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江西师大附中 2020 届高三三模语文考试卷 命题人:江西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 位置上。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长期以来,无论民间的济贫活动还是政府减贫干预,大都承载特定价值诉求或意识形态。 20 世纪以来,西方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与转型,既是各国政治经济演变进程,也是主流意识 形态的变迁过程,还是福利思想史的现实形态。随着“政策科学”研究的兴起,贫困研究与 减贫干预转向科学化的模式,并带来反贫困特定维度上的效率与进步。然而技术化的贫困干 预始终无法回避政治权力的制约,贫困治理的最优解依然只存在于理想情景,因而,有必要 打破意识形态与科学研究的藩篱,尝试在意识形态话语与政策科学研究之间建构互动空间, 突破实证研究“经验——理论”科学环的束缚,探索将政策及政策实践融入研究流程的路径。 2012 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发展和变化,贫困 的发生情境、反贫困行动的背景以及经济社会诸多领域的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扶贫理 论演进和实践发展的前提与边界,这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全新机遇,也是扶 贫领域包括中国脱贫攻坚学术研究反思与革新的良好契机。2018 年中国提出的打好精准脱贫 攻坚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关联,从“短板”的角度审视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社会 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向共产主义理想的探索。 脱贫攻坚的实践在不断取得减贫成效的同时,也为反贫困理论创新提供了契机。基于脱 贫攻坚的基本方略以及深入实践,中国学术界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延伸和拓展了扶贫思想, 主要体现在贫困识别与瞄准技术方面、反贫困与贫困治理议题以及反贫困理念等方面。已有 的研究不仅充分解释了何以“瞄不准”,何以偏离目标,同样也为政策瞄准提供了诸多用以 改进的机制和对策建议。针对政策执行情境的约束,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驻村帮扶”成为 破解上述难题的可行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 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进入了新的历史高度,其关键在于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推进了脱 贫攻坚实践,影响了贫困发生和反贫困实践的诸多结构性要素,从而为相关研究带来了全新 的问题和经验,极大地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并形成了诸多可借鉴的模式。具体而 言,集中体现在: 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层面。此外,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 - 2 - 不仅需要好的经验和素材,同样需要好的讲述与呈现,这就需要研究者能够在脱贫攻坚的中 国话语与反贫困的全球议题之间实现创造性的转换,从基于特殊经验的理论话语迈向具有一 般性的理论命题。 (摘编自黄承伟、袁泉《论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技术化贫困干预的治理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最主要是受政治权力的影响。 B. 中国提出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既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审视,又是对社会理想的探索。 C. 解决脱贫治理机制的问题,依靠的是政策改进和学术界开展的系列扶贫思想的研究。 D. 中国扶贫开发理论创新能够达到新的历史高度,关键在于发挥了政治体制上的优势。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给出研究思路的方式,以突出中国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B. 文章以脱贫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的相互影响为前提,具体论证了“驻村帮扶”的可行性。 C. 文章针对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论证。 D. 文章论证脱贫攻坚理论,是从一般到个别并要求理论最后上升到一般的顺序展开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福利体制的形成与转型,也是其政治经济、主流意识形态和福利思想的演变过程。 B. 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在新历史条件下产生了诸多发展和变化,改变了扶贫理论演进 和实践发展的前提与边界,这是中国乃至全球减贫事业发展的全新机遇。 C. 脱贫攻坚这一实践过程,不仅可以带来看得见的成效,还可以提供理论创新契机。 D. 如果要讲好中国脱贫的案例,不但要突破实证研究,更需要好的经验、素材和形式。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 项,“最主要是受政治权力的影响”错,原文是“无法回避政治权力的制约”; C 项,“解决脱贫治理机制的问题,依靠的是政策改进和学术界开展的系列扶贫思想的研究” 错,原文说“克服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靠的是“驻村帮扶”这一实践,而且是“一定程 度上”,选项则把这一可能性变为了肯定性; - 3 - D 项,“政治体制上的优势”有误,原文表述是“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 项,“具体论证了‘驻村帮扶’的可行性”分析错误,结合文本内容“针对政策执行情境的 约束,在脱贫攻坚实践中,‘驻村帮扶’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可行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克服 了一些治理机制的缺陷”分析,文章并没有“具体论证”。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 多种多样,有直接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 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直接 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 意把握关键句子、显性内容,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标题、论点或分论点、结论 性句子等。 D 项,“如果要讲好中国脱贫的案例,不但要突破实证研究,更需要好的经验、素材和形式” 递进关系颠倒了,原文说“讲好中国的减贫故事,不仅需要好的经验和素材,同样需要好的 讲述与呈现”,选项把次序颠倒了。 故选 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 4 -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 13000 亿斤。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 年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上。