碑综艺除了在收视上有好的表现外,无一例外都获得了观众的高分“点赞”。究竟这些节目“好看”在哪里?有什么秘诀?‎ 秘诀1:烧脑用心,不断突破 和其他“综N代”相比,《明星大侦探》节目总导演何忱认为,其免于陷入“口碑下滑”的优势在于对模式的依赖程度较低,“因为我们每次都是一个全新的故事,故事天然会带来一些新鲜感”。何忱表示:“我们的观众其实很垂直,用户画像很清晰,年龄层也比较集中,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和他们一起玩儿起来。”‎ 秘诀2:情感体验,治愈观众 - 26 -‎ 最近获得网友高评分的节目《奇遇人生》每集展现一位嘉宾的旅程%让观众感兴趣的是,旅途中的奇遇最终都回归到对人本身的探索,也让节目获得了观众的共鸣%这类节目的走红也因为踩准了某种情绪,“那些沉静、悠然的生活状态,带给观众强烈的'替代性满足'与治愈感”。‎ 秘诀3:内容新颖,传承文化 相对于娱乐类节目的庞大明星阵容来讲,近年来文化类节目也开始打明星牌,用明星吸引观众,然后端出文化大餐来反哺观众。《上新了•故宫》作为一档文化综艺节目,借助全媒体平台和全新视听技术,让更多人看见故宫之美、感受历史之美、品味文化之美。它用明星带货“简单粗暴”的方式引导观众,让观众重新认知故宫和故宫文化,从而爱上一个全新的故宫。‎ ‎(摘编自《广州日报》《口碑综艺获点赞“秘诀”》‎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本土综艺节目在注重娱乐化特性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强化节目的内涵,挖掘节目自身的创新性与社会价值。—些节目在环节和主题上融入公益元素,让公益成为一种创新着力点;一些节目在转型中注重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不断挖掘能与当下受众产生广泛共鸣的现实话题,节目"合家欢”的属性越来越突出,以现实感获取观众共鸣。‎ 文化学者周逵认为,“从市场需求端来看,现在的观众已经不再单纯满足于得到放松和愉悦,而更愿意看到对于当下社会现象的探讨,以及对某种社会群体的关怀,希望看到更有深度的内容。作为影视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担负起社会责任和教育的功能,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摘编自“央广网”《综艺节目如何更好地传播公益价值》、《人民日报》《综艺节目不再唯流量》)‎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观众质疑某些真人秀里的感人瞬间是故意安排,一定程度上导致节目口碑下滑。‎ B. 部分真人秀节目以明星作为噱头来促进收视的操作,内容粗制滥造,急功近利。‎ C. 口碑综艺从内容创新、情感熏陶和内涵挖掘等角度入手,满足广泛的受众需求。‎ D. 从当下看,观众对于综艺节目的诉求不只是停留在娱乐性上,更多指向现实性。‎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央视《主持人大赛》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在内容和形式的均衡方面更偏向于内容。‎ B. “综N代”节目如果要获得好口碑,可以像《明星大侦探》一样脱离对模式的依赖。‎ C. 《上新了•故宫》等节目创新内容与形式,较好地做到了传承文化与吸引观众的双赢。‎ - 26 -‎ D. 综艺节目种类丰富,吸引观众方法多样,而引起观众共鸣、关注现实等非常关键。‎ ‎6. 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进行简析 ‎【答案】4. B 5. B ‎ ‎6. ①材料一侧重于分析国产综艺面临的现实困境;②材料二侧重于探讨部分综艺节目广受好评的原因;③材料三侧重于强调综艺节目要具备社会价值。‎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B项,“内容粗制滥造,急功近利”陈述主体错误,原文说的是某些综艺节目,而非直指真人秀节目;且“内容粗制滥造”原文没有体现。‎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B项,“可以像《明星大侦探》一样脱离对模式的依赖”分析错误,《明星大侦探》并非完全脱离对模式的依赖,而是依赖程度较低。‎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本题三则材料的侧重点不同:‎ ‎①材料一,如“国产综艺面临着种种困境,比如节目创新遭遇瓶颈,主管部门对追星炒星不良倾向的遏制,严控明星片酬等”“单单依靠大牌明星,并以此作为宣传噱头以促进收视的操作,本身已经违背当下的主流价值”“市场遇冷”等,侧重于分析国产综艺面临的现实困境。‎ - 26 -‎ ‎②材料二,如“口碑综艺除了在收视上有好的表现外,无一例外都获得了观众的高分‘点赞’”“烧脑用心,不断突破”“情感体验,治愈观众”“内容新颖,传承文化”等,侧重于探讨部分综艺节目广受好评的原因。‎ ‎③材料三,如“从市场需求端来看,现在的观众已经不再单纯满足于得到放松和愉悦,而更愿意看到对于当下社会现象的探讨,以及对某种社会群体的关怀,希望看到更有深度的内容”“作为影视内容,不可避免地会担负起社会责任和教育的功能,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等,侧重于强调综艺节目要具备社会价值。‎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寒夜生花 迟子建 ‎①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摄氏三十七八度之间。