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长治市太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太行中学20]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刘洁琼 审题:朗学丽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宋诗 尊唐抑或宗宋的争论,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的艺木范型、文学价值的观念之争。其实, 唐诗与宋诗之间有着不可忽略的因袭痕迹,它们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两个连续的点。宋人在努力开辟自己的诗风时,没有可能完全绕开前代诗歌的形式与技巧而另立规则。唐诗的浸入是潜移默化、无可避免的,即便是宋诗最具特色的刳新之处侬旧能从唐谛中寻出蛛丝马迹来。譬如,诗歌题材、语言的通俗化趋向实际是从杜甫开始的,中唐韩愈、白居易、孟郊、贾岛及晚唐皮日休、罗隐等人又有所发展,宋代诗人则沿其流而杨其波,进一步描写更加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采用更多的俗字俚语,从而形成一种显著的特色。诗歌的议论化也是从杜甫、韩愈开始的,到晚唐杜牧、李商隐的诗中已屡见不鲜,入宋以后“以议论为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诗坛风尚。“以文为诗”则始自韩愈。在对唐诗典范的承抟划变中,杜甫、韩愈对宋诗的启迪作用尤其重要。 宋人曾说:“于诗者,必取杜甫。”宋人正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代诗风的,宋诗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宋人的可贵之处即在于他们的高度自信与创新精神,挑战极盛,力创与唐诗并峙的另一座高峰。 宋代诗人的惨淡经营使宋诗于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都是生新的,如梅尧臣之年淡,王安石之精悴、苏轼之畅达、黄庭坚之痩硬、陈师道之朴拙、杨万里之活泼,都可看做是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一般认为宋代诗坛的主要风格有两种,即平淡流畅与抽峭瘦硬。苏轼和黄庭坚是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他们的诗学理想殊途而同归,无论是崇陶还是尊杜,一致指向的都是对平淡美的讲求,这实际是一种超越了雕润絢烂的老成巩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宋人还常花费机智与心思在诗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学问,把诗写得十分精致深奥,把意思琢磨得十分含蓄深邃,令人读其诗如嚼橄榄,慢慢咀嚼嚼其中深意。由此,唐诗的丰腴变成了宋诗的痩劲,唐诗的蕴藉变成了宋诗的深刻,唐诗的通脱变成了宋诗的曲折。在宋代诗风的背后,映 射着宋人深刻的思致、复杂的心境与细腻的感觉,和唐人大不一样。大抵唐人的诗重在情韵,而宋诗更费功力,显得精深老成,这才是唐宋诗内在本质上的差异。 宋诗在题材内容、艺术表现,审美风椹上的突破,奠定了宋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典范地位。宋诗的长处,不在情韵而在思理,“筋骨思理”是宋代诗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在诗歌中的集中表现。宋诗经过理性节制的情感内蕴,温和内故,没有唐诗的热烈奔放: 平淡瘇劲的艺术风格,也没有唐诗的色泽丰美。但它同样是古典诗歌美学的一大范式,对后代诗歌影响深远。金代苏学大盛,有“金源一代一坡仙”的说法。元、明、清的诗坛上尊彦与宗宋一直交错出现,甚至在一个人的诗集中存在着学唐体、效宋调的并存迹春。特别是到了清代,宋诗开始受到重视。清中叶,尊唐宗宋者各有其人,晚清“同光体”盛行一时,有学者以为它是宋诗中兴的标志》宋诗对后世的影吻几乎可与唐诗相颉颃,宋以后的诗歌大抵表能超出詹宋诗的风格范围。 注:颉颃:xie hang,原指鸟上下翻飞,泛指不相上下,互相抗衡,引申为不相上下。 1.下列对“唐未诗”有关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尊唐或者宗宋的争论,实质上是二者在艺术范型、文学价值上的争论。 B.未诗与唐诗的关系应该是一脉相承的,未诗是唐诗的延续,当然也有拓展。 C.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都是生新的,是对唐诗风格的陌生化的结果。 D.唐未诗是双峰并峙的,没有高低之分,不过宋诗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 2.下列关于唐诗对未诗影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诗的发展不能绕开唐诗的形式和技巧,唐诗对未诗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B.宋诗的所谓创新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在所有的宋诗中能找到唐诗的特征。 C.宋诗的“以议论力诗”来源于唐诗,比如社甫、韩愈的诗中就有很多议论。 D. 宋诗沿袭了唐诗的流畅等诗风,把唐诗的含蓄、深刻发展到了极致。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宋代诗人的诗歌多表现平凡,琐细的日常生活,一般使用俗字俚语,在语言的通俗化上更进一步。 B.宋诗的风格有两种,其中拗峭瘦硬的风格虽没有了唐诗的色择丰美,但仍是古诗美学的范式之一。 C.唐宋诗的内在本质上的区别大抵在于唐诗重在情韵,而宋诗重于功力,体现了宋人深刻的思致、复杂的心境等。 D.未以后尊唐和宗未交错出现,到了清朝未诗开始被重视,如“同光体”被有些学者看做未诗中兴的标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赵一曼女士》是当代作家阿成的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1995年第5期,获 1995—1996年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国作萆协会颁发的中国作协抗战文学优秀作品奖,选择《赵一曼女士》这篇小说作为高考文学类阅读材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这篇小说内容正面,主题积极。