国内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虽然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仍然无法完全 做到自给自足。国际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于旭波说。 我国耕地占全球近 10%、淡水资源占 6%,却要养活全球近 20%的人口,资源与人口完全不对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正由“吃得饱” 向“吃得好”转变,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来适当调剂余缺。 增强保障粮食安全应该植根于国内粮食供应基础之上。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每年在 4 亿 吨左右,仅占我国年消费量的三分之二。此外,当前我国粮食个别品种供求矛盾突出,大豆 对外依赖程度超过 80%,优质粮食供给成为“短板”。 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从中长期看,无论中国还是全球,粮食安全都隐患不少, 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扩大贸易流通,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提升整体 粮食安全水平。 (刘慧《我国筑牢粮食安全屏障》,选自《经济日报》2019 年 1 月) 材料二: “到 2020 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18.65 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 15.46 亿 亩,确保建成 8 亿亩,力争建成 10 亿亩高标准农田。”1 月 24 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土 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解读《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时说。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严格实施耕地的数量保护,既要‘少占’,也要‘补足’。 就是说要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同时要拓展补充耕地渠道。”对于加强保护耕地质量,余 欣荣说:“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 - 5 - 耕地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论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关 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王立彬《“农地农用”原则碰不得》,选自《光明日报》2018 年 9 月) 材料三: 《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显示,近 5 年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约 束加剧的情况下,科技对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不断加大,粮食产量自 2013 年以来连 续 5 年都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上。在品种上,2012 年以来我国选育推广了超级稻、节水抗旱 小麦等一大批稳产高产新品种;在技术上,面向全国发布推广了粮食稳产增产、农业防灾减 灾、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储运保鲜等先进实用的技术;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 生育期作业机械已基本形成规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 2012 年的 53.5%提高到 2017 年 的 57.5%。 数据显示,2014—2017 年,全球农业领域论文总发文量排名前 5 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 国、英国、巴西和印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指出,中国是 2014—2017 年全球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但授权率仅为 13.2%,在二十二个国家中排名第九。 中国发明人主要申请地区仍在本国,国外专利布局量相对较低,技术创新主体主要由高校和 科研机构组成,农业企业表现极弱。 (摘编自杨舒《专家解读<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8 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 13000 亿斤,国内粮食市场基本稳定。但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 源人均占有水平低,粮食仍无法完全做到自给自足。 B. 老百姓对粮食消费的需求不断升级,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国际贸易是调剂余缺, 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C. 从 2013 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多年连续增产且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上,有力地稳定了我 国粮食市场,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D.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升,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主要表现 在品种、技术和农业机械方面。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到 2020 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18.65 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 15.46 亿亩, 这是国家对耕地保护的要求。 - 6 - B. “少占”意味着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转用管控,“补足”则意在治理退化耕地,修复 污染耕地和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 C. 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都不及全球的十分之一,人口却近全球五分之一。人多地少的基本国 情决定了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耕地保护好。 D. 尽管我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多,但质量方面仍有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结构需调整, 要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实力。 6. 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如何才能保障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 【答案】4. C 5. B 6. ①严守耕地面积底线,保护耕地质量;②加强国际合作,使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③发 展农业科技,促进粮食生产。