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校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校2020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 - 16 -‎ 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 B.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 C.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乐山乐水”情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 B.文章前三段以递进结构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引出第四段的“生态伦理实践”。‎ C.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 D.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智慧结晶。‎ B.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C.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 - 16 -‎ D.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材料一 ‎ ‎ 2 月 7 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在央视播出,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 16 岁选手武 亦姝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获得冠军。据央视数据显示,这个节目全部 10 期 累计收看观众达到 11.63 亿人次。“最近全家都迷上了《中国诗词大会》,连门口卖菜的阿 姨都看得津津有味”,春节期间,朋友圈里常可以看见有人在发这样的状态。在微博上,节目 相关话题的阅读量更是超过了 1 亿。 ‎ 作为一档以古诗词竞技为主要内容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收视成绩出人意料。数 据显示,其在 2 月 7 日播出的第二季总决赛收视率占比超过 12.3%,为同时段第一。而除 了收视率高,节目更收获了良好的口碑。在豆瓣网上,两季节目评分均超过 8 分,网友盛赞 其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 年 2 月 9 日,有删改)‎ 材料二:‎ 除了武亦姝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 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观察者网推出文章《她出现 在昨晚<中国诗词大会>上,诠释了真正的诗意》,介绍了两位出身平凡但挚爱诗歌的选手的故事:40 岁的河 北邢台农民白茹云以及 65 岁的内蒙古农民王海军。文中写道:“这些人,都是迫于生活的无 奈而远离书桌的农民,他们经历了艰难困苦,却始终乐观,不曾放弃自己的梦想,这是真正 的热爱。” ‎ 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 另一方面也是传递了温暖与感动。网友“红松林海”表示,“一些选手的坎坷人生,离不开诗词给予的慰藉和激励,深深打动了我们。”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 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 ‎ ‎(选自“中国文明网”《网友热议(中国诗词大会)》)‎ - 16 -‎ 材料三:‎ 讨论多,并不意味着真的“火”了。讨论多,只是议程设置的结果,并不必然代表着这档节目具有全国热度。《朗读者》的收视群体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刚好也是社交媒体上掌握着主要话语权的群体,这就造成了《朗读者》在社交媒体上非常热闹的场景。 ‎ 比如我周边许多朋友都在转发《朗读者》的相关文章,但我家乡的七大姑八大姨没有一个转 发,一问,她们都不看。如果我们将收视率因素考虑进来,《中国诗词大会》也许是这么多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唯一叫好叫座的。在这之前,许多地方卫视推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收 视率虽然不能说惨淡,但也颇为普通,多数不及《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的一个零头。 ‎ 虽然目前明星类真人秀呈现出疲软姿态,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收视数字仍是文化类综艺节目可望不可即的。至于讨论度颇高的《见字如面》,其在黑龙江卫视播出时寂寂无闻,节目连冠名商都没有,目前全网点击率还不到一亿;《朗读者》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董卿主持,但首期节目的实时关注度,在当晚排在第 16 位,真的称不上亮眼。 ‎ 也就是说,虽然许多文化类综艺节目都努力地想接地气,想让普罗大众都能够接受并喜欢, 但真正做到的仍只是少数。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受众大部分仍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观众,如何打通它与普通受众之间的“隔阂”,让节目真正喜闻乐见,仍是其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考验。 ‎ 虽然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确初衷好,站位高,也不得不承认,文化类综艺节目出彩的不多,并开始出现雷同的趋势。目前的几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围绕的都是诗词、汉字、成语、名人故事,很多都是竞赛的形式,再辅以嘉宾点评。