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测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测试语文试题

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初测试高三语文 ‎2019.08.09‎ Ⅰ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知识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金圣叹,中国颇负 的文学批评家,才气纵横,性情狂傲。他选录初唐到五代的七言律诗近六百首进行细致点评,揣摩唐人七言律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模式,或 ,或借题发挥。《清代七百名人传:金人瑞传》说他:“纵横批评,明快如火, ,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 A. 胜名 醍醐灌顶 笔走龙蛇 B. 胜名 鞭辟入里 笔走龙蛇 C. 盛名 鞭辟入里 妙笔生花 D. 盛名 醍醐灌顶 妙笔生花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胜名,指有非常好的名声,人人皆知。盛名,很大的名望。语境是说金圣叹作为文学批评家在中国古代的名声很大。因此选用“盛名”。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鞭辟入里,意思是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语境是说金圣叹对所选的诗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模式分析透彻。因此选用“鞭辟入里”。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笔法或文笔。语境是赞叹金圣叹的文笔很厉害。因此选用“妙笔生花”。故选C。‎ ‎【点睛】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 ‎(一)词语辨析,从意义方面辨析:1.看词义的轻重 如:妨碍、妨害。2.看适用范围。如:边疆、边境、边界。3.看表达侧重。如:嘹亮、响亮、洪亮 解析:“洪亮”侧重于音域宽宏,“嘹亮”侧重于音色清脆、高远,“响亮”侧重于声音响度大。结合语意①应选“洪亮”,②应选“嘹亮”,③应选“响亮”。‎ 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适用对象。如:启用、起用2.看成分搭配。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3.看词性语法。如:启示、启事4.看习惯用法 如:捉摸、琢磨 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 从色彩方面辨析:1.看感情色彩 如:妄想、梦想、理想。辨析:作动词时都有“打算”的意思,作名词时都有“想法”的意思。但“妄想”是贬义词,“梦想”是中性词,“理想”是褒义词。2.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如:“见面”和“会见”、“办法”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现今,创作上有一种长的趋向:短篇向中篇靠拢,中篇向长篇靠拢,长篇呢,一部、两部、三 部…… 。 , 。 。 。 。‎ ‎①有的作品内容确实不错,因为写得拖沓累赘,读起来使人感到吃力、头疼 ‎②简而淡,繁而冗,往往两病兼具 ‎③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活的提炼亦即艺术概括的问题 ‎④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大多数不必那么长,确有“水分”可挤 ‎⑤但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的欠洗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条 ‎⑥而读大师们的名著呢,却有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 A. ③⑤①②④⑥ B. ③⑤②④①⑥ C. ④①⑥③⑤② D. ④③⑤②①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连贯类题目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纳,先在小范围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④“当然”是对创作上长的趋向的补充说明,“但”由现象提出“不必长”的观点,所以④必须放在首句,而且单独成句;③⑤是分析作品写得过长的两点原因;②是带来的结果; 最后①⑥对比大师名著,强调不同的阅读感受。故选D项。‎ ‎【点睛】做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 ‎3.下列对联和所描绘的店铺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放眼看乾坤,增光察远近 ②满室明如昼,流光夺月辉 ‎③悬将小户牖,亮彻大乾坤 ④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合 A. ①眼镜店 ②珠宝店 ③玻璃店 ④灯具店 B. ①玻璃店 ②珠宝店 ③灯具店 ④眼镜店 C. ①眼镜店 ②灯具店 ③玻璃店 ④珠宝店 D. ①玻璃店 ②灯具店 ③珠宝店 ④眼镜店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理解对联内容的能力。本题要求将对联与所描绘的店铺名进行对应。考生首先能理解对联内容,然后抓住关键词,结合店铺名进行对应。①放眼看乾坤,增光察远近。“放眼看”“察远近”,符合眼镜能使人视力增强的功能特点,“增光”,戴上眼镜能使人增光添彩,有修饰作用。②满室明如昼,流光夺月辉。“满室明如昼”,屋里晚上像白天一样亮,“流光夺月辉”,光可与日月争辉,写的是灯,因此应是灯具店。③悬将小户牖,亮彻大乾坤。装在门窗上,屋里屋外一片透明。自然说的是玻璃店。④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合。“合浦夜光合”,映在池水中的月影,好象合浦圆润剔透的夜明珠来到了昆明池。因此该联是写珠宝店。故选C。‎ ‎4.下列诗句中,与其他三项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B.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元稹《使东川·南秦雪》)‎ C.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阳关曲》)‎ D.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曹雪芹《红楼梦〈咏白海棠〉》)‎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看清考查哪种修辞手法,然后注意该手法的特点,在进行排除。A项将洒在花林上的月光比作晶莹闪烁的雪珠,运用了比喻手法。B项将山峰比作竹笋,将被雪覆盖的山峰比作玉石,将雪花比作银花,运用了比喻手法。C项将月亮比作玉盘,运用了比喻手法。