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2020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章回小说的体裁惯例、叙事结构和美学典范在明代即已大备。众所周知,在章回小说诞生之前,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尚不具备大型的长篇叙事虚构作品,这意味着明代作家没有现成的文学技巧和叙事结构可以借鉴。在此关头,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艺术给了明代文人诸多启示和灵感。而历史事实证明,明代文人大多具有独特而典雅的建筑趣味。‎ ‎②在结构上,中国古代建筑与明清章回小说都体现了一种组合艺术的特点,它们都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而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群”;而且,为了适应各种功能上的需要,它们还可以不断地重复这种组合而形成更大的结构性的“群”。所以,从结构上来说,无论是作为“空间艺术”的中国古代建筑,还是作为“时间艺术”的明清章回小说,其实都是一种利用一定的结构“单元”而进行多重组合的艺术。‎ ‎③从整体上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院落式”结构与明清章回小说的那种特殊的组合结构,具有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为了满足人类对建筑空间的需求,经常需要扩大建筑规模。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建筑,其扩大规模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两种:一种就是“量”的扩大,即以单座房屋为基础,在平面上以至高空中作最大限度的伸展。西方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基本上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又高又大的建筑物,取得了巨大而变化丰富的建筑“体量”。另一种就是“数”的增加,即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是采取这种方式,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包括座数极多的建筑群。这种“组合式”院落建筑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而不变,到清代的故宫,可谓达到了“组合式”院落建筑的顶峰。与西方建筑在单一围合空间中扩大体量一样,西方长篇小说也主要在一个情节框架内扩展篇幅;与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式”结构相对应的,则是明清长篇章回小说所采用的“缀段性”结构,即小说由一段一段的故事连缀而成。‎ - 30 -‎ ‎④正因为注重“组合”,所以中国古代建筑以“院”而不是以“间”作为意义单位。在描述一个建筑群的规模时,中国古人一般不用“单座”的“座”,而是常用“几间几院”。“间”往往用于计算“单座建筑”的大小,其实就是最小的房屋计量单位。至于“院”,则是用来表示建筑群的概念,也是建筑最小的意义单位。几个“单座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从东南西北四方进行围合,就形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建筑群一“院”,更大的建筑群则是多个“院”的组合和勾连。一些大型建筑群,看上去非常复杂,但只要我们抓住“院”这个基本单位,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其组合原则和设计理念。在明清章回小说中,与“间”对应的是“回”。“回”在章回小说中,就像“间”在古典建筑中一样,仅仅是一个“计量单位”,其作用性并不明显。在明清章回小说中,也存在一个类似“院”一样的意义单位。多个“院”构成“院落式”结构,而这正是中国文学叙事传统有别于西方的典型特征。‎ ‎(摘编自龙迪勇《建筑空间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明代以前,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还没有大型的长篇叙事虚构作品,长篇章回小说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B. 作为“空间艺术”的中国古代建筑和作为“时间艺术”的明清章回小说,在结构上都是一种利用一定的结构“单元”进行多 重组合的艺术。‎ C. 中国古典建筑的“组合式”院落建筑格局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演变,发展到清代,出现了故宫这样的“组合式”院落建筑的巅峰之作。‎ D.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扩大建筑规模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但因为各自的文化传统不同,其扩大规模的方式存在差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阐述中国古代建筑和明清章回小说诸多相通之处,旨在证明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艺术对中国文学叙事传统的重大影响。‎ B. 文章第③段对比中西在建筑和小说结构方面的不同,很好地证明了与西方长篇小说的结构相比,中国明清小说“缀段性”结构更有优势。‎ C. 文章第④段介绍中国古代建筑中“间”“院"及“建筑群”的内在关系,形象论述了中国文学叙事传统注重“组合”的特点。‎ D. 文章第④段的“间”“院”“建筑群”和第②段的“个体”“群”“更大的结构性的群”遥相呼应,表明中国古代建筑和明清小说都是结构单元多重组合的艺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文体,其概念虽然出现较早,但明代作家在章回小说创作过程中并没有现成的文学技巧和叙事结构可以借鉴。‎ B. 西方长篇小说主要在一个情节框架内扩展篇幅,与之相通的是,西方建筑也是在单一围合空间中去扩大体量。‎ - 30 -‎ C.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章回小说的文本由一段一段的故事连缀而成,其叙事结构属于典型的“缀段性”结构。‎ D. 在中国当代,城市建筑物又高又大,追求“量”的扩大,这是因为深受西方小说叙事传统的影响。‎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概念含义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 C项,“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演变”分析错误,原文第③段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而不变”。‎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证明了与西方长篇小说结构相比,中国明清小说‘缀段性’结构更有优势”分析错误,文章并没有比较中西方小说“缀段性”结构与“院落式”结构的优劣。‎ 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D项,“这是因为深受西方小说叙事传统的影响”分析错误。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结构受到中国古代建筑特点的影响,并没有进行反向推论。这种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 30 -‎ 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可以说在接近100%的情况下,学历低的人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就被筛选掉了。