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 项,“多年连续增产”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粮食产量自 2013 年以来连续 5 年都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上”,材料中并无涉及“多年连续增产”。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 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划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 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 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B 项,“‘补足’则意在治理退化耕地,修复污染耕地和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错误。结合 “‘严格实施耕地的数量保护……就是说要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同时要拓展补充耕地渠 道。’对于加强保护耕地质量,余欣荣说:‘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 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耕地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 养生息’”分析,“补足”指补充耕地,“治理退化耕地,修复污染耕地和统筹推进耕地休 养生息”是保护耕地质量的措施。 故选 B。 - 7 -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 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 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结合“到 2020 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18.65 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 15.46 亿 亩,确保建成 8 亿亩,力争建成 10 亿亩高标准农田”“对于加强保护耕地质量,余欣荣说: ‘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耕地的综 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论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 好,绝不能有丝毫闪失”等分析,需要严守耕地面积底线,保护耕地质量; 结合“国际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需要通过国 际贸易来适当调剂余缺”“无论中国还是全球,粮食安全都隐患不少,风险仍然存在,需要 各国加强合作,扩大贸易流通,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提升整体粮食安全水平”等分 析,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使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 结合“科技对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不断加大”“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 2012 年 的 53.5%提高到 2017 年的 57.5%”“在技术上,面向全国发布推广了粮食稳产增产、农业防 灾减灾、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储运保鲜等先进实用的技术;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 物全生育期作业机械已基本形成规模”等分析,发展农业科技,促进粮食生产。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 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 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 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 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 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 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 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 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 8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红孩子 楸立 我叫陈延安,但我还有好多名字,比如王海、吴小洲、常京京、霍小武等等。这些名字 都是在我每次换新家后,爸妈起的。我不知道爸妈为什么这么做,但我清楚爸妈这么做肯定 有他们的道理。我说过我经常搬家,今天在上海,明天到常州,半年后又到了南京。我和爸 爸手里那只褐色的老皮箱一起,无声地四处漂泊。爸妈的真实名字我不知道。我叫王海时, 爸爸叫老王,叫吴小洲时,他自然就随我姓吴了。妈妈长得很美,我的记忆里妈妈很少说话, 她总像爸爸的助手。 爸爸妈妈出去办事时,把我一个人锁在木屋里。白天从窗子上向外张望,马路上小孩子 们穿着花衣服,和他们的爸爸妈妈手牵手上幼稚园、去戏院,我心里就好羡慕。这些对于我 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不能和孩子们交朋友,不能和周围的人说话,甚至在楼下的空地里 晒太阳也是不允许的。 巷口有几个梳着麻花辫的小女孩,正在跳房子做游戏,我在窗子里向她们摆手,可她们 看不到我,能和她们一起玩该有多好呀!这时门开了,妈妈走进来,我急忙把手藏到身后。晚 上,我蜷缩在被子里,屋子里静得可怕,屋檐上猫的叫声那么瘆人,角落里总有个黑影张牙 舞爪地准备吞噬我,我把被子蒙起来动也不动,耳朵里听到的全是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声。 不要认为我是个被遗弃和拐来的孩子,我是爸妈亲生的,他们很疼我、很爱我,一家人 在一起时,爸爸亲着我的小脸蛋说:“孩子,你长大了就知道这一切是为什么了。” 我爱做梦,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有一次问妈妈:“家里的表坏了吗?”妈妈说我的 耳朵出问题了。可我的耳朵好好的。 那年的冬天特别冷,我们在这座城市换了三个地方,爸妈分头出去的时间多了起来。一 天深夜,我在被子里听到妈妈和刚进门的爸爸小声谈话,好像什么人变坏了,中央让赶快转 移。 妈妈问:“什么时候走?”爸爸坐在床沿上低头吸口烟说:“明天你先走,我去把这次的 任务完成了!”我看到妈妈从老皮箱里取出一支乌黑锃亮的小手枪,递给爸爸。 天刚发亮,爸爸就出去了,妈妈为我穿好衣服,拎起那只皮箱领我下了楼。我的小手被 她牵着,上了一辆黄包车,我抬头望了望住了仅十几天的老木屋。 黄包车到了江边码头,我和妈妈登上一艘油轮,妈妈时不时地看着手腕上的表,焦急地 - 9 - 盯着码头,却始终不见爸爸的影子,我也开始为爸爸担心起来。油轮的汽笛叫了三次了,码 头上忽然来了好多宪兵和军警。他们向油轮奔来,妈妈抱紧我,亲了亲我的脸,对我说:“孩 子,在这里不要动,不许哭,会有人接你,妈妈要走了。”我看到妈妈坦然地走上码头,一 个瘦脸男人指着妈妈说了什么,军警就把她押上了汽车。我记住了妈妈的话,我没哭。 后来,我睡着了。醒来时,我身旁站着个高个子叔叔,他说是爸爸让他来接我的。