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6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6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重庆南开中学高 2020 级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2020.6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和自然共享一个地球,人类本应有道德责任和义务保护自然环境,爱惜野生动物和 植物,但为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自我贪欲的满足,不断去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一些人认 为,人类凭借科学理性可以穷尽宇宙的一切奥秘,万物的一切应该臣服于人类的利益,服务 于人类的需求。 从道德境界的角度来看,这种道德观念,实质是一种“天人二分”的思维模式:把人当 作自然界的唯一主体,其他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只是具有低级生命体征或无生命体征的客 体。实际上,人类来自大自然,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不能为了自我欲望的满足, 不遵守大自然生物链的平衡原则,肆无忌惮地去破坏大自然。人类应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能 力去保护自然界的一切,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以人类为事物的中心的学说被称作人类中心主义,这一学说认 为人不仅是自然的中心,也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目的,自然界一切事物的价值都应当按照人 类的价值观去解释。人类中心主义曾经在历史上起到过积极作用,帮助人们摆脱中世纪神学 统治,将人从天国拉回人间。但是,随着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为了追求更好 更舒适的生活,为了经济的发展,在自我贪婪的欲望中,肆无忌惮地去破坏原本和谐的大自 然。 如果说人类中心主义具有致命的自负流弊,那么,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否就具有道德上的 正义?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应对人类中心主义而产生的一种学说。这一学说认为人们应当进行次 彻底的“伦理革命”或“道德革命”,让自然的一切存在物享受道德主体的地位和道德资格。 - 2 - 但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一样,只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因为,倘 若将大自然的一切存在物都纳入道德共同体范围,那么人们就连踩死一只蚂蚁,拍死一只苍 蝇,甚至是杀死自己豢养的一头猪,都应该承担道德责任。人们在大自然面前,将失去主体 性和能动性,面临较大的危险。 恩格斯曾经这样说:“新的自然观就其基本点来说已经完备:一切僵硬的东西溶解了, 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恒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 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恩格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对流动的处 于永恒变化的自然做了正确的解答。因此,我们既不要痴迷于人类中心主义,也不要沉溺于 非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要坚持辩证的有机的自然观。同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在 科技伦理和道德原则的框架内进行,而不是以“去道德化”的立场为所欲为。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 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保护自 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节选自欧阳辉纯《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道德哲学思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和自然共享一个地球,因此人类理应保护自然环境,爱惜野生动物和植物。 B. “天人二分”的思维模式无视了人类来自大自然,是大自然的部分的事实。 C.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加剧了人类欲望的膨胀,使大自然遭受了更严重的破坏。 D. 基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恩格斯认为新的自然观是处理好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论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论证。 B. 文章既不回避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不否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论证理性而辩证。 C. 文章用人踩死蚂蚁等行为都要承担道德责任的推断,来论证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 D. 文章具体分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利弊,得出了二者应有机结合的结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持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人,为了经济的增长和贪欲的满足,在破坏大自然时也会有道德上 的负担。 B. 非人类中心主义在道德上将人和自然的一切存在物置于同等的地位,使人类丧失主体性和 能动性。 C. 科技伦理和道德原则会限制科技的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这种限制将使自然免受科技发展 - 3 - 的伤害。 D.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只要处理好这一关系 ,人类发展的问题就能 得到解决。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恩格斯认为新的自然观是处理好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错误,从文中来看,倒数第二 段“恩格斯曾经这样说:新的自然观就其基本点来说已经完备……”,由此可知,恩格斯只 是提出了新的自然观,而选项所说是作者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D 项,“文章具体分析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利弊”错误,从文中来看,第四段 提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第四段开头说“如果说人类中心主义具有致命的自负流弊,那么,非 人类中心主义是否就具有道德上的正义”,这就提示了设题的区域,从第四段来看,文章没 有讨论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利。