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北重三中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庄子理想中的自由境界为驰骋于天地之间无所待地逍遥游,实现的方式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要顺应自然,合乎自然;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刻意人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 ‎②无为首先是要摆脱世俗功名的诱惑与干扰,做到“无名”“无功”。“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因此,庄子愿做“曳尾于涂中”而不是庙堂之上的龟,拒绝了楚王的高官厚禄。庄子要摆脱的外在必然性主要是指人为加诸自身的异化的社会必然性,如权、势、尊、位等带来的逼压;对于一些非人力所为的生死、穷达,庄子的态度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西方学者斯宾诺莎、黑格尔、恩格斯等人强调的自由与必然统一的观点,与庄子的安命思想有契合之处。‎ ‎③无为还在于破除内外、荣辱之别的执念,做到“无己”,与自然万物达成统一。“无己”不是说消解自我,而是要进行精神与人格的修炼,通过“坐忘”使自我回归自身,成为本真之我。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的实现“道”,同时也是走向自由之路的必要修行,如“能外天下”,超越入仕、为官、掌权等外在声名的执念;“能外物”,超越是非、物我、成毁等与自我相对立甚至相对抗的外在物,直至看淡生死,逐渐回归齐万物、与万物为一的人自身。只有实现“大同而无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大道相通为一体,才能实现逍遥游。‎ ‎④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妄为即是不把自身的意志强加于人之外的自然万物,不违背自然本性去干预自然生命的生长。如不要追赶或抓捕“泽雉”。鸟的自然本性,“宜栖之森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则平陆而已矣”,而不是被人限制于鸟笼中腾挪跳跃,玩耍喂养。庄子认为,顺应自然比人为的干预自然更有利于自然万物按其本性自在存在与发展。因为本性皆禀于自然,故而不应人为去校正万物,去毁灭天然。如果人受“成心”的蒙蔽,错误地理解人与自我、他人、自然的关系,就会把物当成外在于自身的工具加以利用,以己之意干涉、主宰外在事物,就会违背自然本性对自然物强行改造,带来严重的后果,“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 26 -‎ ‎⑤然而,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利用自然万物。但这一过程需要约束自身的意志,要顺应自然,按照物的本性去利用自然万物。《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即是向我们展示如何顺应自然之道去利用自然万物的例子。从动物解放的角度看,对牛的肢解有些残忍,但如成玄英对庖丁解牛的解读,如果不得不用某物时,应该尽量按其本性和规律而用,尽量减少对物造成的伤害:“依天然之腠理,终不横截以伤牛。”‎ ‎⑥“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人对自然的无为而不为实现的是:人与自然互不伤害,人与自然天地并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在。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指出,主人以自身意志去控制和奴役奴隶的方式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人与自然的关系亦然,只有不以自身意志占用、主宰自然万物,而是让自然万物自在存在,人类才能获得与自然和谐的自由。‎ ‎(摘编自黄翠新《论庄子自由思想的生态意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为,是不刻意人为,是顺应、合乎自然,是达到庄子理想中自由境界的方式。‎ B. 庄子面对权、势、尊、位、生死、穷达的态度与黑格尔等人的观点相契合。‎ C. 实现“道”表现为超越声名执念、外在物,看淡生死,逐渐回归物我齐一的人自身。‎ D. 人类不得不利用自然万物时,应尽量按其本性和规律来用,减少造成的伤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庄子理想中自由境界的实现方式“无为”展开论说,论述了无为思想的生态意蕴。‎ B. 文章从“无名、无功”与“无己”两方面论证了如何做到“无为”,并指出“无为”不是“不为”,体现了论辩的严谨性。‎ C. 文章举庖丁解牛的例子向我们展示如何去利用自然万物,做到于人无伤,实现“养生”。‎ D. 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 ,是为下文的论证张本。‎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顺应自然更利于万物自在存在与发展,所以人应“绝圣弃智”, 听命于自然。‎ 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与庄子“无功”的主张一致。‎ C. 以庄子的观点来看,驯养动物来表演杂技,培育转基因作物,“基因编辑婴儿”均属“妄为”之举。‎ D. 黑格尔指出的主人与奴隶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与文中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相一致。‎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 26 -‎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 B项,以偏概全,“黑格尔等人的观点相契合”错,原文第二段中是“有契合之处”,所以不是完全契合。‎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C项,曲解文意,“向我们展示如何去利用自然万物,做到于人无伤,实现养生”错,第五段中是“展示如何顺应自然之道去利用自然万物”。‎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A项,强拉因果,“所以人应绝圣弃智, 听命于自然”错,二者没有因果关系;‎ B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意思是“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这两种观点都是道家思想中的淡然平静的心态,不是“无功”的主张;‎ C项,正确;‎ D项,“与文中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相一致”错,原文第六段是“只有不以自身意志占用、主宰自然万物,而是让自然万物自在存在”,所以二者关系有不同。‎ 故选C。‎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 26 -‎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假设市场空间由两种海洋组成:红海和蓝海。