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8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种种现象表明,对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 25 -‎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英语学得好就可以改变命运,这导致有些人忽略汉语学习。‎ B. 汉字教育关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但当前汉字教育遇到了一些挑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C. 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汉字教育并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这值得汉字教育者深思。‎ D. 许多学者不断探索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论述了汉字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将汉字教育作为战略工程的观点。‎ B. 文章阐述了汉字教育遭遇的两大问题,从反面论证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 文章以近年出现的有关汉字教学方式的实验为例,肯定了它对完善汉字教育的积极意义。‎ D. 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对汉字教学采用拼音法提出了疑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不断繁荣发展,是因为有汉字作为根基。‎ B.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书写汉字的机会减少,从而出现更多的提笔忘字的情况。‎ C. 只要我们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汉字教育定会焕发新的生机。‎ D. 许多学者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对汉字教育进行教学实验,值得学习。‎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英语学得好就可以改变命运”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C项,“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进行汉字教育并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分析错误,原文说“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并无不符合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之意;D - 25 -‎ 项,“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错误,结合文本内容“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分析,“解决了当前汉字教育面临的问题”夸大其词于文无据,联系现实看,汉字教育的问题应该存在,所以说法绝对。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文章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错。结合文本内容“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分析,原文并没有将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作对比。故选D。‎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只要我们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错误。原文说“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因此只提升重视程度分析错误。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二运载此箭发射升空,“天舟一号”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 25 -‎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实验等功能。‎ 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天舟一号”将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4月21日)‎ 材料二 ‎“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而在空间实验室阶段,将突破并验证推进剂补加技术、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等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成功,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一系列空间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实施阶段。‎ 为了对空间实验室中航天员长期驻留和空间科学实验进行支持,要通过货运飞船进行货物补给。如果说载人飞船是天地往返的载人工具,那么货运飞船就是天地间运货的工具。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货物运载量将是俄罗斯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的3倍,在功能、性能上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旨在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3.35米直径的货物舱和2.8米直径的推进舱组成。货物舱用于装载货物,而推进舱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推进舱两倒各有一翼太阳能帆板(共三板),后部安装了4台变轨用主发动机。此外飞船还安装了24台姿控发动机。‎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全长10.6米,最大直径3.35米,质量13吨,最大上行货物运载量约6.5吨。无论是直径、质量还是运载能力,“天舟一号”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约为6.5吨,高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研制的进步号M型(2.5吨)以及日本航空研究亓发机构的H -Ⅱ运载飞船(6.0吨),低于欧洲空间局的自动运载飞船(7.6吨)。下行运载能力约为6.0吨。载荷比即运载货物的质量与货运飞船船体本身的质量之比,“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载荷比高达48%,高于日欧的货运飞船。‎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 - 25 -‎ 材料四 ‎2017年7月2日晚,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消息一经披露,人们不禁扼腕痛惜。‎ 航天试验从来没有平坦大道,总是与高风险为伴,可谓“刀尖上的舞蹈”。每每遇到瓶颈和挫折,航天人都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有时甚至会为航天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航天探索是勇敢者的事业,只有不惧失败、跌倒后重新爬起、继续砥砺前行的人,才能摘得世界科技高峰上的明珠。