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1 华安一中 2020-2021 学年上华安一中期中考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分数: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 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所谓人治和法 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 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 “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 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 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 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 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 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 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 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 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 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像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 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礼”字本是从豊从示。豊是一种祭器, 示是指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 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 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 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 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 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 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 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 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 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 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有删改) 1.下列有关认识和观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通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以此有别于西洋法治的社会,其实这是一个“无法”的社会。 B.礼和法律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不同的是:礼靠传统来维持;法靠国家权力来推行,且法可用来维持社会秩 2 序。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自动形成的,而是由人们主动遵循礼而形成的,有社会的成 规在。 D.乡土社会的秩序是可以由礼来维持的,因为只有乡土社会能够满足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这一 个前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从“人治”“法治”的普遍性认知,引出文章的观点,并由此指向了“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的 议论。 B.第二段在阐释礼的基础上,比较“礼”“法”的异同,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说明“传统”在乡土社 会中的重要性。 C.第三段论述人们为何“保守”于传统,这和乡土社会的安土重迁密切关联,并引用孔子的话强化这一观 点。 D.文章还通过对比分析“法律”“道德”“礼”之间的不同,进而推论礼治不是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 秩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论是法治的社会还是人治的社会,一个社会的秩序都要靠人来执行,要靠某种力量来维持。 B.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法也是行为规范,不同于法的是维持礼的规范的力量在传统。 C.乡土社会可以说是“无法”的社会,但并不是“无法无天”的社会,因为礼的规范而有秩序。 D.因为缺乏变化,礼在乡土社会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因为变化很快,礼在现代社会没有效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医者仁心。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业的科学 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这 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 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 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能力。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 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的认可。”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 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 性、青蒿素的抗药性等,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 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尽己所能。 “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共事多年的中医 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 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 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 (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 1 月 9 日电(记者陈芳、余晓洁) 9 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 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 3 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自 1999 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 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 袁隆平、王选…… 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 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1930 年 12 月出生的屠呦呦,履历简单:1955 年在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 药研究所工作至今,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 这位中国浙江宁波的女子,成就不凡:她从中医古籍中获得灵感和启迪,改变青蒿传统提取工艺,创 建低温提取青蒿素抗疟有效部位的方法,成为发现青蒿素的关键性突破;率先提取到对疟原虫抑制率达 100% 的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 “三千年医药兴,佑生救疾民族昌盛……昂首看,更领健康潮,众呦常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 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呦呦三鸣》中写道。 