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Word版

‎2019年春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5.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 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 (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B. 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风随草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C.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由此可见,周文王所用的“风”的概念,是借鉴了《诗经》中的“风”。‎ D. 《诗经》中的“风”,在秦朝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甚至超过了法律。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亲友不认同这件事,人们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 B. ‎ 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 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 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 B. 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C. 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 D. 风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即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古代好的风俗习惯,也可以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l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推动了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政策和制度变革放开了对农民到城镇务工的限制,降低了流动风险;经济转型和工业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持久的劳动力需求;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降低了农业劳动强度、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最先完成人口转变,长期的低生育率导致新生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又需要大量年轻劳动力;诸多因素共同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持续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2.2亿人(图1),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占全国总人口的17%左右。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的当地常住居民中,约40%是流动人口。大部分流动人口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年轻劳动力,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中约有1.5亿人来自农村,省内流动人口中有54%来自农村,跨省流动人口中则有近82%来自农村。迄今为止流动人口规模仍继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约为2.36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 ‎(摘编自凤凰网)‎ 材料三:‎ 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2013年调查的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8.8%。平均年龄为27.9岁;2015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平均年龄为29.3.也就是说平均“80后”。‎ ‎“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人口流动迁移规模(包括落户城镇的人口)仍将持续增加,但增速放缓,波动性增强;人口流动整体趋于稳定化、家庭化,定居意愿普遍增加;新生代和40岁以上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老人和流动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需求日趋复杂。‎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四:‎ 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司长王谦在《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发布会上指出,人口流动的特点首先是青壮年独立的流出来,然后接着是夫妻俩流出来,然后是赶紧把孩子接过来,再往后就是整个家要搬进来,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规律。我们中国人口迁移流动已经进入到以家庭化迁移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流动老人的数量就是在不断地增加,这是大的趋势。除此之外,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些极端的留守儿童自杀事件,也让社会开始关注留守儿童面临亲情缺失和心理健康的问题。‎ ‎(摘编自网易健康)‎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说明了我国流动人口在地域上的流动趋向机器产生的社会原因。‎ B. 材料二说明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我国流动人口在数量上的发展趋势。‎ C. 材料三说明新生代流动人口主流为“80后”,他们为市场经济带来了活力。‎ D. 材料四说明当前我国流动人口迁移的主要特征及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国劳动力的流动是指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其原因是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 B. 从材料二看出,从2008年至2013年,我国不论是农民工总量和举家外出的农民工总量,都呈现出直线上升趋势。‎ C. 