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开学考试 高一语文 ‎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先秦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远未达到可以脱离历史文本记录而单独构建的水平。夏时期的研究也是如此。虽然夏王朝未被考古学发掘的同时期文字材料所证实,但也并非仅是“单线进化论”的阐释预设。既有的历史文本在兹,夏文化的探索,无论证实还是弥补,无论证伪还是重构,都必然是在先秦史整体研究框架下进行的。‎ ‎②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不应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夏文字的横空出世。一方面,甲骨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学科发现,是史料获取中的“小概率”事件。陶寺朱书陶文的发现,可以确信在文献史学编年体系内的夏时期,应当有文字存在,甚至有可能与殷墟甲骨文同属一种书写体系。但夏时期的文字载体未必契刻于龟骨,而如果书于竹帛的话,在北方保存环境下,可能早已湮灭于地下。即便未来有幸发现了早于殷墟的文字材料,若没有类似甲骨文的王世记录,同样无法证明。另一方面,期待发现王陵以证明夏王的存在,以目前考古认知推测也是强人所难。晚商以前,带墓道的大墓在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中并未出现。晚商以前的王陵,规模可能不大,可能没有墓道等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即使发现,也不易辨识,更不易与具体的王相对应。对于学者们寄予厚望的夏都探索,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如何从龙山晚期出现于中原腹心地带的数十座大小城邑中证明某处遗址是夏代的某处都邑,同样很有难度。可以说,不具备考古学训练的知识界,都习惯于以殷墟为样板和标准来要求或判断“夏墟”,这正是当前夏文化探索的论证逻辑悖论。‎ ‎③其实,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考古学家,都认可夏文化探索无法脱离考古材料。这不仅蕴含着对考古发现的憧憬,也必然寄托着将既有考古发现的诠释转化为历史记载话语系统的愿望。史料的扩充带来了学科范式的转移,但实现学科范式转移后不同史料与话语系统间的融合需要艰难探索。夏文化探索,要实现文献研判的范式转移,目前必须依赖于对考古发现的解释。换言之,先秦史框架体系研究无论离开了考古内证,还是离开了出土文献的话语背景分析,仅局限于任何一方的讨论,都只会是片面判断。夏文化认知的突破,必然需要二者的衔接。‎ - 14 -‎ ‎④本世纪以来,考古发现一日千里,在改变对夏时期社会发展程度的想象之外,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对历史文本记载的再认知问题。历史文本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东周以来对夏时期的文献记载,必有所本,而不能简单将之视为是周人为了某种政治或理想的伪造。作为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国先秦史的框架性认识,无疑代表着对东方文明演进历程和国家、王朝形成过程的认识。在这个历史认知背景中,如何看待中原地区龙山文化晚期开始的“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正是夏文化研究的关键。中原中心的形成,离不开对社会最上层的国家性质、族群差异和核心制度与政治决策等问题的捕捉。‎ ‎⑤作为史学问题存在的夏文化研究,目前主要依赖于考古学的分析,但未来还有更大的探索空间。诸如早期文字与权力、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人群的流动与婚姻、家族形态;早期国家区域中心与周边聚落的控制关系、地方行政机构等问题都是当前夏文化研究的薄弱环节。‎ ‎(摘编自常怀颖《打开夏文化认知的新视界》,《光明日报》2019年3月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时期历史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远未达到可以脱离历史文本记录而单独构建的水平,必须在先秦史整体研究框架下进行。‎ B.鉴于甲骨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小概率”的学科发现,不具备普遍性,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不能对夏文字的横空出世抱有希望。‎ C.夏文化探索无法脱离考古材料,是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共识,这既是对考古发现的憧憬,也是将既有考古发现的诠释转化为历史记载话语系统的愿望。‎ D.历史文本是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对东周以来关于夏时期的文献记载不能简单定为是为了某种政治或理想的伪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层次上逐层递进。‎ B.文章第③段论述了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夏文化探索不能脱离考古材料的重要性。‎ C.文章第④段强调了对历史文本再认知的问题,并指出夏文化研究的关键所在。‎ D.文章对夏文化研究的累累硕果和薄弱问题均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 14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认为,基于陶寺朱书陶文的发现,在文献史学编年体系内的夏时期,必有与殷墟甲骨文同属一种书写体系的文字存在。‎ B.用殷墟做样板和标准,用发现王陵来证明夏王的存在的难度很大,因为晚商前的王陵规模小,缺少明确标示身份地位的特征。‎ C.对于夏文化的认知突破,应该将考古内证与出土文献的话语背景分析相衔接,如果偏离于一端,则会导致片面判断。‎ D.早期文字与权力、文明之间的互动关系,人群的流动与婚姻、家族形态等问题取得突破性研究之后,才能打开夏文化认知的新视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15日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谆谆嘱托,激励着广大青年勇挑重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园子村包村扶贫干部肖华龙一直关注着疫情防控的动态。