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短新闻两篇》导学案7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10课《短新闻两篇》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大成目标】(目标解读、课堂组织2分钟) 【使用说明】 1、基础案:介绍文章体裁并正音,学生可翻阅资料初步完成,然后教师再评定。 2、升华案:在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基础上重点研读,进行细部探微,自学讨论、相互交流,完成升华案上提问。 3、巩固案:要求当堂完成,学生相互交流展示,教师评定。 基础案 (10分钟) 课堂练习交流,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对基础案和升华案的补充。 4、建议2课时。 答案:1、《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特写。特写性消息,也称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特写性消息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则消息报道,发表于1958年8月31日《纽约时报》上。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 虽然消息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标题、导语和正文(背景),但正如常人所说,文无定法。消息的写作结构灵活多样,往往因人而异。 一、 篇文章分别属于什么体裁? 二、 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 给下列生字注音 颠 瞩 凝 督 荆 舰 2、解释下列生词 掩映: 陈迹: 瞩目: 3、给划线字词注音 毛骨悚然( )和煦( ) 纳粹( ) 答案:1、diān zhǔ níng dū jīng jiàn 2、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过去的事情。 注目。 3、sǒng xù cuì xū lì xù liàngqiàng dǎo zhì xī 废墟( ) 不寒而栗( ) 思绪( )踉跄( )祈祷( ) 呆滞( ) 嬉戏( ) 升华案(50分钟) 精读课文,理清条理,各个落实升华案中的问题。 学生分组完成,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评定。完成大成目标2、3、、4、5、6。 (一)别了,不列颠尼亚 答案①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②“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中统治的结束。 1、 说说你如何理解标题? 2、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 答案: 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场景二:下午6点15分在添马舰 军营东面的广场 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中国国旗升起; 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 3、 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 答案:4、7、11段介绍了一些背景材料,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很强,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用不再来的意味。 4、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的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案:①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同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②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有较细致的描写,往往还含有作者的议论,一般篇幅比较长。③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5、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答案:作者先写布热津卡现在“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进而写到当年纳粹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游人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重温历史,参观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女囚绝育实验室、长廊上的照片、窒息室等;最后作者再次强调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1、本文共17段,请同学大致复述课文内容。 答案: 一般说来,消息写作并不突出强调现场感和大段叙事,尤其不需要文学色彩的描写。比如本题所举的关于美国人口的调查消息,基本上就是消息的规范式样:有导语、主体部分、事件的结果,此外,无过多的文字加工,无修饰,更无描写。 而本文不仅有叙事,有描写,有几处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文采。比消息给读者的印象要形象、具体而且深刻。借助文采,兼取消息和通讯等新闻形式的各自优点,脉络清楚,没有枯燥感。 2、结合本文课后练习第一题,思考本文与一般的消息报道有什么不同。 3、这篇报道首尾都写到奥斯威辛一派和平景象,突出奥斯威辛没有新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 “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讲,这里的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言外之意是这里从来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好事;但是,“没有什么新闻”,“我”还是要写,要继续对纳粹的历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以让世人永远不忘! 答案:在记者、在亲历过纳粹在这里暴虐地屠戮妇婴和无辜人民的恶行的人那里,文章开头描写的令人惬意的景象仍然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在奥斯威辛,在这块曾经血流成河的地方,尽管“太阳和煦、明亮”,但蒙在人们心头的阴霾,依旧难以清除! 4、纳粹的集中营令人恐怖,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偏偏要描述布热津卡“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作者又为什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 答案: 写参观者的表现是侧面描写,它对写奥斯威辛的状况有衬托作用。毫无疑问,奥斯威辛集中营,在许多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的心中,就是“恐怖”的代名词了。