红海代表当前业已存在的所有行业,这是一个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代表当前尚不存在的所有行业,即未知的市场空间。在红海中。产业边界是明晰和确定的,游戏的竞争规则是已知的。身处红海的企业试图表现得超过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场份额。当市场空间变得拥挤,利润增长的前景随之黯淡。产品只是常规性的商品,而割喉式的恶性竞争使红海变得更加血腥。与之相反,蓝海则意味着未开垦的市场空间、需求的创造以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尽管有些蓝海是在现有的红海领城之外创造出来的,但绝大多数蓝海是通过扩展已经存在的产业边界而形成的,正如太阳马戏团所做的那样。在蓝海中,竞争是无关的,因为游戏规则还有待建立。‎ ‎(摘编自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 材料二 - 26 -‎ 上图中实曲线就是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生产率前沿曲线,它描绘了产业在现有市场即红海中的战略边界。一个组织的市场竞争战略,或称红海战略,要成功,就必须在价值和成本间作出选择:要么在价值上取胜,就是所谓的差异化(点1),要么以低成本领先(点2);但不可能两者兼得。‎ ‎(摘编自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2》)‎ 材料三 近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迎来最严垃圾分类措施。敏锐的商家们惊喜地发现,一片新的财富蓝海正在形成。‎ 许多创业公司也瞄准这一点,全力搭上垃圾分类的“顺风车”。支付宝、微信在‎7月1日之前就已经相继推出了各种“垃圾分类”小程序,企图抢占这一风口的第一波流量。‎ 其中,支付宝还在“城市服务”中开辟了“垃圾分类回收”专栏——易代扔,服务内容包括家电数码回收、生活垃圾回收、大件付费回收等上门回收服务。而拼多多则是在销售上做功夫:对分类垃圾桶进行补贴销售,成绩不俗。‎ 除了上门服务,智能垃圾回收柜赛道竞争也十分激烈,最近已经濒临破产的“小黄狗”也因为垃圾分类又火了一把。‎ 作为一家环保企业的创始人,徐鹏正在筹划一项关于人工智能垃圾分类的业务。“我们的项目是将社区、医院、大学、政府机关、产业园区的垃圾变废为宝。我们会将餐巾纸、筷子、外卖盒、尿不湿、纺织物品进行自动分解,如此一来,一吨的垃圾我们可以减量80%-92%。如果是厨余垃圾,我们会将其做成有机肥料,一吨的厨余垃圾大概可以产出100~200公斤的有机肥料。”‎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纷纷通过再生资源回收设备来跑马圈地。这些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设有各种可回收资源的投入口,包括纸类、纺织物、饮料瓶、金属、塑料、玻璃等回收类别。‎ 按照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计划,从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北京、天津等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 26 -‎ 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年该市场将释放出200亿元到300亿元产能,10年内,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3000亿元。‎ ‎(摘编自钱培坚《垃圾分类,能否分出一片财富蓝海?》)‎ ‎4. 下列不属于蓝海市场特点的一项是( )‎ A. 在此之前从未有过的行业。 B. 行业前景是模糊不确定的。‎ C. 创造和攫取大的市场份额。 D. 同行很少且没有明显竞争。‎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红海中,企业在同样的规则下,竞争已有的市场空间。企业在价值和成本之间权衡取舍。要想追求“差异化”,成本必然增加。‎ B. 企业大部分时间面临的是红海。企业可能随时从红海走向蓝海,但即便跨人蓝海,随着跟随者的集聚增多,蓝海也将很快变成红海。‎ C. 垃圾分类小程序的风行和徐鹏正在筹划的人工智能垃圾分类业务都说明垃圾分类产业良性运转起来主要是垃圾分类回收环节要到位。‎ D. 垃圾分类产业链的分类、投放、运输、处理、再生等环节中,都可能潜藏有大市场,企业只有找准切入点才能发现真正的蓝海。‎ ‎6.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垃圾分类产业链中存在蓝海市场的依据。‎ ‎【答案】4. C 5. C ‎ ‎6. ①垃圾分类产业是--个新兴产业,以前从来没有过;②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这个行业发展前景可观;③垃圾分类产业链中可以诞生的具体市场数量规模都还不确定;④新生的垃圾分类市场的竞争规则还未曾建立;⑤垃圾分类市场存在未知风险;⑥垃圾分类市场存在高回报的可能;⑦垃圾回收产业使企业和客户都能受益。‎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不属于蓝海市场特点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项,根据原文“身处红海的企业试图表现得超过竞争对手,以攫取已知需求下的更大市场份额”可知,“攫取大的市场份额”是红海的特点。‎ 故选C。‎ ‎【5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项,“主要是垃圾分类回收环节要到位”错误,不是“垃圾分类回收环节要到位”,是说明随着垃圾回收产业的兴起诞生了新的业务。‎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垃圾分类产业链中存在蓝海市场的依据”,然后到材料中找到写蓝海市场和垃圾分类的句子,再从结合材料分析。‎ 考生可以依据“在蓝海中,竞争是无关,因为游戏规则还有待建立”“近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迎来最严垃圾分类措施。敏锐的商家们惊喜地发现,一片新的财富蓝海正在形成”“与此同时,一些企业纷纷通过再生资源回收设备来跑马圈地”“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年该市场将释放出200亿元到300亿元产能,10年内,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到3000亿元”等内容进行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千古风标大雁塔 陈世旭 很多次路过西安,很多印象模糊了,唯有大雁塔,始终清晰。‎ 没有送行的人群,只有灞桥杨柳依依,山川庄严温柔。所有成就一个世俗文人传世名声的故事,都始于那一次的悄然离去。‎ 身后是喧嚣暂歇的皇都,面前是无尽的长路,无可预知的前途,只有星星在黑暗的天空格外明亮。一个孤独的旅人,为直探原典,前往天竺,投身塞外大荒,风节凛凛走向接踵来临的凶险和苦难。怀抱大乘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行愿,委命求法以惠利苍生。‎ 月黑与风高,火焰与雪水,美酒与膏粱,香艳与温柔,与一个执着的行者无干。昼伏夜行,袈裟掠过长云的黯淡。