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 学年第二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憎.恶(zēng) 鬈.曲(juǎn) 歆.享(xīng) 艰苦卓.绝(zhuó) B. 汗涔涔..(chén) 嫉.恨(jí) 狙.击(zū) 锱.铢必较(zī) C. 木讷.(nè) 玉墀.(chí) 倔.强 (jué) 一筹.莫展(chóu) D. 殡.仪馆(bìn) 隽.永 (jùn) 粗鄙. (bǐ) 窸窸窣.窣(su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选择 要求,如本题“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然后结合字形和字意辨析字音正误。 A 项,“鬈曲”的“鬈”应读(quán);“歆享”的“歆”应读(xīn)。 B 项,“汗涔涔”的“涔”应读(cén);“狙击”的“狙”应读(jū)。 D 项,“隽永”的“隽”应读(juàn);“窸窸窣窣”的“窣窣”应读(sū)。 故选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在广场的东面,这个坏家伙明目张胆地走动,每闯一次祸,受害的人总有几十个。但是, 在这些错综复杂、苔藓遍地、狭窄的“巷子”里,他的脚步却放慢了。 B. 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饷,她转身进去 抱被子了。 C. 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 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摘自作文评语) - 2 - D. 杭州至黄山的高铁线经过众多游览圣地,是一条穿梭于山水画廊间的黄金旅游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然后结合字形结构以及语境推测字形正误。 B 项,“半饷”的“饷”应为“晌”; C 项,“闲熟”的“闲”应为“娴”; D 项,“圣地”的“圣”应为“胜”。 故选 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关部门要围绕医疗卫生均衡发展等重要民生问题,开展具有监督性的调研视察,讲真话, 建诤言,勉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B. 很多政府在财政上捉襟见肘....,资金有限又面临政府大量投资的需求,如何确保民生投入成 为考验政府的难题。 C. 踢了半天足球,虽然没有进半只球,但队员们奋力拼搏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斗志,其表现 还可用差强人意....来评价。 D. 这所中学虽然为省级重点,但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 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 项,勉力:努力,尽力,语境是说尽力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符合语意。 B 项,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语境是说很多政府在财政上 的困境,符合语境。 C 项,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从前面的语境可知,虽有不足,但队员们的表现大体 还能让人满意,符合语境。 D 项,贻笑大方:被内行笑话。从语境上看,与前面的“被人”语意重复。 故选 D。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 - A. 知道一大推的影星、歌星和娱乐明星,却不知道中国科学院的著名院士,这能怪孩子们吗? 看看我们的主流媒体每天都在传播些什么吧! B. 随着实体书店的升温,让不少独立书店都展开了一系列和书有关的活动,而被称为“中国 最美书店”的钟书阁也选择了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试营业。 C. 自从在线教师时薪过万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意识到,如何与 力量巨大的互联网相处正成为教育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D. 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作用,让他们在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从中感受到青年 的友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 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 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 项,“知道一大推的影星、歌星和娱乐明星”不合逻辑,“影星、歌星和娱乐明星”概念交 叉,并列不当。 B 项,“随着……让……”成分残缺,主语残缺,滥用介词“随着”,造成后面一句话主语残 缺。 D 项,“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作用”语序不当,应将“充分”移到“发挥”前面。 故选 C。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知道,航天器在太空运行,需要利用推进器系统来执行轨道变化、轨道维持、姿态控制 等多种任务。 , , , , , ,是航天器延寿的关 键。 ①航天器寿命即宣告终结 ②提高推进剂利用效率(产生单位推力的推进剂需求量) ③因此推进剂携带量决定了航天器在轨寿命 ④目前推进系统基本都通过航天器携带的推进剂产生推力 ⑤推进剂一旦消耗殆尽 ⑥从而满足航天器动力需求 - 4 - A. ②⑥⑤④③① B. ④⑥⑤①③② C. ④⑤②①⑥③ D. ②③①④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句 子的排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浏览整个语段以及所给的句子,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 然后抓住关联词语、代词、指示代词等确定句子之间的关系。