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完成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穿越千年、蜿蜒万里的长城静穆矗立、巍峨壮丽,它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中华民族奋勇顽强、坚韧不屈的精神象征。提高社会各界保护长城的认识,从更高层面保护、利用长城刻不容缓。 长城是一张闪亮的“北京名片”。由于具有拱卫京师的重要战略作用,北京段长城历来受到重视并多次加固,明代更是将修筑北京段长城当作国家大事。我国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有长城分布,目前北京段长城是保存最完好、价值最突出、工程最复杂、文化最丰富的段落,也因此被称为“万里长城之冠”。 包括长城在内的各种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明的“金名片”,而北京作为首都,肩负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责任。北京有浩大壮观的明长城,也有分布在门头沟、密云等多个地点的北齐长城城堡遗址,北京段长城沿线有“威震边关”的杨令公庙,至今回响着杨家将喋血沙场、舍身报国的感人事迹。北京长城更留下了长城抗战的铁血烙印,长城抗战最激烈的古北口战役中,中国军队不畏强暴、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 北京长城沿线还有丰富的革命文物和红色文化纪念地,包括门头沟区八路军宋邓支队会师地旧址、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平谷区将军关抗战时期战道遗址、鱼子山抗战遗址等。北京长城不仅饱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见证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传承着雄浑激越的红色基因,长城历史文化的保护、发掘、传播工作大有可为。 包括长城在内的各种历史文化遗产,需要依法修缮保护,也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开发利用。北京段长城除少部分进行旅游开放外,目前相当一部分处于自然状态,在长期风吹雨打、灌木滋生以及各种自然因素影响下,多数墙体损害严重,抗自然损毁能力减弱,有的甚至濒临倒塌、消失。此次北京市建立长城保护员管理体系,保护员职责包括巡视、险情监测、环境清理、劝阻游人攀爬野长城等。接下来,有关部门在加强对长城本体修缮的基础上,还应做好利用工作。比如,结合长城自身险峻程度和观看角度,架设一些辅助性栈道及观景台,既可以让游人近距离感受长城的魅力,同时让其免遭攀爬破坏。 “照顾”好身边的长城,才能筑起心中的“长城”。包括长城在内各种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保护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才能既守护过去的辉煌,也守护未来的希望,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只有更好地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才能更好地传承文明,不断增强文化自信,铸就中华民族先进文化新的辉煌。 (摘编自《保护好身边长城才能筑起心中长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北京段长城是“万里长城之冠”,所以北京市建立保护员队伍,加大对长城的保护力度,正当其时。 B.北齐长城城堡遗址、杨令公庙、古北口长城、鱼子山抗战遗址,它们都可说明长城的保护是大有可为的。 C.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态度,包括长城在内各种宝贵的历史和文化的遗产就都能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D.身边的长城是过去的辉煌,心中的长城是未来的希望,“照顾”好他们才能够铸就民族文化新的辉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共7页 11 A.文章针对长期以来长城保护不容乐观的状况,论证了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大对长城保护力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B.文章列举了长城沿线很多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既见证了它们是中华文明的“金名片”,也有力地支撑了论点。 C.北京市成立了长城保护员队伍,建立起管理体系,架设了栈道和观景台,体现出以科学态度保护和利用长城。 D.长城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文章从传承文明、守护精神家园的高度,论证了保护和利用长城的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雄壮旋律指引我们读懂长城的伟大,发自肺腑、身体力行地去热爱长城、保护长城。 