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 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 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善事父母”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这首先指“能养之孝”。孔子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那么,怎么才算敬养,怎么才算孝子之行呢?《孝经》中提出来了“五备”:“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也,然后能事其亲。” 现在社会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传统孝道现代转化的必要性。首先,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家庭关系变化。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方式,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主要靠经验,而人越老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值得社会尊重,故而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便会加大,而老人们的地位难免会“边缘化”。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要求臣子对自己尽“忠”而鼓吹百姓们行“孝”,“忠孝”也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而在当今社会中,古时的“父母官”变成了当今的“人民公仆”;那时的“子民”“草民”,而今变成了“公民”“国家的主人”;执政党的理念,也转变为各级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与政治冲击,使孝道文化基础大为动摇。孝道观念被严重扭曲,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形成了几代人思想上的误区与断层。再就是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子女对父母尽孝的难度提高。凡此种种因素,使得孝道传统日渐失去昔日的约束力,子女们对父母不尽赡养之义务,老而无养,养而不敬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子女在老人还有一点利用价值时,一味索要,无度“啃老”;而老人一旦年高体衰,便视为累赘,甚至虐待、遗弃,种种不孝行为令人发指。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孝道,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只是靠着历史的惯性而踉跄而行。 欲使传统孝道能在今天生存发展,并且对现代生活产生其应有的规范与指导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现代转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走进现代人的心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孝道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它既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中华民族为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提出了“导民以孝,以孝侍亲”的理念,主张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 B. 传统孝道认为,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这说明孝道突出养老为本位,将养老作为家庭的主要职责之一。 C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的深刻变化,晚辈掌握的知识结构等常常超越长辈,使得老人们越来越丧失话语权,导致不孝敬老人的现象越发严重。 D.让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最重要的途径是让传统孝道进行创造性现代转化,融入现代生活,让传统孝道走进现代人的心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___(3分) A.古代社会讲究“忠”“孝”,是指要对统治者尽忠,对父母尽孝,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将其作为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 B.“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即是说如果对父母不是由衷地敬爱,那养父母和养牲畜就没有什么差别。 C.现代社会中,后辈们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加大了子女孝敬老人的难度。 D.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内容的更新,必然落后于时代而被抛弃;现代的孝道如果不能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没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将得不到发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现代中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我们应该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 B.“五备”的要义在于要将父母放在心上,以诚敬的心情做好“生、养、死、葬”中的每一件事。 C.传统孝道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生产方式的改变,知识结构的变化,主人公意识的转变,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是主要原因。 D.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孝道自身内涵的不断丰富,促进了现代孝道的发展,现代孝道促进了传统孝道的必然改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湘绣旗袍 薛媛媛 过几天就是薛师傅的六十大寿,他准备过完大寿就不碰针了。 女儿薛蓝今天穿了件吊带旗袍,圆润的肩部露出来,透过薄如蝉翼的雪纺还能看到肚脐和整个腰部。薛师傅鼓起眼睛看,气得火就要从眼睛里冒出来。