小说所描写的主人公赵一曼是一个抗日英雄, 她的事迹曾经感动和影响了几代人,2009年在由中央宣传、全国总工会、共青国团中央、 全国妇联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赵一曼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虽然岁月流逝,但这些为民族独立、祖国新生、人民解放而奋斗牺牲的英雄人物,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淡出人们的记忆。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今天,重温赵一曼的英雄故事,是非常有意义的,有助于“让学生在感动中、思考中自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创新。著名评论苳李敬泽在该小说获奖之后曾摸文评论,“《赵一曼女士》,这是本届获奖作品中最短的一篇,阿成在相当小的尺度内安排了三重声音:有现实对历史的追问、汉思,历史的现场叙事,还有史料的拼贴。在这三重声音沉着从容的合鸣中,人们看到了一位英雄和圣女……平静地宏大叙事,相对于它的题材,它是如此 ‘朴实’,这给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小说原文较长,选入试卷时作了刪改。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高考试题解析》) 材料二 : 阿成的小说《赵一曼女士》是一篇优秀的小说,小说叙事看似散文化叙迷结构,实则匠心独运,无论从思想意蕴的丰富传达方面,还是从叙事技巧方面,都是值得回味的, 其带有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痕迹,但不是刻舟求剑、削足适履。阡成以大智若愚的想象,再现了赵一曼的人生片断。在叙事上自由出入于不同的叙事角度之呵,多层次多侧面地 展示了赵一曼的性格与人格,较之于单一性地歌頌英雄的题材处理不同,突出的是赵一曼的策反经过与怜子之情,这方面内容是他人所未言之语,尤其是第二封信及伪满档案的公示,是在小说发表之前社会民间所未见的文字。曹记得有一学生曾质疑真伪,认为第二封信是有损英雄的虚构文字,我未见过信的原件,心中惶恐,不敢妄断,就打电话询问阿成老师,他说那是真的,他也不敢虚构,展示的目的是为了显示荚雄性格中“人性的温度”,这是原话。 《赵一量女士》这篇小说,总体上有一个基本价值立场,那就是肯定英雄赵一受,她的坚贞不屈,英勇就又,体现了汉民族敢于反抗外族侵略的大无畏精神,叙事角度是三种聚焦方式并有各自特点,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内聚焦(限知视角)是介入历史及历 史人物的方式,也是叙事者表达情感的自由方式,小说中的“我”与真实作者之间价值观念是重合一致的。零聚焦(全知视角)则体现叙事者的再现式想象及对屑史事件进行生活化、细节化还原的能力,外聚焦体现的是叙事的节制含蓄及对读者的尊重与期待,展示人性化的英雄是小说的主旨。 (刘绍信《赵一曼女士叙事解读》) 材料三: 第5题考查小说“人物分析”的技巧。要求学生能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木魅力”,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能力层级D,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 赵一曼女士是我国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她既有浪漫拔俗的文人气质,又有着因长期从事险恶军事斗争而形成的职业军人的冷峻气质,该題要求考生通过对作品的品读,分析赵一曼身上体现文人气质和军人冷峻的细节,参考答案对其文人的气质列举了三点: 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对其职此军人的气质特征——冷峻也列举了三点: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來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该题满分6分,每一点对应1分。正如小说作者所指出:“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作品对赵一曼的文人和军人气质细节描写是比较突出和明显的,考生只需进行认真体味,略加分别,自可梳理清楚,因此难度不大。 考生作答的主要问题:⑴体味不细致,对表现其文人和军人气屑的细节分析不全面,回答笼统甚至不着边际,比如这个回答:“因为赵一曼女士饱读诗书知识渊博,又作为 一名反满抗日战士,二者完美结合……所以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屑和职业军人的冷峻。”再如这个回答:“这句话(指题干)是对传主赵一曼的高度概括、赞杨了 传主文静、从容、为国孭躯的美好品赝与精神”,它实际上是在评论试题的题干而不是回答问题;(2)思路不清晰,语言组织凌乱,缺乏条理性,如列举一个特点后说她具有 文人气屑,接着又重复说这一点是“军人冷峻'”的体现;还有些考生列出了小说中的一 些细节如写遗书、攻心策反等,但未指明这属于赵一曼的哪种气质;(3)回答不全面。如回答军人冷峻气质时仅写道“赵一曼女士在被遽捕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她始终都没有开口”等;(4)不按题意回答问题,将相关细节分要点列出,却并不说明属于文人气质还是军人冷峻的特征。 (选自《语文救学与研究》论文)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一曼女士》是一篇忧秀的小说,它的成功体现在内容的积极和艺术的独到。 B.考试的文本有严格的选择标准,获全国大奖的作品容易成为选择的对象。 C.小说中的赵一曼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英雄形象,其精神影响深远,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描写方法都是前无成例,开了先河的。 D.《赵一曼女士》的叙述角度是多样化的,三种聚焦方式体现了艺术上的匠心。 5.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评论家李敬泽对《赵一曼女士》的高度评价助力了小说的获奖。 B.我们在试卷上读到的文本往往己经不是原文原貌,时是经过命题人刪改过的适合考试的“考试文本”。 C.考试的命题是从作品内容出发,目标明确地考査具体能力。 D.考生答题方面的问题暴露了阅读思维上的欠缺和应试能力的低下。 6.