D项“偷”“借”赋予白海棠以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手法。故选D。‎ ‎【点睛】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即所谓“举也(他)物而以明之也”。‎ 比喻的构成,必须有两个成分、两个条件。两个成分是:一个是所描绘的对象,即被比喻的 事物,叫做“本体”或“主体”;一个是用来作比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喻体”或“客体”。两个条件是:一个是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另一个是两者之间又有某种相似之点。通常情况下,本体比较抽象、深奥,是实际对象感到生疏的;而喻体则比较具体、浅 显,是交际对象所熟悉的。‎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山人潜夫传 陈维崧 山人名潜,宇潜夫,扬之通州人也。生即聪敏异常儿,以授以经生家言,则恚甚,不肯读。或投诗赋古文辞,则大喜,昼夜疾读不辍。间操笔为之,则大工。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实贫,性又不善治生产。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妇既去,山人贫益甚,仅仅拾橡剉荐以自给。性卞急,与人语,稍抵牾,辄谩骂。食物多禁忌,间会食,食器中有非山人所素食者,報叱去,不顾也。里中儿争匿笑之。‎ 里儿既多訾謷山人,而山人亦不乐居里中,则跳而客游。居南中,为李本宁先生上客,之梁溪,则邹彦吉先生客之。来吴中,而与王伯谷雅登谈诗一昼夜也。居无何,山人念客游久,郁郁不得志,间一归通州。而属有世変,里门且荡析久,则转徙于皋之委巷中,而是时山人亦已老矣。山人既无妇,老又无子,仅觅一里媪给鋪食。室中止庋数十卷书,门无牡,户无扊扅。或瞰之,则绳缚其枢耳。县令常馈以金,一夕为小偷胠箧,去立尽,山人怅且恨,与客语,辄诟骂不绝云。‎ 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尤善《文选》。诗则工五言古诗,精善籀篆,李潮八分书。最攻字学,点画不少舛,著书数十万言,多为人取去,残失过半。已刻者,《州乘资》《失俪志》《邵山人诗集》,诗则冒观察为锓之粤中。‎ 观察与范玺卿,于山人里中最相知深也。山人病且死,而给其医药者,观察之子巢民先生。死之日,轻纪其后事,则长孺黄先生之力居多。‎ 或曰:“山人性卞急,善骂。”维崧居东皋七八载,山人每过维崧,辄温语竞日。山人早过,而维崧尚卧未起也,对坐待日暆耳。然则谓山人善骂人,岂信然哉!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 ‎(节选自《陈迦陵文集》卷五)‎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室中止庋数十卷书 庋:放置 B. 则绳缚其枢耳 枢:门轴 C. 点画不少舛 舛:不幸 D. 诗则冒观察为锓之粤中 锓:刻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邵潜从小聪敏异常,但不肯读儒家经典,一生没有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B. 邵潜家境贫苦,却有名门子弟的习气,不愿意做农事,以致生计艰难 C. 邵潜喜欢诗文辞赋,精通《文选》,擅长古诗、书法和字学,著述颇丰 D. 作者与邵潜有过交往,他认为同乡人关于邵潜喜欢骂人的传言不可信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 ‎(2)生见国家太平之盛,以一布衣为诸侯上客者,垂六十年,老而茕独以死,悲夫!‎ ‎8. 请简要概括邵潜的形象特点。‎ ‎【答案】5. C 6. B ‎ ‎7. (1)(他的)妻子,是同乡小户人家出身,把自己丈夫看作是见识浅陋的人,每天都想着要离开他。‎ ‎(2)生活在太平盛世,凭一介平民的身份成为诸候的上宾,将近六十年,年老后孤独地死去,真是令人悲伤啊! ‎ ‎8. (1)率性急躁;(2)不治生计;(3)才华出众(学问广博);(4)孤独贫困。‎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C选项“舛:不幸。”错误,舛:差错的意思。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主观概括性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内容进行分析归纳。B选项“不愿意做农事,”错误,原文“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实贫,性又不善治生产。”的意思是山人虽然是名门望族的后代,但家境其实贫困,天性又不善于料理生计。原文是说他“天性又不善于料理生计”, 而不是“不愿意做农事”。故选B。‎ ‎【7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小家子:小户人家出身。庸奴:把……看作是见识浅陋的人。日:每天。(2)见:在。以:凭借。布衣:平民。垂:将近。茕:孤独。‎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文章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根据原文“‎ 山人虽名家子孙,然家实贫,性又不善治生产。妇,里中小家子也,庸奴其夫,日求去。妇既去,山人贫益甚,仅仅拾橡剉荐以自给。”可知邵潜不治生计;根据原文“性卞急,与人语,稍抵牾,辄谩骂。食物多禁忌,间会食,食器中有非山人所素食者,報叱去,不顾也。”可知邵潜率性急躁;由原文“山人于周秦两汉六朝书,无所不习,尤善《文选》。诗则工五言古诗,精善籀篆,李潮八分书。最攻字学,点画不少舛,著书数十万言,多为人取去,残失过半。已刻者,《州乘资》《失俪志》《邵山人诗集》,诗则冒观察为锓之粤中。”可知邵潜才华出众(学问广博);由原文“山人既无妇,老又无子,仅觅一里媪给鋪食。室中止庋数十卷书,门无牡,户无扊扅。或瞰之,则绳缚其枢耳。县令常馈以金,一夕为小偷胠箧,”可知邵潜孤独贫困。‎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山人名潜,字潜夫,扬州府通州人。小时候就是个异常聪敏的孩子,只是一旦拿儒家经传教授他时,就非常怨恨,不肯读。有人送给他诗赋古文辞,竟非常喜欢,昼夜快读不停止。有时提笔尝试写作,则很是工巧。山人虽然是名门望族的后代,但家境其实贫困,天性又不善于料理生计。他的妻子,是同乡小户人家出身,把自己的丈夫看作是见识浅陋的人,每天都想着要离开他。妻子离开他以后,山人越发贫困,只能靠捡拾果子和铡草来维持生计。性情急躁,跟人交谈,稍有矛盾,就会开口骂人。山人有很多食物不吃,有时相聚进食,碗中如果有不是他平时所吃的食物,就会停下来骂骂咧咧让人端走,一点不顾惜。同乡人都暗地里嘲笑他。‎ 乡里有很多说山人坏话的,山人也不高兴住在乡里了,就离乡出外游历。在南中,李本宁先生待若上宾。去梁溪,邹彦吉先生以他为贵客。来到吴中,和王伯谷稚登谈论诗歌一整天。过了没多久,山人想着在外寄居和游历的时间够长了,心里苦闷志愿没有实现,不久就回到通州。恰好遇到世道大变(指由明入清,世代交替),家乡正处在动荡离析之中,于是在如皋的陋僻小巷中辗转流浪,这个时候山人也已经年纪大了。山人没有妻子,年老而且没有孩子,只能找一位乡里的老妇给他做饭。住处只放置了几十卷书,门没有锁和门栓。有时看到他只是用绳子把门轴绑着罢了。县令曾经送他一点钱,一个晚上就被小偷全部偷走了,山人又懊恼又怨恨,和朋友谈起来,总是骂个不停。‎ 山人对于周秦两汉六朝的书,没有不熟习的,尤其精通《文选》。