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静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 (32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常思维的“大是大非”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 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情理之中。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归入相同的彀中。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一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徙、学术内奸。那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的。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春秋末期,早于荀子孟子一百年的孔子仅谈到了人类哲学“仁”的思想,而荀孟则开始了人性恶和人性善的争论。众所周知,自后两千多年中国皇朝历史遵循了孔孟之道,而荀子的“性恶”人类哲学思想早已被皇朝历史自我消弭于无形之中。有当代考古学家指出,人类文明历史数千年以来,人们的物质与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类的性情几无改变。笔者以为,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 这就像表决心发誓要克服自我一样。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提到孔子“仁”思想时这么说:“按孔子的看法,一个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的念头,可见性恶来自先天”(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 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受到“性恶”遏制,说“性善”则可以使一部分“圣人”免于遏制。这在今天的人看来,道理很简单。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限而偏入旁门(轻视实践的古人先给予认知上的定义,再寻找“理”;现代人在实践中寻找“理”),那么,今天的人如果再提“性善”论,则别有它图了——人类历史证明:提倡“善”的人就是“善人”,那是一种是人都不信的鬼话。正如明代哲学家李贽所揭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 ‎(选自《关于人性的善与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人是持“人性恶”的哲学观点的,与之相匹配的是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B.作者认为,“人性恶”和“人性善”是两个绝然相反的哲学观念,不应该将分别持有这两种观念的代表人物荀子和孟子归属于同一个哲学流派——儒家。‎ C.把分属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归于“一家”是为了顺应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因为中国数千年来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学术一统论是与之相匹配的。‎ D.作者认为,现代人再提“性善”论,就是另有所图,而古人提“性善”论只是因为认识论的局限,入了“先给予认识上的定义,而寻找‘理’的偏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近代西方“性恶论”哲学思想流入中国为引子,探讨了“人性恶”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悠久的历史。‎ B.作者引用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话是为了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点的。‎ C.作者在论证中国古代“人性恶”的哲学思想不应该被湮没时运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D.作者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流派的“奇特现象”,是为了阐明“性恶论”在中国历史中湮没无闻的政治历史原因:皇权行政一统论形成了学术一统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否则,中国古代的文化哲学思想一定会丰富多彩。‎ B.明代哲学家李贽认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指出儒家成为某些人追求荣华富贵的工具,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性。‎ C.人类历史从来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作者认为儒家提倡的“性善”论正是如此:人类缺少“善”,所以提倡“性善”。‎ D.中国关于“人性善”和“人性恶”的哲学思辨,历史悠久“性恶论”消弭于无形主要是“性恶”论的理论缺陷: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23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列问题 一小时的故事 ‎ 凯特·肖班 ‎①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那儿,现在就在她身边。在列有布伦特·马兰德火车事故遇难者的名单传来时,理查德正好在报社里。紧接其后的电报,使他在最快的时间里证明了消息的可靠性。‎ ‎②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 ‎③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 ‎④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 ‎⑤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 ‎⑥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 ‎⑦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 ‎⑧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 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 ‎⑨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 ‎⑩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 注:凯特·肖班(1851—1904)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突然的“丧夫”事件使心脏有毛病的马拉德夫人备受打击,而丈夫的“死”而复生又给她以极度的高兴,这些突然地变化使马拉德夫人猝不及防而死。‎ B.理查德看见“死亡者”名单中马拉德的名字,又通过电报确认,但并未见到马拉德的尸体,这为后文马拉德“死”而复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 C.马拉德夫人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就一屁股坐进了那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这时她全身的精疲力竭是由“丧夫”后的过度悲伤和放声大哭所致。‎ D.马拉德夫人在得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后“暴风雨般”放声大哭起来。“暴风雨”表面上形容她的哭势强烈迅猛,深层却在暗示她的悲伤会如暴风雨似的来得猛去得快。‎ E.马拉德夫人眼中透露着炽热的凯旋般的光芒,她不自觉地摆出了一副胜利女神的姿态,心情欢愉并且不知掩饰地紧搂着姐姐的腰一起走下楼去。‎ ‎5.本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6.小说对布兰特雷·马拉德和他夫人的描写一暗一明,请简要分析他们各自的形象。(6分)‎ ‎7.有人说《一小时的故事》是一曲关于人性解放的挽歌,也有人说《一小时的故事》是一声人生无常的吁叹,你怎么看?