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把握传主形象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把握传主形象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把握传主形象 学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战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 ‎(百度百科)‎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 ‎(《陈纳德回忆录》)‎ ‎③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 ‎(《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 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②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了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③真诚正直,善良友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组织悼念活动。‎ 解析 此题侧重于考查对传主人格精神的概括、分析能力。这道题概括性强,考生宜采用两种方法解题:一是利用原文中概括性的语句(可以是作者议论,也可以是人物之间的评价等)。二是圈点出原文中的相关事件,从中提炼出陈纳德的人格精神。作答时要注意传主的人格精神是多方面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人的“数学传奇”丘成桐 他22岁获得博士学位,28岁成为斯坦福大学正教授并攻克几何学难题“卡拉比猜想”,并在1983年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由于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奖,因此菲尔兹奖也被誉为数学中的“诺贝尔奖”。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刘克峰曾称赞他“创造了一个中国人的数学神话,是一个活着的传奇”。‎ 他——就是丘成桐。‎ 初见丘成桐,你会觉得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邻家老人,而且普通话也说得不太标准。但一经接触,他在中国古典文学上的造诣,以及这位当代数学大师大刀阔斧革新微分几何学的气魄和直面国内学术界一些陋习的勇气,将令你倾心不已。‎ 昨日下午,丘成桐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麓山论坛”学术年会的压轴嘉宾,在长沙和学子们畅谈“研求之乐”。并为这次师大学子之约题词:岳麓书传,百代贤儒仰朱张;楚南人杰,千年王业出湘潭。‎ 偏爱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 ‎“年少时我并不喜欢读书。”丘成桐“研求之乐”的讲座从年少时的求学经历讲起。‎ 少年得志的数学天才,这是一般人所认为的丘成桐,但事实恰恰相反。‎ 小时候的丘成桐很顽皮,那时他对数学的兴趣,也远远不及对历史和古代文学。丘成桐的父亲要求儿子背诵古文诗词,如果成绩不理想,还会“打掌心”。父亲离世那年,丘成桐14岁。为了缓解悲伤,他读起了《红楼梦》,觉得里面有很多感情相通之处,而之前他更喜欢读《三国演义》。‎ 丘成桐喜欢将数学与文学进行比较。他强调的一点是,良好的文学修养,对培养做学问的气质很重要。解除名利的束缚,使欣赏大自然的直觉毫无拘束地表露出来,是数学家养气最重要的一步。‎ ‎“我本人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从《诗经》我看到比兴方法对找寻数学方向的重要性;吟诵《楚辞》激励起我对数学的热情,向大自然追寻真与美的感受。”‎ ‎“而读历史让我学会在关键时候做抉择。”他引用《史记》中刘邦虽屡战屡败但仍坚守中原终成大业的例子,说明自己当初为什么选择斯坦福大学,尽管当初那里并没有很好的数学科研条件,但这是一所很好的大学。‎ 从未放弃对至真至美的追求 ‎“奋斗的过程就像智者垂钓,看到学问的成长是最有意思的。”丘成桐说,“我研究数学的目标不是拿奖,也不是成名成家。对真与美无条件的追求,是我一生做学问的座右铭。”他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明自己的志趣。‎ 在丘成桐的眼里,数学很美。数学之美在于简约严谨,应用一些简单数学定理就能把大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描述出来。丘成桐认为,数学美感的获得,常常以数学家经年累月的苦思、单调乏味的运算为代价——在经历一次次失败与错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后,可能在冲凉或刷牙时,突然间茅塞顿开了。‎ 丘成桐说,数学家追求一个好的命题,如同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慕,朝思暮想。做学问的路很长,会碰到很多不同的困难,假如没有热忱,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很多有终身教职的研究人员聚在一起工作,经常通宵达旦。是求真的精神,刺激着他们不肯放松。‎ 寻找下一个华人数学天才 这样一位在公众视野中似乎不问世事的学术大师,却在2005年掀起了一场学术界颇为关注的风波。当时他直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对中国其他大学的打压令人灰心。”他对院士制度的批评以及对国内高校引进所谓海外人才内幕的揭露,更是让人吃惊。‎ 在昨日的演讲中,他又提及国内很多的名教授,著作等身却不见得有多少能传世。“一生所作,不见得比写几篇有点内容的短文章实在。”‎ ‎2007年,丘成桐参照美国中学生数学奖“西屋奖”设立“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旨在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中学生,特别是大陆中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和创造性,并从中培养和挖掘年轻的数学“小天才”。该奖不久前刚刚进行了第二次颁奖。丘成桐还说要尽责任提拔中国国内最有才华的数学人。‎ ‎(有删改)‎ 丘成桐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做学问不求名利,只求真。不在意拿奖、成名成家,把对真与美的追求当成自己一生的座右铭。②耿直、坚守正义。直言国内大学的不公平现象,批评院士制度,揭露国内高校人才引进内幕。③有责任意识。设立“丘成桐中学数学奖”,挖掘、培养国内的年轻的数学天才。‎ 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应抓住文章中传主的具体事件,从事件中概括人物的精神。另外,要重点注意文章中作者对人物的评价性语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