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六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六校联考 高二语文 蓟州一中 芦台一中 ‎ 第Ⅰ卷(共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 A.岑(c†n)寂 圭臬(niˆ) 庇(pŒ)佑 讫(qŒ)今为止 B.浚(j”n)理 拱券(xu„n) 付梓(x‰n) 不落言荃(qu‚n)‎ C.赍(j‰)发 谛(dŒ)听 梵(f‚n)文 陨(y“n)身不恤 D.熟稔(r‡n) 接榫(s“n) 央浼(m‡i) 差(ch)强人意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银行信贷依然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只能是________。因为充盈的流动性正继续吹大楼价泡沫,开发商依然可以从银行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取资金,这使得他们并无________的资金链压力,从而也就有_______的资源长久与中央政府耗下去。因此,一道道“限购令”,充其量只是延后了房价的进一步上涨而已。‎ A.扬汤止沸 迫不及待 充沛 B.扬汤止沸 迫在眉睫 充足 C.推波助澜 迫在眉睫 充沛 D.推波助澜 迫不及待 充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诵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朗诵的行列。‎ D.本次征文要求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美德好少年”为主题进行写作,题目为“写给成长中的自己”,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契诃夫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庄子•逍遥游》的“朝菌不知晦朔”一句,“晦朔”是说时间很短,其中“晦”是指阴历每月初一,而“朔”是指阴历月末最后一天。‎ C.“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中的“彭泽”“邺水”“临川”分别是指陶渊明、曹植、谢灵运。‎ D.郭沫若,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与田汉、郁达夫等人在东京成立文学社团创造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有诗集《女神》、《星空》等,历史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近年来,传统文化借助各种媒介、载体,得到了深入挖掘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涌现出《汉字英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的原创文化类节目,形成了一股“传统文化热”的潮流。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兴起,是对文化类节目低俗化、轻浮娱乐化倾向的剥离和反拨,对集体无意识和民族情感的唤醒,实现了思想性与观赏性的张力平衡。‎ ‎②然而,传统文化类节目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态,其主要表现是对传统文化发掘提升不够,内容雷同老套,形式单一,受众流失严重,收视率下滑。要改变目前文化类节目的疲态,必须持续推进节目内容形式创新,以丰富多样的内容翻新和源源不断的形式出新,满足人们文化生活的需求,主动赢得现众,积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从而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③传统文化是一个厚重、芜杂、多元的体系,包含着林林总总的内容,既有诘屈聱牙的文化知识也有通俗易懂的人文道理;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需要我们全面了解传统文化,从中发掘出最能体现传统文化核心价值、最能引起观众兴趣、能与现实生活融合的部分,进一步提炼提升蕴合在其中的真善美,作为节目表现的题材和主题。‎ ‎④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稳定性、历史性等特点,而电视传播的特点是大众化、娱乐化,观众看电视的主要目的是娱乐放松而不是接受教育教化。