擅长写五言古诗,大小篆和隶书(李潮八分书)写得很好。最有研究的是文字学,点画没有一点差错。著书有数十万字,大多被人拿走,残损散失的超过半数。刻印的有《州乘资》《失俪志》和《邵山人诗集》,诗集是冒观察在粤中为他刻印。‎ 冒观察与范玺卿,是同乡人中和山人相知最深的两位。山人生病将死时,帮他寻医问药的人,是冒观察的儿子巢民先生。离世时,经管料理后事,黄长孺先生出力最多。‎ 有人说:“山人性情急躁,喜欢骂人。”维崧(我)在如皋住了七八年,山人每次来看我,总是一整天都轻声细语。山人有时来得早,我还睡着没有起床,就坐着等待太阳西斜。那么说山人喜欢骂人,难道真是这样的吗?生活在太平盛世,凭一介平民的身份成为诸侯的上宾,将近六十年,年老后孤独死去,真是令人悲伤!‎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天香 贺铸 烟络横林,山沈远照,迤逦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①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②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③、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①蛩(qióng):蟋蟀。②骎(qīn)骎: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③ 东君:司春之神。‎ ‎9. 词的上片写景,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说明。‎ ‎10. 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9. 运用视听结合,“横林”“山沉”“黄昏”等是视觉,“蛩鸣”“砧杵声”等 为听觉,渲染了宁静幽寂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伤与孤寂。 ‎ ‎10. ①对时光易逝年华已老的感伤;②对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忧愁;③对漂泊羁 ‎ 旅的愁苦、思乡念亲却归家不得的惆怅;④对万物萧条的悲秋之情。‎ ‎【解析】‎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词的上片写景,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说明。”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及其作用。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准确判定其艺术手法,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描写景色的手法,常见的有:写景要有顺序,如高低、远近、俯仰等,视听等感官相结合角度,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描写等,各种修辞手法。阅读全诗,分析上片写景,“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起三句写旅途中黄昏时目之所接、耳之所闻:暮霭氤氲,萦绕着远处呈横向展延的林带;天边,落目的余晖渐渐消逝在蜿蜒起伏的群山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声声报时的钟鼓,告诉旅人夜幕就要降临。”“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次三句仍叙眼前景、耳边声,不过又益以心中情,由旷野之外进入客舍之内,此时已夜静更深。“蜡烛”和“蟋蟀”这两种意象积淀了深重的“伤别”和“悲秋”之情。词人心中自苦,故眼前烛影、耳边蛩鸣无一不苦。“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驭骏岁华行暮。”因思念征人而夜不成寐的闺妇们正在挥杵捣衣,准备捎给远方的夫婿,厌倦游宦生活的天涯浪子格外思念“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上片,起三句写旅途中黄昏时目之所接、耳之所闻:暮霭氤氲,萦绕着远处呈横向展延的林带;天边,落目的余晖渐渐消逝在蜿蜒起伏的群山中;隐隐约约传来一声声报时的钟鼓,告诉旅人夜幕就要降临。词人笔下的旷野薄暮,气象苍茫,壮美中透出悲凉。次三句仍叙眼前景、耳边声。蜡烛燃时滴泪;秋寒蛩则鸣。这两种意象积淀了深重的伤别和悲秋的义蕴。“不眠思妇……驭骏岁华行暮。”烛影摇曳,蛩声颤抖,愁人已不堪,因思念征人而夜不成寐的闺妇们正在捣衣,这捣衣声使他格外思念。下片,“当年酒狂自负,……客樯南浦。”岁月的流逝,生命的流逝,季节的秋天使词人痛楚地意识到人生的秋天。过片后四句叙写青春幻想在生命历程中的破灭:年轻时尚气使酒,自视甚高,满以为司春之神“东君”会加意垂青,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洒下一片明媚的春光;没想到多年来仕途坎坷,沉沦下僚,竟被驱来遣去,南北奔波,无有宁日。“幽恨无人晤语。”青春消歇,事业蹉跎,词人自不免有英雄失路的深恨,欲向知己者诉说。但冷驿长夜,形只影独,实无伴侣可慰寂寥。“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词人直抒相思:幸有天边明月曾经窥见过我们欢会的秘密,它当然认识伊人的家了,那就请它陪伴着化作彩云的伊人飞到我的梦里来,而后再把她送回去吧。综上对整首词内容的理解,考生可以从诗人对时光易逝年华已老的感伤,对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忧愁,对漂泊羁旅的愁苦,对思乡念亲却归家不得的惆怅,对万物萧条的悲秋等方面,结合文中诗句分点回答。‎ ‎【点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主要有动静衬,以乐景衬哀情等;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对比。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主要从抒情的方式、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___________,靡有朝矣。‎ ‎(2)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 ‎(3)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4)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 ‎(5)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 ‎(7)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8)判天地之美,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夙兴夜寐 (2). 欲辨已无言 (3). 术业有专攻 (4). 玉盘珍羞直万钱 (5). 渺沧海之一粟 (6). 扈江离与辟芷兮 (7). 就有道而正焉 (8). 