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揭阳市产业园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 考试语文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席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摘自周德睿《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因为,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很难说个人的尊严。‎ B.青年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就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可以称为一种精神坐标。‎ D.家国情怀在今天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只有青年担起时代重任,未来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整体由古代到今天,由民族传统到当代实践,逐层深入,呈现总分总结构 B.文章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了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种质朴的情感。‎ C.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说明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D.第五段作者论述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承担时代责任,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国情怀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B.对于个体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C.对于每个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D.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因为每个人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都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共享不仅仅拘泥于经济领域,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种领域都应包含在内,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限于物质财富领域,而是对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都有各种各样的诉求。‎ 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和方向,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坚持渐进共享,要做到既积极而为又量力而行,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尽力解决当前必须解决和能够解决的民生问题,又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可承受能力,积小胜为大胜,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摘编自《习近平阐释共享发展理念》)‎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各类共享经济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对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影响与日俱增。共享经济理念受热捧是基于两种优势:闲置资源的社会化再利用,用户需求的个性化配置。但是,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快速成长过程中也面临治理手段跟不上发展形势等问题。新生事物发展总是领先于当时的法律法规,创新就可能导致相关监管规则滞后。对其引发的各类问题,既要重视并加以解决,又不能因噎废食。共享经济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将闲置资源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有效配置,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监管工作应当及时跟进、积极探索,既鼓励创新创造,又注意防范负面影响。通过共享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类文明一贯的追求,共享经济真正的活力,不仅来自于互联网技术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更源于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 ‎(摘编自《让共享经济走好未来的路》)‎ 材料三:‎ ‎2016年11月,第一批共享单车进入成都,仅时隔4个月,成都提出“3+7+N”协商管理制度,“N”意味着共享单车的管理不再只是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的“分内事”,共享单车企业能够也必须广泛参与其中,共享经济需要“共同治理”,这或许也是“成都模式”新一轮探索的重要价值。在成都市交通委员会运输处接管共享单车的监管事务后,副处长李乔成为了政府与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连接纽带之一,他的一个重要工作职能,就是要随时保持对企业的关注,若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风险,他们可以及时给予帮助、寻找对策。‎ 共享治理的作用也体现在统筹社会资源,更高效推进城市与共享出行新业态相契合。在成都,市交通委员会与城管等部门在共享单车协调供应、规范停放等方面进行合作,由各共享单车企业主导,“单车猎人”等社会团体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良性治理环境。‎ ‎(摘编自《以共享推动城市发展》)‎ ‎4.下列对“共享经济”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发展速度太快是原因之一。‎ B.共享经济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实现了闲置资源的有效配置。‎ C.共享经济来自于互联网技术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因此具有真正的活力。‎ D.共享经济需要政府部门的监管,既要鼓励创新创造,又要注意防范负面影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共享不限于经济领域,需要满足人民对社会生活多个领域多样化诉求。‎ B.共建才能共享,共享是共建的目的和方向,共建实现之后才能实现共享。‎ C.共享经济要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配置,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D.共同治理的“成都模式”是高效推进城市与共享出行新业态相契合的探索。‎ ‎6.如何进一步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寻 杨锦 ‎①日暖云轻的清晨,捋一捋惺忪的睡眼,携一阵恣怠,于巷间徘徊,惬几丝凉意,忆几个暖季。那时,他静憩树旁闲观戏蚁,她端坐窗前捧书低吟。那时,可静赏月景,彼此欢声笑语,但如今却适逢几份雾气已渐看不太清。‎ ‎②在雾色中踱步而行,似有种雾里看花的意境,巷口的青石板已渐烙印上岁月的痕迹,苔色一层深似一层,似乎在用老者深邃的眼神会意着我:“你还记得什么?”或许它应被我们遗弃,或许应被人们想起。踏着这份沉重的绿意,我仿佛回至从前。‎ ‎③巷道间,三两好友肩并肩有说有笑,有时彼此抒发愤懑的情绪,有时则互相逗笑,于谈笑间我们俯身静待栀子花的开放,抬头赞咏梅花傲霜斗雪的挺立,直视眼前淡竹昂扬的姿态。我们越走越远,或被栀子花迷住,或被梅花折服,被淡竹所倾倒,已渐渐在雾色中探寻不到彼此的踪迹。‎ ‎④独倚窗前,一页页翻动着仅余的残页,嗅着,看着,听着岁月的琐屑,几阵雨纷至沓来,或有“风雨故人来”的感受,我想忆起什么,但终被烦躁的心绪打消。