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全球治理改革方向(节选)‎ 李向阳 全球治理是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二战后在发达国家主导下形成的,它既有适应当时客观条件的一面,也有不完善、不合理、不适应新形势的一面: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随着国际力量此消彼长以及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全球治理的难题日益凸显。‎ 全球治理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它的公共属性。贸易投资自由化、移民问题、环境保护、互联网治理、反恐等问题事关所有国家的利益,但全球治理的提供者通常并不能独享全球治理所带来的收益,因而缺乏供给的积极性。这就会引发全球治理中的供需失衡:一方面全球性问题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全球治理供给不足。这种失衡被称为“全球治理赤字”。消除这种赤字是全球治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全球治理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规则的非中性。作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构件,国际规则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以温室气体减排为例,倘若要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执行同样的减排标准,发展中国家将难以承受。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污染严重的初级产品加工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如果执行同样的减排标准,对发展中国家很不公平。全球治理又长期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不能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因而,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是全球治理面临的又一难题。‎ 全球治理还存在一个“发展缺位”问题。全球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然而,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不能保证所有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获得发展机会,同时也不能保证所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群体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这也是当前出现逆全球化浪潮的主要根源。而这种浪潮又给全球治理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其一,逆全球化浪潮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全球治理的基础。当各国都奉行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时,全球治理就失去了意义。其二,在国际层面,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难题需要大国作出更多努力,然而,个别大国拒绝提供公共产品,严重削弱了全球治理的功效。其三,少数大国奉行以邻为壑的对外政策很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冲突,那么全球治理就有陷入瘫痪的风险。‎ 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大国正在失去应对的积极性和动力,而众多小国则缺乏应对能力。这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就成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的最佳方案。‎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8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二战后的全球治理体系,由发达国家主导,能适应客观条件,但不完善、不合理。‎ B.某些国家不肯让其他国家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导致了全球治理的“‎ - 13 -‎ 发展缺位”问题。‎ C.消除全球治理赤字、推动全球治理民主化、逆全球化浪潮是全球治理面临的三大难题。‎ D.全球治理规则的非中性特征,是指国际规则对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段提出了全球治理的难题,中间三段分述,末段总结上文,指出了解决难题的方案。‎ B.第二段点明了全球治理的公共属性特征后,接着又指出了全球治理供给不足的原因。‎ C.第三段举温室气体减排的例子,论述了在全球治理上发达国家应多承担责任的观点。‎ D.文章挖掘了逆全球化浪潮出现的主要根源,并分析了它给全球化治理带来的新挑战。‎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假设2008年没有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如今全球治理的难题就不会这么多而严重。‎ B.全球治理供给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提供者往往不能独享它带来的收益,积极性不足。‎ C.全球治理如果总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就很难得到满足,这不公平。‎ D.