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保分滚动天天练5语言基础语言运用诗歌鉴赏论述类文本阅读
保分滚动天天练(五) 语言基础+语言运用+诗歌鉴赏+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值:40 分) 一、语言基础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①北京时间 2015 年 12 月 5 日,火箭客场挑战小牛。最精彩的一次进攻,出现在第二节 最后 15 秒,哈登一对一单挑哈里斯,最终哈登一个转身动作将哈里斯晃倒在地,虽最终没 有投进,但哈登精彩的表观让全场球迷________。 ②中央巡视组新一轮巡视督查工作开始全面启动,在巡查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及中国出 口信用保险公司时,面对暴露出来的账目不清、人员随意任免、监督制度缺乏的现象,巡视 人员________,责令相关部门立刻整改,绝不能再出现这些现象。 ③面对一场真实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碰瓷”事件,木讷的赵师傅对碰瓷者的辩解和争 执是多么的无力,幸有交警的行驶记录仪,当场揭露了碰瓷者的真面目,惹得围观者 ________。 A.拍手称快 拍案叫绝 拍案而起 B.拍手称快 拍案而起 拍案叫绝 C.拍案而起 拍案叫绝 拍手称快 D.拍案叫绝 拍案而起 拍手称快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拍手称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 情的结局(好的事情结局)使人感到满意。拍案叫绝:拍桌子大为赞赏地叫好,形容赞赏至极。 拍案而起:拍着桌子猛然起立,形容愤怒至极,有时也用以形容对反动势力的极端愤慨、不 屈服。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中国房地产将呈现中速增长常态,进入白银时代,政策和市场都将迎来根本变化, 人们期待 2015 年被看作中国房地产的“转型元年”。 B.当今时代的主角应是勇于实现梦想的年轻人,政府为他们解开了束缚手脚的政策, 投资人和创业服务机构给他们备足了“弹药”。 C.在本报对 104 国道沧县段黑加油点乱象报道后,引起了沧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沧县 政府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D. 2015 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 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 项,句式杂糅,可改为“2015 年被看作中国房地 产的‘转型元年’”或“人们期待 2015 年是中国房地产的‘转型元年’”。B 项,搭配不 当,“解开……政策”搭配不当,可把“解开”换成“取消”或把“政策”换成“绳索”。 C 项,主语残缺,“引起”没有主语。 [答案] D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武汉城市形象标识以繁体“漢”字为设计创意点,融入篆书写法。左侧三点水呈人形交 叉状,指代长江、汉水,寓意为上善若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下部形如琴之座,寓意为支撑武汉腾飞之基。 ①中部简化字体形成一个“中”字 ②右侧包含多个楚文化及武汉元素 ③寓意为武汉处中国之中 ④上部为出土的楚国双联玉舞人造型 ⑤是中部崛起的中坚力量 ⑥武汉得水之先天 A.②④①③⑥⑤ B.②④③①⑤⑥ C.⑥②④①③⑤ D.⑥④①⑤③②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综览六句,可以明显看出其中的方位词 “中”“右”“上”,原文末尾有“下”,这些词语都表明其方位关系。另外,第⑥句中的 “得水之先天”,提到了“水”,明显承上文“寓意为上善若水”而来;而第③句的“寓意 为武汉处中国之中”,显然承第①句的“形成一个‘中’字”。据此不难选出答案。 [答案] C 二、语言运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新华区环保局将指挥中枢设置在环境保护网络信息平台上,这个平台的功能一是收集网 格员上报的环境问题,另一个就是按照职能分工,给对口单位下派任务。比如,辖区内发现 破坏环境的,网格员先行处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通过平台进行上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挥中枢再通过平台,安排职能部门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 按 照 法 律 条 文 进 行 处 置 。 无 论 何 时 何 地 , 网 格 员 只 要 掏 出 手 机 连 上 网 络 ,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微信群里有环境执法人员、网格员,区内各职能部门 的领导也“潜伏”其中。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通读语段,了解大意,根据上下文揣摩 推断。