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 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 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 文保持一致。 - 4 - A 项,“持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人,……在破坏大自然时也会有道德上的负担”错误,由第三 段“这一学说认为人不仅是自然的中心,也是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目的,自然界一切事物的价 值都应当按照人类的价值观去解释……为了经济的发展,在自我贪婪的欲望中,肆无忌惮地 去破坏原本和谐的大自然”可知,持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人在破坏大自然时不会有道德的负 担。 C 项,“科技伦理和道德原则会限制科技的发展,……这种限制将使自然免受科技发展的伤 害”错误,科技伦理和道德原则对科技的限制不能使自然免受破坏。 D 项,“只要处理好这一关系 ,人类发展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错误,这一说法太绝对,人 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但不是唯一问题,所以即使处理好这一关系,人 类发展的问题也不一定能得到解决,而且文章最后一段只是指出这一关系,并没有说解决这 一关系结果会如何。 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年轻的中国登山队的三名队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5 月 25 日清晨北京时间四时 二十分集体安全地登上了世界最高峰海拔 8888 来的珠穆朗玛峰,从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珠 穆朗玛峰北路攀上它的顶峰的创举。 在登山过程中,队员们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冲天的革命干劲,克服了高山极度缺氧和 摄氏零下四十度左右的严寒等重重困难,发扬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团结互助,终 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外国的登山队从 1921 年到 1938 年的十八年中,曾经从珠穆朗玛峰北坡攀登了七次,每 次都遭到了失败。而只有五年登山历史的中国登山队,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从北路登上 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 (摘编自《我登山队登上世界最高峰》,《人民日报》1960 年 5 月 28 日) 材料二: 北京时间 5 月 27 日上午 11 时整,202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 8 名攻顶队员全部成功登顶 珠峰,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并开展各项测量工作。就在 45 年前的今天,1975 年 5 月 27 日,中国登山队登顶珠峰,首次将觇标带至峰顶,测绘人员根据交会测量原理,推算 出珠峰高程为 84813 米。 - 5 - 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竖立起测量觇标,使用 GNSS 接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 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仅深测峰顶雪深,并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峰顶测量完成后, 还要对观测数据进行联合处理,才能获得珠峰高程最终数据。 (摘编自《2020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人民日报》2020 年 5 月 28 日) 材料三: 在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 60 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 45 周年之 际,2020 珠峰高程测量于近日启程。珠峰是国际测量技术的竞技场。 首次应用北斗系统 此次珠峰高程测量首次运用了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 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摆脱了对美国 GPS 卫星导航系统的依赖。在珠峰峰顶,GNSS 接收机能 通过卫星获取平面位置、峰顶雪面大地高等信息,并将大地高程换算成海拔高程。 航空重力测量亮相 此次测量将运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以提升测量精度。通过航空重力测量数据,能够解 算出更高精度的大地水准面,可以将珠峰地区大地水准面精度从米级提高到厘米级,从而让 珠峰的“身高”更精确。 登顶测量确保准确 登顶测量队员登顶成功后,测量队员将在峰顶整立起测量觇标,与此同时,位于大本营 等 6 个交会点的测量队员将瞄准峰顶觇标同步开展三角高程测量和交会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是指通过在已知控制点上,观测未知点水平距离和高度角,求定两点间高差的方法,也就是 常说的“勾股定理”;而交会测量则是根据多个已知点的平面坐标,通过测量已知点到待定 点的方向和距离,以推求此待定点平面坐标的测量技术。 国产设备担当重任 此次珠峰测量任务中,国产设备担当重任,雪深雷达就是其中之一。它主要利用天线发 射和接收高频电磁波来探测地面雪深,获得珠峰峰顶冰雪层厚度,并将其从珠峰峰顶雪面海 拔高中扣除,即获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也就是俗称的“珠峰高程”。 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总工程师宋玉兵介绍,珠峰高程数据是国家重要地理信息,珠峰高程 测量是一项代表国家测绘科技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测绘工程。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的成果可用于 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研究。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数据,将为全球气候变化 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摘编自《2020 珠峰测高北斗等自研设备担纲》,《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 年 5 月 14 日) - 6 - 4.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侧重于强调珠峰北路登顶的历史意义,在上世纪 60 年代很有鼓励人心的作用;材 料二更突出对登顶详细过程和技术设备的介绍。 