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试卷 命题人: 审题人: 注意:本试卷共8页,22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肯綮(qìng) 砉然(huā) 大郤(xì) 田父(fù) B. 扁舟(piān) 汀洲(tīng) 天台(tái) 渌水(lù) C. 烽燧(suì) 葭苇(jiā) 剽掠(piǎo) 刈旗(yì) D. 骊宫(lí) 花钿(diàn) 兰橑(liáo) 庑门(wǔ)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把握查多音字、形声字、生僻字的读音的能力。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词语读音。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项,“田父”的“父”读音改为“fǔ”; B项,“天台”的“台”读音改为“tāi”; C项,“剽掠”的“剽”读音改为“piāo”。 故选D。 【点睛】考查字音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2.下面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粱波头争渡喧。 B.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C.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 廊腰漫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A项,“粱”改为“梁”;“波”改为“渡”; B项,“估”改为“沽”; D项,“漫”改为“缦”。 故选C。 【点睛】形近字的区分: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这是都是使用中经常混淆的字,要正确书写这些汉字,就要做到平时多留心,书写时仔细体会它们的差别。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就在蔡经理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时,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规划局联合下发的叫停通知却送到了他的案头,这让他感到十分意外。 B. 由于知识程度和知识视野的深广,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就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C. 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錙铢必较,一点点差错都难他的法眼。他常常教育我们,要干就要干到最好,精益求精。 D. 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层级E.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项,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很满足,十分得意。此处误以为是充满信心,属于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B项,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使用正确。 C项,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这里用来形容刘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合语境。使用错误。 D 项,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里误以为是他没有全局观,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故选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4.下列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技盖至此乎 ②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③善刀而藏之 ④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③罔薜荔兮为帷 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⑦碧峰巉然孤起 ⑧砉然向然 A. ①③⑤⑥⑧ B. ②③④⑤⑦ C. ①②④⑥⑧ D. ②③⑤⑥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①句意为: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盖,通“盍”,何,怎样。 ②句意为:骑兵都趴在地上说:“正如大王所说的。”伏,通“服”,心服的意思。 ③句意为: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善,通“缮”,擦拭。 ④句意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无通假字。 ⑤句意为: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罔,通“网”,编织。 ⑥句意为: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列,通“裂”,分裂 ⑦句意为: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无通假字。 ⑧句意为: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向,通“响”,响声。 故选A。 【点睛】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 5.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项羽之死》) B. 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C. 