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北京22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一、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春节上映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因为原著作者是刘慈欣,因为主演是吴京,更因为这是一部以大片标准呈现的中国原创硬科幻。《流浪地球》将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前沿的科技“无缝对接”,并用高密度的细节把这两大板块铆牢,宇航服、强化外骨骼、行星发动机等细节的设定完全不输给《环太平洋》等海外大片,片中地球坠入木星时的大气流失逸散,空间站中的重力变化,也都有相对严谨的表现。 “这个梦想已经很久了。”刘慈欣曾说,“我最想做的莫过于把我写的小说拍成电影,哪怕就一部。”作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小说拉向世界顶尖水平的作家,他面对中国电影工业时却曾经无力。原因很简单,科幻电影往往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作为一种类型片,科幻电影还原并视觉化科幻理念,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而中国科幻的银幕呈现一度并不尽如人意。《流浪地球》弥补了此前中国原创科幻电影因欠缺科学逻辑而导致的硬度不足的最大短板。 《流浪地球》是一部硬科幻电影,也是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它表现的亲情观念、英雄观念、故土家国情怀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影片故事中,因为太阳加速老化,将要吞没地球,于是地球上建起了许多行星发动机,将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为什么不建造飞船飞离地球?”无论是原著小说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海外电影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影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既关乎科学设定,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对家园的理解。导演郭帆说,将地球带走,“带着家园流浪”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大片。 对故土的眷恋,在影片中通过一家祖孙三代在灾难面前的选择体现出来。吴孟达扮演的姥爷看上去谨慎得有些懦弱,却为了外孙、孙女牺牲了自己。吴京扮演的航天员父亲为了任务十多年没有见到儿子,倔强的他和叛逆的儿子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话可说,却最终两代人合力完成了保住地球家园的使命。在飞出太阳系的科幻背景下,传达的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最刻骨铭心的主题——回家。 观众会发现,在这些平时含蓄而内敛的家庭成员之间,有着东方式亲情的默契——他们彼此依赖却并不表现出来,小心地保有着一份温度。这样的温度激发了对家国责任的热度,灾难面前,没有超级英雄,每个平凡人都是英雄。 对于科幻类型片而言,《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投石问路。它的走红,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维度——硬科幻为根本,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才能突破好莱坞式科幻的既有审美,才能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 (取材于王磊的文章) 材料二 科幻文学一般分为软硬两类。如果把软科幻放在坐标系的左侧,最左端的,应该是类似《哈利·波特》这样的作品。《星球大战》之类的作品也是典型的软科幻,尽管有了太空与科技的元素,但仅仅是作为背景而已。科学技术深度参与到情节发展中,故事发展受科学规律制约的作品,则属于硬科幻。刘慈欣的《三体》等小说,在科幻的坐标系中,已经接近最硬、最技术化的一端了。 人们对硬科幻有两种误解:一种是只要不符合现有技术,就是伪科学。另一种误解是只要是科幻,随便怎么“幻”,都是可以的。把科幻的“科”,等同于现有技术,这会压抑科幻的空间。而把科幻的“幻”当作了奇幻的幻,又会降低硬科幻的质量与魅力。“科”与“幻”应有边界,遵循一定的范式,从而达到逻辑上的合理与自洽。幻想的对象可以是新发现、新技术、新规律。除了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之外,也可以对社会、经济领域进行幻想。幻想不必符合现有科学原理,但却要整体自洽,符合文学作品的整体世界观。硬科幻,不但有作为“幻”的构想的新技术,还有作为“科”的技术推理过程,后者是硬科幻文学独具的审美魅力所在。科学上要合理,不等于一定不脱离现有技术,但如果技术过程是已知原理主导的,则要求过程有科学上的合理性。比如,在《三体》中,用核弹推动光帆飞船,虽然人类的技术现在达不到,但对于其中光压、冲量等科学原理的阐释是合理的。 当然,科幻文学毕竟不是论文,自洽与合理都可以有例外。“科”范畴的推理过程,可以退而求其次,达到“接近合理”即可。所谓接近合理,即需要查资料、动笔推算,才能发现瑕疵,这是可以接受的。但一望即知的低级错误,硬科幻文学应该尽量避免。“科”范畴的技术设定作为基础框架,可以免于审视。比如,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作为科幻文学作品的初始逻辑基础,应该免于审视,否则,多数作品都无法成立。影片《流浪地球》最主要的框架是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这也存在地球地质结构经受不住、发动机推力不足等问题,但这属于小说的基础框架、逻辑起点,应该免于审视。作为背景的经济、社会设定是可以忽略的。如《流浪地球》的超级工程是否会引发经济的崩溃,抽签是否符合道德等议题,就可以免于审视。 刘慈欣说:“所谓科幻的思维方式,是指要把整个世界构建在一定的科技层次之上,这个世界是自洽的,是有一套自我逻辑的。”他的小说对硬科幻的原则遵循得非常好,既恢弘瑰丽,又充满各种奇思妙想的技术细节,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平。可以想见的是,未来这些作品改编成电影,在“幻”的自洽性与“科”的合理性上,都会有值得期待的表现。 (取材于《新京报》的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影片《流浪地球》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科幻细节比海外大片表现更严谨。 