‎ ‎⑤隽几份诗情,只身单骑,或近观戏花,或俯身低吟,间或舞动马鞍飞驰旷野,倦了便用水轻拭去倦意,继而于溪边款款而行。霎时,遥闻几阵羊群觅食的天籁之音,简单而又悠长,清脆而又深远,抬头可窥见毫无他色的天宇,蓝的那么虚幻,洁得那么彻底,竟让我饕鬄般的一览无遗。‎ ‎⑥路边走走停停,原野上四处探寻,一路有无数的风景,我本应庆幸,我本应欣喜,只是我的心绪已渐觉沉重,不是风景不好,而是很多东西已经逝去。‎ ‎(节选《散文网精选》)‎ ‎7.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她”“他”代指与作者感情要好的同桌,表达作者对同桌的思念之情。‎ B.作者于第④中产生的烦躁心情是因为那阵雨纷至沓来而导致的。‎ C.通读全文可知作者主要以“愁”、“叹”为情感线索进行行文、抒情。‎ D.本文是抒情性散文,通过环境描写的变幻来体现作者复杂的心情,最后以“很多东西已经逝去”落笔表达对物是人非的遗憾与感慨之情。‎ ‎8.作者为什么以一个“寻”字为题?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 ‎9.最后一段中“很多东西已经逝去”,请简要分析作者认为逝去的应是什么?‎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①,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问之,可谓穷矣。信而风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有删改)‎ ‎【注】①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B.左徒:楚国官名,是一种官阶较高的职官,次于令尹,相当于上大夫,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C.《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叙事诗。‎ D.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离骚》与《诗经》中的“风、雅、颂”并称“风骚”,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深受楚王的信任。‎ B.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等,但上官大夫因想争得楚王的宠幸而嫉妒屈原的才能。‎ C.屈原草拟宪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发怒并从此疏远了屈原。‎ D.屈原作《离骚》,是因为自己的诚信被怀疑、忠实被诽谤的怨恨引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陶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自然,但平而有趣,淡而有味。本诗正体现了这一风格。‎ B.五至八句描写田园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神态。‎ C.诗末两句,“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但“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全诗以平淡之语,写秋日晚景,叙归隐之乐,道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达到了情、景、理的统一,意境深远含蓄,语言朴素自然。‎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著诗人怎样的志趣?‎ ‎(三)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借新鲜的桑叶来比喻女子的青春年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生于优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内外形势角度,揭示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______________。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书圣王曦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______________,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______________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他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______________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博大精深 典范化 浑然天成 宛转 ‎ B.千姿百态 典范化 浑然天成 含蓄 C.千姿百态 规范化 应运而生 含蓄 ‎ D.博大精深 规范化 应运而生 宛转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B.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 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又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D.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B.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最高代表。‎ C.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D.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20.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21.下面是《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一段歌词,请仿照画线部分再续写一组句子。要求修辞恰当,情感一致;不要求与原词押韵,字数可适当增减。 ‎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唤醒了多少有骨气的文人,这一跳,为他们树立了坚守的榜样;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一跃,警醒了多少固执己见的家长,这一跃,让他们明白了坚守爱情的力量;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守拙”二字,让多少人明白了坚守品节的高尚。‎ 请以“坚守”为中心话题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以“坚守”为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答案】B ‎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 B项,“……只要……就……”分析错误。原文第五段“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原文是“只有……才……”的关系,而非“只要……就……”的关系。‎ 故选B。‎ ‎2.【答案】C ‎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 C项,“……说明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分析错误,原文第三段“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家国情怀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 故选C。‎ ‎3.【答案】A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 B项,“……不是……而是……”分析错误,原文第四段“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原文是递进关系,不是选择关系;‎ C项,“对于每个人来说”与原文不符,原文第五段“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所以应是“对于年轻人来说”。‎ D项,“因为每个人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都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强加因果、表述错误。