创新文化类节目,必须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与大众化、娱乐化有机结合起来,既有传统文化的内核,又有娱乐化的载体形式,还要做好面向大众的通俗化工作。‎ ‎⑤艺术表达的核心是人,是人性人情,是对人内心世界的艺术观照。《朗读者》《见宇如面》两档节目,就是通过最简单的朗读和读信的方式,唤醒人们内心深处隐藏已久的精神诉求和情感表达,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传统文化类节目要以传统的艺术形式、价值观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内容媒介,将镜头对准人们的内心世界,深刻讲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情感诉求,点燃观众的观赏欲求,表达媒体及社会的人文关怀。‎ ‎⑥文化类节目要有故事,接地气,让观众融入进来。《朗读者》讲述了濮存昕、柳传志、许渊冲等名人的日常故事。《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是从全国遴选出的100多名诗词爱好者,有青年学生,有乡村教师,有农民,有石油工人,有基层医生,有快递员,这些选手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每个人都有一个与古典诗词相遇结缘的故事。通过这些选手和故事,将古典诗词挪移到当下现实,也使观众产生了代入感。‎ ‎(摘编自王伟伟《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新表达》)‎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传统文化借助网络技术,得到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一股“传统文化热”的潮流。‎ B.《汉字英雄》《朗读者》等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的、具有创新性的文化类节目。‎ C.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兴起,彻底地消除了文化节目的娱乐化现象,平衡了思想性与观赏性。‎ D.传统文化类节目高歌猛进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这类节目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态。‎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正面起笔,第②段反面相承,指出了传统文化类节目内容雷同老套、形式单一等问题。‎ B.文章以传统文化类节目出现“疲态”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提出持续推进节目内容形式创新的观点。‎ C.文章认为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目的就是主动赢得观众,使观众具备文化艺术鉴赏能力。‎ D.文章③④⑤⑥段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证,论述了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的途径方法。‎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作者要提炼提升蕴合在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将其作为节目表现的题材、主题等。‎ B.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与大众化、娱乐化有机结合起来,是传统文化类节目创新的重要途径。‎ C.只要传统文化类节目能将镜头对准人们的心灵世界,就一定能点燃观众的观赏欲求,表达人文关怀。‎ D.普通人与古典诗词结缘的故事,能将古典诗词挪移到当下现实,使观众产生代入感。‎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观鸭说 吴廷翰 家僮取鸭卵伏之,得雏鸭数拾枚。始育,则饲之盆中,少与之水,其声呴呴然,其毛羽滈滈然,予甚爱,戏之。‎ 不数日,僮以告曰:“雏鸭有毙者矣。”‎ 既而听其声,啾啾然哀鸣;视其毛羽,苏苏然以散落,予让僮不善畜也。僮曰:“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 次日,予适憩亭中,时雨初歇,池水方强,顾而乐之,凭栏而语曰:“曷不以畜鸭雏?”僮趋而去,不移时筐而至,稍出之水涯,皇皇然惊愕不已,其目睢睢然睨,其足逡逡然前而却。竿之,则遂群奔水中,或扬足而驰,或拍翅而飞,不定者良久。既乃狎水,或仰而饮,或俯而啄,三五而阵,各适其所。则又或沉或浮,或没或出,盘旋戏跃于萍藻间。