‎ ‎(摘编自《中国航天报》评论员文章《惟其艰难方显勇毅》)‎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任务的实施阶段。‎ B.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官一号"的技术研发,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 C.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由用于装载货物的货物舱和为整个飞船提供动力与电力的推进舱两部分组成。‎ D.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只运货不运人,因为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航天足高风险事业,航天人承受着巨大压力,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在失败中砥砺前行,方可登顶世界科技之巅。‎ B. 运载"天舟一号"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火箭今年4月20日发射成功,长征五号遥二火箭今年7月2日发射失利。‎ C. 推进剂补加技术等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进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研制阶段需要突破并验证的关键技术。‎ D. "天舟一号"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介于日本H-Ⅱ运载飞船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进步号M型运载飞船之间。‎ ‎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天舟一号”主要任务及现实意义。‎ ‎【答案】4. D 5. D ‎ ‎6. ①主要任务: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 ‎②现实意义: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 - 25 -‎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解答此类为题目要对照原文,内查语意。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对象、数量、范围、先后顺序等。本题D项“因为货运系统是中国建成空间站需要突破和掌握的关键技术”强加因果,原文“中国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技术研发,只运货不运人”,可见“天舟一号”只运货不运人是基于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研发。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一般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类型,解答时首先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然后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寻找细微的差别找出答案。本题D项,“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介于日本H-Ⅱ运载飞船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进步号M型运载飞船之间”张冠李戴,原文“‘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近地轨道上行运载能力约为6.5吨,高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研制的进步号M型(2.5吨)以及日本航空研究亓发机构的H -Ⅱ运载飞船(6.0吨),低于欧洲空间局的自动运载飞船(7.6吨)”,可见是介于俄罗斯、日本和欧洲空间局之间。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整合时注意归大类。本题要求概括说明“天舟一号”的主要任务及现实意义。主要任务:据材料二最后一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旨在补给空间实验室以及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推进剂、空气、航天员的饮料食物以及用于维修空间站的更换设备,以延长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运行寿命”可得出答案。现实意义:据材料一“‘天舟一号’将使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补给物资、补加推进剂的能力,这一能力,是确保未来中国空间站在轨长期载人飞行的基本前提”可得出答案。‎ - 25 -‎ ‎【点睛】筛选信息题应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信息主要有: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述;②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③文中的概括句;④文中的过渡句。选择题: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转换方式有:①义项增加或减少;②表述对象变化;③角度转换;④语境转换;⑤正面和反面转换;⑥限定、修饰语变化;⑥不成因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梨花风起正清明 丁立梅 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给它们松土、剪枝、施肥、捉虫子,对着它们喃喃说话。‎ 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极多。一棵结木梨,口感稍逊一些,得等长熟了才能吃。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跺着小脚骂。‎ 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亲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结果,两棵梨树还是两棵梨树,只是越长越高、越长越粗了。中学毕业时,我约同学去我家玩,是这么叮嘱他们的,我家就是门口长着两棵梨树的那一家啊。两棵梨树俨然成了我家的象征。‎ 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连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多骄傲。‎ 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太的梨。‎ 我有个头疼脑热的,祖母会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词。等筷子在水碗里终于站起来,祖母会很开心地说,没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然后,就给婆老太叠些纸钱烧去。说来也怪,隔日,我准又活蹦乱跳了。‎ - 25 -‎ 那时,对另一个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觉得婆老太就在那个世界活着,缝补浆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会跑来看看我,摸摸我的头。这么想着,并不害怕。特别是梨花风起,清明上坟,更是当作欢喜事来做的。坟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着。天空明朗,风送花香。我们兄妹几个,应付式地在坟前磕两个头,就跑开去了,嬉戏打闹着,扎了风筝,在田埂道上放。那风筝,也不过是块破塑料纸罢了,被纳鞋绳牵着,飘飘摇摇上了天。