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沧州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 ‎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我们要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当前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 - 19 -‎ 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 B.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 C.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 D.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简要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 B.第二段分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 C.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 D.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19 -‎ A.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B.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 C.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和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 D.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有所好转。‎ (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20日上午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开创了澳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局面,谱写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华彩篇章。他希望澳门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站高望远、居安思危,守正创新、务实有为,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推动澳门特别行政区各项建设事业跃上新台阶。‎ 上午10时,庆祝大会暨就职典礼开始。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首先,我谨代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向全体澳门居民表示诚挚的问候;向新就任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贺一诚先生和第五届政府主要官员、行政会委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关心、支持澳门发展的海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表示,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以宪法和澳门基本法为基础的宪制秩序牢固确立,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居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持稳定和谐,多元文化交相辉映。‎ ‎(摘编自2019年12月20日19:21央视网)‎ 材料二 - 19 -‎ ‎●澳门本地生产总值(GDP)从回归之初的5187亿澳门元增加到2018年的4447亿澳门元;2018年年底,累计财政盈余达到5056亿澳门元,外汇储备为1636亿澳门元,较1999年分别增长193倍和6,2倍,大大增强了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自204年以来,已有近1000名澳门教育界人士参加港澳教育界国庆访京团。特区政府还设立了“认识祖国、爱我中华”项目,自2004~2005学年至今已有65万名师生参与;2016年又进一步推出“千人计划”,至今已组织超过3000名青少年到内地学习交流。‎ ‎●澳门逐步探索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住屋、教育、医疗、人才培养、防灾减灾等六大长效机制,持续优化民生工程。至2018年,澳门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高达837岁,居世界前列。‎ ‎(摘编自光明网《数据说》)‎ 材料三 光明智库:从澳门的实践经验来看,“一国两制”“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澳门实践为“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完善提供了哪些启示?‎ 唐继宗(澳门特区经济发展委员会委员):政治与经济密不可分。澳门回归20年以来,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为澳门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制度环境;同时,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又让制度环境更趋稳定。