他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些“时尚”了,这样的旗袍全没有精致的手艺,但旗袍的贵气就在这手艺上,少了那种贵族气就少了旗袍的韵味。但年轻人爱模仿薛蓝穿衣的派头,找薛蓝做旗袍的人很多,而他却成了摆设的古董。 “我想请您做件湘绣旗袍,做那种低领连袖圆摆。”门口站着一个女人,手里拿着一块翠绿色缎面真丝布料。 “你还喜欢那种旗袍?”薛师傅疑惑地看着女人。他有好几年没做这种旗袍了。 女人说:“我是访问了许多人才找到您的,这条旗袍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他迟疑着,又看了女人一眼,她身材颀长,气韵好,是个能够把旗袍穿出韵味的女人。 他站起来,要女人站到光亮的地方,自己眯一只眼,把女人从头到脚看了一眼说,七天后来取。 薛师傅把自己关在房里,开始裁剪旗袍,领口不能歪也不能大,腰部要收到增一分肥减一分瘦的地步,下摆两侧不能露出大腿,但要看得见整个小腿,既能走出风采,又不失典雅。旗袍的剪裁和针脚是要靠眼力的。特别那些针路,得靠手工一针一线缝出来。如果眼不好,手不匀,面子上就会浮出线头或“蜈蚣虫脚”,是湘绣的大忌。 几天后,薛师傅打开了房门,剪裁好的旗袍上画了一只金凤凰,凤凰的头从旗袍的胸部开始,到旗袍下摆正好是凤尾,深红和黄黑颜色搭配绝妙,他把老婆拉进房,又关上门。老婆在案前摆好布绷子,开始飞针走线,粗的细的各种颜色的丝线在她的手中飞舞着,那只凤凰活灵活现,就像随时会飞出来。 旗袍做好后,薛师傅将旗袍穿在迎门的一个模特儿身上,泛出幽幽的色彩,闪烁流动。 薛蓝今天穿了件红印花超短旗袍,下摆比阿婆的短裤长不了多少。薛蓝得意地说,这是改良。传统的印花织布,标准的中国红中加入金色花纹,体现了浓浓的中国情结。黑色琵琶扣点缀,内配金色小吊带,现代的尖角翻领与露背元素,中西合璧,性感妩媚。纵使薛蓝讲得天花乱坠,薛师傅也只是越看越生气,搬了板凳坐在店门口,等着旗袍女主人。 燥热的夏天就在薛师傅的等待中过去了,女人还没有来。薛蓝不满地说,其实旗袍这种衣服,若不看重,不过是女人衣橱里多件衣服罢了,再过段时间还不知有没有人穿这种旗袍,既繁琐又不适用。 薛师傅心里猛然扎了一下,他知道薛蓝从没有真正地喜欢过旗袍。她能做,是靠了她的灵性,倚仗的是技术,女儿要的只是旗袍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旗袍的内涵。 又过了一段时间,女人仍然没有来。坡子街的旧房要拆除,这下薛师傅寝食不安了,女人来了怎么找旗袍店?薛蓝说,我们在原地方钉块牌子,告诉我们的新地址。搬到新门面后,薛师傅又不放心了,“我还是到那里去等吧!” 薛师傅端了盒子里的旗袍,蹲在薛蓝钉的牌子旁,像上下班一样准时。薛师傅蹲在那里,眼睛空洞地一直望到巷子的尽头,目光游离而迷惘。 不久,薛师傅被诊断为晚期胃癌。病床上,他还在问,女人来了没有? 薛蓝没作声,第二天,她在晚报上登了一则领取旗袍的消息。一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有人领旗袍。这一天,她又找出那张报纸细看,突然看见,旁边还有一条讣告:全国著名民族学学者夏玉珍女士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于昨日去世,享年48岁。 这天中午,薛师傅接到了一个女人打来的电话,说她就是那个旗袍主人的女儿。 送走那件旗袍后,薛师傅兴奋了大半个晚上,才迷迷糊糊睡着。这一睡,薛师傅就永远睡过去了。 薛蓝伤心至极,原来,是她突发奇想,找来朋友,扮成那个旗袍主人的女儿。 收拾父亲的遗物时,薛蓝拿着那件旗袍,泪汪汪地盯了半天。母亲说,这是你父亲一生做得最用心的一件旗袍。 现在旗袍仍然挂在模特身上,成了路人永远注意却无人领走的绝品。 (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这篇小说对旗袍样式和湘绣旗袍的制作工艺描写细腻、生动,主要是为了突出湘绣旗袍工艺复杂,制作不易。 B.薛蓝在父亲死后将那无人认领的旗袍留下来,并一直挂在模特身上,表明她理解了父亲,也寄托了她对父亲的怀念。 C.女人访问了许多人才找到薛师傅,她相信薛师傅会做好她的旗袍,她也一定能把旗袍穿出韵味,可惜因为身患白血病,未来得及取旗袍就去世了。 D.薛师傅没有直接答应给女人做旗袍,一是因为自己很久没有做这样的旗袍了;二是因为他认为女人要做的旗袍过时了。 E.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写人,从薛师傅做旗袍时把自己关在房里可以看出,薛师傅对待这件旗袍非常认真,他要全神贯注把它做好。 5.这篇小说突出了薛师傅这个人物形象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6.在薛师傅生前,他的女儿和他对湘绣旗袍有着不同的态度,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2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 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7.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3分) A. 邻之厚,君之薄也 B. 何厌之有 C. 群臣侍殿上者 D. 君安与项伯有故 8.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焉用亡郑以 陪邻? 陪:增加 B. 朝 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 又欲 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 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9.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 以乱易整 B. 越国 以鄙远 C. 焉用亡郑 以陪邻 D. 阙秦 以利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 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 晋侯为了报答秦国,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2.作者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13.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由眼前秋景开始回忆往夕生活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深爱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愿意将自己化为康桥的一部分的强烈愿望。 (3)在《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节,荆轲和乐慷慨悲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成为千百年来激励多少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的信念源泉。 (4)消散了,甚至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导读(本题共1小题,共2分) 15.下列有关《大卫·科波菲尔》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 B.