析万物之理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夙”“寐”“辨”“羞”“渺”“扈”“芷”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山水 李广田 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念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我疑惑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而那些夸饰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想到过,就是那些可爱的山水也自有不可爱的理由吗?我现在将以一个平原之子的心情来诉说你们的山水。在多山的地方行路不方便,崎岖坎坷,总不如平原上坦坦荡荡;住在山圈里的人很不容易望到天边,因为乱山遮住了你们的望眼;万里好景一望收,是只有生在平原上的人才有这等眼福;你们喜欢写帆,写桥,写浪花或涛声,但在我平原人看来,却还不如秋风禾黍或古道鞍马为更好看;而大车工东,恐怕也不是你们山水乡人所可听闻。此外似乎还应该有许多理。我原是要诉说平原人的悲哀呀,我读了你那些山水文章,我乃想起了我的故乡,我在那里消磨过十数个春秋——我不能忘记那块平原的忧愁。‎ 我们那块平原上自然是无山无水,然而那块平原的子孙们是如何地喜欢一洼水,如何地喜欢一拳石啊。那里当然也有井泉,但必须是深及数丈之下才能用桔槔取得他们所需的清水,他们爱惜清水。孩子们巴不得落雨天,阴云漫漫,几个雨点已使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滋润,一旦大雨滂沱,他们当然要乐得发狂。他们在凡有积水的地方作种种游戏,即使因而为父母所责骂,总觉得一点水对于他们的感情最温暖。有远远从水乡来卖鱼蟹的,他们就爱打听水乡的风物。有远远从山里来卖山果的,他们就爱探访山里有什么奇产。曾经去过远方的人回来惊讶道:“我见过山,我见过山,完全是石头,完全是石头。”于是听话的人在梦里画出自己的山峦。他们看见远天的奇云,便指点给孩子们说道:“看啊,看啊,那像山,那像山。”孩子们便望着那变幻的云彩而出神。平原的子孙对于远方山水真有些好想象,而他们的寂寞也正如平原之无边。‎ 自从我们的远祖来到这一方平原,在这里造起第一个村庄后,他们就已经领受了这份寂寞。他们在这块地面上种树木,种菜蔬,种各色花草,种一切谷类,他们用种种方法装点这块地面。多少世代向下传延,平原上种遍了树木,种遍了花草,种遍了菜蔬和五谷,也造下了许多房屋和坟墓。但是他们那份寂寞却依然如故,他们常常想到些远方的风候,或者是远古的事物,那是梦想,也就是梦吧,因为他们仿佛在前生曾看见些美好的去处。他们想,为什么这块地方这么平平呢,为什么就没有一些高低呢。他们想以人力来改造他们的天地。‎ 你也许以为这块平原是非常广远的吧,不然,南去三百里,有一条小河,北去三百里,有一条大河,东至于海,西至于山,俱各三四百里,这便是我们这块平原的面积。这块地面实在并不算广漠,然而住在这平原中心的我们的祖先,却觉得这天地之大等于无限。我们的祖先想用他们自己的力量来改造他们的天地,于是他们就开始一件伟大的工程。农事之余,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凡是这平原上的男儿都是工程手,他们用锨,用锹,用刀,用铲,用凡可掘土的器具,南至小河,北至大河,中间绕过我们祖先所奠定的第一个村子,他们凿成了一道大川流。我们的祖先并不曾给我们留下记载,叫我们无法计算这工程所费的岁月。但有一个不很正确的数目写在平原之子的心里:或说三十年,或说四十年,或说共过了五十度春秋。先生,从此以后,我们祖先才可以垂钓,可以泅泳,可以行木桥,可以驾小舟,可以看河上的云烟。你还必须知道,那时代我们的祖先都很勤苦,男耕耘,女蚕织;所以都得饱食暖衣,平安度日,他们还有余裕想到别些事情,有余裕使感情上知道缺乏些什么东西。他们既已有了河流,这当然还不如你文章中写的那么好看,但总算有了流水,然而我们的祖先仍是觉得不够满好.他们还需要在平地上起一座山岳。‎ 一道活水既已流过这平原上第一个村庄之东,我们的祖先就又在村庄的西边起始第二件工程。他们用大车,用小车,用担子,用一切可以盛土的东西,运村南村北之土于村西,他们用先前开河的勤苦来工作,要掘得深,要掘得宽,要挖掘出来的土都运到村庄的西面。他们又把那河水引入村南村北的新池,于是一曰南海,一曰北海,自然村西已聚起了一座十几丈的高山。然而这座山完全是土的,于是他们远去西方,采来西山之石,又到南国,移来南山之木,把一座土山装点得峰峦秀拔,嘉树成林。年长日久,山中梁木柴薪,均不可胜用,珍禽异兽,亦时来栖止,农事有暇,我们的祖先还乐得扶老提幼,携酒登临。南海北海,亦自鱼鳖蕃殖,频藻繁多,夜观渔舟火,日听采莲歌。先生,你看我们的祖先曾过了怎样的好生活呢。‎ 我离开那平原已经有好多岁月了,我绕着那块平原转了好些圈子。时间使我这游人变老,我却相信那块平原还该是依然当初。那里仍是那么坦坦荡荡,然而也仍是那么平平无奇,依然是村落,树木,五谷,菜畦古道行人,鞍马驰驱。你也许会问我:祖先的工程就没有一点影子,远古的山水就没有一点痕迹吗?当然有的,不然这山水的故事又怎能传到现在,又怎能使后人相信呢。这使我忆起我的孩提之时,我跟随着老祖父到我们的村西——这村子就是这平原上第一个村子,我那老祖父像在梦里似的,指点着深深埋在土里而只露出了顶尖的一块黑色岩石,说道“这就是老祖宗的山头。”又走到村南村北,见两块稍稍低下的地方,就指点给我说道:“这就是老祖宗的海子。”村庄东面自然也有一条比较低下的去处,当然那就是祖宗的河流。我在那块平原上生长起来,在那里过了我的幼年时代,我凭了那一块石头和几处低地,梦想着远方的高山,长水,与大海。‎ ‎12.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开篇以“平原之子”近乎嫉妒的口吻奚落了江南山水的“不可爱”之处,实则意在以抑达扬,激发读者的思考。‎ B. 与描写江南山水的文章中常见的夸饰不同,作者以纪实的笔法叙写了平原上悲欢喜忧的现实,平实中自有勾人心魄处。‎ C. 本文与一般的写景状物散文不尽相同,阅读时可将其看作一篇借漫谈山水来唤起人们关注和召回人生本真的哲理散文。‎ D. 本文在构思上颇具匠心,时而描摹现实,时而追溯历史,使文章摇曳多姿,便于表现作者情感上的微妙变化。‎ ‎13. 请简要概括平原上孩子们的生活状态。‎ ‎14. 请简要探究本文在行文上的特点。‎ ‎【答案】12. B 13. 物质上:居住环境平平无奇,水资源匮乏。精神上:内心寂寞,娱乐生活较少,孤陋寡闻,向往山水。 ‎ ‎14. ①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文章将对现实的描摹与对历史的追溯穿插,使行文灵动,引人入胜。②叙事角度:文章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互叙事,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便于情感交流,易感染读者。③行文线索:文章双线索并行,巧妙穿插平原上的生活及作者对平原的情感变化,使行文更紧凑,情感真挚动人。④文体特点:形散神聚,本文围绕“山水”说古论今,表达了对家乡、祖国的热爱。‎ ‎【解析】‎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与描写江南山水的文章中常见的夸饰不同”错误。作者叙写历史上的传奇故事,先祖们在平原上据土造山,引水成海,而后“夜观渔舟火,日听采莲歌”,也明显带有夸饰成分。故选B。‎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分析文本内容及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请简要概括平原上孩子们的生活状态”,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结合“我们那块平原上自然是无山无水,然而那块平原的子孙们是如何地喜欢一洼水,如何地喜欢一拳石啊。