我和 他到了一个地方下了船,换上汽车,然后是马车,走了好多天,来到了到处是山的地方,山 上还有宝塔,一切都那么新鲜。 高个子叔叔领着我,到了周伯伯那里。周伯伯从我的衣角里面取出一张纸条,上面密密 匝匝写满了数字和字母。 我住进了宽敞的窑洞,这里有学校,学校里有好多和我一样大的小朋友,我不再孤单了。 可到夜里,我总是梦到爸爸妈妈。我弄醒一旁的罗陕北,问道:“小北,你想你的爸爸妈妈 吗?” 小北说:“我想。”然后,我们就哭出声来,把所有的孩子都闹醒了,孩子们都哭喊着 要爸爸妈妈。 第二天,周伯伯来了,他身旁跟着位慈祥的阿姨。周伯伯来到我们中间,那位阿姨拉着 我和罗陕北的手说:“小朋友们,你们的爸爸妈妈离开了你们,学校的老师、阿姨都是你们 的亲人,孩子们,我就做你们的妈妈,我就是你们的妈妈。” 所有的孩子一齐喊:“妈妈,妈妈!”声音漫山回荡…… 7. 下面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关于“我”用过很多名字,经常搬家,“我”梦中经常听到滴滴的声音等等情节的 描写,渲染了神秘的气氛,制造了悬念,暗示了“我”的爸爸妈妈的真实身份。 B. “我”常常被爸爸妈妈锁在家里,不能和孩子们交朋友,不能和周围的人说话,甚至在楼 下的空地里晒太阳也是不允许的,说明了爸爸妈妈对“我”的忽略和限制。 C. “我”蜷缩在被子里,屋子里静得可怕,屋檐上猫的叫声那么瘆人,角落里总有个黑影张 牙舞爪地准备吞噬“我”,“我”耳朵里听到的全是自己的心跳和喘息声。这些描写都呈现 了“我”被压抑和倍感恐惧的内心感受。 D. 文章以孩子们的呼喊“妈妈”结尾,表现出孩子们对妈妈的无限思念,也暗示了孩子们在 组织的照顾下重获温暖与爱护。 8. 从小说塑造的不同类型的人物的角度,总结概括小说表达的主题。 9. 用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是本文构思的一大亮点,这种独特的视角在情节设计和形象 - 10 - 塑造上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分析。 【答案】7. B 8. (1)从以父母为代表的革命先烈的角度,讴歌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崇 高精神。(2)从以“我”为代表的红孩子的角度,表现他们的艰辛,赞扬他们的坚韧顽强。(3) 从“周伯伯”为代表的革命者的角度,表现组织对烈士遗孤的关心呵护。 9. ①情节设计:以革命者孩子的角度来介绍革命,以亲历者的角度来叙述,既起到线索作用, 又使故事情节具有真实性。孩子的眼界和理解力是有限的,这样不但给读者以思考的空间, 还能使小说叙述变得简洁。 ②形象塑造:可以真实的表现出孩子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坚韧顽强的形象特点,并从孩 子的角度去表现地下工作者爱孩子但更爱事业的奉献与牺牲精神。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 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 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 项,“说明了爸爸妈妈对‘我’的忽略和限制”错误。根据文本内容分析,选项中的这些安 排是爸爸妈妈地下工作的客观需要,并非他们主观上对“我”的忽视和限制。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和探究文章主题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然后结 合文本内容和背景多角度探讨文本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分析小说主题的思考角度:情节发 展、人物形象、环境、标题、小说的精巧构思、整体思想倾向等角度分析。概括主题常用术 语:歌颂、赞扬、张扬……;讽刺、批判、揭露、谴责……;揭示……人生道理;对……现 象的反思;表达了……情感等。 本文通过“我”跟随地下革命者爸爸妈妈的切身经历,以及“我”妈妈被抓走却忍住眼泪等 情节,本文表现了斗争中孩子的坚强以及对白色恐怖的痛恨;文章通过爸爸妈妈对革命的毅 然决然的精神和结尾,孩子齐呼妈妈,通过周伯伯等人的言行,表现革命者舍小家为大家英 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本文也突出了对革命先烈的礼赞。结合“周伯伯来了,他身旁跟着位慈 祥的阿姨。周伯伯来到我们中间,那位阿姨拉着我和罗陕北的手说:‘小朋友们,你们的爸 爸妈妈离开了你们,学校的老师、阿姨都是你们的亲人,孩子们,我就做你们的妈妈,我就 是你们的妈妈’”分析,也表现组织对烈士遗孤的关心呵护。 - 11 -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的叙事视角艺术效果的分析能力。一般说,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 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一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 叙述视角。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 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小说叙事视角的独特运用具有陌生化的效果;人物不同、人 称不同效果也不同。 叙述视角是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是儿童视角。儿童视角,稚嫩童真;儿童视角具有陌 生化的效果。本题中,在情节安排上,“红孩儿”父母的形象更多通过红孩儿视角的叙述, 所以在组织答案时要综合正面与侧面的人物形象叙述与描写,这样人物形象才会更加立体、 丰满和完整。以革命者的孩子来介绍革命活动,以亲历者(或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叙述,既 起线索作用,又能增强情节内容的真实感。孩子的眼界和理解力是有限的,这样不但给读者 留有思考的空间,还能省略很多笔墨,使小说的叙述变得简洁。在形象塑造上,从革命地下 工作者角度分析,“红孩儿”父母忠于信仰、勇于献身。对党的革命事业,坚定忠贞。对待 叛徒,当机立断果敢锄奸;对待敌人,冷静沉着、善于周旋、富有斗争经验;对待突如其来 的险境,英勇无畏,随时做出牺牲的准备。其次,从为人父母角度分析,充满亲子温爱又不 忘大义。 对待“红孩子”,具有一般父母的舐犊情深和温爱之情,又有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 情怀。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 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 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 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 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 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邵,字茂宗,初为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徙诞于广州,景故成离弃之,惟 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桓玄篡位,及武帝讨玄,王谧为扬州.., 召邵为主簿;刘毅为亚相,爱才好士,当世莫不辐凑,独邵不往。或问之,邵日:“主公命 世人杰,何烦多问。”刘穆之闻以白,帝益亲之,转太尉参军,署长流贼曹。卢循寇迫京师, - 12 - 使邵守南城。时百姓临水望贼,帝怪而问邵,邵日:“若节钺..未反,奔散之不暇,亦何能观 望。今当无复恐耳。”寻补州主簿。邵悉心政事,精力绝人。及诛刘籓,邵时在西州直庐, 即夜诫众曹日:“大军当大讨,可各修舟船仓库,及晓取办。”旦曰,帝求诸簿署,应时即 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日:“昨夜受张主簿处分。”帝曰:“张邵可谓同我忧虑矣。”十二 年,武帝北伐,邵请见,日:“人生危脆,必当远虑。穆之若邂逅不幸,谁可代之?尊业如 此,苟有不讳,事将如何?”帝曰:“此自委穆之及卿耳。”武帝重其临事不挠,有大臣体。 