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第17讲 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语文教案:第17讲 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高一 辅导科目:语文 ‎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第17讲 文言文阅读之词类活用 教学内容 ‎1、掌握基本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 ‎2、能够通过课内学过的文言文重点词类活用,迁移到课外并灵活辨别;‎ 教法指导:本环节共两个步骤:一、通过成语接龙的游戏引出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可以由老师先说一个成语,最好是把要含词类活用的成语抛出;二、组织学生分享交流预习作业,初步分析文言词类活用。‎ 一、成语接龙 师:XX同学“车水马龙”“箪食壶浆”“完璧归赵”“勇往直前”这几个常见的成语是什么意思,能帮我解释一下吗?‎ 生:……‎ 师:解释得很好。但是你是否觉得,在翻译解释的过程中,有几个字翻译起来比较别扭?‎ ‎(“水”和“龙”是名词作状语,像水一样,像龙一样;意思:形容交通繁忙;‎ ‎“箪”和“壶”是名词作动词,用箪盛,用壶盛;意思:形容军队获得百姓拥护;‎ ‎“完”是使动用法,使。。。完好;意思:将东西物归原主;‎ ‎“前”是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前;意思:勇敢地前进)。‎ 生……‎ 师:比如“车”“马”“箪”“壶”“完”“前”这几个词,如果按照本来的词性是翻译不通的,在这里要改变词性才可以解释。这就是所谓的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大量存在着词类活用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预习作业探讨交流 教法指导:本部分内容教师可以灵活使用自己擅长的教法,例如:回顾式、提问式、例题重现式、以教代学、优先回答等都可以。重点通过实例学习巩固各种词类的活用现象。‎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 ‎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 ‎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 二、词类活用类型 ‎ ‎(一)名词活用 名词活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名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前一个名词不是起到修饰限定作用,那么就可以断定活用为动词。如:“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中的“函”。‎ ‎(2)“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如“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名”。‎ ‎(3)“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用为动词,如“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前”。‎ ‎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 活用后这个词表示使某事物发生某种变化,可以翻译为“使(让)某事物……”‎ 如:“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中的“病”。意思是“使……成病态”、“把……弄成病态”。‎ ‎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活用后,这个词表示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是怎样的,可以翻译为“认为某事物……”、“以某事物为……”、“把某事物当做……”等。如:“驼业种树”(《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业”。意思是“以……为业”。‎ ‎4、名词活用为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但是在文言文中,名词直接做状语的现象很常见。其活用的语境是“名词+动词”。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狼犬坐于前。”(《狼》)“东犬西吠”(《项脊轩志》)。‎ ‎ 类 型 及 规 律 ‎ 例 句 ‎ 译 法 名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其一犬坐于前(《狼》)‎ 像……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用对待……的方式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用……‎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其势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 依据……,按照……‎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 卒廷见相如 (《廉蔺列传》)‎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 在……,从……,向……‎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当……,每……‎ ‎(二)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后,这个词语不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这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 ‎(1)“动词(介词)+动词”。后面动词如果做宾语,那么就可以断定活用做名词。如“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孔雀东南飞》)中的“泻”,意思是“流水”。‎ ‎(2)“其+动词”。这里,其如果起到限定作用,那么后面的动词一般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中的“至”,意为“到达那里的人”。‎ ‎2、动词活用为使动词 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后大多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使某人或某物产生某种动作行为”。如“动心骇目”(《黄州快哉亭记》)中的“动”和“骇”,意思是“使……”。