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案 ‎ ‎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早 行 杜 牧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 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 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句诗人写上马启程以后,让马自由自在地前进,写出诗人早行时内心的惬意。‎ B.“数里未鸡鸣”紧扣标题,走过了数里,还未听见鸡鸣,突出了早行时环境的清冷孤寂。‎ C.“林下”和“叶飞”采用互文的手法,把行旅者早行时睡意绵绵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来。‎ D.第五、六句诗人采用远近结合的手法,将自己身处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交融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感受。‎ E.尾联写诗人和僮仆之间的对话。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的回答令人深思。‎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 ‎ ‎ ‎【参考答案】‎ ‎1.AD ‎2.①前路漫漫而产生思绪纷乱之感。前四句用环境渲染出早行时的纷乱之感,上马启程以后,无力地垂着马鞭,让马自己自由地前进;走过了数里,还未听见鸡鸣。②诗人早行时的悲怆、孤独寂寞的心理感受。第五、六句中,此刻天时尚早,天宇大地还笼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早行时的凄清气氛、早行者的孤苦情绪,情景交融地表现了出来。③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忧。尾联用这种与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作结,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忧。‎ ‎【试题分析】‎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诗歌前四句写早行所感。起早赶路,走过了数里,还未听见鸡鸣。“林下带残梦”使人意会到诗人是由梦乡中被唤起来上路的,以致出发以后,依然梦思缕缕,睡意绵绵。“叶飞时忽惊”进一步强调出“早行”‎ 来。第五、六句是诗人通过自己身处的环境来写早行。早行的情景,对于一个野旅行役者来说,是会产生一种孤独寂寞之感的。最后两句写作者和僮仆的交流和行为,用与僮仆之间近乎玩笑般的对话作结,也正反映出了自己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忧。‎ ‎ ‎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小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白词开头两句直抒胸臆,接着以“忆”字统领后三句,结构井然,讲究章法。‎ B.“寻桂”“看潮”都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两句皆景中有人,情趣盎然。‎ C.刘词起笔便以春光的流逝渲染气氛,然后引出远行人感谢前来送别的人的无限深情。‎ D.刘词中独坐之愁人,与风中柳枝、带露兰草形成意境隽永的图画,构思新巧。‎ E.两首词同一词调,但并非都是回忆江南春色之作,具体内容与情感不尽相同。‎ ‎2.刘禹锡词中“弱柳从风凝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 ‎ ‎ ‎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诗前两句写卖松人到长安卖松树,虽然是求利,但是心思独特。‎ B.第三句中的“寒涧”两字写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艰苦,为下文的“瘦叶几经雪”做铺垫。‎ C.卖松人所卖的松树具有生长环境恶劣、叶瘦花淡、无人赏识的特点。‎ D.“淡花应少春”,花淡,缺少春意,因此暗含作者的批评。‎ E.尾联写长安人重视桃李芬芳美艳,可惜的是染上了六街的灰尘。‎ ‎4.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 ‎ ‎ ‎ ‎ 一、‎ ‎1.AC ‎ ‎ ‎2.运用拟人、比喻(或“想象”)手法,描写了柔弱的柳条随风轻摇,恍如一位女子正挥手举袖与春天作别;碧绿的兰草沾满露珠,好似少女在惜别之际泪洒罗巾,表达了惜春、伤春的孤寂、哀愁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理解诗句,“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纤弱的柳条随风轻摇,就像是挥手作别轻扬起的衣袖;而兰花沾满露珠,更有如一位不胜娇羞的美人,在离别之际泪湿纸巾。显然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比喻(或“想象”)的手法,作者借此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惜春、伤春之情。‎ 二、‎ ‎3.DE ‎ ‎ ‎4.①主要运用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手法,以寒涧树象征贫寒之士,以“翠楼人”代权贵之人;把贫寒之士比喻为“寒涧树”,形象地表现了其地位的卑微、境遇的凄凉;而想把“寒涧树”卖给“翠楼人”,委婉地表达了贫寒之士希望得到权贵赏识重用之意。‎ ‎②这首诗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对争荣小人春风得意,正直人士却不得重用这一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以及因对现实有了清醒认识而不求荣利、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通过分析可知,本诗运用了比喻、象征、托物言志、借代等手法,表达的是对像松树那样正直高雅却沦落下层、不被重视的贫寒之士的怜惜,寄托了诗人对不识人才、只喜欢趋时媚俗的权贵的讽刺。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 ‎ ‎ ‎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二)‎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王 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傍晚时分,诗人王维手持竹杖,与好友裴迪相约虎谿,两人一起前往感化寺游览。‎ B.颔联写暮色催促游山之客及时赶路,这时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的流水声,循着曲折环绕的流水,诗人来到了自己的客房。‎ C.颈联上句描写感化寺周围的野花丛生盛放,下句使用拟人手法,写山谷中的鸟儿因怕打扰了周围的环境,只敢轻叫一声。‎ D.尾联写夜里诗人独自在感化寺的山林中静坐,感受清风从空荡荡的松林间吹过,似有秋意,空林、松风让诗人倍感孤寂。‎ E.王维常常在诗中融合绘画技巧,让诗歌景致鲜明,这首诗描写了暮色中的感化寺及其周围的幽静景致,亦是诗中有画。‎ ‎2.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 ‎ ‎ ‎ ‎【参考答案】‎ ‎1.CD ‎2.①动静结合。颈联上句为静景,丛丛盛放的野花,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山谷中鸟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②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诗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中穿梭。作者借寂静清幽的山林之景,表达了对感化寺景色的喜爱,对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怡人。‎ B.颔联描写了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的景象,营造了静谧安详的氛围,写出了秋季时令特征和生活趣味。‎ C.颔联上下句运用列锦的修辞,枫林、鼓声、茅屋、鸡鸣等构成名词性意象组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颈联中作者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 E.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驿楼、宫树和马鸣,结句托物言志,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2.请从写景角度来简要赏析本诗颈联。‎ ‎ ‎ ‎ ‎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午 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3.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首句“百年春梦”可以看出,诗人午后就枕,尽管睡眠时间不长,但梦中所历似已有百年。‎ B.首联第二句化用典故,感慨自己并没有神仙道术可长留梦境之中,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 C.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午睡梦醒后的视听印象。‎ D.“田蹊埋没开新径”一句与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颇含理趣。‎ E.“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通过对朱户画楼的描写,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 ‎ ‎ ‎ ‎ 一、‎ ‎1.BE ‎ ‎ ‎2.(1)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也行,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2)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一联,写出了鹊在傍晚的“禾地”鸣叫,蝶在秋天的“草畦”上飞舞的场景。运用了以动衬静、视听结合的手法。“鹊噪”“蝶飞”为动景,更表现了秋天傍晚野外送别场景的安静;“鹊噪”是听觉描写、“蝶飞”是视觉描写,整句视听结合,描写形象生动。‎ 二、‎ ‎3.BE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赏析诗歌的语言及手法的能力。B项“侧面表现了对梦境的依恋”错误,应是直接表现对梦境的依恋,侧面表现对现实的失望。E项“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出了委婉批评”错误,原诗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只是表达的是富贵荣利不足慕的情感。 ‎ ‎4.①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首句“百年春梦去悠悠”既是写实,又喻指自己致力一生的变法惨遭废除,如梦消散,内心无比痛苦、惋惜。/尾句“眼看兴废使人愁”则直抒胸臆,新法废,旧法兴,令人愁闷。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颔联和颈联描绘了野草有荣有枯,朱门坍塌、画楼崛起,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这是万事万物必须要遵循的规律。③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尾句“欲把一杯无伴侣”,写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寂之情。‎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