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过年。‎ ‎②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③是霜花!‎ ‎④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摄氏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 26 -‎ ‎⑤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彩,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⑥不要以为霜花总是烟花般灿烂,它也有孤独的脚印;它也不总是祥云缭绕,那里也有离人的眼泪!‎ ‎⑦在这里,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也是最黑暗的时节。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好像它答应了要去照耀另一个更黑暗的世界,而把人间过早地推入暮色之中。白昼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它们中的一部分,潜入千家万户的窗缝,在人们熟睡时,用月光星光做笔,蘸着清芬的霜,在明净的玻璃窗上,点染出一幅幅图画。‎ ‎⑧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就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⑨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它晩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四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如梦似幻。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 ‎⑩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⑪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根上,听我梦中的吃语。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花,让我所爱的,再度与我的呼吸共融。‎ ‎⑫没有一个早晨,我不是与霜花共度的。我站在它面前看它,它也在静静地看我。能与心灵共通的世界,谁敢说是虚幻的!霜花是彼岸世界送给此岸世界的哈达,你的目光与它交汇时,就是领受了福气。‎ - 26 -‎ ‎⑬新的一年到来的那一刻,我凑近霜花,仔细地闻。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身后说,你还能闻出香味来?是啊,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吗?我把这话说与身后发问的人,回首处,却看不见人影,只有门楣处的红灯笼,在寒夜里一闪一闪的,像是在跟我搭话。‎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是霜花!”这一句单独成段,并用感叹号加以突出强调,点出全文描写的核心意象,作者的惊喜兴奋之情跃然纸上。‎ B. 结尾由上文看霜花而及闻霜花,文意又深入一层。红灯笼“像是在跟我搭话”的描写魔幻空灵,给了读者更多遐想。‎ C. 虚实结合是本文的一个特色,既摹写霜花图景,更让我们窥见作者的一颗纯洁真挚的心灵,全文在整体上由虚入实。‎ D. 作者多次使用第二人称“你”,是为了与读者建立一种对话关系,便于带领读者感受霜花之美,进入生活情境。‎ ‎8. 本文的⑦〜⑩段多次写到太阳,这样写凸显出霜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作者用“寒夜生花”来喻指窗上霜花,别致之外,更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其丰富意蕴的理解。‎ ‎【答案】7. C 8. ①短暂易逝。作者从日落写到日出再写到日落,写尽了霜花在一天内从诞生到消逝的短暂历程。②瑰丽多彩。按时间顺序描写阳光下霜花色彩的变化。写出了一个五彩斑啊、美轮美奂的梦幻世界。③千姿百态。“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温度的变化造就了霜花变化多姿的景象。④生生不息。“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语新篇”,日出日落,霜花尽又生,以太阳写霜花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 ‎9. ①“寒夜生花”指礼赞自然。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在冰天雪地开放的霜花图,其中包孕着作者对自然之美、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礼赞。②“寒夜生花”指爱与思念。亲人逝去的现实世界是“冷酷的”,然而作者“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感受到温柔的回馈与慰藉表达了对亲人悠长的爱与思念。③“寒夜生花”指作者的追求。霜花“涤荡肺腑”的“清新之气”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寄托了作者对高洁精神的坚守,对诗意人生的渴慕。