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2单元5滕王阁序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第2单元5滕王阁序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必修5

‎5 滕王阁序 一、读准字音 二、辨识通假 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三、一词多义 ‎1.故 ‎2.胜 ‎3.穷 ‎4.怀 四、词类活用 ‎1.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浓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遥看,远望)‎ ‎5.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作名词,才俊、俊杰)‎ ‎6.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7.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8.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逃窜)‎ ‎9.梓泽丘墟(名词作动词,成为丘墟)‎ - 17 -‎ 五、古今异义 ‎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常用来指学位。)‎ ‎3.所赖君子见机(古义: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今义:看机会,看形势。)‎ 六、文言句式 ‎1.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判断句,无判断标志词表判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响穷”与“彭蠡之滨”之间省略介词“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宾语前置句,宾语“何”置于动词“知”之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日下”“于云间”分别置于动词“望”“目”之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王勃不过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书生。‎ ‎2.渔船上的人(在)夜晚唱起歌,歌声响遍鄱阳湖畔。‎ ‎3.我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4.向夕阳西下之处远望长安,在云雾缭绕之间遥看吴会。‎ ‎   - 17 -‎ ‎   ‎   - 17 -‎ ‎   - 17 -‎ ‎   - 17 -‎ ‎   - 17 -‎ ‎   - 17 -‎ ‎   ‎ [资料链接]‎ 王勃(650—675),字子安,唐代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为四杰之首。‎ 王勃少有才名,以五言律诗和绝句成就较大。王勃的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突破了齐梁香艳诗的框框,为初唐诗风的转变和近体格律诗的成熟做出了贡献。‎ 王勃26岁那年秋天,即其发生意外身亡前两个多月,前往交趾探父,‎ - 17 -‎ 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正赶上洪州都督阎公重修了江南名楼滕王阁,并于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借以标榜政绩,同时都督阎公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借此机会在众宾客面前夸赞他的女婿,于是事先让他的女婿写好一篇序文,到时候只要当着众人的面再写出来就可以了。在宴会上,阎公准备纸笔,遍请宾客,别人当然不敢接受,可是,当请到王勃的时候,他神情自若,欣然命笔,于是就有了流传后世的《滕王阁序》。‎ 序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送,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骈 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体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 [文本鉴赏]‎ 本文是一篇著名的骈体文。文章由洪州的位置、地势、人才写到宴会,用铺陈夸张的笔法写出滕王阁的壮丽及周围的三秋风光,渲染宴会的盛况。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遭际和身世感慨,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及怀才不遇之情,表达了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所谓“圣主”“明时”的不满。文中虽然也流露出封建文人的悲观宿命的情绪,但人生态度还是积极向上的。‎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楼阁壮丽 ②自叙遭际 - 17 -‎ 一、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 ‎1.