这段文字是分析推进器对于航 天器的意义。 根据所提供的 6 个句子的内容,可以判断出④⑥为一组,谈的是目前推进系统中推进剂的作 用;⑤①为一组,谈的是推进剂消耗殆尽的后果;③②为一组,是结论性的句子,③“因此 推进剂携带量决定了航天器在轨寿命”是对前面的小结,而②“提高推进剂利用效率”与横 线后的句子内容上联系紧密。故正确语序为④⑥⑤①③②。 故选 B。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母亲曾当着众兄妹感慨地说:“如果你当初留在重庆不回来,我和你家父的骨头都早就没 有了。” B. 每一朵花都在含笑,笑蜜蜂的多情,笑蝴蝶的单相思,笑季节对自己的垂爱,笑生命的灿 烂光华。 C. 他自豪地说:“看把你们给美的,要不是我尽力玉成你们这桩婚姻,你们现在还不知道在 干啥呢?” D. 南京城用它一贯的“热情”恭迎我的到来,炙热的天气着实给来自西北高原的我一个下马 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 项,家父:谦辞,称自己的父亲。此处用错对象。B 项,垂爱:敬辞,说对方对自己的爱护。符合语境。C 项,玉成:敬辞,感谢对方的成全。此 处用错对象。D 项,恭迎:敬辞,恭敬地迎接对方。此处用错对象。 7.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我国传统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②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 5 - ③岂能无意酬乌鸦,惟与蜘蛛乞巧丝。 ④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A. ①中秋节 ②清明节 ③端午节 ④重阳节 B. ①元宵节 ②端午节 ③中秋节 ④重阳节 C. ①中秋节 ②端午节 ③七夕节 ④清明节 D. ①元宵节 ②清明节 ③七夕节 ④端午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本题针对传统节日设题。解答 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选择要求,如本题“诗句所写内容与我国传统节日对应恰当的 一项”,然后回顾传统节日所处的季节,所涉及的活动、食物、景象等,再逐一分析所给的 诗句。 解析:①“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意思是“千家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姑娘们笑盈盈出 门游赏”,由“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可知应是元宵节。 ②“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意思是“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 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由“纸灰”“泪血”“杜鹃”可知应是清明 节。 ③“岂能无意酬乌鸦,惟与蜘蛛乞巧丝”意思是“怎么能不酬劳喜鹊们的搭桥之恩,却只向 蜘蛛求取蛛丝呢”,由“乌鸦”“蜘蛛”“乞巧”可知应是“七夕节”。 ④“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由“悬虎艾”“龙舟”可知 应是端午节。 故选 D。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可以先理 - 6 - 解词语的今义,然后把今义代入句中,如讲不通,则考虑古今异义。 B 项,“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C 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D 项,“其实”古义,那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A 项,“狼狈”古今都指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故选 A。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后来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它。 B.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我赞许他能够行走在古人的道路上,就写下这 篇《师说》来送给他。 C.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 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猪狗吃人吃的食物却不知道检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 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A 项,“再次”错误,此处的“再”意思是“两次”,句子意思是“后秦击赵者再”应译为“后 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 B 项,“行走在古人的道路上”错误,“行古道”意思是“履行古人之道”,“余嘉其能行古 道”应译为“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 D 项,“检讨”错误,“检”意思是“收敛”或“制止”,应译为“猪狗吃人吃的食物却不知 道收敛”。 故选 C。 10.下列对《虞美人》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7 - A. “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可已经沦为阶下囚的李煜见了尤其心烦。 B. “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出李后主在年复一年消逝的时光面前的慨叹,加深了悲凉 之感。 C. 下片开头写作者想象中的故国,把“雕阑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有物是人非之感。 D. 