‎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不信的话,你只要上985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 30 -‎ 材料三:‎ 中国有句古语,叫“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不仅仅是过去,即使现在很多人也觉得太高的学历没有什么用,还是抓紧时间赚钱才是王道。但重视研发和人才培养的华为公司却并不这样认为,近期,华为内部顶级博士薪酬文件公开,8名博士年薪从100万到200万不等。‎ ‎8月23日华为AI芯片与全新计算框架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努力点亮人才灯塔,希望广纳全球英才,为华为发展做贡献,公布他们薪酬也是向全球告示,真正人才的价值,也欢迎他们加入华为。华为内部的心声社区挂出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6月20日在公司EMT(经营管理团队)内部的讲话。任正非称:“今年我们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们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 ‎(摘编自中关村在线)‎ 材料四:‎ 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这包括,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显著高于农民工,也包括本科院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 实际上,我们的大学中既然设置了这么多的专业,定然来自社会的客观需求,都有其合理的依据。而且,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所有专业毕业时的就业率都超过了86%。而且,半年之后所有专业的就业率都超过了91.8%。‎ - 30 -‎ ‎ 这意味着,无论学什么专业,只要一心向上,态度积极,都会在茫茫社会与复杂的职场中找到自己的岗位。将目光放长远,很难说未来什么样的专业能吃香。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正如诺基亚、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十年之后,谁也无法想象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十”能消灭哪些专业和工作。此语境下,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每一位个体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 ‎(摘编自中国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你的工作经历再多、情商再高,如果没有学历这一前提条件,很多好单位在招人时连机会都不会给你。‎ B. 就整体就业率情况来看,大学所有专业在毕业时就业率都能超过八成,半年后就业率能超过九成。‎ C. 根据材料二,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占比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和“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均占比最高。‎ D. 若千年后,一些专业可能会失去社会土壤,我们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自生能力。‎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在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全部都是985高校毕业生,而且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毕业生最多。‎ B. 从人均月薪万元以上的行业来看,非银金融和银行的人均月薪较高,因此,学生报考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专业。‎ C. 如今高学历人才更受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的青睐。华为公司高薪聘请博士生人才,就说明华为公司人才多、薪酬高。‎ D.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商品快速迭代,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6. 材料针对哪些传统观念完成了全新认知?请分条概括作答。‎ ‎【答案】4. C 5. D ‎ ‎6. ①经历比学历更重要。实际情况是,学历低的人在人职前投放简历的时候,就容易被筛掉,无从展现经历优势;②“百无一用是书生。”高学历没什么用,也挣不到什么钱。事实上,随着对科研和人才的越来越重视,学历高的顶级人才更容易获得高薪;③选择热门、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重要。实际上,“巨无霸”也可能倒塌,拥有持续学习能力、自生能力,才是让你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本领。‎ ‎【解析】‎ - 30 -‎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C项,“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占比最高”分析错误。材料二中银行和国防军工的“硕士博士占比(%)”分别是8.94和9.3,所以“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占比并不是银行最高,最高的是国防军工。‎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全部都是985高校毕业生”分析错误。材料一为“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 B项,“因此,学生报考专业会首选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专业”推断错误。学生报考专业不一定都只看收入。‎ C项,“华为公司高薪聘请博士生人才,就说明华为公司人才多薪酬高”分析错误,这只能说明华为公司重视研发和人才培养。‎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材料针对的传统观念有:​‎ - 30 -‎ 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百无一用是书生;选择热门、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重要。结合材料概括即可。如: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可知,“经历比学历更重要”这一传统观念是错误。再如:就群体来看,“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仍然是一个不变的真理。事实上,随着对科研和人才的越来越重视,学历高的顶级人才更容易获得高薪。可知“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一传统观念是错误的。又如: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商品迭代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一些看似强大无比、能吃一辈子的专业,很可能因为技术的创新而倏然落伍。正如诺基亚、雅虎、柯达等巨无霸的倒塌,许多专业很可能在几年之内就失去社会土壤。大学所学的专业,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都基本不会是吃一辈子的饭碗。‎ ‎【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卖白菜 莫言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定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在一年的三个季节里,我和母亲把这一百零四棵白菜从娇嫩的芽苗,侍弄成饱满的大白菜,我们撒种、间苗、除草、捉虫、收获、晾晒——每一片叶子都留下我们的手印——但母亲却把它们一棵棵地卖掉……我不由得大哭起来。