B. 体现制作者对科学的理解深入了。 C. 提升了中国原创科幻电影的硬度。 D. 讲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故事。 2.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 刘慈欣的作品代表了目前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 B. 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的水准往往能通过科幻电影反映出来。 C. 科幻电影可以通过讲述故事、塑造形象来传达科幻理念。 D. 突破好莱坞式的审美,就能创造中国科幻电影的新天地。 3. 影片《流浪地球》表达了对故土家园的深厚感情。下列诗词中,没有表现这一主题的一项是 A.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唐·卢纶《长安春望》) B.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C. 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夜还家。(宋·梅尧臣《夜与原甫江家步归》) D.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宋·周邦彦《苏幕遮》) 4.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马行空:形容境界高远。 B. 铆牢:“铆”读作“mǎo”。 C. 自洽:自相一致,自圆其说。 D. 恢弘:“弘”也可以写作“宏”。 5. 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硬科幻”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硬科幻需要科学技术深度参与到情节的发展之中。 B. 硬科幻文学的审美魅力只在科学技术的推理过程。 C. 硬科幻文学在科学上要合理就不能脱离现有技术。 D. 硬科幻成立的逻辑基础是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 6. 根据材料二,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如果把硬科幻放在坐标系右侧,《三体》应该在最右端。 B. 科幻文学中的“幻”多于“科”会降低作品的质量与魅力。 C. “接近合理”是指“科”范畴的推理过程不重要,可以忽略。 D. 科幻的思维方式是要在科技层次上构建一个自洽的世界。 7. 中国要拍出更多优秀的硬科幻电影,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 【答案】1. A 2. D 3. C 4. A 5. A 6. D 7. 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要有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科学上有合理性,幻想上整体自洽;体现本土文化,体现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要有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影片《流浪地球》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A项,“青科幻细节比海外大片表现更严谨”曲解文意,原文只说“细节的设定完全不输给《环太平洋》等海外大片”,没说更严谨。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项,“突破好莱坞式的审美,就能创造中国科幻电影的新天地”说法过于绝对。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章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理解文本的主旨和中心,然后将选项信息与中心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要求选出“影片《流浪地球》表达了对故土家园的深厚感情。下列诗词中,没有表现这一主题的一项”。C项,“始见春色不奈喜,黄昏招饮夜还家”这句是说看到春天的樱很高兴,黄昏喝酒夜里回到家中,这里家只是表明住所,不是对故土家乡的深厚感情。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选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词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还要充分考虑语境的前后照应。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项,“天马行空:形容境界高远”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流浪地球》将天马行空的想象”,结合语境这里应该理解为文章写作不受拘束。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原文找到需要理解的重要概念,然后结合原文理解重要概念,并浏览选项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一般采用直选法或者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根据材料二,下列有关“硬科幻”的说法,正确的一项”。 B项,“只在科学技术的推理过程”表说绝对,原文说的是“(技术推理过程)是硬科幻文学独具的审美魅力所在”;C项,“在科学上要合理就不能脱离现有技术”曲解文意,原文说“科学上要合理,不等于一定不脱离现有技术”;D项,“硬科幻成立的逻辑基础是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曲解文意,原文说“时间穿越这个技术设定,……应该免于审视”。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推断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想象,要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根据材料二,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A项,“如果把硬科幻放在坐标系右侧,《三体》应该在最右端”理解错误,原文说的是“在科幻的坐标系中,已经接近最硬、最技术化的一端了”,是“已经接近”。