既休而理羽,交口扇翅,或曳而行,或拳而立,或屈而睡,消摇相羊,容与如也。既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或逐于堤,或蔽于丛,不可得,遂纵之。‎ 明日至,亦如之。其声嗈嗈然以和,其毛羽濯濯然以光泽。其去畜池之前仅三日,充长已倍三之一矣。‎ 余乃叹曰:大哉,造物之育万物乎!大而龙蛇之于渊泽,虎豹之于山林,细而蠛曚①鼋龟醯鸡②之于瓮、于坎、于蹄涔③,各遂其性而已。鸭之不育于陆而育于水,亦一理也。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君子为政,当斯民沦丧之后,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诱之以智巧,荡之以淫华,本性日耗,生理日促,相与骈死而不知。一旦欲其改途易辙,驱之以道德,荡之以礼义,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及其久也,教成而化行,行安而俗美,追视昔日之所为与今日之所趋,安危利害相去什佰而千万,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 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狃④于习而不悟,毙于陆者也。视其毙而不知所以救,僮之让者也。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乃复叹曰:因育鸭得育民,然则兹观也,鸭与也乎哉!述观鸭。‎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萃》,略有删节)‎ ‎[注]①蠛曚:一种小飞虫。②醯鸡:小飞虫。③蹄涔:蹄迹中的积水。④狃:贪。‎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让僮不善畜也 让:责备 B.既乃狎水,或仰而饮 狎:嬉戏 C.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 囿:约束 D.靡不相顾骇愕 靡:全,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遂群奔水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然则民之初生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曷不以畜鸭雏 登东皋以舒啸[来源:学科网]‎ D.相与骈死而不知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为作者观鸭所悟出的道理的一项是 ‎①各遂其性而已。‎ ‎②夫反其性,造化不能以育物,圣人岂能以育民乎?‎ ‎③烦之以法令,胁之以刑罚 ‎④相与骈死而不知 ‎⑤纳之以忠信,囿之以淳朴,靡不相顾骇愕,不信不安 ‎⑥然则民之初生,鸭之育于盆者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11.文末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B.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C.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D.反其自然之性而犹疑/试于水者也/得其所以为性而安且乐/水之狎而不归者也/生养蕃息/既富且昌/水之畜而充长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作者得到几只雏鸭,其叫声和羽毛让作者感觉到小生命的可爱,但不久就有个别雏鸭死亡,为下文写怎么养好鸭做铺垫。‎ B.时雨初歇,雏鸭就直奔水中,并作出各种动作,扬足划水,拍翅而飞,沉没浮出,表现出喜水的天性,与前文萎靡的情况形成了对比。‎ C.雏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不仅羽毛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就是体重身长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说明要是万物很好地生长,就要顺应它们各自的天性。‎ D.本文标题为“说”,表明这篇文章为议论文体。作者叙议结合,以小见大,从观看雏鸭的成长中悟出了治国的大道理。‎ 第II卷 (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是非不善畜也,畜不以水也。(2分)‎ ‎②僮将筐而归,则相与复嬉于渚。