观众看一两档节目可能新鲜感还在,要是每一转台都是诗词竞赛,这效果就跟现在一转台都是明星游戏一样,只会被观众抛弃得更快。‎ ‎ 因此,《朗读者》等有口碑,固然值得喝彩,但如何让文化综艺节目真正火起来,并能够长久走下去,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选自“搜狐网”公众平台《文化类综艺多了,但真的“火”了吗?》2017 年 3 月 2 日) ‎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 16 -‎ A.三则材料都是关于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新闻报道,对《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节目都表达了一定程度的赞许和反思。 ‎ B.材料二认为,《中国诗词大会》能红,是因为平凡选手从诗词中得到慰藉和激励的经历,打动了观众,而不在于诗词本身的魅力。 ‎ C.材料三指出,文化综艺类节目形式单调雷同,暗示《中国诗词大会》会很快被观众抛弃,而材料一、二并未涉及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后续发展。‎ D.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中国诗词大会》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接地气,受到欢迎,但材料三认为这并不代表文化综艺类节目的春天已经到来。‎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中展示了很多具体数据,显得真实可信,而材料二与材料三,则更注重自我观点的表述,不够客观真实。 ‎ B.材料三认为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受众范围仍然有限,因此对文化综艺类节目的大火持谨慎态度,这与材料一、二的看法有所不同。 ‎ C.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典型的“零度写作”,新闻价值大,而材料三则在“零度写作”方面有所减弱,价值有限。‎ D.三则材料各有出处,材料一出自官方媒体,注重客观严谨,而后两则出自网络媒体,难 免不够客观严谨,观点态度随意。‎ ‎6、文化综艺类节目在传播文化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民间音乐 莫言 四个月前,镇中心茉莉花酒店的店东兼厨师兼招待花茉莉收留了流落到马桑镇的小瞎子。自从马桑镇的人听了小瞎子吹箫,茉莉花酒店生意空前兴隆。小瞎子也施展开了他的十八般武艺,将他的洞箫、横笛、琵琶、二胡、唢呐通通从布袋里拿出来,轮番演奏,每夜都要闹腾到十二点才睡。几十个有一点音乐细胞的小伙子,就连中午休息那一点时间也要跑到茉莉花酒店来,听小瞎子讲几段乐理,讲几个譬如《阳春白雪》之类的古曲。 ‎ 镇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也不想吃过晚饭倒头就睡,他们需要精神上的安慰与享受,他们需要音乐。虽然小瞎子能够演奏的乐曲他们都已听过,但这些曲子他们百听不厌,每听一遍都使他们感叹、唏嘘不止。对此,小瞎子开始良心不安起来,演奏前,他总是满面羞愧地说:“这怎么好意思,老是这几个曲子……‎ - 16 -‎ 我的脑子空空了,我需要补充,我要去搜集新的东西……”然而,那些他的崇拜者却安慰道:“兄弟,你会的这些曲子就尽够俺们享用了,好东西百听不厌。就像花大姐卖的烧酒,俺们天天喝,从来没烦过,每一次喝都那么上劲,一口下去,浑身舒坦。你这些曲子呀,嗨嗨,就跟花大姐的烧酒一样……”当听到酒徒们把自己的音乐与花大姐的烧酒相提并论时,小瞎子的脸变得十分难看、他的两扇大耳朵扭动着,仿佛两个生命在痛苦地呻吟。那晚上的演奏也极不成功,拉出的曲子像掺了沙子的米饭难以入口一样难以入耳。‎ 九月初头,榨糖厂,帆布厂厂房建成,花茉莉准备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还托人去上海给瞎子买花呢西服黑皮鞋——这是为小瞎子晚上演奏准备的礼服。最后,她请镇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写了一块“茉莉花音乐酒家”的匾额,高高地挂在了瓦檐之下。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计划说给小瞎子听。小瞎子对花茉莉的计划感到惊叹不已,认为这个女人确实不简单。而听到自己将在这个安乐窝里永远充当乐师时,他的脸上出现了踌躇不决的神情。‎ 马桑镇的光辉前景,自然也在花茉莉的邻居——开茶馆兼卖酒菜的瘸腿方六、饭铺“掌柜”黄眼、小卖部“经理”麻子杜双三人心中激起了波澜,他们自信本事都不在花茉莉之下,而花茉莉能够如此猖獗,挤得他们生意萧条,实在是借助了小瞎子的力量。‎ 这天下午,三人商议停当,便跨过麻石街,走进了“茉莉花音乐酒家”。正是农忙季节,店里没有顾客。花茉莉正在灶上忙着,为晚上的营业做准备。一看到方、黄、杜到,她连忙停下活儿相迎。她一边敬烟一边问:“三位掌柜屈驾光临,小店增辉哪!不知三位老哥哥有啥吩咐!”‎ ‎“花大姐,”方六捻着老鼠胡子说,“你这四个月,可是大发了!”‎ ‎“那也比不上您呐,方掌柜!”‎ ‎“嘻嘻,花大姐挤兑人喽,俺这三家捆在一起也没有您粗呐!”‎ ‎“花大姐,”黄眼道,“您这全沾了小瞎子的光哟!”‎ ‎“此话不假。”花茉莉撇撇嘴,挑战似的说。‎ ‎“花大姐,您看是不是这样,让小瞎子在咱们四家轮流坐庄,要不,您这边丝竹一响,俺那边空了店堂。”方六说。‎ ‎“什么?哈哈哈……真是好主意,亏你们想得出,想把人从我这挖走?明告你们吧,没门!”‎ - 16 -‎ ‎“花大姐,说实话难听——这小瞎子可是咱四个人一块发现的,你不能独占花魁哪!”‎ ‎“放屁!”花茉莉柳眉倒竖,骂了一声,“想起那天晚上,你们三个人支支吾吾,一个个滑得赛过泥鳅,生怕他腌臜了你们那臭店,连个宿都不留。是我把他领回家中,热酒热饭招待。这会儿看他有用处了,又想来争,怎么好意思张你们那张臭嘴!呸!”‎ ‎“花大姐,说话别那么难听。俗话说,‘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赚’,好说好商量,撕破了脸子你也不好看。”‎ ‎“你能怎么着我姑奶奶?”‎ ‎“花大姐,你与小瞎子非亲非故,留他长住家中,有伤风化。再说,现如今是社会主义,不兴剥削劳动力,你让小瞎子为你赚钱,却分文不给他,这明明就是剥削,法律不允许……”‎ ‎“你怎么知道我跟他非亲非故?”‎ ‎“难道你真想嫁给他不成?”‎ ‎“我就是要嫁给他!我马上就去跟他登记结婚。