在回归以前,澳门失业率处在高位,不少人不得不离乡背井,去其他地区谋生。回归以后,澳门失业率不断下降,居民安居乐业,不少外地朋友来澳门就业。‎ 王磊(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在我看来,让发展成果惠泽于民,是“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重要经验。至2019年,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丰盈,这是特区政府和居民多年来齐心建设的经济成果,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増强。比如,医疗福利涵盖学童、孕妇、65岁以上的长者以及一些弱势群体;学生有书簿津贴、膳食津贴,大学生可以申请贷学金和奖学金等。‎ 王禹(中山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澳门特别行政区于2009年制定《维护国家安全法》,率先履行基本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宪制责任;2016年在立法会选举法修改法案中增加“防独”‎ - 19 -‎ 条款;2019年1月顺利完成对本地立法《国旗、国徽及国歌的使用及保护》的修改,切实维护国家象征和标志的尊严。澳门经验说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与保持澳门特别行政区长期繁荣稳定有机统一,彰显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巨大生命力。澳门“一国两制”实践经验启示很多,最基本的是严格按照宪法和澳门基本法办事,正确处理中央和特区的关系。‎ ‎(摘编自张胜等《解开“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澳门密码》)‎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从此澳门回归祖国怀抱,20年来谱写了澳门特色“一国两制”的华彩篇章。 B.自澳门回归以来,到2018年年底,累计财政盈余达到5056亿澳门元,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193倍,经济获得了空前的高速发展。 C.澳门特区政府设立了“认识祖国、爱我中华”项目,还推出“千人计划”,加强了和内地的联系,从而提高了澳门人民对于祖国的归属感。 D.澳门逐步探索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住屋、教育、医疗等六大长效机制,如医疗福利就涵盖了学童、孕妇、65岁以上长者等一些弱势群体。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澳门回归祖国20年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协力、努力奋斗的结果。 B.材料二以数据说话,从澳门本地GDP、财政收入、交流学习、民生工程等方面,显示澳门回归20年的成就举世瞩目。 C.为了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战略构想,澳门特区政府制定完善了法律制度,增加“防独”条款,严禁污损国旗、国徽及国歌。 D.澳门回归20年向世界展示了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具有巨大生命力和优越性,一国两制“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 6.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澳门特区的实践为丰富和完善“一国两制”提供了哪些启示。(6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卖书 - 19 -‎ ‎ 刘立勤 空闲的时候,我喜欢到县中门口遛遛。那里有一个书摊,我喜欢看书摊上有没有我喜欢的书,也喜欢和卖书的老李拉呱几句闲话。‎ 老李好像是陕北人,亦或是山东人,我记不清了,只记得老李是邮电局的职工,说着一口外地话。几十年都没有改变他的乡音,几十年也没有改变他的行当。几十年里,他都用那外地话卖着从外地进来的花花绿绿的书。‎ 老李卖的书主要是文学书籍和期刊杂志,什么挣钱就卖什么。从他书摊杂志的多寡,能够看出书籍的流行。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书籍一统天下,间杂着一些娱乐杂志;世纪交替前后,文学屈居第二,《家庭》《读者》等占据了主要的位置;故事类的杂志书籍又占领了大部分的地方,娱乐类书籍又靠了边。‎ 认识老李的时候,我刚刚在一个乡村小学当代课教师。那时候穷呀,记得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一十三块五毛钱,可我却喜欢读书。一年总有几个周末,我会骑着自行车专门到县城买书。‎ 那时候县城不大,却有十多家卖书的。有的是书报亭,有的是店铺,只有老李在县中门口摆了一个书摊。别人家的书大多高高的挂在墙上让人仰望,只有他的书摆在那里让人挑选阅读。不过,老李很忙,在他那里买书的人很多。‎ 老李进的图书很多,杂志也很全,我在翻阅那些图书时,忍不住圪蹴在他的书摊前看起来,忙碌的他也不催促,偶尔还会把自己的小凳子让我坐着看。坐着看书的感觉真好,就像饥饿的汉子走进了免费的餐厅,大快朵颐而不知羞惭。‎ 太阳终归要西下,我也终归要回家。专程进城为了买书,而我又没有多少钱,每次只能买上三五本书。常常是把书拿在手上,才发现钱不够。正在尴尬之际,老李操着重重外地腔说,你先拿走吧,下次来了再补上。其实,老李并不认识我,我也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来,看看他信任的目光,我不敢辜负他的好意,还是把把书拿走了。路上,我听说老李卖书挣了不少钱,还买了单元楼。我默默的期盼老李挣更多的钱,卖更多的书,我有读更多好书的机会。‎ - 19 -‎ 然而好景不长。