我们仰头望去,那破塑料纸,竟也美得如大鸟。‎ 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 我怔一怔,坐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种消失,我无能为力。祖父突然又说,你奶奶托梦给我,她在那边打纸牌,输了,缺钱呢。我听得惊异,因为夜里我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祖母笑嘻嘻地说,我每天都打纸牌玩呀。我信,亲人之间,定有种神秘通道相连着,只是我们惘然无知。‎ 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祖母走后,祖父有事没事就绕着两棵梨树转,并对它们喃喃自语,表现了祖父的孤独。‎ B. 文章对祖母的描写最为生动,文中画线句子从动作、语言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惟妙惟肖。‎ C. 文章最后写“梨花风起”时祖父与祖母合葬在一起,这样的结尾,虽有些悲情却是文章诗意的绾结。‎ D. 文章语言优美,构思精巧,意蕴丰富。两棵梨树,凝结了一家四代人的情感。‎ ‎8. 文中的梨树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文章简要归纳。‎ ‎9. 文章以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诗中的一句诗“梨花风起正清明”为题,有何作用?‎ ‎【答案】7. A 8. ①梨树寄托了祖父对祖母的深切怀念;②梨树寄托了祖母对“我”的疼爱;③梨树曾记载着祖母对婆老太孝顺的故事,和祖母对婆老太的深切怀念;④“梨花风起”曾给“我”家带来自尊,也给“我”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因此蕴含着“我”对童年的怀念;⑤梨树寄托了“我”对祖母、祖父的深切怀念;⑥梨树和满树梨花是绵绵不断的亲情和爱的象征。 ‎ ‎9. ①点明了清明的节候特征,使文章充满了诗意美。②浓缩了文章的主要事件。③是贯穿全文的物化线索。④含蓄地表现了怀念亲人这一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 25 -‎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情感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A项,“表现了祖父的孤独”不正确,从原文来看,主要是表现了祖父对祖母的怀念。故选A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文中的梨树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找出文中写到梨树的段落和语句,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文章开头就写了祖母去世后祖父喜欢围着梨树转,细心照顾梨树,借梨树表达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三段写了父亲想挖掉梨树,“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反映出祖母对“我”的疼爱;第三、四段写梨树成了“我家的象征”,给童年的“我”“赚回一些自尊”;第五段交代了梨树的来历,因为婆老太过世前要吃梨,祖母用一只银镯子找回了两棵梨树,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会用梨子给婆老太上供,表现出祖母对婆老太的孝敬和怀念;第八段写了祖母去世后祖父在梨树下叠纸钱,怀念祖母第九、十段写“我”对亲情的感悟,可见梨树寄托了我”对祖母、祖父的深切怀念;从全文来看,文章围绕梨树写亲情,可以分析出梨树和梨花是绵绵不断的亲情和爱的象征。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总结出本题答案。‎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答出“文章以南宋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诗中的一句诗‘梨花风起正清明’为题”的作用,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时可仔细阅读全文,从标题含义,文章内容、结构,表达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标题含义来看,“梨花风”,古代认为从小寒至谷雨有二十四番应花期而来的风,“梨花风起正清明”意思是梨花风后不久即是清明,点明了清明的节候特征,渲染出优美的春日景色。从表达效果来看,用诗句做文章标题,使文章充满了诗意美。全文围绕梨树花展开,因此从结构上看,“梨花风起正清明”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内容上看,浓缩了文章的主要事件。从主题表达来看,“清明”是表达对已逝去的亲人怀念的日子,文章又借梨树梨花寄托了对婆老太、祖母和祖父的怀念之情,由此可以知,这一标题含蓄地表现了怀念亲人这一主题。‎ ‎【点睛】第3‎ - 25 -‎ 题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的理解。这类题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第二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否文眼,能否揭示主旨,阐明文章中心,能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第三如果是写人的文章,要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第四看修辞手法: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五,综合上述思考所得总结出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节选自《左传》)‎ ‎(二)‎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 ‎(节选自《战国策》)‎ ‎(三)‎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0. 下列对文段(三)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B.‎ - 25 -‎ ‎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C.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D. 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11. 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事:指办事的官吏。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 B. 陛下:原来是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的敬称。这里指代秦王。‎ C. 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这里指边远地区。‎ D.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民间又称医生。‎ ‎12.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烛之武和荆轲都是令人尊敬的爱国者的形象,烛之武是一个才华横溢、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荆轲是一个英勇无畏的悲剧英雄。‎ B. 烛之武很懂得攻心战术,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很容易说服对方。‎ C. 《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秦伯是一个善于决策、善谋利益的君王形象;《荆轲刺秦王》中的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暴君形象。