要想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必须大小国一起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4-6)小题。‎ 暮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六十岁的女人敢于穿着质地柔软、裤角裹腿、裤裆却突然肥坠以模糊臀部的哈伦裤出行时,谁还会注意她脸上的雀斑呢?‎ 她走上柿子林边的这条小马路时,发现马路对面,一个老者几乎正和她齐头并进。老者拖着一把平头铁锨,铁锨和柏油路面摩擦出刺拉、刺拉的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噪音。他为什么不把铁锨扛在肩上呢?她心里有点抱怨,由不得偏过脸扫了一眼老者——这老头!她心说。‎ 路灯及时地亮起来,在她斜后方的老头停住脚,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和火柴,仿佛是路灯提醒了他的抽烟。他将铁锨把儿夹在胳肢窝底下,腾出手点着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大口。借着路灯和老头点烟的那一忽儿光亮,她看见老头的齐耳短发是灰白色的中分缝,皱纹深刻的没有表情的脸木刻一般。他咳着喘着向路边半人高的冬青树丛里吐着痰,确切地说,是向那树丛吼着痰,费力地把喉咙深处的痰给吼出来。那吼是疙疙瘩瘩低沉、粗砺的吼,犹如老旧的轮胎隆隆碾轧着碎石。‎ - 13 -‎ 她闻见一股子花椒油炝锅的白菜汤味儿,球馆工地正在开饭。她看见一个体型壮实的工人正朝她和老头这边张望,望了一阵,就扑着身子快步朝他们走来。当他和他们相距两三米的时候,她看出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听他急切地高喊起来:“妈!妈!快点儿!菜汤都凉了!”‎ 她下意识地扭头向后看,路上没有别人。他是在喊她吗?他错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或者她竟然很像这位施工队成员的妈?‎ 这个端着空饭盆的年轻工人,就见他很确定地走到老头跟前,从他手里接过铁锨,又叫了一声“妈”,他催促说快点儿!菜汤都凉了!“老头”低声嘟囔了一句什么,不急不火的,由着儿子接过了铁锨。‎ 她从年轻人浓重的中原口音里,听出焦急和惦记。他的头发落满了白灰和水泥粉末,接近了老头——不,应该是他的妈那齐耳乱发的颜色。‎ 那么,他没有把身穿哈伦裤的她错认成自己的妈,他是在管那老头叫“妈”;那么,她一路以为的老头并不是个老头,而是个老太太,是——妈。‎ 年轻人扛着铁锨在前,引着他的妈往一盏路灯下走,那儿停着一辆为工地送饭的“三马子”,车上有一笸箩馒头和一只一抱粗的不锈钢汤桶,白菜汤味儿就从这桶里漾出。母子二人舀了菜汤,每人又各拿两个大白馒头,躲开路灯和路灯下的“三马子”,找个暗处,先把汤盆放在地上,两人就并排站在路边吃起晚饭。‎ 她佯装在近处溜达,观察着从容、安静地嚼着馒头的这对母子,怎么看也更像是一对父子。路边的年轻人很快就把饭吃完,从地上端起妈那份菜汤递到她手上。妈吃完馒头喝完汤,拍打拍打双手,在裤子两侧蹭蹭,从肥大中山式上衣的肥大口袋里掏出两只壮硕的胡萝卜,递给儿子一只,另一只留给自己,好比是饭后的奖赏。‎ 她看见儿子拿着萝卜,和妈稍做争执,要把自己手中那个大些的塞给妈,换回妈手里那个小一点的。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儿子也就咬着手中那大些的萝卜,很响地嚼起来。在路灯照不到的暗处,那两根在他们手中晃动的胡萝卜格外显出小火把似的新鲜光亮,和一股脆生生的精神劲儿,让她想起在她的少年时代,夜晚的交通警察手中那发着荧光的指挥棒。‎ 会所传来一阵鼓声,是某个庆典或者某场欢宴开始了。会所的承包商早年是太行山区农民鼓队的鼓手,村里的喜事,镇上县上的赛事都少不了那鼓队。如今他将一面一人高的牛皮大鼓引进美优墅会所金碧辉煌的大堂,屏风似地竖在一侧,让擂鼓成为一些仪式的开场白,让仪式中身份最高的人手持鼓槌击鼓,如同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鸣锣。‎ 她对会所的鼓声并不陌生,她和家人都在会所举办或者参加过这种仪式。虽然,和旷野的鼓声相比,圈进会所的鼓声有点喑哑,有点憋闷,好比被黑布蒙住了嘴脸的人的呐喊。但鼓声响起,还是能引人驻足的。她望望那路边的母子,他们仍然站在黑暗中专注地嚼着胡萝卜。‎ 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尽可能不把自己的心绪形容成无聊的踏实。也许鼓声早已停止,她听见的是自己的心跳。世间的声响里,只有鼓声才能让她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她”是城市里富有的暮年女性形象,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形成对比,“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的启示。‎ B.小说描写细腻传神,“妈伸出举着萝卜的手挡了挡儿子,便抢先咬下一大口,很响地嚼起来”,表现了母亲爽朗的性格和舐犊情深。‎ - 13 -‎ C.小说寓曲折离奇的情节于朴素平实、简约凝练的文字中,字里行间散发着生活的味道,传递出宝贵的精神,富有艺术魅力。‎ D.本文多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平凡的人物形象可感,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丰富,枯燥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有意味。‎ 1. 小说中年轻人喊“妈”的情节布局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尾三段写到暮色中的鼓声,请结合作品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有哪些?(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据CNN旗下财经网站报道,特朗普政府周四宣布,将对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对美国科技产业投资,引发人们对于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的担忧,美国股市暴跌。‎ 对于美国一些大型公司来说,与中国的贸易战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如果中国采取报复措施,苹果、波音、英特尔和其他跨国公司的日子将会变得很难过。