B. 历史上,外国登山队在珠峰北坡登顶的尝试中多次折戟,而中国登山队在很短时间内就成 功登顶,这与他们的坚定信念和团结精神密切相关。 C. 技术的进步可以让 2020 珠峰高程测量的数据精度得到提高,这意味着根据 1975 年登山测 量推算出的 8848.13 米的珠峰高度可能被改写。 D. 目前的测量仪器和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是珠峰的高程测量仍然需要人的亲身参与,因为 登顶测量是确保测量数据准确的重要一环。 6. 有人认为 2020 珠峰高程测量有三重意义,这三重意义是什么?请综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A 6. ①纪念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项珠峰 60 周年和中国首次精确测定珠峰高程 45 周年。②为 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等提供资料。③展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 浏览选项,到材料三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D 项,“探测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错误,文中原句是“它主要利用天线发射和接收高频电 磁波来探测地面雪深,获得珠峰峰顶冰雪层厚度,并将其从珠峰峰顶雪面海拔高中扣除,即 获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由此可知,雪深雷达只能探测到珠峰峰顶冰雪层厚度,而要 想得到“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还需要将珠峰峰顶冰雪层厚度从珠峰峰顶雪面海拔高中 - 7 - 扣除,之后才能得到“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 一进行比对。 A 项,“材料二更突出对登顶详细过程和技术设备的介绍”错误,从材料二来看,材料并没有 涉及“登顶详细过程”。 故选 A。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有人认为 2020 珠峰高程测量有三重意义,这三重意义是什么?请综合材料简要概括”,然 后浏览三则材料,找到设题的区域,筛选出相关的信息,并分点进行概括。 浏览三则材料的出处可以发现,材料一和材料二重在介绍成功登顶,材料三提到 2020 珠峰高 程测量,如材料三第一段“2020 珠峰高程测量于近日启程”,由此可以确定设题区域在材料 三,考生筛选出相关信息并进行概括即可。 如第一段“在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 60 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 45 周年之际……”,由此可知,第一重意义是纪念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项珠峰 60 周年和中国 首次精确测定珠峰高程 45 周年;如最后一段“珠峰高程测量是一项代表国家测绘科技发展水 平的综合性测绘工程。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的成果可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研究”, 这重意义是可以展现我国的综合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如“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 数据,将为全球气候变化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这一重意义 是可以为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等提供资料。考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概括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七层宝塔 朱辉 鸡叫三遍,天还没亮。这是个阴天。唐老爹躺在床上愣了会儿神。古人闻鸡起舞,唐老 爹是闻鸡起床,大半辈子都这么过来了。鸡是个好伙计,冬天日头短,夏天日头长,鸡按季 - 8 - 节调整报晓,比闹钟体贴得多。去年搬家,进城上楼,好些旧家什只能扔掉,几只鸡他还是 带来了。好在他是一楼,有个院子。院子虽小,但接地气,通四季。搬家的时候,老两口有 几分不舍,也有几分欣喜。毕竟是新房子,毕竟进城了,还有个院子。 唐老爹以前,每天的事排得满满的。种菜、读读三国西游、写写字、接待乡邻,再出去 转转拉呱拉呱,一天不闲着。现在客厅倒还是有一个的,进了防盗门就是,刚搬来时还有老 邻居来串门,现在基本没有了。大概大家感觉差不多,那防盗门像个牢门,串门有点像探监。 唐老爹有心去看看老乡亲,但从前村子的格局,路啊,桥啊,大槐树啊,都被抹掉了,房子 被垒起来,六层,平的变竖的了,他爬不动。爬得动他也找不到,村子打乱了,乡亲们各奔 东西,几十栋楼,长得都一样,他犯晕。 天阴着,一时半会儿不会下雨,也出不了太阳,不爽快!住老宅的时候他是黎明即起,酒 扫庭除,现在这院子,稀稀拉拉的菜地,不说扫,看他都不愿意多看。可是鸡把他叫起来了。 现在他人起来了,身子竖起来了,可是村子也竖起来了,他没个去处。老伴听他说要去买菜, 喜出望外,一迭声说了几个好。 出门的时候,老伴正在院子里喂鸡。出了门洞,遇到了楼上的阿虎。阿虎正在捣鼓他那 辆面包车,扯着透明胶带往车灯上贴。抬头看见唐老爹,他笑嘻嘻地喊一声“二爹”。按辈 分他本该就这么喊,从前也一直这么喊,但今天唐老爹却被他喊得怔了怔。搬到这里不久, 这“二爹”他就不出口了。他们楼上楼下住得别扭,彼此都不舒坦。唐老爹本以为是他看出 阿虎的车原来是个破车,阿虎不好意思才礼下于人,但个把小时后他回来,就知道不是这个 原因。他没想到,就这个把小时,家里就出了事。 出门时他当然不知道会有事。他也就是借机出来转转。出了小区,一抬头,远处的宝塔 遥遥在望。不要动脑子,他的脚自然地就朝那边去了。这时他才清楚他在窗户前找的就是那 座塔。看见宝塔,他才觉得安心。耳边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音,是宝塔顶层八个角上挂 的铜铃在风中响,好听。宝塔叫“宝音塔”,西边一箭之地就是他的老宅。老宅已成瓦砾, 现在连瓦砾都清掉了,只有宝塔还在。暮鼓晨钟消失了,宝塔还孤零零地立着。 土路、衰草、野风,唐老爹走得有点气喘。唐老爹在塔底稍一迟疑,爬上去了。风很大, 满塔的风。片刻后,他站在了七层,最高处。 他朝老宅那个方位看看,又在塔顶转了一圈。全平了,地似乎矮了下去。光溜溜的大地, 已经被大路小道画成了格子,河填的填,挖的挖,像是刀豁出来那么直。这是未来的开发区。 朝北边眺望,黄墙红顶,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那是他现在的家。家具体在哪里,他找不到, 也看不见。 - 9 - 此刻老伴正在那边又骂又叫。待她找到手机,她的声音才能传到唐老爹这边。唐老爹的 步子有点急。他急的不是出的这件事,是老伴那急火攻心的声音让他不敢怠慢。这么个岁数 了,火上了房似的,至于吗?不就是几只鸡吗? 鸡死了。一公两母都是腿笔直毛槽乱,死在院子里。老伴坐在院里的杌子上抹眼泪,嘴 里乱骂,哪个天杀的药了地的鸡。唐老爹拍拍她肩膀,在院子里转了一圈,东看看,西瞅瞅, 心里有数了。早晨出门时阿虎朝他笑眯眯地喊“二爹”,其实就不自然。他早就鼻子不是鼻 子脸不是脸了。阿虎对院子里的鸡很反感,主要是公鸡不好,早晨乱叫,让人没法睡。老伴 很抵触,说鸡养在我院子里,关你什么事?唐老爹也抵触,其原因更是因为阿虎的态度。最后 阿虎媳妇连狠话都飘出来了:“他不自己杀,有人帮他杀!”这过分了。但唐老爹不能服这个 软。