查尔斯·狄更斯采用纪实的方法创作了这部小说。 C.《大卫·科波菲尔》有十分明确的道德意图,处处体现着民本思想。 D.小说中大卫的是非观念和健全人格是在姨婆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上海拥有的咖啡店___________,但这一家无疑是其中____________的。它只供应 4种咖啡,且一天只营业 4 个小时。门口告示里提醒:非经营场所,不对外营业。“这里不是普通的咖啡店,是‘自闭症实践基地’。”咖啡馆创始人曹小夏说,“做咖啡不是目的,跟人交流才是目的。”自闭症患者被称为“冰箱里的孩子”,有语言及社会交往行为刻板、智能障碍等特征,而教育和训练干预是_________的治疗方法,这家“自闭症实践基地”便是通过卖咖啡、服务于顾客的形式,帮助年轻的自闭症患者进行职业锻炼,学着独立跟陌生人打交道,进而融入社会。这个过程是漫长艰难的,非常简单的微笑鞠躬说“欢迎光临”,老师就要用80 分钟,且要每天重复训练以免忘记,但老师和“顾客”们都__________。为了帮助这些患者走出自己孤独的世界,慈善人士及相关部门不遗余力,一起用爱心、耐心和宽容为这些孩子营造出仿真的温馨世界。然而,仅有爱心和宽容是不够的,( )。走出这间咖啡店,他们要面对的真实世界要复杂得多,这就需要更专业的指导,更科学的训练,更长久的等待,以及更多力量的支撑。因此,要唤起更多的社会主体长期关注自闭症患者,帮助他们改善病痛、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不胜枚举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厌其烦 B. 不一而足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不 厌其烦 C. 不一而足 别具一格 行之有效 不胜其烦 D. 不胜枚举 独辟蹊径 立竿见影 不胜其烦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会导致他们沉溺于这个特殊环境 B. 还要培养他们走向真实世界的能力 C. 特殊对待会让他们更加受到歧视 D. 过分宽容会让整个探索失去意义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B. 帮助他们改善病痛和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C. 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和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进而融入社会。 D. 帮助他们解除病痛,提高生存能力,提升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乃至融入社会。 19.下面是一幅漫画,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1) 请为画中两个人物配上语言。(2分) (2) 写一段话,表达某种人生哲理(不超过40字)。(3分) 五、 写作(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是一种承受。承受了痛苦,就会变得坚强自信;承受了幸福,就不会被幸福淹没;承受了成功,才不会迷失方向。 人生,需要承受。承受孤独,会倍加珍惜亲情和友谊;承受责任,会体悟到诚实与崇高。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以“承受”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观点明确,自定立意,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1.C 2.A 3. D 【解析】1.C、以偏概全,现代社会不孝敬老人的因素有几个,这个点只是其中之一.从原文第三段的表述“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可以具体得知. 2.A、“正好颠倒过来”理解错误,与文意不符,原文第三段表述为“而在当今社会中,古时的‘父母官’变成了当今的‘人民公仆’;那时的‘子民’‘草民’,而今变成了‘公民’‘国家的主人’;执政党的理念,也转变为各级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故选A. 3.D、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原文最后一段表述为“欲使传统孝道能在今天生存发展,并且对现代生活产生其应有的规范与指导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现代转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走进现代人的心中”,“现代孝道促进了传统孝道的必然改变”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表述为“传统孝道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 一、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答案】【小题4】 BE 【小题5】 ①技艺高超。他不用量身就可裁衣,眼力好,手工好。②对人真诚,讲究诚信。他为顾客的信任而感动,坚持在原地守候顾客来取旗袍。③对事业专注、执着。他做了一辈子旗袍,将旗袍做到极致。④坚守传统。他接受不了女儿对旗袍的改良与创新。 【小题6】 不同态度:薛师傅热爱传统旗袍,他的女儿并不真心喜欢旗袍。(或答:薛师傅和他的女儿对待湘绣旗袍的传承与发展的理念也不一致,薛师傅认为应当尊重并保留传统,注重旗袍精致的手艺和内涵;而薛蓝则认为旗袍应当随时代的潮流而变化,应追逐时尚,改良、创新。) 示例一:我更认同薛师傅的态度,因为①“旗袍的贵气也就在这精致的手艺上,少了那种贵族气就少了旗袍的韵味”,薛师傅对旗袍的珍视体现在他精湛的手艺上②“女儿要的只是旗袍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旗袍的内涵”,薛师傅更能深刻把握旗袍的典雅精致内涵。③旗袍是传统工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厚重深沉,如果没有深入理解,不应贸然为了迎合时代而对其进行所谓创新。 示例二:我更认同薛蓝的态度,因为①传统旗袍工艺复杂,不易制作②因为旗袍不过是一件衣服,应当随时代的潮流而变化,如果样式老旧,既繁琐又不适用不能适应时代潮流,反而不利推广,所以应追逐时尚,改良、创新。③传统工艺或文化只有结合时代,走向现实生活,才能迸发出活力与生命力,而不致于消亡埋没。 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答案】【小题7】B 【小题8】B 【小题9】A 【小题10】C 【解析】(7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可结合着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等)分析判断。 【解答】 A判断句。故A不合题意。 B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有”的宾语,放在“有”的前面,故是宾语前置句。故B符合题意。 C定语后置。故C不合题意。 D不是特殊句式。