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增分题目组合练14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增分题目组合练14含解析

增分题目组合练(十四)‎ ‎        ——集训超重点,提分无障碍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名师原创)阅读下面的新闻,根据新闻的副标题“人工麝香研制项目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给新闻拟写一个主标题。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20字。‎ ‎“有麝自然香。”麝香,一种传奇的珍稀药材,在433种中成药中被广泛应用,却险些随着麝的濒危而消失。2019年1月8日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课题寻找到了“无麝也香”的解决办法。‎ ‎“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濒危状态,即使全部捕杀,仅产麝香0.5吨。”课题组第一完成人于德泉院士说,“百姓用药需求满足不了,动物资源无法保护,这样下去不行!”为此,1975年,卫生部、中国药材公司组建了课题组,要解决麝香代用品问题。以“绝密”项目开展人工麝香研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寻找无麝之香,挽救濒危动物 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具体内容,二是题干的要求。这段新闻表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于德泉团队开展的人工麝香研制课题成功;二是这个课题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题干中已经给出了新闻的副标题“人工麝香研制项目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那么主标题的内容要从研究本身进行概括,即指出“人工麝香”研究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主标题要涉及的内容有“进行人工麝香研究”和“挽救濒危的动物麝”的目的等。‎ ‎2.(名师原创)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早在初唐时,扬州就是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战船制造基地,唐太宗专门设有“扬州道造船大使”一职专司其务,因此可以说扬州__①__。__②__,扬州出土的大型古船皆出自唐代。唐政府在扬州遍设造船工场,可造各类江船、海船;同时,__③__,比如大历、贞元年间,扬州富商俞大娘所造之船,每艘可载粮万余石,操纵工匠有数百人。造船业的发达,成为扬州海运勃兴的缩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唐代就以造船闻名 ②从考古发掘中也能证明 ③民间造船业也兴旺发达 解析 解答本题,考生要注重把握语段的大意和横线前后的内容。本语段主要介绍扬州在唐朝时的造船业很发达。第一条横线前的内容是说在初唐时,扬州就是国家的战船制造基地,‎ 7‎ 由此可以看出第一条横线处的内容应该与扬州的造船业在唐代很有名气有关;第二条横线后的内容写的是从扬州出土的大型古船都出自唐代,结合前面语句的具体内容可知,第二条横线处的内容应该与考古发掘能够证明作者的观点有关;第三条横线后列举的内容是民间的造船业,由此可推断出第三条横线处的内容应该与唐代扬州的民间造船业也很发达有关。‎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随着雾霾频发,油品质量对环境的影响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测试表明,一些城市空气中PM2.5的20%左右来自机动车尾气,而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________。有鉴于此,我国将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国家专项行动。‎ A.即使现有汽车不做任何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也能减少10%‎ B.汽车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可减少10%,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 C.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其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就将减少10%以上 D.不管是否改造现有汽车,其尾气中的相关污染物排放都将减少10%‎ 答案 A 解析 横线前的“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是表示充分条件的复句,强调提高成品油质量的重要作用,不必强调改造汽车。A项,强调的是“现有汽车不做任何改造”,与语段表达的中心意思相符。B项,强调的重点是“现有汽车的改造并不是必须的”,与语段重点表达“尾气中相关污染物的排放能减少10%”的主题游离。C项,“再加上对现有汽车进行改造”与“只要使用符合新标准的汽油和柴油”相矛盾。