‎ ‎【解析】‎ ‎【7题详解】‎ - 26 -‎ 此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结构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C项,“全文在整体上由虚入实”分析错误,注意关键词“全文在整体上”,文章在整体上先摹写霜花图景(形),第⑽段到文末,则深入一层挖掘出霜花意象的丰富内涵(神),赋予霜花以人格化的气质、精神、情感,它是彼岸送给此岸的“哈达”,是生命中珍稀的福佑,是圣洁的天使,是上苍的恩赐……总之,逐层叠加的生活观照与生命体验,使实的物象(霜花)投射出斑驳陆离的象征意义。‎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文本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结构上一般概括为:营造氛围;为下文的描写、抒情或议论作铺垫。内容上一般概括为:渲染性格;深化主题。‎ 本文⑦〜⑩段多次写到太阳,这样写凸显出霜花的以下特点:‎ 第⑨段中,“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作者从日落写到日出再写到日落,写尽了霜花在一天内从诞生到消逝的短暂历程,写出了窗花的“短暂易逝”。按时间顺序描写阳光下霜花色彩的变化。写出了一个五彩斑啊、美轮美奂的梦幻世界,写出了窗花的“瑰丽多彩和千姿百态”。“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白昼中被阳光鞭挞的寒流,在太阳消失后,竟做起了浪漫的事情”,“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语新篇”,日出日落,霜花尽又生,以太阳写霜花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写出了窗花的“生生不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散文标题内涵的能力。探究文章题目的内涵,要在理解标题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看其有无象征意义,深层含义,并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创作意图,看标题有无揭示主题和暗示作者创作意图的作用。‎ 作者用“寒夜生花”来喻指窗上霜花,有着丰富的意蕴,结合文本分析如下:‎ ‎①如“挺直的冷彩,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等,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在冰天雪地开放的霜花图,其中包孕着作者对自然之美、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礼赞。‎ - 26 -‎ ‎②如“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根上,听我梦中的吃语”等,亲人逝去的现实世界是“冷酷的”,然而作者“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感受到温柔的回馈与慰藉表达了对亲人悠长的爱与思念。‎ ‎③如“是啊,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吗”等,霜花“涤荡肺腑”的“清新之气”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寄托了作者对高洁精神的坚守,对诗意人生的渴慕。‎ ‎【点睛】标题的作用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内容:概括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 ‎(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 ‎(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次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 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剌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竟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当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 - 26 -‎ 河南省郎中。‎ 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归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B. 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C 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D. 察罕再拜/启曰庶民//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管理全国政务的人。也称相国、宰相,简称“相)。‎ B. 