B项,“科幻文学中的“幻”多于“科”会降低作品的质量与魅力”表述绝对,原文只说“科幻的“幻”当作了奇幻的幻,又会降低硬科幻的质量与魅力”,仅仅说这种情况下会降低;C项,““接近合理”是指“科”范畴的推理过程不重要,可以忽略”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科”范畴的推理过程,可以退而求其次,达到“接近合理”即可”,不是重要的,但不可以忽略;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中国要拍出更多优秀的硬科幻电影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材料一说“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更需要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可见一是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二是参与者对科学有足够的理解;“《流浪地球》将天马行空的想象与前沿的科技“无缝对接””,可见要有先进的电影制作技术;“《流浪地球》弥补了此前中国原创科幻电影因欠缺科学逻辑而导致的硬度不足的最大短板”,可见一定要有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可见要体现本土文化,体现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材料二说“未来这些作品改编成电影,在“幻”的自洽性与“科”的合理性上,都会有值得期待的表现”,可见科学上有合理性,幻想上整体自洽。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大定岁丙午冬仲月,予由侍从出守汝南。既视事之明年,即州之北,得败屋数楹,旁穿上漏,不庇风雨,乃命枝倾补罅,仍 其旧而新之,公余吏退,以为燕息之所。两檐之外,左有笋石,屹然而笔卓;右有仙榆,蔚然而盖偃。每佳夕胜日,予幅巾杖屦,徜徉乎其间。至于倚苍壁而送飞鸿,藉清荫而游梦蝶,方其自得于言意之表也,心如坚石,形如槁木,陶陶然,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为乐可胜计耶?予自是与木石有忘年莫逆之欢,因榜其轩曰“三友”。 客有过而问焉。曰:“窃闻吾子杜门屏迹,交亲解散,其所友者谁欤?”予指以告。客仰而叹俯而笑曰:【甲】“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所谓笋石者,鳞皴枯燥,不任斤凿,此固无用之石也。所谓仙榆者,离奇卷曲,不中规矩,此亦不材之木也。人且贱而弃之,曾不一顾,子恶取而独友于是哉?”予曰:“嘻!若知其一,未知其二。向有牛奇章之嘉石,钱吴越之大树,则第以甲乙,衣以锦绣矣。予虽欲友,其可得乎?今以予谬人,与夫顽石散木,皆绝意于世,亦无所事焉,此其所以为友也。夫人情之嗜好,固不在乎尤物,而在乎适意而已。【乙】然必先得之于心,而后寓之于物,故无物不可为乐。虽其所遇不同,亦各适其适也。子意以为何如?”客曰:“是则然矣,奈何木石无情,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予曰:“不然,【丙】人之遇物,但患不诚,果能以诚,则生公之石,可使点头,玄奘之松,亦能回指。幸无忽。” 客愧予言,茫然自失,宜其有会于心者。 (取材于王寂《三友轩记》) 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仍其旧而新之 仍:依循 B. 窃闻吾子杜门屏迹 杜:关闭 C. 不任斤凿 任:承受 D. 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 区区:微不足道 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既视事之明年 台隍枕夷夏之交 B. 其所友者谁欤 实迷途其未远 C. 则第以甲乙 则刘病日笃 D. 然必先得之于心 虽然,犹有未树也 10. 本文“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句中的“此”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11. ①“如谢康乐之山水,陶彭泽之琴酒,嵇康之锻,阮孚之屐”这组例子能证明文章甲乙丙处的哪一个观点? ②谢康乐指谢灵运,是_____诗派的开创者;陶彭泽指_____,是_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8. D 9. A 10. “此”,与不材之木、无用之石为友。 11. (1)乙 (2)山水 陶潜(陶渊明、陶元亮) 田园或隐逸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区区”,哪里能够完全了解您这般诚挚的心意呢。译为诚挚的,旧时谦辞,用于自称(语气不庄重)。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助词,的。 B项,代词,那;语气助词,无意义。 C项,连词,就;连词,表转折,却。 D项,连词,表转折,但是;代词,这样。 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文‘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句中的‘此’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结合“今以予谬人,与夫顽石散木,皆绝意于世,亦无所事焉,此其所以为友也”等分析,“此”指与不材之木、无用之石为友。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及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1)“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从前我认为您很通达,(没想到)现在您竟见识浅薄到如此地步;“然必先得之于心,而后寓之于物,故无物不可为乐”,但是一定是先在心里有所领会,之后再寄托在外物之上,所以没有什么外物不能够让人感到快乐;“人之遇物,但患不诚,果能以诚,则生公之石,可使点头,玄奘之松,亦能回指”,不是这样的,人对待外物,只怕不够真诚。如果能够以诚相待,那么生公讲经之石可以点头,玄奘之松也能够转向而指。“如谢康乐之山水,陶彭泽之琴酒,嵇康之锻,阮孚之屐”,正如谢灵运(袭封‘康乐公’)寄情山水,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寓情琴酒,嵇康打铁,阮孚蜡屐。证明乙这个观点。(2)谢灵运,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陈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人,生于会稽郡始宁县,出身陈郡谢氏。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如本题,主要从语境内容分析。 参考译文: 金大定丙午年冬季十一月,我以侍从的身份离京任职汝南。我到任治事后的第二年,在州北寻得几间破屋子,四壁透风,屋顶漏雨,于是让人支撑倾斜(的地方),修补缝隙,依循它的旧貌来翻新它,在我公务余暇,小吏下班之后,把它作为休息的地方。(屋子)两檐之外,左有笋石,高耸而笔直;右有仙榆,长势茂密,枝叶横垂,大如伞盖。每逢美好时日,我束巾拄杖漫步石木之间。