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合作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月考高二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的吉祥文化 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重要的支流。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核心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凡是人们认为好的东西,都会表现在吉祥文化之中,构成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 一进腊月,中国各地春节市场上民间的剪纸生意就异常地红火起来。在铺天盖地的剪纸作品中,吉祥和祝福图案的最多,四个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花瓶里插枝牡丹意味“平安富贵”,莲花上的两条鱼是祝福“年年有余”。除了剪纸,还有窗花、年画、红春联、红灯笼、红鞭炮等,到处一片红火,把年烘托得热热闹闹。‎ 有人粗略地统计过,我国有201个吉祥用字、吉祥符号,图案有几百种,还不包含那些从一种符号中衍生出来的。吉祥,按照字面的解释,就是“吉利”与“祥和”。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说文》中说,“吉,善也”;“祥,福也”。吉祥就是好兆头,就是凡事顺心、如意、美满。‎ 中国最早的吉祥物典型代表是“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这四者千百年来成为中国人生活中恒定认同的吉祥物。麟指麒麟,称为仁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指凤凰,为百鸟之王。麟、凤、龙,都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创造的虚拟动物。如龙,《尔雅·翼》中讲其“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蚕,麟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而象征尊贵、安闲、长寿的龟也是备受人们推崇的灵异之物。‎ 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动物还有很多。如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深受人们喜爱。甲骨文中的“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人类对猴子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还因为猴与“侯”同音,猴便成了象征升迁的吉祥物。以动物表示吉祥,可单体也可复合。如龟称“万年”,鹤称“千代”,龟鹤合一就构成了一幅龟鹤齐龄,象征延寿吉祥的图案。‎ - 23 -‎ 被人们赋予吉祥意义的植物,有花草,有树木,有果实。如“岁寒三友”“天地长春”。前者大都用梅、竹、松来表示,后者则多数用天竹、南瓜、长春花来寓意。还有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橘象征大吉,佛手象征幸福,芙蓉象征荣华富贵等等。‎ 吉祥文化早已深入到中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老百姓的春种夏收、娶妻生子、祝寿延年、开市营业、科考应试、提拔晋职、乔迁新居等与人生有关的大事都包含有吉祥文化。近年,它还广泛地存在于国家层面的活动、仪式上。中国社会这种浓厚的吉祥观,可谓是鲜明的中国文明的一大特色。毫无疑问,吉祥意识、吉祥文化已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生活中,以至于有凡物皆可为吉祥的特点。这么说当然有点绝对,但是中国的吉祥物、吉祥符号之多,大概没有其他国家可比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吉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凝聚着中国人对自己生命的认知、人伦道德情感、审美情趣等。‎ B. 在中国,每年一进腊月,剪纸、窗花、年画、春联、灯笼、福字等传统吉祥物就能把年烘托得红红火火。‎ C. 我国有201个吉祥用字,另有吉祥符号、图案几百种,还不包含那些从一种符号中演变而产生出来的。‎ D. 作者说,“吉”就是吉利,就是“善”;“祥”就是祥和,就是“福”。吉祥就是好兆头、好运气。‎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四灵”是中国最早吉祥物的代表。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认为它们是吉祥物。“四灵”中的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B. “四灵”中的麒麟、凤凰、龙,都是现实中没有的动物,只有龟是现实中存在的动物,它象征尊贵、安闲、长寿等。‎ C. 很多动物植物被赋予了吉祥的意义,以动植物图案表示吉祥,可单体也可组合。组合图案如“万年”“岁寒三友”“天地长春”等。‎ D. 在传统文化中,“羊大为美”,头顶大角之羊形,便成了吉祥的象征;民间也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因猴与“侯”谐音,猴便成了封侯的象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吉祥文化丰富多彩,且已成为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美好事物和生活的追求,是吉祥文化永恒的主题。‎ B. 凡物皆可为吉祥,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足以说明一点:吉祥文化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已遍及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 23 -‎ C. 中国的吉祥物、吉祥符号是全世界最多的。可以说,了解了吉祥文化,也就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了中国人。‎ D. 吉祥文化不只是在过年的时候,与老百姓相关的大事中都包含有吉祥文化,这也是中国文明的一大突出特色。‎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照原文和选项,重点是注意选项的表述和原文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D项,张冠李戴。