‎ ‎3、动词活用为状语 其活用的语境是“动词+动词”,如果这两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先后关系而是同时发生的,那么前面的动词就作状语,表示伴随状态,一般可以翻译为“……着”。如:“涕泣谋于禁卒”(《左忠毅公逸事》)中的“涕泣”,表示“谋”的情状是“哭着”而非其它。‎ ‎(三)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这时,形容词不再表示性质状态,而是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事物。活用的语境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动词(介词)+形容词”,形容词作宾语。如:“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诸子喻山水》)中的“实”和“虚”,意思是“有实力的地方”和“虚弱的地方”。‎ ‎(2)“其+形容词”。如:“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中的“浅深”,意思是“深度”。(“浅”为衬字,不表示意义)。‎ ‎(3)形容词处于主语位置。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中前一个“圣”和“愚”,意识是“圣人”和“愚人”。‎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形容词+名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形容词不是起到修饰限定作用,那么就可以断定活用为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2)“形容词+代词”。这时,形容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如:“上无以隐,益重之”(《训俭示康》)。‎ ‎(3)“副词(能愿动词)+形容词”。这时,形容词有时活用为一般动词。如:“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3、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活用后,这个词表示使某事物具备某种性状,可以翻译为“使(让)某事物……”。如:“非有能硕茂之也”(《种树郭橐驼传》),意思是“使‘之’‘硕茂’”。‎ ‎4、形容词活用为意动词。‎ 活用后,这个词表示主观上认为某事物具备某种状态,可以翻译为“认为某事物……”。如:“成以其小,劣之”(《促织》),意思是“认为‘之’(蟋蟀)‘劣’”。‎ ‎【相关题型】‎ ‎(一)名词活用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当鱼肉之 ‎ ‎ ‎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及为柳州刺史,武陵北还,大为裴度器遇。‎ ‎ ‎ 解题思路:“鱼肉”一词是名词,在这个句子中,作动词使用,可以联想到生活中常见的一个词语“鱼肉百姓”中的“鱼肉”,这里解释为“任意欺凌”,典型的名词活用法;“北还”中,我们翻译时,应该明确知道这是一个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名词作状语,“北”是“从北方”的意思,具有一定文言基础的学生都能准确地翻译出来这个意思。‎ ‎(二)动词活用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有饮马长江之志 ‎ ‎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 ‎ 解题思路:“饮马”中的“饮”,这里活用为使动,它的只能理解为使马产生饮水这个动作行为,因为“饮”这个动词是不能跟“马”这个名词的;“病公”中的“病”自然也不能带宾语“公”,因此这个词语也用为使动词,根据文意,这个病不能理解为生病这里是“使……忧虑”的意思。动词用为使动词时有一个特点就是其后跟的宾语是无法与动词构成符合常理的动宾关系的。‎ ‎(三)形容词活用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时人贵其旷达( )‎ ‎ ‎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家人以其年幼而异焉。‎ ‎ ‎ 解题思路:“贵”后面跟了宾语,至于是使动还是意动,结合上下文,应理解为“以……为贵”,意动用法。“异”,这里后面跟着“焉”,这个词语这里作为代词使用,那么“异”就是意动用法,理解为“对……感到惊奇”。注意,一个词语在使用时必须结合上下文进行句子意思的把握,然后再结合相应的语法,理解时语感是很重要的。‎ ‎(四)请找出活用词并说明其活用类型和意义。‎ ‎(1)南合湘、沅,北合汉沔 ( ) ‎ ‎(2)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 ‎(3)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 ) ‎ ‎(4)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 ‎ ‎(5)动心骇目( ) ‎ ‎(6)西望武昌诸山( ) ‎ ‎(7)亦足以称快世俗( ) ‎ ‎(8)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 ‎ ‎(9)将蓬户瓮牖( ) ‎ ‎(10)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 ‎ 参考答案:‎ ‎(1)南, 名词作状语,在南/ 北,名词作状语,在北。‎ ‎(2)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 ‎(3)昼,名词作状语,在白天。 ‎ ‎(4)夜,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 ‎(5)动,骇,使动用法,使……动,使……骇。 ‎ ‎(6)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 ‎(7)称快,使动用法,使……称快。‎ ‎(8)从,使……从。‎ ‎(9)蓬,瓮,名词作动词,用蓬草编,用破瓮做。‎ ‎(10)穷,使动用法,使……穷尽。‎ 教法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竞赛的互动方式进行(以教代学、优先选择、问题抢答等),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与表扬。