十四年,以世子镇荆州,邵谏日:“储贰..之重,四海所系,不宜处.外,敢以死请。”从之。 元嘉..五年,转征虏将军,领雍州刺史,加都督。初王华与邵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日子 陵方弘至公必不以仇害正义是任也华实举之及至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堰,开田数千顷,郡 人赖之富赡。丹、浙二川蛮屡为寇,邵诱其帅,因大会诛之,悉掩其徒党。江夏王义恭镇江 陵,以邵为抚军长史,持节、南蛮校尉。后为吴兴太守,卒,谥日简伯。邵临终,遗命祭以 菜果,苇席为轜车,诸子从焉。 (节选自《宋书·张邵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于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 也/华实举之/ B. 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 也/华实其举之/ C. 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 也/华实举之/ D. 初/王华与邵有隙/及华参要亲旧/为之危心/邵曰/子陵方弘至/公必不以私仇害正义/是任 也/华实举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扬州”又称淮扬,与“雍州”“荆州”都是古九州之一,古代包括淮河以南、长江下游 及岭南地区。 B. “节钺”指符节和斧钺,古代往往授予统兵在外的将帅,作为朝廷赋予和加重将帅权力的 象征。 C. “储贰”也叫储副、太子,是古代帝王或国君的法定继承入的称谓,需要帝王或国君专门 册封。 D. “元嘉”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西汉时武 - 13 - 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一项是 A. 张邵颇有才华,受到武帝信任。尽管很多士人投奔刘毅,但他认为武帝足当世人杰;武帝 认为他有火臣风度,对他寄予重托。 B. 张邵善于观察,了解民众心理。贼寇卢循来犯,他镇守南城,针对当时百姓隔着护城河看 贼寇的情况,他觉察出民众的心态。 C. 张邵临时不挠,处事富有远见。武帝诛杀刘藩,他吩咐属下连夜准备物资,武帝为此事感 到忧虑;武帝北伐,他提醒要有远虑。 D. 张邵勤于政务,用计歼灭蛮寇。他镇守襄阳时,修建堤坝水塘,开垦田地;面对蛮人的多 次进犯,他利用聚会诱杀敌人主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邵情意弥谨,流涕追送。时变乱饥馑,又馈送其妻子。 ②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诸曹答日:“昨夜受张主簿处分。”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①参考答案:只有张邵情意更为谨厚,流着眼泪赶去送别。当时天下发生动乱、灾荒, 他 又馈送财物给王诞的妻子儿女。 ②参考答案:所需物资立即准时送到,武帝惊异。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快,吏曹们回答说:“昨 天晚上张主簿已经作了安排。”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 意进行判断,此句话的大意为:起初,王华与张邵有嫌隙,等到王华担任重要官职,张邵的 亲戚朋友为他担心,张邵说:“王华(字子陵)方正大度,秉公办事,一定不会因个人的私 怨有害正义。”张邵所担任的新职,实际上也是王华举荐的。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 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曰”“是”“也”。本句中还可根据一些名词,如“王华”“(张) 邵”“子陵(王华)”等做出判断。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 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 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D 项,“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宋武帝刘裕的儿 - 14 - 子)的年号。教材上学过辛弃疾词中“元嘉草草”。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 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C 项,“武帝为此事感到忧虑”说法错误,原文说“张邵可 谓同我忧虑矣”,应是武帝对张邵的认同与赞许。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 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弥”,更加;“涕”, 眼泪;“其”,代词,代王诞;“妻子”,妻子儿女。第二句得分点:“应时”,立即准时; “怪”,惊异、感到奇怪;“处分”,安排。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 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 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 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 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张邵,字茂宗,起初任晋琅邪内史王诞龙骧府功曹,桓玄将王诞流放到广州,亲戚朋友 都离弃他,只有张邵情意更为谨厚,流着眼泪赶去送别。当时天下发生动乱、灾荒,他又馈 送财物给王诞的妻子儿女。桓玄篡夺皇位后,等到武帝讨伐桓玄时,王谧管理扬州,召张邵 担任主簿;刘毅担任亚相,喜爱有才华的人,当时的才士没有不到他那里去的,唯有张邵没 有前往。有人问张邵为什么,他说:“只有主公是当世的人杰,何必还要多问。”刘穆之听 到这句话后告诉武帝,武帝对张邵更加亲厚,调任太尉参军,代理长流贼曹。卢循侵犯京都, 武帝派张邵镇守南城,当时的百姓隔着护城河观看贼寇,武帝感到惊奇,就问张邵,张邵说: “如果您率军还没有回来,百姓逃跑都还来不及,哪里还能在这里观望。现在该是不再有恐 慌罢了。”不久,补任州主薄。张邵对政事尽心处理,精力超过别人。等到诛杀刘藩时,张 邵正在西州官舍当值,当天夜里告诫众吏曹说:“大军将有大讨伐,你们应当准备好舟船仓 库, 到天亮时办好。”第二天早晨,武帝召唤众吏曹,所需物资立即准时送到,武帝惊异。 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快,吏曹们回答说:“昨天晚上张主簿已经作了安排。”武帝说:“张邵 可以说知道我的忧虑啊。”十二年,武帝北伐,张部请求进见,说:“人的生命脆弱危险, 一定要对未来有个安排。刘穆之如果遇到不幸,谁可以代替他任职?您也是一样,如果也有 - 15 - 不幸,后事将怎么安排?”武帝说:“这自然委托刘穆之和你了。”武帝看重张邵遇到紧急 情况不失法度,具备大臣的风度。十四年,武帝要以世子出镇荆州,张邵进谏说:“太子的 地位极为重要.与全国的利害相关,不应当离开朝廷在外,臣以生命请求收回成命。”武帝 听从了他的意见。元嘉五年,改任征虏将军,兼任雍州刺史,加任都督。起初,王华与邵有 嫌隙,等到王华担任重要官职,张邵的亲戚朋友为他担心,张邵说:“王华(字子陵)方正 大度,秉公办事,一定不会因个人的私怨有害正义。”张邵所担任的新职,实际上也是王华 举荐的。等张邵到了襄阳, 筑起长的围栏,修建堤坝水塘,开垦田地数千顷,襄阳郡的百姓 依赖这富裕起来。丹、淅二川的少数民族多次进犯,张邵诱骗他们的主帅,趁聚会的时机将 其诛杀,并捕灭他的党徒。江夏王义恭镇守江陵,让张邵担任抚军长史,持节兼任南蛮校尉。 后来担任吴兴太守,任上去世,谥号为简伯。张邵临死前,留下遗嘱,命用蔬菜水果作为祭 品,以苇席作为运灵柩的车,儿子们听从了他的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代诗歌,完成各题 独秀峰① (清)袁枚 来龙去脉②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③。