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三明一中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西方中世纪的编年体史书起源于基督教会,早期的编年史家大多是生活在修道院的修士。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的编年史被认为代表了中世纪教会修史的最高水平,由多位修道士接力完成,最初的开创者是温德欧弗的罗杰。‎ 罗杰编年史以上帝创造世间万物开篇,结束于1235年的记事。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罗杰记录了三代国王统治的历史。在罗杰的笔下,理查一世“勇武善战”,承载着“骑士风范的尊严与荣耀”。而国王约翰在历史上留下的贪婪、无能、刚愎自用的负面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出于罗杰编年史的塑造。‎ 罗杰编年史关注的重点是“人”,出于“教化后人并且向勤奋之人提供帮助”的目的,罗杰关于人生事务的记载堪称丰富多彩。罗杰将记事的目光聚焦于英格兰,详细记载国王与贵族的交往、王国的演变等,行文之间也论及欧洲大陆的事务,诸如罗马教宗写给坎特伯雷大主教以及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的书信等。罗杰撰写的编年史以史实丰富著称,他也因此被誉为“中世纪最为杰出的编年史家”。‎ 后世研究者对罗杰编年史做出分析考订,辨认出全书各个部分的内容447年以前的历史叙述,除了《旧约全书》与《新约全书》的文字之外,抄录或者改写了罗马时期的作品,包括尤西比乌与杰罗姆的编年史文本。447年至1189年的历史叙述中,大量内容借鉴各地修道士编纂的史书,其中包括伯里·圣埃德蒙编年史、比德撰写的编年史。关于1189年至1235年将近50年历史事件的记载,出自罗杰本人的耳闻目睹,堪称全书最有价值的原创内容。抄录前人的文字内容,以此为起点续写编年史,在中世纪早期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书写方式,各地修道院的编年史大多以这种方式成书。这样的书写方式并非全无益处,对于那些原件业已散佚失传的著述,罗杰的抄录与改写也起到了保存文献典籍的作用。‎ 在罗杰之后,修史的传统在圣奥尔本斯又延续了200余年。这在西欧中世纪历史上十分罕见。研究者推测,罗杰及其后续者从事的是有组织的群体行为。这样的推测合情合理,但是并未获得文献史料的支持。‎ 圣奥尔本斯编年史堪称一部鸿篇巨制,其中承载着非常厚重的文献史料。然而,修道士们何以获取如此广泛而丰富的信息用于历史著述呢?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素有修史的传统,不仅珍藏有文献典籍用于修史,而且有机会与其他修道院分享传抄著史成果。圣奥尔本斯是英格兰最为显要的修道院之一,在英格兰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里生活的修道士经常被国王委以重任,有机会进入政治生活的中心地带参与机要,直接从政府获取档案文献。‎ ‎(摘编自刘城《西方中世纪编年史的代表作——<历史之花朵>》)‎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罗杰编年史详细记载了包括罗马教宗书信交往等发生在英格兰的重大事件。‎ B. 罗杰编年史中记载其耳闻目睹的历史事件,是这部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C. 修道院修史行为,客观上对原件已经散佚的文献典籍起到了保存的作用。‎ D. 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的显要地位决定了在那里的修道士可以直接从政府获取档案文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中引用编年史中的“骑士风范的尊严与荣耀”,意在表明罗杰褒奖理查一世,和国王约翰形成鲜明对比。‎ B. 罗杰被称为“中世纪最为杰出的编年史家”,因为他是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编年史的第一位撰写者。‎ C. 作者运用引证法,引入伯里·圣埃德蒙、比德的实例,证明罗杰编年史借鉴了各地修道士的编纂的史书。‎ D. 文章论及后世研究者对罗杰编年史的分析考订,主要列举了三个时段的材料进行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西方中世纪的编年体史书大多是由生活在修道院的多位修士接力完成的。‎ B. 罗杰对约翰统治期间臣民反叛行动的详细记录是造成约翰在历史上留下负面形象的主要原因。‎ C. 从罗杰撰写编年史的目的,可以看出他的编年史关注的重点在“人”。‎ D. 从目前的研究看,圣奥尔本斯的修史传统,应该是有组织的群体行为。‎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发生在英格兰的重大事件”分析有误,张冠李戴。根据原囊第3段,“罗马教宗书信交往”并不属于“发生在英格兰的重大事件”,应属于“欧洲大陆的事务”。‎ B项,“是这部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偷换概念。原文第4段“内容”之前有“原创”的限定,“堪称全书最有价值的原创内容”。‎ D项,“在那里的修道士可以直接从政府获取档案文献”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6段,修道士“直接从政府获取档案文献”是在“有机会进入政治生活的中心地带参与机要”的前提下。‎ 故选C。‎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然后结合选项所分析的材料进行分析。‎ A项,“意在表明罗杰褒奖理查一世,和国王约翰形成鲜明对比”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第2段,文中引用两个人的内容只是为了证明罗杰编年史史实丰富,褒奖及对比的说法不成立。‎ B项,“因为他是……”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3段,罗杰被称为“中世纪最为杰出的编年史家”的原因应是他“撰写的编年史以史实丰富著称”。‎ C项,“作者运用引证法”分析有误。作者运用的是例证法,而不是引证法。‎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项,“西方中世纪的编年体史书大多是由生活在修道院的多位修士接力完成的”扩大范围。根据原文第1段,“由多位修道士接力完成”的是“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的编年史”而非“西方中世纪的编年体史书”。‎ 故选A。‎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对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渗透,不仅严重地冲击了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更加深了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极大地增加了个人生活的流变系数,使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在物理空间的维度里,人们在血缘的身份确证、地缘的时空限制和业缘的群体认同等因素的制约下,进行着有限的交往。然而,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交往主体以符号化的形式开展着全新的网际交往。借助于数字化的信息符号,构成了虚拟主体的符号化表达,使得虚拟环境中的交往主体摆脱了现实世界中生理、地域和身份的束缚,增强了交往的自主性,丰富了交往的形式。但是,新型交互模式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给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与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相伴而生,虚拟生存虽然改变了现代人的技术体验和空间体验形式,但也滋生着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虚拟主体是一个符号,进行着自觉选择下的行为体验。