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教案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修、期、次、致”等实词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朗读品味,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感受文章精炼优美、 朴素清新的语言;②体会文章叙议结合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旷 达胸怀;②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 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叙议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组织讨论法、点拨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是一种对人间、对 世界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和谐之中,生 活在艺术和诗意的氤氲之中。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又是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 活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品读《兰亭集序》,去触摸他那一段不寻常的心路历程 吧! (二)知识积累 1.了解序的的体裁特点以及关于序的体裁常识 (教学方式:讲授法,教师多媒体展示介绍) 2.合作探究,解决句读、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利用工具书疏通课文 2.自读全文,从每段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并概括要点 明确: 第 1、2 段:记叙宴集盛况(乐) 第 3 段:抒发宴会后的人生感慨(痛) 第 4 段:交代作序的目的(悲) (四)深入研读(教学方式:师生对话、以读促悟、情景教学、小组讨论) 1.研读第 1.2 段 老师:清自读课文,思考:第 1.2 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 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到“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悦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文四美 俱全,足可也。 当然更乐的事不在修禊,而在于作曲水流觞之饮。将他们的赋诗的一句找出: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请对照注解来看这句话: 众人陶醉在自然美景之中,尽情尽意,欢声笑语,久久不绝,以致感到人为的管 弦之声亦属多余了。 教师:打开幻灯片——明·文徽明《流觞赋诗图》,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感受。 但最令人快乐的还不在于此,是什么?是游目骋怀。如何理解“游目骋怀”? 教师总结:兰亭宴集,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臻,但这种愉悦之情 仅以“信可乐也”四字表出,笔势始终从容,这是心境的淡雅,是作者的情性的 体现。 2.研读第 3 段 教师:自读第 3 段,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的中心问题。 学生:文章第 3 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 教师:自读第 3 段,了解作者心境变化,在谈论到生死问题时,作者的情感为何 会由“乐”转而为“痛”呢? (学生立足文本发表见解,最后教师归纳) 3.研读第 4 段 ①学生齐读第 4 段,思考:“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生死观? ②讨论:此段作者流露的情感是“悲”,“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作者 因何而“悲”? (五)品味语言 教师: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露,对此如何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明确: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则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 骈或散,骈则整齐优美,散则错落有致,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 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 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 16 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出来,渲染了 清幽的气氛。又如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概括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 构成了和谐的统一,难怪后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 (六)探究感悟 孔子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 以净化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灰尘蒙蔽的双眼明亮如初, 使原本浮躁的心恢复平静。兰亭集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 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而王羲之之悲实乃古代哲人和诗人共同的困惑,他 们在大彻大悟了天地宇宙的无穷后,产生了一种渺小感和迷茫感,在文学作品中 此类思索比比皆是,你们是否能举出与此有关的名句? 例: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天地无,人命若朝露。——曹植《送应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古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七)课堂总结 教师:人生总是不免有失意伴随,能在失意的生活中找出诗意来,这就是王羲之 的睿智之处。观照现实人生,回首萧瑟处,我们如能吟出“也无风雨也无晴”之 类的诗句,也就无愧于诗意的栖居。 (八)作业布置 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成短文,如对王羲之的认识,对生死的理解,对时光易 逝的感慨等等。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