“吉,善也;祥,福也”。是《说文》中说的,不是作者说的。故选D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范围混淆。原文中说“龟称‘万年’,鹤称‘千代’”,它们都是以单体表吉祥,“龟鹤合一”才是组合图案。故选C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应首先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段的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对比分析,找出正确答案。C项,说法绝对。应该说,了解吉祥文化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了解中国人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故选C项。‎ ‎【点睛】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 23 -‎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 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逄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 我说:“这人,怪啊。”‎ 我很少回老家,去年,在广州,有一天,竟想起这个木匠来了。那天,我躺在床上,想着自己的事,一些声音在耳边聒噪:‎ ‎——你给我们写纪实吧,千字千元,找个新闻,编点故事就行。‎ ‎——我们杂志才办,你编个读者来信吧,说几句好话,抛砖引玉嘛。‎ - 23 -‎ ‎——你给我写本书,就讲女大学生网上发帖要做“二奶”的。‎ 我什么也没写,一个也没答应。我知道我得罪了人,也亏待了自己的钱包。我想着这些烦人的事,就想到了木匠。他那样一个天赋极高的木匠,怎么愿意给人打猪圈门,安粪舀柄呢?职业要有职业的尊严。他不懒,但他比谁都孤独。‎ 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 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工资。‎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懒木匠小时曾用一把小小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了一个精致的木碗,表明他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个杰出的木匠。‎ B. 小说第二段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他非凡的眼力,意在表明他具有成为一名优秀木工的天赋,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木工的浓厚兴趣。‎ C.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懒木匠,通过和一般木匠的对比突出其职业操守,通过和村里木匠的对比,表现其高超的手艺。‎ D. 小说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懒木匠技艺的高超和对职业的执着,如结尾处“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E. 懒木匠坚守自己的手艺,安于贫穷,在挺过一段艰难的日子后,终于在仿古家具市场找到用武之地,表明坚守职业理想的重要。‎ ‎5. 小说中写了“我”不愿迎合他人的经历,有什么用意?‎ ‎6. 懒木匠的懒表现在哪些地方?如何评价他的懒?‎ ‎7. 小说为什么以“活着的手艺”为题?‎ ‎【答案】4. DE 5. 写一些为别人镀金的所谓纪实,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赞美之辞,或者编造一些低级趣味的风流韵事,都有违一个正直作家的良知,所以“我”宁愿得罪人,宁愿亏待自己的钱包,也不愿意去做。这与懒木匠不愿降低自己的身份为别人做一些小活、不愿为了生计而放弃自己的手艺一样。作者写自己不愿迎全他人的经历,意在表明“我“对懒木匠坚守职业理想的理解和赞美。 ‎ ‎6. 懒木匠 - 23 -‎ 的懒表现在:(1)不愿替人干一些小活;(2)不愿适应朝时代变迁,转身为铁匠。但他的懒不是真懒,而是在维护自己职业的尊严。他认为他是大匠,让他做一些小活是对他技艺的不尊重;他是木匠,随便转身,放弃自己的职业等于放弃自己的职业理想。 ‎ ‎7. (1)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多处描写木匠手艺的高超,化腐朽为神奇,让死去的木料焕发生机,平凡中见艺术,他的手艺是活着的手艺;其次,木匠不随波逐流,安于贫穷,忍受非议,为手艺而活。(2)有揭示主旨的作用。赞美木匠手艺的高超,赞美坚守职业理想的精神,肯定坚守传统手艺的意义。‎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选E计3分,选D计2分,选B计1分。B项“夸张”可判为对,也可判为错,故选此项计1分。A项“从小立志成为一个杰出的木匠”牵强附会,C项通过和一般木匠的对比“突出其高超的手艺”、通过和村里木匠的对比“表现其职业操守”。‎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主旨错误,也有细节错误。解答此类题的方法:通读全文,关注细节。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小说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与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分析主人公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结合小说主旨和艺术技巧做出准确判断。‎ ‎【5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作用分析题,分析小说中写了“我”不愿迎合他人的经历的作用。要想答对答全,要在分析“我”和懒木匠的相同点的基础上分析其写作意图。‎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探讨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抓住两者的相同之处进行比较,然后探究作者的意图。写自己不愿迎全他人的经历,意在表明“我“对懒木匠坚守职业理想的理解和赞美。‎ ‎【6题详解】‎ ‎【试题分析】先借助文本寻找写懒木匠的具体情节,然后归纳成两个要点:(1)不愿替人干一些小活;(2)不愿适应朝时代变迁,转身为铁匠。