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同龄人的感人事迹,也激励着这位大学毕业后便投身脱贫攻坚的年轻人。谈起工作,肖华龙充满干劲,“现在的工作重心是帮助村民巩固脱贫成效,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不能落后!”‎ ‎23岁的黄子高去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西藏拉萨中学支教。自学校线上教学开展以来,黄子高每天都要花费数小时进行备课,力争为雪域高原的孩子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虽不能去前线抗疫,但我可以在教书育人中贡献力量。我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与奋战在抗疫一线和各条战线的青年一起,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他说。‎ 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战“疫”‎ - 14 -‎ 一线前辈们的故事,已经成为这段日子里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学生赵虹乔的习惯。“他们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己任,不畏艰险,舍生忘死,是我学习的楷模。”赵虹乔说,“作为一名医学生,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过硬本领,时刻准备着,将青春的光彩挥洒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摘编自《彰显蓬勃力量交出合格答卷——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激励广大青年勇挑重担,继续奋斗》)‎ 材料二:‎ ‎“撒娇”“卖萌”“宝宝”“小确幸”……类似这些词语是部分90后、00后身上的标签,很多人也在担心这些年轻人能否扛起未来的重担。就在今天这场看不到敌人、看不到硝烟,但却要直面生死的战场之上,这些青年人展现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围绕“爱国是最大的责任担当”“青年是爱国担当的生力军”“让青春奋斗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等话题,冯秀军为观众们讲述了战“疫”里的最美青春。‎ 课堂上,一幅幅战“疫”图片和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展现出当下青年人的青春“蝶变”,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一代代青年的爱国奋斗历程。冯秀军强调,“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承之中,青年,就是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父辈终会老去,青年必须接过前人肩头的担子和责任。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也有自己的责任担当。每一代青年担当责任的样子,成就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当下和未来。”‎ ‎(摘编自2020年3月10日人民网报道《全国大学生同时在线!现象级“思政大课”云端开讲》)‎ 材料三:‎ 正如当时的万千学子一样,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少年蔡其矫并未执着于个体的特质,即便步入上海暨南大学深造,也未流连于十里洋场、花前月下,而是以救亡图存、共赴国难为己任。卢沟桥的枪声响起后,父亲蔡钟泗带着全家避居印尼。可是,蔡其矫不甘偷安异域,1938年春节,他不顾父亲反对,假到昆明西南联大深造之名,毅然乘船回国。他在新加坡中转时,经人买到英文版的《西行漫记》,并一路翻阅,及至仰光,革命浪漫主义的热情已延烧整个胸腔。此时,曾相约回国救亡的同学王孙静,同样苦于家长阻挠不能离家。见到蔡其矫后,王孙静便把行李放在蔡其矫箱中,以送其上船为由,与家人不辞而别。 他们都是华侨子弟,他们都为国难慷慨赴死,他们的目的地,都是延安。‎ ‎(摘编自2018年12月25日《福建日报》文章《春天永不归去,海浪从未止息 - 14 -‎ ‎——诗人蔡其矫百年诞辰回望》)‎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一线疫情防控最为重要,脱贫攻坚则是次要任务。‎ B.此次疫情,对西藏学校的教学有一定影响,但可以克服。‎ C.90后、00后青年,以各自不同的行动表明他们并不脆弱。‎ D.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热血青年定能勇挑重担,担当责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国的广大青年勇挑重担,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 B.在当今中国,青年一代实现自身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本质上是高度统一的。‎ C.由于满怀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广大华侨子弟在祖国生死存亡之际,千方百计回国,慷慨赴死。‎ D.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有许多中国青年为了国家民族而奋斗,他们都是可敬的。‎ ‎6.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要把祖国的希望变为现实,青年人应该怎样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青衣 漆宇勤 山幽处,草木浓密。转过拐角,乱石野径的一侧,突然冒出大丛郁郁葱葱的细密植物,让人怦然心动。那带着露水的绿,那带着劲道的柔,不止往人的眼里来,更往一个喜爱自然生态的人心里钻。‎ 当地的山民告诉我,这种植物叫做青衣。‎ 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种植物实际就是苔藓。‎ - 14 -‎ 好吧,就叫青衣,我喜欢这个名字。听到这个名字,仿佛就看见了戏剧中的青衣旦,丫鬟或端庄妇女的身份,永远都只有少年、青年和中年,没有老年。听到这个名字,仿佛就看见了江南水乡里穿着青色碎花布隔河浣纱的身影,墨染青衣的身段让人神往。‎ 而作为植物的青衣,究竟沾染了青衣丫鬟般的卑微、温婉,还是移植了江南青衣女子的淡雅、朴素,抑或是兼而有之?