现实生活世界与网络虚拟世界的不同境遇和生活规范将造成“本我”与虚拟主体“网我”的分离甚至对立。自我生存方式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自我认同的危机,更遮蔽了“本我”的真实性,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巨大的革命力,在为人类创造超越现实、实现自我、追求解放的条件和手段的同时,也逐渐深化成为一种框架,使人类反被置于技术的框架之中,正如马克思当年指出的:“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技术的无节制扩张,形成了巨大的张力,形成了巨大的科技漩涡,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事实上,原始的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但现代技术的崛起,魔幻般地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导致人与自然、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这种片面性的急剧扩张所形成的科技漩涡,无情地将人类抛入一个机械力高度发达,但生存危机丛生的世界之中,技术逻辑约定着人的生存逻辑,从而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在网络信息空间里,人们在面临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多元价值交相激荡、多元信仰交相碰撞的文化样态的同时,还受制于技术理性的支配,导致人的全面发展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假设技术理性被不断泛化成主导其他更改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被认定为这个时代人的最根本的,也是唯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那么,根植于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生活便彻底地失去了价值根基。这样,科技文化的发展,反过来也制约了人文文化。随着虚拟时代的到来,人文理性和技术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一系列矛盾加剧了科技文化与人文诉求的断裂,彰显人类生活意义的文化褪去了人文价值更改的关怀,这种人文失落必然滋生着文化的嬗变。‎ ‎(摘编自王丽鸽、李炳毅《试论网络社会下人的虚拟生存与全面发展》)‎ ‎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多重困境,与高新技术冲击当下的社会秩序和规则体系,加深人类现代生活的风险程度有关。‎ B. 与物理空间不同,在虚拟空间里的网际交往中,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 C. 原始技术充分地凝结和释放着人文智慧,而现代技术在幻化出巨大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作用。‎ D. 人在网络信息空间里,除了面临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等文化样态,也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人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 ‎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空间扩大、科技涡和文化嬗变三个结果阐述网络时代人的发展的困境。‎ B. 文章除了阐述网络社会带来的现实症结外,也提到了其带来的好处,有辩证意味。‎ C. 文章第三段引用马克思的有关言论,论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作用。‎ D. 与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虚拟空间对人生存的影响。‎ ‎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导致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滋生现代生存的深层焦虑。‎ B. 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两者可能产生分离甚至对立。‎ C. 现代技术的巨大张力使人们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使人文价值和人的生命意义走向了失落。‎ D. 技术理性如果成为主导其他理性和衡量意义价值的标尺,会制约人文文化的发展,甚至会使人类失去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怀。‎ ‎【答案】4. B 5. A 6. D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B项,夸大其词,“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错,虚拟空间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存和交往领域,但不意味着人们的血缘的身份、地缘的时空和业缘的群体将不复存在。故答案为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A项,“空间扩大”不是结果,而是原因,其导致的结果是人格裂变。故答案为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观点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强加因果关系,“自我身份的迷失、社会归属的削弱”与“人的自主性生存、多样化选择程度的加深”有一定的关系,但不一定是因果关系。B项,“人在网络世界中的虚拟主体‘网我'比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主体‘本我'更真实”于文无据。C项,“自觉主动地按技术逻辑约定生存逻辑”错,人在技术张力下不得不遵循技术逻辑而生存。故答案为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研究黑洞十多年,最接近我对黑洞想象的是2014年电影《星际穿越》中卡冈都亚的样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研究创新团组负责人苟利军说。‎ 卡冈都亚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如今,一个名为“视界面望远镜”(EHT)的国际合作项目决定给黑洞拍张照。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100多名科学家,利用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口径尺寸相当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来观测黑洞的视界面。经过历时两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与验证,首张黑洞图像终于在北京时间4月10日晚9点公布:人类首次利用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射电望远镜,在近邻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这个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与电影中的神秘天体终于露出真容了。