‎ - 30 -‎ 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了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小时被牛犊或是被孩子踩一脚,所以它一直长得不旺,当别的白菜长到脸盆大时,它才有碗口大。发现了它的小和可怜,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但第二天它就打了蔫。母亲知道了真相后,赶紧将它周围的土换了,才使它死里逃生。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四里远。母亲让我帮她把白菜送去。我背起那只盛了三棵白菜、上边盖了一张破羊皮的篓子,沿着河堤那条小路,踽踽而行。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篓子落地时发出了清脆的响声,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道:“穷种啊!”然后她就踮着小脚,乍着两只胳臂,小心翼翼但又十分匆忙地下到沟底,将那棵白菜抱了上来。我看到那棵白菜的根折断了,但还没有断利索,有几绺筋皮联络着。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十分生气的样子,但也许是看到我哭得真诚,也许是看到了我黑黑的手背上那些已经溃烂的冻疮,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只是用一种让我感到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母亲就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终于到了集上。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她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是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她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用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她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不紧,那您就到市上去看看吧,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吧。”‎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老太太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问母亲:“这是谁?是你的儿子吗?”‎ ‎“是老小,”母亲答道,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将她胳臂上挎着的柳条箢篼放在地上,腾出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 30 -‎ ‎“你这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着的手却并不停止。‎ ‎“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劝说着她。‎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我看着那棵被剥成了核的白菜,眼前出现了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模样,心中感到阵阵忧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会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而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数着。‎ 等我放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卖白菜》这篇文章处处充满了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冲突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充满曲折意外,也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了--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B.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这里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把环境描写得低沉而压抑,主要目的是突出物质生活的困难。‎ C. 文章使用了较多笔墨写买菜的老太太,写她的挑剔衬托了母亲的隐忍善良,写她的精打细算反映了当时社会大多数人贫穷的生活状况。‎ - 30 -‎ D. 文章语言平易朴实,真实展现一个贫穷的时代,真实表达内心情感,对母亲的内疚之情抒发得隐忍而克制,却感人肺腑,令人回味。‎ ‎8. 文章反复提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 莫言的母亲不识字,有人却说:“莫言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试结合本文加以阐述。‎ ‎【答案】7. B 8. ①这棵最小的白菜是故事的线索, 呵护小白菜——跌落小白菜——卖小白菜——退小白菜,使情节脉络清晰。②对这棵最小的白菜,母亲小心呵护,隐忍售卖及被退回来时的伤心,真实地刻画了母亲坚强、隐忍和正直的形象特点。③即使是这么小的白菜,也成了“我”家谋生的来源,更显生活的贫穷,突出贫穷带来的伤痛。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 ‎9. ①母亲教莫言坚强:在生活陷人困境不得不卖掉最后三棵白菜时,她自己强忍着不哭,还教育“我”要做一个坚强的汉子;②母亲教莫言勤劳: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母亲带着“我”种104棵白菜,教会了“我”用勤劳去对抗饥饿;③母亲教莫言善良、隐忍(宽容) :在老太太百般挑剔之时,母亲不争不怒,让“我”懂得了宽以待人;④母亲教莫言诚实与知耻:“我”有意无意地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钱,母亲为此伤心、羞愧,母亲伤心的眼泪让“我”明白,人可以贫穷,但不能“欺诈”,不能因为贫穷丧失尊严。‎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项,“主要目的是突出物质生活的困难”分析错误。“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这里的环境描写其一是为了推动情节的发展,为“我”冻麻手,篓子跌落做铺垫,其二是为了表现人物在困境中绝望的心境。‎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物象作用的能力。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象,其作用不外乎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有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①文章题为“卖白菜”,章反复提到那棵最小的白菜,可见这棵最小的白菜是故事的线索。从呵护小白菜,到跌落小白菜,再到卖小白菜、退小白菜,使情节脉络清晰。‎ - 30 -‎ ‎②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开头部分对这棵白菜的描写,如“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等,为后文“我”卖白菜的具体举动做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对这棵最小的白菜,母亲小心呵护,隐忍售卖及被退回来时的伤心,真实地刻画了母亲坚强、隐忍和正直的形象特点。