(3分)‎ ‎③则虽械之使为恶,日挞之而欲其行诈,亦不可得矣(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送萧处士游黔南[来源:Zxxk.Com]‎ 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来源:学*科*网Z*X*X*K]‎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正苍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画。‎ B.颔联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做铺垫。‎ C.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文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 D.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 ‎(2)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重点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2)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 ‎(6)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2分)‎ 倒插门 赵新 老汉的名字很特别,叫凑合。‎ 女人去世后,凑合老汉就跟着大儿子立春一起生活。凑合老汉原本打算单打独斗,自炊自食,这样可以自己做主,不用看别人的脸色。可是他不会做饭,他一做饭就心里发慌,手忙脚乱 ‎,那饭一顿生,一顿熟,一顿硬,一顿软;有时候忘了添水,把锅烧得通红;有时候吃不出味道,原来忘了搁油搁盐。所以万般无奈,还是跟了立春过。‎ 这天早晨,立春把一碗饺子递到凑合手里。那饺子一闻就香,凑合也饿了,吃得津津有味,吃得兴致勃勃。‎ 立春问道:爹,好吃?‎ 凑合说:傻小子,饺子还不好吃?常言说饺子香糖瓜甜,江米粽子粘又粘……‎ 立春笑了:好吃就好。好吃我们还给你包。爹,我问你一句话,咱们村选举村长的事情你听说了没有?‎ 凑合点了点头。凑合觉得村长的事情离自己很远,大家选上谁算谁,选上谁都好,自己保证听从使唤。‎ 立春却很认真:爹,咱说好了,选举那天你投我一票!‎ 凑合的手猛地一抖,两只筷子“啪啦”一声落到了地上。凑合心里想,我的儿啊,就是讨吃的二狗能当村长,你立春也不能当村长,你做人太自私,有什么好处光往自己怀里搂,名声也不好……凑合捡起地上的筷子说:小子,这当村长有什么好处呀,光开会,光动嘴皮子,光费脑筋,我看还是不当好!‎ 立春往他跟前凑了凑:爹,你知道什么,当村长当然有好处,有了权什么都有,这么大的村子这么多的人,咱说了算数!‎ 凑合说:可是村长得担责任呀,你有那个本事么?‎ 立春说:什么责任不责任,当上我就有本事了。爹,你必须投我一票,谁叫你是我爹哩!凑合再也吃不下去了。‎ 村野里桃红柳绿,鸟语花香,阳光灿烂。凑合拿了锄头走到麦田里时,二小子立秋忽然从一棵大树后面闪了出来,把老汉拉到田埂上坐下,挨着他的肩膀说:爹,我有几句心里话,想和爹说一说。‎ 凑合点了一袋烟,让立秋把话说下去。‎ 立秋开门见山:我看爹过得凄惶孤单,想给爹找个白天做饭、夜里做伴儿的人。‎ 凑合的心猛地动了一下。‎ 立秋说:爹跟着我哥吃饭,寄人篱下,可不是长法。我嫂子那人阴阳怪气,指桑骂槐,指鸡说狗,爹还得看她的脸色,心里憋屈不憋屈?‎ 凑合悄悄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 立秋说:爹,我老丈母娘今年才五十六岁,听说她愿意再往前走一步,找个老实厚道通情达理的庄稼人,我看你就很合适。‎ 凑合激动了,那老太太他见过多次,长得白白胖胖清清爽爽,心眼儿好得光想别人不想自己。有她做伴儿当然好,可是人家愿意不愿意?‎ 立秋说:爹要同意我就去她家里一趟,听听她的口气。估计希望很大,她在我们跟前老是夸奖你,说你人性好身体好,是个吃苦耐劳靠得住的人儿。‎ 凑合激动得坐不住了,立起身来红着脸问:小子,你哪一天去?‎ 立秋很沉着:不着急,我准备咱们村选举以后再去。爹,这次选村长,你可要投我一票。凑合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立秋:爹,听说我哥也想当村长,你千万不能选他,他在村里名声很臭!‎ 立秋走了。看着那个背影,凑合心里很不是滋味。‎ 凑合想,亏你说得出口,我给你投票,你给我说媒,拿着选举做交易,这是什么手段?这是什么品质?‎ 凑合又想,要不我就投他一票,助他一臂之力?这样两全其美,花好月圆,他也高兴,我也欢喜。‎ 凑合又想,不行不行,立秋当村长绝对不行,立秋特别好喝酒,而且一喝就醉,喝醉了张牙舞爪很张狂,舞棍弄棒很吓人,只怕闹出大乱子!‎ 晌午回家吃饭时立春问他:爹,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立秋都和你说了一些什么呀,你们两个嘀嘀咕咕好半天?‎ 立春很不满意地说:爹,你在我们家吃饭呢,你不能胳膊肘子往外扭,你不能选他而不选我,记住啦?‎ 凑合说: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 选举那天会场里没有凑合。