‎ ‎(捕编自《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出炉》,《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4月11日)‎ 材料二:‎ 首张黑洞照片不仅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也吸引国内网友展开热烈无比的全民P图大赛。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袁强11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照片发布,激发了民众用多种方式来参与互动的热情,也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启友:如何将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首张黑洞照片的出现是多国科学家通过位于世界多地的8个天文望远镜“拍摄”到的,可以说黑洞照的拍摄、冲洗等所有环节都是全球大合作的一个结果。袁强认为,未来包括天文在内的科学研究很可能越来越呈现大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而在民众的互动狂欢背后,也有一些专业的媒体与机构注意到全球8个天文望远镜观测黑洞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处理使用了另一“神.器”——超级计算机:据报道,负责“冲洗”照片的美德两家科研机构用各自的超级计算机将来自8个望远镜的每对可能的数据排成一行。通过比较,在数学上消除噪音,挑出黑洞的信号。每台望远镜上安装的高精度原子钟会为输入数椐加上时间戳,让分析人员能够在事后对数据流进行匹配。‎ ‎ (摘编自环球网《黑洞首照引发“全民狂欢”的背后》,2019年4月12日)‎ 材料三:‎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0日报道,英国埃默里大学黑洞研究专家艾琳·邦宁说,黑洞的故事远没有结束,狂欢之后,我们应该明白,有几个与黑洞有关的重要问题仍悬而未决。‎ 黑洞巨大的热、快物质喷流如何产生?邦宁说,要想弄清楚这些细节,需要将覆盖相当小范围的事件视界望远镜观测结果与更大的相对论性喷射图像结合在一起考虑。随着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图像问世,我们可能会获得不少答案。‎ 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如何统一?那万有引力和量子理论彼此之间就真的“水火不容”吗?物理学家们可不这么想,他们希望未来有一天,创建出一个大一统理论,将这两者囊括其中,而这个未问世的大一统理论可能涉及某种量子引力。但邦宁对此持不同意见。她解释说,新图像没有提供可能缩小两个领域之间差距的新物理学。但她同时表示,人们希望从新图像中获得答案这一想法舍情合理,因为黑洞阴影的边缘将引力带入微小的量子空间。‎ 霍金的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正确吗?斯蒂芬·霍金对物理学的最大贡献是“霍金辐射”理论。邦宁说,事件视芥望远镜没有证实或否认这一理论。邦宁认为,人类最终有可能会弄清楚如何制造或找到一个这样的黑洞并且检测到其辐射,从而验证霍金理论的正确性。‎ ‎(摘编自《狂欢之后的深思——首张黑洞图像没有回答的三大问题》,《科技日报》2019年4月12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全球100多名科学家,利用一个如地球大小口径的虚拟射电望远镜,经过历时两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与验证,成功捕获了首张黑洞图像。‎ B. 首张黑洞照片的发布使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对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热情,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C. 美德两家科研机构用各自的超级计算机,通过比较,在数学上消除噪音,挑出黑洞的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冲洗”出了照片。‎ D. 霍金对物理学的最大贡献是“霍金辐射”理论,尽管事件视界望远镜没有证实或否认这一理论,但人类终究有可能验证霍金理论的正确性。‎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电影《星际穿越》中的卡冈都亚本是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如今终于露出真容,这说明科学从来都不仅仅止步于想象。‎ B. 首张黑洞照片的出现是多国科学家联合“拍摄”到的,是全球大合作的一个产物,事实证明未来的科学研究很可能呈现大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C. 随着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图像问世,如果把它与更大的相对论性喷射图像一起研究,黑洞巨大的热、快物质喷流的产生问题将迎刃丽解。‎ D. 尽管新图像没有提供可能缩小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个领域之间差距的大一统理论,但人们希望从新图像中获得这种理论的想法合乎情理。‎ ‎9. 首张黑洞图像问世的科学意义何在?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B 8. C ‎ ‎9. ①科学不是科幻,更要实践探索;②科学不能仅凭单打独斗,还需要国际合作;③科学研究不能“赤手李拳”,最需要研究“神器”;④科学不能止步,更需要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使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分析有误,扩大范围。根据材料二第1段“首张黑洞照片不仅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也吸引国内网友展开热烈无比的全民P图大赛”可知,“产生巨大的热情”的主体是“国内网民”,而非“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另外,“感受到了”将未然当成已然。“将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是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的“启发”,并非已然的事实,而选项在表述时用了完成时态“感受到了”。‎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C项,据材料三第2段“随着位于银河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图像问世,我们可能会获得不少答案”可判断:“黑洞巨大的热、快物质喷流的产生问题将迎刃而解”的说法过于武断。‎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要求概括首张黑洞图像问世的科学意义。依据材料一中“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100多名科学家,利用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 个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口径尺寸相当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来观测黑洞的视界面”,能概括出科学不是科幻,更要实践探索,需要科学家们利用虚拟望远镜来时行探索发现;而且也能概括出,科学研究不能“赤手李拳”,最需要研究“神器”。多地名多科学家合作,表明科学不能仅凭单打独斗,还需要国际合作。由材料三“黑洞的故事远没有结束,狂欢之后,我们应该明白,有几个与黑洞有关的重要问题仍悬而未决。”可总结出,科学不能止步,更需要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将与“玉兔二号”合作完成任务。