‎ 星巴克也在中国市场投下了巨大赌注,并且正在收获成果。该咖啡巨头现在有大约14%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其中国业务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和其他发达市场。‎ ‎——摘自《财经网》‎ 材料二:‎2018年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公布了自美国进口的7类、128税项产品(主要是农产品)拟加征关税的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这是针对之前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终止减让的回应,按照2017年统计,涉及金额30亿美金,与之前美国终止减让涉及的金额相对对等,产品结构也都是偏上游端。对于本周四特朗普签署的针对中国进口约5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的行动,中国政府将如何反制,目前并没有公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政府在处理中美双边贸易摩擦方面表现出了相对理性和沉稳。‎ ‎——潘向东《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注释:232措施,是指基于美国商务部根据《贸易法》第232条款调查的结果,‎2018年3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了公告,对美国进口的钢铁、铝产品中止减让关税,并加征10-25%的关税。专家认为该措施主要是针对中国的。‎ 材料三:从中美的贸易结构看,中国主要对美出口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包括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家具灯具、玩具鞋帽等,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为中间产品和零部件,以大豆、飞机、汽车、集成电路和塑料制品为主。‎ 美国贸易保护虽然会对其国内部分行业形成利好,但将损害多数行业及消费者的利益。若美国对中国制造进一步提高关税实际上将等同于向消费者征税,势必增加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推升美国通胀,制约美国消费。 ——摘自《网易 财经频道》‎ 材料四:‎ - 13 -‎ 近日,美国政府连续对中兴通讯打出两记重拳:当地时间16日,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出售元器件等产品,为期7年;17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以5:0通过新规,禁止本国通信企业采购中国产品,其矛头直指中兴华为等企业。‎ 对于美方的做法,今天商务部就给出回应:美方的行为,表面上是针对中国,但最终伤害的是美国自身,不仅会使其丧失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还会影响成百上千的美国关联企业。更重要的是,将会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国投资和营商环境稳定的信心。希望美方不要自作聪明,否则只会自食其果。 ‎ ‎——源自:央视新闻移动网综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500亿美元的关税,引发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的担忧。‎ B.针对美国的“232措施”,中国商务部公布了拟加征关税清单,实际上是中国对美国的反制措施。‎ C.美国对进口的产品提高关税,抬高了产品的销售价格,等同于向美国的消费者征税。‎ D.美方对中兴的行为,表面上针对中国,看起来对中国的伤害较大,但最终伤害的还是美国自身。‎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根据材料一,特朗普政府宣布限制中国对美国科技产业投资,苹果、英特尔等科技公司的资金来源减少,公司发展将会受影响。‎ B.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进行了市场投资,且业务量增长速度超过其他地区市场,如果中美贸易战爆发,其业务量势必缩减。‎ C.特朗普政府针对中国进口约500亿美元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的行动,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立即实施了金额对等的反制措施。‎ D.从中美的贸易结构看,中国主要从美进口大豆、飞机、汽车、电机电气音像设备等,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为中间产品,包括农产品、纺织服装、高铁装备等。‎ 3. 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分析如果中美展开贸易战,会给中美两国经济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 - 13 -‎ 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斥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进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 ‎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希:迎合.‎ 1.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 )‎ A.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B.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繕宫室/‎ C.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D.