不几年,我也来到县城工作,县城繁华了许多,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城里的书摊已经所剩无几了。书店萎缩了,原来的报刊亭全部拆除,原来卖书的门市部要么改行卖烟酒,要么卖时装,有的甚至改作了发廊,有的改卖教辅资料,专门卖杂志和文艺书籍的书摊只有老李一家。老李的书摊算得上是县城里一道风景了。‎ 我以为老李的生意会好起来,可老李说生意越发的难了。老李本来的书摊有两张钢丝床,现在只有一张床了,文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娱乐杂志也江河日下,只有《读者》《故事会》还在勉力维持。熟悉的成人越来越少,主要客户是一些上学的孩子。老李显得很清闲,常常是茫然地看着街上忙忙碌碌的行人。‎ 我也很少掏钱买书了。上班下班的时候,习惯性喜欢到老李的书摊看看,喜欢和老李说说闲话。遇上喜欢的杂志也买一本两本,老李善解人意地说,看完了就放我这里寄卖,又给了我一个看白书的机会。‎ 生意真的很清淡。有时候一连几天还不见老李的书摊。问及原因,老李说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城管让他把书摊收起来。老李的书摊没有占道,他不明白领导为什么不准他摆书摊,我也说不明白。领导来了,他把书摊搬走了;领导走了,城管又默许他把书摊摆了出来。他们互相理解着各自的不易。‎ 老李日渐的老了,老李的老伴儿也去世了,老李的孩子去了很远的地方。老李乌黑的头发变白了,挺直的腰板也佝偻了下来。老李的书摊还在坚守,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买书看。偶尔谈起上世纪八十年书摊的兴盛,老李一边喘一边说,不知道人们为什么不读书了?我也不知道,只知道老李进的书越来越少,有些很好的杂志干脆也不订了。老李吃饭的时候,书摊放心的摆在那里,也没有人去拿他的书。‎ 记不得多久没有读书了,也忘记了老李和他的书摊。忽然想起去看看老李,老李的书摊也不见了。问及熟悉的朋友,说是老李病了。期盼着老李的病能好起来,期盼着老李的书摊再摆起了。期盼了一个冬天,期盼了一个春天,也不见老李好起来,心中就有了不安。‎ 后来,听说老李死了。听说老李死前把他的房子卖了一大笔钱,为县中捐献了一间图书室。我不知道老李的图书室里有多少读者,却看见老李摆书摊的地方变成卖撸串的摊子了,小摊前等待吃撸串的客人站成长长的队伍。‎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段特别强调“几十年”既交代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周期,也强调了老李卖书坚持了几十年。‎ - 19 -‎ B.老李卖的书主要是文学书籍和期刊杂志,什么挣钱就卖什么。说明卖书是老李的职业,赚钱是老李的主要目的。‎ C.我当代课教师时,一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一十三块五毛钱,却常买书。来县城工作后却很少买了,说明我不爱读书了。‎ D.“老李的书摊算得上是县城里一道风景了。”这句说明:县城人都认可了老李和他的书摊,都喜欢来这买书或来看看。‎ ‎8.老李冷清的书摊变成了撸串的摊子后客人站成长长的队,请结合文章与现实,试着对这种现象进行解读。(6分)‎ ‎9.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卖书老李是怎样的人?(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人也。聪爽俊辩,通侻不羁。年十六,遇中山刘松,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后思道复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思道乃喟然叹曰:“学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齐天保中,《魏史》未出,思道先已诵之,由是大被笞獉辱。前后屡犯,因而不调。其后左仆射杨遵彦荐之于朝,解褐獉獉司空行参军,直中书省。文宣帝崩獉,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魏收、阳休之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得八首。后漏泄省中语,出为丞相西阁祭酒,历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每居官,多被谴辱。后以擅用库钱,免归于家。尝于蓟北怅然感慨,为五言诗以见意,人以为工。数年,复为京畿獉獉主簿,待诏文林馆。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追赴长安,与同辈阳休之等数人作《听蝉鸣篇》,思道所为,词意清切,为时人所重。新野庾信遍览诸同作者,而深叹美之。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神举素闻其名,引出之,令作露布。思道援笔立成,文无加点,神举嘉而宥之。‎ - 19 -‎ 高祖为丞相,迁武阳太守,非其好也。为《孤鸿赋》以寄其情。思道自恃才地,多所陵轹,由是官途沦滞。既而又著《劳生论》,指切当时。岁馀,遭母忧,未几,起为散骑侍郎,奏内史侍郎事。于时议置六卿,将除大理。思道上奏以为未可。又陈殿庭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论,上悉嘉纳之。是岁,卒于京师,时年五十二,上甚惜之,遣使吊祭焉。‎ ‎(选自《隋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B.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C.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D.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笞,指中国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笞又可以解释为“耻”,对犯小过失的人施刑羞辱。 