B.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游牧部落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其最初的动力便是解决生存和安全问题。 C.要使长城这张“金名片”更加灿烂辉煌,就要把长城保护做实;排除长城险情,保护其完整性、真实性和历史风貌是最重要的。 D.穿越千年、蜿蜒万里的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有了这种情怀就能地传承长城文明,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49年11月,在美国提议下,一个对新中国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在巴黎秘密成立;1951年,美国又操控联合国通过对中国实行禁运提案。为了打破封锁、发展对外贸易、换取国家建设急需的外汇,新中国决定在近临港澳、有着悠久对外贸易历史的广州创办广交会。 1955年10月至1956年5月,广东省外贸系统先后三次成功举办出口物资展览交流会。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外贸部和广东省共同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名义举办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 1957年4月25日,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简称广交会)。展出面积9600平方米,分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5个展馆,13个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展示商品1万多种,包括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 广交会成为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与各国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对外贸易的时代窗口。历经60多年改革创新发展,广交会已成为中国外贸主要的促进平台,是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缩影和标志。 (摘编自百度资料) 材料二: 201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有望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具体统计如下(人民币): 图一 2012-2018年中国出口额情况 图二 2012-2018年中国进口额 共7页 11 (摘编自中国产业信息网2019年1月17日资料) 材料三: 2019年11月10日,为期6天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圆满落下帷幕。181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与会,3800多家企业参展。境外采购商7000多位,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进博会增长23%。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全球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也是新时代国际合作的又一重要平台。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扩大进口,是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国际经济治理与经贸合作的主动作为,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信心与动力。 采购商的超高人气表明中国市场需求旺盛,更是中国经济充满活力的真实写照。全国各地各行业组建了39个交易团、近600个交易分团。全部97家央企都组织了交易分团,专业采购人员约2.1万人,比去年增加4000多人。 进博会,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世界各国的“大合唱”。今年进博会吸引了超50万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参展。截至10日中午,累计进场超过91万人次。36万平方米的巨型展区,企业展场馆一扩再扩,仍然“一位难求”,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超过250家,“隐形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竞相亮相。