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成语、病句辨析、连贯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1)
2019届二轮复习 成语、病句辨析、连贯 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继承。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__,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__,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这种石头与书法的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解析:选D。此题要求选填衔接句,注意句式的一致,前三项都是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的混合,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造成句意不连贯。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解析:选C。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亘古不灭:从古到今,永不绝灭,形容永久的生命力。亘古不变:从古到今,永不改变。根据语境,第一空选“亘古不变”。朴素无华:俭朴、不浮华。质朴无华:朴实而毫不虚夸。第二空选“质朴无华”最为恰切。“休戚相关”和“息息相关”区别在于:“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戚相关” 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第三空选“息息相关”。第四空根据前面的句子主语“中国人”,锁定应填写“扬长避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青铜文明在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后,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B.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C.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抵抗的书写形式。 D.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使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唯一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解析:选B。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可将“在”放至“青铜文明”之前;C项,搭配不当,“抵抗”可改为“抗衡”;D项,成分残缺,应去掉“使”;语序不当,将“唯一”提到“可以”前。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________。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地思考来却有________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________。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惟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________,牢牢把握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B.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C.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D.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解析:选B。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由语境中“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等语句可看出,应用“眼花缭乱”。千人一面: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千篇一律: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由语境中“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结合“之感”的限定,可知,应选“千篇一律”。一哄而上: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蜂拥而上: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根据语境“要‘量身定做’”的提示,应用“一哄而上”。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崭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根据语境“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可知应用“脱颖而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B.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C.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D.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解析:选C。A项,“人才数量”与“原则”搭配不当;B项,最后一个分句“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表意不通。D项,“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句式杂糅,是“人才数量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与“人才数量是评价引进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则”;同时末句同B项末句一样,表意不通。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B.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C.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解析:选A。B项,“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与“是否”“能否”存在着两面对一面的问题。C项,“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把“引才”变成了“人才” ,既扩大了概念范围,又偏离了文段的中心话题,改变了文意。D项,“用得好”与“留得住”语序不当,应予以调整。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前后语意的连贯,内容的照应,主语的一致。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原因,是国人的“状元”情结在作祟。今天,虽然高考与科举大相径庭,但作为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________的,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 )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 “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________。然而,目前网上的“状元笔记”大都是“赝品”。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________,进行营销。 可见,对于“状元笔记”,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一方面,“状元笔记”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分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与其________,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但国人在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B.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附着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C.但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看到了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D.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充满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解析:选B。A项“国人……寄寓着”主谓搭配不当;C项介词残缺,“从”前加“在”;D项动宾搭配不当。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但这些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让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当成制胜的法宝。 B.虽然那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也会将此当成制胜的法宝。 C.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 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 D.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之所以会当成制胜的法宝,是因为这些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擦点边。 解析:选C。从括号前后的语句看,所选语句既要体现与上文的转折关系,又要突出后文“他们”承前指代的内容。C项符合这一要求。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一蹴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拾人牙慧 B.一蹴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亦步亦趋 C.一挥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亦步亦趋 D.一挥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拾人牙慧 解析:选A。“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表示没有可过分责难的。“鱼龙混杂”,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鱼目混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或文字。“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龙是国家祥瑞。古人认为,大凡统治者能够顺天应时,天下就会________,人寿年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此时便会有祥瑞出现,以彰显上天的满意和鼓励。这种祥瑞,种类繁多,大体分为嘉瑞、大瑞、上瑞、中瑞、下瑞5个等级。其中“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龙和麒麟、凤凰、龟、白虎同为五灵之一,是最高等级的祥瑞。( )。不过,龙的吉祥意义并非仅与国家政治________,它也显在普通百姓的民俗生活中。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龙年也成为有些人选择生儿育女的时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生命力格外旺盛,活泼可爱。此外,民众们还在陶瓷、竹木、建筑、玉石、剪纸、刺绣等各种工艺美术和实用设计中,创造出________的精美的龙图像艺术造型,而龙凤呈祥、龙腾虎跃、龙飞凤舞、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吉祥图案,都鲜明地表达出人们对吉祥如意、美满健康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每当春节、元宵节来临,许多地方的人们还会舞起长龙,点亮龙灯;端午节期间则又开展龙舟竞渡的盛大活动。而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人们更愿意从事一些________的活动,以取得好兆头。比如人们会选择在这天理发,俗称“剃龙头”,预示着新的一年里能够像龙一样精神饱满,生机无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风调雨顺 休戚相关 不胜枚举 约定俗成 B.风调雨顺 息息相关 数不胜数 约定俗成 C.春和景明 息息相关 不胜枚举 不约而同 D.春和景明 休戚相关 数不胜数 不约而同 解析:选B。风调雨顺:形容风雨适合农作物生长,亦可喻指天下安宁。春和景明:指春光和煦,阳光照耀。扣住前面的“顺天应时”,自然要选“风调雨顺”。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文中并无“利害一致”的意思,选“息息相关”。不胜枚举:指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文中只是说数量多,故选“数不胜数”。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而被公认,并为大家遵守和沿用。文中主要强调“活动”被人们所公认,故选“约定俗成”。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龙年也成为有些人选择生儿育女的时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 B.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 C.许多人喜欢用“龙”作为孩子的名字,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生命力格外旺盛,活泼可爱。 D.“龙”作为孩子的名字得到许多人的青睐,更有些人将生儿育女的时间选择在龙年,以为龙年出生的孩子活泼可爱,生命力格外旺盛。 解析:选B。A项,偷换主语,从整句话来看,陈述对象应是“许多人”;C项,语序不当,应将“生命力格外旺盛”“活泼可爱”调整位置;D项,第一句话陈述对象不合理,应与后面保持一致。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在这里,龙又一次与国家政治有了关联 B.由此可见,国家政治始终与龙息息相关 C.龙是国家祥瑞的体现不言而喻 D.在这里,龙成为国家政治的体现 解析:选A。括号内所填的语句是总结句,主要强调“龙”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最恰当的一项应该体现“有了关联”的意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