B.解褐,“褐”通常指用粗麻或兽毛织成的粗布或粗布衣服,上古贫民穿褐衣。“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 C.崩,本指山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后世把皇帝、皇后或皇太后的死称“崩”。 D.京畿,在古代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在周代称为“王畿”。朝代不同说法不同,但是指的都是古代都城周围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卢思道聪明敏锐,乐学善学。卢思道年轻时因看不懂别人写的碑文,感触很深而受到激励,于是闭门读书,拜师学习,多年后富有才学。 B.卢思道恃才放旷,屡受谴辱。天保年间因泄露尚未行世的《魏史》而受惩处,所以一直没有委以官职,后虽为官,仍旧习难改屡遭责罚。 ‎ - 19 -‎ C.卢思道文采出众,令人叹服。文宣帝驾崩时当朝文士各作十首挽歌以备择优选用,其作被录用八首;后所作《听蝉鸣篇》被时人推崇。 D.卢思道为政有方,多有见地。他认为宫殿内不应是施加杖罚的所在,大臣犯了笞刑,可用钱财赎罪,皇帝赞赏并接纳了他的建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 ‎(2)引出之,令作露布。思道援笔立成,文无加点,神举嘉而宥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这首诗,完成14-15题。‎ 岁晏行①(节选)‎ 杜甫 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②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③空。‎ ‎[注]①诗歌写于唐与吐蕃作战时期,此时五十七岁的杜甫携家人从夔州出三峡来到岳州。②莫徭:少数民族,自言其先祖有功,尝免征役。③杼轴:织布机的部件。茅茨:草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联上句承接题上“岁晏行”,点明时令节候,描写出一年将尽、北风呼啸的景象。 B.第一联下句“潇湘洞庭”点明诗人行经之地,潇湘洞庭都飘扬着雪花,气氛悲凉惨淡。 C.第二联通过想象,虚写渔父在天寒地冻时捕鱼、莫徭无奈射雁,表现百姓生活的艰难。 D.第三联通过对比写百姓生活,去年军粮不足、米价上涨,今年粮食丰收,但米贱伤农。 15诗歌的最后一联与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都表达了当时怎样的现实?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 19 -‎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杜甫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的羁旅之苦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在《劝学》中,作者通过列举借助“舆马”和“舟楫”分别可以“致千里”和“绝江河”的事例,从而引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慨叹英雄人物随着岁月流逝早已不复存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全球产业转移史。在全球范围来看,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全球资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进行产业转移。而反过来看,(     )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优势开始发生变化,全球迎来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和前三次___________,这一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部分低端制造产业开始向外转移。同时,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开始迎来内生性成长。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很多高端制造业已经悄然兴起,即使和发达国家相比,很多公司都已经___________,甚至还要更加领先。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的低端产业向外转移,而高端制造业又不能及时崛起,中国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最近,美国集中火力围剿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公司,短期___________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较大压力,但从乐观的角度来看,来自外部的极限施压,可能反而会___________中国制造业提前完成转型升级,让中国更从容应对第四轮产业转移潮。最终结局如何,就看中国有没有足够的智慧化危为机。‎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相径庭 毫不逊色 难免 强迫 ‎ - 19 -‎ B.截然不同 平分秋色 不免 逼迫 C.截然不同 毫不逊色 难免 逼迫 ‎ D.大相径庭 平分秋色 不免 强迫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也正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才推动了世界经济整体前行 B.