‎ D. 烛之武之所以能成功,因为他虑事周全,又具有辩才;荆轲刺秦王所以失败,是虑事不周和因秦武阳“色变振恐”而给荆轲带来的内心慌乱。‎ ‎13. 将文中画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答案】10. D 11. B 12. D ‎ ‎13. (1)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现在它已把郑国当做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2)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 ‎【解析】‎ - 25 -‎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儿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 句中,“出说”是“出城游说”两个连续的动作,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而去”这一动作是在“得秦置戍”之后,且与下句“何移之速”没有关系,因此“而且”应与上句相连,与下句断开。排除C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B项,“‘陛下’……这里指秦王”解说错误,这里应是“台阶下”,原文是“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D项,“因秦武阳‘色变振恐’而给荆轲带来的内心慌乱”文中没有体现,可以从“荆轲顾笑武阳”中看出,荆轲的内心是镇定的。‎ 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厌”,满足;“肆”,延伸,扩张;“阙”,使……减损;“焉”,哪里。‎ ‎(2)“因”,于是;“揕”,刺;“引”,举起;“绝”,断了。‎ - 25 -‎ ‎【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 参考译文:‎ ‎(一)‎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二)‎ - 25 -‎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 ‎(三)‎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儿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亲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要不是其中的利益非常切合秦穆公的心思(要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 ‎(二)古体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下面小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①逶迤腾细浪,乌蒙②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25 -‎ ‎【注】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②乌蒙:指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海拔2300米,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颔联概写红军翻山越岭,“逶迤”形容绵延不断,“腾"字写出了奔腾之势。‎ B. 颈联写红军过金沙江和大渡河,用“云崖暖”“铁索寒”突出天险之不可逾越。‎ C. 尾联是全诗的高潮,“更喜” 二字,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精神。‎ D. 全诗首尾照应,在结构上十分完美,开篇定基调,结尾显出对美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15. 本诗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找出两种作简要赏析。‎ ‎【答案】14. B 15. (1)比喻,将逶迤的五岭比喻成“细浪”, 将磅礴的乌蒙山比喻成“泥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红军将士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2)对比,“远征难”与“只等闲”对比,“云崖暖”与“铁索寒”对比,突出了红军将士坚定的革命信念。‎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突出天险之不可逾越”理解错误,颈联两句写江之险,写桥之险,没有从正面具体描绘红军是如何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但侧面表现了红军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所挡者破,所击者败的英雄形象。所以该选项说“天险之不可逾越”纯属无稽之谈。‎ 故选B。‎ ‎【15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指出具体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和情感。回答本题可从描写手法:衬托、对比、白描;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逶迤的五岭比喻成“细浪”,将磅礴的乌蒙山比喻成“泥丸”,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红军将士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几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远征难”与“只等闲”对比,“云崖暖”与“铁索寒”对比,突出了红军将士坚定的革命信念。‎ ‎【点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主要有动静衬,以乐景衬哀情等;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对比。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主要从比喻、对比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送别氛围,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评论“真的猛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6).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以及现代名篇名句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携、峥、嵘、稠。‎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基于信息技术的推动,新型文艺样式不断涌现,数码艺术、闪客艺术、新媒体艺术等 ,艺术新观念与新概念也如过江之鲫,令人 。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新样式、新观念、新理论无不源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网络文艺的跨介质创作与即时性互动已成常态。( ),向着渴求知识信息和心灵慰藉的人们飞翔,丰富着大众的文化选择,而大众也以 的能动性参与到文艺生产传播中来。‎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们为信息极为丰富的时代 时,“潘多拉魔盒”也随之被悄然打开。各式各样的自媒体呼啸而来,图像、声音、文字的海量数据流纷纷涌向“云端”,人们对信息的追求永无止境:信息增长越快,欲望越是强烈。与此同时,信息高速公路的拓展速度与管理水准,却常常满足不了对信息急剧增长的需求。于是,“秩序混乱”“交通阻塞”难以避免。