“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中国因成为第一个将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国家而进一步赢得自豪感和威望。通过取得的经验、开展的试验以度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这将惠及全人类。探月行动可以测试新方渚和新材料。月球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以及稀土元素。‎ 探月行动的高昂成本和专业知识意味着中国无法独自开展工作。“嫦娥四号”的合作伙伴包捂德国、荷兰、沙特和瑞典。中国人可以自豪,不过所有人都将受益。‎ ‎(摘编自《南华早报》,2019年1月3日)‎ 材料三:‎ ‎1月3日,一张清晰的月背影像图“刷屏”各大外媒。这是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由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拍摄,并通过“鹊桥”中继呈传回。“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嚣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首次实现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称,“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目家只有中国。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美国《天文学》杂志指出,“这次登陆是中国太空计划的重大成就,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同时,这项任务将收集独特的数据.可以帮助们了解早期的太阳,甚至可能是早期的宇宙。”英国《独立报)也认为,“这次任务将是对月球遥远的另一面的开拓性观察。”‎ 英国《卫报》称,这次任务的目的是详细测量月球的地形和矿物成分。鉴于着陆地——艾特肯盆地被认为形成于月球历史早期的-一次巨大碰撞中,‘嫦娥四号’可能会为月球的形成提供新的线索。”‎ 在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国防战略与能力高级分析师马尔科姆·戴维斯看来,“嫦娥四号的成功是值得中国骄傲的,这不仅仅是一项科学使命。中国人对太空探索计划充满热情,并将其视为中国崛起的关键部分。 ‎ ‎(摘编自《中国正开辟太空新时代》)‎ 材料四:‎ 近年来,全球太空探索产业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参与主体不断增多、创新模式大量涌现等态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和贡献日趋显著。‎ ‎(摘编自前瞻网《全球太空探索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嫦娥一号”是我国发射的首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已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 B. “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合作完成月面勘测任务,并在“鹊桥”中继星支持下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C. “嫦娥四号”操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中国将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D. 全球太空探索产业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等态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趋显著。‎ ‎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目前已经发射的“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探测器,还有即将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都属于无人月球探测阶段。‎ B. “嫦娥四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为中国赢得自豪感和威望,可中国探月行动仍受高昂成本和专业知识的影响无法独自开展工作。‎ C. 国外媒体对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的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大突破,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D. 由材料四图表可知,2012年至2017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由3022亿美元增长至3835亿美元,5年间增长了26.9%。‎ ‎12. 四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嫦娥四号”的成功又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概括。‎ ‎【答案】10. C 11. C ‎ ‎12. 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介绍中国探月I程(历程),材料二侧重介绍中国探月行动需要多方合作,材料三侧重介绍国外媒体对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的意义的探讨,材料四侧重介绍全球太空探素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意义:①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②可能会为月球的形成提供新的线索。‎ ‎【解析】‎ ‎【10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中国将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分析有误。文中是说“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只是有希望,有可能。‎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C项,“认为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大突破”分析不当。文中是说“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嚣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首次实现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这是人类探月工程的重大突破。‎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一题两问,要求概括四则材料不同的侧重点,并概括“嫦娥四号”的成功的意义。通读全文,材料一,讲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的时间和名称,并一一介绍这四个工程的相关情况,最后点明其意义。因此可概括为侧重介绍中国探月工程或历程。材料二,先讲中国探月工程与其他国家合作的意义,第二节讲讲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可概括为,侧重介绍中国探月行动需要多方合作。材料三,先总体讲“嫦娥四号”清晰的月背影像图,通过中继星发回地球,并实现在月背软着陆,强调其对人类的伟大意义,接着从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这几个国家的角度报道其意义和影响。