从上世纪 90 年代起,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以青蒿素类为主的复合疗法(ACT)作为治疗疟疾的首选方案, 过去 20 余年间在全球疟疾流行地区被广泛使用。近年来,ACT 年采购量在 3 亿人份以上。 《2015 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从 2000 年到 2015 年,由于采取包括 ACT 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 了约 590 万儿童的生命。 (摘编自新华网 2017 年 1 月 9 日,有删改) 材料三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于 2000 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中国五个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高等级奖项,每年评审一次,每次授予不超过两 名科技成就卓著、社会贡献巨大的个人,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 500 万元高额奖金。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 一、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 二、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 三、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 的候选人。 四、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应当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并仍活跃在当代科学技术前 沿,从事科学研究或者技术开发工作。 (摘编自“百度百科”)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屠呦呦获奖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她满足了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的特殊情结,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 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的能力。 B. “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作者引用屠呦呦的原话,主要在于表现她的爱国情怀。 C. “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屠呦呦始终从事中医药研究并最终带领 团队提取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的传奇人生。 D. 屠呦呦的履历简单,但成就不凡,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成为首个提取到能够有效抑制疟原虫的“醚 中干”的科学家,并以此挽救了全球约 590 万儿童的生命。 5. 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材料一中,作者十分注重形象美和语言美,文章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含蓄地使屠呦呦医者仁心的高大 形象深入人心。 B. 材料二以平实的叙述性语言,就屠呦呦获奖、屠呦呦的生平及其提取的青蒿素被广泛使用做了客观、 真实的报道。 4 C. 材料二中,作者写到屠呦呦获得的国家科技最高奖独创三个“第一”,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 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 D. 材料二作为一篇报道,采用了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在最后面的位置,同时,通过列举一系 列数据,对屠呦呦获得国家科技最高奖进行了报道,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6. 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三则材料进行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宛大妈 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她曾唱一段《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不禁面面相觑: 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时候的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 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再演过这一出了。于是有人问她:“您是北京京剧团的吧?”她说:“我 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是八宫女之一。”完了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多一事不如 少一事”。大家糊涂:这什么意思啊?她笑着细掰:“四五十年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 ‘北京京剧团’,后来成为排演《沙家浜》、《杜鹃山》的‘样板团’;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 那政治地位、福利待遇,跟‘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我呢,是在带‘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 京戏剧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多一“市”不如少一“市”’。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又合并在一 起,叫北京京剧院了。”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多一事”称呼她。 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箱,按响她那 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 心愿。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 上。”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诺将在社区公告栏公布捐款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 宛大妈的表现,令她们气闷。 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轱辘,推他媳妇来 看病。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给媳妇治这个病,汉子快到倾家荡产的地 步。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这个月又轮到住他家——所谓家,就是在几里外,每 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 子做功课的桌子。不过有彩电,屋顶上有“锅”,能看电视。他哥哥的意思,是弟媳妇得了这病,母亲就 别挪弟弟那儿了。嫂子却不干,认为该轮还要轮。他妈跟那嫂子一向不睦,倒很愿意多在他那儿住。他那 媳妇衰弱得说话也缺气,一旁管自摇头。他苦笑,闭嘴前忍不住来一句:“明天赶紧去工地叫工头再支点, 要不买米的钱也没了。”宛大妈看完病领完药,在医院外面又遇见他们,就过去跟那汉子说:“让你媳妇 等在超市门口,你跟我进去,我帮你把该买的买了。”见那汉子犹豫,就说,“我是真心要帮。你接受了 是给我快乐。”汉子就把媳妇坐的轮椅安置在妥善位置,跟宛大妈进了超市。