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2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21

‎2019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五)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对接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应用体验]‎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酹 江 月 秋夕兴元使院作①,用东坡赤壁韵 胡世将 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②。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③。‎ 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④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⑤,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 ‎[注] ①兴元:地名,今陕西汉中市,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②一范一韩人物: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③汉家三杰:指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韩信。④阃(kǔn)外:指统兵在外。⑤拜将台:传说刘邦在此拜韩信为将。下文中的怀贤阁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欹(qī),倾斜。‎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 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出现在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 C.“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词人对朝廷软弱避战、不积极保卫河山的做法表示痛惜。‎ D.该词写出了作者面对破碎的山河的万千思绪,自己身处战争后方无力扭转战局,心中充满失望与忧愤。‎ E.词中“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一句,借古人之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解析:选AD A项,“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说法错误,词人对他们无比仰慕与怀念。D项,“自己身处战争后方”错,作为边帅初到兴元的胡世将当时身在战争前线,这一点可从注释中看出。‎ ‎(2)“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词作中两组对仗的句子,请任选一组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作用。(6分)‎ 答:  ‎ ‎ ‎ ‎  ‎ ‎ ‎ ‎  ‎ 参考答案:(示例一)“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写出了边塞军情紧张,敌人兵临城下,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场景,暗示了作者此时面对紧张局势内心的焦急,与下文“赢得头如雪”的无奈形成了对比。‎ ‎(示例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写出了古迹毁塌湮没,勾勒出一幅苍凉的景色。暗指英雄人物及他们的豪情业绩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追思和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之情。‎ ‎[诗歌鉴赏]‎ 此词为感时而发,指斥和议之非,期待真有抱负才能的报国之士实现恢复大业。它用东坡赤壁怀古韵,此词亦可称“兴元怀古”。在“神州沉陆”、北宋沦亡之后,面对“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的山河残破的形势,不能不令人临风怀想古来于此为国立功的上述先贤。这也是作为边帅初到兴元的胡世将通过怀古以咏怀见志,表示他希钦和追慕的目标。‎ 但在首句“神州沉陆”之后,紧接着“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实是在深慨当代没有这样的人物。下面说“汉家三杰”已成“往事”,拜将台与怀贤阁则一“欹”一“杳”,都是暗寓“时无英雄”之慨。当时张浚是个名望很高的主战派领袖,主张“中兴当自关、陕始”,自请宣抚川陕。可惜他志大才疏,轻师失律。建炎四年九月,他所指挥的五路之兵四十万人与金兵接战后溃于富平(今属陕西),从此关、陕丧失不可复。胡世将上痛和议之非,近伤富平之败,和则非计,战则非能,抚今怀古之余,内心更加感到自己责任重大,既愤且忧,“赢得头如雪”了。以功业论,胡世将还算不上什么“中兴名臣”,但此词忧怀国事,着眼大局,不失阃外边帅的气度。“塞马晨嘶,胡笳夕引”两句,有西北战场特有的边塞气氛。篇末写怒发上指,阑干拍遍,情怀激烈,显示内心忧愤之既巨且深,再也无法平复了。‎ ‎(六)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对接教材:《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内容 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标志 ‎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情感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应用体验]‎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村居书喜 陆 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花气袭人”从嗅觉的角度,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C.“鹊声穿树”将无形的喜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 D.“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E.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初春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联表现了诗人田园生活的乐趣。‎ 解析:选CD C项,“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错,这里描绘的是鸟语花香热闹的山林美景。D项,“潦倒新停浊酒杯”意思是诗人晚年贫苦,因病不能喝酒,表现的是羁旅的愁苦与孤独;“贫犹醉”意思是虽然家贫,幸得乡间酒贱,犹能常买一醉,表现了诗人悠闲惬意的晚年生活。