世界上最细的胰岛素注射针、“金牛座”的姊妹“双子座”龙门铣床、手术机器人、感光变色隐形眼镜、来自五大洲的原生态食品等一大批“专精尖特”展品琳琅满目…… 在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美国参展企业由首届174家增至192家,参展面积由3万平方米增至4.75万平方米,居各参展国首位,合作意愿之强烈不言而喻。 (摘编自2019年11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文章《共赴东方之约 同享中国机遇——写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闭幕之际》)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能落地广州,自有地理、历史和外贸交流经验等多种因素。 B.从2012至2018的七年间,中国贸易出口额逐年递增,每年的对外贸易都是顺差。 C.境内采购商是第二届进博会主角儿,中国主动开放市场证明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强大。 D.美国近两百家企业参展进博会,参展面积居各参展国首位,体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禁运,广东省多次举办商品交易会为国家换取外汇。 B.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和多年贸易顺差,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坚实的基础。 C.在美国推行单边主义的背景下,第二届进博会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信心与动力。 D.从广交会到进博会,显示了中国政府保持合作包容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一贯立场。 共7页 11 6.请结合材料分析,当前中国的对外贸易与上世纪五十年代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长 大 谷凡 母亲生病了,儿子只是把一堆买来的药放到她面前,转身走开了。儿子没有想着还要为母亲倒水,他就那样匆匆地去看书了。儿子从小就爱学习,一直学得很好,这让做母亲的很开心。现在儿子已经长大了,还是那么爱读书,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看那一大本一大本又厚又重的书。 母亲有些失落,躺在床上,眼里装满了泪水,此刻母亲看不到儿子,因为儿子的房门关得严严实实,一边想儿子的过去,想儿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她甚至还想了丈夫过世的情景。 母亲想到丈夫临死时紧紧拉着她的手不放,知道丈夫放心不下儿子,那时的儿子才十一岁,可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就那样一直拉着她的手,直至停止了心跳。 丈夫离世后,母亲没来得及悲伤,就开始陪着儿子备战小升初,好在儿子争气,他的成绩 一直非常好。为了让儿子看起来不寒酸,母亲又多做了一份工,每天的时间都是紧紧张张的,连喘口气的机会都很少。 现在母亲病了,虽然只是小小的感冒,但让她十分难受。 这么多年,母亲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生病。记得那时儿子刚刚六岁,一次她生病了,儿子居然站在她的床边说:“妈妈,我带你去看医生吧!”母亲特别感动,病立马好了一半,觉得自己的儿子又聪明,又懂事。 去做作业,不许再玩了,快去学习!不知道什么时候,母亲和儿子之间只有这些事了。 每次回到家母亲都是敦促儿子学习学习。儿子也听话,一直都是学学学。 儿子大学读的是名校,又被保送研究生。儿子还要继续读博士,可母亲觉得儿子不能再学了,她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实在太辛苦了。 上个月儿子去找工作,儿子以为自己是名校毕业,去一个小单位应聘应该是水到渠成,结果儿子碰壁了。后来母亲从一个熟人那里打听到儿子碰壁的原因,才知道儿子当时说话口太满了。他认为自己到那个小单位,从普通职员干起对他是一种侮辱。 后来儿子又四处投简历,依然是到处碰壁。现在儿子不愿意出去找工作了。整天一个人躲在屋子里看书,看书,对不让他去读博的母亲一直耿耿于怀。 看着儿子紧闭房门,母亲突然喊起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让儿子帮她倒水,然后让他把换洗的衣服洗了,把房间打扫一下,去菜市场买菜,准备午饭。 儿子走出房间,和母亲对视了几秒钟,他有点不相信母亲会让他做这些事,但母亲的目光很坚定。儿子知道母亲现在病着,不想和他较劲,但嘴里还是嘟囔着他做不好这些事情。 母亲很温和,她说一次做不好两次,两次做不好三次……儿子带着不满去做,虽然没有做好,但已经超出了母亲的想象。 …… 第一次吃到儿子做的饭,母亲有点激动,她眼里闪着泪花,这让儿子有点不知所措,一连四天,都是儿子打扫卫生做饭,甚至连母亲的衣服,儿子也帮她洗了。母亲的笑重新回到脸上,病也就好了。 共7页 11 那天母亲让儿子陪老张去市场进菜,老张在他们居住的家属院里有一个菜铺,每天天不亮,老张就得去批发市场进菜,开始儿子不愿意去,母亲说你只需要去看,不需要帮忙。后来,儿子就跟着老张跑了几趟。那天母亲远远地看着儿子在帮着卸菜,把自己搞得紧紧张张的。