有人给凑合请假说,别等他啦,他看望立秋的丈母娘去啦,可能要在那里住几天。有人马上笑了,插嘴说:哟,孤男寡女,他这不是倒插门吗?‎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品中老汉名为“凑合”,有深层含义。这个名字暗示了老汉不善料理自己生活的特点,同时反衬了他在是非问题上决不凑合的性格。‎ B.小说题目是“倒插门”,但全文主要情节与“倒插门”没有关系,这并非失误,而是作者故意为之,他是要借这样奇异的题目吸引读者。‎ C.“悄悄地叹息一声,低了头去看地上的蚂蚁”,这一细节表明立秋说中了老汉的心事,暗示了凑合老汉跟着儿子立春过生活的不如意。‎ D.小说写立秋出场,是“忽然从一棵大树后面闪了出来”,“忽然”说明他的出现令凑合老汉感到意外,“闪”字则写出了立秋动作的敏捷。‎ E.小说人物语言很有表现力。比如凑合老汉说的“记住啦,记好啦,记牢靠啦!”一连三个“记”突出了老汉答应为儿子投票时认真的心态。‎ ‎17.小说中凑合老汉的形象有哪些显著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8.凑合老汉在听了两个儿子的游说之后,反应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19.小说结尾耐人寻味,请简述其作用。(6分)‎ 六、(11分)[来源:学科网]‎ ‎20.阅读《论语·为政》中的两则语录,完成下面问题。(3分)‎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②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从这两则语录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原则是_________。(仅限四字)‎ 21. 判断下面寓言的内容最符合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句(4分)‎ ‎《狼来了》讲了一个放羊娃以“狼来了”的谎言捉弄大家,让人们放下手上的工作去救他的故事。两次谎言之后,大家都不再信任他。当狼真的来了,他又一次喊“狼来了”时,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谁也不来救他,最后,他的羊都被狼咬死了。‎ A.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C.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D.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22.根据语境,按要求仿写句子,做到句式一致,语意衔接恰当。(4分)‎ ‎(1)一个人学会关心自己,只能叫作成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上“才能”二字。)‎ ‎(2)信任是生命的感应,是被人信任的桥梁。但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上“盲目”二字),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肯信任别人,必被别人遗弃。‎ 七、(60分)‎ ‎23.作文 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积淀了浩瀚的文化经典,那一册册光辉的篇章,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蕴含着我们民族无穷的智慧,不朽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对此,你有何感悟和联想,请结合你读过的经典作品,以“在经典的引领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行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六校联考 高二语文答案 ‎1.D解析:A庇(bŒ) 迄今为止 B梓(z‹) 不落言筌 C梵(f„n) 殒身不恤 ‎2.B解析:“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波助澜”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充沛”充足而旺盛;“充足”富足的,足够的;第一空根据语境“在银行信贷依然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形容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用“扬汤止沸”;第二空根据语境“开发商依然可以从银行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取资金,”形容开发商没有急迫的资金链的压力,应该用“迫在眉睫”;第三空根据语境“资源长久与中央政府耗下去”形容足够的资源,应该是“充足”;故选B.