‎ ‎④有助于深化文章的主题。即使是这么小的白菜,也成了“我”家谋生的来源,更显生活的贫穷,突出贫穷带来的伤痛。无论是卖白菜的还是买白菜的,都是极为不易的,在这种环境之中,凸显出母亲的精神,在逆境之中保持坚强不屈的品行,白菜蕴含的是母亲对于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9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此题从莫言母亲对莫言的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母亲教莫言坚强、勤劳、善良、隐忍以及​诚实与知耻,注意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①“这么大的汉子,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在生活陷人困境不得不卖掉最后三棵白菜时,她自己强忍着不哭,还教育“我”要做一个坚强的汉子。‎ ‎②“从夏到秋,从秋到冬,在一年的三个季节里,我和母亲把这一百零四棵白菜从娇嫩的芽苗,侍弄成饱满的大白菜”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母亲带着“我”种104棵白菜,教会了“我”用勤劳去对抗饥饿。‎ ‎③“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在老太太百般挑剔之时,母亲不争不怒,让“我”懂得了宽以待人。‎ ‎④“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你今天让娘丢了脸……” “我”有意无意地多算了老太太一毛钱,母亲为此伤心、羞愧,母亲伤心的眼泪让“我”明白,人可以贫穷,但不能“欺诈”,不能因为贫穷丧失尊严。‎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 ‎①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 30 -‎ 二、古代诗文阅读( 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各题。‎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一句,作者用了陶渊明、谢灵运的典故来比拟参加宴会的人,赞美他们非凡的才华。‎ B.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这一句与前后文都形成了呼应,家乡可望而不可即,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C.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作者由乐转悲,且悲情浓烈,到最后都无法自拔。‎ D.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这一句作者借用汉文帝与贾谊的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之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 A项,“作者用了陶渊明、谢灵运的典故来比拟参加宴会的人”分析错误,典故应该是曹植和谢灵运。‎ B项,“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分析错误,“失路”指不得志,此句抒发怀才不遇之悲。‎ C项,“到最后都无法自拔”分析错误,文章后半段由悲转壮,作者情绪高昂。‎ - 30 -‎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放眼远望,胸襟刚感到舒畅,超逸的兴致立即兴起,排箫的音响引来的徐徐清风,柔缓的歌声吸引住飘动的白云。像睢园竹林的聚会,这里善饮的人,酒量超过彭泽县令陶渊明,像邺水赞咏莲花,这里诗人的文采,胜过临川内史谢灵运。(音乐与饮食,文章和言语)这四种美好的事物都已经齐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两个难得的条件也凑合在一起了,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假日里尽情欢娱。苍天高远,大地寥廓,令人感到宇宙的无穷无尽。欢乐逝去,悲哀袭来,我知道了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西望长安,东指吴会,南方的陆地已到尽头,大海深不可测,北方的北斗星多么遥远,天柱高不可攀。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萍水偶尔相逢,大家都是异乡之客.怀念着君王的宫门,但却不被召见,什么时候才能够去侍奉君王呢?呵,各人的时机不同,人生的命运多有不顺。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使梁鸿逃匿到齐鲁海滨,难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时代?只不过由于君子安于贫贱,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主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北海虽然十分遥远,乘着羊角旋风还是能够达到,早晨虽然已经过去,而珍惜黄昏却为时不晚。孟尝君心地高洁,但白白地怀抱着报国的热情,阮籍为人放纵不羁,我们怎能学他那种穷途的哭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英,字敦复,江南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父忧归,服阕,授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圣祖命择词臣谆谨有学者日侍左右,设南书房。命英入直,赐第西安门内。词臣赐居禁城自此始。时方讨三藩,军书旁午0,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幸懋勤殿,与儒臣讲论经义。英率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慎密恪勤,上益器之。幸南苑及巡行四方,必以英从。一时制诰,多出其手。‎ 二十年,以葬父乞假,优诏允之。英归,筑室龙眠山中,居四年,起故官。编修杨煊撰都统、一等公佟国纲祭文失辞,坐夺官流徙;斥英不详审,罢尚书,寻复官。三十六年,典会试。寻以疾乞休,不允。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 - 30 -‎ 英性和易,不务表襮⑨,有所荐举,终不使其人知。圣祖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四十年,以衰病求罢,诏许致仕。濒行,赐宴畅春园,敕部驰驿③如制。四十四年,上南巡,英迎驾淮安,赐御书榜额。随至江宁,上将旋跸,以英恳奏,允留一日。时总督阿山欲加钱粮耗银供南巡费,江宁知府陈鹏年持不可,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及英入见,上问江南廉吏,首举鹏年。阿山意为沮,鹏年以是受知于上为名臣。‎ 英自壮岁即有田园之思,致政后,优游林下者七年。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诰诚子弟。四十七年,卒,谥文端。世宗读书乾清宫,英尝侍讲经书,及即位,追念旧学,赠太子太傅,赐御书榜额,揭诸祠字。雍正八年,入祀贤良祠。‎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军书旁午:军书,军队中来往的公文。旁午,比喻事务繁杂。“军书旁午”用来形容军事繁忙。②襮:张扬、炫耀之意。③驰驿:旧时官员入觐或奉旨出京,由沿途地方官提供食宿及马匹。‎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B. 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C. 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D. 