在物质层面上,信息过载带来的是设备内存溢出或频繁死机;而在接受心理层面,信息过载使得信息接受者焦虑不安,无法冷静地搜索和取用对自身有用的信息,严重者甚至放弃自我判断力,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如此一来,信息过载成为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碍,也埋下了文艺生产传播的隐患。‎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图像、声音、文字仿佛不受单一媒介限制,插上翅膀 B. 图像、声音、文字仿佛插上翅膀,不受单一媒介限制 C. 图像、声音、文字不受单一媒介限制,仿佛插上翅膀 D. 图像、声音、文字插上翅膀,仿佛不受单一媒介限制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蜂拥而至  应接不暇  空前绝后  笑逐颜开 B. 层出不穷  目不暇接  前所未有  欢呼雀跃 C. 蜂拥而至  目不暇接  空前绝后  欢呼雀跃 D. 层出不穷  应接不暇  前所未有  笑逐颜开 ‎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信息过载阻挡了人们获取有效的信息,这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埋下了隐患。‎ B. 信息过载阻挡了人们获取有效的信息,这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带来了隐患。‎ C. 信息过载成为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碍,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埋下了隐患。‎ D. 信息过载成为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一大障碍,也给文艺生产传播带来了隐患。‎ ‎【答案】17. B 18. B 19. C - 25 -‎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联系上下文语境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选出最佳答案。本题中,“插上翅膀”和“不受限制”具有先后关系,排除A、C两项;“仿佛”只能放在“插上翅膀”的前面,排除D项。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积累成语知识,并熟知成语题目设置的陷阱,比如成语色彩失当、对象误用、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毛病,然后联系语境比对词语,选出正确选项。本题中,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的拥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一齐拥上来,杂乱无章。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眼睛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笑逐颜开: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欢呼雀跃: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根据语境,第一处说新型文艺接连不断的出现,故选“层出不穷”更合适,故排除AC,第三处前所未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强调以前。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范围更大一些,根据语境应该是“前所未有”更适合。故排除D,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本题中,“信息过载阻挡了人们获取有效的信息”后边缺乏宾语,添加“途径”,排除AB两项;“带来了隐患”,搭配不当,排除D选项,故选C.‎ ‎【点睛】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 - 25 -‎ ‎___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___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③____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答案】 (1). 压力大的人更容易变胖 (2). 本来应该是低谷时 (3). 压力产生的时间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本题属于语句补写题,答题思路如下。阅读: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连贯、贴切、严密。(1)空,分析句子,前后是因果关系,关键词是压力大—糖皮质激素增多----脂肪细胞增多,很容易得出答案。(2)空,打破节律,就是夜晚加班,夜晚糖皮质激素水平相对低,加班压力增大,会变高,结合后面句子,可知答案为糖皮质激素水平低时。(3)空,找关键词。前面提到“打破节律”“顺应节律”及对应的结果,人们基本都不想变胖,所以就要保持有节律的生活。‎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答案】中英联合研究表明,中欧贸易时间不晚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 25 -‎ 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压缩能力。解答语句压缩题,首先通读题目所给的语段,找出陈述对象。然后看发生了什么事,利用其中关键词句进行概话。最后压缩概括成一个完整意思。答案要点采用“一句话”的形式,即可以用单句、复句、对句的形式答题。本题要求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50个字。通读语段,可知陈述对象是中国和英国,所做的事情时一起研究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这一研究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推进到了唐代,证明“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然后用一句话对以上分析的内容进行概括回答问题即可。此类题概括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比如本题“不超过5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5月底,张某的母亲在网上参与抽奖,获赠4个芒果。快递员聂桂英把包裏交到张某手上,包纸箱的胶带脱落,芒果只剩3个。张某一口咬定快递员偷拿了一个芒果,嚷嚷着要投诉。聂桂英百口莫辨,只好自己掏钱补偿,只求大事化小。但张某还是向圆通两次投诉了聂桂英。‎ 圓通不想得罪客户,就让聂桂英自费买了一盒芒果送给张某。可张某还是不满意,又一次投诉聂桂英。圆通公司二话没说,又扣了她2000块钱工资。‎ 但此后张某再一次找上圆通,执意要再投诉聂桂英,可只要再被投诉一次,聂桂英就会被开除。于是她跪在张某门前,哀求张某放过自己,但张某嫌她烦,报警要求警察将她带走。‎ 警察来了,民警王海港进行调解但未成功,张某认为民警不公,便投诉王海港,王海港便以稻庄派出所的名义,向圓通公司开出证明,并严正地给出3条建议:1.对这种牺牲公司员工尊严换取的所谓恶意投诉的“谅解”,不要也罢!应该将张某及其全家列入圆通服务永久性“黑名单”;2.退还聂桂英被罚的2000元工资;3.聂桂英非但不该被罚,还应该给予表扬和奖励,她宁愿牺牲个人尊严也要维护公司声誉,这才是我们所说的敬业。‎ 对此材料,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让心装满宽容 仅仅只是一个芒果而已,快递员赔礼又赔物,张某却不依不饶,着实令人难以理解。不得不说,张某缺少必要的宽容之心,而宽容恰恰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有的美德。‎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涯。