D项,不合事理,如果改造汽车,污染物的排放将更少。‎ 二、名篇名句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女主人公早起晚睡辛勤劳作,多年如一日地辛苦操持家务。‎ ‎(2)屈原《离骚》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泊秦淮》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婉曲地表达出对官僚豪绅沉溺酒楼欣赏亡国之音而完全不顾衰微国运的强烈不满。‎ 答案 (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2)宁溘死以流亡兮 余不忍为此态也 ‎(3)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 注意“夙”“寐”“靡”“溘”字的书写。‎ 三、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7‎ 送人宰吴县 杜荀鹤 海涨①兵荒后,为官合动情。‎ 字人②无异术,至论不如清。‎ 草履随船卖,绫梭隔水鸣。‎ 惟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 ‎【注】 ①“海涨”即沧海横流为患,比喻社会的动乱。②“字人”即抚养人民。‎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连年兵荒马乱之后,做官就更应该考虑到人民的疾苦,这是诗人对去吴县当县令的友人的告诫。‎ B.颔联两句中诗人为友人指出了抚养人民的办法,认为没有什么特别的办法,为官清正廉洁才是最好的。‎ C.尾联照应诗题,点明送别,并在送别之际祝福友人像古代的官员一样,政绩卓绝,前程似锦,前途无量。‎ D.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没有离愁别恨、愤慨于仕宦不遇等消极情调,而表达了“济世救物”的诗旨。‎ 答案 C 解析 “祝福友人像古代的官员一样,政绩卓绝,前程似锦,前途无量”理解错误,尾联表达的是诗人希望友人像历史上那些政绩卓绝的清官一样,具有一颗仁民爱物之心,做一个清廉爱民的好官。‎ ‎6.诗的颈联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颈联中,诗人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出友人乘船赴任途中的水乡风情:船家一边行船,一边出售自己编织的草鞋;对岸传来机梭织帛的声音。草鞋、机梭等是百姓俭朴生活的象征,诗人言外之意是希望友人能够在生活上做到朴素节俭,到任后注重恢复发展当地的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遥远的灯光 阿 成 当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世界便属于你一个人了。‎ 7‎ 窗前的我,仿佛又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是啊,那是三十年前的岁月了。我开着卡车,独自一人行驶在荒野上。尤其是寒冷的冬夜里,那老银色的雪光会一直延伸到迷蒙的远方,四野似乎是一个偌大的银铸世界,只有我开的这辆小若蚁虫的卡车在行驶。‎ 三十年前,那些沉驻在荒野上的乡村,仅由十几间简陋的茅草房拼成,村口处照例竖立着一根高高的杆子,上面吊着一盏亮刺刺的灯。早年时村子里是没有电的,乡下人只能点油灯或蜡烛照明,为了节省一碟油、一截蜡,会早早地熄掉它。是啊,只有村口处那高高竖立的灯,是黑夜里唯一的光亮。‎ 开着老式的卡车行驶在荒野上,当看到那远处的灯光,在孤寂与清冷中,便有了一点橘色的希望。这闪烁着的亮团引导着你朝它开去——是啊,这黑沉沉、泛着涩色雪亮的大野之上,只有这么一盏灯在远方活活地闪烁着——它出现的那一刻,便成了夜行人不弃的伴侣了。这孤寂的灯光会让你想起许多陈年往事,它一格一格地照亮了你早年的某些画面。这些画面里有你的父母、兄弟,也有你的同学,这些影动着的人们经过岁月的沉淀、灯光的抚绕,竟变得那样的温馨和纯净,让你那原本凉凉的心,在墨色的夜中感到了一束春阳般的暖。是啊,在这样的回放中,的确很少出现让你齿冷的往事,它们似乎害怕这孤寂的夜、远处的灯,即便是偶一地浮现出来,也会被过滤得那样亲切。‎ 远处的灯光终于近了。‎ 常做冬夜的行客,知道前方的那一盏孤灯,或者是用冰做成的灯罩,里面点着一支微微摇曳的蜡烛,远远的,如一钵文火闪耀着——那儿呀,或许是一爿小旅店吧。我曾多次住过这样的店。店的夜呵,从不寂寞,车老板们进进出出,须不断地去院子里喂马,撒尿,或者几个人盘坐在火炕上,边吧着呛人的旱烟,边唠嗑儿。‎ 前面那盏灯下,或许是一个公路检查站。检查站里有一领长长的火炕,在墙角处有几个齐胸高的大瓦缸,里面分别腌着酸菜、咸菜,存着杂粮。行路人只要交上一两块钱,就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高粱米饭了。‎ 卡车终于从那一域灯光下开了出来,渐次地将那灯光远远地、远远地甩在后面,直到化作天上的一颗星。你继续在老银色的荒野上行驶了,听着发动机发出的嗡嗡声。是呵,便是风雪中的英雄也是孤单的哟。‎ 在迷蒙舞落的雪中,你会看到远远地有移动的灯光,那同样是一台夜行的老式卡车,正从你对面驶来。似乎是司机们都担心破坏这夜的沉静,双方只是用闪烁灯光的方式彼此打一个招呼。‎ 迎面的卡车从你身旁驶过去了,前途又变得混沌起来,似乎这雪夜里,只有你这一台卡车在孤单地行驶着。‎ 进入山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兴安岭的盘山道,一山一山地缠绕着,卡车驶上这盘山道时,常会看到在山顶上一辆卡车的灯光,它就在你高高的上方,似乎正朝着天上的方向行驶。当你驾驶的卡车驶上山顶,前面那辆卡车的灯光却倏然地滑落到山腰那儿了。