至于(有时)背靠着苍青的石壁而目送远飞的鸿雁,(有时)借一片清凉的树阴而像庄周梦蝶,每当自己悠闲得用言语无法形容,内心就像磐石(笃定),身体就像枯木(沉静),闲适快乐得都不知道什么是我,什么是外物,那种快乐之情怎么能够计量得出呢?我从此和木石有了忘年知心的交情,于是命名(木石)之旁的屋舍为“三友轩”。 有来访的客人(不解其意)而问我:“我私下里听说您闭门隐迹,亲戚朋友疏离,那和您做朋友的是谁呢?”我指着石木告诉(客人)。客人前仰后合地笑道:“从前我认为您很通达,(没想到)现在您竟见识浅薄到如此地步!笋石,有如鳞片般的皴痕,形体干枯,不堪斤斧雕琢,它原本就是无用的顽石。仙榆,盘绕弯曲,不合于规矩,也是无用的树木。常人尚且看不上并将它们抛弃,甚至不愿多看一眼,您怎么偏偏把它们作为好友呢?”我说:“啊!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前(唐人)牛奇章的美石,钱吴越的大树,(世人)就已经把(它们)置之高位,(给它们)穿上锦绣。我即便想与它们为友,哪里能做得到呢?现在我(这个)被贬受辱的人,和那顽劣的石头、无用的木头一样,都无意于世俗,也不想有什么作为,这就是我以它们为友的原因。人的情感喜好,原本就不在于寄托的是否为珍奇之物,而在于是否能称心合意罢了。但是一定是先在心里有所领会,之后再寄托在外物之上,所以没有什么外物不能够让人感到快乐。【正如谢灵运(袭封‘康乐公’)寄情山水,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寓情琴酒,嵇康打铁,阮孚蜡屐,】虽然他们所遇到的事物不同,却都各自满意于能带给自己快乐的事物。您的想法如何呢?”客人说:“(您所说的)这番话是对的。怎奈木石无情,哪里能够完全了解您这般诚挚的心意呢!”我说:“不是这样的,人对待外物,只怕不够真诚。如果能够以诚相待,那么生公讲经之石可以点头,玄奘之松也能够转向而指。希望您不要忽视啊!” 客人对我所说的感到惭愧,怅然若失,(那些话)应当是让他内心有所领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归辋川【注】作 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注】辋川:位于陕西蓝田县中南十五里辋川镇,王维晚年隐居于此处别墅。 1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谷口疏钟动”的“疏”字,既写出钟声洪亮悠远,又流露出诗人的孤寂。 B. “独向白云归”的“归”字,明写诗人回到家中,暗含着人对归隐的向往。 C. “杨花轻易飞”中,“杨花”质轻易飞,寄寓了诗人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 D. “东皋春草色”中,“东皋”指向阳的高地,陶渊明曾经“登东皋以舒啸”。 13. 下列诗词中加点词语与本诗中相同的词语内涵不一致的一项是 A. 叠叠远山横翠霭,娟娟新月耿黄昏。(陆游《题接待院壁》) B.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14.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对王维的诗十分赞赏。结合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以及你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林黛玉赞赏王维诗的原因。 【答案】12. C 13. D 14. ①王维这首诗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营造了冲淡落寞的田园氛围,抒发了诗人孤寂落寞的情怀,以及对像蔓草、杨花这样难以掌控自己命运的柔弱者的悲悯之情。②从《红楼梦》香菱学诗一节,可以看出林黛玉很喜欢王维的田园诗风;再加上她自小寄人篱下,常常感到如柳絮一样漂泊无着,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③林黛玉在王维的诗歌中找到了精神气质与情感上的共鸣,故而十分赞赏王维的诗歌。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错,杨花能够如此旋舞不已,不就是因为它的轻吗?寄寓了诗人对难以掌控自己命运的柔弱者的悲悯之情。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中词语的含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把词语放入语境中来理解。本题D项,“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连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可见,此句中的“春草”并非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而是一种比喻,是“离恨”的象征。本诗“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诗人将眼光投向东边的水畔高地之上,那里,春草一片,呈暗绿之色。这黄昏时分的春草再次碰触到了诗人内心的伤痛,他满怀失意关上了辋川的柴门。可见,词句中的“春草”是眼前看到的实景,代表着“春天即将逝去的惆怅”。二者内涵不同。而ABC中的“远山”“白云”“杨花”均与本诗含义相同。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手法,以及鉴赏名著中的人物、整合相关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本的艺术手法分析文本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对林黛玉这一人物的理解找出二者的逻辑联系。本诗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暮春时节回归辋川的情景。疏钟远扬,暮霭沉沉,渔樵归歇,渲染出傍晚山谷凄迷的意境,烘托诗人孤寂落寞的情怀。细弱的菱蔓随着流水摆动不停,杨花的轻盈更使它可以在空中自由地飞舞。景物的不定使诗人的神思恍惚,更加增添了飘忽伤感的情绪。悠悠然万物造化让人神往,何时能自得呢?人生如此短暂,如此脆弱,终究因此让人感伤,春色又能够留住几时呢?还不如关上门,让春色留在记忆里,留在想像中。王维诗中的伤感情绪,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无奈和痛苦,与林黛玉何其相似。林黛玉也曾在咏絮诗中写道“一团团、逐对成球。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林黛玉与王维的诗歌在精神上是相通的,因此林黛玉赞赏王维的诗歌。另外,林黛玉十分赞赏王维诗作的内容和意趣,这从香菱学诗里可以看出来,王维的田园诗歌的风格也是林黛玉喜欢的。而本诗“渔樵”“ 远山”“白云”“ 柴扉”这些意象营造出的冲淡的风格正是林黛玉所喜欢的。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古人善于借物来抒怀说理,使得抒怀更感人、说理更形象。