‎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能保持一个纯洁的心灵是难得可贵的。这纯洁的心灵便是指时刻保持着一颗宽容之心。要想成为动人的风景,必须有绚丽的色彩;要想铸就无悔的人生,必须有宽容的品格。‎ - 25 -‎ 宽容,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宽容,是一种“看庭前花开花落,望窗外云卷云舒”的坦然。对别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容。明代学者薛瑄说过:“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 其实人的心灵就是一块草地,陷于忧愁而又无法自拔的人往往会让它成为杂草丛生的荒野,而善于用宽容除去杂草的人才能保持心灵之园的清洁,内心的安宁。‎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一起去旅行,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在路上发生了争执,其中一个人还被打了。被打的那个人很委屈,便在地上写着:“今天朋友打了我。”又一次,这个人不慎落入海中,另一人急忙去营救。他得救后,又在石头上刻着:“今天朋友救了我。”另一人疑惑不解,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答道:“刻在地上的东西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刻在石头上的永远不会变。”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表现了多么豁达,多么宽容的心态啊!在整个人生的旅途中,一点怨恨、不满又算得了什么呢?何不学会宽容,宽容别人也就是宽容自己。一笑而过,相忘于江湖,未尝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如果说人生是一部巨著,那宽容就是其中最精彩的篇章;如果说人生是一段音乐,那宽容就是其中最响亮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幅彩画,那宽容就是其中最灿烂的一笔。拥有宽容,生命将更加绚丽多彩。‎ 宽容,两个字,一个词,不会因晨曦的光泽而变浅,不会因夕阳的残红而暗淡,更不会因日历的散落而消散。它是微寒春天中脚下神奇的一丝暖意,是炎热夏天中从树中伸出的一些绿荫,是萧瑟秋天中红枫叶上的一片希望,是严寒冬天中小屋火炉里的一点红星。‎ 我们不曾忘记,楚庄王群臣宴饮烛灭,不记被绝缨之过的宽容,秦穆公丢失骏马,未责盗马者之过的宽容。宽容的力量是伟大的。‎ 紫罗兰被踩扁了,而她的香味却留在马路上。宽容的力量,永远不会消逝。‎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带有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这类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所给材料属于叙事类,这类题目审题时一般要通过分析材料的主旨、理清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确定最佳立意。‎ 审题:‎ - 25 -‎ 本题所给材料是一则实事新闻,材料中涉及了三个主要人物和一个公司,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客户张某、圆通公司快递员聂桂英、民警王海港,一个公司是圆通快递公司。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张某因丢失一个芒果而多次投诉快递员聂桂英,并报警;聂桂英多次赔礼道歉不惜下跪,也没有获得张某的谅解;民警王海港调解没有成功受到张某投诉,但没有畏惧,慨然为聂桂英出具证明,并给圆通公司提出建议。张某在聂桂英已经赔偿芒果并赔礼道歉的情况下仍然不满意,一再投诉,表明他做事只考虑自己,不顾及他人感受,缺乏宽容之心;聂桂英为了维护公司声誉,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一再忍让,最终却也没有得到张某的谅解,她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容忍并不能使他们懂得善意,一味忍让并不能换来应有的体谅和尊重,反而会使自己更加受辱,因此,忍让也要有度,当忍则忍,不当忍则无需再忍;民警王海港不惧投诉,同情快递员的辛酸苦楚,心中有正义,敢于维护公正,应受到称赞。圆通公司不想得罪客户,接到投诉不问青红皂白就处理员工,表明圆通公司对下属缺乏爱心,只顾公司利益,不够体恤下属,管理上存在着简单粗暴的问题。‎ 参考立意:‎ ‎(1)从张某角度立意:做人要懂得宽容;不要只考虑自己,应多考虑他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2)从快递员角度立意:忍让应有度,当忍才忍;不要用一味的善良容忍纵容他人的恶意。‎ ‎(3)从民警角度立意:正义欢呼;不畏恶意,坚守正义;主持公正,为弱者发声。‎ ‎(4)从圆通公司角度立意:不要只顾公司利益,要爱护下属;企业管理不应简单粗暴。‎ 素材:‎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形容人的气度博大宽宏。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3.宽容是温暖明亮的阳光,可以融化人内心的冰点,让这个世界充满浓浓暖意。 宽容是甘甜柔软的春雨,可以滋润人内心的焦渴,给这个世界带来勃勃生机。 宽容是人性美丽的花朵,可以慰藉人内心的不平,给这个世界带来幸福希望。‎ ‎4.宽容是一种艺术,宽容别人,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的举措。在短暂的生命里学会宽容别人,能使生活中平添许多快乐,使人生更有意义。正因为有了宽容,我们的胸怀才能比天空还宽阔,才能尽容天下难容之事。‎ ‎5.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 25 -‎ ‎6.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7.人心不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 ‎8.宽容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远见,是一种自信,是一种精神平安,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宽容是心之福,宽容是心之喜,宽容是心之吉,宽容是心之美。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愿每个人都带上一把宽容的钥匙,感恩做人,热爱生活。在美好的世界里,一年四季品尝宽容的花香,分享宽容的果实。‎ ‎9.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也可以远害。‎ ‎10.宽宏精神是一切品性中最伟大的。‎ ‎11.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宽容。‎ ‎12.唐朝谏议大夫魏征,常常犯颜苦谏,屡逆龙鳞,可唐太宗宽容为怀,把魏征看作是照见自己得失的“镜子”,终于开创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13.明代学者薛瑄名言:“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行文结构:‎ 本题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如写议论文,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如此题可围绕“宽容是一种美德”这一中心论点,先引用孔子对于“恕”的解说,论证宽容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品质;再列举唐太宗宽容待人成就伟业的事例,论证宽容是一种美德,可以影响个人和国家的发展,最后回扣中心论点,总结全文。注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 25 -‎ ‎ ‎ - 25 -‎ ‎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