擢:与“拔擢”“加”“升”等均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如《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C. 崩:古代帝王之死曰“崩”,诸侯之死曰“薨”。班固《崩薨》曰:“崩薨纪于国何?以为有尊卑之礼。”‎ D. 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与“告老”“乞骸骨”“致事”等相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察罕明辨 - 26 -‎ 非,善于察断。治理江西时,有百姓禀报发现“玉玺,一事,建议派人立即取回。但察罕制止了这种荒诞行为,认为是有人陷害仇家。‎ B. 察罕善于政理,多被举荐。御史台奏请其为湖南省宪司事,中书省奏举其为武昌路治中。但丞相哈剌哈孙认为察罕不适合为御史,最终任命他为武昌治中。‎ C. 察罕为政宽容,敢于担当,在处理广西高仙道妖术惑众一案时,他审讯得知实情,议定诛杀首恶几人,其余的全部释放,众人反对他的处理方式,他表示愿意一人。‎ D. 察罕孝顺友爱,德行深厚。他在河中的田宅,都分给了众位兄弟;兄弟因贫穷来投奔的,又分给他们田宅奴婢;他还释放了许多奴婢为平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 ‎(2)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 ‎【答案】10. C 11. B 12. B ‎ ‎13. (1)奥鲁赤任命察罕为理问,政事全交给察罕裁决,并让自己的孩子们拜他为师。‎ ‎(2)(察罕)只是全面主持法度,不屑于琐碎的事务,有见识的人都说他符合大臣的举止。‎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察罕再拜禀告说:“百姓寿命长短,尚且说有天数;圣人的天命,难道是偶然的吗?殿下您掌握着天下,即使让自己痛苦,那么怎么面对宗庙和太后呢?”‎ 居中,“曰”后是要说的话,要断开,排除AD两项;“有数”指的是“庶民命短”,这是有天数的,下文说的是“圣人天命”,二者说的两回事,“有数”与“圣人天命”中间需要断开。排除B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B项,“与‘拔擢’‘加’‘升’等均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解说错误,“加”是加封,在原来的官衔上加上某种荣衔,可享受某种特权。‎ 故选B。‎ - 26 -‎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项,“但丞相哈剌哈孙认为察罕不适合为御史”分析错误,丞相哈刺哈孙认为察罕为官廉洁,固然应为御史。但武昌是大郡,非他不能治。最终任命他为武昌治中。‎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辟,任命;委,委托、交给;受学焉,到他这里求学,拜他为师。‎ ‎(2)但,只是;总持纲维,全面主持法度得大臣体,符合大臣的举止。‎ ‎【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 ‎ ‎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 ‎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 “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 ‎ ‎3.剔除无效信息 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 26 -‎ 察罕是西城人。他体格魁伟,天资聪慧,博览群书,强于记忆。通晓多国文字。奥鲁赤任命察罕为理问,政事全交给察罕裁决,并让自己的孩子们拜他为师。(察罕)跟随镇南王征讨安南,大军驻扎在泸江。安南世子派遣他的叔父来到军营门前自陈无罪,镇南王命令察罕列举安南王的罪行并加以斥责,使者哑口无言,安南世子率众逃走。(察罕)跟随奥鲁赤调任治理江西。宁都的老百姓说:“某乡的石头上有五色云气,有一个东西在上面,仔细看是玉皇。不派士兵去取回,恐怕被持有人占有。”众人疑惑。察罕说:“荒诞!这一定是陷害仇人的。”审查询问,果然是这样。‎ 元成宗大徳四年,御史台奏清任察罕为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則奏举他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芬説:“察罕为官廉洁,固然应为御史.但武昌是大郡,非此人不能治理。”最終任命(察罕)为武昌路治中,广西妖道高仙遺用妖术迷惑民众,平民受他迷惑的达数千人。事情敗露后,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一起处理。他审讯得知实情,议定诛杀首恶几人。其余的全部释放,并且焚烧了档案,众人人指责他,察罕説:“我一人独自承担责任,你们不会受到连累。”在武昌路以治理卓著闻名,升为河南省郎中。‎ 元武宗去世,元仁宗悲伤痛哭不已。察罕再拜禀告说:“百姓寿命长短,尚且说有天数;圣人的天命,难道是偶然的吗?殿下您掌握着天下,即使让自己痛苦,那么怎么面对宗庙和太后呢?”仁宗停止哭泣说:“以前国君去世,一定要修建寺庙,有什么用处呢?我想打开府库来赈济那些鳏寡孤独的人,怎么祥呢?”察罕说:“推行政事,施行仁政,这是文王成为圣主的原因。殿下这么做是(天下人的)极大幸运了。”任命(察罕)为中书参知政事,(察罕)只是全面主持法度,不屑于琐碎的事务,有见识的人都说他符合大臣的举止。‎ 当初,察罕出生在河中时,那夜天气晴朗,月白如昼。看相的人祝贺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富贵。”