最后两句词人将心中万千感慨凝结为一个“愁” 字,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以“春水” 喻愁,写出了“愁”无穷无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 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虞 美人》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D 项,“运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错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是反问, 而是设问,自问自答,作者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 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和汹涌翻 腾。 故选 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 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 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逄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 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 8 -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且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 D. 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12.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焉用亡郑以.陪邻 A. 以.勇气闻于诸侯 B. 敢以.烦执事 C. 亦以.明死生之大 D. 不赂者以.赂者丧 1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这次围攻郑国主要是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 并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伏笔。 B. 烛之武临危受命,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了烛之武 的大智大勇。 C. 第 3 段“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好像置身于郑国之外,站在秦国的立场上 说话,引起秦伯的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了可能。 D. 晋文公没有袭击秦国,而是毅然决定撤军,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使得 晋文公终成霸业。 【答案】11. C 12. C 13. B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 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 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C 项,“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意思是“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赐”,恩惠。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本题“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这是考查虚词“以”的用法,然 后根据“以”在句中的位置和“以”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 9 - 例句“焉用亡郑以陪邻”中“以”是目的连词,来; C 项,“亦以明死生之大”中“以”也是目的连词,来; A 项,“以”是介词,凭借; B 项,“以”是介词,拿、用; D 项,“以”是介词,因为。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体现了烛之武的大智大勇”错误,“临危受命,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 家生死存亡的重任”应该是体现了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故选 B。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 一、关注词性差异。 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 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 的思路。 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 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 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 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 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 不可机械、盲目。 参考译文: 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 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 军队必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 了,无能为力啊。”郑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 - 10 - 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 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 自己将会灭亡。