阿山怒鹏年/欲因是罪之/供张故不办左右/又中以蜚语/祸将不测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阕,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职务。‎ B. 圣祖,是康熙皇帝的庙号。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示立庙祭祀之意。‎ C. 致政,意思是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常被称作“致政”,除此之外,也常用致事、致仕、休政等名称。‎ D. 谥,谥号。即: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根据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来追加的褒扬性的评价。‎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英才学卓著,备受康熙赏识。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康熙让张英人值,而且还赏赐位于西安门内的宅院给他。‎ B. 张英做事勤勉,深为康熙倚重。康熙巡行天下,一定要张英陪同,当时的很多诏令,都是出自张英之手,甚至连一等公佟国纲的祭文也是由张英亲自撰写的。‎ C. 张英始终敬慎,皇帝恩宠有加。康熙四十年,皇帝答应了张英的退休请求,在畅春园赐宴,并下令地方官按官员奉旨出差的规定,沿途为他提供所需。‎ - 30 -‎ D. 张英侍讲世宗,世宗雍正给予其殊荣。雍正登基后,不仅赠与张英太子太傅之衔,还亲笔书写榜额,挂在他们家祠堂屋檐之下,这种殊荣也足以表明张英深受器重。‎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英率辰入暮出,退或复宣召,辍食趋宫门。‎ ‎(2)阿山意为沮,鹏年以是受知于上为名臣。‎ ‎【答案】11. B 12. D 13. B ‎ ‎14. (1)张英一般都是早晨进宫,傍晚才出来,有时刚刚出来又被宣召,便停止进餐快步跑向宫门。‎ ‎(2)阿山愿望(被阻止)落空了,陈鹏年因张英的举荐被皇帝了解、认可并成为天下有名的大臣。‎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阿山对陈鹏年很气愤,想要借此治他的罪,因此供给陈设故意不予置办,(皇帝)左右的人又用流言中伤陈鹏年,他即将面临的祸患无法预料。‎ 从下文可知,“欲因是罪之”的主语应该是阿山,因此排除AC两项。又,“左右”是指皇帝身边的近臣,是“中以蜚语”的主语,故排除D项。‎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D项,“根据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来追加的褒扬性的评价”解说错误。谥号不仅用来褒扬,也可用来表贬抑之意。‎ 故选D。‎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 - 30 -‎ 项,“甚至连一等公佟国纲的祭文也是由张英亲自撰写的”分析错误,佟国纲祭文为杨碹所写。原文表述为“编修杨煊撰都统、一等公佟国纲祭文失辞”。‎ 故选B。‎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率,一般;或,有时;辍食,停止吃饭;趋,快步走。‎ ‎(2)为,成为;沮,落空;以,因为;受知,被了解、认可。‎ ‎【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 ‎ ‎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 ‎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  “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 ‎ ‎ 3.剔除无效信息 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 30 -‎ 张英,字敦复,江南桐城人。康熙六年进士,通过选拔成为翰林院庶吉士。父亲去世他回家守丧,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朝廷)授予编修之职,任职日讲起居注官。多次升迁,官至侍读学士。康熙十六年,圣祖(康熙)下令选拔忠诚谨慎且有学问的文学侍从每天陪侍左右,并设立南书房。命张英入内当值,赐给他西安门内一座宅院。文学侍从被皇上赏赐宅院就是从此开始的。当时正在讨伐三藩,军事繁忙,皇上白天在乾清门处理政务之后,立刻驾临懋勤殿,和儒臣讲论经义。张英一般都是早晨进宫,傍晚才出来,有时刚刚出来又被宣召,便停止进餐快步跑向宫门,(始终)思虑谨慎严密,行事恭敬勤勉,皇.上更加器重他。(皇上)亲临南苑猎场以及巡行天下,一定让张英侍从。一时间天子诰命,大多出自他手。‎ 康熙二十年,因为安葬父亲向皇上请假,皇上下发褒奖诏书答应他的请求。张英回乡后,就在龙眠山中建造房子,住了四年,(守丧结束后,)恢复旧职。编修杨煊撰写都统、一等公佟国纲的祭文言辞不当,被判定剥夺宫职流放;(皇上)训斥张英没有详细审查,罢免尚书之职,不久又恢复官职。康熙三十六年,主持会试。不久后因病自请退职,皇上没有答应。康熙三十八年,授予文华殿大学士。‎ 张英性格温和,平易近人,做事不追求张扬炫耀,他所举荐过的人,最终也不让他们知道此事。康熙帝曾对执政大臣说:“张英由始至终恭敬谨慎,有古代大臣的风范。”康熙四十年,因身体衰老且有病在身请求罢职,皇帝下令准许他辞官退休。临行前,皇帝在畅春园赏宴招待他,并命令地方官,按照官员奉差出京的规定,沿途提供相应供给。康熙四十四年,皇帝南巡,张英在淮安迎驾,皇帝赐给他亲笔书写的匾额。张英跟随皇帝巡游至江宁,皇帝将随即起驾回京,因为张英的请求,答应多留一天。当时,总督阿山想要增加钱粮耗银来提供皇帝南巡的费用,江宁知府陈鹏年主张不可以这样做,阿山对陈鹏年很气愤,想要借此治他的罪,因此供给陈设故意不予置办,(皇帝)左右的人又用流言中伤陈鹏年,他即将面临的祸患无法预料。等到张英觐见,皇帝问他江南廉洁官员有哪些,张英首先推举陈鹏年。阿山愿望落空,陈鹏年因张英的举荐被皇帝了解认可并成为天下有名的大臣。‎ 张英自壮年起就有归隐田园的想法,退休后,在田园悠哉地生活了七年。写下了《聪训斋语》《恒产琐言》,他用“务本力田、随分知足”(作为家训)告诫后人。康熙四十七年去世,谥号文端。雍正帝在乾清宫读书期间,张英曾经给他讲解经书,等即位后,回忆起昔日读书之事,追赠张英为太子太傅,赏赐亲笔书写的匾额,高悬在张英家的祠堂檐下。雍正八年。张英入肾良祠接受祭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金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①。三十六峰长剑②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③,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④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 30 -‎ ‎[注]①新亭:语出《世说新语》“新亭对泣”,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当时蒙古兵南攻,金朝被迫迁都汴京(今开封)。②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长剑。③幽并:幽州和并州的并称。约当今河北、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辽宁一部分地方。其俗尚气任侠。④钓鱼坛:指东汉隐士严光在富春江的钓坛。‎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三句凸显词人的忧国之情,词人醉后天不亮就起来舞剑,并且吟诗感叹人生短暂。‎ B. 西北神州沦陷,值此国难,令人神伤,而“三十六峰”三句陡转,表明词人壮心不泯。‎ C. 下片开头三句发出悲慨,虽然词人自认为豪侠,但双鬓已斑白,仍未为国立功。‎ D. “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虽年老,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 ‎16. 简要赏析结尾处“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的表达效果。‎ ‎【答案】15. D 16. ①遥想隐居的严光,以“泪”直抒胸臆,抒写自己隐居的无奈和对时局的担忧。