他是我的男人,我们两口子开个夫妻店,不算剥削了吧?你们还有什么屁放?”‎ ‎“我每月出一百元雇他!”‎ ‎“我出二百!”‎ ‎“滚你们的蛋吧,一千我也不卖!”‎ 花茉莉干净利索地骂走了方、黄、杜,独自一人站在店堂里生气。她顾不得干活了,一把撕下围裙,推开了虚掩着的后门。‎ 她愣住了。‎ 小瞎子直挺挺地站在门外,像哲学家一样苦思冥想,明净光洁的额头上竟出现了一道深深的皱纹。‎ 他那两只耳朵、两只洞察秋毫之末的耳朵,在可怕地扭动着。‎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两次写到小瞎子耳朵“扭动”这一细节,既强调他的愤怒,也反映了音乐在他心中的地位。‎ B.方、黄、杜三人为抢小瞎子与花茉莉激烈争吵,这一情节体现出人面对利益诱惑时的自私庸俗。‎ - 16 -‎ C.小说讲述了音乐给马桑镇带来变化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有进一步的需求。‎ D.从“收留”到“就要嫁给”小瞎子,花茉莉渐渐被音乐感染,被小瞎子吸引,体现了音乐的巨大影响力。‎ ‎8. 小说的语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 ‎9. 小说以“民间音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 (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岁歉馑,其家虽给,而每饭不过一器,岁丰乃复。或问之,答曰:“四方病饥,独能饱乎?”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召为吏部郎中。逾月,拜御史中丞。李吉甫复柄政,出为湖南观察使。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元和十一年,为李道古代还,除给事中,拜京兆尹。方之官,有神策校乘马不避者,即时搒死。帝怒其专杀,公绰曰:“此非独试臣,乃轻陛下法。”帝曰:“既死,不以闻,可乎?”公绰曰:“臣不当奏。在市死,职金吾;在坊死,职左右巡使。”帝乃解。以母丧去官。服除,为刑部侍郎,改礼部尚书,以家讳换左丞。俄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行部至邓,县吏有纳贿、舞文二人同系狱,县令以公绰素持法,谓必杀贪者,公绰判曰:“赃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诛舞文者。太和四年,为河东节度。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钧。北虏遣梅禄将军李畅以马万匹来市,所过皆厚劳,饬兵以防袭夺。至太原,公绰独使牙将单骑劳问,待以至意,辟牙门,令译官引谒,宴不加常。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以病乞代,授兵部尚书,不任朝请。忽顾左右召故吏韦长,众谓属诿以家事。及长至,乃曰:“为我白宰相,徐州专杀李听亲吏,非用高瑀不能安。”因瞑目不复语,后二日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保,谥曰元。‎ ‎(节选自《新唐书卷 列传第八十八》,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 B.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 - 16 -‎ C.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 D.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太宗、文忠。‎ C.赠,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文中柳公绰受赠官职,可见朝廷对他肯定。‎ D.神策,作为禁卫军是唐朝重要的军事支柱,负责守护京师、宿卫宫廷及行征伐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公绰精忠无私,临终惦念国事。他临终前命人召来老部下韦长,大家都认为他要托付家事,他却一心想着徐州乱局,嘱咐韦长将他的建议转达给宰相。‎ B.柳公绰权衡轻重,维护法律尊严。他断案出乎邓县县令的意料,认为破坏法律比触犯法律的罪行更严重,所以只杀死了那个接受贿赂而关押在狱中的县吏。‎ C.柳公绰意志坚定,斩杀懦弱下属。他任开州刺史时,少数名族军队经常袭扰开州城,他显示了坚定的退敌决心,杀掉了动摇军心的胆小下属,之后敌军退去。‎ D.柳公绰关注民生,很有恻隐之心。灾荒之年,他家虽然供给充足,但他看到百姓受苦挨饿,就不忍心独自饱食,每顿饭吃得很少,直到丰年才恢复如常。‎ ‎13.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怒其专杀,公绰曰:“此非独试臣,乃轻陛下法。”(5分)‎ ‎ (2)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钧。(5分)‎ ‎ (二)阅读下面诗词,完成14~15题。(9分)‎ 赠刘司户蕡①‎ 李商隐 江风扬浪动云根②,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 16 -‎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③。‎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④西隔九重门。‎ ‎【注】①唐宣宗大中元年(846年),诗人奉命出使南郡。次年正月南返时,与被贬七年,又被贬去柳州的刘蕡在长沙一带相遇,诗人写此诗相赠。②云根:指江边山石。③翻:以旧曲制作新词。④《帝王世纪》说:“黄帝时,凤凰止帝东园,或巢于阿阁。”‎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以慷慨苍凉的雄浑声调和高昂挺拔的沉郁气势表达情感。诗在愤激之中,寓有深讽;景语之中,渗透情语。‎ B.诗歌首联写景,江风卷起巨浪,拍击着岸边山石;舟船飘荡,桅杆摇晃,满天布满重重乌云。这里诗人通过想象中的湘江惊涛骇浪的景象,暗喻时政。‎ C.颔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刘蕡比作刚刚要施展雄图伟略就很快夭折了的北国鸿燕(刘是燕人),。‎ D.颈联用典,“汉廷急诏”,借用了贾谊遭贬三年后又被召回长安的故事,“楚路高歌”,借用了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故事 ‎15. 