根据语段前几句话了解“平台”的工作特点和程序之后,先看①处,由前一句“网格 员先行处理”和后一句“就通过平台进行上报”,可知此处应填“如果网格员处理不了”; ②处,根据后一句“指挥中枢再通过平台……”,可知此处应填“上报的信息通过平台到达 指挥中枢”;③处,抓住前文“掏出手机连上网络”和后文“这个微信群”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①如果网格员处理不了 ②上报的信息通过平台到达指挥中枢 ③就能在群 里收发信息(答对一处给 1 分,答对两处给 3 分,答对三处给 5 分;意思对即可) 5.下面是对部分幼儿和中小学生就“在网上遇到不良内容,首先和谁说”这一问题开 展调查的统计表,请写出该表反映的现象,并据此提出一条建议。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不超过 80 个字。(6 分) 年级 妈妈 爸爸 同学、朋友 谁也不说 幼儿园 65.6% 24.1% 3.6% 9.4% 小学 54.6% 21.3% 8.7% 14.6% 初中 24.4% 9.9% 35.3% 27.9%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要认真审读表格内容以及题干中的要求与提 示。根据表格中的百分比可以看出,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当孩子“在网上遇到不良 内容”时,首先跟“妈妈”“爸爸”说的比例在降低,与“同学、朋友”说的比例在提高, 同时对“谁也不说”的比例也在提高。这说明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在增 大,做父母的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答案] 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网上遇到不良内容时孩子与父母交流渐少,与同学、 朋友交流或“谁也不说”的渐多。(3 分)建议:父母要多陪伴、了解孩子,成为孩子的朋友。 (3 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6~7 题。(11 分) 山居杂咏 黄宗羲① 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注:①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不仕。 6.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首联中诗人枪刀剑戟,牢笼囚禁都经历过,但仍能弦歌自如,充分展现了诗人充满 豪情的战斗精神。 B.颔联被视为述志名句,意境和孟子“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相同。 C.颈联通过议论表现了诗人贫穷的生活状况,展现了诗人的落魄与无奈。 D.尾联“胜著”即高招儿,这里指阴险毒辣的迫害,诗人不相信自己隐居后仍然会受 到清政府的迫害。 E.全诗表现了诗人虽然穷困潦倒,但不失乐天安命的情怀。 [解析] C 项,不是通过议论的方式,而是白描的手法;D 项,“诗人不相信自己隐居 后仍然会受到清政府的迫害”说法错误;E 项,“不失乐天安命”错误,全诗表现的是诗人 甘心贫居的坚强不屈的态度。 [答案] AB 选 A 给 2 分,选 B 给 3 分。 7.结合具体诗句简析作者的高尚品格。(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答案] ①坚强不屈,心胸豁达。枪刀剑戟,牢笼囚禁,都不能使作者停止弹琴放歌。 ②贫贱不移,志向坚定。”贫亦其能奈我何”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坚定志向。③充满自信, 豪情满怀。尾联中作者表达了对胜利的自信,万丈豪情,溢于笔端。(每点 2 分) [诗歌鉴赏] 诗歌首联直接表明作者的心胸气概,枪刀剑戟,牢笼囚禁,都经历过,仍 然不能使作者停止弹琴放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更是直抒胸臆,被视为 不畏强暴、贫贱不移的述志名句。黄宗羲早年即继承东林余绪,参与对阉党的斗争,明亡后 曾组织抗清,历尽艰危困苦和死亡的威胁,但他依然保持着从容乐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作者晚年隐居,过着“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的贫苦生活,然而清廷数次征聘 均不就。诗的结尾,豪情万丈溢于笔端,体现了作者的自信豁达。全诗所表现的甘心贫居的 坚强不屈的态度,充分表明了作者坚持民族节操的品格和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 节。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文体兴衰之叹 阎晶明 许多人会费解,为什么今天的长篇小说热度远胜于短篇?浮躁的时代不是更应该把文章 写短吗?这样不是更符合“文化快餐”这个说辞吗?还有,为什么诗人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 度整体上不及小说家?这些都值得对文学文体的流变进行思考。 文体的流变显然是有线索可循的——思想的复杂、感情的丰富,迫使文体不断被突破。 最突出的例证是中国的诗歌流变,从《诗经》的四言到汉诗的五言,再到唐诗的七言,直至 宋词的出现,文体流变表现为一个不断扩充的过程。元代戏曲、明清小说,从外部进一步证 明文体的“扩容”势不可当,而与此同时,绝句、律诗则逐渐退化到“闲笔”的境地。这说 明了文体的流变和人类文明发展,和人们表达感情的丰沛程度是同时进步的。 然而,一种文体的兴衰,受文人的追捧或忽视,被读者热衷或冷落,涉及很多因素,外 部环境力量甚至更直接地影响、左右、决定着这种起落。