现在这个格局,楼上楼下的,几次上门来零碎说全了的,唐老爹总结一下,觉得也不无 道理。唐老爹从善如流,折中一下,决定鸡自己处理,一只一只杀了吃。这可好,人家等不 及了,还是一次性全药死了。 他心里憋气。于是写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是颜真御的诗。“桑 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这是唐诗,不记得谁写的,说的是 村里有鸡,人各忙各的。现在这里虽然叫新村,但可真不是村了,容不下鸡了。 (有删节)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防盗门像个牢门”“串门有点像探监房子”,通过人的主观感受描绘出典型的城市环境, 质朴而有表现力。 B.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颇具匠心,如“天阴着”“土路、衰草、野风”等恰到好处地暗示 了人物郁结的心情。 C. 家里的鸡被别人药死了,唐老爹心里明明憋着气,却只是抄写古人诗句,这表现出唐老爹 性格的迂腐与软弱。 D. 作者对唐老爹面对环境变迁的种种表现并没有加以嘲讽与批判,而是在客观冷静的描述中 给以温情的观照。 8. 文章最后说“现在这里虽然叫新村,但可真不是村了”,为什么不是“村”了? 9. 小说中间部分为什么要穿插唐老爹寻塔、登塔等内容?请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生活环境:唐老爹居住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从前的乡村 格局了。 ②生活方式:原来在村子中种菜、串门等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现在的生活已经没有村子的 - 10 - 生活习俗了。 ③人际关系:像唐老爹与阿虎原有的人际关系、邻里之间的情感已然发生了变化,不像以前 那样单纯。 9. ①回扣标题“七层宝塔”舒缓情节;②以孤零零的宝塔象征时代变迁中乡村文明的没落; ③寻塔表现唐老爹对传统乡村文明的眷恋,登塔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唐老爹对新的生活的隔膜 与迷惘。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 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 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这表现出唐老爹性格的迂腐与软弱”错误,结合上文唐老爹寻塔,“读读三国西游、 写写字”等内容来看,文章结尾写字的情节主要是表现人物对传统的眷恋。 故选 C。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内涵,梳理概括小说情节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 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最后说‘现在这里虽然叫新村,但可真不是村了’,为什么不是 ‘村’了”,然后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理解其意思,再到上文找到唐老爹记忆中的 “村”是什么样子,而现在的“新村”又是什么情况,这些就是不是村的原因。 首先找到题干中引文,在小说的结尾,“现在这里虽然叫新村,但可真不是村了,容不下鸡 了”,意思是现在所居住的新村不是原来的那个村了,因为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 然后到上文找到变化的内容,如“现在客厅倒还是有一个的,进了防盗门就是,刚搬来时还 有老邻居来串门,现在基本没有了。大概大家感觉差不多,那防盗门像个牢门,串门有点像 探监。唐老爹有心去看看老乡亲,但从前村子的格局,路啊,桥啊,大槐树啊,都被抹掉了, 房子被垒起来,六层,平的变竖的了”,这里展现出的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原来的乡村格局 都被抹掉了;如“唐老爹以前,每天的事排得满满的。种菜、读读三国西游、写写字、接待 乡邻,再出去转转拉呱拉呱,一天不闲着”“刚搬来时还有老邻居来串门,现在基本没有了”, 这是生活方式的变化,原来种菜串门,而现在基本没有串门了,因为“防盗门像个牢门”“串 - 11 - 门有点像探监房子”;如“按辈分他本该就这么喊,从前也一直这么喊,但今天唐老爹却被 他喊得怔了怔。搬到这里不久,这‘二爹’他就不出口了。他们楼上楼下住得别扭,彼此都 不舒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亲密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自的小 心思。所以“现在这里虽然叫新村,但可真不是村了”,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概括作答。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 本题“小说中间部分为什么要穿插唐老爹寻塔、登塔等内容?请简要分析”,然后到文中文 中找到唐老爹寻塔登塔的内容,理解塔的寓意,再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 首先找到寻塔和登塔的内容,如“出了小区,一抬头,远处的宝塔遥遥在望。不要动脑子, 他的脚自然地就朝那边去了。这时他才清楚他在窗户前找的就是那座塔。看见宝塔,他才觉 得安心。耳边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音,是宝塔顶层八个角上挂的铜铃在风中响,好听。 宝塔叫‘宝音塔’,西边一箭之地就是他的老宅。老宅已成瓦砾,现在连瓦砾都清掉了,只 有宝塔还在。暮鼓晨钟消失了,宝塔还孤零零地立着”“他朝老宅那个方位看看,又在塔顶 转了一圈。全平了,地似乎矮了下去。光溜溜的大地,已经被大路小道画成了格子,河填的 填,挖的挖,像是刀豁出来那么直。这是未来的开发区。朝北边眺望,黄墙红顶,一排排整 齐的楼房,那是他现在的家。家具体在哪里,他找不到,也看不见”,由这些内容可知,老 宅已成瓦砾,只剩宝塔还孤零零地立着; 接着分析这一内容与其他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先看与标题的关系,本文的标题是“七层宝 塔”,那么此处对寻塔和登塔的记述就是对标题的回扣;接着分析所寻之“塔”的寓意,结 合全篇来看,乡村城市化,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已经渐渐消失,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人际 关系,这孤零零的宝塔其实也就象征了时代变迁中乡村文明的没落,那么唐老爹寻塔又代表 什么呢?他显然在寻找这些渐渐消失的乡村文明,而他寻塔的行为就是展现出对传统乡村文 明的眷恋,他登塔之后找不到自己的家,则是展现出他对现在这种新的生活的迷惘以及与这 种生活之间的隔膜。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弼,字彦国。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晏殊,殊 妻以女。仁宗复制科, 举茂才..异等。累迁知谏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搬乐。执 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差。”后闻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时禁臣僚越职 - 12 - 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会契丹屯兵境上,朝廷择使者,皆 以其情叵测,莫敢行,执政荐弼。