如《逍遥游》中“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借鹏来说明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②《滕王阁序》中的声音描写堪称绝唱,如“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带给人辽远不绝之感。 ③杜甫的《蜀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表现其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④在众多脍炙人口的古典诗文中,从来不乏借四时景物抒写情感的佳作。陆放翁则在《书愤》中借 “ ______,_______”回顾了自己于严冬寒秋时节抗敌卫国的峥嵘岁月。 【答案】 (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去以六月息者也 (3). 响穷彭蠡之滨 (4). 声断衡阳之浦 (5). 三顾频烦天下计 (6). 两朝开济老臣心 (7). 楼船夜雪瓜洲渡 (8). 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抟”“蠡”“衡”“频”“渡”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现代文阅读(二)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徜徉孔林 赵汀生 在曲阜城北,有一片辽阔的墓地,十万余孔氏家族成员在此结冢而葬,这就是延绵了两千多年的孔林。先后仰拜了孔庙、孔府,沿着长长的神道向孔林走去,这时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了。 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很快奄奄一息,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他不久就去世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 孔子墓坐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在世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轰动,葬不隆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许多包装,如苍桧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孔子墓的左侧和前方,分别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和孙子孔伋的墓,形成所谓“携子抱孙”的格局。孔鲤天资平平,书读得没有父亲的得意门生们好,又没混得个一官半职,一辈子无大作为。孔鲤之子孔伋自小伶俐,祖父孔子对他寄予厚望,后来他果然一鸣惊人,写出《中庸》这一儒家经典,成为孔学的重要传承人物。他的墓尊贵而奢华,与其父孔鲤墓的简陋形成强烈反差。看来,有着至高地位的“礼”之“雅”,还是难敌“以成败论英雄”之“俗”。 孔子坟头的草并不茂盛,几处已有些枯黄,斑驳中透着凄凉。夕阳中,墓前空地上的树影被拉得很长,仿佛伸向时光深处,游人渐稀,肃穆跟随着静谧慢慢包围过来。墓碑前的香炉里没有半点灰烬,表明这里是不允许烧香照烛的。环顾四周,不远处一妇人正怀抱鲜花向游人兜售。欲购一束献给圣人,又觉得向孔夫子献鲜花,恰似请他老人家穿西装,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唯有默默伫立。 孔子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创立了后来演化为儒教的儒家学派,极大地弘扬和提升了中国文化,还在于他倡导以“仁”为本,“仁者爱人”,其“救世”的理念和人本思想为当今世界所瞩目。历史上中国人的思想出口的并不多,被外国人所推崇的,更是凤毛麟角。如今世界在和平与发展的大格局下涌动着湍急的暗流,孔子以“仁”为本、以“爱人”为内核的思想道德体系,以及“有教无类”的平等理念,无疑是一剂构建和谐世界的良方。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后还在引导着世界潮流,其对人类影响的恒久性令人叹服。 一阵翅膀扇动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举目望去,见一群细脖子长脚的白鸟在树梢间扑来跳去。导游说这是鹭鸶,一种美丽高雅的鸟,是孔林中数量最多的鸟类居民。想起刚才在孔庙里,见那遍布深庭宏院的古柏上,几乎都立着浅灰色、体型不大的鸦,一些靠近围墙的树底下,散落着鸦的羽毛和枯骨,而这孔林之中,却一直未见鸦的踪影。一边是庄严的思想文化圣殿鸦影绰绰,一边是森森墓地鹭鸶弄舞,难道这是圣人在冥冥之中的安排,抑或是他老人家对生与死所作的另一种解读? 离开孔子墓,向孔林的纵深处走去。几个妇人骑着自行车争相问我是否需要租车,说孔林很大,步行游玩很辛苦。我婉拒了。到这墓地来,何必仍是须臾抛不开尘世的潇洒与浮躁?独自漫步,忽见浓绿的树林中隐约现出围墙,外面传来隆隆的车流声。从繁华喧嚣的人间世界,到寂静安宁的死者领地,原来就只是这么一墙之隔。 枯树上鹭鸶的轮廓已快要被夜幕吞噬,微风习习,挟裹着丝丝凉意。正欲返回,依稀见那路牌上有“孔尚任墓”字样,不由得走向路牌指示的方向。不多时,见一特别高大的墓碑立于路旁,上雕二龙戏珠图案,刻“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孔尚任这个名字,是年少时读《桃花扇》时得知的,但不知这个风流才子为孔子后裔。剧本写作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其借男女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主题鲜明,文词凄美,为百姓所喜爱,上演时轰动京师。康熙皇帝却认为此剧反映南明王朝灭亡,隐有亡国之恨、反清之情,找个借口革除了孔尚任的官职。孔尚任是在康熙南巡至曲阜时担任引驾官,奉命在御前讲经,得到皇帝赏识后,才被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的。而将他撤职的,也是这个康熙。孔尚任身为朝官,又是剧作家,想写出重大主题的有影响的作品,在政治不怎么清明时,确实不大好把握,结果折戟官场,令人扼腕。 安息在孔林的,不乏历史上曾名重一时的人物,许多人的身份与孔尚任有着共同的特征:文官。有的当过皇帝的老师,有的是儒教的专家学者,有的是奉祀官,等等,不一而足。而徜徉碑林,竟未发现自然科学方面的大人物,中国古代“重文轻理工”的传统,在这里显露无遗。于是想起一个观点:孔学、儒教是中国文化的丰碑,然而正由于此,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一辈子手不离四书五经,摇头晃脑,之乎者也,满腹经纶,道德文章成为国家取仕的唯一标准。而自然科学从未成为国家主流文化,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大落后于西方,旧中国积贫积弱,与此有很强的关联度。