‎ 对于植物,可能每个人都有完全不同的喜好之处,但那种娇嫩的、蓊郁的、细密的植物,最可能因为其纤弱而让更多的人怜爱。‎ 青衣苔藓似乎就是这么一种植物。她们不声不响,可能趁你不注意,就在屋后湿润的墙角绿了一大块。待到夏末阳光太过强烈,这一片绿又在干燥的墙角枯成黄褐。但你不要放弃也不要失望,秋天的末尾,斜飘的雨水渐多,一个清早醒来推开窗,远远望去墙角又是蓊郁的绿了。我所见过的青衣苔藓都是软绵绵的,如果是在山里的干净之处,赤脚踩上去,那柔软但不肥腻的抚摩,那种触感仿佛这世间已找不到其他软绵的生物来与之对比——如果有,那江南女子的柔荑或许是恰当的对比。‎ 世间的繁华热闹与青衣无关,世间的肆意张扬与青衣无关。大多数植物都有开花的热烈年华,可是青衣不,青衣不开花,也不结果。仿佛从生至死,都只为安静地活着,装点这世界的一个角落。她们始终都是那么从容、淡定,波澜不惊。这一点,似乎再一次切合了舞台上稳重、端庄的青衣形象,连举手投足的动作都是轻微的。而她们的俏皮活泼呢?都交给浅水处沙石间的植物青衣吧。那种飘逸柔婉、纤弱清新、百转千回,是世间女子全部温柔的集合。‎ 但青衣也有恣意之处。只要环境合适,一点点干净的清水,青衣便恣意地生长、繁茂,便恣意地美丽、蓬勃。‎ 据说,在汉代以后,穿衣讲究起来的人们,富贵者永远都是追求颜色的纯正与鲜亮。而青色的衣服,多为地位低下者所穿。就像作为植物的青衣本身,也是如此:在低处安详地呼吸,在低处沉静地活着。这样也好,不让人高不可攀,让人感到亲切温暖,就像乡间的家里人,就像邻家的那个女子。‎ 对,对,对,就是这样的意味。越往后,我越觉得青衣就是邻家院落里的村间女子,那容貌、眉眼,那神态、举止,那品性、脾气,都像,都无比贴切。‎ 我看医书上写:取墙上青苔烧成灰加植物油治疗火伤;取水中青苔烘干研细末撒上药粉包扎治疗外伤;涂抹青苔治疗马蜂蜇伤……‎ - 14 -‎ 我仿佛看见乡间的妇女抱着自己心爱的孩子轻轻吹拂被烫到的小手,轻轻含吮被蜇刺的伤口,轻轻揉捏被累坏的脚丫……都一样。都有相同的心思和心愿,都有相同的眼神和期盼。都是身边触手可及的温情安慰与倾心疗治。‎ 我看报纸上写:“苔藓类地被植物在地球上迅速蔓延,成为地球首个稳定的氧气来源,令智能生命得以蓬勃发展。没有这毫不起眼的苔藓,就不会有我们所有人的今天。”‎ 我仿佛又看见世间一切端庄的柔情的妇女,先是挺着日渐饱满的肚子,然后喂养生命的乳汁,之后牵着孩子的小手蹒跚学步直至长大成年。没有这并不显得轰轰烈烈的母亲,就不会有所有孩子的未来。‎ 都一样。都有相同的作用和作为,都有相同的价值和意义。都是最深情的付出和走在前面想在前面的铺排。这真是令人激动、令人内心柔软的温暖事情。‎ 这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拥入怀中的青衣!‎ ‎(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青衣苔藓娇嫩蓊郁、细密柔软、生命力顽强,在合适的环境里,它们恣意生长,蓬勃美丽,让人怦然心动。‎ B.青衣苔藓与世间的繁华热闹、肆意张扬无关,她们安静从容、波澜不惊,浅水处沙石间的青衣,则显得俏皮活泼。‎ C.本文托物言志,描绘和赞美苔藓,主要是用来表达对“青衣”“江南女子”“邻家女子”这些女性的赞美之情。‎ D.文章语言清新自然,优美生动,叠音词的使用,整散句的结合,多种修辞手法的妙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8.“这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拥入怀中的青衣!”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请联系文段,简要分析。‎ ‎9.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侯蒙,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 14 -‎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 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选自《宋史·侯蒙传》,有删改)‎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B.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C.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D.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 14 -‎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B.“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是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D.“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侯蒙,后来找到机会报复了侯蒙。‎ D.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十八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注]‎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唐末黄巢之乱。‎ - 14 -‎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居所破旧”,后者作“缺少”讲。‎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直抒胸臆,以长辈的身份语重心长地鼓励弟侄。‎ D.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6.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3)李商隐《锦瑟》一诗中,作者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抽象的时间词去表现时间的变化,往往是通过以具体的视觉为意象来表现的。(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看到奔流不息的江水,容易 的文人们总有一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被贬离开繁华的京城,被迫栖身他乡异地,虽然担任那里的地方官,但是看见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想到自己已到暮年,壮志未酬, ,也同样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慨叹。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在《将进酒》中发出这样的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慨叹。