因此可概括为,侧重介绍国外媒体对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的意义的探讨。材料四讲全球太空探索产业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的态势,并以图表说明。因此可通过图表前面的文字概括出,材料四侧重介绍全球太空探素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嫦娥四号”的成功的意义,由材料三第三节中“这次登陆是中国太空计划的重大成就,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可总结出,意义是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由材料三第四节中英国的报道‘嫦娥四号’可能会为月球的形成提供新的线索”,可总结出,可能会为月球的形成提供新的线索。‎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王檝,字巨川,凤翔虢县人。檝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昊。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谕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寻用元帅高琪荐,特赐进士出身,授副统军,守涿鹿隘。太祖将兵南下,檝鏖战三日,兵败见执,将戮之,神色不变,太祖问日:“汝曷敢抗我师,独不惧死乎?”对曰:“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帝义而释之,授都统,佩以金符。从大军破紫荆关,军次雄州。‎ 甲戌,授宣抚使,兼行尚书六部事。从太傅猛安率兵南征,下古北口,攻蓟、云、顺等州,所过迎降,得汉军数万,遂围中都。乙亥,中都降。檝进言曰:“国家以仁义取天下,不可失信于民,宜禁虏掠,以慰民望。”时城中绝粒,人相食,乃许军士给粮,入城转粜,故士得金帛,而民获粒食。‎ 时河间、清、沧复叛,帝命檝讨之,复命驸马孛秃分蒙古军、汉军三千属檝,遂复河间,得军民万口。孛秃恶其反复,欲尽诛之,檝解之日:“驱群羊使东西者,牧人也,羊何知哉!歼其渠魁足矣。释此辈迁之近县强者使从军弱者使为农此天之所以畀我也何以杀为俱得全活。‎ 帝命总括归附工匠之数,将俾大臣分掌之。太师阿海具列诸大名以闻,帝曰:“王室抚可任是职。”遂命檝掌之。时都城庙学,既毁于兵,檝取旧抠密院地复创立之,春秋率诸生行释菜礼,仍取岐阳石鼓列庑下。‎ 癸巳,奉命持国书使宋。至宋,宋人甚礼重之,即遣使以金币入贡。檝前后凡五往,以和议未决,隐忧致疾,卒于南。宋人重赠之,仍遣使归其柩,葬于燕。 ‎ ‎(节选自《元史·王檝传》)‎ ‎13. 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 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 俾:让 B. 帝义而释之 义:仁义 C. 入城转粜 粜:卖米 D. 既毁于兵 兵:战乱 ‎14. 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此辈迁之/近县强者使从军/弱者使为农/此天之所以畀我也/何以杀为/俱得全活 B. 释此辈/迁之近县/强者使从军/弱者使为农/此天之所以畀我也/何以杀/为俱得全活 C. 释此辈/迁之近县/强者使从军/弱者使为农/此天之所以畀我也/何以杀为/俱得全活 D. 释此辈/迁之/近县强者使从军/弱者使为农/此天之所以畀我也/何以杀为/俱得全活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檝有捐躯报国的勇毅。在临刑时,王械从容不迫,为能以死报效国家感到荣幸。‎ B. 王檝审时度势,富有智谋。中都投降后,他禁止掳掠的建议使军民各得其所,稳定了军心、民心。‎ C. 王檝有仁爱之心。在平定河间叛乱后,他说服驸马孛秃,使万人免受屠戮,保全了性命。‎ D. 王檝重视民族间的文化融合。他重建毁于战乱的庙学,亲率儒生行释菜礼,使汉文化在元朝得以传播。‎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将兵南下,檝鏖战三日,兵败见执,将戮之。‎ ‎(2)驱群羊使东西者,牧人也,羊何知哉!‎ ‎【答案】13. B 14. C 15. B ‎ ‎16. (1)太祖率军南下,王檝激战三天,战败被捕,准备处死他。‎ ‎(2)驱赶群羊使它们向东向西的,是牧羊人,牛羊知道什么呢!‎ ‎【解析】‎ ‎【13题详解】‎ 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B项,“帝义而释之”,意思是“皇帝认为他忠义,就放了他”。义,名词作意动词,是“认为他忠义”的意思。‎ 故选B。‎ ‎【14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对“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要特别注意。“迁之”这一动作行为前面省略的主语和前句的“释”一样,因此“迁之”前面要断开;故排除A项。“强者”是所在句子的主语,前面要断开,故排除D项。“何以……为”是固定句式,意思是为什么……呢。排除B项,故选C项。‎ ‎【15题详解】‎ 本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他禁止掳掠的建议使军民各得其所,稳定了军心、民心”分析有误。“使军民各得其所,稳定了军心、民心”的应是“许军士给粮,入城转粜”这一政策。‎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将,动词,带领;鏖战,激战;见,表被动;执,捉住。第二句中,东西,向东向西;驱群羊使者,牧人也,是判断句。羊何知哉,宾语前置句,羊知何哉。这些词句都是翻译的关键处,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参考译文:‎ 王檝.字巨川,凤翔虢县人。王械天性洒脱不拘.20岁考进士不中,于是进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子、吴起兵法。泰和年间,考进士再次落榜,到朝廷上书,论说当时国家的紧要事务。金朝皇帝让王檝到缙山元帅府供职。不久因元帅高琪的推荐,(朝廷)特别赐予他进士出身,任命他为副统军,让他守卫涿鹿隘口。太祖率军南下,王檝激战三天,战败被捕,准备处死他,王檝神色不变,太祖问他:“你怎么敢抗拒我军,难道不怕死吗?”王檝回答说:“我以一介布衣受皇上恩惠,发誓以死报效国家,如今既然已经战败,能够死是我的荣幸!”太祖认为他忠义有气节而释放了他,任命他为都统,佩戴金符。随大军攻破紫荆关,军队驻扎在雄州。‎ 甲成年,朝廷任命王檝力宣抚使,兼管尚书省六部事务。随从太傅猛安率军甫征,攻下古北口,进攻蓟州、云州、顺州等地,所经过的地方都迎接并归降朝廷,获得汉军数万人,于是包围中都。乙亥年,中部投降。王檝上书奏请皇帝说:“国家用仁义取天下,不可失信于百姓,应当禁止抢劫掠夺,以抚慰百姓的期望。”当时,中都城中粮食断绝,出现人吃人的现象,王檝于是允许军士把供给的粮食,运进城中转卖,因此,军士得到了钱财和绸帛,百姓获得了粮食。‎ 当时.河间、清州、沧州又反叛朝廷,太祖命令王槭去讨伐,又命驸马孛秃分派蒙古军、汉军三千人归王檝调用,于是收复了河间.俘获军民一万人。孛秃憎恶河间百姓变化无常,想要把俘虏全部杀掉,王檝劝解说:“驱赶群羊使它们向东向西的,是牧羊人,牛羊知道什么呢!处死他们的首领就足够了。放过这些人,将他们迁到我们附近的县,身体强壮的让他们从军,身体瘦弱的让他们务农,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为什么要杀掉他们呢!”那些俘虏便都活下来了。‎ 太祖命令登记归顺的工匠人数,准备派大臣分别管理他们。太师阿海列出诸位大臣的姓名上奏,太祖说:“王宣抚可以担任这个职务。”于是命令王檝管理这些工匠。当时都城的庙学都被战乱毁坏,王檝选取过去枢密院的旧址童新建造了庙学,春秋两季率领儒生举行释菜礼,并运来岐阳石.鼓分列两边厢房廊下。‎ 癸巳年,奉命持国书出使宋朝旷到宋朝,宋朝人非常礼遇敬重他,当即派遣使臣携带金币入朝进贡。至檝先后总共五次出使柬朝.因和议未能达成,暗自忧愁致病,死在南方。宋朝人厚赠送丧礼品,并派遣使臣送回王檝的灵柩,埋葬在燕京。‎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1】‎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2】,身闲心苦一舂锄【3】。