老张有一个儿子,学习一直不好。那天儿子看到老张的儿子在学习上正犯难,就帮他指点一下,再后来就多次帮他解难题,很快,老张儿子的学习成绩上去了。 就这样,儿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家属院里陆续有其他孩子要求他辅导,儿子的心思也用在了如何教学生这个问题上。一个学期后,儿子所辅导的学生成绩飙升了,儿子特别有成就感,整个人也充满了朝气。找儿子辅导学生的家长越来越多,儿子的精神头也越来越好,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由于儿子辅导学生考上了名校,儿子也跟着出名了。当初把儿子拒之门外的重点学校,现在亲自找上门来,让儿子去他们那里工作。 儿子说话的方式改变了,他的思维也改变了。他对周围的一切感觉都变了,母亲松了一口气,她知道,儿子这才是真的长大了。 (选自《小说选刊》) 7.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标题“长大”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故事的线索,有利于集中叙述情节,有利于人物描写,也有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B.“母亲生病,儿子买来药,却没有给母亲倒水……”——截取生活矛盾结点开篇,设置悬念,然后叙述矛盾的来龙去脉。 C.小说插入“母亲”想到丈夫过世的情景,紧紧拉着她的手不放……直至停止了心跳,是为了给故事涂抹一层悲剧色彩。 D.“去做作业,不许再玩了,快去学习!……母亲和儿子之间只有这些事了。”看似平淡的叙述里,隐含着作者对“母亲”教育方式的思考。 8.作者塑造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 9.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一个青年人怎样才称得上“长大”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邓润甫,字温伯,建昌人。第进士,为上饶尉、武昌令。举贤良方正,召试不应。神宗览其文,除集贤校理,改知谏院、知制诰。擢御史中丞。上疏曰向者陛下登用隽贤更易百度士狃于见闻蔽于俗学竞起而萃非之故陛下排斥异论以图治功。然言责之路,反为壅抑;非徒抑之,又或疑之。论恤民力,则疑其违道干誉;论补法度,则疑其同乎流俗;论斥人物,则疑其讦以为直。故敢言之气日以折,而天下事变,有不得尽闻。曩变法之初,势自当尔。今法度已就绪,宜有以来天下论议。至于淫辞诐行,有挟而发,自当屏弃。如此,则善言不伏,而真大治也。”李宪措置熙河边事,润甫率其属周尹、蔡承禧、彭汝砺上书切谏,其略云:“自唐开元以来,用杨思勖、鱼朝恩、程元振、吐突承璀为将。有功,则负势骄恣,陵轹公卿;无功,则挫损国威,为四国笑。今陛下使宪将兵,功之成否,非臣等所能预料。然以往事监之,其有害必矣。陛下仁圣神武,驾御豪杰,虽宪百辈,顾何能为,独不长念却虑,为万世之计乎?岂可使国史所书,以中人将兵,自陛下始?后世沿袭故迹,视以为常,进用其徒握兵柄,则天下之患,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不听。又言:“兴利之臣,议前代帝王陵寝,许民请射耕垦,而司农可之。唐之诸陵,因此悉见芟刈,昭陵乔木,翦伐无遗。熙宁著令,本禁樵采,遇郊祀则敕吏致祭,德意可谓远矣。小人掊克,不顾大体。愿绌创议之人,而一切如令。” 共7页 11 从之。迁翰林学士。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府。召复翰林学士兼掌皇子阁笺记,一时制作,独倚润甫焉。哲宗立,惟润甫在院,一夕草制二十有二。进承旨,修撰《神宗实录》。以母丧去,终制,为吏部尚书。请郡,得知蔡州。元祐末,以兵部尚书召。绍圣初,哲宗亲政,润甫首陈武王能广文王之声,成王能嗣文、武之道,以开绍述。遂拜尚书左丞。章惇议重谪吕大防、刘挚,润甫不以为然,曰:“俟见上,当力争。”无何,暴卒,年六十八。辍视朝二日。(选自《宋史·邓润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疏曰/向者陛下登用/隽贤更易百度/士狃于见闻/蔽于俗学/竞起而萃非之/故陛下排斥异论/以图治功/ B.上疏曰/向者陛下登用隽贤/更易百度/士狃于见闻/蔽于俗学/竞起而萃非之/故陛下排斥异论/以图治功/ C.上疏曰/向者陛下登用隽贤/更易百度/士狃于见闻/蔽于俗学/竞起而萃/非之故陛下排斥异论/以图治功/ D.上疏曰/向者陛下登用隽贤/更易百度/士狃于见闻/蔽于俗学/竞起而萃非之故/陛下排斥异论/以图治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院,北宋设立的机构,官员负责对朝政缺失、百官任用等作谏言规劝。 B.司农,北宋时期指司农寺的官员,掌管田地、仓廪、苑囿、祭祀等事物。 C.郊祀,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之礼,始自上古,一直持续到封建社会末期。 D.终制,指邓润甫因为母丧终止了为皇帝起草诏书的工作,改任吏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润甫为御史中丞,上疏主张广开言路。他认为,宋神宗要变法图强,就不能排斥异端,否则法度虽然确立,仍会招来天下非议。 B.邓润甫反对任用李宪,联合属下上书切谏。