评价要先定观点,后找依据。这篇小说从“我” 对木匠的不理解到理解、最后到敬重的思想转变过程,可以看出现代人在迷惘中寻求自我的心路历程。小说通过对木匠的种种情况描写来突出生活事件的矛盾冲突。如手艺好却挣不多的钱,也得不到村人的欢迎得来的却是许多人的误解——他是个懒木匠。‎ - 23 -‎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表现分点,评价分层:共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为总概,后两个要点为分论,陈述理由。‎ ‎【7题详解】‎ ‎(1)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多处描写木匠手艺的高超,化腐朽为神奇,让死去的木料焕发生机,平凡中见艺术,他的手艺是活着的手艺;其次,木匠不随波逐流,安于贫穷,忍受非议,为手艺而活。(2)有揭示主旨的作用。赞美木匠手艺的高超,赞美坚守职业理想的精神,肯定坚守传统手艺的意义。‎ ‎【试题分析】从情节和主旨两个方面去分析。每点4分,其中总概2分,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2分。言之成理,分条论述,即可给分。‎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表述观点规范准确,不随意发挥。分点答题,有小标号,层次清晰。表述规范,针对性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 23 -‎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摘自光明网)‎ 材料二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摘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 23 -‎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摘自新浪网)‎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  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 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  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 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 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 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 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9.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A. 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 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 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 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 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 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 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 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10. 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答案】8. A 9. A ‎ ‎10. 问题: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对策: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①从人入手,重塑人力基因,注重人才培养;②从理念入手,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超越世俗的成就动机;③大力倡导“工匠精神”。‎ - 23 -‎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个选面时, 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项,“不……而在”说法绝对;由原文“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可知,也有技术上的原因。‎ C项,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 D项,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是“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就”。‎ 故选A。‎ ‎【10题详解】‎ - 23 -‎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先从文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再思考解决对策进行简单概括就可以得出答案。先到文中圈出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从这些材料中可以概括出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技术上差距;缺乏工匠精神;心态和思维模式、文化、环境上有差距;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等等。然后再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回答发展的对策:注重人才培养;企业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倡导“工匠精神”;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等。