那一抹衣袂的飘忽,不屈不挠,越五烽,渡流沙,渐行渐远。‎ - 26 -‎ 三年跋涉,五万里孤征,抵达天竺。又五年,遍游全印众国,遍学大小乘各种学说,究竟各派理论分歧,通晓经、律、论三藏。返回那烂陀寺时,被奉为佛教最高学府的主讲。曲女城佛学辩论,十八国王、三千大小乘学者、外道两千人,论主玄奘,立“真唯识量”。任人问难,无人能破。一时名震五印,万人景仰。英国史学家史密斯说:“无论怎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 雁塔握云,俯视三千世界。站在高高的楼头,我瞩望在季节嬗变中的飞雁。塔上的铜铃,在微风吹拂中日夜摇响。慈悲凝固成亘古,净化了世俗的心灵。在西安这个清凉的早上,霞光灿烂,你微笑着向我走来。‎ 那一年,缁衣芒鞋的圣者,携着巨量的梵筴和佛经,以及无上崇高的国际声誉,风尘仆仆,筚路蓝缕,踩着离去的脚印,回到出发的中土。‎ 十八年的盛衰荣枯中,故土在热切地等待远行赤子的归来,等待一颗历经千劫百难不死的灵魂。‎ 而对于玄奘,西天归来的终点不过是另一个起点。‎ 圣者注视的永远是前方的路途: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依旧横亘着难以逾越的千山万水;而从一个心灵抵达无数心灵,是一条永无尽头的道路。‎ 唐长安城最宏伟壮丽的皇家寺院慈恩寺建成,迎请高僧玄奘担任上座法师。首任住持方丈,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开始了更为宏伟壮丽的译经和创立佛教宗派工程。历时两年,主持督造大雁塔,供奉从天竺带回的佛舍利、贝叶经及金银佛像。‎ 皇皇大唐,万邦来朝。‎ 外国商贾、使团、参习佛教的留学僧,纷至沓来。‎ 慈恩寺大雁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慈恩寺是当时世界佛教最高的学府,最高的学术领袖是唐玄奘。‎ 两度断然拒绝帝诏,拒绝位高权重的仕途,唯愿“毕身行道”,“守戒缁门,阐扬遗法”。‎ 信誓旦旦,源自山川大地一般的自信。‎ 年近半百的玄奘埋首青灯黄卷,把余生的心血和智慧全部付与译经。寻常人消磨的无数日子,三藏法师种下了荫庇众生的参天大树:‎ 经论 75 部,每卷计万言,总计 1335 卷,占整个唐代译经半数以上,是另三大翻译家译经的一倍多。尤以质量远超前人,是译经史杰出典范。《大般若经》,卷帙浩繁,梵本计二十万颂。600 卷的巨著,玄奘不删一字。‎ ‎《大唐西域记》,12 卷。记述所亲历 110 个及得之传闻的 28‎ - 26 -‎ ‎ 个城邦、地区、国家的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像一把火炬,照亮了“曾经一片漆黑”的印度历史的天空。一千三百年后,英国考古学者和印度学者手持英译《大唐西域记》,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图索骥,陆续发掘出众多佛教圣地和数不清的古迹,甚至据此发掘出了现今印度的国家象征——阿育王柱的柱头。‎ 开创大乘佛教法相宗。依楞伽、阿毗达摩、华严、解深密、菩萨藏等六经,及瑜伽、摄大乘,译成唯识论十卷,此宗乃立。予中国哲学史以深远影响。‎ 凡此种种,给世界文化史留下无可忽略的辉煌篇章。他无可争议地歆享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和平使者的世界之誉。‎ 唐麟德元年(公元 664 年)二月五日,玄奘自量将尽,嘱托后事,夜半圆寂。‎ 朝野数万人众送葬,将其灵骨归葬白鹿原。‎ 这是玄奘东归第十九年。‎ 或许这是世界的尽头,你一个人的星空,你一个人的巅峰。而我有幸感受这来自永恒时空凝聚的巨大的,渺小的,深邃的,闪亮的,沉郁的,清晰或迷茫的一切,仰望“千古一人”。‎ 丈量生命价值的不是时间。回首处,莫道西风独自凉。听着咒语我看到你的方向,念着箴言我闻到你的焚香。你不曾远离,只不过在另一个轮回修行。在你盘腿坐过的地方,依旧有灵魂的吟唱,蓝天下的道路洁白而宁静。此刻,我以虔诚的膜拜,站在你的面前。心中漫过永久的柔情,融化是全部的语言。‎ 古都缄默,雁塔肃然。渺渺香烟,弥漫来来往往的因缘。天地间传之久远的,是黄钟大吕的声音。‎ 无论一人,一族,一国,千里万里的路程,始于坚韧不拔的跬步。而大雁塔,是历史留下的一个永远的精神路标。‎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首句,再现了玄奘从长安出发的静谧、庄严情景,“没有”和“只有”二者对举,意在突出人的无情和草木山川的多情。‎ B. 文中引用史密斯的话来表明玄奘对后世学者研究中世纪印度的历史的重要性,与后文说他“照亮了‘曾经一片漆黑’的印度历史的天空”相照应。‎ C. “雁塔握云,俯视三千世界”一句虚实结合,既实写大雁塔巍然矗立、高接云天,又以塔喻人,隐喻了玄奘高大的形象和悲悯的情怀。‎ D. 本文以时间为序,串起了玄奘的大半生:历时十八载,跋涉五万余里,西行求法,通晓三藏,取经归来,潜心译经,阐扬佛法。结尾深化主题。‎ - 26 -‎ ‎8.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月黑与风高,火焰与雪水,美酒与膏粱,香艳与温柔,与一个执着的行者无干。‎ ‎(2)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依旧横亘着难以逾越的千山万水;而从一个心灵抵达无数心灵,是一条永无尽头的道路。‎ ‎9. 为什么说大雁塔是一个永远的精神路标?它对当下及未来有哪些有益的指引? ‎ ‎【答案】7. B 8. (1)运用象征、借代、排比、比喻、对比的手法,整散结合的句式,生动含蓄地刻画了玄奘不畏艰难险阻、不恋享受,执着西行求法以惠利苍生的形象。饱含了作者对玄奘的赞颂。‎ ‎(2)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指出了玄奘将佛经从梵文译成中文,并将其发扬光大的艰难。赞颂了他的卓越贡献。 ‎ ‎9. 第一问:大雁塔是玄奘精神的象征物,蕴含了中华自古以来坚韧不拔、坚守初心、不慕名利、自信务实、仁济苍生的民族精神和情怀;是中外文化和平交流的见证。‎ 第二问:‎ 从个人发展角度来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学习他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肯吃苦耐劳,不怕艰难险阻,百折不挠,勇于奋进的精神;‎ 从中华民族复兴的角度来看:要秉持仁济苍生的情怀,追求崇高的理想,并且真正的付诸行动,并一步步的坚持到底。‎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项,“对后世学者研究中世纪印度的历史的重要性”错,而是对印度历史的记载具有重要性,不是对后世学者研究有重要性。‎ 故选B。‎ ‎【8题详解】‎ - 26 -‎ 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应该从语言、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 ‎(1)从手法上讲,使用了象征手法,“月黑”“风高”“火焰”“雪水”象征着路途中的困难,“美酒”“膏粱”“香艳”“温柔”象征着诱惑;同时,这些词语又是借代的修辞手法,具体代抽象的困难等;四个整句,结构整齐,形成排比;同时就内容而言,前两个和后两个分句形成对比,一个是困难,一个是诱惑。运用一系列手法,含蓄地记述了玄奘历时十八载,跋涉五万余里,西行求法的过程,刻画了他不畏艰难险阻、不恋享受,执着西行求法以惠利苍生的形象。语言简洁含蓄。