写洪州地理风貌的不同凡响,突出了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由古及今,写名称的沿革,兼顾历史与现实,道出历史的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天及地,写地域的广大,可见辖境的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具体写地理位置,写出了地势之雄。‎ 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文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点明了时令,字面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格调高亢嘹亮,领起了下文对秋景的描写。‎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句紧扣“秋水”与“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山写水,动静结合,展现了特定时节的特定景色。‎ 三、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试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名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全文的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晴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 - 17 -‎ 大特点。两句一动一静,有声有色,天地相连,意境深远,成为千古名句。‎ 四、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在第5自然段,作者连用几个典故的作用是什么?这些典故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作者的用典可以看出,他是在抒发感慨:冯唐、李广、贾谊、梁鸿都生在圣主明时,不也一样受尽委屈?表明作者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哪怕在困境中也要矢志不渝。‎ ‎6.王勃关于“老当益壮”的评论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全文中最富有思想意义的警语。王勃在此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此时的王勃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启发我们,即使处境艰难也应当坚强,不能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五、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7.作者引用了几个人物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暗示了自己不甘做“一介书生”的决心。追昔抚今,抒发心声:先以终军自比,表达没有终军幸运的感叹,再以班超、宗悫自许,但随即就表达只能羡慕他们的遗憾之情,有报国之志,但无报国之门。‎ 六、阅读课文第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8.第7自然段中有哪些地方与前文暗中照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7 -‎ ‎ 文章前后有两次照应:①“盛筵难再”照应开头的“躬逢胜饯”;②“敢竭鄙怀”等谦辞照应开头的“童子何知”,作者自己以谦辞入场,以谦辞退场。这样写首尾连贯,一气呵成,无懈可击。‎ 七、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9.文章用大量的篇幅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这二者是否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文章交织着作者的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感情。作者的感伤心态源于对良时胜景的无比留恋,对好景不长的惋惜。又由此提升到对人生、宇宙的思索上,想到生命的短暂、个体的易逝,如果在这样有限的生命中,不能赶快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那么个体的人生将很快被湮没在时光的洪流中,归于空虚。而作者偏偏是满腹才华且重视功名的人,社会与统治者不能给他提供这种施展才能的机会,所以他焦急失望乃至失落,在文中流露出自伤自怜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示例二)二者具有一致性。作者并没有一味沉浸在自伤自怜中,而是及时调整心态,转向乐观,表达了一种奋发向上、不甘沉沦的决心。正因为作者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所以才会对不能实现的理想和无法改变的现状感到失望,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理想抱负,就此消沉下去,而是将过去破灭的希望转移到未来。‎ ‎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对偶——整齐美观,朗朗上口 本文骈俪藻饰,辞采华美。语言丰赡华美,犹如十里花街步步绮丽。文章那种如诗的形式之美,如画的景色之美,如歌的情感之美,给人以美不胜收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全篇采用对偶句,不但字面相对,而且音韵大体相对。