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2故都的秋习题新人教版必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中语文2故都的秋习题新人教版必修

2 故都的秋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 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 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 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 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 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 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 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 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 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 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 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 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 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下,听“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 光”,清淡,悠闲,还带有一丝落寞。 B.“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无声无味,“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渲染了那种寂静的氛围,突出了“静”。 C.“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细腻中给人以清净悠 闲之感,突出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又紧扣了“悲凉”。 D.“秋蝉的衰弱的残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以及秋雨后桥头上都市闲人无聊的谈天声, 是秋天静中的喧闹,都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 解析 D 项,此处写声音是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声”衬静,所以“喧闹”“热闹的感觉”都理 解不当。 答案 D 2.选文第一段,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感受故都的秋的? 解析找准答题角度是回答本题的关键。文章有的地方写色彩,是诉诸视觉的;有的地方写声 音,是诉诸听觉的。 参考答案作者是从视觉与听觉角度感受故都的秋的,如“碧绿的天色”“蓝朵”等是视觉 描写,“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听觉描写。 3.“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一段有什么作 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解析这是一个过渡段,可以从结构上的承上启下和内容上所写的具体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①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秋蝉的描写自然过渡到下文对秋雨及“都市闲人” 的描写。②内容上,南、北方秋雨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北国秋雨的“奇、有味、像样”,充分 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语言运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字。 一个好思想,一个好作品,在成型之前,① 。这种子来 自人类生活的土地,然后如同柳絮一样在人类精神的天空飘荡。倘若它落到了你的心中,你的 心又恰巧是一片肥土,② ,最后有希望发育成一棵好的植 物。精神的创造当然是离不开外部的环境的,③ 。满天柳 絮,阳光明媚,水分充足,可是倘若你的心是一片瘠土,你的心中仍然不会绿柳成荫,一颗种子 只有落在适宜的土壤上,才能真正作为一颗种子存在。 解析第①处,从横线后的“种子”来看,横线处要以“种子”比喻思想。第②处承前展开,应 填入“萌芽”“生长”;第③处要辩证分析,文段强调的是思想与作品的关系,是创作的内部 环境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①起初只是一颗种子(或“它可能只是一颗种子”) ②它就会在你的心中萌芽和 生长 ③但更重要的是内部的环境 5.仿照下面的句子的句式结构以及意境特点,另写一句话。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 少风。 解析题目中所给的句子描绘江南的秋,并以此来反衬北国的秋。其中的三个句子结构相同, 动词后面均用助词“得”,形式上有一种整齐的美感。做补语的形容词“慢”“润”“淡”, 表现的都是平淡细腻的韵味,语言精致优美。仿写时要注意这些内容,做到既形似又神似。 参考答案北国,春当然也是有的;但气温升得慢,春雨下得少,花儿开得迟,并且又时常有沙 尘暴光顾。 课时作业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国色天香》节目播出后,霍尊在微博中写道:“首次接触国粹,从陌生到爱到不能自已...., 不能更棒的感觉。” ②在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展的今天,“名人”辈出,而过去要成为名人必须在某一领域出类 拔萃,才能通过薪火相传....、书籍记载等方式广为人知。 ③防霾产品种类繁多,花样翻新,但是经科学研究证明,许多被宣传得天花乱坠的产品纯粹是 无稽之谈....。 ④南国的秋天与北国的秋天迥然不同....,无论是秋的色、秋的味,还是秋的意境与姿态。 ⑤冬日游黄山赏冬雪风韵,登上绝顶,放眼四望,沟壑、峰峦一派银装素裹,冰雕玉砌,视野平 远,天光云影一览无余,顿觉自身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应做到履职尽责,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 容不得半点敷衍。然而,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中混混沌沌....。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解析①不能自已: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合乎语境。②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 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这里望文生义,应为“口耳相传”。③无稽 之谈:指毫无根据的说法。产品是无稽之谈,搭配不当。④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 不相同。合乎语境。⑤登高自卑:指要登高山必须从低处开始,形容做事循序渐进。这里属于 望文生义。⑥混混沌沌:指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不合语境。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自然博物馆关于恐龙羽毛颜色的研究成果,让人们可以有科学依据地识别化石羽毛的 颜色,进而复原出一个色彩斑斓的恐龙世界。 B.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坑洼中落 成,开始接受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C.古代丝绸之路繁荣与绵延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沿线国家相当程度的开放与包容,这种开放 与包容使得大陆两端的不同文明得以沟通交流。 D.《咬文嚼字》及时指出春晚的文字错误,能少让其对观众产生误导,这不光是对全国观众负 责,更是对春晚负责。 解析 A 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随着”。C 项,成分赘余,“的原因”和“由于”保留一处即可。 D 项,语序不当,应为“这不光是对春晚负责,更是对全国观众负责”。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某外地游客在广州老字号“陈添记”品尝了正宗的祖传爽鱼皮,赞不绝口。店主说:“欢迎 以后常来啊!”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广州,一定还光临贵店。” B.期中考前,学校领导为了让同学们减轻心理压力,以更好的心态迎接考试,在同学们必经的 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写道:“逆境捶打造强者,烈火焚烧试真金。” C.某工地发生火灾,当地电视台及时发布有关部门通报:目前,该事故已造成 8 人死亡,3 人受 伤;我市领导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目前事故遇难者的家属情绪稳定。 D.某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多年的顽疾,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该医生十分感激。 