根据材料,简要概括提高文学类文本阋读应试水平的做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炊烟 阿城 老张得了一个闺女。老张说,挺好,就是大了别长得像我,那可嫁不出去了。因此,女儿名美丽,自然姓张。 老张的大学同学都说,叫个美丽,没什么不好,就是俗了点。老张你也是读过书的人,怎么不能想个雅点儿的呢? 老张说,俗有什么不好?实惠。这年头你还想怎么着?结结实实的吧。 老张的同学说,结实?那叫矿石好了,叫火成岩,水成岩也成。咱们这行就是学了个结实。 老张在大学读的地质。 老张疼闺女。 老张抽烟。老张的老婆说,你要想要孩子,就把烟忌了,书上说,大人抽姻,会影响胎儿的基因。老张正抽到了一半儿,马上扔掉,用脚碾灭,戒了。美丽生出来了,老张买了一包烟。老张的老婆说,你叫美丽从小肺就是黑的吗?老张凄凄的样子。老张的老婆说,称抽吧,别在美丽的旁边儿抽。 美丽是冬天生的。春 天了,老张的老婆抱着美丽出来晒太阳。起风了,老张说,还不回去,看吹着。老张的老婆说,不晒太阳,美丽吃的钙根本就吸收不了。老张说,那就屋里窗户边儿上硒嘛。老张的老婆说,紫外线透不过破璃,人体吸收钙,靠的就是个紫外线,隔着破璃,还不是白晒。老张说,那就等风停了。 老张瞧着老婆给美丽喂奶。老张的老婆书也念得不少,瞧老张老盯着,说,还没瞧够呀,又不是没瞧过。老张说,谁瞧你了,我是怕美丽吃不饱。俩人都笑了,美丽换过一 口气,也笑了。 秋天了,美丽大了点儿,手会指东西,指妈妈,指爸爸,还会抓耳朵,抓妈妈的头发,抓爸爸的鼻子。 有一天,老张的老婆抱着美丽,老张在旁边挤眉弄眼,逗得美丽嘎嘎乐,两只小手儿爹着。老张的老婆把美丽凑到老张的脸前,美丽的手就伸进爸爸的嘴里。 说时迟,那时快,老张抬手就是一掌,把母女两个打了个趔。老张在地质队,天 天握探锤打石头,手上总有百来斤的力气。老张的老婆没有提防,就跌到了。到底是母亲,着地的关头,一扭身仰着将美丽抓在胸口。 美丽大哭。老张的老婆脑后淌出血来,从来没有骂过人的人,骂人了,老张的老婆骂老张。 老张呆了,浑身哆嗦着,喘不出气来,汗从头上淌进领子里。 老张进了医院,两天一夜,才说出话来 。 六零年,闹饥荒,饿死人,全国都闹,除了云南。那年,我毕业实习,进山找矿。 后来,我迷路了。有指南针,没用。我饿,我饿呀。慌,心慌,一慌就急。本来还会想,这下完了。一直就吃不够,体力差,肝里的糖说耗完就耗完。后来就出汗,后来汗也不出了,什么也不敢想,用脑子最消耗热量了。躺着。胃里冒酸水儿,杀得牙软。 后来,从肚子开始发热,脚心,脖子,指头尖儿,越来越烫。安徒生不是写过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吗?这个丹麦的老东西,他写得对。人饿死前,就是发热,热过了,就是死。 我没死。死了怎么还能跟你结婚?怎么还能有美丽? 我醒的时候,好半天才看得清东西。我瞧见远处有烟。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儿,烧饭才会有烟。爬吧。 就别说怎么才爬到了吧。到了,是个人家。我趴在门口说,救个命吧,给口吃的吧。 没人应。对,可能我的声音太小。我进去了。 灶前头靠着个人痩得牙龇着,眼睛亮得吓人。我说,给口吃的。那人半天才摇摇头。我说,你就是我爷爷,祖宗,给口 吃的吧。那人还是摇头。我说,你是说没有吗?那你这灶上烧的什么?喝口热水也行啊。那人眼泪就流下来了。 我不管了,伸手就把锅盖揭了,水气散了,我看见了,锅里煮着个小孩儿的手。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主题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成文字读来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用一个特别温馨的题目,讲了一个特别残酷的故事。 B.老张很爱女儿,从为了女儿戒烟、关心女儿晒太阳别吹风受凉、看到母女俩被自己打倒时浑身哆嗦等细节都可以看出。 C.本文把饥荒对人的影响刻画得深刻,故事跌宕起伏。 D.为了 “吃”,吃掉了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体,吃掉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批判了人的饕餮成性。 8.试分析老张“抬手就是……掌”这一细节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9.结合文本探讨小说为什么要以“炊烟”为标题。(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阋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推结①箕踞见陆生。 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威阳。项籍佶约,向立为西楚莉三,诸忮皆属,可谓至強。然、汉王起巴蜀,鞭答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 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佗乃蹶熙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又。”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 ”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 ”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玉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骨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表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岖②山海之同,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 ”尉佗大笑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 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 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玉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泰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谏。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妇椎。②琦岖:同“崎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证。