与江山相发挥(《过小孤山大孤山》) D. 齐楚之精英(《阿房宫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 A项,句意为:没有被打败过,所以才雄霸天下。败北:战败。古今异义相同。 B项,句意为:六官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颜色:古义,脸色;今义,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古今异义不同。 C项,句意为:楼观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发挥:古义,互相辉映;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古今异义不同。 D项,句意为:齐国、楚国收藏的金银珠宝。精英:古义,收藏的金银珠宝;今义,出类拔萃的人。古今异义不同。 故选A。 【点睛】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古今异义常见的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等。词义扩大就是某些词原来应用的范围比较窄,原有意义比较狭窄,后来它应用的范围变得宽泛了,意义也有所发展了。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词义转移就是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新词产生后,旧词就不存在了。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词义强化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意义较弱,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增强了。感情色彩变化指有些词,古今意义的不同,不仅表现在范围的变化,而且在感情色彩上也有差别。或者是褒贬意义的不同,或者是词义轻重的不同。 6.下列四组加点词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族秦者秦也(《项羽之死》) 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 B.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之死》) 若非吾故人乎(《项羽之死》) C 东望都门信马归《长恨歌》 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D. 直夜溃围南出,驰走(《项羽之死》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辨析能力,涉及课本中的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牢记课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对活用、通假、古今异义等特殊词语要多加复习。阅读文言文中,不要死记硬背,要做到字不离句,通过培养语感以加深理解记忆。 A项,第一句句意为: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族:使……灭亡。 第二句句意为:一般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次刀。族:一般的、普通的。 加点字解释不同。 B项,第一句句意为: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若:你。 第二句句意为: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若:你。 加点字解释相同。 C项,第一句句意为:向东望,信马由缰回京城。信:听任。 第二句句意为:烟波浩渺,确实难寻找(瀛洲)啊。信:确实。 加点字解释不同。 D项,第一句句意为:当夜突围从南面冲出,纵马奔逃。走:逃跑。 第二句句意为: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走:趋向。 加点字解释不同。 故选B。 【点睛】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本为前提。课本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目眇眇兮愁予 A. 六王毕,四海一 B. 今为定江军 岸土赤而壁立 C. 栗深林兮惊层巅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后面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句意:望而不见她啊使我发愁。愁:使动用法,使……发愁。 A项,句意为:六国的君主灭亡了,全国(为秦所)统一。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B项,句意为: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像墙一样起直立着。壁: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 C项,句意为:它们的声音使深林战栗,使高山震惊。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震惊。 D项,句意为:如果后人哀悼他们却不把他们作为鉴戒。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 故选C。 【点睛】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做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8.下列各句中特殊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其间一日阻风不行(《过小孤山大孤山》) A.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B.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过小孤山大孤山》 C.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 D.