就是这样,‎ 7‎ 两辆卡车上上下下地盘旋着,有意或无意地追逐起来……出了山,卡车便进入无涯的平原了。正当你这个夜行者感到疲倦时,前面又有一束灯光闪烁起来,于是,你再次地振作了起来。‎ 流水似的岁月湍急而过,当你开着私家车又行驶在冬日的大野上时,眼前的景象与三十年前已截然不同。夜下的高速公路被路灯照得如昼如炽,铺成了一条辽远灿亮的灯带。远处的村庄不再是一盏孤灯下的老式乡村了,它已被灯光璀璨、堆砌如冠的城镇取代。行驶当中,不断地有车子从你的迎面驶过来,完全没有打招呼的必要了。昔年的盘山路消失了,变成了一条被风呼啸着的隧道。夜,不再宁静了,灯光也不再是回忆之桥,你只是开着车木然地看着前方,行驶着……‎ 哦,下雪了。你披上衣服起来,站在窗前。已是凌晨3点,透过布满霜花的窗,久久地凝望着空空荡荡、灯火簇拥着的高速公路。是啊,在这飘雪的夜里,你在等待什么呢?是在等待从远处驶来的卡车的灯光吗?‎ ‎(选自《2014年中国散文精选》,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灯光”既指“我”当年驾驶卡车时所见到的各种灯光,也具有象征意义,它代表了宁静、温馨、力量、辉煌、信念等,这是属于过去的。‎ B.孤灯下的老式乡村被灯光璀璨、堆砌如冠的城镇取代,盘山路被隧道取代,字里行间隐含着“我”对过去记忆的失落感和对现代文明的失望感。‎ C.结尾写站在窗前,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圆合,感情上通过对等待对象的追问,回扣上文对灯光的追忆,表达了对当年灯光的一往情深。‎ D.文中使用的“是啊……”的句式,其中包含着肯定、感慨的意思,前后反复这样写,则为全文涂抹上了一层感伤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答案 C 解析 A项,没有“辉煌”“信念”的象征意义。B项,“对现代文明的失望感”理解偏颇。D项,“为全文涂抹上了一层感伤的色彩”分析错误,属过度解读。‎ ‎8.结合全文,说明标题“遥远的灯光”中“遥远”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指空间遥远,那灯光在遥远的前方,给夜行人挑战孤寂的能量。②指时间遥远,那灯光距现在有三十年,只留存在记忆深处,让人只能深情回忆。‎ 解析 理解文章标题或其中某个词语的含义,往往要从全文的高度理解,并且需要从“本义”和“语境义”两个角度考虑。“遥远”的本义是距离长或时间远。结合文章内容,文章开头强调“那是三十年前的岁月了”,倒数第二段又说“眼前的景象与三十年前已截然不同”,由此可知“遥远”的一个含义是时间的久远;再根据文中的“这黑沉沉、泛着涩色雪亮的大野之上,只有这么一盏灯在远方活活地闪烁着——它出现的那一刻,‎ 7‎ 便成了夜行人不弃的伴侣了”,可知“遥远”的另一个意义是距离远。作答时,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9.小说以“灯光”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和描写,使内容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感受,使追怀的感情更强烈(使主旨更突出)。③串联贯通文章内容,使内容更集中、紧凑。④紧扣标题,文、题对照,使文章浑然一体。⑤突出“灯光”这一意象,使文章色彩更鲜明,增强形象感。(答对三点即可)‎ 解析 以“灯光”为中心谋篇布局是这篇散文的构思特点。而构思涉及内容、结构、主旨、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以及形象的塑造,所以此题可以从以上角度考虑:从内容上看,以“灯光”为中心谋篇布局在突出“灯光”这一形象的同时,也省去了描写其他事物的笔墨,使文章更加简洁;从主旨和作者情感表达上看,有利于集中表达作者在特定情况下的感受,突出主旨;从结构上看,“灯光”一方面紧扣标题,另一方面又起到线索的作用,串联文章的内容;从形象塑造上看,突出“灯光”这一意象,增强形象感。‎ 五、时评类作文审题立意 ‎10.(2019·陕西省西安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随着发红包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餐馆引入了“打赏”机制,如果对服务员感觉满意,顾客可以现场扫二维码支付“赏钱”。对于这种收费新模式,有的消费者表示反感,也有人认为这是当代社会食客情绪的一种表现方式,不足为奇,可以顺其发展。‎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立意 立意指导 审题:本题属于时评类作文。首先分析材料,材料先介绍餐馆的“打赏”机制,并且这种机制随着发红包而兴起,被越来越多的餐馆引入;然后介绍消费者对这种机制的两种不同态度。材料中消费者对这种机制的不同态度就给了我们写作立意的方向。考生可以否定这种机制,那就应该分析餐馆这样做的目的,即想要借助这种“新”形式来吸引顾客,同时指出这种做法并不能真正改变餐馆的命运,要想发展自己,还需要从根本入手,同时指出这种做法的不当之处;考生可以肯定这种机制,肯定他们能够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指出这种机制的好处;考生还可以辩证分析。这三方面都可以进行立意,但如果只是探讨发红包,则不是最佳立意角度。‎ 立意:否定的角度:餐馆应立足于练好内功,不能跟风,更不能增加消费者的负担;‎ 肯定的角度: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激励服务员更好地工作;‎ 7‎ 辩证的角度:彼此尊重,转换思维,顺其自然。‎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