‎ ‎(2)本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概括。(6分)‎ 答:  ‎ ‎ ‎ ‎  ‎ ‎ ‎ ‎  ‎ 参考答案:①春水已生,天气骤暖,雨后新晴;②晚年有酒相伴,身体硬朗,悠闲自在;③官赋已交,整年不会有小吏催租。‎ ‎[诗歌鉴赏]‎ 此诗是一首表现田园生活乐趣的抒情诗,嘉泰二年春作于山阴,诗人时年七十八岁。首联写村居所见的水乡远景,红桥白塔,晓山春水,色彩鲜明,风景如画。颔联写庭院园林中的近景,花香鸟语,声色具备,春意盎然。颈联写诗人村居生活的乐趣:虽然家贫,幸得乡间酒贱,犹能常买一醉;虽然自己年老了,还是勉力到原野耕地,舒散一下筋骨。尾联庆幸自己乡居生活无人打扰——因为自家已经提前交足了赋税,整整一年没有官吏来敲门了。‎ ‎(七)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 对接教材:《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一剪梅》(李清照)‎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即事(景)抒怀,指的是作者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内容 即事(景)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的手法。‎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 标志 ‎①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 ‎ ‎②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情感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了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鉴赏提示]‎ ‎1.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或者眼前什么景。即事(景)抒怀诗往往因一点事或者特定的景而生发感慨,所以遇到这类作品,首先要了解引发作者感慨的事或景。‎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即事(景)抒怀诗不比叙事描写诗偏重于叙事、写景,其重点在于其“抒怀”的性质,也就是在诗中作者不是着重于客观冷静的叙述,而是比较明显地直抒自己的情怀。‎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在赏析即事(景)抒怀诗“抒怀”的特点时,首先要看“事”或“景”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其次要领略“感怀”的艺术技巧。感怀诗,往往是偶有所感时冲口而出的,或者是觥筹交错中仓促挥就的,不像有些诗作那样精雕细琢。但是一些名作凭着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彰显出精湛的艺术技巧,赏析时要细细体会。‎ ‎[应用体验]‎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欢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中“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D.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等名句。‎ E.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解析:选CE C项,颔联指自然风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E项,作者并未详细描绘池州的美好风光,且并未表达对先贤的景仰之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  ‎ ‎ ‎ ‎  ‎ ‎ ‎ 解析:这是一首典型的即事抒怀诗,可以根据诗人的行文思路,结合具体内容,按照“一件事抒发一样情感”的模式作答。‎ 参考答案:①本诗记叙作者初游池州,却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写出对此地的喜爱和向往(或赞美);②就池州美好的风月、山水抒发感慨,见证古今人事变换,抒发了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或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抒发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③池州州民浑然不知李、杜两位大诗人当日的风流文采,使作者徒生寂寞苍茫之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编在《江东集》,是作者在建康任江东转运副使期间出行今皖南一带时所作。池州,今安徽贵池县,唐代诗人杜牧曾于其地任刺史,作《九日齐山登高》诗,诗题中“齐山寺”,当即后世为纪念杜牧而建。‎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首句叠用“秋”字,格调清爽流利,表现出轻松喜悦的心情;次句说自己早就向往秋浦,魂梦中曾到此地;这次来到池州,宛如梦中重来,游历故地了。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风月,指自然风景,与下句“江山”对文义近。颔联就池州美好的江山风月抒发感慨。出句说这里的自然胜景老是不能偿付诗酒之债,言下之意是,诗人们为这里的美好景物所吸引,经常把它作为灵感的源泉和诗材的渊薮,以致供不应求。本来是平常的意思,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便倍觉新颖而隽永。对句说,此间壮美的江山,古往今来,长久地牵系着诗人有感于国运盛衰、人事代谢的愁怀。说“长管”,正见盛衰代谢的古今相续。这一联将江山风月与古今人事相联系,有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之感,于是引出下一联。‎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颈联承上“诗酒”,分咏李白、杜牧在池州活动的两处遗迹。被称为谪仙人的李白以豪饮著称,他曾到过池州,作有《秋浦歌十七首》诸作;杜牧作过池州刺史,他的生活放荡不羁,多有抒写艳情之作,故说“倡情”。两句是说,李谪仙往年狂饮之处,后来建造了颠吟寺,杜牧之昔日冶游之处,后来建造了冶思楼。这一联概括池州胜迹,造语工巧而自然。‎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两位大诗人当日的文采风流,如今问起当地州民,竟浑然不晓,只有那诗人登临过的齐山,依旧俯视着寒流。春秋时,齐景公曾登牛山,北望临淄,想到人生难免一死,不由泣下沾襟。杜牧生性旷达,反其意而作《九日齐山登高》,说:“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泪沾衣!”而今,登齐山的古人固然长已矣,即便是他们身后之名,也已寂然。可见,不仅“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而且死后之名是否能“千秋万岁”,也大为靠不住。此联暗用杜牧诗意,翻进一层,一结苍茫悠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