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 例句句意为:其中有一天因为被风阻,(船)不能行。被动句。 A项,句意为:臣下所注重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判断句。 B项,句意为: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稍微修饰。状语后置。 C项,句意为:(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宾语前置。 D项,句意为: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被动句。 故选D。 【点睛】文言句式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我们把那些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那些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把那些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把那些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歌、行、吟、引,即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唐代也有很多诗人爱写此类诗,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 B.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他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他的诗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C.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花间词派”是中国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韦庄为“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他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此类题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C 项,“《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错误,《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故选C。 【点睛】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0.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诗句,最符合文意要求的一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简洁;“行到闹荷无水面,红莲沉睡白莲酣”,更不是简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简洁;“一去两三里,烟村四五家”,就是简洁。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路上青天 ④涧草殷勤绿,岩花造次香 A. ①④ B. ③②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连贯的能力。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本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意思是高大的树木拂晓看来尚未凋零,阳光下遥望远山层次格外分明。根据下文“行到闹荷无水面,红莲沉睡白莲酣”,可知从从花开的角度分析选①,描述细致繁复充分,未留读者通过想像补全的空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路上青天”,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涧草殷勤绿,岩花造次香”,意思是,山涧中小草长得绿油油的,山岩上的花怒放。从数量的额角度分析,选③,简笔勾勒,想象空间广阔。 故选C。 【点睛】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房屋杂谈 迟子建 人类在结束了风餐露宿、茹毛饮血的时代后,极其聪明地选择了房屋作为自己的安身之所。房屋可以遮风挡雨,可以分割成无数空间使生活变得更井然有序,于是有了卧室、厅房、厨房、储藏室、卫生间等等的格局。人类在发明房屋时最浪漫的一笔就是对窗口的设置。透过窗口,可以望见森林、原野、河流、动物、花朵、庄稼等等,更重要的是,窗口可以感知阳光和月光,因为它更多地承受了人们的睡眠,所以它也是诞生梦最多的场所。 房屋不仅仅是人的休息之所,也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场所。人们需要祈祷,于是有了风格各异的教堂;人们需要歌声,于是这世界多了一些著名歌剧院的建筑。房屋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气息的一种象征。我想天空的飞鸟在掠过人类居住的房屋时,一定把它们看成了人类的外衣。这外衣有新有旧,有的朴素有的华美,但它们因风格各异而显得多姿多彩。 我没有集邮的爱好,但还是比较喜欢邮政部门发行的一套很普通大众的民居图案的邮票。它十分朴素、典雅、浑和,很符合我的欣赏口味。最常见的是那种面值二十分的上海民居的邮票,灰色的青砖楼上是淡绿色的屋顶,门顶上有半月形的门楣装饰。窗格很碎,仿佛是想轰赶过分炽烈的阳光,它给人一种古老沉凝的感觉。而广西民居的设计则不一样,它看上去轻隽秀丽,屋檐的斜坡长长的,仿佛那一带的人喜欢坐在屋里听雨水从屋顶滑过的声音。云南民居散发着红土高原特有的朴拙气息,它们看上去像宫殿一样古色古香。而四川民居一眼望去给人一种层层叠叠的感觉,仿佛建筑在艰险的蜀道上,房屋看上去很坚固实用,能想见里面的板凳一定是矮矮的,而茶壶则敦实硕大。这套邮票中没有黑龙江的民居,若有,我想应该是在大兴安岭漠河一带的木刻楞民居,因为走遍了黑龙江,只有那里的民居才有特点。 木刻楞房子顾名思义就是用木头垒起的房屋。它一般都很高大,房中竖有几根作为支撑点的圆柱。