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指对人称臣。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⑴ 陈与义 其一 巧画元盐(2)丑不除,此花成韵更清姝。 从教⑶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⑷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 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未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擔下,梅 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4.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黒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15.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椐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三)名篇名旬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写未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 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廉颇蔺相如列传》) (3)杜牧《阿房宫赋)> 中讽刺秦朝统治者建造的房子用的材料比谷仓中的粮食还 多的两句是:“ , 。” 3、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它们的继承代表了中华文化的 ;它们的发展代表了中华文化的 ,阿拉伯数字融入中文书写系统的过程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 阿拉伯数字在中文书写系统中的扩展一方面是由于文字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书写简便,与汉字的区别性好,( ),因而在获得中文书写系统的接受后迅速在各个领域扩展使用。另一方面,其扩展也得益于社会发展和国家语言文字标准的引导,特别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及政策法规对其推广起到了 的作用。 总体来说,阿拉伯数字在中文书写系统中的应用是一个逐渐扩大范围的过程,发展到今天,已弪很好地耻入了中文书写系统,跟汉字数字形式大体上形成了分工互补、 的辂局。从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说明,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屐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玫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屮说明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B.从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中可以看出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C.其扩展过程的反复和逐步稳定可以看出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D.其逐步稳定和扩展过程的反复说明书写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国家的规范引导都起着重要作用.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可以用它简便地表示计量、编号等 B.在表示计量、编号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便利性 C.阿拉伯数字便于表示计量,编号等 D.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计量、编号等特别简便 19.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脉相传 兼容并包 举足轻重 各司其职 B.一脉相通 兼容并包 举重若轻 按部就班 C. 一脉相传 兼收并蓄 举足轻重 按部就班 D.一脉相通 兼收并蓄 举足轻重 各司其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然而,由于时代和环境差异,① _,不管是摆放在博物馆还是故纸堆里,这些文化总是向外界表示着略显保守和僵硬的“面孔”。② ,才能成为鲜活、可亲的大众文化。 可以说,③ ,而是缺少把传统带入现代生活的创意。 唐诗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们提起唐诗,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唐诗以其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情趣使古往今来难以计数的读者为之倾倒。唐诗中,哪一句最打动 、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请从以下三句中任选一句作为开头,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 、出来。(5分) ①唐朝的离别苦。 ②唐朝的诗人清高。 ⑧唐朝的月明。 要求:(1)至少运用两神修辞手法。(2)结合相关诗句。(3)不少于100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了很多催人奋进的话语,值得新时代青年人学习反思。如: “幸福是备斗出来的。”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虐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我们体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 “九层之台,始于累土。” 请以其中某两三句的思考和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