②以景结情,以风雨交加、昏暗不明之景营造凄清悲怆氛围,表达词人内心浓烈的悲愁。③用典,引用严光隐居垂钓,使语言含蓄隽永。④运用叠词“浩浩”“冥冥”,增强语言韵律感,强化词人内心的悲哀。‎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D项,“两句以问句表达豪情,虽年老,仍想建功立业,封侯留名”分析错误。“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承接上句而来,鬓已斑白,一事无成,进而悲叹自己无法青史留名,表达了强烈的感伤之情。‎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 30 -‎ ‎“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运用典故,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泪”,直抒胸臆,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十分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以景结情,营造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的氛围,抒发悲情。‎ ‎【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词赏析:‎ - 30 -‎ 起句突兀,写醉中闻鸡起舞,表示正值国家多事之秋,系心社稷,欲有所为。闻鸡起舞这个故事,后来成为英雄豪杰报国励志的范典。“醉来”二字,隐涵沉痛和忿激。当时金庭君昏政乱,皇族倾轧,国势日颓,大厦将倾,词人喝酒醉后,忧国的情绪冲破自我克制,表现出本能的狂放的冲动。一听到中夜鸡鸣,便立即起身,长袖舞剑,气概凌霄。词人此时心境,与当年横槊赋诗,以天下为己任的曹操一样,壮怀磊落,忧从中来,惊感时局危迫。《短歌行》首创于曹操。当时汉室危倾,天下大乱,百业凋敝,生民涂炭。曹操宴上酒酣,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当以慷,幽思难忘……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座者无不涕泣。这就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短歌行》,词人故说它“壮心惊”。这两句,也是对首句的串说,因为《短歌行》亦曹操醉中起舞所赋。作者在此强调人生短促、事业无成的忧忿。“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金朝曾占有中国西北疆域,当时,“西北神州”为元人所占,故有此说。词人与金朝的有为志士,就象东晋诸名士一样,痛心国土沦丧,但欲救国而不能,只得聚会新亭,一洒忧国之泪。其中也含有词人当“戮力王室,克复神州”的寓意。词人刘克庄亦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玉楼春》)的名句。“新亭”,在江苏省江宁县,东晋诸名士常于此饮宴,感国土沦丧,叹息流泪,而王导激愤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依旧一新亭”,语浅惰深,点破了历史的惊人相似之处,亦道出首句“醉舞”之隐衷。“兰十六峰”以下三句,来了一个大跌宕,感情由悲壮低沉突变为高昂亢脊,形成一殷压抑不住的强大冲力,将全词情感高潮推向顶峰。嵩山为五岳之中,词人将之喻为倚天矗立的三十六柄犀利的宝剑。想象奇特,夸张形象。其间又运用宝剑精气上射牛斗的典故,说这三十六柄长剑,气象郁勃峥嵘,豪光紫气,上贯斗牛之间,这正是词人磊落胸怀和报国壮志的形象写照。上片八句,四处顿挫,抑扬郁勃,上凌九霄。‎ 下片主要写老大无成,理想落空的悲慨。“古来豪侠数幽并”,承上启下。涵意有两层:一是说幽并多豪侠之士,但那已是往古的事,今之金廷却不多见;二是作者自谓,遗山乃并州人,他称自己尚存燕赵豪侠气概。《金史》称词人“歌谣慷慨,挟幽并之气”(《元德明传附元好问》),可见并非虚言。这是遗山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他的自信。“鬓星星,竟何成”承前句而发,言己虽乃幽并豪侠之士,但丝竹中年,遭遇国变,忧愁催白了鬓发,不能为国立功,竟坐看西北国土沦亡。凄戚感伤和愤懑之情,溢于言表。“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是词人忿激之辞。意即,由于自己不在其位,报国无门,他日封侯,历史的编简定是为他人而青了这里,他借用杜甫《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其一)“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陈句,与杜诗命意相同。遗山当时已三十三岁,尚未贵显,遂叹借此身已是封侯无望。最后,词人表示自己既然用世无望,便只好独善其身,隐居屏迹。元好问在此词末自注云:“钓坛见《严光传》”。可知其虽珠到过桐庐。却也是以严光自比。但是,词人的遁隐,不是政作飘逸萧散,而是出于沉痛的社会政治原因。“风浩浩,雨冥冥”便是将风雨如磐,天地迷冥这大自然为之悲泣堕褶的氛围,来作为环境渲染,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十分忧愤悲伤。‎ 上片歇拍“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蝾”,是词人内心深处的本质情感,所谓酒后吐真言是也。“一掬钓鱼坛上涸,风浩诰,雨冥冥”,是写词人迫于客观形势万不得已的抑情绪的物化。这两种不同的境界,一豪壮,一悲凉,它代表了词人精神面貌的两个方面。前者兴会飚举,豪气磅礴,志贯长虹,后者感慨怨悱,气象萧森,猿哀鹤唳。这种心理矛盾的尖锐冲突,造成词人深沉的痛楚,是此词基调。作为幽并豪侠,不能一展雄才,栖迟零落,世道的昏昧,亦可以想见。爱国的词人,焉能不面对钓台,悲泪滂沱。这首词豪壮郁勃,磊落直率,挟幽并之气,能代表遗山词的风格。‎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认知有限的两句是:“____,_____”。‎ - 30 -‎ ‎(2)《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表现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 ‎(3)《滕王阁序》文风华丽,写景独具特色,“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山岭辽阔无边,河流迂回至极的自然之美。‎ ‎(4)《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在前朝任职的目的以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 ‎【答案】 (1). 朝菌不知晦朔 (2). 蟪蛄不知春秋 (3). 舟遥遥以轻飚 (4). 风飘飘而吹衣 (5). 山原旷其盈视 (6). 川泽纡其骇瞩 (7). 本图宦达 (8). 不矜名节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晦、朔、蟪、蛄、飚、纡、宦、矜。‎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历代皆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______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中。‎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只占两成,只有 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 的路上!‎ - 30 -‎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___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B. 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C. 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D. 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19. 