弼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既至,见契丹主, 曰:“北朝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主惊曰:“何谓也?”弼曰:“今中国精 兵百万,北朝能保其必胜乎?就使胜,所亡士马,群臣当之欤,抑人主当之欤?若通好不绝, 岁币..尽归人主,群臣何利焉?”主大悟,首肯者久之。迁翰林学士,恳辞,曰:“增岁币非臣 本志,特以方讨元昊,未暇与角,故不敢以死争,其敢受乎!”为谗人所间,出知青州。河朔.. 大水,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人,弼皆招纳之,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 余万区,散处其人。率五日,辄遣人持饭糗慰籍。有劝此非所以处疑弭谤,祸且不测,弼不 顾曰:“吾岂以一身易万人之命哉!”明年,麦大熟,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帝闻之, 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 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蒸为疾疫或待哺数日 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元丰六年甍,年八十。 赠太尉,谥日文忠。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 10.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蒸为疾疫/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 之 B. 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蒸/为疾疫/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 之 C. 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蒸为疾疫/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 之 D. 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蒸/为疾疫/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 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茂才,汉代有察举科目“秀才”,后因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 B. 岁币,每年朝廷向外族或地方向中央交纳的钱物,这里指给辽的钱物。 C. 河期,河是指黄河,朔指东方,故用河朔泛指黄河以东的广大地区。 D. 廪,指米仓,也指仓中的米,常与“仓”连用,泛指储藏粮食的仓库。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富弼勤奋好学,才干受到赏识。他专心学习,气量宽宏;范仲淹认为他具有非凡的治国能 - 13 - 力,晏殊看到他的文章后,将女儿嫁给他。 B. 富弼直言进谏,努力开阔言路。他曾建议朝廷停止宴乐,皇帝因为他越职言事不予采纳, 后来皇帝感到后悔,解除了对他的禁令。 C. 富弼慷慨出使,胆识能力兼备。他在其他官员都不敢出使契丹时,接受举荐,身赴契丹; 他能言善辩,说服契丹君主放弃攻打北宋。 D. 富弼冒祸救灾,方法垂范天下。他在受到猜疑和打击的情况下,丝毫不考虑个人安危,广 纳流民,妥为安置,救灾方法被天下效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特以方讨元昊,未暇与角,故不敢以死争,其敢受乎! (2)明年,麦大熟,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 【答案】10. C 11. C 12. B 13. (1)只是因为刚刚征讨了西夏元昊,没有空闲与契丹争斗,所以不敢用生命抗争,怎么敢 接受呢! (2)译文:第二年,麦子大丰收,灾民接受粮食回去了,总共救活了五十多万人。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断句技巧,而且还 需具备一定的语感和文化素养。文言断句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内容,比如:句末语气词、排 偶句式、顶真修辞、某些文言固定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句子的主干构成要素来断句,一般 采用排除法。仔细观察四组句子,发现不同之处在第三处和第五处,根据一个句子的基本构 成要素判断,“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救灾者”为主语,“聚”为谓语,“民”为宾语, 这样该句结构完整,因此,第三处断在“中”处,如果再往后断在“蒸”处则结构混乱,故 排除 B 项;第五处如果按照 AD 项“而仆名为救之”这样断句,句子基本结构混乱,同时无法 与后一句“而实杀之”形成前后对应关系,因此排除 AD 两项。这就可以排除 ABD 三项。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姓名称谓、天文历法、礼制 官制、科举制度、地理交通等方面。平时注意识记积累,尤其是课本中注释的相关内容,答 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朔指东方,故用河朔泛指黄河以东的广大地区”错误,“朔”指北方,河朔泛指黄河 - 14 - 以北的广大地区。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此类题时,注意仔细比对读选 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事件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 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对应原文“弼请罢宴搬乐”“后闻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皇帝因为他越职言事不予 采纳”“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这几句,意 思是“富弼请求撤销宴会和舞乐,后来契丹果然撤除了宴会,仁宗深感后悔”“当时禁止大 臣超越职位上书言事,富弼因此评论日食,极力声明应付天象变化还不如使下情畅通,于是 朝廷解除了禁令”,选项将两件事混在一起,第二件事,句中的主语是“大臣”而不是富弼, 选项故意弄错主语,属张冠李戴错误。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注意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词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需要补 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要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重点词语:特,只是;以,因为;暇,空闲;角,争斗;故,所以;以,用;争,抗 争;其……乎,怎么……呢,固定结构; 第二句重点词语:明年,第二年,古今异义;大熟,大丰收;受,接受;凡,总共;活,救 活,使动用法。