那里当然也有井泉,但必须是深及数丈之下才能用桔槔取得他们所需的清水,他们爱惜清水”“那里仍是那么坦坦荡荡,然而也仍是那么平平无奇,依然是村落,树木,五谷,菜畦古道行人,鞍马驰驱”分析,平原上孩子们居住环境平平无奇,水资源匮乏。结合“孩子们巴不得落雨天,阴云漫漫,几个雨点已使他们的灵魂得到了滋润,一旦大雨滂沱,他们当然要乐得发狂”“总觉得一点水对于他们的感情最温暖”“有远远从水乡来卖鱼蟹的,他们就爱打听水乡的风物……孩子们便望着那变幻的云彩而出神。平原的子孙对于远方山水真有些好想象,而他们的寂寞也正如平原之无边”分析,平原上孩子们内心寂寞,娱乐生活较少,向往山水。‎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结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行文特点,可以分为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行文结构:前呼后应、作铺垫、埋伏笔、浑然天成等。行文语言:行云流水、简洁洗练、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清新质朴等。行文技巧: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即景生情、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结合“自从我们的远祖来到这一方平原,在这里造起第一个村庄后,他们就已经领受了这份寂寞”“一道活水既已流过这平原上第一个村庄之东,我们的祖先就又在村庄的西边起始第二件工程”“我离开那平原已经有好多岁月了,我绕着那块平原转了好些圈子。时间使我这游人变老,我却相信那块平原还该是依然当初”“我在那块平原上生长起来,在那里过了我的幼年时代,我凭了那一块石头和几处低地,梦想着远方的高山,长水,与大海”等分析,文章将对现实的描摹与对历史的追溯穿插,虚实结合。结合“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你为什么尽把你们的山水写得那样美好呢,难道你从来就不曾想到过;就是那些可爱的山水也自有不可爱的理由吗……你们喜欢写帆,写桥,写浪花或涛声,但在我平原人看来,却还不如秋风禾黍或古道鞍马为更好看,而大车工东,恐怕也不是你们山水乡人所可听闻”等分析,文章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互叙事,易感染读者。结合“我们那块平原上自然是无山无水,然而那块平原的子孙们是如何地喜欢一洼水,如何地喜欢一拳石啊”“自从我们的远祖来到这一方平原,在这里造起第一个村庄后,他们就已经领受了这份寂寞。”“一道活水既已流过这平原上第一个村庄之东,我们的祖先就又在村庄的西边起始第二件工程”“我离开那平原已经有好多岁月了,我绕着那块平原转了好些圈子。时间使我这游人变老,我却相信那块平原还该是依然当初”“我在那块平原上生长起来,在那里过了我的幼年时代,我凭了那一块石头和几处低地,梦想着远方的高山,长水,与大海”等分析,文章双线索并行,围绕“山水”说古论今,表达了对家乡、祖国的热爱。‎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格乃文学之大体 郭宏安 ‎《列子》中讲到,秦穆公要找一匹千里马,伯乐推荐的九方皋,说马已找到,是一匹黄色的母马,而秦穆公看到的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不悦,伯乐则大喜,说,九方皋相马,“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事实证明,这匹马果然是匹千里马。‎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文学翻译和翻译批评,当我们对文学译本进行欣赏和评判时,难道不应该力争做一个九方皋那样的人吗?“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所求者,此之谓也。‎ 从事文学翻译以及翻译批评的人,能够从九方皋身上获得的启发是:判断译本的优劣,就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而不只是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与原作一一对应,是否严格正确、准确或精确。所谓原作的精气神乃是其“原有的风味”(钱锺书语),即风格。风格者何?岂非“绝尘弭迹”者乎!译作传达原作的风格做到铢两悉称,是不可能的,但是尽力传达,努力做到惟妙惟肖,则是可能的,这就要求译者准确地感觉、体会到原作的风格,并且能够用汉语加以正确表达,这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全面落实“信、达、雅”的结果。风格是贯穿原作的一股气势,或刚或柔,或动或静,或显或隐,精气神是也,例如夏多布里昂的华美,斯丹达尔的简枯,波德莱尔的阴冷,加缪的冷静……这股气势同样应该在译文中显现。至于细节上的瑕疵,在这种风格气势的统领下,是不难纠正的。‎ 许多名著往往有几处瑕疵,不害其为名著,这是因为有风格的存在。唐韦庄说:“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这是中国古人衡文评诗时的基本态度,即采取了瑕不掩瑜的立场。还是清沈宗骞说得明白:“每见古人所作,细按其尺寸交搭处不无小误,而一毫无损于大体,可知意思笔墨已得,余便易易矣。亦有院体稿本,竟能无纤毫小病,而鉴赏家反不甚重,更知论画者首须大体。”‎ 沈宗骞所说的鉴赏家正是我所说的文学翻译批评家,前者面对的是想象力对现实世界的加工和改造,而后者面对的是想象力和想象力的产品。如果让一位文学翻译批评家评论傅雷译的《高老头》,他是着眼于风格,还是细节?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版的《高老头》中,傅雷把“鸡”译成了“鸭”,只能说不留神犯了一个小错,无关宏旨。像这类小错可以纠正和避免,但并不影响《高老头》被看作是准确传达了原作风格的一部优秀译作,正如批评家李健吾所说:“巴尔扎克的庞大段落,在他是气魄,是气势,是酣畅……”傅雷译的《高老头》的风格,庶几近之。一位文学翻译批评家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译品的风格上,要独具只眼,看出作品整体的美。‎ 细节不可滥用。因为整体的美并不必然建立在细节的精确之上,有时候过于追逐细节的完美,以至于失去创造的活力,那就得不偿失了。法国19世纪的大批评家波德莱尔对整体与细节的关系有过十分精彩的论述,例如他毫不犹豫地赞同德拉克洛瓦“为整体而牺牲细节”,因为后者“唯恐因作业更清晰更好看而产生的疲劳减弱他的思想活力”。当然,细节的错误仍然是错误,当它危及整体的美的时候,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指出来。‎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30日24 版)‎ ‎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品风格,即是本文作者所强调的“得其精而忘其粗,见其内而忘其外”中的“精”与“内”。‎ B. 判断译本的优劣,要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忠实原作、是否准确,更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 C. 名家作品也有细节的不足,如夏多布里昂过于华美,斯丹达尔过于简枯,波德莱尔过于阴冷,加缪过于冷静。‎ D. 