‎ ‎(2)从内容上讲,“一种语言”指梵文,“另一种语言”指中文,“千山万水”一词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困难,这样含蓄的概述了玄奘翻译经文的不易和辛苦;“从一个心灵抵达无数心灵,是一条永无尽头的道路”讴歌了玄奘潜心译经,阐扬佛法的精神,深化了文章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观点的能力,实际侧重在小说启示下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首先抓住语句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 ‎(1)答此题首先明确大雁塔的来历,是唐僧亲自参与建造的,结合文章中所说,“慈恩寺大雁塔,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慈恩寺是当时世界佛教最高的学府,最高的学术领袖是唐玄奘”,可以说大雁塔是唐僧的化身,“三年跋涉,五万里孤征”的坚韧不拔、坚守初心,“不屈不挠,越五烽,渡流沙,渐行渐远”的自信务实、仁济苍生的民族精神和情怀;“给世界文化史留下无可忽略的辉煌篇章。他无可争议地歆享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和平使者的世界之誉”,所以说,唐僧的形象、精神也和大雁塔一样永垂千古而不朽,大雁塔是一个永远的精神路标。解答此题从以上角度入手即可。‎ ‎(2)我们今天来认识玄奘,不仅要了解他的经历,还要通过这些经历,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以及这些精神对我们所具有的意义。关于玄奘的精神,我觉得,可以归纳为“精进好学、为法忘躯、淡泊名利、临危不惧和无我利他”五点。其实就我们中学生来讲,就是要树立远大的目标,在目标和行动之间,加上一份坚持,这是做所有事情都需要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所以学习古人的智慧和精神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国家发展来说,这些情怀依然不可缺少。考生可以围绕这些进行作答。‎ ‎【点睛】‎ - 26 -‎ 文章对语句的赏析,可从艺术手法、内容、情感主旨、结构等角度分析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文章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神宗即位,居正为首辅。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居正以岁赋逾春,发水横溢,非决则涸,乃采漕臣议,督艘卒以孟冬月兑运,及岁初毕发,少罹水患。行之久,太仓粟充盈,可支十年。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人多乐为之尽。俺答①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馀万,东北直辽左,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边境晏然,故世称居正知人。居正持法严。核驿递,省冗官,清庠序,多所澄汰。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 匿弗者举,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卒,赠上柱国,谥文忠。赞曰: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 注释:①俺答:俺答汗(1507-1582 年)孛儿只斤氏,明朝蒙古土默特部首领。‎ ‎10. 下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课吏职 课:考核 ‎②居正擢用其子 擢:提拔 ‎③请贷其死 贷:给予 ‎④俺答款塞 款塞: 叩塞门,指外族前来入侵 ‎⑤边境晏然 晏然:安宁;安定 ‎⑥请帝置坐隅时省览 坐:通“座”,座位 - 26 -‎ ‎⑦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 赉:赏赐 ‎⑧有所蠲贷 蠲:免除 ‎⑨起衰振隳 隳:毁坏 A. ①③④⑧ B. ②⑤⑥⑦ C. ②③⑦⑨ D. ①④⑤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辅即“内阁首辅”,在明代,是首席大学士的习称,主持内阁大政。首辅拥有相对特殊的职权和地位。‎ B. 互市是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文中指明朝与北方少数民族间的贸易往来。‎ C. 六宫本指古代皇后的寝宫,后以六宫代指皇后,唐代不再专指皇后,而是泛指后妃,明清演变为东西六宫。‎ D. 赞,是古代纪传体史书中常常放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作为一种文体,表达作者对某人某事的赞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居正做事果敢,同时讲究计谋。黔国公多次犯法,张居正提拔了黔国公的儿子,并派他前去将黔国公逮捕归案。‎ B. 张居正改革陈规,方法行之有效。他釆纳漕臣建议,规定每年十月漕运,次年年初完成,避开春季水患,使国家粮仓充盈。‎ C. 张居正加强吏治,执法严格有力。制定法律考核官吏,规定公卿群吏不得乘坐驿车,对隐瞒盗贼的官吏严惩不贷。‎ D. 张居正主张节制,要求皇上垂范。他根据户部账目陈述意见,让皇上知道入不敷出的情况,请求皇上时刻注意节约用度。‎ ‎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答案】10. B 11. D 12. A ‎ ‎13. (1)张居正命令根据事情大小缓急规定期限,延误的要治罪。从这以后,(这些官员)一切事情都不敢掩饰过失,政治风气因此整肃一新。‎ - 26 -‎ ‎(2)皇上爱民如子,而在外面的官吏们谋求私利背弃公利,剥削人民,欺骗皇上,应当依法强制约束。‎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是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要结合语句的意思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特别要注意词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活用的现象。‎ ‎③贷,给予,错, 根据句意应解释为“宽恕”,句意是:张居正请求宽恕他的死罪; ‎ ‎④款塞:,指外族前来入侵,错,根据句意应解释为“通好”,句意是:俺答和明朝政府通好;‎ 排除③④。‎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 D项,“表达作者对某人某事的赞扬”错,赞,就是纪传等文章论著后的总评性文字,不一定是赞扬。‎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并派他前去将黔国公逮捕归案”错,原文是“驰使缚之”,意思是派遣使者去的,不是黔国公的儿子。‎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 - 26 -‎ ‎(1)以,根据;自,从;是,这;饰,掩饰;非,过失;‎ ‎(2)罔,欺骗、蒙蔽;钳,惩治;宜痛钳以法,状语后置。‎ ‎【点睛】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译文:‎ - 26 -‎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从小聪敏过人,十五岁成为诸生。