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 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 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 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 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 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 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 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 盟约。派杞子、逢孙、扬孙守卫那里,自己就回去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 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这是不仁义;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 是不明智;利用混乱去改变已有的协调,这并不是威风。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 郑国。 14.下列对《品质》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 吧”的心情,而是心平气和地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 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过了一会儿,可以看到他的或他哥哥的面孔从店堂里二楼楼梯口往下 边张望——楼梯口是黑洞洞的,同时透出沁人脾胃的皮革气味。随后就可以听到一阵喉音, 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上身没有穿外衣, 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 或者说,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 A. “像走进教堂那样” 说明顾客总是带着崇拜的心情来的。 B. “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没有人在店堂里招待客人,说明格斯拉兄弟俩忽视顾 客,也是他们后来生意越来越差的原因。 C. “透出沁人脾胃的皮革气味”,表现了“我”对格斯拉诚实经营的赞美。 D. 选文中“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写出了格斯拉“沉溺”在他制靴的梦中,表现了他对 工作的热爱和忘我的精神。 【答案】B - 11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 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品质》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恰 当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 项,“说明格斯拉兄弟俩忽视顾客……”错误,没有人在店堂里招待客人是因为格斯拉兄弟 俩辛辛苦苦在楼上做靴子。 故选 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与其坐而“联想”,不如奋起“华为” 这个周末,“断供”刷屏。 一个关于“如何看待联想疑似断供华为办公电脑、服务器的传闻?是否属实?有何影 响?”的提问,在舆论场迅速由“疑似”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话题,对于前者的质疑、 批评和嘲讽,近乎一边倒地在社交媒体蔓延。5 月 19 日凌晨,联想集团发布声明,表示目前 向华为公司供货正常。华为公司也向媒体表示,联想对华为的办公电脑和服务器停止供应的 消息是“谣言”。 网络空间,一则“疑似”传闻能够骤然而起、急剧升温最终成为热门话题,基本都混杂 了信息不对称、情绪化宣泄等等多重成因,这几乎已是规律性的呈现。理智告诉我们,在各 种非官方信息满天飞的情况下,官方信息更接近事实。在舆论触角遍及每一个角落的今天, 用虚假信息搪塞舆论,不管饮鸠止渴。联想和华为作为国际级的知名企业,它们的声明和回 应无疑是值得信任的。冒着总有一天会被戳穿的风险,单方面或是联手作一场应对舆论危机 的公关,后果是这两家企业都难以承受的。 大道理是要管小道理的。退一万步说,即便真的出现了传闻中描述的情形,它也不是主 要矛盾而是次要矛盾,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是次要方面,尽管那样的行为在情感上的确有 难以接受的地方。归根到底,美国的极限施压,采取各种手段阻击华为,才是问题的缘起, 更是问题的关键和根本所在。 离开这个基本的事实和总体的背景,所有的讨论都会瞄错了靶子、模糊了焦点。从这个 逻辑起点出发,如果为了枝节问题群情激愤,比如一味讨伐所谓的 " 断供者 ",始作俑者反 倒成了置身事外的看客,我们就十分有必要对这样的情绪保持高度警惕。在美国动用国家力 量打击华为的关键阶段,用不知从何而来的传闻 " 传播 " 中国企业之间所谓的嫌隙,撕裂 - 12 - 舆论共识,激化公众情绪,动机暂且不论,效果却是 " 搅混水 " 层级的,受益者显然不是 我们。许多亲痛仇快的事情,就是在盯着芝麻、无视西瓜的情境中形成的," 断供 " 传闻不 应该成为舆论场上的一个新案例。 竹贵有节,人贵有志。就在美国商务部将华为纳入 " 实体名单 " 之后,华为子公司海 思公司宣布一直作为 " 备胎 " 的海思芯片全部 " 转正 "。之前的独立研发芯片之路,被称 为“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背后的支点是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和务实奋进的实干精神。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走到今天,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原因有很多, 但是危机意识和实干精神一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元素。" 备胎转正 " 是这些元素的最新呈 现。