译者对原作风格把握不准,即使词句译得很精准,也不能说是全面落实了翻译工作的“信、达、雅”的要求。‎ ‎16.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大量地使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体现出其丰厚的学养和开阔的眼界。‎ B. 举例论证注意了详略得当,既有多例的排比列举,也有对一例的深入分析。‎ C. 引用沈宗骞的话是为了论证文学翻译批评家应着眼于整体风格而不是细节。‎ D. 作者论证评论诗文应采取瑕不掩瑜立场后,接着论证文学翻译家也应如此。‎ ‎17. 对翻译作品,作者为什么特别看重风格的准确传达而不纠结于细节的瑕疵?‎ ‎【答案】15. C 16. D ‎ ‎17. ①风格是原作的精气神,决定作品整体美;②有风格在,细节的瑕疵往往是无关宏旨的;③滥用细节,(过分追求细节)常常会失去创造的活力。‎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夏多布里昂过于华美,斯丹达尔过于简枯,波德莱尔过于阴冷,加缪过于冷静”是指各家各自的风格特征,而非细节的不足。故选C。‎ ‎【16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目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项,“文学翻译家”说法错误,应是“文学翻译批评家”,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筛选信息时要有目标意识。审读题干要求“对翻译作品,作者为什么特别看重风格的准确传达而不纠结于细节的瑕疵?” “判断译本的优劣,就要看它是否表现了原作的精气神,而不只是看译本的语句词汇是否与原作一一对应,是否严格正确、准确或精确。 ”依据第三段可知“风格是原作的精气神,决定作品整体美”;第四、五段“许多名著往往有几处瑕疵,不害其为名著,这是因为有风格的存在”可概括为“有风格在,细节的瑕疵往往是无关宏旨的”;第六段概括为滥用细节,(过分追求细节)常常会失去创造的活力。‎ ‎【点睛】第一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一部关注老年手机市场的短片《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迅速爆红网络。短片描述 了独居老人与在外工作的儿子逐渐疏离的故事,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影片走红的实质是对老 年人内心诉求的深度解析。‎ 老年人因为视力、记忆力、辨识力的衰退,难以操作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 他们更需要一部操作简单、功能适合的老年智能手机。据调查,大部分老年人对手机的需求除了停 留在能轻松拨打电话、发送信息、拍摄照片等功能外,还希望手机能够管理自己的健康问题,最好 能够在疾病突发时依靠手机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除此之外,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手机的真正智 能之处在于能够随时与子女取得联系,子女也能通过手机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行动轨迹以及个人 情绪等。其实,老人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而是有“温度”的陪伴。‎ ‎(摘编自《一部〈手机〉解剖空巢老人现状引争议》,2018年2月27日,中国网)‎ 材料二: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年化问题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再次引起关注。《中国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自 2001 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年化阶段;未来 20年,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将超过 3%;到 2050 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 4 亿人,老年化 水平将超过 30%。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人会产生心理 失调的症状,出现家庭“空巢”综合症。其症状常常表现为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 眠失调等。据调查,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 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 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 10%~20%。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 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 ‎(摘编自《中国人口老年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17)》)‎ 材料三:‎ 怎样减少子女离家对老人的心理冲击,避免出现空巢的情感危机呢?改善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子女的赡养、领取养老金、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重要途径。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子女与父母多沟通,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利于空巢老人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政府方面,要加快完善保障制度,积极发展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加快建设老年服务中心和护理中心,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网”,建立应急求助信息系统等。为空巢老人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切实维护空巢老人合法权益等。此外,社会方面也可以多组织开展老年群体活动,多鼓励空巢老人互助互动,充实他们的文化生活,为他们创造更多与他人沟通的平台。‎ ‎(摘编自《关爱空巢老人,帮助空巢老人远离空巢综合症》,新浪网)‎ ‎1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部手机》揭示出,空巢老人对老年手机功能的需求实质上是对关爱与陪伴的需求。‎ B. 老年人视力、记忆力、辨识力逐渐衰退,健康也常常出现问题,因此希望出现更适合老年人的智能手机。‎ C. 因子女离家导致的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等症状,是家庭“空巢”综合症的具体表现。‎ D. 