读来抑扬顿挫,富于乐感,富于诗意。‎ ‎2.写法指导 运用对偶手法“2注意”‎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有音乐美,便于记诵;表意凝练,抒情酣畅。那么怎样运用对偶又应该注意什么呢?‎ ‎(1)注意上下句的内容要密切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 17 -‎ ‎(2)注意格式韵律,上下两句字数相同,句式一致,词性相同,平仄相对。‎ ‎3.迁移运用 现在出境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部分人在境外的不文明举止也引起舆论关注。大声喧哗、乱扔杂物、乱刻乱画等,这些行为已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民形象。为提升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文明素质,请为出境口岸拟写一条横幅,要求用对偶修辞,主题鲜明,语言得体,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①勿忘礼仪之邦,牢记中国形象;②人人都有中国形象,处处皆是文明考场;③中华文明五千年,礼仪风范一瞬间;④礼貌体现人格魅力,文明展示中华风采;⑤带回国外美好印象,留下国人文明形象。‎ ‎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王勃从小聪明多才,七岁就能写很好的文章,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也受累贬为交趾令。可以说王勃短暂的一生,挫折不断,他渴盼施展才华,渴盼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但世态炎凉,遭遇挫折的人却往往感到别人在远离自己,于是王勃那种孤独无依、愤懑悲凉的心情,在《滕王阁序》中流露了出来。‎ ‎【应用角度】 “自信”“逆境”“坚守”“怀才不遇”等。‎ ‎2.素材应用 只要心中有风景,我们就有可能正视平凡,绽放生命的美丽。一滴坚忍顽强的泉水,只要心中有风景,就能逐浪到大海尽头;一株平凡的沙漠玫瑰,只要心中有风景,就能扎根荒野却芬芳依然。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便横空出世。“最美乡村医生”安福久坚守沙漠“死亡之海”,将拯救牧民的生命当作自己的毕生使命,这让他站在精神的巅峰,一览众山小。古诗云: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平凡不一定平庸,只要内心有坚定的信念,就有可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 [群文阅读]‎ 导读: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对环境的不屈,王勃发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宣言,‎ - 17 -‎ 他知道不能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自己虽然失意,但济世的信心并未泯灭,内心不平,但绝不学放纵不羁的阮籍为“穷途”而哭。人生总有太多的不如意,可生活还是要继续,太阳每天依旧会升起,要相信:希望永远就在自己心里。‎ 杏如人生 ‎⊙张维迎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祝贺你们!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你们圆满地完成了学业。你们有的拿到了博士学位,有的拿到了硕士学位,最差的也拿到了学士学位。并且,这个学位是北大的,这个学历是光华的。在中国,谁还能获得比这更“牛”的学位吗?‎ 你们来到北大,选择光华,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人生价值的追求。我相信,北大没有辜负你们的期待,光华没有让你们失望!对你们的一生来说,知识是重要的,但仅有知识是不够的,智慧比知识更重要。北大能给你们知识,但没有办法给你们智慧,因为知识可以来自书本,智慧只能来自生活;知识是他人经验的积累,智慧是自己经验的积累。这话是印度哲学家奥修说的,也是我自己的人生经验,我愿意与你们分享。‎ 小时候,到农历三月,杏树开花了,春天也就到了。每天放学之后,我就会跑到杏树下,有时会睡在杏树下,仰望蓝蓝的天空,等待着洁白的杏花结成绿绿的杏果,因为杏是我重要的口粮。杏花凋谢了,变成小小的果实,我就会迫不及待摘下来吃。你们知道,刚成果的杏,一咬就咬到嫩嫩的杏仁,非常非常的苦,是没有办法吃的,但我还是忍不住摘下来尝一尝。等待杏的成熟真是漫长的煎熬。慢慢地,杏核变硬了,果实也变大了,我就开始大规模地吃,当然杏还是酸的,酸得让人龇牙咧嘴。到农历五月底、六月初,杏开始发黄了,但我们家杏树上的杏已差不多被我吃光了。我拿着最后剩下的自家的杏与村里的小朋友交换着吃,结果发现,我家的杏尽管个头较大,别人家的杏都比我们家的香甜可口。为此,我曾几次向父亲建议,把这棵杏树刨了,栽一棵新的杏树。当然,不知为什么,父亲一直没有采纳我的建议。所以,在我记忆里,我家的杏是全村最酸最苦的杏。‎ ‎1978年我上大学了,就再没有与我们家杏树朝夕相处。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我从西安回到家乡。我一到家,妈妈就给我端上来一盘杏。她知道我爱吃杏,又听说城里没有杏树,这杏又大又甜,真是好吃,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杏。我问妈妈:这是谁家的杏,这么好吃?妈妈说,就是咱们家的杏啊!这怎么可能呢?‎ 原来,我们家的杏子比别人家的熟得晚,即使表面上看上去发黄了,还得等上十天半月才能真正熟透。熟透了,就是最香最甜的杏。