湖广巡抚顾璘认为他的文章非同一般,说:“这是可以主持国家大事的人材。”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成为进士,改选庶吉士。神宗即位,居正为首辅,张居正执掌朝政,以尊崇皇权、考核官吏、明信赏罚,统一号令为主。虽然在万里之外,早晨下令,至了傍晚即得到施行。黔国公沐朝弼多次犯法,应当逮捕,朝臣商议以为难办。张居正提拔重用沐朝弼的儿子,迅速遣使去抓他,沐朝弼不敢反抗。沐朝弼到京师以后,张居正请免其死,禁锢于南京。运漕粮的运河修通以后,张居正根据每年赋税都是过了春天以后才起运,河流发水横溢,不是决堤便是干涸,于是采纳漕臣的意见,督令漕船的运军在冬十月运输,到明年初全部发完,减少了水患的祸害。经过长期实行这种办法,太仓库的粮食储备充足,可以使用十年。又制订考成法考核官吏政绩。开始,部院审核奏报抚按调查处理意见,往往扣压拖延而不上报。张居正命令按事情大小缓急规定期限,超过了期限而没有审批上报,当事者要判罪处罚。从此以后,这些官员都不敢文过饰非,延误公事,政治风气整肃一新。张居正喜欢建功立业,能够运用智谋和权术驾驭他的下属,人们多愿意为他尽力效劳。俺答和明朝政府通好,很久没有入犯扰害。唯独小王子的部众十余万人,从东北直至辽东,因没有获得通贡互市,数次入边劫掠。张居正用李成梁镇守辽东,戚继光镇守蓟门。李成梁奋力作战打退敌人的进攻,积了很多战功以至被封为伯,而戚继光的守备设施也甚为周到。张居正都很支持他们,边境晏然无事。 世人都说张居正知人善任。然而他执法非常严厉。查核驿递,裁减冗官,清理学校,淘汰了很多人。公卿和众吏不得乘坐驿站的车马,与外出经商的商人没有区别。当时因长时间天下太平,各地的群盗纷纷起事,甚至攻入城市抢劫官库,有关部门儿常常隐瞒,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如果隐瞒不报,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捕获盗贼当即处死,有关部门儿都不干掩饰真实情况。盗贼供应边备和海防用的钱粮超过一定数额,一律斩首,但往往是常年关押或病死狱中,只有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且追捕犯人的家属。这群盗贼气焰才被打下去,一直到最后被消灭。当时皇帝主持修缮六宫,国库的银两很多被调进宫中花销,张居正乘户部进呈皇帝审阅国库出入账目之机,上书对皇帝阐述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每年的收入少于支出,请皇帝把账目放在御座旁边,时时翻看,做到量入为出,节约无谓的开支。并说:“皇上爱民如子,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违法求利,剥夺百姓欺骗皇上,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皇上也要格外节俭,对于宫中的一切开支、服饰器用、赏赐布施,应加以裁省禁止。”皇帝点头答应,有所减免。死后,赠上柱国,谥号为文忠。并称赞说:张居正通晓并认识时代所引起变化,敢于担任国家大事,在神宗初年,使衰落和隳颓的典章制度得以恢复和振兴,不能说他不是实干的济世之才。‎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云 唐·杜牧 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 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 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 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注释:高唐是台观名。霖:甘雨,相传殷高宗任命傅说为相时说:“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 “那有碍”和“岂虚心”表现了云的缥缈不定、桀骜不驯,“出处”一句,则表明诗人出身高贵。‎ B. 颔联从时间和空间入手,用“深”和“阔”表现云的悠游无阻滞,动作拟人化,生动简明。‎ - 26 -‎ C. 颈联用了“鸟”和“猿”两个意象,从多层面立体的视角展示云的万千姿态和丰富的情趣。‎ D. 尾联与李白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在运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旨趣上有相同之处。‎ ‎15. 诗人写“云”有何用意?另举一例,说说“云”这一意象的在古诗词中的其他内涵。‎ ‎【答案】14. A 15. 一问:诗人写云即在写自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云的自由东西、飘于湖山之间、可化而为雨等特点,展现诗人的自由不羁、自信洒脱,表达渴望得到重用济世的愿望。‎ 二问答案示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浮云”象征游子思念家乡或怀友。‎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浮云”隐喻蒙蔽圣君的奸邪。‎ ‎“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白云”象征了历史变迁。‎ ‎“荡胸生曾云”中“曾云”代表空旷浩荡的胸襟。‎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A项,“则表明诗人出身高贵”错,应该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云的飘逸和奔放。‎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中意象的能力。意象在诗词中是常见的,它往往对于诗人抒发情感起到一定的作用。常见形式是一系列意象描写,或者全首诗中只有一个意象,这时候就是采取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1)对于第一个问题,首先明确手法,托物言志,结合诗人写作背景,杜牧是晚唐的大诗人,虽然仕途坎坷,却曾经志向崇高。后来因为时局动荡,加上自己到处寻找机遇,也曾经四处漂泊。作者觉得自己的处境就像天上的云,所以感慨之余就写下了这首诗。诗文的前两句写出了云的缥缈不定和桀骜不驯的特点,仿佛作者的性格,自由奔放、毫不隐晦;诗的最后两句“莫隐高唐去,枯苗待作霖”,用了典故,表示云的重要,用这句“枯苗待作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盼望明主的心理。所以写云实则写自己。‎ - 26 -‎ ‎(2)“云”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常见的意象,很早就已为人们所注意,并进入诗歌审美之中。诗经里便有:杜甫的《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中借白云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还有李白的《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浮云”象征游子思念家乡或怀友。“望云思友”是很常见的手法。所以本题围绕着古诗词作家作品,凡是有“云”这个意象的词句都可以,然后分析其效果。