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 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首先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 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做到字字落实,一般为直译。翻译 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替换对译、组词增补、删除、省略、保留、移位等。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 “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 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除”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 也可以“省略”一些倒装结构要“移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 1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①暴雨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①有美堂:现在位于浙江杭县吴山最高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开篇写声惊雷和漫天乌云的景象,烘托了阴沉压抑的气氛,为后文描写暴雨蓄势。 B. 诗歌三、四句说天外之风掀起滔天巨浪,暴雨从江的对面飞扑而来,想象奇特,用语夸张。 C. 暴雨如倾,诗人并不感到惊惧与焦虑,反而意兴勃发,在有美堂举起金樽饮酒,欣赏羯鼓 表演。 D. 尾联场面瑰奇,描绘了飞泉如鲛室的琼玉倾泻而出,使诗人想唤起沉醉的李白,用飞泉洗 脸。 15. 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了风雨,但抒发的情感迥然不同,请结合诗句 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苏诗写出了暴雨之急促、声势之浩大,表达了对自然壮美景象的赞 美,也寄寓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怀。②杜诗遭受风雨侵袭、床头屋漏,表达了处境困窘的悲 凉。“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句,写出了对天下寒士的关怀,表达了诗人的悲悯情怀。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 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暴雨如倾,诗人并不感到惊惧与焦虑,反而意兴勃发,在有美堂举起金樽饮酒,欣赏 羯鼓表演”错误,从诗中来看,“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颈联中用金樽中美 酒凸起和敲起激烈的羯鼓这两个比喻,从画面和声音两个角度描写大雨倾盆的景象,不是诗 - 16 - 人喝酒赏乐的场景。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 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了风雨,但抒发的情感 迥然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是比较鉴赏题,比较的角度是诗歌的情感,然后要分 别分析两首诗中描写风雨的文字,结合景象的特点以及诗人的处境或心境来体会情感。 先看苏轼的这首诗歌,这首诗歌展现了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首 联颔联重点描写暴雨来临前的景象,闷雷起自脚下,云雾绕座不散,天外黑风把海水吹得如 山般直立,画面雄奇壮阔;从第四句开始写暴雨降临,雨落在西湖里,水汽蒸腾,西湖像一 只盛满水的金樽,几乎要满溢出来;雨声急促激切,又如羯鼓声,敲打着这世界,颈联两句 从高处着眼,气势充沛,绘声状形,用夸张的手法,把巨大的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 比作羯鼓声,想象奇特,尾联转入观感。这样磅礴的雨景,令诗人震动不已,于是想让这满 山飞漱的泉水沃醒沉醉的李白,让他看看如同倒倾鲛人宫室、洒下满天珍珠的奇景;同时, 又等于在说要唤醒李白,请他写出美妙杰出如同珠玉般的诗篇来。由此看来,诗人对眼前的 自然壮美之景是赞叹的,而诗人自此流露出的情怀也是豪迈的。 再看杜甫的诗歌,这首诗中先写屋破,接着写屋破又遭连夜雨,“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 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 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 卧踏里裂”两句,写布被又旧又破,又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 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 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 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 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难以入睡,可见处境悲凉。“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句,写出 了对天下寒士的关怀,表达了诗人的悲悯情怀。而在这样的情境之下,诗人“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则充分展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 想。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比较两首诗歌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表现主人公迷途知返后,一会儿在 - 17 - 长着兰草的高地上信马缓步,一会儿又纵马疾驰到满是椒树的山岗休息。 (2)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称《登高》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含八层意 思,且对仗工稳。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即物起兴,借赤壁之战留下来的 残损兵器,为后面的议论抒怀做铺垫。 【答案】 (1). 步余马于兰皋兮 (2). 驰椒丘且焉止息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折戟沉沙铁未销 (6). 自将磨洗认前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 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 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皋、驰、椒、丘、作客、折戟、 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实,具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强大力量。它可以穿越时空,更可以感动人心。