与其坐而论道,被各种传闻牵着鼻子走,作一些无谓的 " 联想 ",不如奋起直追,对中 华文明的赓续有所作为。这是“断供”传闻给我们最现实的启示。 中国前进的步伐是阻挡不了的,这既是我们的神圣权利,也已被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历 史验证。面对大概率会出现的各种困难、障碍和挑战,特别是面对来自外部的倾轧,消除内 部的纷扰,做好自己的事情,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我们才能不断地向前,向前! (摘自 2019 年 5 月 19 日人民网评,有删改) 15.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疑似联想”的提问,迅速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热议话题,两家公司联合发声: 这是谣言。 B. 作者认为,在各种信息满天飞的当下,应该相信联想和华为的官方声明和回应。 C. 制造这种谣言的动机不可告人,让国人去讨伐“断供者”,始作俑者却置身事外。 D. 面对困难,国人应该消除内部的纷扰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同应对美国的倾轧。 1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应该透过表面找到问题的症结,所有谣言的根源和关键还在于美国对华为的极限施 压。 B. 一个“疑似联想”的提问,迅速发酵成“联想断供华为”的热议话题,夹杂着信息不对称、 情绪化宣泄等多重成因。 C. “与其坐而联想”是劝诫国人不要被传闻迷惑,做无谓的猜想,引起内讧,自乱阵脚。 D. 竹贵有节,人贵有志。作者在“联想”与“华为”的比较中,大加赞赏“华为”的居安思 危,奋发努力,贬斥“联想”的“落井下石”。 【答案】15. A 16. D 【解析】 - 13 -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项,“两家公司联合发声: 这是谣言”错误,第二段说的是“5 月 19 日凌晨,联想集团发 布声明,表示目前向华为公司供货正常。华为公司也向媒体表示,联想对华为的办公电脑和 服务器停止供应的消息是‘谣言’”,由此可知,联想和华为两家公司并没有联合发表声明, 而是各自发表声明。 故选 A。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 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 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 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D 项,“作者在‘联想’与‘华为’的比较中,大加赞赏‘华为’的居安思危,奋发努力,贬 斥‘联想’的‘落井下石’”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无意把“联想”与“华为”比较,在 赞赏“华为”时亦无贬损“联想”之意。 故选 D。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 3 分) 17.根据语境,填写名句。 (1)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大阉之乱,_______________,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3)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王实甫《长亭送别》) 【答案】 (1). 术业有专攻 (2).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3). 别有幽愁暗恨生 (4). 疏林不做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 - 14 - 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 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 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 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术业、缙绅、幽愁、 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8 题 3 分,第 19 题 6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 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 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 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 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节选自鲁迅《祝福》) (乙) 当“公诉”(按照法官们至今沿用的行话)执行完毕,就轮到千万种私人的报复了。在 这里就象在大厅里一样,妇女们特别起劲,她们全都对他怀着某种憎恨,有的恨他奸诈,有 的恨他丑陋,而以后一种人的憎恨最为厉害。 “邪教的怪物!”一个说。 “骑扫帚把的家伙!”另一个嚷道。 “做个凄惨的怪笑吧,”第三个说,“那样你就能当上愚人王了,要是今天变成了昨 天!”“得哪!”一个老妇人说,“那就是刑台上的怪笑了。什么时候他才在绞刑架上做怪 笑呢?” “你什么时候才会在百尺黄泉下把你的大钟顶在头上呢,可恶的敲钟人?” “敲晚祷钟的就是这个魔鬼呀!” “啊,聋子!独眼!驼背!怪物!” “这个丑像比所有的医药还能使孕妇流产呢!” …… (节选自雨果《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 15 - 18. 赏析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19. 甲乙两文刻画了一群怎样的“看客”形象?文章为什么要着重刻画这些人? 【答案】18. (1)采用对比(对照)的手法,写了鲁镇上男人和女人对待祥林嫂的态度虽有 不同,但是都是冷漠无情,表现了祥林嫂生活在一个冷漠无情的环境,揭示了人物命运悲剧 的实质。(2)神情描写,“鄙薄的神气”“陪出”等细致地刻画了鲁镇上女人们的刻薄、虚 假、无情。