察罕天性孝顺友爱,他在河中的田宅,都分给了众位兄弟。兄弟们因贫穷来投奔的,又分给他们田宅奴婢,他释放许多奴婢为民。所以人们多称他是有德行的人。(察罕)退休后悠闲地过了八年,寿终正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刘克庄①‎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②,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他一生仕途坎坷。②吹帽插花人:暗指那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 - 26 -‎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首用“日月跳丸,光阴脱兔”两个极为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岁月匆匆之步履,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B. “登临不用深怀古”,实则是发思古幽情的另一种形式的表现。“不用深怀古”,实际上已在怀古。‎ C. “老矣征衫”句妙语双关:既指词人漂泊流离,“征衫”已残旧破损;也指词人自己此时已至垂暮之年。‎ D. “炊烟三两人家”以寥落人家的稀疏炊烟,勾勒出异乡的散淡景象,点染出“飘然客路”的闲适轻逸。‎ ‎15. 本词情感内蕴丰富,试结合全词加以概括。‎ ‎【答案】14. D 15. ①岁月流逝、人生迟暮的无奈。②漂泊流离、客居他乡的孤寂。③虽豪兴满怀,但理想终归于破天的失落。‎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D项,“点染出‘飘然客路’的闲适轻逸”分析有误,“炊烟三两人家”则以寥落人家的稀疏炊烟,勾勒出异乡的偏僻荒凉景象,更点染出“飘然客路”的孤寂凄凉。‎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 上阙抒写词人登临牛山的感慨。“日月跳丸,光阴脱兔”两个极为形象的比喻写出岁月匆匆的步履。词人登临此山,触景生情,产生了对流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喟。下阙抒写词人客中孤寂落寞的心绪。“老矣征衫”句妙语双关:‎ - 26 -‎ 从字面来看,词人是描写为岁月风霜所飘洒的“征衫”已残旧破损,实则是写常年流离漂泊的词人自己已至垂暮之年。“飘然客路”,点明词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凄楚悲凉,寥寥四字给人留下宽阔想象的余地,使人想见词人萍踪浪迹的漂泊生涯。而“炊烟三两人家”则以寥落人家的稀疏炊烟,勾勒出异乡的偏僻荒凉景象,更点染出“飘然客路”的孤寂凄凉。最后二句“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是全词的绝妙警向,词人虽有斗酒诗百篇的豪兴去报答明丽的秋光,然而山深壑幽,无处寻觅斗寒的黄花。黄花秋菊是词人期望和理想的象征,黄花的无可寻觅乃是理想失落的写照,没落的时代调尽了词人心中的黄花,虽豪兴满怀亦只能喟然长叹了。‎ ‎【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词赏析 这首重阳节登高之作,寄属了词人对岁月流逝,人世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客居他乡的寂寞情怀,全词写得流畅自然。了无斧齿痕速,是一首真率见性的佳作。‎ - 26 -‎ 上阙抒写词人登临牛山的感慨。牛山在山东淄博市临淄之南。《孟子·告子》中有关于牛山的记载:“牛山之木尝美矣……斧斤伐之……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后人即以“牛山濯濯”形容草木不生,并借喻为人的头发脱落后光秃的样子。词人登临此山,触景生情,产生了对流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喟。因而首句就用“日月跳丸,光阴脱兔”两个极为形象的比喻写出岁月匆匆的步履。古人常以“白驹之过隙”形容光阴流逝的急速,但因沿用日久而渐渐失去其应有的表现力,词人以“跳丸”和“脱兔”加以比拟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登临不用深怀古”,实则也是发思古之当情的另一种形式的表现。词人说“不用深怀古”,实际上已经在怀古,只不过词人要从这种怀古之情中超脱出来,以更加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和历史。“向来吹帽插花人”用的是重九登高的典故。苏献《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中有“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之句。另外前人还有“黄花插得满头归”之语。词人以“吹帽插花人”暗指那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而那些人也都随着“残照西风”尽行归于大化,指明人生短促、岁月无情的客观規律任何人都不可抗拒,因而“深怀古”也只能是徒然伤神罢了。‎ 下阙抒写词人客中孤寂落寞的心绪。上阙虽然表达了一种超脱怀古之幽情的豁达情愫,但现实人生中的困息毕竟难以全然消除,词人仍然不能不感叹他的迟幕,他的漂泊。他的期望的失落。“老矣征衫”句妙语双关:从字面来看,词人是描写为岁月风霜所飘洒的“征衫”已残旧破损,实则是写常年流离漂泊的词人自己已至垂暮之年。