诗人感慨流水不回头,青春不再来,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还没有实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面对无奈的现实社会,只能留下无尽的伤感。南唐后主李煜旦夕间由万人称颂的君王变成阶下囚,物是人非,繁华过后成一梦,如流水落花 ,已成永别!《浪淘沙》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叹惋;《虞美人》有“‎ - 14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叹, 不在翻波涌浪的春江水啊,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恋和对未来命运的茫然。‎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具体的视觉意象能够产生启迪、联想的作用,因为水往往是流动的 B.视觉总是可以产生启迪、联想的作用 C.江河水长流,时光不停留,往往能够产生启迪、联想的作用 D.具体的视觉往往使读者能够产生“时光不停留”的联想和想象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忧心忡忡 蹉跎岁月 飘去 每时每刻 B.多愁善感 蹉跎岁月 逝去 无时无刻 C.悲痛欲绝 峥嵘岁月 远去 夜以继日 D.感情脆弱 峥嵘岁月 离去 时时刻刻 ‎19.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抽象的时间词去表现时间的变化,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视觉意象来表现的 B.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抽象的时间词去表现时间的变化,往往是通过以具体的视觉意象来表现的 C.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时间词去表现抽象的时间的变化,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视觉为意象来表现的 D.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时间词去表现抽象的时间的变化,往往是通过以具体的视觉为意象来表现的 ‎20.下面的文字说明了我国自主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规划,请概括这个规划的三个步骤。‎ 我国权威航天专家孙家栋院士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非常关键的基础设施,对于国计民生非常重要。结合国情,我们的发展规划是:2000年,建成了由3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到2012年,计划发射10多颗卫星,建成覆盖亚太区域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20年,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14 -‎ ‎(1)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请对会徽中主体图形的设计思想进行解说,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但每个人的青春色彩各异。当下,社会上流行着各种标记青年群体的“标签”:爱国青年、热血青年、丧系青年、佛系青年……‎ 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 14 -‎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C ‎6.①树立远大志向,坚定政治信仰。②努力学习知识,锻炼过硬本领。③积极投身实践,以实际行动爱国。④肩挑重担,去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⑤勇于担当,肩负起时代的责任。‎ ‎7.C ‎8.①青衣具有温婉、卑微、美丽等特点,引人怜爱,让人感到亲切温暖。②青衣能治病疗伤,作者由此想到乡间妇女对孩子的温情安慰。③青衣是稳定的氧气来源,让智能生命得以蓬勃发展,作者由此想到母亲对孩子的深情付出。‎ ‎9.①以第一人称为主,便于作者抒发对苔藓的情感,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②对青衣苔藓运用了第三人称的“她”来叙述描写,这既突出了苔藓的特点,也增加了拟人化修辞效果。③ 间杂少量使用第二人称,拉近了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亲切感。‎ ‎10.B 11.C 12.B ‎13.(1)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 ‎(2)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 ‎14.A ‎15.①颈联写的是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泉水发出汩汩之声,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高雅。②弟侄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中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心境的体现。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注求学的态度的赞美之情。‎ ‎16.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 ‎17.C 18.B 19.A ‎20.第一步:建成导航试验系统; 第二步:建成亚太导航系统; 第三步:建成全球导航系统。 ‎ - 14 -‎ ‎21.这是一个由飘带组成的“冬”字,点明了冬奥会的主题;飘带舞动着,增添了冬奥会节日的气氛;图形像一个运动员在赛道上滑行的姿态,点明了冬奥会的部分比赛项目。‎ ‎22.‎ 立意:‎ 不做佛系青年,常怀满腔热血;‎ 远离丧系青年;‎ 做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当代青年要怀揣梦想,不忘初心;‎ 我要做奋斗的青年,崇尚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反对不思进取,消极倦怠。‎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