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官室/‎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宰相本为我国古代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各朝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不同。‎ B.孤即孤儿,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鰥寡孤独常常连用,鰥,即鰥夫,无妻或丧妻的人;寡,即寡妇,丧夫的妇女;独,即年老无子女的人。‎ C.冬至即冬至节,是我国古代比较重要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D.南面即面向南。我国古代室内座次、座位规定严格,坐北朝南为最尊位。如《鸿门宴》“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坐的是最上位。‎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范仲淹少有大志,刻苦努力。长大后,离开家乡到应天府,投师戚同文学习,求学时,读书夜以继日,冬天里疲惫极了就用冷水洗脸提神,饮食粗劣也毫不在意。‎ B.范仲淹秉公直言,屡遭贬谪。极力劝阻皇上率百官朝拜太后,谏言太后还政,后被贬到陈州;劝谏皇上不该把大臣的升降职的事全交给宰相,免职任饶州知府。‎ C.范仲淹不怕权势,心胸宽广。虽然他与迎合宰相旨意的殿中侍御史韩渎有很大的矛盾,但他对皇上表示,这只是国事上政见不同,对他这个人没有私人服恨,怨恨。‎ D.范仲淹孝顺母亲,勤俭节约。他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招待宾客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满足需要。‎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 13 -‎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 宿楚国寺①有怀 赵嘏②‎ 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③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注】①据《酉阳杂俎》记载:楚国寺在长安晋昌坊。②赵嘏,中唐诗人。年轻时四处游历,七年(833)预省试进士,及第,寓居长安8年,与牛、李两党的达官显贵均有接触,为求功名而奔走。本诗写于赵嘏为糊口远去岭表做幕府前。③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用典型意象“衰荷“断烟”“残月”勾物出一幅秋意萧瑟、清冷凄惘的夜景图。‎ B.“寂寞”一词既写出了衰败的荷花的香气无人赏识,也写出了作者对朋友相伴的渴盼。‎ C.颔联用池水反射在墙壁上的波纹、落满井边围栏的红叶,表现诗人难眠时纷乱的心绪。‎ D.南浦的棹声惊起了大雁,阴云遮住了北楼顶上的白霜,整个画面动静结合,层次分明。‎ 2. 这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句1分)‎ 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写苏子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乘着小舟,在广阔旷远的江面坡荡漾上随波漂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描写乐声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7——19)小题。‎ 同一个人,遇上急事可能会闯红灯,但若在开车,再着急往往也能遵规守矩;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会 ,但在高铁上却能全程禁烟。违法成本不同,执法刚性也不同。这启示我们: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文明是管出来的。因此在权利与义务的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受文明,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许多人羡慕欧美国家立法保护小动物,殊不知养犬人身上背负的义务条款数不胜数:上保险、打疫苗、戴口套,等等。不仅如此,如果狗闯祸或由于主人的疏忽使他人受到伤害,狗主人除了会面临高额罚款,还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在现代社会,(   )‎ 文明是管出来的,还因为管理缺失导致的“公地悲剧”“破窗效应”,现实中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一街之隔,常有静谧与脏乱差的 ,这是持续治理与“放弃治疗”的区别。正因为醉驾入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中国 ;正因为“失信者黑名单”制度持续发力,欠债不还的老赖开始减少;正因为有严密的监管体系,人们对网购的信任指数越来越高。‎ ‎“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只有形成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明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因为在权利与义务的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福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 B.因为在权利与义务的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受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 C.因此在权利与义务的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受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 D.