“飘然客路”,点明词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凄楚悲凉,寥寥四字给人留下宽阔想象的余地,使人想见词人萍踪浪迹的漂泊生涯。而“炊烟三两人家”则以寥落人家的稀疏炊烟,勾勒出异乡的偏僻荒凉景象,更点染出“飘然客路”的孤寂凄凉。最后二句“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是全词的绝妙警向,词人虽有斗酒诗百篇的豪兴去报答明丽的秋光,然而山深壑幽,无处寻觅斗寒的黄花。黄花秋菊是词人期望和理想的象征,黄花的无可寻觅乃是理想失落的写照,没落的时代调尽了词人心中的黄花,虽豪兴满怀亦只能喟然长叹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把自己与同学的家境和生活条件作对比,以“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当年的衣着之差以及自安心态。‎ ‎【答案】 (1). 纵一苇之所如 (2). 凌万顷之茫然 (3). 曲罢曾教善才服 (4). 妆成每被秋娘妒 (5).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6). 略无慕艳意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苇、妆、缊、敝。‎ - 26 -‎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____,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诵鹰鹞的诗歌。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____地描绘了当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____。贵族王室对猎鹰____,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采和原始野性,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标志,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俯拾即是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情有独钟 B. 目不暇接 栩栩如生 历久弥新 情有独钟 C. 目不暇接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顶礼膜拜 D. 俯拾即是 栩栩如生 历久弥新 顶礼膜拜 ‎18. 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宗教文化里,猎鹰可以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 B. 猎鹰翱翔天空,宗教文化里,可以与天神沟通 C. 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 D. 猎鹰与天神沟通,可以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 ‎19.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B. 唐代诗文中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C.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 26 -‎ D. 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第一空:俯拾即是,指低下头来随便捡一捡就到处都是,形容十分多,又十分容易得到。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这里指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记载非常多,用“俯拾即是”。‎ 第二空: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这里对象为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不是艺术形象,用“惟妙惟肖”。‎ 第三空:历久不衰,经过很长的时间不衰退。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这里指猎鹰,驯鹰艺术经过很长的时间不衰退,用“历久不衰”。第四空: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顶礼膜拜”多用于贬义,用在这里对象、感情色彩不当,所以用“情有独钟”。‎ 分析可知,A项成语全都恰当。‎ 故选A。‎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A项,“翱翔天空”与下句神鸟圣禽”衔接不紧密;‎ B项,“猎鹰翱翔天空”与上句末尾“文化色彩”衔接不紧密;‎ C项,“宗教文化”与上句末尾“文化色彩”衔接紧密,“天神”与下句“神鸟圣禽”衔接紧密;‎ D项,“猎鹰与天神沟通”与上句末尾“文化色彩”衔接不紧密,“在宗教文化里”与下句“神鸟圣禽”衔接不紧密。‎ - 26 -‎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项,结构混乱,“反映了……的再现”句式杂糅;语序不当,“值得”应移到“我们”前面;‎ B项,结构混乱,“反映了……的再现”句式杂糅;‎ C项,语序不当,“值得”应移到“我们”前面。