世界经济之所以整体前行,是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C.世界经济整体前行,也正是由于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的推动 D.也正是由于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世界经济才能被整体推动前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 B.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 C.中国原先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出现下降趋势 D.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下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5年,使15个主要经济体失去710万个就业岗位。那么,人工智能①__________?人工智能从高度操作化的工作开始入侵。导购、快递员等可以量产和规模化的工作是人工智能最青睐的。索引类虽然比操作类的工作更难替代,但是,②__________。例如,裁判、翻译等很少涉及情感和价值判断的职业。创新能力是人类智力皇冠上的明珠,可事实上,机器人可以学习创新。因此,从理论上说,③__________。‎ ‎21.仿照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5分)‎ 重整旗鼓,从头再来,哪里跌倒哪里爬起,这是正确做事不服输的精神。‎ 材料:‎ 坚持  进取  借力 不到长城非好汉  他山之石可攻玉  咬定青山不放松 登高而招  锲而不舍 逆水行舟 借力打力 绝不气馁 定点打铁 - 19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①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 ‎②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归园田居》‎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里的诗句,读了以上句子,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D; (3分) A项、“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表述不准确。原文说“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型很是或中心城镇集聚”,并未说明主要是高学历或该技能人口在流动;‎ - 19 -‎ ‎ B项,强加因果关系;C项,表述不全面,“使我国现代社会自立呈现出新的特征”的原因,除了“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以外,还有我国正处在经济转机,社会转型的时期 2.B; (3分) “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不准确,主要是论述了提升社会治理只能化的迫切性。此题B项曲解文意。 3.C(3分) “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错。‎ 原文说“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即现有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是彼此关联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只是“重构”。‎ ‎4.D(3分);“涵盖了学童、孕妇、65岁以上长者等一些弱势群体”错,原文是“医疗福利涵盖学童、孕妇、65岁以上的长者以及一些弱势群体”。 5.C(3分); .“为了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战略构想”错,选项中提到的完善法律制度、增加“防独”条款等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和统一,“一国两制”是手段不是目的。 ‎ ‎6.(6分)①政治与经济密不可分。“一国两制”为特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制度环境,经济发展又让制度环境更趋稳定。②让特区经济的发展成果惠泽于民,使特区居民感受到获得感与幸福感。③特区要科学立法,严格按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正确处理中央和特区的关系。 7.A(3分)‎ ‎8.(6分)①现代人阅读的欲望正在消退,功利思想盛行,很多人已经不会静下心来读书了。‎ ‎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读书的途径越来越多,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电子书大行其道,买纸质书看的人越来越少了。‎ ‎③更多人思想功利实用化,心态也普遍较浮躁,读书学习补充精神食粮的需要已经不抵街边小吃撸串了,两者的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社会人们较普通不爱读书,忽略精神食粮的现象的担忧。‎ ‎9.(6分)①做事执着,摆书摊卖书能坚持几十年。‎ ‎②为人厚道淳朴,别人的书都挂起来,他的书摆那让人挑选阅读,还让蹭看的人坐下来看,对真正爱书的人,哪怕不认识,也让人赊账。‎ ‎③把为能让更多的人读书当作自己的使命,卖书尤其是年老后,赚钱已经很不重要了,去世前更是卖房为县中捐献图书室。‎ - 19 -‎ 10. A;(3分)‎ 11. ‎ D(3分); 京畿,在古代指京城及京城附近的地方。‎ 12. B(3分); 文章说“前后屡犯,因而不调”,因此并不是因为泄露尚未行世的《魏史》这一件事而一直未受委任。‎ ‎13.