‎ 一、解释下列活用词语,并写出其用法 ‎1、六王毕,四海一 毕( ) 一( )‎ ‎2、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 ) 西( )‎ ‎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龙( )‎ ‎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虹( )‎ ‎5、辇来于秦 辇( )‎ ‎6、朝歌夜弦 歌( ) 弦( )‎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收藏( )经营( )精英( )‎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鼎( )玉( )金( )珠( )‎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鉴( )‎ ‎10、廊腰缦回 廊( )腰( )‎ ‎11、蜂房水涡 蜂房( )水涡( )‎ ‎12、族秦者秦也 族( )‎ 参考答案:‎ ‎1、毕,被动用法,被灭亡;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3、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4、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5、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6、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 ‎7、收藏,经营,精英,动词作名词,皆译为金玉珠宝等物 ‎8、鼎,玉,金,珠,名词作状语,把宝鼎当作…… ,把玉石当作…… ,把黄金当作…… ,把珍珠当作……‎ ‎9、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10、廊、腰,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 ‎11、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12、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卜式传 ‎ ①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 ”使者曰:“苟,子欲何?”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不报式。式归,复田牧。‎ ‎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删改)‎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使者以闻( ) (2)布衣草履而牧羊( )‎ ‎(3)上过其羊所,善之( )‎ 解析:对实词理解要结合语境,解释时,不能以今律古,望文生义。要充分利用学过的古汉语知识,特别要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如“闻”,使动用法,“使……知道”;布衣,名动活用为动词,“穿着布衣”;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好”‎ 参考答案:(1)使……知道(2)穿着布衣(4)认为……好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 ‎ 解析:翻译时注意实词“起居:作息”;“恶:不好的”;虚词“辄:就”;词类活用,“败”使动用法,“使……变坏”的译法。“败”是个不及物动词,但是这个词之后有个宾语“群”,因此根据规律,判断这个“败”是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 参考答案: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 教法指导: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TR根据教案中的总结进行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总结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画思维导图、默想回忆、抢答形式等。‎ 一、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动词、形容词活用 二、你还有哪些文言词类现象有待继续巩固提升?‎ 教法指导:本环节包含预习下次课相关专题和复习本次课内容两部分,每节新课前教师对巩固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与讲解,预习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讲解。‎ 一、巩固练习 瓦砾伺机实 ‎(李)实①谄事李齐运②,骤迁至京兆尹。恃宠强愎,不顾文法。是时春夏旱,京畿乏食。实一不以介意。方务聚敛征求,以给进奉。每奏对,辄曰:“今年虽旱,而谷甚好。”由是租税皆不免,人穷至坏屋卖瓦木贷麦苗以应官。优人成辅端为谣嘲之,实闻之,奏辅端诽谤朝政,杖杀之。实遇侍御史王播于道,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实不肯避,道骑如故。播诘让导骑者,实怒,遂奏播为三原令,廷诟之。陵轹公卿已下③,随喜怒诬奏迁黜,朝廷畏忌之。尝有诏免畿内逋租,实不行用诏书,征之如初。勇于杀害,人吏不聊生。至谴,市里讙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实由间道获免。‎ ‎【注释】‎ ‎ ①李实:唐宗师,道王元庆(高祖李渊之子)的四世孙。‎ ‎ ②李齐运:唐宗室,蒋王恽(唐太宗李世民之子)之孙。德宗朝,官至礼部尚书。‎ ‎ ③陵轹:欺负压迫 ‎1、解释下里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 ①奏辅端诽谤朝政,杖杀之。( )‎ ‎ ②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 ‎ ③实不肯避,道骑如故。( )‎ ‎ ④实由间道获免( )‎ ‎2、与“廷诟之”一句中的“廷”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正本清源 B.狼奔豕突 C.规行矩步 D.草行露宿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皆袖瓦砾遮道伺之 译文: ‎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李实对皇帝、官吏、百姓的不同态度。‎ ‎①对皇帝: ‎ ‎②对官吏: ‎ ‎③对百姓: ‎ 参考答案:‎ ‎1、用木棍;旧例;同“导”,即在前面开路;偏僻 ‎2、A ‎3、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重点词“袖”“遮”“伺”) ‎ ‎4、弄虚作假、阳奉阴违。‎ 趾高气扬,任意陷害。‎ 致力搜刮,残酷杀害。‎ 二、预习思考 ‎ 1、下节课主题:《文言文阅读——虚词》‎ ‎ 2、预习作业:‎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2、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D.以成其德耳 参考答案:BD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A项介词,表凭借,“凭着”。B、D两项连词,表目的,“来”。C项介词,“用”。‎ 预习札记 预习分享主讲人:‎ 是否进行资料检索?是 否 是,检索渠道是,检索反馈 否,为什么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