‎ ‎3.A解析:B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C不合逻辑,“留学生吟诵社”不是朗诵爱好者,在后面加“的社员”D句式杂糅,“围绕……为主题”杂糅。‎ ‎4.B解析:“晦”和“朔”说法颠倒 ‎5.B解析:题中A项,“传统文化借助网络技术,得到创新性发展”错,原文是“传统文化借助各种媒介、载体,得到了深入挖掘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C项,“消除了文化节目低俗化、娱乐化现象”错,原文是“对文化类节目低俗化、轻浮娱乐化倾向的剥离和反拨”,并没有“消除”。D项,“使这类节目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态”错。原文是说创新发展过程出现“疲态”,不是说创新发展造成“疲态”。故选B。‎ ‎6.C解析:题中C项,“目的是主动贏得观众,使观众具备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错,原文没有提到“使观众具备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强调的是“从而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故选C。‎ ‎7.C解析:题中C项,“传统文化类节目能将镜头对准人们的心灵世界”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有了这个条件,不一定产生相应结果。故选C。‎ ‎8.D解析:靡,没有 ‎9.B解析: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则:就/却;C介词/连词;D而:转折/修饰)‎ ‎10.C解析:③是作者所指责的错误做法;④是描述错误做法造成的情况 ‎11.D解析:本句大意为,反转他们的天性却还有所疑虑,这就会到水里去试一试。摸清了它们的习性,使他们安稳并且快,就出现了后来他们在水中嬉戏不想回来的情形了。生机勃勃。用水来养育就能把他们养大养肥了。然后结合句中语言标志第二个“之”不能用于句末,排除A项,据意义“安且乐”,应为并列关系,不适于点断,排除C项,“既富且昌”与后文不是表明一个意思,故应点断,选D项。‎ ‎12.B“鸭雏就直奔水中”有误,鸭雏开始有些犹豫恐惧,用竹竿才把它们赶下去。‎ ‎13.①这不是我不善于饲养,饲养鸭雏没用水啊。(2分)(“是非”1分,“畜”1分)‎ ‎②僮仆将要用筐装起来带回,(它们)却相互一起,又在沙洲嬉戏。(3分)(“筐”1分,“嬉于渚”1分,句意1分)‎ ‎③即使用器械打他们让他们做坏事,每天打他们想让他们做欺诈之事,也不能做到。(3分)(“械”1分,“日挞”1分,句意1分)‎ ‎14.(1)B(“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说法不妥,应该是四海漂泊、思念家乡时,以酒寄情)‎ ‎(2)①依恋与不舍。劝即将远行的友人一醉方休,表现了饯别的款款深情,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②关切与担忧。诗歌尾联以景结情,月光朗照,磨围山色苍苍,辽阔无边,暗含对友人前路漫漫、旅途劳顿的关切与担忧。‎ ‎15.略 ‎16.A C解析:B项不准确,作者以“倒插门”为题,确有引起读者注意的意图,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借“倒插门”显示了凑合老汉宁可背上“倒插门”的名声也不选儿子当村长,从而表现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凑合的特点;D项错在“写出了立秋动作的敏捷”,这不是写他的敏捷,而是在表现他的鬼鬼祟祟;E项,“突出了老汉答应为儿子投票时认真的情态”不对。老汉连用三个“记”,实际是不耐烦的表现,是急欲让儿子停止劝说。‎ ‎17.①耿直(或:坚持原则)(或:不徇私情)。他认为两个儿子都不适合当村长,所以不投他们的票。‎ ‎②不善打理生活。连做饭这样的事他都做不好,只好跟着儿子过。‎ ‎③隐忍,委曲求全。虽然遭儿媳冷嘲热讽,他并有声张,只是默默地忍受。‎ ‎④讲究策略。对两个儿子的请求不明确表态,投票时缺席。‎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满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18.①听了立春的游说后,凑合老汉很吃惊,委婉地表示不同意。因为他心里认为立春太自私、名声差。(2分)‎ ‎②听了立秋的游说后,凑合老汉也不同意,但有所犹豫。不同意是因为立秋爱撒酒疯,而且看出立秋人品不好;犹豫是因为立秋说媒的事让他动了心。