‎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再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④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奋传 万石君,名奋,姓石氏。年十五,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及孝景即位,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 景帝季年,万石君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必下车趋,见路马必轼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 - 23 -‎ 是以上乃亲尊礼之。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庆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肉袒,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 ‎(《汉书 石奋传》)‎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B. 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C. 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D. 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12.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美人是古代皇帝妻妾中级别较高的一类。高祖初遇万石君,爱其恭敬,为能让其为自己效力,召其姊为美人,算是对他的一种恩宠。‎ B. 汉朝郡守俸禄为两千石,故称郡守或相当于这一官职的官员称为二千石。石奋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官至二千石,故称石奋为万石君。‎ C. 路马,古代指为君主驾车的马,因君主之车名路车,故称。轼,低头双手扶式表示敬意。万石君“见路马必轼”,表现了他的谨慎守礼。‎ D. 万石君的次子石庆曾为齐相,这“相”和《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相”为相同职务,是汉朝中央派到封国的行政长官。‎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石君出身低微,当时家中亲人也只有失明的母亲和姐姐了。但是因为性格的恭敬谨严无人能比,虽无才能却被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仆。‎ B. 虽归老家居,万石君始终尊重朝廷的威严。回朝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他一定下车快走,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表示敬意。‎ C. 万石君在教育子孙方面注重身教,面对子孙的过失,很少疾言厉色,而是以自己无声的不满或者委婉的批评来引导他们反省改正。‎ - 23 -‎ D. 次子石庆担任太仆,为皇上出行驾车,皇上问拉车的马有几匹,他举着鞭子一匹匹地数后才报数,这是万石君恭谨家风的表现。‎ ‎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子孙遵教,亦如之。‎ ‎(2)建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 ‎【答案】11. C 12. A 13. A ‎ ‎14. (1)皇上时常给他家赏赐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俯伏着吃,好像就在皇上眼前,子孙遵循他的教导,也和他一样。‎ ‎(2)石建有事应该向皇帝说,避开别人,畅所欲言,说的恳切,到了朝廷上进见就好像不会说话一样。‎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中划线句意思是,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孔子有句话说“君子言语要迟钝,行动要迅速”,说的大概是万石君吧?因此他的教化不严厉而成功,不苛刻而安定。他可以说是行为忠厚的君子了。‎ ‎“仲尼有言曰”“曰”,后边是说话的内容,之后断开,排除AD;‎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肃而成”和“不严而治”句式一致,之间断开,排除B。‎ 故选C。‎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A项,“美人是古代皇帝妻妾中级别较高的一类”错误,美人是皇帝妻妾中级别较低的一类。‎ 故选A。‎ ‎【13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A项,“……虽无才能却被高祖信任并官至太仆”错误,万石君被高祖任凭并不断得到升迁,除了自身恭敬谨严,也与他姐姐成为高祖美人有关。‎ 故选A。‎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时,时常;稽首,跪下叩拜;如在上前,好像就在皇上眼前;遵教,遵循他的教导;如之,和他一样。(2)屏人,避开别人;恣言,畅所欲言;切,恳切;廷,朝廷上。‎ ‎【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 23 -‎ 万石君名叫奋,姓石。(当时十五岁,做小官吏,侍侯高祖。高祖和他谈话,喜欢他的恭敬,问他说:“你还有什么人?”回答说:“我只有母亲,不幸失明。家里贫穷。还有一个姐姐,擅长弹琴。”高祖说:“你能跟随我吗?”他说:“愿意尽力效劳。”于是高祖召他姐姐来封为美人,让石奋任中涓,把他家迁到长安城里的中戚里,这是因为姐姐做了美人的缘故。他做官靠积累功劳当上了大中大夫。没有文才学问,但恭敬谨严没人能比。到孝景帝即位,石奋的长子石建、二子甲某、三子乙某、四子石庆,都因为品行善良、孝敬父母、办事谨严,做官做到了二千石。于是景帝说:“石君和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光宠竟然集中在他一家。”称呼石奋为万石君。‎ 孝景帝晚年,万石君回家养老,每年根据定期作为大臣参加朝会。经过皇宫的门楼,万石君一定下车快步走,看见皇帝的车驾,一定俯身按着车前横木表示敬意。他的子孙做小官。回家来进见他,万石君一定穿着朝服来接见,不称呼名字。子孙有错误,不谴责,因此而不坐正座,面对食案而不吃。然后儿子们互相责备,通过长辈的帮助说情,光着上身坚决地谢罪,改正错误,才答应。皇上时常给他家赏赐食物,他一定跪下叩拜俯伏着吃,好像就在皇上眼前,子孙遵循他的教导,也和他一样。