他认为,李宪才能平庸,如果委以重任,一定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流弊当世,遗笑史书。 C.邓润甫主张恢复旧律,禁伐前代陵墓树木。他认为,保护前代帝王陵寝,不让老百姓砍柴伐木射猎垦荒,是一个国家有道德的表现。 D.邓润甫建议学习周朝文武之道,实行宽政。他认为,宋哲宗继位之初,应该以宽厚为怀。他临终前还要向皇帝建议不要贬谪大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于淫辞诐行,有挟而发,自当屏弃。 (2)哲宗立,惟润甫在院,一夕草制二十有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共7页 11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斥鴳在奋力跳起后,向上飞翔的极限是“ , ”。 (2)杜甫的《登高》一诗中“ , 。”两句,由前文对秋天萧瑟景物的描写转为对羁旅之愁和孤病之态的描摹。 (3)《岳阳楼记》中贬官在外的范仲淹本可独善其身,但他仍以天下为己任,用“ , ”来勉励自己和友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二氧化碳作为碳氧化合物之一,是我们星球上自然生成的物质。它的存在,对于环境的维护和发展本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由于近年来人们对化石燃料的 使用,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剧增,其浓度以每年2ppm的速度不断升高,强化了温室效应,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给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存埋下了 的隐患。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减低人类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实施低碳生活方式。( )。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自然转变为有机物养分, 促进绿色植物的生长和发展。植树造林不仅仅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促进生态恢复工程的发展,使地球上的碳氧循环步入良性。此外,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二氧化碳的浓度,在燃烧过程中将氢气和二氧化碳混合起来,将其收集利用,也是科学有效的方法。一家名叫Climeworks的公司开发出二氧化碳收集器,先将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化学处理,使二氧化碳沉淀到吸附剂的表面且达到饱和之后,再加热到100度以上,从而提取出纯度很高的二氧化碳。这个项目得到很多名人的关注,并成功吸引了欧洲航天局和比尔.盖茨的数千万美元赞助。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只是 过分 难以承担 进而 B. 只是 过分 难以承担 因而 C. 但是 过度 难以承受 进而 D. 但是 过度 难以承受 因而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其次是巧妙利用植物特性,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 B. 其次是采取碳抵消措施,大力鼓励人们植树造林 C. 其次是巧妙进行光合作用,有效的发挥植物功能 D. 其次是大力倡导人们植树造林,采取碳抵消措施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通过技术手段,在燃烧过程中将氢气和二氧化碳混合起来,提升二氧化碳的浓度,将其收集利用,也是科学有效的方法。 B. 在燃烧过程中将氢气和二氧化碳混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二氧化碳的浓度,将其收集利用,也是科学有效的方法。 共7页 11 C. 通过技术手段,把燃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起来,提升二氧化碳的浓度,然后收集利用,也是科学有效的方法。 D. 在燃烧过程中将氢气和二氧化碳混合起来,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二氧化碳的浓度,然后收集利用,也是科学有效的方法。 20.按要求在下面文字横线处填补恰当的语句,使语段文理贯通、符合逻辑。(6分) (1) ,从涓涓细流的上游到惊涛骇浪的中游,最后注入宽阔浩渺的海洋。上游是美丽的童年,叮叮淙淙的小溪从清幽宁静的丛林绿地间淌过,像一支浪漫的童谣;中游是沉重的中年,汹涌漫淼的河流从奇崛跌宕的暗礁巨岩中穿行,像一部惊险的小说。下游是(2) 。因此,人生的主流离不开百折不挠的执著。一旦目标确定,就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历尽艰险,投入大海。(3) 。 