(10分)(1)于是(卢思道)向魏收借阅奇书,几年之内,才思和学问都很著名了。但卢思道不注意节操品行,喜欢轻视侮辱他人。 ‎ ‎(2)(宇文神举)请他出来,命他写作捷报。卢思道提笔即成,文章没有一点修改,宇文神举嘉赏并赦免了他。 参考译文:‎ 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人。卢思道聪明爽直,俊逸善辩,旷达而不拘小节。十六岁时,遇到中山人刘松,刘松替别人写了一篇碑铭,拿给卢思道看,卢思道读后,有许多地方不懂,于是受到刺激,发奋闭门读书,并拜河间人邢子才为师。后来卢思道也写了文章拿给刘松看,刘松也已不能完全理解。于是卢思道叹息道“学习有好处,难道是一句空话吗!”‎ - 19 -‎ 于是(卢思道)就向魏收借阅奇书,几年之内,オ思和学问都很著名了。但卢思道不注意节操品行,喜欢轻视侮辱他人。北齐天保年间,《魏史》尚未行世,卢思道先把内容讲了出来,为此受到严厉的鞭打折辱。前后屡犯类似的错误,所以一直没有被委以官职。后来左仆射杨遵彦把他推荐给朝廷,入仕任司空行参军,在中书省值班。北周文宣帝驾崩后,要求朝廷里的文士各作十首挽歌,选择其中写得好的使用。魏收、阳休之等人都不过被选中一、二首,独有卢思道被选中了八首。后来又因泄露宫禁之中的消息,调出担任丞相西阁祭酒,历任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卢思道每任一官,常被责罚。后来又因擅自使用公款,免职归居于家。他在蓟北时曾因失意而感叹写了一些五言诗以表达内心想法,人们都认为写得很好。几年后,再任京畿主簿,文林馆待诏。北周武帝平定北齐后,授卢思道仪同三司,督促他赴长安,与同辈阳休之等数人各撰写《听蝉鸣篇》。卢思道所写的一篇,词意清切,为当时的人所推重。新野人庾信遍览其他人同一题目的作品后,深深地叹服赞赏卢思道的创作。不久,卢思道因为母亲生病回故乡,正好碰到同郡人祖英伯以及堂兄卢昌期、宋护等人兴兵叛乱,卢思道参预了这一事情。北周派遣柱国宇文神举平定了叛乱,卢思道的罪行理当法办,已经必死无疑。(宇文神举)请他出来,命他写作捷报。卢思道提笔即成,文章没有一点修改,宇文神举嘉赏并赦免了他。隋高祖杨坚担任北周丞相时,调任他为武阳太守。但这不是卢思道喜欢的官职。为此他写了一篇《孤鸿赋》以寄托感情。卢思道自恃才高,经常欺压别人,因此官途不顺利。后来又写了《劳生论》,指斥当世之事。紧接着,其母逝世,回籍守丧。不久,又起用为散骑侍郎、奏内史侍郎事。当时朝廷商议要设置六卿,打算废除大理寺。卢思道上奏认为不妥当。又陈说宫殿内不应是施加杖罚的所在,朝廷大臣犯了应该鞭笞的罪行,请允许用钱财赎罪的办法,文帝都很赞同,并接纳了他的建议。这一年,卢思道在京师长安逝世,当时五十二岁,文帝很惋惜,派专使前往吊唁。 ‎ ‎14.C(3分);.本题C项,“虚写”错,直写眼前情景,渔父网冻捕不成鱼,莫摇出于无奈而射雁,既表现百姓生活之艰难,也流露出诗人的悯农之情。故选C。‎ ‎15.(6分)诗句都写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劳动者的悲凉处境,概括了封建社会两种阶级的对立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基本情形,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解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朱门”即富贵人家,朱门酒肉飘香,百姓却在路边冻死,写出统治阶级的奢靡与百姓的苦难;而本诗中“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也是同样意思,骑着高头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了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两者都表达阶级贫富差距,通过对比展现出劳动人民生活的苦难,谴责统治阶级,同情劳动人民; ‎ 译文: ‎ 年终时候遍地飒飒北风,潇湘洞庭在白皑皑的飞雪中。 ‎ 天寒冻结了渔父的鱼网,莫徭人射雁拉响桑弓。 ‎ 去年米贵军粮缺乏,今年米贱却严重地伤农。 ‎ 骑着大马的达官贵人吃厌酒肉,百姓穷得织机、茅屋都扫空。 ‎ 16. ‎(6分)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1.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7.C(3分)第一空.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大.大不相同。截然不同: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件事情毫无共同之处。很据前后语境“和前三次”“这一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可知.是指“两者”比较.“这一次”是“前三次”未曾有的.应用“截然不同”.排除A. D两项: ‎ 第二空.毫不逊色:比得上.丝毫不差.平分秋色:形容二者一样出色,分不出高下。根据共后语境“甚至还要更加领先”.此处应该是“比得上”之意,应用“毫不逊色”,排除B项;‎ 第三空.不免:强调在某种情况下很自然地会出现一种结果,是一种客观陈述,免不了。难免:强调某种结果不容易避免.多用于规律性的情况或者解释宽慰语气.不容易避免。根据其后语境“但从乐观的角度来着,来自外郎的极限施压,可能反而会_中国制选业提前完成转型升级,让中国更从容应对第四轮产业转移潮”.此处应用“难免”;‎ - 19 -‎ 第四空,逼迫:施加压力促使.强迫:施加压力使服从。“逼迫”后的对象往往主动做某辜.而“强迫”后的对象这是被动做某事。根据其后语境“中国制造业提前完成转型升级,让中国更从容应对第四轮产业转移溯”,其后对象“中国”皆是主动而为,此处应用“逼迫”。故选C ‎18.A(3分)前文先说“人类经济”再说“产业转移”,很据语境“反过来看”,后文应先说“产业转移”,再说“经济”,所以不应先说“世界经济”,故排除B, C两项;承接上一句“有了持续不断的产业转移”.来谈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故后一句不能用被动句,排除D项。