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 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言:“臣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今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 会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肃宗立,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以客罪故,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有大臣体,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以客罪故罢宰相。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来源:学科网]‎ ‎ 后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9.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衔:怨恨 B. 臣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属:归属 C. 罪细,不宜免大臣 细:微小 D. 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录:任用采纳 ‎10.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杜甫少时家贫,科举不中,后因赋文被赏识。皇帝称赞他文风“沉郁顿挫,随时敏给”,可及扬雄、枚皋。‎ B.‎ ‎ 杜甫与房琯为布衣之交。房琯获罪时,他挺身而出,上疏劝谏,不顾安危,在皇帝面前反复为房琯求情。‎ C. 杜甫一生漂泊贫困,秦州时甚至负薪拾橡栗自给。流寓蜀地,幸得好友严武接济。严武死后,他辗转于梓、夔之间。[来源:学科网ZXXK]‎ D.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加约束,也因此被严武怀恨在心。后来严武心起杀意,幸得严母解劝才得幸免。‎ ‎11.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1))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4分)‎ ‎(2)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点 绛 唇 ‎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来源:学科网]‎ ‎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1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   )(5分)‎ A. “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 B. 开篇两句,着力刻画动作神态,完全不写相貌,但一个少女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这和此前此后诗人词人凡是写到女子必重颜值大不相同。‎ C. “露浓花瘦”写的是带着露珠含苞待放的花,象征花一样的年龄,水一样娇嫩的青春少女形象。‎ D.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写少女突然看见外人闯进来赶紧回避,鞋子来不及穿,发髻上的金钗下滑坠地也顾不上拣的匆忙狼狈,表现了少女又气又羞的心情。‎ E. 词人善于抒写爱情,这首词也不例外,全词虽有叙事,但重在借景抒情,借“露”“花”“青梅”抒发少女敏感而细腻的怀春情感。‎ ‎13. 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被公认是唐人写少女的佳句,请结合本词对少女形象的塑造做一个对比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況。‎ ‎(2)荀子《劝学》中,“       ,       ”两句通过“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师说》中“       ,       ‎ ‎”两句,表明懂得道理先后不同,专业各异擅长不同,从而有力地论证了师生的辩证关系。‎ 三、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 《流浪地球》是春节档电影的黑马,豪取40多亿票房,完胜黄渤、周星驰等大佬的贺岁片。梦幻的特效,贴近大家“生活”的场景,主角是中国人,拯救的是全世界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样一部剧情 、特效制作精良、包涵中华民族的无私无畏等文化内涵的电影,激起了中国人的观影热情,也赢得了世界各国影迷及专家的好评。‎ ‎ 一直以来,科幻类影片是好莱坞的专利,中国难以 。国内市场也曾有不少国产科幻影片,但其质量 ,有些影片甚至幼稚得让人忍无可忍,直到《流浪地球》出现。尽管这部电影有硬伤,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但是 ,此片无疑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元。‎ ‎ 受影片带动,刘慈欣的作品在热销榜上高歌猛进,一批中青年作家的科幻新作也在出版界“C位出道”……( )我们有理由期待《三体》早日搬上银幕,刘慈欣这部鸿篇巨制大气磅礴,虽然现在想要拍出来以目前的能力恐怕力有未逮,但还是要抱有信心,万不可让别国买下版权捷足先登。‎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可歌可泣 齐头并进 参差不齐 白璧微瑕 B.可歌可泣 望其项背 良莠不齐 白璧微瑕 C.可圈可点 齐头并进 良莠不齐 瑕不掩瑜 D.可圈可点 望其项背 参差不齐 瑕不掩瑜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想要拍出来以目前的能力恐怕力有未逮,但我们还是要抱有信心 B.虽然现在想要拍出来恐怕力有未逮,但我们还是要抱有信心 C.虽然现在想要拍出来以目前的能力恐怕难以实现,但还是要抱有信心 D.虽然现在想要拍出来目前恐怕力有未逮,但还是要抱有信心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春天,注定是科幻文学的好时光。 B.这个春天,注定是科幻的好时光。‎ C.科幻文学,在这个春天迎来了好时光。 D.科幻,在这个春天迎来了好时光。‎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这里)‎ B.填然鼓之(动词,击鼓) 非能水也(用做动词,游水)‎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赢粮而景从(通“影”)‎ D.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用法)  南取汉中(向南,动词)‎ ‎19.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0.下列选项中都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之学者必有师。‎ C.却匈奴七百余里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2.下面三句是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对人物的描写。所写人物及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②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③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④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A.①林黛玉  ②贾探春  ③王熙凤 ④贾宝玉  ⑤贾惜春     ‎ B.①林黛玉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④贾宝玉 ⑤王熙凤 C.①贾迎春  ②贾探春  ③王熙凤 ④贾惜春  ⑤贾宝玉       ‎ D.①贾元春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④贾宝玉 ⑤王熙凤 四、写作(6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不少于800字。(60分)‎ 材料一 ‎ 人类交通的发展一直非常缓慢:从传说的轩辕氏(黄帝)开始,直到工业革命,车始终由畜力拉动;虽然考古表明东汉就有了舵,但直到鲁迅的“乌篷船”,民间撑船的方式改进不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一直以平均每天五十公里的速度出行,最快不过每天一百公里,直到“大航海时代”来临和蒸汽机车发明,人类的出行状态才得以根本性改善。今天,飞机、高铁让出行变得快捷而又舒适。‎ 材料二 ‎ 诗作《从前慢》里写到:“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幔/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在一个愈来愈快的世界里,木心先生将从前的“慢”直接转化成一种美、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 ‎①请以“当代中国需要______(快/慢)速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请以“______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横线上填写的内容与某一种交通工具有关,比如“机舱”“车厢”;有细节,有描写。