由于漠河冬季严寒漫长,风烈雪猛,所以木刻楞房屋的外表要糊上厚厚的黄泥。这种房屋多半不用画蛇添足再加一个天蓬,屋顶就算是天蓬了,所以在屋中抬头仰望,看到的就是斗笠形均匀铺开的红松木,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森林的感觉,能嗅到木质特有的气息。房子里至少要砌两面火墙,搭两个火炉,火炉既可用来取暖,又可用来做饭。这种屋子的地面只有用木板铺就才能与房屋的气氛相得益彰。不用说,家具也都是木质的了,而且越古旧越好。人们在这样的屋子里可以高声大气地说话。从房屋的外观来看,南墙上多半挂着东北特有的蒜辫子、菜籽、鱼干等等,而西墙则挂着各种农具和捕鱼的工具。这样的房屋看上去非常浑和大气,可以想见它们是多么适合喝着烧酒讲着粗野笑话的极北地区的人居住。冬季的雪花开始拥抱漠北小镇时,这些房屋就更显得无与伦比的沉静。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成为大自然最和谐的一部分。所以无论是在电视还是在画报上看到木刻楞房屋,都给人一种非同寻常的美感。 然而今年3月9日,我因观测日全食再次回到漠河时,发现房屋发生了一些变化,新建的房子不再是木刻楞的,而是在任何乡镇随处可见的红砖房。那种长方形的、像个红棺材一样死气沉沉的房屋。据说漠河能建这样房子的多半是比较富裕的人家,这更加使我担忧不已。因为人的生活总是往好处发展,如果这一带的人把建造红砖房视为一种时髦的话,木刻楞房屋将会在不久远的将来消失。 我讨厌红砖房那种俗气之极的色彩,它对漠北风光实在是一种破坏,它永远无法与那么纯净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我甚至这样想,如果没有了木刻楞房屋,北极村还成其为北极村吗?假若我有权力,我将下达一道命令,不许那里的人们再建造红砖房,要保持木刻楞房屋的原始基调。当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保护一个村镇的房屋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对文明和文化的一种保护。 许多作家和画家都无比钟情于对房屋的抒写和描绘。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就有大段大段的对房屋的描写,他甚至能把每一条回廊都写得光彩勃发。我所崇敬的大画家梵高和蒙克,他们也在画中动情地描绘教堂和村镇的房屋风景,房屋像精灵一样在画面中闪烁,它有血有肉,它已经不仅仅是人类的休息之所了。有特点的房屋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我不敢设想,如果全世界的房屋都成为一种模式,人类的文化是不是会随之急剧地倒退以至衰亡? 我们需要在房屋里休息,更需要在它的怀抱中永久地梦想。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本文第一段使用“极其聪明”一词,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赋予房屋多重意义的肯定和赞扬。 B. 作者认为好的房屋构造应与大自然和谐相生,而红砖房败就败在那俗气的红色无法与纯净的自然融为一体。 C. 倒数第二段引用三位大师对房屋的描画,旨在揭示房屋对于人们心灵层面的意义,从而引发对人类文化的思考。 D. 最后一段中 “更需要在它的怀抱中永久地梦想”这句话照应第一段,重申了房屋对于人类的意义。 12. 作者认为房屋的存在具有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13. 文章重点写漠河的木刻楞房,为什么不以“永远的木刻楞房”为题,而以“房屋杂谈”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1. B 12. ①能遮风挡雨,供人们休息;能表达情感,是精神气息的象征。②人利用房屋享受自然,自然因为房屋而增色。房屋与大自然和谐相生。③各具特色的房屋,能激发文人想象力,使人类的文明与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13. ①本文在叙写地方民居时重点写木刻楞房,是基于对家乡房屋的熟悉,的确有一种情愫在其中,但这不是本文的写作重点。②以“永远的木刻愣房”为题,写作主旨就变成了对漠河民居的咏叹、感怀,这样就偏离了本文的主题。③以“房屋杂谈”为题,体现了一种基于房屋的泛化思考,能够使本文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 【解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A项,作者在第一、二段从物质构造到心灵层面,列举了人们建造房屋的种种用途,再结合下文作者对保有独具特色的房屋的呼吁,可见“极其聪明”是肯定和赞扬之意。B项,作者呼吁房屋要保有各自的特色,不可千篇一律,因为“有特点的房屋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选项中把红砖房的失败归结于颜色的俗气,表述错误。满世界都是的红砖房将取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木刻楞房,意味着一种文化的消失,这才是作者厌恶红砖房的主要原因。C项,作者引用三位大师的作品,意在告诉读者“有特点的房屋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房屋的特点是地域文化与文明的象征符号,如果全世界的房屋都变成一个模样,大师们将再无灵感创作,那文化领域相应的也就死气沉沉了。这正是作者对人类文化层面的一种思考。D项,作者说“更需要在它的怀抱中永久地梦想”和第一段“它也是诞生梦最多的场所”遥相呼应,都是谈房屋给人带来的作用,表达了希望房屋之于人的意义所在。表述正确。故答案为B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认为房屋的存在具有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中的“多重”,可见答案不止一点,要多角度思考。首先找到文中写房屋意义和作用的内容。文章第二段“房屋不仅仅是人的休息之所,也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场所”一句非常关键,据此推知,房屋存在有两重意义。再结合第一、二段的相关词语,可以得出答案要点①。文章三、四两段列举了各地民居的特点,并在第四段结尾说“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成为大自然最和谐的一部分”,融合第一段“透过窗口,可以望见森林、原野、河流、动物、花朵……可以感知阳光和月光”,可以概括出答案要点②。