故选A 19.C(3分) “原先中国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世界工厂地位”错误,多项定语语序不当,“中表领属.放在最前面;“原先”是副词.应放在动词性短语“以低成本优势获得的”的前面,排除BD两项:“出现下降”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其后应加“趋势”,排除A项。故洗C ‎ ‎20.(6分)答案:是如何步步入侵人类职业的(或“是如何步步入侵这些岗位的”); 其中某些领域已经开始沦陷; 人工智能将入侵大部分就业岗位(或创新类工作最后也会被侵入)‎ 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段讲述内容,然后根据所要补写的句子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这段话整体谈人工智能将会侵占大部分岗位。首句提出人工智能在未来可能占据几百万就业岗位,第①空设问,后文是对问题的阐释。第②空前说索引类工作很难取代,用“但是”表示转折,只能填“其中某些领域已经开始沦陷”。第③空是结论,要综合整个文段,呼应上文。‎ ‎21.(5分)答案:登高而招,借力打力,他山之石可攻玉,这是正确做事借力的精神。‎ 锲而不舍,定点打铁,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是正确做事坚持的精神。‎ 逆水行舟,绝不气馁,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正确做事进取的精神。‎ 解析:本题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七字短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解答本题,可先将材料中“登高而招”“锲而不 舍”“逆水行舟”等六个四字短语按照意义两两分组,分别照应“坚持进取”“借力”这三个中心词;然后辨析“不到长城非好汉”“他山之石可攻玉”“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三个七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坚持“进取”“借力”这三个中心词的关联和照应;最后仿照示例句式,将分好组的材料整理成句子即可。‎ ‎22. (60分) 解析: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短个诗句的含义,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首先明确四个句子的含义:①句说“人生短暂与珍惜时光“; ‎ - 19 -‎ ‎②句说“宝贵青春与胸怀志向“,要把个人同民族、国家、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的青春(人生)才壮美动人;③句说“人生磨难与镇定潇洒心态“;④句是说“理想追求与现实*“,要坚持本心与随波逐流。四个句子中①句可以和其中的三句任意组合,由此只要从后三句立意即可,行文中注意首先选取两个句子,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确定立意,在论证过程中合理引用所选句子。 ‎ 人生当豁达 如果内心不曾豁达,又怎能体会到人生的另一番境界。‎ 生活就是这样,不因个人的主观感受而做出丝毫通融。更多的时候太在乎别人的想法与评价反而让自己缩手缩脚,不敢展现出内心的自己,其实真的不必如此,没有人会在乎你,自己就是自己,或优秀或平庸,都不能泯灭自己的独立人格。如果心有所感,所悟,那就是自己的精神世界!‎ 前方的路虽然很迷茫,但还是要坚强的走下去,洒脱些,生活才会少些不安,豁达些,处处都是桃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有自己的价值取向,自己所认为美好的,那就去追求,不为别的,那只是自己的一种精神寄托。并非放浪形骸之外的疯狂是一种潇洒,看惯了世事无常,兴衰演替,人世间的那么多人情世故,才会愈发显得深沉,男人的心胸是比天还博大,比海还深沉,不能只为了一味迎合世故而丢掉了自己的本性,在世俗与田园中进退自如,才可显其潇洒。‎ 成不了伟大的人物,但也要有自己的价值,可以一文不名,但不可妄自菲薄,并非他们才是上流社会,自己时刻要保持一颗精进的心,永不懈怠现在,更不放纵自己在欲海中沉沦,才能脱凡俗之列!有些时候眼神总是如此卑微,不会表达一个高傲的神情。更多的时候眼神是烦躁的,淡漠的,何时才能从眼中读出从容,安详,自然,才能显其洒脱、豁达。‎ 生命是脆弱的,一次小小的意外,就挥别了这个世界,而现在还拥有着生命的我们该怎样使用我们的生命呢,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是动物。而我们就是要放下对死的恐惧,保持着对生命应有的敬畏,用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去在这个自然中更好的生存,如果你还有梦想,那就用有限的生命,征战在人生之路上,创造无限的可能。一个人的狂妄自大,最多会招致别人的不快,可真才实学还是自己的,但不可以妄自菲薄,那样直接限制了你的心胸,不可能到达远方。而不能体会世界博大的人生是何其悲哀的人生,不因自己目前的渺小,而否决自己伟大的未来,明天总是充满希望的!‎ 不要习惯了痛苦而不敢奢望幸福,人生的道路虽然坎坷,但总能走过,痛苦与幸福从来都是成正比的,痛的越深,幸福感也越强烈。没有人是伟大的,没有人是永恒的,只不过他们完成了常人没有做到的事,变化的世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了不起的人物。不要把所有的东西想的太过神圣,庄严了,一切都很平常,精神过于强盛的寄托就变成了臆想,不把自己、他们,想的太过重要、严肃了,没了谁,世界一切照旧。从自然来看,一切都很渺小,抛开心中所有的不安、恐惧、畏缩不前,登高山之巅,临茫茫大海,挥臂一呼:这世界,我来了! ‎ - 19 -‎ ‎ ‎ - 19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