换一句话说,孔学儒教使中华文化深厚而精彩,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中华民族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也正如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中国的文化把太多心思用在人际关系和人伦关系上,轻视了对物质文明的推进。这显然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应客观地、历史地、全面地去看待——无论如何,孔子终归是圣人,孔子的思想学说终究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一只鹭鸶掠过头顶,悄悄地落在近旁的树枝上。据说这里的鹭鸶如济南大明湖中的青蛙,从不鸣叫,成为一个千古之谜,而谜底之一是“不惊扰圣人”。 于是我轻轻地走出孔林,轻轻地。 16. 下列对文中黑体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伫立:“伫”读chù,“伫立”意为长时间地站立。 B. 折戟:“戟”读jǐ,“折戟”用来形容失败惨重。 C. 不一而足:在文中指孔子许多后人担任文官,无法列举齐全。 D. 之乎者也:全由文言虚词组成,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孔林“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暗示此处更契合孔子的精神气质。 B. 对妇人出租自行车的描写表现出孔林如今安静肃穆不再,充满喧嚣和浮躁。 C. 由孔尚任墓葬引发的联想传递出作者对文人命运被权贵操控的痛惜之情。 D. 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滞后,与“重文轻理工”文化传统的影响不无关系。 18. 请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欲购一束献给圣人,又觉得向孔夫子献鲜花,恰似请他老人家穿西装,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唯有默默伫立。 19. 文中3次写到鹭鸶,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0. 在“徜徉孔林”的过程中,作者有哪些感悟和思考?请分条概述。 21. 孔子倡导以“仁”为本,下列人物的行为没有体现这一思想的一项是 A. 《边城》中老船夫用过渡人强塞的钱备下草烟和茶叶,茶水供过渡人随意饮用,草烟慷慨赠与需要的人。 B. 《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惩违规者,并以身作则,树立了威权。 C.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在县立高中读书时,冒着生命危险救起了曾经当众羞辱他的同学侯玉英。 D. 《红岩》中的黄以声将军在监狱艰苦的环境中,尽心尽力教“小萝卜头”识字、读书,教给他做人的道理。 【答案】16. A 17. B 18.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献花祭拜孔子比作让孔子穿上西装,突出了在此处采用这一现代祭拜方式的不得体。这种方式略显浮躁,与孔子厚重的人格魅力、博大的文化境界不匹配,不如伫立在墓前默默感受孔子精神,表达缅怀与敬意。 19. ①以羽毛洁白、身姿高雅的鹭鸶赋予孔林这片墓葬朴素的生机,与鸦影绰绰、灰暗死寂的孔庙形成对比。暗示孔林更多保留了孔子的生命气息。②以“鹭鸶的轮廓已快被夜幕吞噬”营造了黄昏时分的凄清氛围,为下文孔尚任的遭遇做铺垫。③由鹭鸶悄悄地落下呼应上文,烘托出孔林宁静的氛围,表达了对孔子的敬意,借此引出了不要惊扰圣人的题旨。 20. ①孔子墓保持了固有的朴素面貌,更符合作者认同的孔子形象。②孔伋墓与孔鲤墓的鲜明对比,表明国人并未摆脱以成败论英雄的观念。③孔子的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世界,对人类有恒久的影响。④孔子的思想有助于收获内心的安宁,远离喧嚣浮躁。⑤中国古代文人往往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令人慨叹。⑥应该客观、全面、历史地看待孔子思想的历史影响。⑦由衷地表达了对孔子的缅怀与敬意。 21. B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和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把基础知识的考查与现代文阅读结合起来命题是北京卷一贯的特点,解答时对字音字形考生可凭平时积累来判断,对词语含义则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A项,“伫”的注音不正确,“伫”应读“zhù”。故选A。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理清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表现出孔林如今安静肃穆不再,充满喧嚣和浮躁”分析不当,文中作者说“到这墓地来,何必仍是须臾抛不开尘世的潇洒与浮躁”,显然作者写妇人出租自行车,而自己拒绝租车,表达的是内心远离喧嚣和浮躁的渴望。故选B。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从手法上看,“向孔夫子献鲜花,恰似请他老人家穿西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就是两种行为都“不伦不类”,形象地说明以向孔子献花的行为表达敬意与孔子的精神不相配,是不得体的。从内容上看,这句话说的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祭拜孔子才恰当的问题,作者认为献花不如“默默伫立”更能表达缅怀与敬意。 点睛:赏析句子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进行分析,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有特殊语言特点的句子,则要指出语言特点,指出所写内容及表达情感,答题步骤:语言特点+内容+情感。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要分别找到文中写到鹭鸶的位置,再结合上下文分析作用。第一次写到鹭鸶是拜谒孔子墓的时候,作者说鹭鸶是“一种美丽高雅的鸟”,并把孔林中的鹭鸶与孔庙中的乌鸦进行对比,猜测“抑或是他老人家对生与死所作的另一种解读?”突出了孔林中孔子的气息。第二次写到鹭鸶是在傍晚时分,看见孔尚任墓之前,“枯树上鹭鸶的轮廓已快要被夜幕吞噬”,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描写孔尚任墓渲染了气氛,做了铺垫。第三次写鹭鸶是在文章结尾,说孔林的鹭鸶从来不叫,“悄悄地”,一方面烘托出孔林的安静,另一方面“不惊扰圣人”的理由也表达了对孔子的敬意。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筛选出能体现作者感悟的句子或词语,然后分条概括。