‎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了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并没有什么差别,而君子学识超过一般人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无独有偶,辛弃疾《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句也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实现君王理想、让自己名垂青史的愿望。‎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诗人被贬官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以寄托自己的情感。‎ ‎【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了却君王天下事, (4). 赢得生前身后名 (5). 往往取酒还独倾; (6).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 - 26 -‎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生、赢、尊、酹。‎ 三、语言文字运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平凡的世界》生动地记录了上世纪中国 70 年代后期、80 年代早期的历史大变革的时代风云,记录了在国家进步和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变化和精神风貌。书中几位青年主人公的经历,就是那个年代青年人成长的共同经历。【甲】书中写到:“在多少年禁锢以后,许多似乎天经地义的观念一个个被推倒;新的思潮像洪水一般涌来,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 了一个农村青年在异常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昂扬奋进的姿态。“他们在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顾不得 或愤世嫉俗地忧患人类的命运。【乙】他们既不瞧不起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也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书中进而写到,有多少朴素的花朵默默开放在荒山野地里。这花朵没有人注目, 。【丙】它使我想起了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热播的一首沉寂了三百年的古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粒小小的苔花,虽然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只能开在红尘的低处,在阳光不能普照的地方,也要拼尽全力,绽放出永远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生命华彩!这也是《平凡的世界》传递的思想理念——生命哪怕卑微如苔,也要自信、自尊、自强,这就是生命的尊严!‎ ‎《平凡的世界》的不平凡之处,即在于平凡中 着伟大、壮美中充溢着激情!【丁】这部具有恢宏气势和史诗品格的伟大作品,所记录的年轻人成长的磨励及他们纯真动人的情感体悟,彰显着普通人坚定的理想追求、健康的心智品德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不仅时时激励着今天新时代的我们,也深深地感动着同时代的世人。‎ ‎17. 下列填写在空格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解释 侃侃而谈 孤芳自赏 蕴藏 B. 诠释 高谈阔论 顾影自怜 蕴育 C. 诠释 夸夸其谈 顾影自怜 蕴育 D. 解释 口若悬河 孤芳自赏 蕴藏 ‎18. 语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字形、语体、逻辑、标点等方面均无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 下面是“读书日”活动期间,班级黑板上出现的有关几部著作的宣传语,你觉得不合适的一则是( )‎ A. 内仁外学当君子,上德下礼管国家。——《论语》‎ B. 几番成败兴衰,引来笔下幽思,心中血泪;多少悲欢离合,写出人间青史,梦里红楼。——《红楼梦》‎ - 26 -‎ C. 一路风雨兼程斗志昂扬,三载苦乐同享成就梦想。——《平凡的世界》‎ D. 孤独无助躯体可打倒,坚毅不屈灵魂难服输。——《老人与海》‎ ‎【答案】17. B 18. A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解释: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诠释:指说明,解释;对一种事物的理解方式;或者是用心感受的一种方式,一种方法。也可理解为:对某事的讲解、证明。此处是说《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农村青年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昂扬奋进的姿态,不是简单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因此用“诠释”合适。‎ 第二处,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口若悬河:形容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此处词语放在“顾不得”后面,应需要一个名词,而只有“高谈阔论”适合。‎ 第三处,孤芳自赏:把自己看成一朵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顾影自怜:原意是回头望着自己的影子而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后也用来形容自我欣赏的样子。此处应该用的是“顾影自怜”的原意。‎ 第四处,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蕴育:是一个事物本身所具备,只是将能量储备到更加强大的状态。此处是说“平凡”与“伟大”的关系,应用“蕴育”合适。‎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运用及字形语病等辨析的能力。这类题目需要学生阅读全文,在了解文章或句子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语言运用是否恰当。本题要求选出“语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在字形、语体、逻辑、标点等方面均无误的一项”‎ B项,此句的中“既……也”搭配之后表达的意思不恰当,另外“既不瞧不起”的表达也欠妥,因此可改为“他们既不鄙视普通人的生活,但又竭力……”。‎ C项,标点错误,“也学牡丹开”后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此处是引述诗歌的内容,属于全部引用,被引部分应全部放在引号里面。‎ D - 26 -‎ 项,“磨励”应为“磨砺”;语序不当,“不仅时时激励着今天新时代的我们,也深深地感动着同时代的世人”两句构成递进关系,应先说同时代,再说新时代的我们。因此可改为 “不仅深深地感动着同时代的世人,也时时激励着今天新时代的我们”。