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只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只占两成 C.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只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D.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嫌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只占两成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B.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C. 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D. 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答案】18. D 19. B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 30 -‎ 第一空: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快马加鞭,对快跑的马再打几鞭子,使它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文中批评家长加快孩子成才,用“揠苗助长”更符合语境。‎ 第二空: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语境中形容人少,应该用“屈指可数”。‎ 第三空: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根据此处语境是家长培养孩子的行动和目的相反,所以用“南辕北辙”。‎ 第四空:璀璨夺目,光辉灿烂耀人眼睛。光彩照人,用以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美好,或艺术成就辉煌,令人注目、敬仰。此处语境是指星光耀眼,所以用“璀璨夺目”更为恰当。‎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项,句式杂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应改为“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或“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 C项,成分赘余,“超过七成多”应改为“超过七成”或“七成多”。‎ D项,成分残缺,“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之前少了介词“以”。‎ 故选B。‎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括号内的内容是指出家长的错误之处,应根据本段内容填写,括号前面提到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这是家长不应该做的事情,接着就提出假设,如果这样做了,就会反复复制方仲永的悲剧。填写的内容应和前后文照应,前面是行为、目的,后面是结果,行为的顺序应和“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致,关键词是“空想”“虚名”,所以衔接最恰当的前两句是“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而“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则是导致的结果,和文末的句子相照应。AB两项前后颠倒,C项符合行为、目的、结果的顺序,D项目的和结果顺序颠倒。‎ 故选C。‎ - 30 -‎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垃圾分类是垃圾进行科学处理的前提,为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奠定基础。①_____。一是将易腐有机成分为主的厨房垃圾单独分类,为垃圾堆肥提供优质原料,生产出优质有机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减少化肥施用量;②_________________,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三是提高了废品回收利用的比例,减少了原材料的需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四是③_________,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 ‎【答案】 (1). 那么,垃圾分类的好处有哪些呢? (2). 二是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 (3). 普及环保与垃圾分类的知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题属于补写上下句题。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补写句子”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文本。‎ 通过前语境确定中心话题为“垃圾分类”,根据后语境确定第①空应该是总结下文的中心句,根据一、三、四的内容“为……提供……,为……奠定基础……有利于……减少了……提升……形成……”分析出共性点为“垃圾分类的好处(或裨益)”,据此确定第①空答案。‎ 根据上下文很容易判断出②处应该是好处“二”,而且应该是对下文“减少了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含量,有利于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处理的水、土壤、大气污染风险”的总结,再参考另外三点,结构谋篇的思路也是先总结分类的角度,仔细分析所统领的部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无害化处理”,可以判断总结句的信息应该是针对“有害垃圾的处理”,所以第②处应该填写“二是将有害垃圾分类出来”。‎ 第③处方法同第②处一样,先看统领部分的信息“提升全社会对环卫行业的认知”“‎ - 30 -‎ 形成尊重、关心环卫工人的氛围”,可见应该是关于“怎么做”而谈,所以第③空应该填“宣传或者普及垃圾分类(环保)的常识”‎ ‎【点睛】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有些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一句话百样说,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曾老是名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满的缘故。高明的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给孩子留条“缝隙”‎ 在周围,时常能耳闻目睹现在的独生子女大多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他们得到长辈的溺爱后,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并且出现了很多违背大人意愿的行为,使做家长的满腹苦楚。 ‎ 就这个问题,笔者看到“青年博览”里有一篇文章,现摘录以下: ‎ 曾祖父是一名好木匠。晚年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留一条缝隙。”木工活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密则密,不然易散落。时下,有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 看到上面的这段文字。我联想到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是木匠的原理可以借鉴吗? ‎ - 30 -‎ 教育孩子,也是需要:“注意:留一条缝隙。”