‎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4】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1】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2】属玉:鸟名。【3】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4】莫:即“暮”。‎ ‎17.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扣题,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语言素朴,不假藻饰,但内心情意已委婉传出。‎ B. 颔联写诗人放眼流观,无意见到的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读来令人想象、回味。‎ C. 颈联化用“临渊羡鱼”成语,表达了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 D. 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将复杂意绪融入寻常事物的形象之中。‎ ‎18. 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比较分析。‎ ‎【答案】17. C 18. 参考答案:《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感叹“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抒发是对世事变迁、欢乐不再的失落感,和对人生短暂的痛惜。黄庭坚诗先以“身闲心苦”的白鹭自况,又化用“临渊羡鱼”暗示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尾句则以“莫窗归了读残书”表明心志,由此可以看出:黄庭坚“俯仰之间”一句表达的是远离名利争逐,到读书中寻求寄托的淡泊心志。‎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 项,“表达了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错误,颈联“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意思是“渔翁从邻舍出来收网具,而我并不羡慕鱼美可口”,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极偶然的景象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诗人由网而联想到鱼,于是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成语,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故选C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比较分析”,然后回顾王羲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中隐含的情感,再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尾联中隐含的情感。在《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意思是“过去自己所喜爱的事物,顷刻之间已经成为陈迹”,这里有对世事变迁欢乐不再的感叹,还有对生命短暂的痛惜;再看本诗,尾联说“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了读残书”,意思是“转眼之间一切都变成陈迹,不如暮色中回到窗下读残书”,王羲之的本意是感叹人生短暂,不觉悲从中来,而黄庭坚虽用其字面,其意却相反:世事瞬息万变,面对无常的人生,还是退出争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趣,结合前面反用“临渊羡鱼”的典故来看,既流露出不求仕进、自甘淡泊 心境,还有对自由自在地读书的生活的向往。考生结合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9.名篇名句默写 ‎(1)《小石潭记》中描写环境给人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人生活状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则》中说明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别人不了解自己不责怪别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莲说》描写莲不受环境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描写春天鱼鸟情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师表》中说明诸葛亮是在什么情形下追随先帝的: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凄神寒骨, (2). 悄怆幽邃。 (3). (2)黄发垂髫, (4). 并怡然自乐 (5). (3)人不知而不愠, (6). 不亦君子乎。 (7).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 濯清涟而不妖。 (9). (5)沙鸥翔集, (10). 锦鳞游泳。 (11). (6)受任于败军之际, (12). 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如怆、邃、髫、怡、愠、淤、濯、鳞等词,都要格外留意。‎ 三、语言运用题 ‎20.下面说法正确一项是 ( )‎ A.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寡、哀家。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B.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宠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 太史,西周、春秋时的地位较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事。‎ D.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不敬。‎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考察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寡、哀家”陈述有误,哀家,是旧小说、戏曲中太后或皇后在丈夫死后的自称。‎ B项,“是古代皇帝对宠臣的封赐”陈述有误。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和功臣的封赐。‎ D项,“对人称号也是一种不敬”陈述有误。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故选C。‎ ‎2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天狼是天空中最明亮的一颗恒星,古以为主侵掠。如苏轼《江城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中用典皆出自星宿,雕弓指弧矢星,天狼即天狼星。‎ B. 分野指的是与星次相对应的地域。古代天文学说把十二星辰的位置跟地上州、国的位置相对应。就天文说,称分野;就地上说,称分星。‎ C.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升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D. 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深、鸡鸣、平明、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B项,“就天文说,称分野;就地上说,称分星”陈述有误。