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于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之士,而在文章结尾处,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信息技术创新 ‎ - 16 -‎ ‎ ,数字经济发展应运而生,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全球发展正在全面迈向泛数字化、泛网络化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也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深度 。‎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和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从一穷二白走到世界前列,比如“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就是这样的 。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脚印,厚积薄发,光荣绽放。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内主要互联网企业、IT龙头企业等纷纷进入云计算领域,我国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共享经济等互联网经济领域也取得广泛成功。‎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要实现简单的数据交互,更要实现数据整合与加工再造,为工业、建筑、交通等更多产业信息化提供支撑,为更多智慧城市领域发展提供示范,为更多人民美好生活和健康生活需求提供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沧海桑田 信息化 典范 保证 B. 日新月异 信息化 典型 保障 C. 沧海桑田 现代化 典型 保证 D. 日新月异 现代化 典范 保障  ‎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B.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D.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 B.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 C.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 D.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使得未来会有更多的领域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 - 16 -‎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海峡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经历多少风雨,①__________。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民族强盛是两岸同胞之福,②__________。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③__________,甚至彻底倾覆。‎ ‎(1) ‎ ‎(2) ‎ ‎(3) ‎ ‎21 .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要超过25个字。(5分)‎ 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与其它调查一样,抽样调查也会遇到调查的误差和偏误问题。当然,抽样调查可以通过抽样设计,通过计算并采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把代表性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四、作文 ‎1.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 ‎——新时代领路人 ‎2.大家要有知识不足、本领不足、能力不足的紧迫感,自觉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永不自满,永不懈怠。‎ ‎——新时代领路人 ‎3.要增强学习本领,在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推动建设学习的大国。‎ ‎——新时代领路人 以上内容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两项内容,写一篇文章来谈谈你的认知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6 -‎ 答案 ‎1.C(A错,“缺少理性”的表述有误。B错,“都认为……加以合理利用”错。原文是“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此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这只是荀子的观点。D.错,“消极”原文无此意。)‎ - 16 -‎ ‎ 2.D(错,并不是各自完备。)‎ ‎ 3.C(孟子是赞成“适度消费”的。根据后文对“过度消费”的阐释逆向推理,“适度消费”是指消费不得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也不可“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所以,选项中的“连续消费”有可能是适度的,也有可能是过度的,不能全部用“减少”来表述。)‎ ‎ 4.D(3分) 5.B (3分)‎ ‎ 6.(6分)‎ ‎ ①贴近民众,改变文化传播高高在上、曲高和寡的姿态,提升普通民众的参与度和 互动性,激发普通人、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敬畏热爱,营造全社会浓郁的文化氛围;②毕 竟生活寓教于乐,将文化与人们生活娱乐联系起来,让文化鲜活、生动、接地气,拉近文化 与生活的距离,为人们的生活传递温暖与感动,提供慰藉和激励,让文化与现实生活不再遥 远;③拓宽路径。