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注】①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②来龙去脉:旧时堪 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③南斗:星宿名,在南天。 14. 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题名为“独秀峰”,但诗人并未平铺直叙,而是以“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这种突兀的笔触,夸饰性的语言,横空劈来,显示出作者独特的构思匠心。 B. 诗人由孤立的山,联想到孤立的人生,发出青山尚且劲直、人生为何处处受伤害的悲叹, 表达了一种既乐观向上又孤独寂寞的矛盾心情。 C. 诗人先从远处遥望独秀峰,高峻笔直,再俯视天下,一城烟水浩渺无边,胸襟亦为之开阔。 前三联蓄足情势,为尾联的抒情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D. 诗中“插”字用得妙,妙在化静为动,山由无到有、到直冲云天的过程被动态的呈现出来,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独秀峰的独特姿态。 - 16 - 15. 细读本诗,说说袁枚通过这首诗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处境和心境。 【答案】14. B 15. 作者的处境——像独秀峰一样孤独(孤立)。 作者的心境——有恪守正直秉性,甘愿特立独行,不因孤独而伤感,永不言败,永不退缩的 坚毅;有对人生境遇的微微怨嗟。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 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 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 项,“人生为何处处受伤害的悲叹,表达了一种既乐观向上又孤独寂寞的矛盾心情”错误。 由孤立的山,联想到孤立的人生,发出青山尚且劲直、人生何必感伤的兴叹,表达了一种积 极、乐观、向上的情怀。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 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细读本诗,说说袁枚通过这首诗写出了自己怎样的处境和 心境”,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 这首诗极言独秀峰孤兀参天,并寄寓了孤高自守的高尚追求。作者的处境——像独秀峰一样 孤独(孤立)。作者先写从远处遥望独秀峰,好似插入青天的利剑,高峻笔直,甲天下的桂林 山水奇景多多,却远不如这一峰雄伟奇特。拾级而上,俯视天下,一城烟水浩渺无边,胸襟 亦为之开阔。观景生情,奇景感染着像独秀峰一般孤高傲岸清俊的诗人。 前三联蓄足情势,尾联水到渠成抒发了“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的感慨。有 对人生境遇的微微怨嗟。由孤立的山,联想到孤立的人生,发出青山尚且劲直、人生何必感 伤的兴叹,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一个“插”字,逼真地写出诗人与独秀峰 不期而遇时敏锐而又独特的审美感受,显示了独秀峰的动态美;也生动地突现出独秀峰孤峰 横插、直冲云霄的不凡气势。写出了诗人有恪守正直秉性,不因孤独而伤感,积极乐观、向 上进取的心境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7 -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既正面写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 表现潭水的清澈,而“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拟人手法,写出游鱼与游人的互动。 (2)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着深厚的文化自信,多元的文化智慧彰显出文明古国的绚丽多姿。 《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初学记·鸟赋》中的典故, 来抒发李密对祖母的孝养之情 (3)《诗经·氓》中女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这种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的付出换来 的却是丈夫的粗暴与专横,其实两人商量婚嫁时,氓的坏脾气在“________________”一句 中已有所显露。 【答案】 (1). 皆若空游无所依 (2). 似与游者相乐 (3). 乌鸟私情 (4). 愿 乞终养 (5). 夙兴夜寐 (6). 将子无怒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 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 与 字 义 分 不 开 , 学 生 应 借 助 字 义 来 识 记 字 形 。 注 意 重 点 字 的 写 法 。 如 “依”“乞”“寐”“将”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河流域是一个唇齿相依、______的有机生命整体,我们需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 理,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有的地方以自然恢复为主,秉持充分的历史耐心,逐步改善局 部小气候;对污染严重的支流,必须下大力气治理,确保黄河流域的水体健康活泼流动;此 外,还要构建流域生态廊道和串联主要生态节点的生物多样性网络,让各类自然生态要素在 此生生不息,激发流域生态系统的可再生能力。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社会价值,是我们片刻也不能背离的坚强靠山。为此, 必须“两手发力”,既要守护好绿水青山,也要培育创造更多更好的金山银山。在生态容量 可以承载的基础上,对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黄 河流域各地区应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积极践行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 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将黄河流域的绿水青山______转化为有高附加值、 高影响力、高品牌价值的金山银山。 给黄河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必将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 坚实支撑,而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必将______。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 - 18 - 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______景象再现人间。 17.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息息相关 源源不断 相得益彰 壮观 B. 休戚与共 接连不断 相得益彰 壮丽 C. 息息相关 接连不断 相反相成 壮观 D. 休戚与共 源源不断 相反相成 壮丽 18. 下列诗句与画波浪线句子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B.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闻一多《死水》) C.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D.