因此在权利与义务的两端,人们往往愿意享福文明的成果,却不愿承担文明的成本。‎ 2. 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法律规则要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不逾矩、懂规矩 B.知边界、明事理、不逾矩、懂规矩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C.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D.法律规则要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 3.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吞云吐雾 比屋可封 迥隔霄壤 蔚然成风 B.喷吐云雾 比屋可封 迥隔霄壤 靡然成风 C.吞云吐雾 比比皆是 霄壤之别 蔚然成风 D.喷涂云雾 比比皆是 霄壤之别 靡然成风 4. 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 - 13 -‎ ‎ 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子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期间,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古代在纸张发明之前,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① ______________,用于写信的简则称为“书简”。在书写之前,要挑选青竹简,在微火上烤炙使之脱水,就是把竹简的水分蒸发出来。经烤灼,②______________,犹如人体出汗。经烘干的竹简易于书写,且不易虫蛀,③______________,“汗青”后来引申为书册、史籍。‎ 四、作文(60分)‎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9年,“硬核”一词流行。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引发了一场对“硬核科幻”的讨论;在中美贸易战中,华为集团绝地反击,成功突围,被称为“硬核华为”;在大连地铁上,76岁刘增盛老人腰部挂着一个“勿需让座”的LED显示牌,被称为“硬核大爷”。 “硬核”一词因出现频率高,弘扬社会正能量,被《咬文嚼字》编辑部评为2019年十大流行语之一。“硬核”,译自英语“hardcore”, 原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格,后来引申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年来,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等。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华民族面临巨大考验。在抗疫过程中,“硬核”一词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作为时代有为青年,对于“硬核”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1. D   (A项, 曲解文意,原文是“能适应当时的客观条件”。B项,因果失当,“某些国家不肯让其他国家获得同等的受益机会”和“全球治理的‘发展缺位’问题”没有因果关系。C项,张冠李戴,填补“发展缺位”是三大难题之一。)‎ ‎2. C (C项,论据与论点不相符。温室效应的论据是为了说明“作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构件,国际规则对不同国家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 ‎3. A (A项,假设推理不当,全球治理的难题多而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4. C (3分) (“曲折离奇的情节”错,本文故事性不强,本文主要讲一个城市的暮年女性遇到一位在建筑工地打工的老年女农民工,“她”因“观察”打工母子而得到了心灵启示的故事,故事情节普通平淡。)‎ ‎5.(6分)①丰富了母亲的人物形象,侧面展现了外来农民工生存的艰辛;②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前后的反差造成戏剧性效果,精彩奇妙;③“老头”是“妈”的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既符合实际生活,又能引人深思,震撼读者的内心世界。 (每点 2 分)‎ ‎6.(6分) ①照应标题“暮鼓”;呼应开头,结尾“她迎着鼓声往回家的路上走”与开头的她在黄昏里出门走路形成呼应,使结构完整(2分)。②烘托人物性格。“暮鼓”烘托了打工母亲虽已暮年却不屈服现实的倔强品格(2分)。③‎ - 13 -‎ 起象征作用。巧设暮鼓意象,“暮鼓”寓意着日薄西山、临近结束,即将退场,而又坚强有力、催人振奋,同时,让小说韵味无穷,诗意盎然(1分)。④有助于揭示小说主题。文中的“她”就是从中受到心灵的警醒,感悟到生活应具有老而不衰、不报怨、不消沉的态度(1分)。‎ ‎7.A(3分)(A.原文是对“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而不是征收500亿美元的关税。)‎ ‎8.B (3分)(A.“资金来源减少”原文无据;C.“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错,原文是中国表现的“相对理性和沉稳”;D.“电机电气音像设备”是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中间产品”是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 ‎9.(6分)(1)中国采取报复措施,美国的大型公司会受连累,日子将会很难过。‎ ‎(2)美国的农产品出口被终止减税,美国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3)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提高,消费水平下降,生活质量受影响。