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4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选修《人和》ppt
《 孟子 》 选读 人和 发散延伸 和平共处 (各个国家、民族之间) 和衷共济 (面对困难的时候) 和气生财 和气致祥 (商业,做生意) 和睦、家和万事兴 (家人之间) 和谐 (社会、人 与人之间 ) 团结互助 和睦相处 (同学朋友之间) 和 重点实词 池 非不深也 委 而 去 之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护城河 委,丢弃 去,离开 界限,名作动,限制 通假字 亲戚 畔 之 “ 畔”通“叛”,背叛 词类活用 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要 使动用法,使 ...... 坚固 古今异义 亲戚 畔之 古义:指父母兄弟姐妹在内的至亲; 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者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 特殊句式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判断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状语后置 熟语 天时地利人和: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 例句:红队在主场与黄队进行足球赛,占了天时地 利人和之便,结果却输给了与其实力相当的黄队。 【原文】 天时 不如 地利 ,地利不如 人和 。 三里之 城 ,七里之 郭 , 环 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 非不深也, 兵 革 非不坚利也, 米粟 非不多也; 委 而 去 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 民不以 封疆 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 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比不上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 上下一心、团结一致。 一座方圆三里的 小城(内城) ,有方圆七里的 外城 ,敌人把它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围 攻这样的一座小城郭,一定可以选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来作战,这样还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 护城河 并不是不深呀, 武器和甲胄 也并不是不精良, 粮食 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占据如此多的优势,还是 弃城而逃 ,这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啊。 所以说,国家 疆界 不能限制人民,使国家坚固不靠山河的险要,威行天下不靠武器、甲胄的精良。拥有正义的人(或者说实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父母亲属都会 背叛 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无不胜。 孟子是如何论证“人和”的重要性的?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推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何做 到“人和”) 第一则 “ 人和”的最高境界:天下顺之 何为“得道者”,何为“失道”? 得道者:有仁德,践履仁的国君 失道者:没有仁德,背离仁的国君 思考:孟子为什么说“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请用原文回答 因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第二则 通假字 其横逆 由 是也 若夫君子所患则 亡 矣 “ 由”通“犹”,尚且、还 “ 亡”通“无”,没有 特殊句式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 状语后置 舜为法于天下 —— 状语后置 此亦妄人也已矣 —— 判断句 【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 存心 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 横逆 ,则君子必自 反 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 其横逆 由是 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道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 【译文】 君子之所以和普通人不同是因为他的 居心 不一样。君子居心在于仁,居心于礼。有仁德的人关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关爱别人的人,人们常常关爱他,尊敬别人的人,人们常常尊敬他。假如这里有个人,他用 蛮横无理 的态度对待我,那么君子必然会反躬自问,自我 反省 :我一定是不仁的,一定是无礼的,不然,这事怎么会到来呢?君子反省自己达到仁,尽到礼,可那人的蛮横无理的态度 还 是老样子,君子必然再一次反躬自问:我一定不忠。君子自我反省认为自己做到忠了,可那人的蛮横无理的态度还是老样子,君子就会说:‘这个人无非是个狂人罢了。 原文: 如此,则与禽兽 奚择 哉?于禽兽又何 难 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 一朝 之患也。 乃若 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 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若夫 君子所患则 亡 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译文: 这个样子,那么他与禽兽有什么 区别 呢?跟禽兽又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因此君子有一辈子的忧虑,却没有 一时 的担心。至于这样的忧虑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为天下树立了榜样,可以流传后世,我还不免是一个乡里的普通人,这个就值得忧虑了。既然担忧这件事,怎么办呢?像舜那样就是了。至于君子所忧虑的其他事情就没有了。不合乎仁不做,不合乎礼不行。这样的话,假如有一时的忧虑,君子也不会担心了。 一、君子为什么要 “ 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 ? 如果有了例外,要面对这种例外,君子要怎么做呢 ?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 自反 —— 反省自己 二、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思考 君子一辈子的忧虑是什么? 君子的忧虑在已不在人,君子的忧虑不在遇上横逆之人,而在自己的德行不能达到舜那样高的水平,成 为天下人的楷模,垂范后世。 “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论语 》 ) 思考: 国君要达到 人和 的境界,必须施行仁政,必须具备仁德。那么就一般的社会成员来说,如何能够营造 人和 的社会关系呢? “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人互敬互爱,就能达到人和的境界。 第三则 原文: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译文】 孟子说:“爱抚他人却得不到亲近,反问自己是否仁;治理民众却得不到治绩,反问自己是否智;礼待他人却得不到回应,反问自己是否敬。凡是所做的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都返回来从自身寻求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就会归服。《诗》说:‘行事一直与天命相符,靠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 自求多福 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用于劝诫人)。 例句:政府能照顾到的儿童约15万,其余 的只能靠自己自求多福了。 