两人各推一辆购物车,宛大 妈往汉子的车里装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玉米油、一大盒鸡蛋、一桶酱油、一桶醋、一包紫菜、一袋虾 皮……汉子直说:“谢谢,够了够了。”她最后还往里添了两罐辣酱。出了超市,她跟汉子说:“我每月 五号上午十点必来这家超市。你以后有困难可以按时候到这儿找我。我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买别的,就 是给你买这些最必需的日常用品。”汉子和他媳妇连声道谢,问她:“大妈贵姓?”她笑:“莫问我的名 和姓,就记住仨字儿吧:多一事。” “多一事”的趣事很多。那天她去公园,推了个自备的帆布小购物车,里头是两提卫生纸。她先没去 凉亭唱戏,先推车到公厕外的松树下守着,不一会儿,一位大嫂出来了,她迎上去问:“又把厕纸整卷儿 全搂走啦?”那大嫂就知道被盯上了,脸上有些搁不住,嘴里硬撑着:“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 5 又有一位胖老头从里头出来,他跟那位妇女一样,也是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公厕收集厕纸的。管理人员刚续 上,他们就很快整卷搂走,其他游客往往无纸可用,意见很大。宛大妈见两位占便宜的全在眼前,就说: “道理你们也懂,不说了。今天我带了一提十卷的名牌厕纸来,赠你们每人一提。只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能 保障其他游客的权益。”那大嫂不知所措,那胖老头却理直气壮:“你多什么事!我们这算什么问题?你 有能耐逮那些贪官去!”宛大妈说:“大贪要反,小贪也要戒。端正社会风气,大事小事全要做。当年我 演不了贵妃,就演好那宫女。如今我还是唱不了主角,干不成大事,可是我还能做点小的好事。我真是想 送你们厕纸,好让你们生出点儿悔意,赶明儿别再这么贪小啦!”那大嫂和那胖老头灰溜溜地绕开她走了。 后来管理员说,白搂厕纸的现象少多了。 凉亭里又响起宛大妈的唱腔,这回唱的是《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 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尾的描 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 B. “多一事”是人们称呼宛大妈的,除了剧团名称的由来外,可能与她喜欢“多管闲事”有关。如在有 人占便宜搂偷公园公厕厕纸时,挺身而出,“多事”。但文中“多事”似贬实褒。 C. 宛大妈性格复杂:有时吝啬,社区给灾区募捐,她拒绝捐款;有时古道热肠,正气凛然。 D. 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做人的原则,刻画她的性格,展现 她的品行。 8.请结合具体情节或细节,分析宛大妈的人物形象。(6 分) 9.小说结尾写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 年),通判建康..府。寻知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 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 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 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 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 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 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缴进,上遂释然。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 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 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 “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来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没伪 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 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6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 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 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 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 B. 奏疏,臣子向皇帝的奏折,其中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 C. 缗钱,可以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在汉代也可以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又可泛指税金。 D. 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 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给皇帝上疏,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 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 B. 辛弃疾忠心国事。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再陈奏事情的本末, 画图进献,解除了皇上疑虑。 C. 辛弃疾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谢源明不顾幕僚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 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 D. 辛弃疾很有文才。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櫂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 《稼轩集》流传于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一)① 苏轼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②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③余春。 【注】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初期。②梅子:果梅树结的果,成熟于夏季。 ③殿:殿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第一句紧扣诗题“雨晴”,第二句中的“满”字传神地写出了雨后蛙声传布之广。 B.颔联中“真一梦”写出了海棠花踪迹难觅,短暂易逝,其中饱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感触。 C.第四句交代梅子已经成熟,“新”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也寄予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 D.颈联用语精微蕴藉,“闲挑菜”、“不见人”等内容,含蓄地传递出作者此时的心绪。 15、诗歌中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 7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对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忘却国耻的沉痛之情体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景象描写中。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 , ”两句,感慨人生的短暂,于是情不 自禁的洒酒祭奠。 (5)《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8 小题,18 分) 17、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 分 ) A.曲罢悯然 钿头银蓖 连篇累牍 口诵心唯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 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 18、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汉武帝首创。 