‎ ‎(4)美国丧失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影响成百上千的美国关联企业。‎ ‎(5)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国投资和营商环境稳定的信心。(每点2分,任答4点得满分)‎ ‎10.(3分)B (断句要依据前后文的句意与基本的语法结构,本着“整体意思不能分割”的原则。加上标点符号为: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 ‎11.(3分)D (D.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鸿门宴》里项王、项伯的座位才是最尊位。)‎ ‎12.(3分)C (C.张冠李戴,是吕夷简不是韩渎。)‎ ‎13.(10分)(1)(5分)食物不充足,以至于用稀粥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很艰苦。(译出大意给2分;“给”“继”“苦”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了宰相之职,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译出大意给2分;“明年”“罢”“兴”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仲淹随他的姓,名字叫说。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家世,就伤感流泪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到应天府,投师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厉害,用冷水洗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用稀粥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很艰苦。考取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亲回家奉养。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政,天子率百官祝贺。范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并且说:“在家侍奉母亲,自有家人的礼节,只是与百官同在朝廷,向南朝拜太后,不能作为后世的准则。”并且上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 ‎(范仲淹)被授予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职务,被召回京,主管国子监,调任吏部员外郎、代理开封知府。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任用的官员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对皇上说:“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不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凡是越级的,不应该全部把这些事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 后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 - 13 -‎ 洛阳险要坚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敌的地方,太平时期适合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应当逐渐扩大物资储备,修缮宫室。”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不切实情的看法。”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是讥讽当时的政事。并且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祸害。我恐怕今天也有张禹,损坏陛下的家法。”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范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改变先前的命令。”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了宰相之职,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吕夷简没有怨恨。”‎ 范仲淹内心刚毅外表谦和,性情极其孝顺,因为母亲在世时正贫困,后来虽然显贵,不是招待宾客不吃两种以上的肉食。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 ‎14. (3分)B (“寂寞”运用拟人手法来写衰败荷花的余香,暗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伤感。)‎ ‎15. (6分)①有志难骋的落寞,作者借“衰荷寂寞香”写自己空有才华、志向却无人赏识。②飘零无依的伤感。作者以独自飘零、旋转无依的红叶自喻,表现出四处漂泊的伤感。③对自己政治前途的迷茫。作者即将远去岭表,前途未知,如断烟残月的苍苍之景。④对故乡的思念。作者用大雁、江边松菊等意象,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惦念。‎ 鉴赏分析:‎ - 13 -‎ 首联中,诗人选用了冷风、衰荷、断烟和残月四个意象。衰荷一意象点明了此时已经到了夏末秋初的时节,“寂寞”一词在这里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用来描写衰败荷莲的余香,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寂寞,飘零无依的伤感。“断烟”、“残月”两意象的巧妙组合,营造出秋意萧瑟,云雾飘渺,凄清苍茫的夜色,为全诗奠定下感伤、凄清的基调。颔联中较为突出的意象,便是“红叶”。独自飘零、旋转无依的红叶,从树上凋落,看似在写秋景,给人以悲秋之感,实则为诗人个人的象征,红叶即诗人,诗人即红叶。