要求:(1)处填一个比喻句: (2)处根据语境仿写: (3)处写一句收束语: 21.根据下面材料内容,编拟一则新闻标题,不超过20个字。(5分)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月29日报道,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 报道提到,习近平在去年首届进博会表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另据路透社10月29日报道,中国商务部表示,此次进博会美国企业参展数增至192家,希望中美企业借此推动两国经济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预计,将有4000多名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界和国际组织代表与会,共商共议、共解难题、共谋发展,为世界经济重焕生机建言献策。 又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25日报道,习近平将于11月初出席进口博览会的首日活动,向全球贸易和投资界人士传递一个信息,即中国始终对商业活动保持开放。 报道称,进博会是中国政府为让全球企业家和投资者了解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北京对开放市场的承诺而创立的。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报告说,北京在截至2019年5月1日的12个月中实施了创纪录的8项营商环境改革,以增加在中国做生意的便利性。 新闻标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作为高三学长学姐的你,请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共7页 11 大庆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开学考试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 1. B A.错置因果,曲解文意。 C.光有科学的态度还不足以让历史和文化遗产绽放新光彩,条件不充分。D. 曲解“身边的长城”和“心中的‘长城’”的逻辑联系,“照顾”的对象表意不明。 2. C.成立队伍、建立体系是已完成的论据,架设栈道和观景台尚未实现,不宜并列来论证分论点。 3. D.只有情怀不足以支撑传承文明,增强自信,论证不充分。 (二)4.B 2014——2016中国出口额逐年略有下降。5.A 广东省举办的是出口物资展览交流会,广交会是国家举办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6.①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对外贸易规模小,现在的规模大;②上世纪五十年代主要以出口为主,当前的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并重。变化的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导致自身需求的变化。(两点“变化”各2分,原因2分,意思对即可) (三)7.C【解析】“是为给故事涂抹一层悲剧色彩”错,亲人离世,是有一定的悲剧色彩,这是情节客观上的作用,而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突出当年丈夫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托给了自己,而孩子的现状让“母亲”失望,想到丈夫的嘱托,“母亲”感到愧疚。 8.(1)细节描写,小说写母亲“眼里装满泪水”的细节,表现母亲看到儿子封闭自我时的失落、愧疚心理。(2)心理描写,小说写母亲“眼里闪着泪花”,表现母亲看到儿子不断成长时,内心的激动、兴奋。(3)对比描写,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只关注他的学习,后来注意培养他的劳动观念、助人意识、感恩情怀等,在对比中表现母亲教育观念的转变。 9.(1)谦虚处世,懂得感恩;(2)读书学习,热爱劳动;(3)融入社会,帮助别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10.B A项,“登用”后不宜断开,“向者陛下登用隽贤”当为一句;“隽贤”为上一句的宾语,而非下一句的主语。C项,“竞起而萃非之”当为一句,“非之”从上句,“起”“萃”“非”为三个动词连用。D项,“故陛下排斥异论”当为一句,“故”属下句,位于句首,是提顿领起之词。正确的标点为:上疏曰:“向者陛下登用隽贤,更易百度,士狃于见闻,蔽于俗学,竞起而萃非之,故陛下排斥异论,以图治功。” 11.D “终制”,古代的一种丧葬礼仪,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也称“丁忧”。“制”,并非指上文的“制作”“草制”等。 12.A “他认为,宋神宗要变法图强,就不能排斥异端,否则法度虽然确立,仍会招来天下非议”理解有误。原文的意思是:神宗因为变法图强的需要,可以排斥异端;而当法度已经确立之时,就应该广开言路,积极纳谏。 13.