应是就天文说,称分星;就地上说,称分野。‎ C项,“平级转调叫升迁”,陈述有误,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升迁,是升官。‎ D项,“夜深”这个说法有误,应当叫夜半。‎ 故选A。‎ ‎22.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表示辞去官职的词有“下车、致仕、移病、请老”等,“悬车”指官吏初到任,“解褐”指入任为官。‎ B. 三辅指秦代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C. 表示授予官职的词有“辟、征、除”等,表示升官的词有“陟、拔、加”等,表示暂代官职的词有“摄、署、权”等。‎ D.‎ ‎ 九州指传说中国上古时期划分为九个地理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秦居冀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A项,“‘悬车’指官吏初到任”陈述有误。悬车,是指致仕。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故云。‎ B项,“指秦代时”分析有误,应是西汉时。‎ D项,“秦居冀州”陈述有误。秦居雍州。‎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从 到文字书籍,从广播电视到移动互联网,知识的内涵与传承方式在不断 。短视频的兴起,在拓展知识边界的同时,也让“知识普惠”的愿景逐渐接近现实。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拉近了群众与科学文化知识之间的距离。有关人士希望知识界人士能通过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在15秒到1分钟的时长里.以短小精悍而又图文并茂的形式,让用户享受知识普惠所带来的益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生产的容量、传播通路变得日趋多元。( )——让知识覆盖更广泛的受众、提升知识的功能价值。2018年11月15日,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抖音公开课”教育扶贫活动,深度走访贵州省“益童乐园”站点,以抖音视频为“教具”,用 的形式向当地学龄儿童现场讲授地理、生物、天文等学科的科普知识。对于处在大山深处的弦子们而言,抖音上妙趣横生的科普内容, 拓展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走出”深山,去探索外部世界。‎ ‎23.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薪火相传 嬗变 寓教于乐 有助于 B. 口耳相传 演变 寓教于乐 有助于 C. 薪火相传 演变 深入浅出 有利于 D. 口耳相传 嬗变 深入浅出 有利于 ‎2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 B. 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使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得到改变。‎ C. 短视频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使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传递给受众,一改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 D. 短视频将平日里严肃的知识内容,以更加形象化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一改知识原有的高深、枯燥的刻板印象。‎ ‎25.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短视频的最大价值是知识的沉淀与传播,从而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 B. 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短视频的最大价值在于知识的沉淀与传播 C. 短视频对于知识沉淀与传播的最大价值,在于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 D. 推动实现知识的“普及”和“惠及”,是短视频对于知识沉淀与传播的最大价值 ‎【答案】23. B 24. D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近义词辨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一是辨析近义词,抓住词语的不同点。近义词的不同,有使用对象不同,词义轻重不同,感情褒贬不同,词语语法功能不同。二是关注语境,理解空格处侧重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口耳相传”,用口说耳听的方式传授。“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撤柴已经饶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语境中说的是“知识的内涵与传承方式”’故第一处应选“口耳相传”。‎ ‎“演变”和“嬗室”,这两个词都有“发展变化”的意思,但前者的语义垦在“历时轻久的变化”,故第二址应选“演变”。‎ ‎“寓教于乐”,把教育跟娱乐融合为一体,使人在娱乐中受到教育。“深入浅出”,指文章或言论的内容很深刻,措辞却浅显易懂。语境中说的是用抖音的视频进行科普,第三处应选“寓教于乐”。‎ ‎“有助于”和“有利于”这两个词都有“对……有好处”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帮助”,后者侧重于“有利”根据语境,第四处应选“有助于”。‎ 故选B。‎ ‎【24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更加形象化的方式”前缺少介词“以”,故排除BC项。‎ 二是中途易辙,“知识……的印象得到改变”改换了主语,应改为“一改……印象”,因此排除A项。‎ 故选D项。‎ ‎【25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补写方法: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内容,把握文段层次;2.明确空缺句子所处的位置,判断补写句子与前后句的关系;3.勾画出能够选用或参照的信息;4.选词造句;5.串读检查。‎ 从整个文段来看,括号内要填的语句主语应为“短视频”,据此分析可排除ABD三项。‎ 从括号后面的内容来看,“让知识覆盖更广泛的受众”这是知识的“普及”,“提升知识的功能价值”这是知识的“惠及”。‎ 故选C。‎ ‎【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四、写作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党的十九大发出了“两个一百年”时代号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将贯穿于当代青年人整个青年期和中年期,当代青年无疑是幸运的一代,他们将见证“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成为现实。‎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二)下图是2019年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当代青年眼中好工作”的图表数据。‎ 而今,即将中学毕业的你,面对国家赋予的使命,面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有着怎样的思考?请联系自身人生经历和社会时代特点,写一篇文章,和同学交流关于“青年职业选择”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50字。