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 。 “ 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从这句话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凡事没有做好,先 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 一切都要从自己身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抓住了这个根本,就可以赢得天下,达到人和的境界了。 主旨: 通假字 刑 于妻子 “ 刑”通“型”,楷模,这里做动词 则盍 反 其本矣 “ 反”通“返”,返回、回归 无 失其时 “ 无”通“毋”,不要 古今异义 吾惛,不能进 于是 矣 古义:比这 今义:连词,表示后面一件事承接前面一件事, EG :一会儿风停了,下起雨来, 于是 人们纷纷打起雨伞。 词类活用 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 —— 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爱护 五亩之宅, 树 之以桑 —— 名词作动词,栽植 特殊句式 天下可运于掌 —— 状语后置 刑 于 寡妻 —— 状语后置 第四则 【原文】 “...... 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 刑 于 寡妻 ,至于兄弟,以 御 于 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 四海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 【译文】 敬重 自家的长辈,而由此推广到敬重别人家的长辈; 爱护 自家的孩子,而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孩子。天下可以运转于掌上,即成就王业就像拨弄手掌中的东西一样容易,容易治理了。《诗经》说:‘先给 嫡妻做榜样 ,再推广到兄弟,再推广到 家族和国家 。’说的不过是拿这心思加之于他人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保不了。古代的圣贤之所以远远超过世人,没有别的原因,不过是善于推广自己的所作所为罢了。 【原文】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商贾 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 涂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 御 之?” 【译文】 现在大王若能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做官的人都想站在在大王的朝廷中,为王效力,使天下耕田种地的人都想在大王的田野上耕作,使天下 商人 都想在王的集里做买卖,使天下往来的旅客都想走在大王的 道路 上,使天下痛恨本国国君的人们都想到大王这里控诉。假如像这样的话,谁能 抵挡 得住呢?” 王曰:“吾 惛 ,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译文】 齐宣王说:“我有些糊涂了,不能有比这进一步的体会了(对您的说法不能作进一步的领会)。希望先生辅助我达到目的,明明白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明,也不妨试它一试。”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 刑之 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 事 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 轻 。 孟子说:“没有稳定的财产而有稳定的心(即能坚持道德准则),只有士能做到;像一般的百姓,那么没有稳定的财产,于是没有稳定的心。如果他们没有稳定的心,那么放纵、邪僻、不正派、作奸犯科以获取利益等 deng'da ,就无所不为了。等到他们陷入罪网,之后跟着去 惩罚他们 ,这是欺骗、陷害百姓。哪里有具有仁德的人,执政却可以做出欺骗、陷害百姓的事呢?因此英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百姓向上足以 赡养 父母,向下足以养活妻子孩子,收成好的年头吃饱肚子,收成不好的年头免于被饿死。然后鞭策他们走向善,因此百姓很 容易 听从。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 赡 ,奚暇礼仪哉? “现在各国的国君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使他们向上不足以赡养父母,向下不足以养活妻子和孩子;收成好的年头尚且艰难困苦,收成不好的年头更是不能免于被饿死的厄运。这样,仅仅保全性命恐怕都 来不及(没有足够时间) ,怎么又功夫讲究、学习礼仪呢? “王欲行之则 盍 反 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畜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大王如果想施行仁政, 为什麽不 回到 根本上来呢? 在五亩大的宅园中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穿上丝绵衣服了。鸡狗猪等家禽家畜好好养起来,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有肉吃了。百亩的耕地,不要去防碍他们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认真地兴办学校,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头发斑白的人也就不会在路上负重行走了。老年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一般老百姓吃得饱,穿得暖,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是从来没有过的。” 统治者要做到“人和”还有什么方法? 1 、推恩 2 、发政施仁,制民之产, 3 、治礼义,“驱而之善” 名言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先秦 · 孟子 2、人心齐,泰山移。 —— 中国谚语 3、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 艾思奇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 俗语 5、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 《 易经 》 6、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 《 吕氏春秋 》 7、民齐者强。 —— 荀况 8、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 薛宣 联系实际谈谈人和的重要性 人和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华民族是最讲究和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语汇中,“和乐”“和美”“和洽”“家和万事兴”等,都显示出“和”是大家崇尚的目标。 “和”意味着团结以及这种团结给人们的适意的体验 。 现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的社会,我们的确需要个性,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团结 。人和才能兴邦安国,人和才能家庭美满,人和才能生意兴隆,也只有人和,我们才能共渡难关,取得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一个集体也只有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才能取得胜利。(例如球赛)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术,出现不同字体的“ 和 ”,这是向全世界在展示我们的古老中国的千年文明,一个“和”自道出了华夏子女立身处世的原则,也道出了我们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和平共处 ( 各个国家、民族之间 ) 和谐相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和睦友好(家人之间,家和万事兴) 和气生财(生意) 和衷共济(面对困难,地震、雪灾) 团结和洽(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