最重要的是, 对于难以再现、难以还原的历史的原生态记录,将成为一种见证, 地存在于天地之 间。初读《方舱记忆》时,我们会感觉有些 。由于写下这些文章的,并非专业人士, 缺乏良好的文字功底,语句重复、程式化的表达,以及口语带来的不严谨表述,都很难与现 今诸多市面上文字优美动人的图书相提并论。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们很快就会被书中 记录所流露出的真实所打动,甚至感受到一种震撼。 方舱医院,在这场战“疫”中,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ICU、重症病房里,(甲),那里 是人类与病毒抗争最为激烈的前线。在普通居民小区,老百姓则以宅家的生活状态为主,与 医疗系统的交集较少。而方舱医院,以收治轻症确诊病人为主。在这里,病毒对生命的威胁 必须直视,但又不像重症那样 。面对大灾,(乙),都如此真实地得以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可辩驳 粗粝 咄咄逼人 展现 B. 无可非议 粗粝 盛气凌人 表现 C. 无可非议 粗陋 咄咄逼人 表现 D. 无可辩驳 粗陋 盛气凌人 展现 18. 文中画横线处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8 - A. 都让它很难与现今诸多市面上文字优美动人的图书相提并论 B. 都很难与现今市面上诸多文字优美动人的图书相提并论 C. 都让它很难与现今市面上诸多文字优美动人的图书相提并论 D. 都与诸多现今市面上文字优美动人的图书很难相提并论 19. 依次填入文中甲 、乙两处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甲)医生紧张忙碌,病人生命垂危 (乙)人性中的乐观、良善,乃至焦虑烦愁 B. (甲)医生紧张忙碌,病人生命垂危 (乙)人性中的焦虑烦愁,乃至乐观、良善 C. (甲)病人生命垂危,医生紧张忙碌 (乙)人性中的焦虑烦愁,乃至乐观、良善 D. (甲)病人生命垂危,医生紧张忙碌 (乙)人性中的乐观、良善,乃至焦虑、烦愁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无可辩驳”表示道理很明白或事实很清楚不能否定;“无可非议”意思是没有什 么可以指摘的,指言行符合情理。句中强调《方舱记忆》作为历史见证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应使用“无可辩驳”。 第二处,“粗粝”,粗糙;“粗陋”,粗糙简陋,或粗俗丑陋。语境是说初读《方舱记忆》 的印象,应是粗糙的,与“陋”无关,应使用“粗粝”。 第三处,“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盛气凌人”仅指傲慢的气势逼人,没有 气势凶猛、嚣张的意思。语境是形容重症病毒对生命的威胁,使用“咄咄逼人”更能展现病 毒的凶猛嚣张。 第四处,“展现”指显现出,展示,偏重于客观;“表现”指表示出来,有主观意味。语境 是说客观显示出人性中的这些品质,应使用“展现”。 故选 A。 【18 题详解】 - 19 -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原句错误二:一是成分残缺,不能与其他图书相提并论的是这本书而不是书中的缺点,故要 补充“让它”,排除 BD 两项。 二是语序不当,多重定语中,表领属的“现今市面上”在前,表数量的“诸多”在后,排除 AD 两项。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中甲 、乙两处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 难度适中。 先看甲处,这里是描述 ICU、重症病房里的情形,病人生命垂危是因,医生紧张忙碌是果,应 该是前因后果,所以排除 A、B 两项; 再看乙处,展现乐观等积极面很正常,展现焦虑等消极面则不容易,所以程度更重,所以“焦 虑、烦愁”应放在“乃至”后面,排除 C 项。 故选 D。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 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 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 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 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 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 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 多数甲壳动物,如螃蟹、龙虾、对虾、寄居蟹等,都有着一副“暴脾气”,好打架。“打 - 20 - 架”,即学术界所说的“争斗行为”。大量研究表明,①____。不过,个体大小对不同物种 争斗行为的影响不同。有研究者将不同大小的日本对虾混养,发现②____。这有点“恃强凌 弱”的意思。与之相比,讲究“公平竞争”的岸蟹则“光明”不少。人们在对岸蟹争斗行为 的研究中发现,规格相当的岸蟹间比规格差异较大的岸蟹间的③______,争斗强度更大,损 伤更严重。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弱小的岸蟹面对强大个体及时“服软”的缘故吧。 【答案】 (1). 个体大小是影响其争斗行为的因素 (2). 争斗多发生在体型差异较大 的个体间 (3). 争斗时间更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重点考查学生补写 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重点分析横线前 后的句子,把握句意和句式,再根据这些拟写答案。这段文字是介绍甲壳动物间的争斗。 第一处,前面是说甲壳动物之间存在“争斗行为”,后面说“不过,个体大小对不同物种争 斗行为的影响不同”,由此可知,横线处应是谈论“个体大小”和“争斗行为”之间的关系, 即“个体大小是影响其争斗行为的因素”; 第二处,前面已经说了“不过,个体大小对不同物种争斗行为的影响不同”,横线处是研究 者将不同大小的日本对虾混养发现的结果,再根据后面“这有点‘恃强凌弱‘的意思”可知, 横线处应是说争斗多发生在体型差异大的个体间; 第三处,结合前面“人们在对岸蟹争斗行为的研究中发现,规格相当的岸蟹间比规格差异较 大的岸蟹间的”和后面“争斗强度更大,损伤更严重”可知,此处应是说争斗的时间更长, 因为争斗的对象是“规格相当的岸蟹”。 21.下面是剪纸艺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创作的两幅剪纸艺术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请根据 构图要素及特点,简要说明你选择的理由。不超过 100 个字。 【答案】示例一:第一幅,四只手的交握表达万众一心的主题,形象直观;四只手上巧妙呈 现“戴口罩”“常通风”“勤洗手”“多锻炼”等生活场景,以此来宣传抵抗病魔的良好生 - 21 - 活习惯,内容具体生动,宣传效果更好。 示例二:第二幅,一把剪刀剪除新冠病毒的构图,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战胜病毒的信念和豪情; 剪刀手柄处是戴口罩的女孩和鲜花图案,并环绕心形图案,表达了对春回大地的期盼和相互 关爱的主题,寓意深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重点考查学生的图 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剪纸艺人在新冠肺 炎疫情期间创作的两幅剪纸艺术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 请根据构图要素及特点,简要说明 你选择的理由。