空巢老人中有 60%存在着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医学关注、心理干预,已成为当前中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 ‎1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材料一看,短片拍摄的目的之一是要警醒冷落独居老人的子女们,希望他们继承并弘扬敬老孝亲的优良传统。‎ B. 老人们希望凭借老年智能手机管理健康或寻求帮助,从侧面反映出“空巢”老人现象已不再是简单的家庭问题。‎ C.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子女外出学习、工作造成老人空巢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未来空巢老人问题将更加严峻。‎ D. 我国人口老年化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改善的问题,二是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健康维护的问题。‎ ‎20. 结合材料,概括说明除政府、社会需做出努力外,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来缓解空巢 老人情感危机大量出现这一社会问题。‎ ‎【答案】18. D 19. A ‎ ‎20. ①子女:既要赡养老人,更要多陪伴、多关心老人,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在外工作,‎ ‎ 也要多与家中老人沟通。②老人自身: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群体活动,多与他人沟 通。③企业:尽量考虑老人的需求,设计、开发一些适合老人的产品。‎ ‎【解析】‎ ‎【18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D项,“空巢老人中有 60%存在着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医学关注、心理干预”曲解文意。材料二是说“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 10%~20%”。故选D项。‎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希望他们继承并弘扬……”,无中生有,任意拔高。文中无此意。故选A项。‎ ‎20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分析除政府、社会需做出努力外,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来缓解空巢 老人情感危机大量出现这一社会问题。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抓住相关的内容理解概括。材料三中“改善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子女与父母多沟通,重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关注的。”能概括出,作为子女,既要赡养老人,更要多陪伴、多关心老人,关注老人的精神生活;“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利于空巢老人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能总结出,老人也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参加群体活动,多与他人沟通。“此外,社会方面……为他们创造更多与他人沟通的平台。”结合社会现实,可以总结出,企业可以尽量考虑老人的需求,设计、开发一些适合老人的产品。‎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材料一:‎ 在今年上半年国内电影市场整体表现乏力的背景下,《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让国人大呼“国漫崛起”,横扫动画电影内地国产动画电影总票房、动画电影内地总票房记录,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动画电影票房记录“大满贯”。‎ 然而,一部《哪吒》大火,就能代表国漫崛起吗?一部《哪吒》的热度,又能让国产动漫高潮多久?‎ 从《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到《白蛇》,每一次国漫的“高光”时刻,国人都激动地喊出“国漫崛起”。然而每次振臂一呼之后,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现下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所以有人形容国漫是“间歇性爆发,超长空窗期”,而这样“青黄不接”的状态,怎么能称作崛起呢?‎ 材料二:‎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有句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不管是人们对妖的成见,还是对哪吒的成见,很难转变。正如这些年,人们对国产动画电影的成见也是一座大山。一提起国产动画,就嗤之以鼻,而这种现状,因为《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优秀作品的出现得到改善,人们看到了属于国产动画的美好未来。‎ 整部电影笑中带泪,泪点与笑点的切换自然,剧本走心,电影传递的价值观特别正。特效、画面、动作、故事情节等都体现了幕后团队特别高质量的水准,如果这样的一群人能够不忘初心,那国产动画真的就崛起了。‎ ‎【答案】不忘初心——中国动画崛起 无数难忘的童年回忆,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气宇轩昂的英雄形象,动画记录了历史的变迁,荧屏储存了共同的记忆,一笔一帧,芸芸众生,万象须臾。‎ 近几年国产动画崛起之势大家有目共睹,无论是之前的《大圣归来》《大鱼海棠》或者年初的《白蛇:缘起》,都获得了高票房、好口碑的佳绩。近期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获得国内观众一致好评的同时,更是创下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之最。“国漫之光”的显现,不仅打破了外界长久以来对中国动画的质疑与偏见,更让国人看到了Made in China ‎ 的曙光,看到了国漫脱胎换骨的一面!更令人惊喜的是,从《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到如今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国动画电影走出了长期彷徨不前的低谷,硬生生闯出了一条新路,把传统神话故事进行当代转化,逐渐形成了一股中国动画电影新潮流。‎ ‎《大圣归来》塑造的颓丧孙悟空形象,《白蛇:缘起》塑造的许仙前世形象,以及《哪吒之魔童降世》塑造的熊孩子英雄形象,既源于传统神话故事,但更多出自当代人的价值重构,尤其贴合中产家庭的审美趣味,赢得了当下主流观众的情感共鸣。这些动画片中的视觉特效也很惊艳,不乏大开大阖的动作打斗场面,与过去的国产动画片截然不同,更接近好莱坞合家欢动画片。