如,作者说“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表明作者认为孔子墓的朴素面貌更符合孔子形象;作者由孔伋“的墓尊贵而奢华,与其父孔鲤墓的简陋形成强烈反差”得出“还是难敌‘以成败论英雄’之“俗”的感悟;作者通过孔尚任的仕途起落,感慨古代文人不能掌控自己命运;作者认为孔子思想“无疑是一剂构建和谐世界的良方”,“应客观地、历史地、全面地去看待”等。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由原文可知,孔子倡导以“仁”为本,他的思想体系以“爱人”为内核,还有着“有教无类”的平等思想,以此为标准来衡量所给四个选项,A项中老船夫备下草烟、茶叶、茶水供给需要的人,C项中孙少平救侯玉英,D项中黄以声将军教“小萝卜头”识字,都能体现出“爱人”的思想。B项中凤姐给相关人员制定了规则,赏罚分明,自己带着遵守规则,强调的秩序和法治,故选B。 四、作文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答题卡上。 ①《论语•子路》篇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句。你对这则语录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②《边城》中爷爷对翠翠说:“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请以“结实地活在这块土地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 【答案】和而不同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与小人仅一字之差,要做到却不那么容易。世上的各种生物都是不同的,甚至连两张一摸一样的叶子也找不到。那就让我们和不同吧。 万千种蝴蝶有万千种色彩与形状,昆虫学家也许因此对他们沉迷心醉;不同的海底尽是不同的风光,探索者也许因此对他们心驰神往。拥有同样的名字,却拥有不同的内容,正是这婀娜多姿的不同才让我们的生活缤纷美丽。 关于书籍。有的人对张爱玲囚禁在一方高墙之内充满柔骨幽情的精致言辞不屑一顾,有的人对韩寒充满批判讽刺意味的书籍不甚喜欢,有的人沉浸在余秋雨大家洒脱的文笔里,有的人迷醉于郭敬明等青春年少情爱纠纷里。不同的是我们阅读的内容,相同的是我们欣然阅读的心。 关于吃。有的人对上海各色诱人而精致细腻的点心赞不绝口;有的人流连于台湾种类繁多风味独特的小吃而忘返;也有人钟情于北方一碗裤带面的豪情与酣畅淋漓。不同的是吃进去的口感与味道,相同的是享受食物时那颗真诚愉快的心。 关于音乐。有的人习惯了深情绵长让人不禁落泪的小情歌,也有人喜欢带上耳机就打开高分贝的摇滚乐来“折磨”自己的耳朵,有的人高雅地在音乐厅里踱着步,也有人更乐意在高山之巅嚎一嗓子畅快婉转的山歌。不同的是我们听进去的旋律,相同的是我们感受音乐时充满享受的心。 关于理论。有的人曾痴迷于天圆地方的自我理论不能自拔,也有人不惜生命去证明日心说的无可厚非,有的人抱着上帝的衣角死死不愿松手,也有的人甘受嘲笑承认自己是猴子的后代,有的人认为生命就是用来放纵不羁的享受,有的人踏实勤恳的积攒着所挣的一分一毫。不同的是我们看待事物的观点,相同的是我们乐于思考不畏困难的心。 关于欣赏。有的人钟情于达芬奇精湛却神秘的难以琢磨,有的人痴狂于毕加索狂放大胆的疯狂线条,有的人醉心于东方姑娘娇羞的摸样,内敛温柔知性大方,有的人追求者西方姑娘热情奔放。不同的是我们欣赏美的眼光,相同的是我们发现美感知美的心。 我不求我们观点一致事实相同,只求我们有共同追求真善美的心。 毕竟,这世界因为有了这么多的不同而美丽。 结实地活在这块土地上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我尽量平静的欣赏在古老土地上又一次黄昏。旷野无风在地平线太阳像镶嵌在大地上的戒指,余光把天地之间染成橙红。云层也像橙红的鲲鹏——他腹部金黄闪闪,脊背与压下来的更深的星空交映,太阳已无力照耀到那么高的地方了。又一瞬,他似乎坠入了最深的海底。土地中,有一片草地似的东西,莹莹发出嫩黄的暖光,仿佛那是一层刚发芽的,饱满的草芽。 就在一个月前,大漠万丈硝烟笼罩着这片土地,我刚到这里没多久,就被洗劫一空,顺着向公路的土道,我找到了这里。 “你们怎么在这里?”阿富汗的重点争夺区显然不适宜居住,更不适宜读书。 “只有这里没被炮击过了。”一双有着独特铜金色的大眼睛回答道。是啊,我怎么傻到跑来这该死的地方。 通过幽默的提问,在轻松的氛围中,我可以在这暂留些时。但这种愉快的心情很快就消失了,“我父亲在看守朋友的房子时拒绝了塔利班的要求,他被枪杀了……”,我知道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承受的苦难,但没想到这么年幼的灵魂要承受这么大的痛苦。 他们是一群孤儿,在一位教书先生的收养下,生活在这个村落里。当我得知大眼睛的理想是上剑桥时,我的震撼强于榴弹炮在耳边炸响的百倍。曾经北平容不下一张课桌,而他们在战争连续、人心溃散的国度,仍能坚守他们的梦想,拥有发扬这古老民族文化的宏大志愿。我突然陷入了无声,仿佛一切都像无声电影浮现眼前,比起沉默或歌舞升平的世界,我羡慕起这片绿洲上的灵魂。 橙黄的光再次浮现在破旧土屋的青藤之上时,我该走了,不知是回归还是远去。 这次的风景是黎明时的大地,星夜中猎户座的晨光萌动起来,像银河系的旋臂扫过又像超新星的脉冲,眼前的世界在真实的黑暗中闪烁着真实的光明。 我又想起了我们的社会,脆弱迷茫充斥。头顶身侧压迫着黑暗,但信仰是指南针,刻着最初的方向。只要不停向前,身后的沉默就追不上你。但当你困顿止步或心安现状时,脚下便成了终点,像微笑的鬼叫醒了堂吉诃德。以信念为马,识途修远路,我看见两块古老的大地上涌动着无限星光。 【解析】 【详解】(1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人生,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2)本题考查学生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命题作文,审题非常关键,拿到作文题目,要解决三方面问题:①确定文章体裁;②划定取材范围;③掌握写作重点。 【审题】(1)所给材料是《论语•子路》中的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名话的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君子友善而保持个性,小人没有主见而且内心狭隘,君子和小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然我们应该赞成君子,否定小人。本题限定文体是“议论文”,考生写作中应先明确观点,然后采用层进式结构,运用新颖典型的论据材料分析论证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2)以“结实地活在这块土地上”为题,小说着力表现的是边城人的人性,人生的形式和爱。尽管充满偶然、巧合和变数的命运,有时会以暴雨和洪水的无情面目出现,比如天保死于急流之中,老船夫在雨夜中离世。而边城人也时常会遭受洪灾。可是,边城人在灾难面前,并非无所作为。“于是在水势较缓处,税关趸船前面,便常常有人驾了小舢板,一见河心浮沉而来的是一匹牲畜,一段小木,或一只空船,船上有一个妇人或一个小孩哭喊的声音,便急急的把船桨去,在下游一些迎着了那个目的物,把它用长绳系定,再向岸边桨去。