‎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运用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本题要求选出“‘读书日’活动期间,班级黑板上出现的有关几部著作的宣传语,你觉得不合适的一则”。‎ A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论语》虽然看着复杂,但其实是有两条主线贯穿始终,只要我们能把它拎出来,就会豁然开朗:第一条线是强调内外兼修的个人发展之路;第二条线是强调以德治国的国家治理之路,两者都是以天下大同为目标。因此A项符合。‎ B项,这两句宣传语是南京曹雪芹纪念馆的对联,因此适合《红楼梦》。‎ C项,“一路风雨兼程斗志昂扬,三载苦乐同享成就梦想”这两句宣传语从“三载苦乐”可知这是指上学时情况,“斗志昂扬”“成就梦想”都是在鼓励学生学习要刻苦,要考取心仪的学校。而《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内容不符。‎ D项,《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最后捕到了大鱼。“孤独无助躯体可打倒,坚毅不屈灵魂难服输”两句正是在赞颂老渔夫的精神。‎ 故选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 - 26 -‎ ‎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科技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它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而区块链丰富的应用场景,基本上都基于区块链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区块链技术将极大拓展人类协作的广度和深度。由此看来,区块链_________________,更是下一代合作机制和组织形式。‎ ‎【答案】 (1). 什么是区块链? (2). 从应用视角(层面)来看 (3). 不只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语句的前瞻和后延,根据语句的前后联系推断空白处应写的内容,解答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搞不清语句之间的关系,片面的或孤立的看待语段中的句子,解答时就会出错。注意所填内容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注意字数限制。本题通过分析可知主要在说区块链的特点及其应用问题。第一空的句子是一个问句,下面解答这个问题是从两个层面进行的,首先是从科技层面,另外一个根据“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这句话可推断出是从应用层面,因此可确定第二空处应写“从应用视角(层面)来看”这样的句子。而分析这两个层面可知,主要是说“区块链”,这两句话又回答了第一空的问题,因此第一空处应写“什么是区块链?”这样的句子。通过“更是”一词,可知前面的句子要用“不只是”和其搭配,而前面提到的“区块链”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技术问题,因此第三空处要包含“网络技术”这样的词语,而且又通过“更是下一代合作机制和组织形式”可确定此处要填写“不只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类的句子较合适。‎ ‎21.依据下面所给内容,按要求完成任务。‎ ‎2020 年 4 月‎ 20 日下午,李华所在的光明中学将在胜利广场围绕主题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开展一次快闪拍摄活动,准备邀请以下人员:歌唱家、舞者、提琴师、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公交车司机、作家、记者及其他各专业能手等等。‎ 请你以发起人李华的身份,在活动前给某位参与者写一份请柬,邀请他(她)参加此次活动,要讲明此次活动的意义及相关事宜,不超过120个字。‎ ‎【答案】示例:‎ 请柬 尊敬的环卫工人XX:‎ - 26 -‎ 谨定于‎4月20日下午在胜利广场围绕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开展一次快闪拍摄活动,以表达市民对家乡建设的关注,对伟大祖国的热爱。请您准备好歌曲唱词,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敬请您的光临!‎ 邀请人:李华 ‎2020年4月10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的能力。此题要求写一份请柬,请柬的篇幅有限,书写时应根据具体场合、内容、对象,认真措词,行文应达、雅兼备。达,即准确,雅就是讲究文字美。在遣词造句方面,有的使用文言语句,显得古朴典雅;有的选用较平易通俗的语句,则显得亲切热情。不管使用哪种风格的语言,都要庄重、明白,使人一看就懂,切忌语言的乏味和浮华。从撰写方法上说,不论哪种样式的请柬,都有标题、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和日期等。此题要求“以发起人李华的身份,在活动前给某位参与者写一份请柬,邀请他(她)参加此次活动”。那么首先应该遵循“请柬”的写作格式,然后针对不同的邀请人群,讲明与之相应的活动意义和相关事宜。重点是正文部分要写明活动的时间地点及活动主题,本次活动是“快闪拍摄”,时间是“‎2020 年 4 月 20 日下午”,地点是“胜利广场”,此次活动的意义在于“表达市民对家乡建设的关注,对美好生活的讴歌,对国家发展的礼赞,对伟大祖国的热爱”。相关事宜则是参与此次活动要做的准备,必要的准备主要是歌词,另外可提醒参加者可适当地准备一些小节目参与互动等。‎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儿子16岁要去美国读书时,曾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儿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 一、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应坚持的。‎ 二、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 三、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 四、抗压之力: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两种,谈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26 -‎ ‎【答案】参考例文 坚定与抗压乃成功之门 运海抟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击太,必伫飞云之楫。而若要打造出一个完美人生,则需要两把钥匙:一为定力,二则为抗压之力。‎ ‎《孔子家语》中有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还不芳。”我想,开在寂静深林中的芝兰,若要绽放,一是要靠内心的宁静和安定,不忘初心;二是要拥有在境界中生存的勇气,不因重复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可见,若要绽放出最美的自我,定力与抗压之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你是否还记得那位“格鲁尼亚”的功勋画家“Guram”?