(2分)‎ ‎③写出反应的不同,可以避免小说情节重复,使人物形象更真实、生动。(2分)‎ ‎(意思对即可,共6分。)‎ ‎19.①从情节上看,点出了两个儿子向凑合老汉游说的结果:凑合老汉不同意他们当村长,不肯为他们投票。同时暗示了凑合老汉得罪儿子后的最终归宿,为老汉的人生添加一抹亮色。②从人物形象上看,本结尾显示出凑合老汉有点儿狡黠,使老汉的性格更丰富,形象更鲜明。③从结构上看,最后一句扣住题目,使题目有了着落。④从表达效果上看,这个结尾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幽默风趣,富有生活气息,加深了读者的印象。(答出任意3点满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20.因材施教(3分)‎ ‎21.B(4分)‎ ‎22.(1)一个人学会关心别人,才能叫做成熟。(2分)‎ ‎(2)盲目信任别人,易被别人欺骗。(2分)‎ 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此题(1)句,根据“才能”可知要求句意的转折,应该把“自己”换为“别人”,把成长换为相应的词语;第(2)句,根据后文中的“不可信任”可知前面与其对应的是“盲目信任”,然后写盲目信任的结果。句式把持一致。[来源:Zxxk.Com]‎ ‎23.作文(60分)‎ ‎【详解】‎ 此题考核根据材料的写作的能力,以话题作文的方式呈现,给出的话题是“在经典的引领下”,话题是一个偏正短语,因此立意的重点应该放在“在经典”上面,由此可以写什么经典引导,如何引导,在经典引导下出现什么结果,在材料中“蕴含着我们民族无穷的智慧”“不朽的的思想”“精神源泉”,因此可以从这三个角度立意为学习经典中的智慧,学习思想,吸取精神的营养。行文时可以现提出观点,然后论述,然后结合经典如《论语》《诗经》等影响分析,还可结合当下的回归经典阅读,“诗词大会”等进行分析,让文章接地气。‎ 附:古文翻译:‎ 家中的僮仆拿鸭蛋来孵化,得到几只雏鸭。开始饲养的时候,给它们一点点水,他们发出呴呴的声音,它们的羽毛泛出白色的光泽,我很喜欢它们,逗弄着它们。‎ 没过几天,僮仆来告诉我:“已经有雏鸭死亡了。”接着,我听它们的声音,它们啾啾地发出哀鸣,观察它们的羽毛,非常疏松的快要散落了,我怪责僮仆没有好好饲养。僮仆说:“这不是我没有好好饲养,是饲养雏鸭的时候不用水啊。”‎ 第二天,我刚好在亭子里休息,当时雨刚好停了。池塘里的水正好涨满,我回过头来,非常高兴,靠着栏杆对僮仆说:“为什么不把这池水拿来饲养雏鸭呢?”僮仆赶忙跑去,不一会儿,用箩筐装着雏鸭来了,雏鸭们只是刚刚出到水边,就非常不安害怕,它们仰起了头,斜视着,鸭足不敢举步,又想前进又一边后退。拿起竹竿驱赶它们,就一起飞奔到水里,有的扬起双足游去,有的拍打翅膀飞起来,很久都没有安定下来。一会儿后,就开始玩水,有的仰起头来喝水,有的低下头来啄东西,几个凑到一块,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又或者沉到水底,不见踪影,或者浮出水面,在浮萍水藻之间嬉戏跳动。过一会,歇下来把头埋到羽毛里,拍打翅膀,有的摇摇摆摆地走路,有的蜷缩着站着,有的低下头睡觉,非常逍遥,非常安闲自得。已经傍晚了,僮仆想用箩筐把它们装好带回,它们就水边再和僮仆嬉戏,有的跑到堤岸上去,有的藏到丛林里去,僮仆抓不到它们了,于是就放它们自由了。‎ 到第二天,也是这样,他们发出嗈嗈的声音互相唱和,他们的羽毛发出明亮的光泽。它们距离到池塘饲养仅仅三天,已经比原来长胖了三倍了。‎ 我于是有感叹了:造物主养育万物真是伟大啊!大到就像把龙蛇放在深渊和湖泽,把虎豹放在深山大林,小到把飞虫放到马蹄的积水里,都是各自顺从了它们的习性罢了。像鸭子不能在陆上饲养,而要在水上饲养,也是同样的道理啊。如果违反它们的习性,造化不能用来养育万物,圣人又怎么能够用来教育人民呢?当权者治理政务,面对人民艰难困苦的时候,用法令干扰他们,用刑罚要挟他们,用投机取巧的智慧引诱他们,使他们放荡,逐渐忘记自己的本性,生计一天天紧张,人民成群的死去但当权者却不知道。如果有朝一日想要改变统治的方法,用道德去治理他们,用礼仪教化他们,用忠信招揽他们,用淳朴的道德约束他们,人民没有不惊愕害怕的,不敢相信当权者,不敢安稳的生活。等到时间长了,教化成功了,行为习惯了,风俗变好了,再回头看看以前做的事情和今天追求的事情,安危和利害相差就非常大了。那么,现在即使用武器打他们使他们做坏事,每天打他们,想让他们做欺诈之事,也办不到了。‎ 刚刚开始治理人民的时候,就像把雏鸭养在盆里的时候一样。他们贪图于习惯不懂得醒悟,所以就会在陆地上死掉,我们看着他们死掉但是不知道拯救的办法,这就是僮仆对我的责备啊。我们要反转他们的天性,放到水里去试一试。摸清了他们的习性,使他们安稳并且快乐,就出现了后来它们在水中嬉戏不想回来的情形了。生长休息,从此生机勃勃,用水来养育就能把它们养大养肥了。‎ 于是我再感叹说:“因为养鸭子我得到了治理人民的道理,就是从这里观察出来的,鸭子给我的启发啊!”我就记录了观鸭的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