不超过 100 个字”,然后从中选择一幅图,结合构图的要素以及图的寓意来 陈述理由。 首先构图要素,如第一幅,主要由四只呈现生活场景的手组成,每一只手展现一个生活画面, 如戴口罩、开窗通风、洗手、锻炼,这四只手又是紧握在一起的;如第二幅,这幅图由两个 部分组成,下面是由戴口罩的女孩和鲜花图案构成的剪刀,上面是新冠病毒的图形。 然后分析这些构图要素要展现的寓意,这就需要结合图的特点以及图使用的场合或者使用的 目的来分析。题干已经告诉考生“是剪纸艺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创作的两幅剪纸艺术作 品”,所以第一幅图中四个生活画面中展现的其实是宣传抗击疫情的良好生活习惯,而握在 一起的四只手则是展现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主题,而第二幅图中剪刀剪新冠病毒则是传递战 胜病魔的信念,鲜花以及环绕成的心形图案则是表达对春回大地的期盼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相 互关爱。 考生从两幅图中选择一幅,并从这些方面陈述理由即可。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实中,人们难免会陷入困局。识局者生,破局者存。面对困局,我们该如何破局? 请结合当下现实或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冲出困境 两位经商失败的人,以身上仅有的一文钱制作出抢手的风车,并靠这不起眼的生意成为 百万富翁。人在一生中难免会有陷入窘境的时候。在我看来,我们应该学会以智慧为矛,以 - 22 - 勇气为盾,穿上以自信化成的盗甲,冲出眼前的困境。 智慧,永远是为走出困境而准备的最好的鞋。 拥有智慧,宛如拥有了无可匹敌的终极武器,令人临危不乱。你看,晏子面对楚国的百 般刁难,却能保持沉默,理智应答,终搏得楚王之钦佩,靠的不正是机智聪慧吗?你看,三 国孔明以草船借箭,使得蜀吴从原来武器不足的劣势局面转变为无忧无患的强势局面,靠的 不正是诸葛亮的高深智慧吗……不难看出,拥有智慧,我们就拥有了走出困境的必要条件。 倘若晏子没有智慧,他如何能赢得楚王的钦佩;倘若孔明没有这般能耐,他如何能助蜀争得 一席之地?由此可见,唯有具备了智慧,我们才能不为困境所困,才能拥有走出困境的筹码。 勇气,永远是我们面对困境时引导我们前进的不灭的一盏灯。 大凡能够冲破困境的人,都具备相当的勇气。当欧主希频频失败时,他并没有彷徨,因 为他心中具备了面对失败的勇气,这勇气给予他莫大的支持,为他走出困境指引方向。终于 在第 601 次试验中,他研制出新药。倘若欧主希没有面对失败的勇气,那么他的试验也绝不 会继续下去。勇气使他拥有了无穷动力。即使困境再深,即使困境再远,他也能抓住成希望 的影子。拥有勇气,冲出困境就不再是问题。因为勇气,使我们敢于面对困境,更敢于挑战 困境。 自信,永远是们面对困境时最闪亮的宝石。 唯有拥有自信,我们才能将困境踩于脚下,才能化困难为平易。众所周知,阿里巴巴的 创始人马云样貌不“凡”,但站在大众面前,他侃侃而谈,面对对手,他信心十足。凭借内 心的自信,他冲破重重障碍,经历了许多人意想不到的辛苦历程,终成为了为人赞颂的伟大 企业家。不正是自信令马云拥有了冲出困境的力量吗?自信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最闪亮的金 子。 生活中,困境难免,要想冲出困境,智慧、勇气、自信必不可少。拥有这些,我们就能 将困境逐个击破,赢得自己的辉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 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 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考生需要抓住材料中的“破局”这一关键词语来找到最佳的立意方 向。 【审题】浏览材料可以发现,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展现人们在现实中的处境“难免会陷 入困局”,第二句展现出如何在这困境中生存“识局者生,破局者存”,第三句提出问题, - 23 - 引发考生思考“面对困局,该如何破局”。由此可知本次作文,“破局”是材料的中心点, “如何破局”是写作的侧重点。围绕“破局”这个关键词可以先谈具体的“局”是什么,再 谈“破局”的方法、途径、心态、策略等。写作范畴可以在两个大方向中选择,一是结合自 己谈人生成长,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如何让自己走出困境;二是联系当下的现实,可结合新 冠肺炎疫情,中国如何有效遏制病毒蔓延,走出病毒笼罩的阴霾;可以联系中国当下的发展, 在西方国家设置的种种障碍的情况下,在国际关系、科技创新等方面,如何破冰;可以思考 传统文化在继承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思考如何在继承中发展,比如李子柒等;也可以考虑, 受疫情影响,中国政府如何有效调整政策,发展民生,恢复有烟火气的社会生活。文体上, 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记叙文,但必须文体特征明确。 参考立意:破局先破慌;识局者生,破局者存;面对困境,我们要有破局而出的勇气。 行文结构:首先拟定一个简洁的标题,如“冲出困境”,然后概述故事,并对故事做出评价, 以此引出观点;正文部分围绕“智慧,永远是为走出困境而准备的最好的鞋”“ 勇气,永远 是我们面对困境时引导我们前进的不灭的一盏灯”“ 自信,永远是们面对困境时最闪亮的宝 石”三个方面阐述冲出困境的要素;最后收束全篇,呼应开头。 素材: 1.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本领恐慌。习近平同志也曾多次强调,只有始 终保有对本领恐慌的压迫感,我们的本领才能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这启示我们:在今 天这个急剧变化发展的时代,破局先破慌。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增强本领,提高能力,才能克 服本领恐慌,开创崭新局面。 2. 以《晚钟》闻名于世的画家米勒深谙此道,他曾经说过:“我绝不辜负春天。”当他 的画作遭到世人的丢弃时,他依旧如往常一样揣摩画作,冲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它精益 求精,更好地反映田间生活。面对世俗的一片唏嘘,他不曾放弃,漫天循规蹈矩的画作扑面 而来,他也只是淡然一笑,以一颗平淡超脱之心久溺于创作之海,冲破束缚,永不言败。后 来,《晚钟》将他的人生推向顶峰。 3. 吉里奥斯·汀说过:“不懂得奋斗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而我要说:“不明白提升 自我,甘于现状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懂得在人生磨练中积聚力量,提升自我,最后汇聚 于“喙”上,奋力一“啄”,浴火重生。 4. 首先,必得有破局的渴望。这种渴望不应是暂时用以填补内心空虚的填充物,而应是 大海中的一座灯塔,无论是大风大浪还是微波泛起,你都必须保证时时刻刻看到它发出的强 烈而又明亮的光芒,并向它航行。还需要有“千万人兮吾往矣”的心理准备,即使知道前路 - 24 - 艰难漫长,只要踏上了这条路,就不应该惧怕和退缩。 5. 我们要有赢局的信心。我们必须始终坚信我们能赢。就算在我们的上方,有一块玻璃 片阻碍我们跳出局的步伐,我们依然要坚信这块玻璃片总会有一天会被移走,即使移不开, 也可以用血肉之躯撞破一个小口,让新鲜的氧气通入这个充满二氧化碳甚至是一氧化碳的闷 罐,让这个社会重新输入新的血液。我们要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一起撞碎这瓶 子,直到有一天,我们获得胜利。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