(1)至于那些荒诞的言论偏邪的行为,有所挟持而发的议论,自然应该摒弃。(“淫辞”“诐行”“有挟”译对各1分,整句意思对2分) (2)宋哲宗即位,只有邓润甫在翰林院,一个晚上草拟了二十二个诏令。(“在院”“草制”“有”译对各1分,整句意思对2分) 【参考译文】 共7页 11 邓润甫,字温伯,建昌人。考上进士,任上饶县尉、武昌县令。被举荐为贤良方正,召他面试没有去。宋神宗观览他的文章,任命他为集贤院校理,改任知谏院、知制诰。升任御史中丞。上疏说:“从前陛下进用才德杰出的人,改变各种制度,士人拘泥于个人的见闻,受蔽于世俗的学问,竞相起来聚在一起非议,所以陛下排斥异端之论,来谋取治世之功。然而谏言之路,反过来被堵塞抑制;不仅仅是抑制了,竟或产生怀疑。如果谏言体恤民力,就怀疑他违背原则求得声誉;如果谏言加强法度,则怀疑他与流俗相同;如果谏言贬黜人物,就怀疑他以揭发别人为正直。所以敢于谏言的风气一天天折损,而天下一旦有突发事件,就会不能完全听得到。从前在变法的初期,那形势自然是那样。现在法度已经制定妥当,应该招求天下人的言论。至于那些荒诞的言论偏邪的行为,有所挟持而发的议论,自然应该摒弃。这样,有益的话不隐伏,才是真正的天下大治啊。”李宪主持熙河边地之事,邓润甫带领他的下属周尹、蔡承禧、彭汝砺上书直切进谏,大略说:“自从唐代开元年间以来,任用杨思勖、鱼朝恩、程元振、吐突承璀为将。他们立了战功,就仗势骄傲放纵,欺压公卿;没立功,就挫伤国威,被四境敌人嘲笑。现在陛下用李宪带兵,功业成不成,不是我们所能预料的。然而用往事来衡量,这一定是有害处的。陛下仁爱圣明威武,驾御豪杰之士,即使李宪那样的人上百个,又能有什么危害,难道不多作长远考虑,为万代之计吗?怎么可以让国史写上,从陛下开始,用中等资质的人带兵?如果后代沿袭从前的做法,视以为常,提拔平庸的人掌握兵权,那么天下的忧患,将会多得说不完了!”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又谏言说:“聚利之臣,盘算前代帝王陵墓,答应老百姓的请求在那里射猎开垦耕田,而司农同意了。唐朝的各陵墓(草木),因此都被斩伐,昭陵上的大树,被砍伐没有剩余了。熙宁年间曾制定法令,本来禁止砍柴,碰到郊祀大礼时还命官吏前往祭祀,恩德之心可以说流播久远了。小人聚敛搜刮,不顾大体。希望贬斥首倡之人,一切恢复熙宁时的法令。”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升为翰林学士。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为成都知府。又召回京为翰林学士,兼管皇子阁的公文起草,一时间的诏令,只是倚仗邓润甫了。宋哲宗即位,只有邓润甫在翰林院,一个晚上草拟了二十二个诏令。进升为翰林学士承旨,修撰《神宗实录》。因为母亲丧事离职,守丧礼完毕,任吏部尚书。请求到外地为官,得为蔡州知州。元祐末年,召他回京任兵部尚书。绍圣初年,宋哲宗亲政,邓润甫第一个出来陈说周武王能发扬周文王美好的声望,周成王能继承周文王、周武王的道德风化,建议哲宗开创继承神宗变法的局面。于是被任命为尚书左丞。宰相章惇谋划再加贬谪吕大防、刘挚,邓润甫认为是不对的,说:“等见到皇上,我一定力争一下。”没过多久,暴死,享年六十八岁。皇上为此停止上朝听政两天。 (二)14.B 15.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三)16.(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语辨析。“只是”与“但是”均是转折连词,但有轻重之分,联系后文“巨大”的影响和“难以承受”的隐患,应选重转连词“但是”。过分,指(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过度,超过适当的限度,文中指“使用化石燃料”过量,应用“过度”。“难以承担”是难以担负和担当的意思,与“隐患”搭配不当,应用“难以承受”。 “进而”与“从而”均是连词,“进而”表示继续往前,更进一步,“因而”表示因果关系,文中连接“促进……生长和发展”,应用“进而”。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A C 两项“进行光合作用”均缺乏行为主体,表意不严谨,表达不顺畅;B D两项语意均不错,但联系后文,B项衔接更自然紧密。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原句有两处不妥,一是语序不当,从事理关系看,应是先“混合”,再“提升”。联系后文关于Climeworks公司开发的二氧化碳收集器的简介可知,应是先“将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化学处理”(即“混合”),后“使二氧化碳沉淀到吸附剂的表面且达到饱和”“加热”(即“提升”浓度)。二是指代不明,“其”指代的对象在句中含混不清。C项修改正确,其余三项修改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错误或遗憾。 20. (1)人生是一条漫长的河流 (2)安详的老年,缓慢从容的河水从阔大平缓的海口河床中注入,像一篇厚重的散文。 (3)这样的人生才会升腾出大河奔流的气度与风范(每处2分,符合要求即可。) 21.提示:应从消息来源(2分)和核心内容(3分)两个角度提炼编拟。【参考答案】境外媒体:上海进博会展示中国高水平开放 共7页 11 共7页 1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