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三散文阅读题点对点练8紧扣内容体察位置(含2018高考真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三散文阅读题点对点练8紧扣内容体察位置(含2018高考真题)

题点对点练 8 紧扣内容,体察位置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碱 蓬 草 胡修江 秋天是属于陶渊明的。金秋的菊花开放时,天空蓝得像一个童话,于是人们就登上高坡,高坡上 满是文人的诗情,亲朋们精致的思念。而此时,我的心灵却被一丛丛红红的野草完全占据了。乡人 说,那是碱蓬草,是沿海滩涂特有的一种植被,也叫碱蓬菜。说它是菜,是怀了亲切;说它是草,是因 为野生野长。五月长出新芽时,草叶还翠绿如滴,然后由于生长在海陆之间,潮来潮往间,叶子就逐 渐开始变红了,九、十月间,简直是漫滩遍野的红。它喜欢盐碱地,喜欢和海浪亲吻,丛丛簇簇,扎根 于荒凉,向翱翔的海鸥铺展野性的美丽。 碱蓬草生长在海滩上,一年又一年,蛮横、执着,看惯的人觉得顺理成章,初到的人觉得惊讶神 奇。我虽不是伴着碱蓬草长大的,但也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所以,我和它就有了一种若即若离的默 契,它正适合我的细细阅读。暂时逃离城市,既非归隐,也非从俗,就是想在作秀般的喧扰中寻到一 点朴实的宁静。登高赏菊,很多人是因为陶渊明,似是一种硬造的文人情结,我不想这样。陶渊明的 归隐,因着文人的清高,并非本愿,乃逃禄而归耕,不论外表装饰得如何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 更强烈地执着人生,非常痛苦。他种的豆从来就长不好,草长得太茂盛;他的田园就像一个装饰好背 景的舞台,一个人粉墨登场,耕种就是演戏了。但当你面对这一丛丛犹如红色的地毯般一直铺到天 边的碱蓬草时,你就会直面最朴素的生命诠释:自然。你能炫耀一种坚强吗?坚强是在不适合自己的 环境中的勇敢生存,碱蓬草不是,它就适合盐碱地,土地肥沃,就会死亡。你能赞美一种热情吗?热情 是无时无刻不在的青春的涌动,碱蓬草不是,秋天过后就会凋萎。 当年在大沽河边,英雄战死在疆场,鲜血染红了大地,也染红了河岸的漫山遍野的碱蓬草,从此 野草涂上了英雄的光辉。今天,理想主义的时代渐渐远离我们而去,但草依然在顽强地生长,铅华洗 尽,本色如初。20 世纪 60 年代,“瓜菜代”的岁月,碱蓬草成为救命草。滩边的渔民村妇采来碱蓬 草的籽、叶和茎,掺着玉米面蒸出来的红草馍馍,几乎拯救了一整代人。今天,也不会再有人会钟情 于它,只有一些都市人,在厌倦了生猛海鲜、大鱼大肉后,买上一两个碱蓬菜的包子,调节一下已被 油腻堵塞的肠胃。碱蓬草依旧鲜红亮丽,依旧春天发芽,秋天枯萎。它能觉出自己地位的变化、曾 经的荣辱吗?草木无情,多情的只是人类自己,但往往又是自作多情。草依旧是草,就如同人依旧是 人。 碱蓬草环绕的,是一处处的养虾池,那些赤脚的农民经常从碱蓬草上走过,每一天夕阳坠落的时 候,家人送来饭菜,一家人就这样在晚霞的余晖中享受着最平常的幸福。为了看虾,他们晚上经常睡 在只能放下一张床的小屋中,夜风吹送,送来大海的涛声,与之相伴的就是这丛丛的碱蓬草,一生的 匆忙岁月,几世的艰辛劳碌,都融进瞬间的永恒中了。他们说,这里没什么风景。风景就是每天一如 既往的生活。 如今,对都市人而言,单纯玲珑的风景已经不再具有太大的诱惑,粗犷与坦荡反倒吊足了一些人 的胃口。于是更多的人开始走马观花般地浏览“荒凉”,对此,我只想说,向往一种勾人魂魄的旅程 的同时,不要玷污了一份朴拙,一份厚重。 对于那丛红草,我也只是一个过客,回归都市,心依旧茫然,脚步依然匆忙。该忘掉的就忘掉吧, 不能忘怀的,就存在心底,一切随缘,自由地生长吧。 (选自 2017 年第 5 期《散文选刊》,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以金秋时节,人们登高赏菊,抒发诗情、思念开头,既与下文关于“文人情结”的议论相 呼应,又引出了下文对 碱蓬草的描写与 赞美。 B.碱蓬草的形象是对生命最朴素的诠释,它们在荒凉、寂寞的环境中生长,与在碱蓬草上生产、生 活的农人相似,展现出平凡、朴拙而厚重的美。 C.作者围绕着碱蓬草组织情思,叙写不同时代人们对待碱蓬草的不同情感态度,并由此延伸到对自 然、风景和人类生活的思考。 D.文中将现代都市人与“赤脚的农民”的生活形态作对比,并融入自身的感慨,体现了作者不同于 一般都市人的风景观和生活方式。 2.碱蓬草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 3.作者说“秋天是属于陶渊明的”,后文又说很多人因陶渊明而登高赏菊,“似是一种硬造的文人 情结”,这是否矛盾?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走进塔里木 贾平凹 ①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 玛干为什么被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 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 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 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 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 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 ②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 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 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21 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 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 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 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 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还 是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 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 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 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 实在在,没有丁点儿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 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这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 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持一个民族的浩然之气啊! 