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8)【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意义,一般要联系语境推断,将各个选项的解释代入原文,看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 【解答】 B济:渡过。故B错误。 ACD正确。 故选B。 (9)【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高考一般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可以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来推断词义。 【解答】 第一个“以”是介词,用,拿;其他三个是连词,表目的,用来。故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10)【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解答】 C错在“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故C错误。 ABD正确。 故选C。 11.(1)现在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部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他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 (2)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2.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答借景抒情的,酌情给分) 13.“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了它们依恋主人不忍离去的深情;“啼”字写出了黄莺鸣叫的特点,似殷殷挽留,表达了作者对此地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14.(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一、 名著导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2分) 15.【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采用纪实的方法”说法错,是化用。“《大卫·科波菲尔》全书 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是查尔斯·狄更斯半自传体小说。”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答案】【小题16】A 【小题17】B 【小题18】C 【解析】16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解答】 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现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别具一格: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体裁。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立竿见影:指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行事能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马上得到收获。多用于描述某种具体措施能立刻见效。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根据词义及语境,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是:不胜枚举、别具一格、行之有效、不厌其烦。故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分析】17 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解答】 本题括号前面的句子“仅有爱心和宽容是不够的”,既然“不够”,那还需要其他东西。ACD三项都阐释了“仅有爱心和宽容”带来的不良后果,B项从正面强调了除了“爱心和宽容”,更需要“培养他们走向真实世界的能力”。故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 【分析】1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分析句子最常见的方法是结构分析法,压缩主干后,看看句子成分是否有残缺,句子成分之间是否搭配等。句中有并列成分的需要分析并列成分之间是否有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先后顺序是否合理等。 【解答】 A搭配不当,“改善”和“能力”不搭配。故A错误。 B搭配不当,“改善”和“能力”不搭配;“提升”和“能力”不搭配;“乃至”连接并列词语,用在这里不合逻辑。故B错误。 C正确。 D搭配不当,“提升”和“能力”不搭配;“乃至”连接并列词语,用在这里不合逻辑。故D错误。 故选C。 19.下面是一幅漫画,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 【答案】(1)悲观者:全完了;乐观者:幸好还有点。 (2)乐观的人在每种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一种忧患。 【解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认真看图,画面中的要素要全面把握,题目、图画、解释的文字,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分析时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面对潵掉的瓶子,悲观者会说全完了;乐观者则说幸好还有点。乐观的人在每种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一种忧患。 【解析】此题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的材料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就要抓住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并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承受”这个话题,贯穿人生的始终,无论是看得到的听到的,还是自己经历到的,取材范围很广。写起来不会感到材料枯竭。在这篇作文中,行文的关键是要选取有积极意义的承受,集中组织材料,扣其一点,方能使作文出彩。根据所选材料的内涵,或议论,或抒情,或叙事,文体应以选材来定,不拘泥于一格。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