文章第五至八段通过写对红砖房有可能取代漠河木刻楞房的担忧,呼吁保留房屋的地域特点,通过对有特点房屋的保护从而达到一种对文明与文化的守护。结合六、七段的末尾句“当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保护一个村镇的房屋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对文明和文化的一种保护”“如果全世界的房屋都成为一种模式,人类的文化是不是会随之急剧的倒退以至衰亡”可得出答案要点③。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章重点写漠河的木刻楞房,为什么不以‘永远的木刻楞房’为题,而以‘房屋杂谈’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本题考查把握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比较标题的优劣主要应从主旨和情感两方面着手。本文主要阐述的是由房屋引发的对于文化与文明传承方面的思考。作者呼吁保护各地有特色的房屋,如果全世界的房屋千篇一律,那将是一场文化的消弭。作者列举上海、广西、云南、四川以及漠河的民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重点写大兴安岭的漠河。那里是作者的家乡,对那里的房屋特色更为熟悉,有一定的情感因素。但是文章的主题却不是对家乡的怀恋,而是对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一种理性思考。所以以“永远的木刻楞房”为题在主旨表现上就偏了。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一)文言文阅读(12分)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善属文。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官赋》。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朗诵之,郾大加赏。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曰:“不得,即请第五人。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后又举贤良方正科。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牧刚直有奇节,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诗情豪迈,语率惊人。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选自《唐才子传·杜牧》) 【注】薄施尘露:效绵薄之力。尘露,比喻微小的贡献。 14. 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善属文 属:写作 B. 初未第 第:宅子 C 侍郎以峻德伟望 峻德:品德高尚 D. 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 扬眉:眉飞色舞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牧当时在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只好流落到京都。 B. 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他的才华,一起举荐他,让他参加正科考试。 C. 杜牧因政绩突出,多次升迁,曾担任三个州的刺史。 D. 杜牧因诗情豪迈,语言直率惊人,与杜甫风格相似,人称“小杜”。 16.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答案】14. B 15. B 16. (1)许多人都说杜牧豪放不羁,不拘小节,然而我尊重你的建议,不敢再改了。(2)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如同泥沙一样不珍惜。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A项,句意为:擅长写文章。属:写作。加点字解释正确。 B句意为:当初考试没有及第时。 第:及第。加点字解释错误。 C句意为: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峻德:品德高尚。加点字解释正确。 D句意为:眉飞色舞,非常高兴地在一起读一卷文书。扬眉:眉飞色舞。加点字解释正确。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在读懂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文言文大意,把握文章主旨,并从文中找出跟选项有关的内容,分析比较,辨别正误,最后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B项,“主司侍郎崔郾和太学博士吴武陵发现了他的才华,一起推荐他”错误,应是吴武陵发现了杜牧的才华,并向崔郾推荐了杜牧。 故选B。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疏旷”,豪放不羁;“细行”,小节;“易”,改。(2)中“纷奢”,奢侈;“念”,顾念;“锱铢”,一分一厘。 【点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参考译文: 杜牧,字牧之,京兆人,擅长写文章。当初考试没有及第时,来到京城,当时的主考官是侍郎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向他报告说:“侍郎您凭借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声望,为明智的君主选拔人才,我不敢不效绵薄之力。刚才遇见十几个文人进士,眉飞色舞,非常高兴地在一起读一卷文书,看他们读的文书,竟然是进士杜牧的《阿房宫赋》。杜牧这个人,有辅佐君王的才能。”于是拿出文卷朗诵它,崔郾听了大加赞赏。吴武陵说:“请求您给予这个人状元。”崔郾说:“已经有人了。”吴武陵说:“如果不行,就请求及第第五名。如果还觉得不行的话,就请求把见到的赋返还。”吴武陵的言辞面容激动严厉。崔郾说:“读书人中大多说杜牧粗疏旷达,不拘泥于细节,然而我尊敬地依照您所指教的,不敢再改变。”