(3)用嘲讽的语气描写人物,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19. 甲:甲文主要刻画了一群冷酷无情、麻木无知的看客形象。反映了封建思想对女人们的 毒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吃人”的本质。 乙:乙文主要刻画了中世纪人们愚昧无知、缺乏怜悯同情的形象。写看台旁人们对加西莫多 的诅咒和侮辱,反衬主人公爱斯梅达拉的善良、纯洁、有爱心,同时与后文“拍手叫好”形 成对照,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爱”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赞颂了美好人性的力量。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首先要到文中找到设题的句子,分析句子表述的对象是谁,接着分析使用了什么手法、词语、 句式,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 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这句话表述的主体是鲁镇的 男人和女人,讲述了鲁镇男人和女人听到阿毛被狼吃了这一故事时的反应,男人“敛起笑 容”“没趣走开”,女人“不独宽恕”“改换鄙薄的神气”“陪出许多眼泪”,男人女人表 现截然不同,形成对比,但无论是男人和女人,并非真的是同情祥林嫂,揭示出人们的冷漠 无情,而这也是祥林嫂生活的环境,揭示了人物悲惨命运的实质。“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 要陪出许多眼泪”属于神态描写,鲁镇女人内心对于祥林嫂是看不起的,是鄙薄的,对于祥 林嫂的遭遇也并非真的同情,所以此处的神态描写其实是体现出鲁镇女人的虚假刻薄。“似 的”“改换了”“陪出”等词语的运用让语句带有一种嘲讽的语气,体现作者对当时这种凉 薄无情社会的不满。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分析形象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 求,如本题“甲乙两文刻画了一群怎样的‘看客’形象?文章为什么要着重刻画这些人”, 这里包含两个问题,一是“看客”的特点,二是刻画这些人的作用,然后要到文中找到描写 - 16 - 这些“看客”的内容,结合具体的情境来分析其特点,再从情节、形象以及主题方面分析作 用。 先看甲文,文中对这群看客的描写如下,“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 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 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 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 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这些女人把祥林 嫂的悲惨遭遇当成谈资,这些“慈悲”的女人利用她们的片刻闲暇,“特意”寻来,不断撕 开祥林嫂痛苦的疮疤,在“猎奇”之后,不断地享受发自内心的“满足”,把咀嚼鉴赏祥林 嫂的悲哀当成空虚生活中的乐趣,殊不知自己其实和祥林嫂一样,同为女人,同样受到封建 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奴役,展现出这群看客的冷酷无情、麻木无知,通过对这些女人的刻 画,可以看出封建思想对她们的毒害之身,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吃人本质。 再看乙文,文中对看客的描写如下,“妇女们特别起劲,她们全都对他怀着某种憎恨,有的 恨他奸诈,有的恨他丑陋,而以后一种人的憎恨最为厉害” “邪教的怪物!”“骑扫帚把的 家伙!”“做个凄惨的怪笑吧,”“那样你就能当上愚人王了,要是今天变成了昨天!”“那 就是刑台上的怪笑了。什么时候他才在绞刑架上做怪笑呢?”“你什么时候才会在百尺黄泉 下把你的大钟顶在头上呢,可恶的敲钟人?”“敲晚祷钟的就是这个魔鬼呀!”“啊,聋子! 独眼!驼背!怪物!”“这个丑像比所有的医药还能使孕妇流产呢”,面对敲钟人的受刑, 这些看客不但不同情,而是对敲钟人进行辱骂和侮辱,展现出这群看客的愚昧无情。此时的 看客对敲钟人是辱骂侮辱的,而后文出现的爱斯梅达拉却是给敲钟人水喝,这与看客的反应 截然不同,所以看客的表现其实是对爱斯梅达拉的反衬,突出爱斯梅达拉的善良;后文的看 客面对爱斯梅达拉的表现而“拍手叫好”,这与此处的表现形成对照,而这些看客之所以有 这样的表现,是受到爱斯梅达拉的感召,这就突出文章的主题——爱”能唤醒人性中的良知。 考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分析做答。 四、写作题(本大题 4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无底气,生无根据。”底气是自信的表现,是内生的巨大力量。底气,不是嗓门高、 脾气大、口气粗,更不是狂妄、耍横和傲慢,而是表现为一种骨气、硬气和勇气。有底气的 人有数、有谱、有据,有底气的人不忧、不惑、不惧。人固如此,家国亦然。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 17 - 600 字。 【答案】例文: 底气从何而来 最近以来,底气成了中国人意志品质中一抹鲜亮的底色。“中国人民是有底气的!”这 一句句充满底气的铿锵话语“燃”起了无数中国人的精气神,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人无底气,生无根据。”底气说到底是自信的表现,是一种内生的巨大力量。有底气 的人不忧、不惑、不惧,有底气的人有数、有谱、有据。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底气就 是不畏险阻、一往无前的勇气,是大无畏的意志品质。 中国底气不是“吹”出来的,而是民心民气撑起来的。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说:“我 唯一的遗憾就是只能为祖国牺牲一次。”这动人的话语,正是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声。底气靠 什么来托底?最重要的是靠民心、民气。当今的中国,民气高涨、民心凝聚,万众一心、众 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的民心民气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爆 发出“冲开绝壁夺隘而出”的力量来。 