万石君一家凭着孝敬谨严而闻名于各郡各国,即使齐、鲁地方那些儒生的虔诚庄重的行为,都自认为比不上他。‎ 长子石建任郎中令,小儿子石庆任内史。石建有事应该向皇帝说,避开别人,畅所欲言,说的恳切,到了朝廷上进见就好像不会说话一样。因此连皇帝也尊重他。上书奏事,奏章经皇帝阅后发回。石建读它,说:“写错了‘马'字下面脚连尾应该五笔,如今只有四笔,少一笔。皇帝会谴责我,我活不成了。”十分害怕。他的谨慎,即使是别的小事也这样。小儿子石庆喝醉了回家,进入外门没有下车。万石君听说了,不吃饭。石庆害怕,光着上身去请罪,没有许可。全族的人和哥哥石建都去衣露体请罪,万石君责备说:“内史是显贵的人,进入乡里,乡里的长辈都走开回避,而内史坐车中很自在,正是理所当然!”于是让石庆走开。石庆任太仆,为皇帝驾车外出,皇上问驾车的马有几匹,石庆用鞭子一匹一匹地把马数完。举起手说:“六匹马”。石庆在儿子中是最简略随便的了,尚且这般谨慎。他任齐国相,全齐国的人都仰慕石庆家的好品德。不发表什么意见,齐国就感化而很太平,给石庆建立生祠。‎ 太史公说:孔子有句话说“君子言语要迟钝,行动要迅速”,说的大概是万石君吧?因此他的教化不严厉而成功,不苛刻而安定。他可以说是行为忠厚的君子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题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23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5.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 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C. 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 D. 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格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E. 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16. 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结合诗歌首联的下句和尾联,对此做简要分析。‎ ‎【答案】15. BD 16. 首联的下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尾联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错误,五六句并非以滕王阁为描写对象,末尾两句,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也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D项,“阁外有一深潭”错误,滕王阁下临“赣江”,“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 - 23 -‎ 故选B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翻译:滕王阁在赣江的北岸巍然高矗,佩玉无声鸾铃寂寂停止了歌舞。早晨画栋掠过南浦飞来的轻云,傍晚珠帘卷起西山阴沉的烟雨。潭中白云的倒影每日悠然浮荡,时光推移景物变化已数个春秋。修建这滕王阁的帝子今在何处?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东流。《滕王阁诗》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附在作者的名篇《滕王阁序》后,概括了序的内容。首联点出滕王阁的形势并遥想当年兴建此阁时的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颔联紧承第二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表现了阁的高峻;颈联由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引出尾联;尾联感慨人去阁在,江水永流,收束全篇。首联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生发出盛衰无常之意。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尾联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白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倦鸟归巢。‎ ‎(2)《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 ‎(3)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 ‎【答案】 (1). (1)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2).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 (3)落霞与孤鹜齐飞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岫”“潦”“鹜”的书写。‎ ‎【点睛】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书坛来说,2019年无疑是“颜真卿年”。2018年底江苏人民出版社引进美国汉学家倪雅梅的《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所引起的讨论在书法界________,2019年1月,由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主办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大展开幕,又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书法爱好者的目光。平心而论,如果单纯是一次书法界的展览还并不会引起圈外公众的关注,但围绕展览中的镇馆之宝——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核心展品《祭侄文稿》究竟是否该不该“飘洋过海”借出海外巡展等话题,“颜真卿”似乎成了社会焦点。近年来,围绕一位书法界名人的专题展览所引起的社会轰动效应,记忆中还没有哪一次能够和眼下的颜真卿________。不过对于书法界而言,显然更关注的是颜真卿本身。‎ 颜真卿所生活的唐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作为唐代书法杰出代表的颜真卿自然早已________。