根据文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可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与“每个人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都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没有因果关系,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A。‎ ‎4.【答案】C ‎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 C项,“因此具有真正的活力”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共享经济真正的活力,不仅来自于互联网技术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更源于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可知,选项的说法欠缺条件。‎ 故选C。‎ ‎5.【答案】B ‎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 B项,“共建实现之后才能实现共享”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可知,共建是共享的条件,它们的进程是同时的,没有先后实现顺序。故选B。‎ ‎6.【答案】①树立全民共享与渐进共享的共享发展理念。②统筹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③共同治理,形成合力,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团体共同构建良性治理环境。‎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 本题中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如何进一步推动共享经济的发展?根据文本“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可以概括为:①树立全民共享与渐进共享的共享发展理念;根据文本“通过共享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人类文明一贯的追求。共享经济真正的活力,不仅来自于互联网技术将社会潜在资源激活的商业模式,更源于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 可以概括为②统筹社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对社会真实需求、美好期待的有效回应;根据文本“共享经济需要‘共同治理’”“等社会团体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良性治理环境”可以概括为:③共同治理,形成合力,政府部门、企业及社会团体共同构建良性治理环境。‎ ‎7.【答案】D ‎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需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来筛选比对,分析鉴赏选出正确答案。‎ A项,“代指与作者感情要好的同桌”说法过于狭义,“他”“她”应代指作者昔日交好的同学与友人。‎ B项,“作者于第④中产生的烦躁心情是因为那阵雨纷至沓来而导致的”表述错误。作者产生烦躁的心情是必然的,只是由雨想到“风雨故人来”而更添几份忧愁。‎ C项,“通读全文可知作者主要以‘愁’、‘叹’为情感线索进行行文、抒情”表述错误。根据文本可知,“愁”“叹”只是副线,“寻”的过程应为主要的行文思路。‎ 故选D。‎ ‎8.【答案】①“寻”字为本文行文线索,以“寻”字展开叙事,抒情。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从而在文中找到作者“寻”的目的与结果。③“寻”蕴意对已失去的美好时光的探导,表达“时不复返”的复杂心情,为后文奠定感情基调。 ‎ 本题考查的是对题目的作用分析能力类试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主要回答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本题要注意题干的要求:作者为何以一个“寻”字为题。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文中始终在“寻”景物,所以在文本中题目就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从题目本身来讲,读者看到这样一个题目,都会感到很好奇,要一探究竟作者要寻什么?所以这里的作用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从主题上考虑,本文作者是要寻找的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表达“时不复返”的复杂心情,为后文奠定感情基调。‎ ‎9.【答案】①美好童年时光,韶华的青春朝气。②昔日很深感情的友人扬镳分道。③逝去的童心与稚气。‎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手法,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 考生要注意题干是这样问的:最后一段中“很多东西已经逝去”,请简要分析作者认为逝去的应是什么?考生要注意根据对题干的理解,我们不要找作者逝去的是什么,我们要找作者“寻”的是什么。原文:巷道间,三两好友肩并肩有说有笑,有时彼此抒发愤懑的情绪,有时则互相逗笑。可以见得作者寻得是往昔好友的欢乐相聚,美好童年时光,韶华的青春朝气。从原文:独倚窗前,一页页翻动着仅余的残页,嗅着,看着,听着岁月的琐屑。可以见得作者寻的是“故人”‎ ‎,这里的故人完全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恋人或者知己,所以作者是对逝去恋情的追忆。‎ ‎10.【答案】A ‎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平”指屈原,作“伐其功”的主语,故从其前面断开,排除BD,“曰”译为“说”,而“以为非我莫能为也”是“说”的内容,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句意为: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故选A。‎ ‎11.【答案】B ‎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A项,“每年农历七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表述错误。端午节应该是五月初五。‎ C项,“政治叙事诗”表述错误。应该“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D项,“《离骚》与《诗经》中的‘风、雅、颂’并称‘风骚’”表述错误。应该是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故选B。‎ ‎12.【答案】C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屈原草拟宪令之后,上官大夫就想夺取过来(邀功),但屈原不给”分析有误,据原文“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可知,原文是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发怒并从此疏远了屈原”有误,据原文“王怒而疏屈平”可知,是楚王很生气,疏远了屈原。‎ 故选C。‎ ‎13.【答案】(1)令尹子兰最终派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听了很生气,把屈原放逐了。‎ ‎(2)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中(1)卒:最终。使:派。短屈原于顷襄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顷襄王短屈原”。短:诋毁。过:放逐。(2)信:诚信。谤:诽谤。怨:怨恨。‎ 参考译文: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楚王对他的宠爱,便心里嫉妒屈原的贤能。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就谗毁他说:“君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听了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就是由怨恨引起的。