表明了诗人无人为伴的孤独,人生的郁郁不得志,四处漂泊的伤感。见到此情此景,悲从中来,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可奈何之情。颈联中不出意外的运用到了“大雁”、“阴云”、“南浦”和“北楼”意象,这一意象在我们所阅读过的诗歌中并不陌生,该意象的选取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即“送别诗”中的常用意象。那么此时独自借宿在楚国寺的诗人要和谁作别呢?为何要分别呢?分别后又将去向何处?这一系列问题才应当是本联的重点所在。首先我们知道如“词句注释”中第一个注释中写到,“楚国寺中有楚哀王等金身铜像”,再结合诗人的生平,诗人胸怀壮志,年轻时便四处游历,多次参加选官考试,为求功名而奔走。说明诗人是怀有一个能够报效国家,施展才华的雄心的。但是屡次考试的失意,无人问津的落寞,让他内心彷徨抑郁。此时作别的将是何物?既是作别楚国寺,更是作别过往,作别初心。大好年华的流逝,客游奔波的徒劳,孤寂艰辛的处境,凄凉迷惘的前景等等是否会让他做出别样的选择?尾联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江边松菊”的分析。如“词句注释”中对“江边松菊”的理解,指的是故园松菊,在漂泊途中,诗人回想故园的松菊,从中可以知道诗人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松菊又是品格高洁的象征,也表明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尾联中诗人再次点明时间、地点,漫漫长夜却无人交谈,内心孤苦、郁闷难解。‎ 参考译文:‎ 清风吹动着这满池塘衰败的荷叶,只散发出淡淡的荷叶余香,被风吹散的孤烟和那残缺不圆的明月在灰白色的广阔天际下相互映衬,共同生出那凄静又苍茫的夜色。入秋的夜总是格外清冷,心中亦是顿生寒意,凄凉之感袭来,好似一江碧波江水正摇撼着这楚国寺,屋外的红叶也在独自旋转、飘零落地,也有那些误落入屋内,散落在床榻之上。不知何处的棹声惊动了草丛中的睡雁,大雁纷纷从南浦中飞起,漫天的阴云笼罩在那高高的北楼之上,似乎是想要遮盖那瓦片上的冷霜。江边上的原有的松菊怕是已经枯败荒芜不见了吧,可怜了这八月的长安的漫漫长夜,该如何度过。‎ ‎16.(6分)‎ ‎(1)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每句1分,有错字本句为0分)‎ ‎17. (3分)B (A项“享福”和“成果”搭配不当。C项,这句话和前文的关系是:前文是结果,这句话是原因,所以,“因此”运用不当。D项“因此”运用不当,“享福”和“成果”搭配不当。)‎ ‎18.(3分) D (“不逾矩”“懂规矩”的顺序排列不合逻辑,应该把“懂规矩”放在“不逾矩”前面。同时,上文所举事例是关于法律法律对养狗人的管束的,所以,这里用“法律规则”作主语更好。)‎ ‎19.(3分) C(吞云吐雾:形容人吸鸦片、香烟时喷吐出浓重烟雾的样子(含讥讽)。喷吐云雾:多用来形容吸烟,因吸烟时喷吐出的烟像云雾一样。比屋可封: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霄壤之别:天和地,一极在上,一极在下,比喻差别极大。迥隔霄壤:如天上和地下之间的距离。这个成语强调距离远。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靡然乘风:指群起效尤而成风气。)‎ ‎20.(5分) 示例:①“堵住”改为“堵塞”;②“管子”改为“管道”;③“换掉”改为“更换”;④“打算”改为“计划”;⑥“正遇上”改为“正值”。  (找出5处即得5分满分)‎ ‎21.(6分) ①这种竹片成为“简” ②竹简表皮渗出水 ③所以称烘烤处理过的竹简为“汗青”(每句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通读全语段。①处结合后面内容“写信的简”可知,这种竹片叫“简”;②处结合前后内容“竹简的水分蒸发出来”“如人体出汗”可知,竹简表皮渗出水滴;③处结合后面的“汗青”的叙述,此处应该是称烘烤处理的竹简为“汗青”。‎ 点睛: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 作文(60分)‎ 作文解析:‎ ‎(一)概念解释 ‎“硬核”。译自英语“hardcore”‎ - 13 -‎ ‎,原指一种力量感强、节奏激烈的说唱音乐风格,后来引中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年来。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等。‎ ‎“硬核人生”指有过硬的内在品质,有独立思想、理性思维,不会盲目追随他人现点的人生观。‎ ‎“硬核”一词作为2019年十大流行语之一,国绕“硬核”写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点。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审题分析 ‎1.审材料 ‎“硬核科幻”:是指“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创作团队有丰富的想象力,敢于创新,有爱国的自豪感、自信心,能不畏困难把想象落实到行动。‎ ‎“硬核华为”:华为身上的狼性文化——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精神。华为直面挑战,脚踏实地、自主创新。科技自立,有忧患意识,艰苦奋斗,勇毅坚定,用长远眼光看未来。‎ ‎“硬核大爷”:刘增盛大爷拒绝年轻人给他让座,是一种自立自信的体现。老人以不给他人添麻烦为荣,这反映出了老年人群体对其他年龄阶层群体的理解,令人尊敬感佩。“勿需让座”体现的是善意和理解,是一种美德和道德自觉。当这种道德自觉成为个人习惯,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时,所带来的正是人心与人心的拉近。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做好自己,多为他人着想,多传递正能量,都是值得点赞的。‎ ‎2.审提示语 写作中需涉及疫情中的“硬核”表现,并结合自身谈对“硬核”的认识和思考。‎ 参考立意:抗疫前行,硬核担当;青年无惧挑战,奋斗与国同行;青年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使命;青春应有所担当等。‎ - 1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