小时候,我从来没有吃过熟透了的杏,难怪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的杏总是酸的。‎ 作为北大的学子,我不担心你们没有远大抱负,但很担心你们急于求成!到了新的岗位,你们会期待早早得到提拔,早早涨工资,早早成名成家,甚至早早进入福布斯排行榜。但你们应该记住老子《道德经》中的话:“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 17 -‎ 生活是需要耐心的,成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伟大是由耐心堆砌而成的!耐心意味着要经得起眼前的诱惑,意味着要道法自然,耐心不是压抑,而是修行,成熟是自觉自悟。唯有成熟的心态,方能品尝到成熟的味道!‎ 同学们!只要你顺其自然,不急于求成,你吃到的杏一定是甜的!‎ 雪山的长夜 ‎⊙迟子建 午夜失眠,索性起床望窗外的风景。‎ 以往赏夜景,都不是在冬季。春夜,我曾望过被月光朗照得荧光闪闪的春水;夏夜,我望过一叠又一叠的青山在暗夜中呈现的黝蓝的剪影;秋夜,曾见过河岸的柳树在月光中被风吹得狂舞的姿态。只有冬季,我记不起在夜晚看过风景。也难怪,春夏秋三季,窗户能够打开,所以春夜望春水时,能听见鸟的鸣叫;夏夜看青山的剪影时,能闻到堤坝下盛开的野花的芳香;秋夜看风中的柳树时,发丝能直接感受到月光的爱抚,那月光仿佛要做我的一绺头发,从我的头顶倾泻而下,柔顺光亮极了。而到了寒风刺骨的冬季,窗口就像哑巴一样暮气沉沉地紧闭着嘴,窗外除了低沉的云气和白茫茫的雪之外,似乎就再没什么可看的了。‎ 雪山东侧的那簇灯火先自消失了。是凌晨一时许了,想必挖沙人已停止了夜战,歇息去了。而南侧的那簇灯火仍如白莲一样盛开着。我盯着那灯火,就像注视着挚爱的人的眼睛一样。以往归乡,我在小路上散步总是有爱人陪伴。夏季时,我走着走着要停下脚步,不是发现野果子了,就是被姹紫嫣红的野花给吸引住了。我采了野果,会立刻丢进嘴里。爱人笑我是个“野丫头”。有时蚊子闹得凶狂,我就顺手在路边折一根柳枝,用它驱赶蚊子。而折柳枝时,手指会弥漫着柳枝碧绿而清香的汁液。那时我觉得所有的风景都是那么优美、恬静,给人一种甜蜜、温馨的感觉。可自从爱人因车祸而永久地离开了我,我再望风景时,那种温暖和诗意的感觉已荡然无存。当我孤独一人走在小路上时,我是多么想问一问故乡的路啊:你为什么不动声色地化成了一条绳索,在我毫无知觉的时候扼住了他的咽喉?你为什么在我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化成了一支毒剑,射中了我爱人的那颗年轻的心?青山不语,河水亦无言,大自然容颜依旧,只是我的心已苍凉如秋水。以往我是多么贪恋于窗外的好山好水,可我现在似乎连看风景的勇气都没有了。‎ 我还记得1998年河水暴涨之时,每至黄昏,河岸都有浓浓的晚雾生成。有一天我站在窗前,望见爱人从小路上归家。他的身后是起伏的白雾,而他就像雾中的一棵柳树。那一瞬间,我有一股莫名的恐慌感,觉得这幻象一样的雾似乎把爱人也虚幻化了,他在雾中仿佛已不存在。现在想来,死亡就像上天撒向人间的迷雾,它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它能劫走爱人的身影,但它奈何不了这巍峨的雪山。有雪山在,我的目光仍然有可注视的地方,我的灵魂也依然有可依托的地方。‎ - 17 -‎ 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又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凌晨的天空有如盛筵已散,星星悄然隐去了,天空只有一星一月遥遥相伴。那月半残着,但它姿态袅娜,就像跃出水面的一条金鱼。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天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 推荐作品:‎ ‎《围城》 钱钟书 ‎《购买一个希望》 毕淑敏 ‎《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 ‎ [积文化常识]‎ ‎1.棨戟遥临。‎ 棨戟:外有赤黑色缯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 ‎2.钟鸣鼎食之家。‎ 钟鸣鼎食:古代贵族鸣钟列鼎而食,所以用钟鸣鼎食指代名门望族。‎ ‎3.酌贪泉而觉爽。‎ 贪泉:在广州附近的石门,传说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据《晋书·吴隐之传》记载,廉官吴隐之赴广州任刺史,饮贪泉之水,并作诗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伯)夷(叔)齐饮,终当不易心。”‎ ‎4.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束带下垂的长度。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 ‎5.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6.舍簪笏于百龄。‎ 簪笏:指冠簪和手板。常用来代指官员或官职,这里代指官职。‎ ‎ [诵国学经典]‎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选自《论语·为政》)‎ ‎[古文今译]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 - 17 -‎ 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知行启迪] 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是对“知之为知之”的进一步解说。 ‎ - 1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