‎ ‎14.【答案】C ‎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但‘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迷惘状态”表述错误。此句话的意思是说领悟到生命的真谛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而非“迷惘状态”。‎ 故选C。‎ ‎15.【答案】‎ 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形象分析)刻画了一个恬淡闲适、超然物外的诗人形象。(形象概括)“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人物形象和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诗人的情感。‎ 本题中,要求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著诗人怎样的志趣?本句从内容上分析: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的画面。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通过“采菊”“悠然”等词语,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恬淡闲适、超然物外的诗人形象。(形象概括),再联系整首诗的内容可知,作者想要追求的生活是一种超然物外的隐居生活。而“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16.【答案】(1)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2)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3)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兮,若,拂,患。‎ ‎17.【答案】C ‎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成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成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 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文段是在说“书法”,更强调姿态。故选“千姿百态”。“规范”是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具有明晰性和合理性。“典范”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 第二空处意在强调约定俗成为标准,故选“规范化”。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浑然天成:谓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第三空处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故用“应运而生”。“含蓄”是指表达得很委婉,耐人寻味。“宛转”是指委婉曲折,话语柔和曲折,不直接坦率;也形容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 第四空处意指表达委婉,耐人导味,故用“含蓄”。故选C。‎ ‎18.【答案】D ‎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句子顺序是否合理,话题是否一致,前后是否照应,格式是否一致,音节是否和谐等。‎ 根据前后文,本句表达的主语应为“汉字”,排除A、B;先“最小单元”后“最高代表”,形成递进关系。故选D ‎19.【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即使……那么……”关联词搭配不当。排除B、D;根据时间顺序,应该先晋代,后唐代,排除A。故选C。‎ ‎20.【答案】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学校将组织国庆杭州七日游活动,要求参加者做好前期准备;到杭州的主要活动有参观游览高校、博物馆和风景区。‎ ‎【解析】这是一幅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构思框架图,包含以下内容:①前期准备;②目的地是杭州,要参观高校、博物馆、风景区;③目的是丰富课余生活、增长见识。明确了这些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21.【答案】答案示例:①像森林和小树一株,树是森林的孩子,森林是那树的托举,每当森林在欢歌,我就是歌的音符。‎ ‎②像蓝天和彩云一朵,云是天的稚子,天是那云的归所,每当蓝天绽放笑颜,我就是脸上的红艳一抹。‎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句子仿写,就是按照试题上所给的句子形式,要求考生再写出一个或几个同样类型句子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创新能力和遣词造句能力。做题时要先审所给内容的句式结构特点,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在哪句子里用的,同时还要注意所写的几个句子之间在内容上的有机衔接。材料提供的是《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一段歌词。仔细理解画线句子,由五句组成,第一个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是“像……一(量词)”,第二三句分别对前句中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运用拟人手法;第四句句式是“每当(前一个名词)……”,运用拟人手法;第五句的句式特点是“我就是……”,该句内容紧承前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完后,前后连起来通读一遍,检查下有没有语病和错别字,句式特点和修辞与例句是否相同,前后是否有逻辑关系。‎ ‎22.【答案】例文:‎ 坚守正直 坚守正直,人生才气象峥嵘,风采绚丽。‎ ‎——题记 生活的大海,深邃浩渺,辽阔无际。生命的航船朝向远方的灯塔,颠簸摇荡,拼搏着前行。‎ 高高挺立的风樯,从不畏惧前面的千里狂飙、万顷惊涛,也不躲避身旁的迅猛暗流,总是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执着地出没于波峰浪谷间,艰危的环境里,欢乐,是它的桨声:正直,是它的帆影。人生远航的画卷被渲染得十分壮观。‎ 其实,正直与真理血脉相连,它是生于真理树上的一朵蓓蕾的热烈绽放;正直与正义骨肉相亲,它是出自正义源头的一股清泉的踊跃奔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代先哲对世人的鞭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代良吏对自己的箴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代忠臣对生死的抉择。‎ 于是,这样的人就有了一身正气,即使霹雳轰顶而色不改:就有了一腔豪情,即使狂沙扑面而眼不迷;就有了一颗赤胆,即使万箭穿胸而志不移。动乱岁月,去留肝胆两昆仑,凛凛的雄风在血火中长啸;和平年代,富贵于我如浮云,浩浩的英气使天下同钦。‎ 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汩罗,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长存;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坛,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胆,是啊,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祖国一片明净的蓝天。‎ 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丑恶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王墓前,洪承畸遗臭万年——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 坚守正直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险,扬起风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