如果你家长的“叨唠”太完美了,对孩子这也放心不下,那也放心不下,吃喝等日常生活照料得无微不至,就会出现孩子的种种不可理喻的怪现象。比如,有的家长为孩子的粗心毛病大伤脑筋,早晨,总要提醒他们书本带了?钥匙放入口袋中了等等。然后,家长抱怨,孩子这样大了为何改不了这个毛病?在我看来,孩子的丢三拉四习性,根源在你家长,因为孩子想到我妈妈或爸爸总是会提醒我、会给我安排妥当,他就会在心里产生对待这件事习以为常,自己不在乎了。这就叫做条件反射,大家说对吗? ‎ 再来说说我儿子小时候的一事。他上学骑自行车,以前都是我为他轮胎打气,因为看他人小力气小。过几天就会操心把他的自行车检查一番,看看是否轮胎有气,车子有什么不适等。一次,我出差了半月,就没有人在乎他的车子了,想到妈妈从来不会顾问他的车子,想着只有依靠自己了。他就自己学会了为他的“交通工具”作简单的维护,比如打气等。有一年的冬季,一个下雨的早晨,他骑车经过车来人往的小桥,突然迎面来了个三轮车夫,在避让途中,他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 放学回家他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骑车摔跤了,还好没有伤着身子。可是不幸的是,正巧碰到一个水坑,里面的毛线裤、棉毛裤、连短裤也湿了。当时,快要早自习,我只有咬咬牙骑到学校,然后穿了一天的湿裤子。”从那天起,他学会了坚强,还懂得了骑车要小心。后来上学路上从来没有发生过摔跤等事件。这就是叫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吧。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应当放手让他们摔一跤,这也是成长途中身体里必需灌输的“营养品”。 ‎ 有一种“爱”其实是害。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在将来独自步入人生的考场时,能轻而易举地面对征途中永远无法料及的莫测风云。朋友:请注意,不要走入“爱”的误区,现在就该放手“留一条缝隙”给孩子吧。‎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材料作文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懂作文材料,继而进行立意分析,列出几则立意,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及自身积累,选择适合自己写作的最佳角度进行写作。‎ ‎【审题】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写作时,此题可实写,也可虚写,因为“缝隙”不单可以实指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还可比喻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留一道缝隙”,关键在于一个“留”字。应该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缝隙”?(现象)现实生活中,做人处事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应“留一道缝隙”。为什么要“留一道缝隙”?(意义)以此可以留足空间,避免出现问题。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缝隙”?(方法)如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包容。“留下一道缝隙”应该注意什么?(告诫)该疏则疏,恰到好处。如此一问,思路定然豁然开朗。材料中要求“丰满”,装修反而会失败;留一道缝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联想到:做人和处事,如果时时处处追求“丰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紧张,就会裂变。同样,一个人把所有行为都目的化,就会把自己的理想挤压得变形。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可给社会留一个可供吻合的人际空间。 ‎ - 30 -‎ 参考立意: ‎ ‎1.艺术创作上追求含蓄,留给别人想象的空间,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冰山原则”“留白”等。‎ ‎2.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留后路。‎ ‎3.朋友、夫妇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 ‎4.给持不同见解者留缝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 ‎5.保护环境: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空间)。‎ 参考素材:‎ ‎1、当你对无休无止的奋斗追求感到厌倦时,当你对遥不可及的理想目标感到无奈时,当你对任性逆反的少爷公主感到失望时,当你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困惑时,给生活留一道缝隙吧,让清新的泉水渗入其中,滋润你疲惫的心。‎ ‎2、给自己留一道缝隙,方能轻松快乐的生活。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人过于追求完满,追求成功,追求金钱名誉,有的人甚至苦苦寻觅一生,就算最终得到心中所想,却已日薄西山,人生的快乐和多彩被纷飞的文件和无尽的应酬所代替。睿智的人却懂得给自己留一道缝隙,在疲惫之时跳出圈子,去享受自由的生活,同时也暗中蓄积能量,为下一次冲刺作准备。他们既享受了生活,亦更容易取得成功。‎ ‎3、给理想留一道缝隙,方能坦然面对失去。理想本是人生的指南针,一生奋斗的方向,但过于盯紧它就难免会发生“目的颤抖”,结果适得其反。很多人太过于坚定地固守原本不可企及的梦想,如同攀援一根高耸入云的石柱,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感动,但却终会因体力不支,心力交瘁而重重摔下,一蹶不振。给理想留一道缝隙吧,通过变通和调整,从而更有信心更有把握实现理想。 ‎ ‎​4、给子女留一条缝隙,方能使自己和孩子获取快乐。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用殷切的希望为子女构建人生的道路,用慈爱的眼神给子女施以无形的压力。他们将孩子的人生历程设计的完美无缺,殊不知在爱的压力下,多少孩子不堪重负而如木地板一般因太紧而挤压开裂,扭曲变形,所以他们逆反任性。给子女留一条缝隙吧,不要因为期望质太高、要求太严、管理太细而束缚了孩子,让他们,也让自己丧失了快乐。 ‎ ‎5、给他人留一道缝隙,方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交往之时,留一道缝隙,不是懦弱退让,而是一种大度和智慧。若事事计较,工于心计,不留一点回旋余地,只会既伤人又伤己。给他人留一道缝隙,互相尊重、互相礼让,才会使友谊更加地久天长,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 - 30 -‎ ‎6、给生活留一道缝隙,给未知的生活领域留一些变化的余地,你就能进退自如,有准备去应对各种变化,如同留过缝隙的木板,无论外界发生什么变化,用“缝隙”去调节它,解决它,生活的“地板”就会更加平整、美满!‎ 行文结构:‎ 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根据材料确定一种立意,给文章拟一个明确的标题。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根据立意,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论证部分,可以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结构。论证过程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观点。‎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 ‎ - 30 -‎ ‎ ‎ - 3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