B.“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左迁” 是升职。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 服色为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 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19、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 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 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 心的苦闷心情。 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心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0、下列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2 分 ) 8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艰难苦恨.繁霜鬓 C.暮去朝来颜色..故 D.可堪回首.. 21、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2 分 ) A.樯橹灰.飞烟灭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潦倒新停.浊酒杯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全部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元嘉草草..:轻率 B.渌水荡漾清.猿啼:清澈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讨厌 却.坐促弦弦转急:但是,表转折 C. 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势拔.五岳掩赤城:挺拔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为了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④②③⑥⑤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24、有关部门启动 100 位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请从下面候选人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推荐词。要求: 符合人物身份,运用排比、比喻手法,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不超过 90 个字。(3 分) 焦裕禄 袁隆平 郎平 四、写作(60 分) 25、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救死扶伤 护佑生命的医生……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 们的心灵。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 要求: 1 主选材,注意情感体现;②写人时要关注事例和细节;③记叙文,不少于 800 字,题目自拟。 9 参考答案 1、C 解析:A项,概括不全。作者指明乡土社会是“无法”的社会、礼治的社会。B项,认识片面。礼和法都可用 来维持社会秩序。D项,说法绝对。“只有乡土社会能够满足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这一个前提”文 中无据。 2、C 解析曲解引用的作用。引用孔子的话旨在论证“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 3、D 解析“礼在现代社会没有效力”表述绝对。 4. D 5. B 6. ①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率先提取青蒿抗疟有效部位“醚中干”,在发现青蒿素上取得关键性 突破,在医药科学领域卓有建树。 ②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被应用到治疗疟疾的 ACT 疗法中,且这一疗法被广泛使用,挽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 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③屠呦呦对科研任务十分投入,尽管年事已高,也没有放弃工作,是青蒿素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 ④屠呦呦医者仁心,心怀祖国,为人谦逊,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至今仍从事青蒿素的研究工作。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D 项“并以此挽救了全球约 590 万儿童的生命”强加因果,原文材料二说的是“从 2000 年到 2015 年,由 于采取包括 ACT 在内的有效防治措施,挽救了约 590 万儿童的生命”。这句话首先有一个时间限制,其次 ACT 疗法只是有效防治措施中的一种,并不能说明全部是青蒿素所起到的作用,更不能说是屠呦呦“用‘醚 中干’挽救了全球约 590 万儿童的生命”。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 项,“含蓄地使屠呦呦医者仁心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说法有误。材料一确实注意到了新闻人物的形象 美,所釆用的语言也比较优美、舒缓,但“含蓄”一说在文中找不到较为有力的依据,相反,应是较为直 接表现屠呦呦的高大形象。 C 项,“说明屠呦呦的成就和贡献远比先前其他获奖的科学家要大得多”这句话在文中查无此据。原文用 三个“第一”是说明“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 D 项,“采用了金字塔结构”说法有误,材料二采用的是“倒金字塔”结构。这种结构前边重、后边轻, 上头大、下头小,所以称之为“倒金字塔”。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原因分析题可从个人的内在原因及外部原因来分析,以上三则材料中主要是从个人的内在原因角度来写屠 呦呦的。内在原因应该是一些具体做事的方式、言行等。屠呦呦创新青蒿传统提取工艺,率先提取青蒿抗 疟有效部位“醚中干”;青蒿素被应用到治疗疟疾的 ACT 疗法中,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科研任务十 分投入;心怀祖国,为人谦逊。 10 7、【答案】C 【解析】拒绝捐款之事不能说明宛大妈吝啬。 8.【答案】(6 分)①拒绝去向不明不白的捐款,体现了她做事讲原则,助人讲实效的个性;②帮助病困 人家而不留姓名,体现她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品格;③自己出钱买纸送给爱占便宜的搂(偷)厕纸的人, 体现她关心公益,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的精神。 【解析】这是分析人物形象的试题,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和情节上分析,并对人物进行分析,答题一定按 照先总后分的思维方式来答题,先概括后分析。 9.【答案】(6 分)①在结构方面,以唱京剧开头又以唱京剧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②在人物性格 方面,以《穆桂英挂帅》的唱词做结尾,以歌明志,寓意为宛大妈虽年老但仍要“多事”,敢于与不良现 象作斗争,体现了她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③在主题方面,通过唱词侧面赞扬宛大妈的担当精神和 责任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④在表达效果方面,小说以高亢的唱腔戛然而止,余韵耐人寻味,增强小说 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对于结尾的作用,首先要从结构的角度考虑,结尾是结构的一部分。还有从主题的角度考虑,文 章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对主题有作用,一定是为主题服务的;从效果的角度来考虑也是整体文章而言的。 10. A 11. A 12. C 13. (1)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盗的军队。 (2)当时,枢密院有不喜欢这种做法的人,多次阻挠这件事,辛弃疾却做得更尽力,最终没有改变他的做 法。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地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 年),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不久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 抚使。湖湘地区相继爆发的农民起义,被辛弃疾全部讨伐平定了。他于是上疏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而贪吏迫使他们为盗,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 的军队。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有违法贪赃者,让各部门尽职尽责,不要只纠举小官吏应付了事, 而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 皇上下诏命辛弃疾筹建飞虎军,于是他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营垒,招纳步兵二千人,骑兵五 百人。侍从在外,战马铁甲齐备。他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 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辛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各种费用上万计,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把辛弃疾聚敛财富的事上奏给了朝廷,朝廷 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的时候停止作罢,辛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定期 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民,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 纸呈给皇上,皇上于是才消了气。军队建成,雄镇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他被差遣为隆兴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 灾区,辛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 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命运回籴来的粮食, 不取利息,约定月底到城下销售。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赖此得以度过饥荒。当 时信州太守谢源明乞求拨米救助,辛弃疾的部属都不答应,辛弃疾说:“都是一样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 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拨给了信州。皇帝嘉勉这件事,给辛弃疾进一级俸禄。 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 11 做赋《九曲棹歌》。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 “垂名万世是不朽的。谁说公死,你凛然犹生!” 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 轩集》流传于世。 14、【答案】C【解析】“也寄予了诗人乐观旷达的情怀”错,没有“乐观旷达”。从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 者被贬黄州初期。 15、【答案】①拟人(1 分),“殷勤”、“独自”“殿”等词语赋予木芍药以人的感情(1 分),表达了 诗人对木芍药善解人意,延续春光的感激与赞美(1 分);②对比(1 分),木芍药与上文的海棠对比(1 分),突出了作者的惜春、伤春之情及自己仕途不顺的伤感之情(1 分。答出一个方面即可)。③细节描写。 “闲挑菜”这一细节描写,传递出了作者内心的百无聊赖。④融情于景。大雨过后,浮萍聚合在一起,池 塘中蛙声阵阵。海棠花已没了踪迹,只剩芍药独自绽放。作者通过这一冷寂寥落的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失意 伤感⑤比喻。作者将海棠花期的短暂比作一场幻梦,以此寄予了人生如梦般短暂、虚幻的感慨。 【解析】考查了写景的方法和抒情的方法,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芍药的善解人意,用木芍药与上文 的海棠对比,特别是比喻手法的使用。作者将海棠花期的短暂比作一场幻梦,以此寄予了人生如梦般短暂、 虚幻的感慨。 16、(1)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2)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3)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4)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5)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7、D A.“蓖”改为“篦”,“唯”改为“惟”B.“徒”应为“徙”。C.“崖”应为“涯”。 18、B。“左迁”是贬官、降职。 19、C。作者并没有力不从心。 20、D 21、C 22、B 23、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 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 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 定。③“蕉阴”紧承①“覆盖面积”,所以①③为小组合;④“在旁边”紧承②“蕉廊、蕉房”,所以④ ②为小组合,这样排除 BCD。故选 A。 24、【答案】 示例一(焦裕禄):他把手伸向远方,像一艘巨轮,开拓着前进的道路;他把心交给群众,像一支蜡 烛,燃烧着奉献的灵魂;他把情洒向大地,像一粒磁石,散发着独特的力量。 示例二(袁隆平):他像一头黄牛,默默耕耘在田畴,让地球战胜饥饿;他像一朵白云,缓缓漂浮在 天空,让名利远离自己;他像一只蝴蝶,翩翩飞翔于丛林,让梦想抵达花丛。 示例三(郎平):她像一支利箭,把拼搏精神射向远方,诠释了奋斗的内蕴;她像一只蜜蜂,把无私 奉献注入体内,抒写了人生的赞歌;她像一支号角,把青春追求融人乐声,唤醒了大国的梦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读写能力。本题主要是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审读题干,明确要求,注意细节,比如修辞的使用、字数限制等。本题围绕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写“推荐词”,这就要求抓住所选人物的主要事迹,清楚他的精神品质,比如 焦裕禄主要是“开拓、奉献、爱民”;袁隆平主要是“远离名利,脚踏实地,默默耕耘”;郎平主要是“拼 12 搏、进取、奉献”等。还要注意“运用排比、比喻手法,至少写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不超过 90 个字”。 【点睛】如何写好推荐词。对于所推荐的对象,需要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写出真正符合推荐对象的推 荐语。无论是人、或者文章、或者事物,在为其写推荐语之前必须明确推荐的目的。举例:如果是推荐某 人,推荐某人的目的是为了求职,还是为了相亲?两种截然不同的推荐目的,推荐语的侧重方向就完全不 同:一个要从职业角度推荐;另一个要从人物性格本身进行推荐。向谁推荐,是写推荐语十分重要的条件 之一。推荐语的措辞,要符合所推荐的对象。比如你向小学生推荐一部动画片,那么推荐语就需要写的生 动、活泼、易懂;如果向成年人推荐一部动画年,那么就要写的唯美,并明确动画片的主题与风格。明确 推荐语所用的场合也是十分重要限制条件:所用的推荐语必须符合场景,才能让人印象深刻、不会产生反 感。比如用在网络吐槽风格的论坛中,用书香气息明显的语言就十分不合适。明确了以上各种写推荐语的 必备信息之后,那么具体如何写推荐语,就是十分考验个人实力的一步了。笔者建议大家在写推荐语的时 候,所用措辞,尽量符合自己平时的写作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措辞优势,不建议各位盲目模仿,导致 所写的推荐语语言赘述、内容模糊。 25、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