我国流动人口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其主要特点是青壮年先流出来,夫妻俩流出次之,然后是把孩子、老人都搬出来。‎ D. 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制度放开了对农民到城镇务工的限制,流动老人和流动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社会关系日趋复杂。‎ ‎6.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的现状为我们提出了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953年7月26日上午10时,在北纬38度一个不显眼的小村庄里,将军们冰冷着脸走进了挂着“板门店”字样的木屋,只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签订了近两年拉锯谈判才达成的《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 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在12小时全面生效的时空等待中,前方的硝烟和血腥味儿依旧漫漫渗透到这所临时搭建的签字大厅。‎ 已近黄昏,探照灯、曳光弹把山脉、河流照得如同白昼,炮弹呼啸着从天而降,将近300公里的北纬38度线上,目光所至山崩地裂。‎ 虽然是夏季,但被炮弹无数次轰炸过的山脉,就像是一个个光秃秃的坟茔,上面没有一株青草,松软的萱土里找不见人之外的一个活物。‎ 在秃山岭的坑道里,年仅20岁的志愿军炮兵班长潘和平,战斗间隙,正准备给远在祖国的父母写封信。连长告诉他,停战协议签订已过去了9个小时,再有一个小时,我们就可以撤离战斗回国了。真的?是真的。潘和平突然间兴奋起来,他的眼前幻化出他胸戴军功章,走在夹道欢迎的鸭绿江大桥上的情景。想什么呢?连长问他。没什么。‎ 烟雾在坑道里弥漫,隆隆的炮声不绝于耳。潘和平说,要停战了怎么还打炮?指导员说这是政治,我们必须在气势上压倒敌人。连长说,再打几炮过过瘾吧,不然战争结束了,仗没得打了。听连长的话,潘和平吸完了最后一口儿,把一包香烟放在连长手上,走上了炮位。‎ 在秃山岭对面的秃山坑道里,美军上士迈克跪倒在牧师脚下正在祈祷。他说他梦到了一只白鸽衔着橄榄枝飞在了三八线上,他见到了妻子和儿子。手捧《圣经》的牧师说,全知全能慈爱的上帝发话了,战争很快就要结束了。迈克问,上帝为什么不早些发话,让我们那么多的兄弟死去?牧师说,主,是在塑造我们,孩子,经历苦难才能成为生命的祝福。阿门。迈克还想问什么,上尉拿来啤酒、罐头,说,来吧迈克,狠狠地把炮弹丢向对方,回来我们庆祝。迈克问,战争要结束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开炮?上尉说这是上峰的命令,难道我们还会把这些没用的东西拉回国吗?迈克看看啤酒、罐头,进入了炮位。‎ 炮口瞄向对方,炮弹上了膛。‎ 晚9时59分,协议生效前的最后一分钟。随着一声命令:放!炮弹呼啸着越过三八线,直奔对方阵地。‎ 潘和平牺牲了。迈克阵亡了。‎ 在他们倒下的瞬间,炮声戛然而止。山谷里静的可怕,坑道里弥漫着死里逃生的激动气息。‎ ‎1953年7月27日22时零分,朝鲜战场全面停战了。‎ 连长、指导员、上尉、牧师从泥土中爬出来,他们顾不得擦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同伴的尸体。激动地指示战士们放下手里的武器,出坑道向对方阵地走去。‎ 月亮透过三八线山上的硝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连长与上尉,牧师与指导员,相对一笑泯恩仇。‎ 啤酒、罐头打开了,中华烟点上了,两军在阵地上握手拥抱合影。‎ 黑夜过去,天亮了。将军们在视察前沿阵地时,遇到了从山上抬下的潘和平和迈克。一位将军打开了盖在潘和平身上的白布,深情地凝视一眼说,你们是朝鲜战场上最后牺牲的同志,一定要带回祖国好好安葬,是你们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和朝鲜人民赢得了尊严和最后的胜利。另一位将军站在了迈克身旁,他说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一群和平鸽从天而降飞临北纬38度线,太阳出来了,瞬间五彩的阳光编织成一张巨大的玉帛。将军和士兵们站在烧焦的黑土地上,眼含泪水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此时此刻,原罪与人心化作一株硕大无比的新鲜橄榄枝。‎ ‎(原载2014《河北小小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以平静的笔触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与下文潘和平与迈克的死形成对照,使小说的情节更加曲折,激发了读者的思考。‎ B. 写潘和平憧憬战争结束回国时的情景,说明他对战功的渴望,以至于连长问他想什么时,他都不好意思说出口。‎ C. 小说在叙事中避开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而是通过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描写停战后的场景描写来冷静地视这场战争,使作品主题更加深刻。‎ D. 小说写停战后两位将军的话,一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战,一是打错了算盘而发起的战争,他们的话里都表达了对和平的期待。‎ ‎8.小说交替描写潘和平与迈克在停战协议签订后到战死前的情景,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9.小说最后一段写“一群和平鸽从天而降飞临北纬38度线”,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 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 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 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 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遣 兴 杜甫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 “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C. 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 D. 本是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15.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久在樊笼里,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2)__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4)《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7.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些方格绿网在切割直线道路后,增强了空间的进深感,与中国传统的园林的障景法异曲同工。‎ B.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太极端,但绝不是耸人听闻。‎ C. 