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多元媒体,是文化传播途径丰富化、多样化, 吸引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讨论参与和传播;④丰富形式。不跟风,致力于文化传播方式的 个性、创意、创新,避免单一、雷同,导致大众的审美疲劳疲倦。‎ ‎7(3分)D(追求利益是重要原因)‎ ‎8.(6分)‎ 方言词汇,“俺”“腌臜”等词,平实朴素。(3分)‎ 口语、俚语、俗语,“闹腾”“舒坦”“不兴剥削劳动力”“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赚”等,通俗形象。(3分)‎ ‎9.(6分)‎ 是小说的线索,故事情节围绕“民间音乐”展开,讲述了马桑镇的人和事。‎ 交代了写作对象,小说人物来自民间。瞎眼、流浪、无名无姓的小瞎子,是一个典型的民间艺人形象;洞箫、琵琶等民族乐器和《阳春白雪》等民乐,都体现了“民间音乐”元素。‎ 暗示了主题,小说揭示了“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及其对人的影响。(答出一点2分,三点6分。)‎ ‎10.A(“起居”表达“作息、举止”之意,应与“皆有礼法”构成主谓关系;“礼法”是一个词;“举”表达“中举,考中”之意,不能与“法”相连;“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不断开,是唐代科举常选之外的制科,用于选用特殊人才。)‎ ‎11.B(太宗是庙号,不是谥号。)‎ ‎12.B(对象有误,杀死的不是“那个接受贿赂而关押狱中的县吏”,而是那个“玩弄法律行奸使诈的县吏”。)‎ ‎13.(1)皇帝对他擅自杀人生气。公绰说:“这不只是试探我的权威,(更)是轻视陛下的法规。”(专,擅自;试,称量,试探;乃,是;轻,轻视。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2)遇到年成不好,他节省开支(费用),停止宴请宾客,吃穿与士兵一样。(岁恶,年成不好;撙节,节省;辍,停止;钧,通均,一样。各1分,句意1分,共5分。)‎ - 16 -‎ ‎14. ‎ ‎【答案】B ‎15. ‎ ‎【参考答案】(1)与朋友重逢的喜悦。“万里相逢欢复泣”表现了两人之间真挚深切的友谊。(2)对好友遭贬的同情。颔联表现刘蕡的坎坷遭际,字里行间充满同情;(3)对时局的担忧。首联借景抒情,借写江间风浪隐喻晚唐王朝政局动荡不安的现状,抒发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4)对黑暗现实的愤懑。“汉廷急诏谁先入”同贾谊一样有抱负有才华的刘蒉却没能有被急诏征回的命运,“凤巢西隔九重门”借贤臣遭贬,备受排斥,表现唐王朝政治腐朽,个人失意的愤激。‎ ‎16.1.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3.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7.B(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形容世事变化极大,或者变化较快。根据语境,此处是说信息技术创新变化很快,用“日新月异”更合适。信息化: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现代化:使具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水平。根据前文“泛数字化”“泛网络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用“信息化”更合适。典型:①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②具有代表性的;③文学艺术作品中用艺术概括的手法,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它既具有一定的社会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典型”强调代表性,“典范”强调可仿效性。根据语境,用“典型”更合适。保证:①担保;担保做到;②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③作为担保的事物。保障:①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②起保障作用的事物。语境侧重强调要为满足更多人民美好生活和健康生活的需求提供保护,用“保障”更合适。)‎ ‎18.D(根据上文“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括号里先谈“核心技术”,再说“奋力攻关”,与上文保持一致,衔接更紧密;上文“没有技术,就……”是条件复句,括号里也应用条件复句与之对称。)‎ ‎19.C(划线句有两处错误。一是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随着”和“使得”删去其一;二是语序不当,“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深入”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带动的社会深度信息化变革”应互换位置。) ‎ ‎20 答案:都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两岸同胞分开; 民族弱乱是两岸同胞之祸; 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 ‎21抽样调查的定义、原理、不足及解决办法22. ‎ ‎【解析】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加强学习才能实现中国梦。‎ ‎2.营造学习氛围,建设学习强国。‎ ‎3.要有学习的紧迫感,主动加强学习。‎ ‎4.增强自觉意识,重视学习实践。‎ - 16 -‎ ‎5.求学路上不可自满懈怠。‎ ‎6.学习推动时代进步。‎ 偏题立意:‎ ‎1.不读书,不成才。‎ ‎2.学习,推动科技发展。‎ ‎3.创新思维,在于学习。‎ ‎4.骄傲,让人退步。‎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