后来崔郾又举荐他为贤良方正科。沈传师上表举荐他做江西团练府巡官。又做了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被任命为侍御史,多次升迁到左补阙,历任黄、池、睦三州的刺史,以考功郎中的身份负责起草诏令,升迁为中书舍人。杜牧刚强正直,有奇异的节操,敢于议论朝廷的大事,指斥弊端尤其严厉。死时五十岁,临死前自己撰写墓志铭,把自己所写的文章大多焚烧。他的诗作感情豪迈,言语大多惊人。认识他的人把他和杜甫相比,把他们称作“大杜”、“小杜”来区别他们。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常征君 杜甫 儿扶犹杖策,卧病—秋强。 白发少新洗,寒衣宽总长。 故人忧见及,此别泪相望。 各逐萍流转,来书细作行。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时杜甫在云安(今重庆云阳)养病。征君:古代未曾做官的人。见及:前来问候。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上句极言自己病体之弱,“儿扶”还须“策杖”;下句极写卧病时间之长,超过“一秋”。 B. 颔联叙写自己由于久病无力,近来很少梳洗白发;身体消瘦,寒衣穿在身上也显得又宽又长。 C. 颈联点题:故人担忧“我”的病情,特来问候;临别之际,彼此伤心,相对泪下,黯然神伤。 D. 此诗前几句自叙病态,凄恻动人;后几句送别常征君,情深意挚。全诗层次分明,章法谨严。 18.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7. B 18. (1)意为分别之后,两人各自追逐浮萍,四处漂泊辗转,别忘了在来信中细说别后详情。 (2)诗人以浮萍为喻,表达了对自己和常征君漂泊不定境遇的同病相怜,以及对别后能经常收到常征君音信的期盼。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由于久病无力,近期很少梳洗白发”不正确。“白发少新洗”意为发白且越来越少,极言衰病之甚。故选B。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题干是“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解答本题首先理解这两句诗的内容,然后分析诗句中蕴含的情感,诗的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分别之后,两人各自追逐浮萍,四处漂泊辗转,别忘了在来信中细说别后详情。这两句诗中的“逐萍”意为追逐浮萍,以浮萍为喻,写出了作者和朋友就像那浮萍一样四处漂泊,达了对自己和常征君漂泊不定境遇的同病相怜。“细作行”意为“别忘了在来信中细说别后详情。”表达了别后希望能经常收到常征君音信的期盼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点睛】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归鹿门歌》中,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5)《菩萨蛮》(其二)中,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答案】 (1). 三顾频烦天下计 (2). 两朝开济老臣心 (3). 岩扉松径长寂寥 (4). 惟有幽人自来去 (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6). 使我不得开心颜 (7). 吴楚东南坼 (8). 乾坤日夜浮 (9). 未老莫还乡 (10). 还乡须断肠 (11). 一肌一容 (12). 尽态极妍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频烦”“惟”“事”“坼”“乾坤”“妍”的书写。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五、语言表达(6分) 20.把下面的句子依次填入下面的横线处,使之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①《离骚》抒写理想 ②抒写先民的喜怒哀乐 ③富于写实精神 ④抒写爱国激情 ⑤《诗经》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 ⑥富于浪漫气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⑤②③①④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衔接与表达连贯的能力,做题时,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大处着眼、小处探究,重在整体把握,然后逐一击破。选段介绍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根据内容可知这六句可分为两组,一组与《诗经》有关,即⑤②③,其中②与⑤中“反映古代社会生活”关系紧密,应放在⑤之后;一组与《离骚》有关,即①④⑥。按照前后照应的原则,应先说《诗经》,再说《离骚》。故顺序是⑤②③①④⑥。 【点睛】 衔接类题目先要读懂语段的大致意思,抓住关键句,确定衔接的第一句,然后根据句子相互之间语意的前后连贯,有时还可以利用其中虚词,排列出语意通顺且符合逻辑的一段话。其中,排除法是解决选择题排序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抓住自己最确定的句子,采用排除法选择答案,能够提高准确率。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采菊东篱,寄情山水,享清闲喜恬淡,中国文人持有闲适的情怀。 材料: 苦闷 雄壮 感伤 怀愤懑诉愁苦 存慷慨显激昂 寄孤苦抒忧愁 送别友人 怀才不遇 思念家乡 留取丹心 报国无门 矢志报国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怀愤懑诉愁苦,中国文人怀有苦闷情怀。 ②思念家乡,友人送別,寄孤苦抒忧愁,中国文人具有感伤的情怀。 ③留取丹心,矢志报国,存慷慨显激昂,中国文人拥有雄壮的青怀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主要考核仿写,仿写有嵌入式仿系、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无论是哪种都注意一个原则,即“形似”“意谐”。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这样才能进行仿写。