社会需求迫使文化人必须去适应、 去追随,这是跟写作的功利性密切相关的,潜藏着“务实”的、“非文学”的动力,也可以 说是时代风潮影响的结果。20 世纪 80 年代,文学火热,中短篇小说掀起热潮,很多小说家 都热衷于此,那是个观念日新月异、不断突破的年代,中短篇小说表达思想、传递观念更迅 速、更直接。长篇小说之类的“黄钟大吕”“扛鼎之作”何时能出现,成了很多文化人的担 忧。时间过了不到 30 年,世情大变,长篇小说已经不再是需要呼吁的文体,它在各方面的 待遇都远远超过了中短篇。长篇写作也已经不再是一个作家在长期的中短篇创作积淀后的尝 试,而成了很多年轻作家的处女作。人们又开始担忧,最能体现作家艺术风格和特色的中短 篇为什么寥落了?这显然和市场、发行量、改编机会有关。一部作品靠作者知名度销售,远 不及靠题材、书名更能抓人眼球。市场这个冷冰冰的东西已经推动起一股热潮,裹挟着文体 的兴衰。 近日重读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找到了更为久远的证据——文体的兴衰想来是一个 很不文学的问题。谈到唐代传奇小说的兴盛,鲁迅认为,这其实与当时的“社会需求”,说 彻底了是与士子、文人、“知识青年”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的。唐时,举子们进京赶考,需 要将自己写的诗抄成卷子,拜名人鉴定,如果能得到“文化名人”的赞赏,则“身价十倍”, 及第希望大增。但开元年后,诗歌被人厌倦,应该是名人们也看烦了吧,诗歌不招人待见, 有人就抄小说呈上,结果暴得名声,于是鲁迅说:“所以从前不满意小说的,到此时也多做 起小说来,因之传奇小说,就盛极一时了。” 今天是市场,唐时是及第,它们都关乎生存和现实前程,对个体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 文学的健康发展并非靠作家、评论家呼吁就能实现。 文体流变有规律,其推手却很复杂,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向,梳理其中的关系。 然而面对许多难以左右的因素,总免不了一声叹息。但愿在喧嚣的社会环境中,文学依然能 够循着自己的方向前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当今社会,长篇小说热度远胜于短篇,小说家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整体上超越诗 人,这一问题是值得人思考的。 B.文体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逐渐变化的,与人类的情感表达有关;随着人类情感的 逐渐丰沛,文体慢慢发生流变。 C.外部环境力量甚至对一种文体的兴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化人在适应、追随社会 需求的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写作功利性。 D.只靠作家、评论家呼吁不能实现文学的健康发展,在喧嚣的社会环境中,梳理各种 复杂的关系,才能让文学循着自己的方向前行。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喧嚣的社会环境中,梳理各种复杂的关 系”“让文学循着自己的方向前行”只是作者的一种希望。 [答案] D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20 世纪 80 年代,是一个观念日新月异的年代,这就要求文体在表达思想、传递观 念时更迅速、更直接,因此当时人们大多热衷于中短篇小说。 B.长篇小说在不到 30 年的时间里,地位远远超过了中短篇,是因为长篇写作不再是作 家长期积淀后的尝试,而成了很多年轻作家的处女作。 C.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对文体的兴衰有很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唐代传奇小说的兴 盛,与士子、文人、“知识青年”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 D.唐时,诗歌颇受欢迎,举子们都想借诗得到“文化名人”的赞赏,从而增加及第的 希望;但开元年后,诗歌不再招人待见,小说反而受到青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是因为长篇写作不再是作家长期积淀后的尝 试,而成了很多年轻作家的处女作”强加因果。 [答案] B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体的流变有线索可循,从《诗经》的四言到汉诗的五言,再到唐诗的七言,再到 宋词、元代戏曲、明清小说,都表现为文体的不断“扩容”。 B.一种文体受文人的追捧或忽视,被读者热衷或冷落,会受到时代风潮的影响,如当 今社会,市场、发行量、改编机会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 C.当今社会,市场已经推动起一股热潮,影响着文体的兴衰,一部作品要想抓人眼球, 必须靠题材、书名,而不能靠作者知名度。 D.无论是今天的市场,还是唐时的科考,都对个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面对文体流变 的复杂推手,我们需要准确把握动力源和方向。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必须靠题材、书名,而不能靠作者知名度” 不合文意,原文是说“一部作品靠作者知名度销售,远不及靠题材、书名更能抓人眼球”。 [答案] 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