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表示感谢,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解析 A 项,“光临”是敬辞,用于对来客所说的话。B 项,对联的内容不适合此处情境,临近考 试,对联中“逆境”“捶打”“烈火”“焚烧”之类的话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C 项,在 事故刚刚发生不久,事故遇难者的家属作为正常人,情绪不可能稳定。“目前事故遇难者的家 属情绪稳定”之类用语十分不人道,无视人之常情。D 项,“杏林”是医学界或医家的代称, 典故出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他隐居庐山,行医不取一文钱,只要求病患者栽种杏树,积年蔚 然成林。要注意与“杏坛”区别开来,“杏坛”是教育界的代称,相传孔子在杏树下设坛讲学, 后泛指授徒讲学的场所。 答案 D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4~6 题。 碧云寺的秋色 钟敬文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 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了几百岁的参天老树。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 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变换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着石 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 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 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 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 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 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 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 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 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 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 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 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 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 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 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 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佳日”,绝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免单调些。到 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 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六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 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 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诗人们 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 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 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 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 船”“半江红树卖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 饱含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 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 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对其他树 种的叶子则点到即止。 B.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的“保守”表达 自己的不满与批评。 C.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血”,这与诗人的 生活背景有一定关联。 D.本文主旨在于表达作者对秋色之美的发现与赞叹,并结合古人的创作,传达了作者对审美 体验和社会生活关系的理解。 解析 B 项,从文章第六段对松树的描述中可判断出作者对保守的松树并无不满和批评。 答案 B 5.第三段结尾画线的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 里?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知道一个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无外乎这三点:一是在篇首,有总 领全文、引出下文、引出话题、为下文做铺垫等作用;二是在篇中,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是在结尾,使感情升华、主题深化、言有尽而意无穷。另外,从前后语境分析,作者运用“惊 醒”一词,突出了自己对突然来临的秋色的感叹。 参考答案①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②彰显了秋色的突 如其来,表达了作者对秋色之美的惊叹。 6.文章结尾说:“‘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 联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本文意在表达一种对秋色的赞美和感叹之情。把握了这一点,然后结合上下文内容具体 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对古代诗人赞美秋色的诗句的引用,说明了古人与今人的感受也是有相 通之处的。因此“过去”与“现在”并不是割裂的,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语言运用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实现新高考改革的上海,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仅占总数的 30%;浙 江的近30万考生中,选考物理的也只有8万人。① , 对 学 生 来 说 ,“ 物 理 太 难 ” 使 得 作 业 量 大 幅 增 加 , ② ,可谓“性价比太低”。在不少家长看来, 高中物理中的牛顿力学、电磁学等知识太过高深,不从事科学研究的孩子们掌握日常生活中 的 常 识 也 就 绰 绰 有 余 。 对 学 校 而 言 , ③ ,因此一些优质教育资源欠缺的学 校倾向让学生放弃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和带头学科的物理却遭冷遇,这让很多物 理学界人士“心塞”。 解析第①处是过渡,由前面的报道转向后面的原因分析,结合前后文,此句应总结上文“物 理选考的冷遇”,同时引出下文“对原因的分析”;第②处前面“物理太难”“作业量大幅 增加”与后面的“性价比太低”都是在分析学生不选择物理的原因,“性价比太低”,就是 收益小,也就是“分数可能不高”,因此填写“还不一定能取得高分”;第③处是从学校角度 分析原因,从后面的“因此”可以看出前后句的逻辑关系,“一些优质教育资源欠缺的学校 倾向让学生放弃物理”,前面就应该写物理学科和教学资源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物理遇冷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②还不一定能取得高分 ③物理学科非常依赖教 学资源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2017 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认为,凡是搞金融的都必须持牌经营,这样就一定能实 现监管全覆盖。同时,要警惕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违规欺诈行为,只要提高了公众的风险意识, 合法金融和非法集资的区分才能轻而易举。论坛还表示,普惠金融有一个重要功能是对公众 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特别是针对所有老年人,避免他们踏入“庞氏骗局”的陷阱。 ①全部做到持牌经营,也不一定就能实现监管全覆盖。 ② ③ 解析解答此题,注意通读语段,理解句意,结合逻辑思维正确判断。“公众的风险意识”与区 分“合法金融和非法集资”不是一种必然的关系,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轻而易举”显然 是夸大了“公众的风险意识”的作用;“特别是针对所有老年人”属于扩大了对象的范畴, 以偏概全。 参考答案②即使公众的风险意识提高了,合法金融和非法集资的区分也不会轻而易举。③不 是所有的老年人都会被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