要改变我国制造业低水平状况,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突破传统思维“画地为牢”的制约,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D. 他再次复出,依旧是那么活力四射、风度翩翩,特别是那高亢苍凉的歌声引得大家侧目而视。‎ ‎1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结果,反映了广大台湾民众希望继续分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希望改善经济民生的强烈愿望。‎ B.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西班牙、阿根廷、巴拿马、葡萄牙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 C.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宣布,英国和欧盟已就英欧未来关系的宣言草案达成共识,英国将在“脱欧”后同欧盟保持紧密的联系。‎ D. 印度尼西亚狮航一架客机从雅加达起飞13分钟后与地面失去联系,后被确认坠入距雅加达东北海岸约15公里处的海域,机上189人全部遭遇罹难。‎ ‎1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丰子恺的文化教养既广且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熟悉中国诗词,又从弘一学过书法。他让后人懂得“诗画同源”和“书画同源”的道理。‎ ‎①所以懂得解剖和透视②接触到日本的浮世画和日本文学 ‎③不过形成他人品和画品的主要还是中国民族文化传统④晚年还翻译《源氏物语》这样的巨著 ‎⑤他早年学过西画⑥他到日本留过学 A. ⑤①⑥②④③ B. ⑥②⑤④①③ C. ③⑥⑤①④② D. ③⑤⑥②④①‎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1)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下图为共享经济的简易说明图,请根据该图给共享经济 下一个定义。(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专题节目《平语近人》成为热播节目。节目中总书记引用的古语、典故既是治国理政的经典,更是做人的素养。下面从中选择一些词语:见贤思齐、格物致知、厚德载物、业广惟勤、微慎、德才兼备、不忘初心、教以义方……‎ 在你看来,习总书记的这些用语对我们中学生来说哪一种素养更重要,请从中选择两三个词语来表达你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联系;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2019年春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二期末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A 2.B 3.B 4.C 5.B ‎6.①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应享受同等的社会待遇。②要关注流动老人的养老问题。③要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④流动人口改变着中国的人口分布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人口结构,为社会治安带来了新的课题。‎ ‎7.B ‎8.构思巧妙,运用蒙太奇的手法揭示了交战双方士兵在停战协议签订后到死前的状态,同中有异,体现了各自不同的身份背景。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9.照应了文章的标题以及文中迈克“梦到了一只白鸽衔着橄榄枝飞在了三八线上”这一情节。与前面的的情景形成对比,营造出一副美好的画面,和平符合大家的利益,是众望所归。③写出了和平的来之不易,表达了厌恶战争和期盼和平的的主题。‎ ‎10.D 11.B 12.B ‎13.(1)品性严肃正直,行为坚持遵守礼制法度,事奉过继家的亲族,恭敬谨慎过于常礼。(2)而谢曜喜好褒贬人物,谢曜每每发表议论,弘微常常说其他的事岔开话头。‎ ‎14.C ‎15.①兄弟分散,无法相见,不知死生。②饥寒交迫,度日艰难。③天下大乱,盗寇横行,无法安定地生活。‎ ‎16.复得返自然 一去紫台连朔漠 人比黄花瘦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 ‎17.D 18.C 19.A ‎20.(2)不响亮的名字,不能严重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 ‎(3)更名不一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 ‎21.共享经济是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将自己的闲置物品的使用权通过中间第三方平台转移给陌生人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22.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总有些生命,酣畅淋漓地恣意挥洒,哪怕遍体鳞伤;亦有些生命,宁静淡泊地安于一隅,哪怕无波无澜。前者挥洒人生的激情,后者只求内心的宁静。但无论是激情还是宁静,出世还是入世,辉煌还是淡泊,都是我们内心的选取,所求的,都但是是一份心底的安然,心灵的安适。‎ ‎  山阴道上桂花初,魏晋风流荡史书 ‎  还记得那些轻裘缓带、不鞋而屐的文人吗?还记得那些“白眼向权贵,折枝为美人”的才子吗?还记得洛阳东市刑场上那曲大气磅礴、曲高和寡的《广陵散》吗?‎ ‎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在那片愁云惨淡的天幕下,阮ruan籍、嵇ji康,还有那么多与他们一样的魏晋名士们,明明一个个都是当时之大才,却不愿循规蹈矩、明哲保身,而是纵情狂歌、舍生忘死,生命,也随心绽放得如此灿烂,光耀千古。但是在那追逐自由的路上,必然也会有那大片大片浸透了鲜血的石板路吧。‎ ‎  他们,在避祸的同时,又满腹忧患,在强行理解的同时却又避免不了痛苦。可就算这样,也阻止不了他们追求自由与超然的心灵。就算那个年代战乱不断、充满血腥,它们具有的那种洒脱,那种瑰丽,那份追求本心的执着,仍如一束阳光,穿透了唐宋的风尘、明清的阴气,带领我们探求人生变幻无常的命运,鼓励我们执着地爱恋生命,启发我们去寻找内心最本质的渴望与梦想。‎ ‎  疏影斜横水清浅,明月千载照独孤 ‎  “古来圣贤皆寂寞,”李太白不愧是一届诗仙,这话说得倒也不假,可毕竟,还是有些不同。你看那出关而去,一去杳然的老子;你看那四处奔波,劳碌一生的孔子;你看那逢遭贬斥、仕途不顺的苏轼;你看那古往今来的圣者,你便会明白,他们的寂寞,都源自于内心的选取。‎ ‎  庄子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因此宁可做一只楚国水田里“曳尾于涂中”的乌龟,孤守着自己心灵的月亮树;孔子为了心底的安然,甘愿在长年累月的游说中度过一生,做那黑暗王国中欲亮却再也明不起来的残烛;苏轼为了心灵的安适,笑立于逆境之中,纵然仕途不顺,也能于月下庭中信步闲游……‎ ‎  这群孤独的人,这些饱满的灵魂!可纵使孤独、纵使寂寞,与他们,又有何干?在追求本心的路上,就算寂寞,他们,也甘之如饴。也正是因为这份执着,这种寂寞,才令得历史记住了秦皇汉武,也记住了这些寂寞的圣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