众所周知,中日两国书法史在源头处本来是合一的,但隋唐之后两国________,各自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无论是中国的“宋四家”还是日本的“三笔三迹”,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两位宗师级人物的影响。王羲之和颜真卿代表了中国书法史审美范式的两极,王字中宫收紧,而颜字向外扩张。这两种代表两个极端风格,几乎穷尽了中国书法形式美的可能性。‎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3 -‎ A. 如火如荼 一概而论 家喻户晓 各自为政 B. 如日中天 一概而论 脍炙人口 分门别户 C. 如火如荼 相提并论 家喻户晓 分门别户 D. 如日中天 相提并论 脍炙人口 各自为政 ‎19. 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围绕展览中的核心展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祭侄文稿》究竟是否该“飘洋过海”借出海外巡展等话题,似乎让“颜真卿”成了社会焦点。‎ B. 但围绕展览中的镇馆之宝——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核心展品《祭侄文稿》究竟是否该“飘洋过海”借出海外巡展等话题,似乎让“颜真卿”成了社会焦点。‎ C. 但展览中的核心展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祭侄文稿》究竟是否该“飘洋过海”借出海外巡展等话题,似乎让“颜真卿”成了社会焦点。‎ D. 但围绕展览中的核心展品——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祭侄文稿》究竟是否该“飘洋过海”借出海外巡展等话题,“颜真卿”似乎成了社会焦点。‎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书法源头时期重要代表人物是王羲之和颜真卿,对唐以后两国书法史都树立了典范。‎ B. 就对唐以后两国书法史树立了典范的王羲之和颜真卿而言,他们是中国书法源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C. 王羲之和颜真卿为唐以后两国书法史树立了典范,可谓中国书法源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D. 就王羲之和颜真卿两位中国书法源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而言,他们对唐以后两国书法史都树立了典范。‎ ‎【答案】18. C 19. C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如火如荼”: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语境中指“所引起的讨论”,用“如火如荼”。“一概而论”:指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语境中指放在一起谈论,而不是用同一标准处理,用“相提并论”。“家喻户晓”:形容人所共知。“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语境中指颜真卿被众人所知,用“家喻户晓”。“各自为政”: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分门别户”:指在学术上根据各自的格调或见解划清派别,各立门户。语境中指书法史各自发展,用“分门别户”。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A项,“似乎让‘颜真卿’成了社会焦点”缺少主语。B项,同A项一样后半句缺少主语,且展览中的是“展品”,博物馆中的是“镇馆之宝”,排除B项。D项中“话题”后变换主语为“颜真卿”,排除D项。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准确、连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根据后文中国和日本“受到两位宗师级人物的影响”,最后应该是“两国书法史”,排除B项、C项。A项第二句缺主语,排除A项。故选D。‎ ‎2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限15字以内)‎ 一百年来,汉语词汇发生了天翻地覆的交化,不断涌现的大批新词新语,有的早已成为匆勿过客,有的仍在当今杜会生活中坚强存在。来自四川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的31 位学者,十分重视这些词语。由他们担任编审、116 名资料人员集体完成的《百年汉语新词大辞典》,即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推出。该辞典收录了从1912年到2011年诞生的新词新语约1.1万个,相当于为这些词语创建了一个档案库。‎ ‎【答案】《百年汉语新词大辞典》编成并将出版 ‎【解析】‎ ‎【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学生语段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必须注意分层,分层时可依据文段中的句号进行概括,最后加以合并。具体答题时分三步骤①概括:根据材料性质,给语段切分层次,概括层意。②提炼:去粗取精,对上一步概括出的内容进行筛选,从而选取主要信息。③整合:根据题意要求,将提炼出来的主要信息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出来。作答本题时候需要学生仔细阅读语段,提取关键词,注意题干要求,不要超过15个字。本题中,抓住关键语句“百年汉语新词大辞典”,“编成”,“出版”,然后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谓江南文化以灵动,水的灵动;我谓西北文化以沉稳,山的沉稳。求之于诗,若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是①______________;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五言古风),是杜甫的沉郁顿挫。求之于词,若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西北文化则是②_____________,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求之于时序,若江南文化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是温飞卿的鲜艳秾丽;西北文化则是③____________,是王安石的朗肃内敛。