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舒婷《致橡树》)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对于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 力系统。 B. 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针对资源禀赋特色,建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 力系统。 C. 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不同地区针对资源禀赋特色,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动 力系统。 D. 在生态容量可以承载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特色,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动力系统。 【答案】17. A 18. D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词语的含义,然后 结合语境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息息相关:形容关系极为密切。休戚与共:彼此之间祸福、忧喜都共同承受。根据语境,运 用对象是“黄河流域”,不用于人,应用“息息相关”。 源源不断:形容连续不断的样子。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间断。根据语境,强调 的是无形的价值转化,应用“源源不断”。 相得益彰:两者相互配合协助,双方的优点和长处就更能显露出来。相反相成:相反的东西 - 19 - 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根据语境,强调的是中国的发展与黄河流域发展的关系,应用“相 得益彰”。 壮观:景象雄伟。壮丽:雄壮而美丽。根据语境,此处景物与美丽无关,应用“壮观”。 故选 A。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 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良好生态”是本体,“坚强靠山”是喻体。 A 项,是设问,“为什么……因为……”,有问有答,运用了设问修辞。 B 项,是拟人,“青蛙耐不住寂寞”“死水叫出了歌声”,把“青蛙”和“死水”人格化。 C 项,是拟人、顶真,句子首尾两个“沉默”运用顶真修辞,“沉默”是拟人修辞,把“夏虫” 和“康桥”人格化。 D 项,是比喻,“我”是本体,“凌霄花”是喻体。 故选 D。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 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再分析修饰成分。 A 项,“对于”介词使用不当,“建造”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搭配不当。 B 项,“建造”与“高质量发展动力系统”搭配不当。 D 项,成分残缺,“针对”介词的使用造成了主语残缺。 故选 C。 20.读下图这幅漫画,根据要求补全后面的三首打油诗。 - 20 - 置身于漫画所描写的情境中,学生首先发出抱怨(见下面第一首打油诗)。针对这个学生的抱 怨,请分别以校长、老师、家长的不同口吻,按照括号里的内容,补全每一首诗的最后两句。 (注:需要补全的诗句,韵脚统一规定为“笼”和“门”。) 学生抱怨说:出了这个笼,又进那扇门:何曾有假日?天天关在笼。 ①校长开导说:出了这个笼,又进那扇门:____________笼,____________门。(学习本来如 图摔笼振翅,没有逍遥自在的时候。) ②老师激励说:出了这个笼,又进那扇门:____________笼,____________门。(要想摆脱现 状,除非考上大学。) ③家长警告说:出了这个笼,又进那扇门:____________笼,____________门。(现在给你自 由,将来恐怕一事无成。) 【答案】 (1). 学习本是(笼) (2). 哪有逍遥(门) (3). 要想冲出(笼) (4). 努力跳龙(门) (5). 今天若无(笼) (6). 事业便无(门)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注意提高的要求,是形成打油诗,就 要求字数相同,内容符合后面括号中的提示,同时注意说话的对象和目的是校长、老师和家 长,目的是开导、激励和警告,重点注意“门”的不同意义。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 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此题重点注意说话者的 身份和目的。 21.阅读下面的文字,用四个关键词概括“自媒体”的特点,每个关键词不超过四个字。 - 21 - 在像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 申请,根 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板,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 发布文字、音 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这样,从“旁观者”转 变成为“当事人”, 每个平民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博客)、“网络广播” 或“网络电视”(播 客)。“媒体”仿佛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了个人的传播 载体。自媒体能够迅 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 行反馈。但是,有的自媒 体过分追求新闻发布的速度,或者说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新 闻的真实性,导致部分民间 写手降低了自身的道德底线,从而降低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 息的可信度。 【答案】创建简单 平民化 传播迅速 可信度低 (每个要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题。先分出语段的层次,再保留关键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压 缩。最终,压缩到词而不是句。“自媒体”的特点,“每个平民”“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迅 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降低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的可信度”,提炼词语即可。注意字 数要求。 点睛:试题所限定的词语数量通常是参照最佳答案设定的,对答题应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出自原文原则。考生找到所谓的关键词应是材料中出现的词语,如本题“降低了自媒体所传 播的信息的可信度”,可以得出可信度低。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世纪 50 年代末,我国与尼泊尔就珠峰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1953 年,尼泊尔籍的丹增· 诺尔盖挑衅“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1960 年 5 月 29 日,王富洲、 贡布、屈银华三位中国登山队队员登顶珠峰。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留在了世界之巅。王富洲 说“就为了争这口气,我们玩命也要上去”。 2008 年 5 月 10 日,奥运圣火登顶珠峰。让奥运圣火照亮地球之巅,这是现代奥林匹克运 动逾百年历史上的一道奇观,也是中国奉献给全世界的一大人类杰作。 2020 年 5 月 27 日,令人瞩目的珠峰登顶“测身高”外业作业终于实现。此次珠峰峰顶测 量中,实现了国产测绘仪器装备全面担纲。