‎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必修三)参考答案 ‎1. D【解析】D项,不合事实,说法绝对化。原文说"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限而偏入旁门"只是假设,不是事实,故选D。‎ ‎2. B【解析】B项,引用黄仁宇的话不是为了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点",而是为了证明"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故选B。‎ ‎3. C【解析】A项,"否则"太绝对。原文"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B项,"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性"错,属无中生有。D项,"主要是因为'性恶'论的理论缺陷"错,其消弭于无形并非因为有"理论缺陷",而"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制"也不是其理论缺陷;故选C。‎ ‎4.答案:BD 解析:A项,“丈夫的死而复生又给她以极度的高兴”错。“极度的高兴”是因为她可以获得自由。C项,还包括一直以来在丈夫专制下的屈从生活。E项,“紧紧搂着姐姐的腰”就是一种掩饰。‎ ‎5.参考答案:①烘托欢快愉悦的气氛。②暗示人物获得自由后的兴奋舒适心情。③为下文人物的心情转变作铺垫。‎ ‎6.参考答案:①布兰特雷·马拉德是男权社会的代表。他表面对妻子关心爱护,实质上却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妻子并使其屈从,是无视妻子人格的专制男人。②马拉德夫人逆来顺受,曾屈从于夫权而不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个性得不到张扬,也没有自己的爱恨,毫无自由可言。丈夫的“死”让她失去了逆来顺受的环境,唤醒了她的反叛意识,她开始呼唤自由,祈祷为自己而活并且要活得长久。‎ ‎7.参考答案:观点一:我同意“挽歌”一说。‎ ‎①在得到丈夫“死讯”前,马拉德夫人也许曾有过追求个性解放的念头,但从来没有付诸行动,而是一直处于不自由状态,没有爱与安全感。②得到丈夫“死讯”后,马拉德夫人呼唤的自由又因丈夫“死”而复生而失去,导致了马拉德夫人“喜极”而亡。③小说主题也表现出人性解放道路的坎坷与漫长,甚至需要付出死亡的代价。‎ 观点二:我同意“人生无常的吁叹”一说。‎ ‎①短短一小时内,马拉德夫人经历了从痛苦到欢愉,又从欢愉到死亡的过程,显示出世事难料与人生无常。②布兰特雷·马拉德之死从故事本身来看已千真万确,但在短短一小时内他居然又“死”而复生,显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③在主题上也展示出人生变化的无常,一小时也能发生人生的重大变故。‎ ‎8.D 9. B 10. A ‎11. (杜甫)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 ‎ ( 2)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来源:学科网]‎ ‎12. DE   ‎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表现了少女又气又羞的心情”中“又气”表述不当;从“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些动作来看,此时主要是害羞的心情。E项“全词虽有叙事,但重在借景抒情”,这首词通篇叙事。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13. ①杜诗只写出了少女的婀娜身姿,整个形象显得模糊不清、不鲜明,而好处是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②李词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立体丰满的宋代少女形象:既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娇美神态,又以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极精湛地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情窦初开的微妙心理 解析:题干要求学生“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被公认是唐人写少女的佳句,请结合本词对少女形象的塑造做一个对比分析”,这是比较阅读,比较的点是人物形象。“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显然是将花比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而本词中,“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 点睛: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答题方法如下:首先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比如本题中,两首中的人物都是少女;然后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以及细节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比如《点绛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比如两首诗歌中景物的衬托;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15.D【解析】①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文中形容的是“情节”,故应选用“可固可点”。②齐头并进:不分前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或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根据文中“中国难以”,应选用“望其项背”。③良莠不齐:指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文中形容的是“质量”,故选“参差不齐”。④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白璧微瑕:洁白的玉上面有些小斑点,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有些小缺点。两个成语都能与后文构成因果关系,但从语法功能看,“瑕不掩瑜”的连贯性更好。‎ ‎16.B 【解析】划线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能力”与“力有未逮”语义重复,不搭配;二是“还是要抱有信心”缺少主语。A项“能力”与“力有未逮”语义重复,不搭配;C项“还是要抱有信心”缺少主语:D项“现在”“目前”重复,第二个分句缺少主语。‎ ‎17.D【解析】为了保持本段叙述话题的一致性,首先排除A、C两项,因为这两项的主语都是“这个春天”,而本段的叙述话题是科幻小说与科幻电影。B项主语是“科幻文学”,虽然承接了前面科幻作品的内容,但与后文期待《三体》拍成电影的内容联系不紧密;D项以“科幻”为主语,涵盖科幻小说与科幻电影,其照应性比B项的“科幻文学”要好得多,故选D项。‎ ‎18.D 19.A 20. C 21.D 22.B ‎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 天宝十三年,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他的文字)感到惊异,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于是说:“臣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 ‎ ‎ 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的缘故,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说:“房琯,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建立有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有大臣的体器。时人认为房琯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然而因为门客的缘故被罢相。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陛下赦免了罪当百死的我,又赐我还乡,这是天下的大幸,不仅我独自蒙受圣恩。”可是皇帝从此很少罢免和录用了。后来杜甫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穿戴不整,而性格褊狭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