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此题是提供材料的仿写,注意先是两个成语,然后是中间的六字短语,最后是“中国文人具有……的情怀。注意四字词语,六字词语和情怀之间的对应。 六、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要求作文心。 心安吟 邳雍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 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 谁谓一身小,其安若泰山。 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 这首诗充满谐趣,富有哲理,是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心境的真实写照。它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例文】 吾心安处是故乡 物质发展激荡的当下,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让许多农村青年背井离乡,到大城市谋求广阔的前程。然而,在城市弱联系势不可挡的当下,有多少人的意气被漂泊的孤寂鲸吞蚕食?农村空洞化,城市太拥挤,一边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一边是身心俱疲的“蜗居青年”,这样的情形还要折磨我们多久? 诚然,诸如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具有国际视野和大城市气息。年轻的生命不甘受缚,可以在此更广阔的物质舞台与精神高地,开眼界,长见识,非但无可厚非,相反这恰恰是一个人有所追求的体现。但漂泊不是常态,人是群居动物,源其内心有着对归属感的渴求,兜兜转转,浪迹天涯,最终还是要回到温暖的家,将疲惫的灵魂安放。因此,吾心安处是故乡。 更何况,大城市未必都繁花似锦,不见泥泞。大城市压力大、节奏快,许多人都跟不上。朝九晚五的生活,磨平了大部分人的棱角和锐气,忙碌也庸碌。碌碌的人生,存在着麻木的灵魂,或许一开始你确实心驰神往,乐在其中。但日复一日的枯燥终会让你厌弃,厌弃环境,甚至厌弃自我。因而正如金一南先生所言:“越是喧闹,越是孤寂;越是寂静,越是丰富。”城市是历练的好去处,却并非就是可以扎根的沃土,家乡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 再者,选择故乡也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新时代新政策迭出,不少人选择回乡创业,因为政府正大力支持,国家让利丰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可以如海外学子一样求学归来仍为祖国效力。异乡浪者,回乡创业,带动家乡发展,这其实就是家国情怀的体现,是人之为人所应有的大境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对大城市趋之若鹜,不如不遗余力建设家乡,带着父老乡亲们富起来、强起来。 更为重要的是,人最可贵的是初心不改。社会浪打浪的热潮,对年轻人未尝都是好事。诸如笔者等“00后”更是被推搡着前进。人最怕对物欲的追求遮蔽了生命的星空,然后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嗟叹为什么我们“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是漂泊的无奈,还是少年意气的丧失?是能力的缺乏,还是对时代的妥协?我想这一个个问题将如晨钟暮鼓,跟随我一生,一路行走,一路叩问:求什么?为何求?初心仍在否?意气未丧否? 一言以蔽之,愿同所有的“00后”一样向往繁华,亦希望同所有的“00后”一起守住初心。这便是我的人生愿景:吾心安处是故乡!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是一首诗,全诗围绕着“心安”层层展开,写出了心安的诸多好处。若心安则身安,天地也自然宽了。其实,“心安”是一种心态,而心态决定着人生的苦与乐。所以,生活中,高兴也好,忧愁也好,关键要调整好心态,因为生活绝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何去面对生活的原味,心态最重要。心安身自安,心安万事轻。心安,是远离烦恼的秘诀;心安,是遇事不糊涂的药方;心安,也是我们每一个寻求快乐的人都应具有的精神境界。 【立意】心安是快乐的源泉;保持良好的心态很重要;心安与身安等等。 【结构】题目切题,“吾心安处是故乡”,第一段提出问题,“这样的情形还要折磨我们多久”。第二段,分析现实,得出结论,“但漂泊不是常态,人是群居动物,源其内心有着对归属感的渴求,兜兜转转,浪迹天涯,最终还是要回到温暖的家,将疲惫的灵魂安放”;第三段分析“家乡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第四段“选择故乡也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第五段“人最可贵的是初心不改”。最后一段强调“吾心安处是故乡”。 【素材】1. 经历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上留下斑斑点点的痕迹,在阅尽无数冷暖,洗尽无数铅华过后,我们的心智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充满内在力量。但究竟何为真正的成熟。 2. 古代,陶渊明被贬之后归隐田园,每日倒也清闲。在写《归园田居》时,望着南山,不觉产生了感叹;此时,他的内心是安逸的。路游,在乾道二年春,朝廷以“交结台柬,鼓唱是非,力说张俊用兵”的罪名,把他的职位免去,让他免去回家。然而,陆游在归家初期又写下了“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这句词,抒发了自己的豪情,表明了他高尚的情操;此时,他的内心依旧安逸,凸显了他旷达、乐观之情怀。 3. “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心与身俱安,何事能相干。”这些人正是由于内心的“不安”,才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由此,心若安,何事能相干?社会何愁不会变得美好而又和谐呢?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