‎ 这些动画片的导演和主创都是年轻人,与前辈动画人不同,他们本来就深受动漫游戏、好莱坞动画片的影响,现在把这些流行文化元素融入动画片创作中,既不奇怪,也得心应手。告别前些年泛滥的老套、低幼国产动画,把中国神话故事和动漫游戏、好莱坞式叙事及视觉特效结合起来,做出高度风格化的视觉大片,不能不说是国产动画片一条成功的商业化路子。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国产动画片已然崛起,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必有更多同类型动画片问世。‎ 回不去的童年,永恒流传的经典,这些动画里可爱生动的角色,也曾在懵懂之时教会大家勇气、善良、真诚、智慧。或许有一天,过往动画会慢慢淡出大家视野,但留下的纯真和感动永远不会丢失!……‎ 如今的国漫蒸蒸日上,动画技术逐渐成熟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观众给予支持和肯定!铁杵磨针并非一朝一夕,积土成山并非斯须之作,或许它们还不足以与日、美动漫抗衡,但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多载碰壁,奈何心坚,“哪吒”动画电影的出现也让咱对中国动画的未来拭目以待。‎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段评论性材料,材料评论的中心话题是“中国动漫是否崛起”,考生要根据材料内容,确定自己的观点,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 首先分析材料,材料一的观点是认为一部《哪吒》大火,不能代表国漫崛起,一部《哪吒》的热度,也不能让国产动漫高潮多久。国产动漫的崛起还未可知。材料二的观点是认为《哪吒》是一部很不错的国产动画,人们应该改变对国产动画电影的成见,应看到了属于国产动画的美好未来。两则材料都是针对国产动漫《哪吒》引发的评论,也代表了大部分人的两种态度,国产动漫能崛起,国产动漫不能崛起。‎ 在立意的时候,考生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态度,同意哪种观点,然后重点阐述理由。可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论述。如果认为国产动漫崛起还未可知,可从国产动漫的现状谈起,指出国产动漫存在的问题,如动画电影投资高,制作周期长,优秀人才的流失,很多人坚持不下来。国内制作动画的公司不少,但是具备生产一定体量动画电影的公司却不多。如果认为国产动漫会崛起,可从国产动漫的优势谈起,如国内动画电影《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九色鹿》《天书奇谭》《渔童》《宝莲灯》等经典作品,家喻户晓,伴随着中国人的几代童年。在高峰期,国内外都有国内动画片,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节的“金奖”,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银熊奖,以及“五一项目奖”多个奖项。国内漫画电视和网络动画改编的趋势已经出现,截至2019年7月底,中国电影票房榜TOP20,动画电影有《哪吒之魔童降世》《狮子王》《熊出没:原始时代》《千与千寻》四,中国人进入电影观看动画电影的习惯正在发展中。也可提出建议:资本要不断注入,电影制作过程要工业化,高质量的动画电影要大规模生产。把中国神话故事和动漫游戏、好莱坞式叙事及视觉特效结合起来,做出高度风格化的视觉大片。相信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国产动画片已然崛起,不出意外的话,未来必有更多同类型动画片问世。‎ 这是就国产动漫阐述观点,还可从改变成见,不忘初心等角度立意也可以。‎ 参考立意:如认为国产动漫崛起还未可知,可从国产动漫的现状谈起,指出国产动漫存在的问题;认为国产动漫会崛起,可从国产动漫的优势谈起;如针对中国动漫提出建议,资本要不断注入,电影制作过程要工业化,高质量的动画电影要大规模生产;还可以从改变对中国动漫的看法角度分析;还可以从动漫发展要不忘初心角度立意。‎ 结构示例:‎ 作文材料中文体没有限制,可以写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如写议论文,开篇可引用材料中的话,明确自己的观点:中国动漫的未来拭目以待。正文可采用递进式结构说理,先指出中国动漫的优势:如今的国漫蒸蒸日上,动画技术逐渐成熟等等。然后可以给国产动漫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资本要不断注入,电影制作过程要工业化,高质量的动画电影要大规模生产;把中国神话故事和动漫游戏、好莱坞式叙事及视觉特效结合起来,做出高度风格化的视觉大片等。最后提出美好的愿景:“哪吒”动画电影的出现也让咱对中国动画的未来拭目以待。‎ 素材积累:‎ ‎1、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石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哪吒之魔童降世》确实给了大家很多惊喜,故事改编效果不错,制作水准也比较高,“它用了一个传统IP,并且做了大胆的颠覆性改编,哪吒变成了一个熊孩子。影片是围绕自我认同和自我救赎的这个故事,我觉得扣中了现在年轻观众的一种内心诉求。片子的视觉特效这些做得不错,工业水准也比较高。”但是,针对目前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现状,石川表示:“我觉得还不能过于乐观,国漫是不是能够崛起不能只看一两部国漫的指标,而是要看大部分的。我觉得国漫是在一点一点地改善,它不是一个突发性的改变,而是在慢慢积累。”‎ ‎2、成见是我们的一种错误的、固定的思维。朱自清说:“它足以使我们无视新的不同的经验,或加以歪曲的解释”。成见的危害可见一斑。因此我们有必要正视自己形成的成见,并抛开它。‎ ‎3、习总书记曾经说过:“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如果当代大学生忘了初心,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目标,何谈希望?何谈力量?将初心付诸于行动,国家才能振兴,才能兴旺。‎ ‎4、自春节档之后,今年国产片集体表现平平,市场可谓相当沉闷,直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口碑和票房炸裂。该片昨天总票房已轻松破10亿元,也超越《大圣归来》,创造国产动画片票房新纪录。更令人惊喜的是,从《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到如今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国动画电影走出了长期彷徨不前的低谷,硬生生闯出了一条新路,把传统神话故事进行当代转化,逐渐形成了一股中国动画电影新潮流。‎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第一步:概括现象(是什么)‎ 第二步:分析现象(为什么)‎ 现象反映了什么,观果思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步:如何解决(怎么办)‎ 第四步:确定立意 切入点要小,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感触较深的,有素材积累的。‎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