‎ 故选D。‎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5个字。‎ 北极地区是海冰的世界。①________________,也有从陆地上冰冻的河流和冰川破碎入海的淡水冰。海水形成的冰千奇百怪,可能绵延上百公里,也可能支离破碎成不同形状,而淡水冰的代表就是冰山,它们造型各异,既是海上美丽的风景,②____________,著名的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就是它们的“杰作”。③_________,也有可能在我们的眼前游弋,比知我国北部海域的近海,每年冬季都会出现规模不等的海冰。‎ ‎【答案】 (1). ①海冰既有由海水直接形成的咸水冰 (2). ②也是海上航船的大敌 (3). ③海冰不只在遥远的北极出没 ‎【解析】‎ - 26 -‎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境补写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清句间关系,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具体到本题,如第一空,根据后文“也有从陆地上冰冻的河流和冰川破碎入海的淡水冰”可知,前文应该是说咸水冰的形成,所以可填入“海冰既有由海水直接形成的咸水冰”。第二空根据前文的“既是海上美丽的风景”可知,后文应该填的是“也是……”,再根据后文例举的泰坦尼克号事例,所以可填入“也是海上航船的大敌”。第三空根据后文的“也有可能在我们的眼前游弋”,可知应该是说“海冰不只在遥远的北极出没”。 ‎ ‎21. 阅读下面的内容,概括唐代“以胖为美”的三个具体原因。要求:每个原因都用四字词语概括。‎ 唐代繁荣昌盛,正如诗圣杜甫诗句所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人们有条件按照自己的喜好穿衣吃饭。唐代开放兼容并包,使唐人充满自信,使大唐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与唐交往的国家有130多个。不同文化的影响、交融,使唐人眼界十分开阔,不拘于旧有的审美情趣,不惧怕身体的丰满甚至肥胖。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外祖父是鲜卑大贵族,也就是说李唐皇室的血统中有鲜卑血统,而鲜卑族的游牧生活需要的是剽悍、健硕的体魄。‎ ‎【答案】①国力强盛,丰衣足食。②充满自信,不怕肥胖。③鲜卑血统,健硕为美。‎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内容,概括主要信息,首先,唐代繁荣昌盛、丰衣足食,人们有条件吃饱穿暖保持健康丰满的体格。其次,唐代开放兼容并包。国力强盛与文明发达,使唐人充满自信,成为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第三,同记者的血统也决定了唐人对健硕的体魄更易亲近。从中提炼概括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典例拓展】压缩语段的题目有拟标题、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下定义、概括材料内容等题目,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的类型,注意对语段进行简单的切分,然后提取每句中的关键词语,注意适当的合并整理。‎ 四、写作(6。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疫之时,很多标语引发了网民的关注和热议:‎ 乡间标语: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也得撵。‎ 街头标语:武汉人,不服输,疫情面前不低头。‎ 你加油,我加油,战胜病毒有盼头。‎ 众志成城齐努力,誓把病毒全抗击。‎ 日本援华物资标语:‎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盛唐•王昌龄)‎ - 26 -‎ 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盛唐•日本大臣赠中国僧人语)‎ 岂曰无衣,与子战友。(先秦《诗经•无衣》)‎ 这些语言承自先民,馈自邻邦,萌于热土,其中蕴含着人们的情感和智能,给与大疫抗争的中国人以鼓舞和力量。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和日本人对传统中国诗文的运用,更给我们对于如何传承、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带来诸多思考。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就此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自拟标题,不少于400字。‎ ‎【答案】例文:‎ 效果决定一切,因地才能制宜;‎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在全国大面积复工复产的当下,依旧可以看到如此“硬核”的标语遍及一些城市小区,毋庸置疑,不同类型的宣传横幅在防疫初期确实起到警示作用。‎ 在大众对新冠肺炎还不够重视的情况下,乡村大喇叭,街头社区的横幅,成了有效的宣传工具,这些犀利的横幅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大众了解到疫情的严重性,以及自我防护的基本知识。