中国底气不是“夸”出来的,而是国力国运托起来的。新中国成立 70 年和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所积聚起来的经济韧性强劲有力,回旋空间很大。展望中华大地,“到处都是活跃跃 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这是中国大踏步向前的底气所在。 中国底气不是“掉”下来的,而是制度体制形成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经过无数 仁人志士的艰辛探索,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好路子,这条路子越走越宽广、越走 越亮堂。 中国的底气不是“冒”出来的,而是道义时势赋予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当今世界潮流是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开放,时代潮流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 化和文明多样化。中国的发展理念、治理思路、政策措施都走在顺应时代潮流的阳光大道上, 代表人类发展的未来和方向,符合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诸如深化改革开放、倡导建立人 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等,中国就是想让大家都好,也愿意让大家搭乘 中国发展的“顺风车”。这是一种世界情怀,是大格局、大境界和大自觉。 底气,不是表现在嗓门高、脾气大和口气粗上,更不是表现在狂妄、耍横和傲慢上,而 是表现在一种骨气、硬气和勇气上,更是表现在不忧、不惑和不惧的态度和气势上。“狭路 相逢勇者胜。”底气,让中国航船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 - 18 - 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 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则以“底气”为中心词的材料作文,考生需要理解“底气” 的内涵,思考其作用价值,然后找到最佳的立意方向。 【审题】浏览材料可以发现,这则材料的核心概念是“底气”,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解说“底 气”,突出“底气”对于个人、家庭、国家的意义。所谓“底气”是基本的信心和力量。底 气来自自信,只要心中有底,不论你表现得多么谦卑多么客气,别人都能感受到你的自信。 这种表现就是一种底气,财富、学识、家庭背景、专项技能这些通通都能成为你的底,并产 生底气。人无底不壮,浑身有气无力。“底气”是自信的基础,“底气”靠的是实力,而实 力来自于长期的艰苦奋斗;“底气”表现为骨气、硬气和勇气;人立足于社会需要有底气, 有底气的人有数、有谱、有据,有底气的人不忧、不惑、不惧;国家也一样,需要有底气, 国家的底气来自于全国人民的努力拼搏,艰苦奋斗。由此可知,本次作文既可以谈个人的底 气,也可以谈国家的底气;既可以谈底气从何而来,也可以谈拥有底气的意义价值。 参考立意:底气来自实力,实力铸就自信;奋斗让你底气十足;内心丰盈,自带光环。 行文构思:首先拟定一个与材料密切相关的标题,如“底气从何而来”;然后开门见山,直 接引出话题,接着对“底气”进行阐释;正文部分围绕“中国底气不是‘吹’出来的,而是 民心民气撑起来的”“ 中国底气不是‘夸’出来的,而是国力国运托起来的”“ 中国底气 不是‘掉’下来的,而是制度体制形成的”“ 中国的底气不是‘冒’出来的,而是道义时势 赋予的”四个方面对标题做出回答;结尾部分回归材料,升华主题。 素材: 1.底气是一种坚持的力量,让我们直面生活的挫折。昔日的纪伯伦屡遭困难,甚至被放 逐去了美国,可是这一切并没有让他沦陷于内心的哀愁。他在《先知•沙与沫》中写道:“人 的挫败是不会击垮内心的底气的,底气尚在,黎明便不遥远!”因为有底气,他用笔书写着对 “爱与美”的追求;因为有底气,即使作品遭人非议,被人烧毁,他也没有停止写作的步伐; 因为有底气,他才会说出“我原以为我是这世界微小的一块碎片,可我后来才发现,这整个 世界只是我生命中的一块碎片!” 2.底气是一种高度的自信,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人生。李白在官场失意、前途迷茫时仍然 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酒任平生,让中国的文学殿堂星光灿烂;“我 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断臂的钢琴王子刘伟在命运一次次无 情的打击下,仍然坚信自己大有可为,他一次次挑战自我,用双脚谱出最美的乐章,活出了 别样的精彩。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幼年时面对他人的偏见,曾自信地说:“我不仅要当英 - 19 - 国的第一个女议员,还要当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当她与石油大亨撒切尔喜结连理时,她又对 记者说:“今天,人们知道撒切尔夫人是因为撒切尔,明天,人们将因为撒切尔夫人而知道 撒切尔!”正是这种自信与气魄让她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令人刮目。 3.底气是一种蕴藏的实力,让我们感知背后的强悍。东晋世族谢安从容不迫主导淝水之 战,一战成名,正是因为有成竹在胸、决胜千里的周密部署;怀才不遇的王勃吟出“老当益 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千古佳句,正是因为有十足的才情和强大 的内心;刑场上的谭嗣同高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正是因为有了改革变 法的历史洪流的推动;内战前的毛泽东将生死置之度外,亲赴重庆谈判,也正是因为有了千 百万中国人民的支持。 4.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特别是要有一种底气。有了底气,便获得了战胜困难的力量; 有了底气,便拥有了创造精彩人生的自信;有了底气,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强悍的实力。 - 2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