上天以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分别滋润着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使得中国文化不至于太单调、太寂寞。‎ ‎【答案】 (1). ①李白的清新俊逸 (2). ②东坡的旷达豪放 (3). ③秋风萧萧、雨雪霏霏的深秋严冬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首先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如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文化”,以“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为例来阐述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然后浏览横线前后句子的内容及句式,以此来推断拟写。这段文字主要围绕“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展开,所以考生拟写的时候要注意两种文化的特点,同时根据一种文化来推断另一种文化。第一处,前面说“求之于诗”,可见后面是用诗来形容江南文化和西北文化,要求拟写的是江南文化,考生要根据西北文化的特点进行推断,“西北文化则是古朴厚拙的五古(五言古风),是杜甫的沉郁顿挫”,前面已经说“江南文化”是“轻盈明快的七绝”,考生要根据“杜甫的沉郁顿挫”而联系另外一位诗人,自然想到李白,李白的七绝是“清新飘逸”的;第二处,前面说“求之于词”,这是用词来形容两种文化,要求拟写的是西北文化,前面说“江南文化是柳永的缠绵悱恻”,这是用婉约派来形容江南文化,那后面自然是用豪放派来形容西北文化,且后面已经给出了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由此可知应填写“东坡的旷达豪放”;第三处,前面说“求之于时序”,可见后面应是与时序有关的自然现象来形容这两种文化,要求拟写的是西北文化,前面说江南文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阳春三月”,“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是景物,“阳春三月”是季节,再结合后面“王安石的朗肃内敛”可知,西北文化应是“深秋”或“严冬”,涉及的景可以是萧萧秋风,可以是霏霏雨雪。‎ - 23 -‎ 四、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超级演说家刘媛媛在她的《不作不会活》里曾说:“no zuo no die”,不作就不会死,但我今天想要大家记住的是“no zuo no life”,“作”是什么?“作”就是不安现状的瞎折腾,我这个人就爱“作”,我来参加《超级演说家》这个节目被我哥骂了无数次,他说,你就是没事找事瞎折腾,你又不是学表演的,你也不是学主持的,你一个学法律的参加这么一个电视节目,对你的未来有什么用?可能我就是爱“作”吧,我突然觉得每一天都重复的日子太没意思,所以,我就来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勇于尝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胆的尝试相当于成功的一半,不敢尝试的人永远不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莎士比亚曾说:“本来无望的事,大胆的尝试,往往能成功。”是啊,如果人们没有尝试,现在也许还在树上生活;如果人们没有尝试,现在还会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宰吗?如果人们没有尝试,现在的生活也许还在黑暗中;如果人们没有尝试,也许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灭绝;如果人们没有尝试…… ‎ 尝试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是成功的前提。契诃夫曾说过:“路是人的脚走成的,为了多辟几条路,必须多向没有人的地方走。”只有在别人没有探索过的领域,大胆的尝试,才会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成功。 ‎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当时有人驾着一辆漂亮的马车和它赛跑,火车落在了后面,并且把路基都震坏了。然而史蒂芬孙并未灰心,经过无数次的改进,终于形成了现今火车的前生。许多年过去了,马车仍以同样的速度转动着轮子,而火车却在铁轨上飞速前进。 ‎ 如果史蒂芬孙当时因为火车的失败而灰心,那么哪来的今天高速飞驰的火车?正因为他大胆的尝试,具有不怕失败的精神,才造就了今天不可一世的火车。 ‎ 失败来自于缺乏尝试。在成功者的眼中,尝试等于失败,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而在失败者眼中,失败不等于尝试,失败是一种打击,尝试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永远阻挡前进着的自己。 ‎ - 23 -‎ 目标能够激发人的斗志,尝试却能开发人的潜能。一个人虽然有明确的目标,但是没有尝试,缺乏经验,最终一事无成。 ‎ 尝试是需要勇气的,一个没有勇气的人是没有勇气去尝试的,何谈成功呢?‎ 所以,让我们跨出勇敢的第一步,去尝试、去奋斗!‎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首先审读材料,看材料中包含几个对象,原则上一个对象至少一个写作的角度;然后依据文字的内容确定自己评价的态度,可以从肯定的角度来欣赏优点,也可以从否定的角度来挖掘不足,也可以从辨证的角度来分析。这则材料的对象是刘媛媛,这段话中的重点就是“不作不会活”,她的讲话中反复提到这一内容,自然应是主要的立意所在。而对于这句话,不同的人,其态度自然不同,赞同者支持的是自我的超越,否定者追求的是生命的安稳,这都可以成为立意的角度。(1)肯定态度,一个人要不安于现状,要敢于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尝试不同的人生,谱写丰富多彩的诗篇。(2)否定态度,生命在于平稳中发展,不作非分之想,不去冒险透支生命。(3)辩证态度,稳中求进,在保证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可以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命运,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2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