他被人们誉为“雪魔”。自小出生在木匠世家的“雪魔”因为父亲酗酒、母亲离家出走而家庭支离破碎。迫于生计的他只能在杂货铺当学徒。他有一个爱好:画雪。在零下几摄氏度的冬天,当别人都在屋子里取暖时,他专注地拿着画笔在屋外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静静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雪是冷的,但心是暖的。凭借他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在恶劣环境中不屈服的勇气,他成了“功勋画家”。若非如此,假如他在困境时没有“扼住命运的喉咙”,没有一颗坚定执着的心,恐怕他就无法呈现给我们如今的雪景图了吧。‎ 君不见褚时健在人生大起大落后,依然凭借一股热情潜心创业,使得“褚橙”出现;陈立雯在硕士毕业后,选择回到条件艰苦的农村,一心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樊锦涛在人生最美的年纪,离乡留在了敦煌,专心致志对壁画进行修复。他们都是如此,既充满专心致志的坚定,又有处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勇气,“守得云开见月明”,最终缔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可是我们身处这个匆忙浮躁社会,到底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些呢?天才史学生林嘉文,成绩斐然,可因不堪学业重负选择跳楼自杀;山东大学生徐玉玉因遭受资金诈骗承受不住致死。抗压之力的确会有限度,可是从生命安全方面来讲,他们的承受能力还是低了一些。“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尾生确有定力,最终却因溺水抱柱而亡。这又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靠一腔孤勇的定力与抗压之力,还要讲究方式方法。‎ 而我们,身为青少年,朝气蓬勃。在如今这个最美的青春年华,更要保持一颗坚定与抗压并存之心,视挫折为常态,但不要失去了前进的勇气,为以后的人生之路铺设好基石,为祖国更繁荣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谁将声震人间?必是那长久坚定又不屈不挠的人!让我们以此为信条,不断努力,不断前行!‎ ‎【解析】‎ - 26 -‎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考生要注意本题是属于材料作文写作,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审读材料和题干要求,材料阐释了诗人陈先发对儿子的人生劝勉蓄起“四力”,也即写作的四个关键词:眼力、思力、定力、抗压之力。从材料内容看,命题基点是“人生成长”、“完善人格”、“励志修身”。材料提示具体,写作任务明确,能引导考生关注当下、思考未来,启示考生深刻挖掘所选关键词的内涵及两者间的有机关联,结合自身实际构思行文,亦可体现其文本架构能力。‎ 参考立意:‎ ‎(1)眼力观世界,思力闯人生:在人生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洞察世事、拓宽眼界,而持续地思索省己能延展人生的深度,以此一步步跨越人生的阶梯,走向辉煌。‎ ‎(2)定力稳人生,抗压促成功:当下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在多种选择之中,人们时常迷茫,而真正的人生赢家往往是那些能坚定方向,并能在前行的过程中抵抗各种压力并锤炼出独特人格之人。‎ ‎(3)培养眼力,发展定力。眼力即为辨别是非的能力;定力是不为复杂影响的能力,真正的“眼力”,包含了一种“定力”,是通过与自身各种微妙隐蔽的心理作斗争的过程逐渐建立起来的。‎ ‎(4)有了思力,便有了眼力。思力是方法把握和思想的积淀,一个人有了判断问题的准确方法和深厚的思想,也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 行文结构:‎ 文章开篇引用《逍遥游》和《离骚》的典故,既见文采,又见积累;然后以格鲁尼亚”的功勋画家为例,假设论述,紧扣主题;紧接着,“君不见”的开头既引用了李白作品《将进酒》中的句式,又与前文“你是否还记得”相呼应,结构严谨;然后,笔锋一转,联系当下,尾生一例,对论点进行补充,思维严谨;最后提出希冀,与君共勉。‎ 写作素材:‎ ‎1.林徽因曾有言:“真正地平静不在于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这告诉了我们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海明威也曾留下“我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毁灭”的豪言,这亦是在告诉我们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不因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也不因人生中的挫败而轻易放弃,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积蓄起定力与抗压之力。‎ - 26 -‎ ‎2.有句乡谚说:“当官靠提携,撑船真才子”。撑船的知识和技巧并不复杂,但要想从急流险滩惊涛骇浪中全身而退,却需要一种日积月累的,既与外境周旋,又与“我”周旋的真功夫。鉴定一事,实与撑船相近。晚明书画鉴藏家张丑在其《清河书画舫》一书中指出:“是故善鉴者,毋为重名所骇,毋为秘藏所惑,毋为古纸所欺,毋为拓本所误,则于此道称庶几矣。”这里所谓的“骇”、“惑”、“欺”、“误”,都与“眼”无关,而与“心”有关。‎ ‎3. 刚愎自用无疑是眼力的“毒药”。鉴定乃层层“掘进”之事业,需要不惮改过、从善如流的态度,如果被身份面子绑架,自护其短,不能虚心面对不同见解与前沿知识,自然无法做到吐故纳新,精进不已。而依赖与从众,则是固执的反面。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与其他人一起看东西的时候,或者高水平人士对某件作品已有明确看法,多会不自觉地产生“放松”的心理。据当事者回忆,早年古代书画鉴定七人小组在全国各地文博单位鉴定书画时,就常出现这样的情形----由于鉴定数量庞大,一件书画拿上来后,只要一两个说话影响力大的人发表了观点,其他人除非发现有力证据,否则,多是随声附和。‎ 由贪婪而自欺,因畏难而避责,又是另一对矛盾。贪心一起,智商归零,这是世上绝大多数骗局成立的理由。有些行家帮别人鉴定难得犯错,而自己买东西却时而“马失前蹄”,就是“捡漏”心理的作祟。“捡漏”之心一旦发动,通常八匹马拉不回来,贪念趋进,理性后撤,使劲寻找有利自己判断的“正面”信息,而对反面信息视而不见。于此等处,可知“信息”与“外缘”其实无处不在,只是人心在做捡择。 ‎ ‎4. 佛家云“八风吹不动”、“平常心是道”;《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些玄妙的哲理,都可以运用到鉴定的场合。从这个角度看,鉴定与撑船、写字一样,都可以成为一种“修行”。‎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做本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