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竖起测量觇标,使用 GNSS 接 收机通过北斗卫星进行高精度定位测量,使用雪深雷达探测仪探测了峰顶雪深,并使用重力 仪进行了重力测量。上述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 请综合上述材料,为《南方周刊》杂志的“珠峰登顶 60 年”栏目写一则短评。要求:结合材 - 22 - 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新时代的中国,以实力引领发展 珠穆朗玛,巍峨挺立,圣洁而崇高。人们记住了王富洲一句掷地有声的“就为了争这口 气,我们玩命也要上去”,记住了“藏族队”集体登临 14 座八千米山峰的传奇往事,更记住 了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位中国登山队队员把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留在了世界之巅。 祖国是东方的明珠,是亚洲腾飞的巨龙,是远方地平线上初升的太阳。九百六十万平方 公里的土地,哪一寸没有深深烙下华夏后代的足迹?那一寸不值得炎黄子孙引以为荣?长江, 黄河是我们奔腾的血液,千万座耸入云霄的山脉,是我们不屈的盘古。无际的肥田沃土,是 我们开阔的胸膛,无边的森林草地,是我们乌黑的头发。祖国的每一部分,都深深的烙在了 我们的心上。 拿破仑曾以“沉睡中的雄狮”来形容近代的中国。然而,历经百年建设,中国这头“雄 狮”正在苏醒,她面向世界,走向未来,呈现大国担当。 中国的雄起首先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民早已从追求吃饱穿暖转向追求物 质精神消费,甚至不满足于在国内消费而是选择出国。中国游客带动了这些地区旅游业的发 展、地区经济的繁荣。苏醒的“雄狮”正在带动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雄起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更在于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霍金再为中国考生加油:未来因你们而生。谈起未来,不少人首先在脑海中浮现的便是人工 智能。人工智能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渗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现如今,中国的不仅是关于人工 智能的企业多、领域广、实力强,甚至在国家战略层面都有提及。中国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 是中国科技实力不断上升的重要体现之一。令人瞩目的珠峰登顶“测身高”外业作业终于实 现,一些高精度测量仪器均由我国自主研发。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这应是我 们的时代。“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这是我们的时代,这是 属于新青年的时代。每个人都有了担当精神与责任感,不断创新,争做见证者、开创者与建 设者。中国梦将不再远,中国梦就在明天。 “一带一路”、“亚投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我国坚定和平立场的体现,都 是我国担负国际责任,促进全世界共同发展的理念与举措。中国的大国担当由事实共建、由 世界共鉴。 - 23 - 中国,这只东方沉睡的雄狮终于苏醒,已经苏醒!我们面向世界,走向未来,引领着许 多国家共同发展,共建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 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 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关注事件的每个不同特质。第一个事件侧重于证明自己,打破 外界对我们的偏见,强调的是志气。第二个事件,与奥运结合,不仅是一种体育精神,还有 一种共同体的胸襟和气概。第三个事件,侧重的是科技的发展对实现登顶外业作业的帮助。 所以三个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也从不同层面反应了当下我们的国际形象和应有的心态。我们 不仅有勇气证明自己,有胸襟包容世界,更需要有实力去引领时代。还可以上升到民族自信 层面、民族自豪感层面等。也可以关注材料的整体性,都是展现了中国人勇敢奋进的精神。 在登顶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和家国情怀是整体性共同点。 参考立意:把握青春,勇敢拼搏;怀有一颗爱国之心;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世界命运共同 体;包容;用实力引领时代发展等。 行文结构:开头可以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观点“新时代,中国以实力引领世界发展”。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回顾成功登顶珠峰,展示中国实力;结合中国的经济、科技 等方面的发展分析,展示中国发展的力量,引领世界发展等。最后可以展望未来或写自己的 感悟等。 【素材】1.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激起了无数登山者的征服欲望。1953 年,尼泊尔山 地居民丹增•诺尔盖和新西兰养蜂人埃德蒙•希拉里从南坡成功登顶,成为首次登上珠峰的幸 运儿。据尼泊尔媒体报道,迄今已有近 5000 人登上过海拔约 8848 米的珠峰。由于今年登顶 的气象“窗口期”尚未结束,成功者人数每天都可能增加。 2.人为什么要登山?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攀登是征服是挑战,但是对于中国国家登山队来 说,这些远远不够,而是只有不畏艰险向上攀登,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家园。 3.山一直在那里,但是每次攀登都有不同意义。1960 年,中国登山队为了彰显对珠穆朗 玛峰的主权,人类史上第一次从被称为“飞鸟也无法越过”的珠峰北坡登顶,当然代价也是 巨大的,后来作为电影《攀登者》中曲松林原型的屈银华在攀登“第 2 台阶”时,双脚长时 间暴露在严寒中,10 个脚趾被切除。 4.每次登顶珠峰都有不同的意义,但有些关键词总是会反复出现,成为中国登山队的精 - 24 - 神传承:挑战与责任、牺牲与荣誉、困境与勇气…… 5.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当让自己“神”起来,让国家“运”起来,让中国有自己独特 的神韵。中国向着更美的画卷书写,我们也走向着更美好的明天。 6.巍峨的黄山,你挺拔的身躯是如此的具有魅力,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您总 是挺直了身躯,显得如此高大!人人望了你,都赞叹不绝。我也要像你一样爱国,挺直了躯干, 勇敢的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只要有爱国的决心,那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 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 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 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 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 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 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 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 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