‎ 前阵子日本在捐助中国的时候,写了诸多的中国古诗,比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同气连枝,共盼春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一时间打动了无数中国人。当然,在打动大家的同时,很多人惊讶和感叹日本人为什么对中国文化如此了解。还有一些人,把“武汉加油”跟这些诗拿出来比较,来自嘲我们对祖宗文化的丢失等。‎ 如果我换一种说法来出一道考题,请问“武汉加油”用古诗如何表达?那大家也会很容易找到类似“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样的诗句。但大家再想想,如果对着镜头或拿起电话要让你说一句鼓励武汉的话,你说的不是“武汉加油”,而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或“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那我觉得你不是文化水平高,而是精神有问题。‎ 所以,以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效,效果决定一切,因地才能制宜。‎ ‎【解析】‎ - 26 -‎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审题】本次作文材料是疫情期间的标语,这些标语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乡间百姓富有生活气息的标语,二是日本友人的富于文学气息的标语。‎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 ‎①乡间的这些“土味”标语,甚至有些“雷人”,横幅像泥石流一样“无情”却又十分“硬核”达到了防疫宣传的目的让我们一起提高防范意识戴好口罩减少外出,共同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②乡间的这些“土味”标语,简单粗暴,有悖精神文明;‎ ‎③特殊时期,疫情重于泰山,不该过于纠结语言的表达。‎ ‎【立意】语言的“得体”并不意味着随时随地的谦和温良,而是在于“正确的时间说正确的话”。‎ 防疫时期,我们需要借助人民群众的智慧,不仅是语言方面,更有其他方面;‎ ‎“语言得体”并不等于文雅;‎ 效果决定一切,因地才能制宜;‎ ‎【素材】读诗歌是对情感的美学领域的追求和探索, 古人对壮志未酬的哀叹,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对背井离乡的忧伤,对戍边将士的激昂,对回归田园的恬淡闲适,这些情感因为境遇的变迁而风格各异,但却同样千古流传,隔着时空共鸣。‎ 古典的诗集文集,都是一把把情感的钥匙,能够打开人们内心世界的大门,门后是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雅致天堂。如果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去衡量诗词价值,那么,就是怀着可食之肉的心态,去叩打诗词竹林的柴门,那门自然要紧闭。‎ 作为一个中国人,能饱读诗书者,气质自然高雅。墨香飘艺苑,丹青绘人生。诗词是上古先贤精华之荟萃,博览诗词,你可以感受淡烟疏柳媚晴滩的春日清丽,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灿烂,体验到秋风中的,人比黄花瘦的寂寥,冬天雪地中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淡雅。‎ 每一首诗词歌赋里,都有一种精神的流贯,都有一份情感的跳荡,都有一个个意象的飞舞,一个个意境的绚烂,幽幽墨香,不朽情怀,传承下去,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诗词应该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信仰,是中国人的优雅的风貌,是我们泱泱大国,诗词国度的精致的名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一些地区,当地工作人员挂上了防疫宣传标语横幅,以接地气的形式呼吁居民们做好防疫工作。看了这些标语横幅,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了。‎ - 26 -‎ ‎【结构】本文开篇引用材料中的标语,强调在“防疫”的特殊时期,这些“土味”标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接着分析标语的现实意义;然后和日本友人富于诗意的标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效果决定一切,因地才能制宜”。‎ ‎【点睛】要想写好材料作文,必须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几个方面或层次。另外,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另外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可能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在动笔前,还要对所得到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筛选。‎ ‎ ‎ - 26 -‎ ‎ ‎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