这些诚实勇敢的人,也爱利,也仗义,同一般当地人相似。不拘救人救物,却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及不能不为之喝彩。”在残酷的命运和人生的苦难面前,边城人并没有被吓倒和打垮,反而表现出勇于冒险、仗义相助的精神。抓住“活”分析立意。 参考立意:(1)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不盲目附和;做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正确认识“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等。 (2)勇敢、坚强地活着;相信未来,充满信心地活着;愉快、踏实地活着等。 行文结构:(1)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生活中需要和而不同”。然后从不同的方面分析论述,可以从和而不同之文化,和而不同使得文化艺术百花齐放,文化的花园更显生机;和而不同之政治,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条纽带才能更加柔韧,更加绚丽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做法,如“和而不同是将鹏送上九万里高空的扶摇,在诸多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中悄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每个人都应当领悟和而不同的处事原则”“和而不同,因为不同,世界才更加精彩”等。 (2 )开头可以从“结实”“活”等分析引入文本。然后可以写故乡的风景,如“故乡的林子总是如此的郁郁葱葱,无论春夏也不论秋冬树叶的颜色,也随着季节的更替不断变幻,春日的翠绿,夏日的深绿,秋日的红叶与冬日落尽枝头的残叶,揭示着林子一贯的风貌,也使周边的人安静下来,默默倾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一时间万籁俱寂”等。然后引出人物,结合人物事例分析等。最后写感悟,如“踏实活着,脸上的皱纹与周围树木上的树皮似乎是一样的。那一刻,他似乎也成了林中的树”。 【素材】(1)“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这是何晏《论语集解》对此话的解释。自古至今,人与人处世交往,君子与小人之分也就如此。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在其外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国为民为天下而谋,有些人出仕做官,谋云智酬;有些人则教书育人,倾心为后,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 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如何来看待不同的观点,是人们所探讨而辩之的话题。诸如世间万物都有他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人和人的想法也不会完全一样。正是这些不同的事物或想法相互碰撞,相互切磋,从而才能迸发出新的灵感,新的智慧,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以求“和”而不失独特标新的见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才会不断的向前迈进,向前发展…… 大智者共事,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做君子是要有胸怀,又要有坚持原则精神的。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大家各自摆明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或争论之后,总能够达成一致,较少固执己见。他们很会取人长,补己短。这样的人进步是很快的,也容易与人相处。 君子和而不同。我和你的关系很好,很敬重你的人品,但是,这不代表我就一定要同意你的政治主张。我反对你执政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并不意味着对你个人道德品质的否定。待人做事有原则有分寸有底线,这才是君子。 山不同,水不同,人更不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品味,不同的态度,但这些,正是世界五彩缤纷的原因,他们有着不一样的志向,但他们用相同的努力来践行自己的志向,他们的不同,造就了世界的不同,他们丰富了世界的颜色,世界因此也变得更多彩。 关于书籍。有的人对张爱玲囚禁在一方高墙之内充满柔骨幽情的精致言辞不屑一顾,有的人对韩寒充满批判讽刺意味的书籍不甚喜欢,有的人沉浸在余秋雨大家洒脱的文笔里,有的人迷醉于郭敬明等青春年少情爱纠纷里。不同的是我们阅读的内容,相同的是我们欣然阅读的心。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个个奇异的思想碰撞出最绚丽的火花。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有着各自思想与灵魂,却完美地相融在一起。孔子师道于老子,却并不与其相同,而是独自创下儒家大派,它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墨家从儒家分出,有着自己最独立的思想,却也与儒学相互交织出更加美妙的思想之光。无数的学派相似相容,用和而不同的理想,一次又一次地触碰到大同社会的大门。 (2)“我知道,这儿很苦,呆不久的。”我对他们的离开表示理解,安抚着满脸歉疚的主任。“那你呢?你们也走吧。”我一听主任的话,心中顿感愤怒:“我们怎么能走?这是中国的土地,玉麦怎么能没有人呢?”说罢,我摔门而去,我们玉麦人天生就是硬的,这块土地在硬,只要我们硬扎下去,自然也就生根了。 但我知道他们会回来的,我的孩子们啊!我这一辈子怕是走不出玉麦了,愿你们如我一般扎根于这片土地,如果这地太硬,请你们忍住痛硬扎进去,然后结实的活在这片土地上,任身边人来人往都要留住。因为,中国的每一片土地都不能没有人。 我在等着你们,在览遍拉萨之后,回来与我继续结实地活于这土地,任黄沙漫天仍扎实地留在这里,守住咱中国的土地。 结实地活在这片土地上,是他们每人的信念与作为。 论结实且深扎于土地中的东西,在我看来应是不朽的树木了,从故乡丰茂的林中,我得出的生活感悟数不胜数,但今日不仅说树,也说人。 【点睛】(1)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2 )命题作文需要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展开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巧妙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