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作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 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 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 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 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 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 ⑤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 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这些枯死的 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 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 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 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 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 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题目体现行文思路,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路途的艰险,写油田的壮美,赞石油工人的质朴,写 返程时所见胡杨不朽,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 B.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现了石油大 会战的艰辛,也间接表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 C.文章写塔里木油田承系着祖国石油的命运,石油工人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生活品质的 提高,在赞颂石油工人的文章里独树一帜,真实又丰满。 D.本文描写塔里木石油人战天斗地采石油,突出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的手法,既有含蓄的比喻、反衬,又有多处直抒胸臆。 5.作者说,走进塔里木,“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那么,作者在塔里木收获 了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题点对点练 8 紧扣内容,体察位置 一、1.D 解析 D 项,“体现了作者不同于一般都市人的风景观和生活方式”不符合原文,作者有着 深刻的自省意识,在批判都市人的同时,也承认自己“回归都市,心依旧茫然,脚步依然匆忙”。 2.参考答案 ①最突出特点:自然。②表现:生长环境方面,自然地生长在人迹罕至的盐碱地;生长过 程方面,随季节变化自然地生长、凋萎。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从文章对碱蓬草的描写可以看出,这类草生长在人迹 罕至的盐碱地,春来草荣、秋来草枯,自然生长,普通平凡。 3.参考答案 不矛盾。①陶渊明真挚地热爱秋天,又写出了流传千古的颂秋咏菊诗;②很多登高赏菊 的人,并不具有陶渊明的情怀,只是在形式上模仿陶渊明;③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很多人不能真正 地欣赏草木的本性。 解析 此题考查散文中用到的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前一句陈述的对象是“秋天”,意思是“陶渊明 热爱秋天”;后一句陈述的对象是“很多人”,意思是“这些人因陶渊明而爱秋天,不是因秋天而爱 秋天”,所以作者说“似是一种硬造的文人情结”。符合这个意思即可。 二、4.B 解析 B 项“也间接表现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不符合文意。 5.参考答案 ①油田大会战中,石油工人的艰辛及其创造的非凡成就;②石油工人壮丽的事业理想、 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充满清正之气和豪情壮志;③走进塔里木后的所见所闻对作者自我精神的洗 礼和升华。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第②段,可从②③④⑤段描写的石油 工人的生活状况、精神面貌、理想追求以及最后一段中给我们的感受等角度归纳概括。 6.参考答案 ①表现了石油工人的满腔豪情,他们将豪情融入生活,化为信仰和力量;②表达了作者 对石油工人的赞美和由衷的敬意;③和下文当今社会“有些人”的形象构成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 的英雄本色。 解析 此题考查文章中间段的作用。这段 文字,虽有叙事,但抒情的成分较重,可以从作者所写的具 体内容分析其抒发的情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