无需具体介绍集中营中那些粘满无辜者鲜血的刑具怎样令人望而战栗,单是参观者所不由自主地显现出的表情、举止以及惊叹,就足以使读者的精神震撼了! 5、作者报道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与直接写展览本身相比,这样写所特有的表现力在哪里? 巩固案(30分钟) 学生独立练习,学生每组派一个代表订正,教师评定。注重识记和理解运用。 【同步达纲练习】(15分钟) 一、(A级)选择加粗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 ) A.降落(jiàng) 撤离(chè) 序幕(xǔ) B.凝重(níng) 接载(zaì) 停泊(pō) C.旗帜(zhì) 移交(jiāo) 护卫(wèi) 二、(A级)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淹映 陈迹 飘扬 B.仪势 离任 港督 C.古典 易帜 世人瞩目 三、(A级)根据语言环境解释词语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陈迹—— 2.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 一、C;二、C;三、1.过去的事情,历史的遗迹。2.结束、完结。 告终—— 基础知识(5分钟) 1、(A级)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烘托(hōng) 发掘(jué) 矫揉造作(jiáo) B.臂膊(bó) 脊背(jǐ) 毋庸赘言(zhuì) C.驰骋(chěn) 讥讽(fěng) 豁然开朗(huò) D.噩梦(ē) 凋谢(diāo) 婆娑起舞(shuō) 2、(A级)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消声匿迹 销魂勾魄 积毁销骨 B.顺理成章 自找烦恼 融汇贯通 C.标新立异 迥然不同 不落窠臼 D.娇生惯养 娇枉过正 精美绝伦 3、(B级)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还是天高气爽的秋季,奔跑在柳树下面网罗虎不拉儿,都好像没有见过这种鸟儿。 B.“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 C.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候看得淋漓尽致,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D.他玩猎枪,也是为了养病,能在兴头上照顾旁人,这种品质不是很难得吗? 4、(C级)下列句子,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 B.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深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 C.展翅腾飞的黄鹂跟高空中的大雁似的,不时发出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D.老头儿手里玩弄的那只黄鹂跟炮火洗礼中见到的那只黄鹂一样,可它们的神态却有天壤之别。 5、填空。 新闻也叫________________,其结构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结尾五部分。导语一般放在________________,以用来吸引读者阅读下文,新闻的内容必须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C级)(5分钟) (一)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6.选段中“改建、扩建、装修”几个词语的顺序可否进行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这则新闻稿中,为什么要插入一段关于港督府的叙述?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C级)(5分钟) 9.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文后的问题。 法新社华盛顿12月31日电美国人口普查局星期三宣布,2004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将达到2.9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 美国人口普查局说:“在1月初,美国每8秒钟将有一人出生,每13秒钟有一人死亡。同时,国际移民活动将使美国每25秒钟增加一人。其综合结果是,大约每12秒钟内美国的总人口将增加一人。” (1)这则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_____ (2)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目标反馈】(自我小结,学科组长检查验收) 1、新闻题材有哪些?请认真回顾简述。 2、这两篇新闻和平常的新闻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1.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音的掌握情况。A中“矫”应读jiǎo ,C中“骋”应读chěn, D中suō。 答案:B 2.解析:本题考查大家对文字的识记能力,需要大家多积累。A.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B. 融汇贯通---融会贯通;D. 娇枉过正---矫枉过正。 答案:C 3.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A.“但是,无论春末,夏初在麦苗地或油菜地里追逐红靛儿,”春末夏初之间不用标点符号或用顿号。B.“打黄鹂!”老史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看我的枪法。”说后面用逗号。C.“从楼上可以看见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中的分号全部改成逗号。 答案:D 4.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修辞的掌握程度,本题考的是比喻。A.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是比喻;其余均不是比喻。 答案:A 5. 解析:本题考查大家对新闻常识的掌握程度。同学们需要加强积累。 答案:消息 标题 主体 背景 开头 真实 用事实说话 6.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具有承接关系的词语的内在的逻辑规律。解题时要注意三个词语的先后顺序。 答案:不能,因为不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 7.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 答案:港督府是英统治的象征,港督的离去,人去楼空,意味着英国统治的结束。 8.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关键语段的理解能力。 答案:港督府经历任港督完善,是英国统治的象征,是英政权在港的标志。 9.解析:导语包含的消息的要素要全面。 答案:(1)美国人口普查局星期三宣布,2004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将达到2.9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 (2)2004年元旦,美国总人口将达2.92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