‎ 特别提示:卷面要求整洁,字迹工整清楚,字写错用一道斜线划去。‎ ‎【答案】青年强则国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曾经的小小少年,如今已成长为年少有为的青年,都肩负着祖国负重前行的责任,努力的富国!兴国!强国!‎ 青年强则国强,需要青年勇于直面挫折,迎接挑战。五四爱国运动时期,李大钊,义无反顾地加入爱国组织,就注定了李大钊的坎坷命运,奠定了其爱国主义英雄形象。李大钊进入爱国组织成为地下党,时刻面临着被敌人发现的危险,无数的困难摆在他眼前,他从不曾低头。在他执行秘密任务时多么危险的情况,他都沉着冷静的面对,对于执行途中的障碍,他搜都机智破解扫除。正印证了他曾说过的一句话,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 正是因为像李大钊这样的无数青年,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勇于直面挫折,迎接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爱国主义才获得成功。因为五四爱国运动中,青年参与和做出的贡献占绝大的部分,所以从此以后的每年5月4日被定为五四青年节。‎ 青年强则国强,需要青年勇于承担,自立自强,不断完善自我。曼瑟尔曾说过,青年时期是要做一点什么事情,即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的一种机遇。身为青年的我们,要有祖国应对外敌时的气势与豪迈心态。对于成长的道路,我们应该把握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把握机遇期,全面应对挑战,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勇于承担重职,强化自己,把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俗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既然总有人成为英雄,为什么不能是你呢?我们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职责和责任,不能逃避,不能躲藏,要在历练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自立自强,把自己的实力历练强大。‎ 人生不是如砥的道路,喜乐悲欢在人生的舞台上从未曾独幕。我们都不要活成,生而为青年我很遗憾的模样。‎ 青年强则国强,需要青年认清自我,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对自己问心无愧的人。‘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是习近平在演讲时最多提到的。青年就是国家的支柱,支柱高了,强大了,充实了,则国家就稳定了,富强了。青年像每天升起的蓬勃朝阳一样,强劲而又光芒四射。青年国之栋梁,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自己文化素质和品行,增强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的《苔》激励着无数青年也学牡丹开,即使弱小也要学着慢慢强大。‎ 青年强则国强,新时代的青年人,让我们感谢机遇,发挥自己,强国又强己。‎ ‎【解析】‎ ‎【详解】本次作文是给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仔细审读材料,整体理解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白材料蕴含的道理。审清本题的限制性,然后选取合适的角度进行立意构思。如写议论文,要做到观点鲜明准确,论据典型,论证要有力,要有层次性,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进行论证。论证方法不能单一。如写记叙文,则要写清人和事,注重细节描写,以情动人。本次作文要求联系自身人生经历和社会时代特点,写一篇文章,和同学交流关于“青年职业选择”的看法,倾向于写作议论文。‎ 审题:‎ 本次作文由两则材料组成。第一则有两段话,第一段讲党的十九大发出的“两个一百年”时代号召与青年的关系,青年人既是“两个一百年”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见证者。第二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要求和期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人肩负着使命和重任。第二则材料是有关“当代青年眼中好工作”的问卷调查。从图表排名次序可知,当代青年眼中的好工作排除靠前的首先是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是干得开心,再次是解决社会上长期不能解决的问题等。立意时可以从任一材料出发,最好综合二则材料的内容。可以强调青年人要有理想,有担当,对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努力。也可以从青年就业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谈青年当自强,青年强则国强等。‎ 参考立意:做“两个一百年”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青年当自强;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当有使命感;有为青年,不负韶华;青年当努力实现理想等。‎ 行文思路:‎ 假如以“青年强则国强”为立意构思,则可以这样行文:开头先由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引入话题,亮出观点,青年强则国强。然后强调青年勇于直面挫折,迎接挑战,可以以五四时期李大钊之例讲述五四青年节的由来。接着对青年提出要求,要自立自强,不断完善自我,还要认清自我,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做于己于国有用之人。最后重申论点,强调青年强则国强,要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素材积累:‎ ‎1.“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大家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2.“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3.“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4.“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广大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全称是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质也就是有些地方所说“时评类”作文,其本质还依然是材料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明确的指向性任务,意在增强写作的目的性、防止套作。这种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对一事物或社会现象的态度与看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清晰与晓畅。因此,在写作这类作文时,有些基本的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要素,才能达到要求;只有具备了其中的基本框架,才能在考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笔者认为,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多了。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