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二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全国通用)

绝密★启用前 ‎2019年11月19日 《每日一题》必修2-鉴赏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 ‎《诗 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www.jtyhjy.com)‎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阅读下面《诗经》中的诗歌,回答问题。‎ 谷风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①。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②!‎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③,思我小怨。‎ ‎(注)①颓:旋风。②遗:遗弃。③大德:指能共患难。‎ ‎2.诗歌的第一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诗歌表达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白马篇 曹植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白马饰金羁①,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②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③何参差。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控弦破左的④,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⑤,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⑥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①羁:马笼头。②幽并:幽州和并州,民俗任气尚侠。③楛(hù)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④的:箭靶。下文的“月支”“马蹄”都是箭靶名称。⑤接飞猱(náo): 射中飞猿。⑥中:心中。‎ ‎4.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借问”领起四句补叙人物身份来历,“游侠”暗示了少年的鲁莽好勇。‎ B.“宿昔”以下八句用多种手法,极力渲染人物的英姿飒爽、武艺超群。‎ C.“边城”以下六句写军情紧急,少年勇赴国难,纵横疆场,呼应开篇。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D.结尾八句展示了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格调昂扬向上。‎ ‎5.“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运用了“赋”的手法,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诗经·氓》)‎ B.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诗经·采薇》)‎ C.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D.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6.清代学者称曹植诗“极工起调”,意思是曹植作诗非常讲究开头,请简析本诗开头两句的精彩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④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柳宗元与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四刺史因同属革新派王叔文集团而遭贬。②飐(zhan):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④百越:即百粤,泛指南方的少数民族。‎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写诗人初任柳州刺史,登高望远,百感交集,写诗寄赠给一同被贬谪的朋友。‎ B.诗歌开篇紧扣题目,写出了荒野辽阔、海天相连的宏大境界,含有深广的情意。‎ C.诗人善于写景,颔联写远景,细致真切地描绘出芙蓉与薜荔在暴风雨中的情状。‎ D.尾联既和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也写出作者音书不达的悲伤孤寂。‎ ‎8.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柳州诗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这首诗在内容和写作手法上都和《离骚》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题干明确了要求分析的具体的手法,主要结合诗句找到这种手法,然分析效果即可,诗中“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2. 起兴的手法。“习习谷风,维风及雨”的意思是风带来雨,诗歌以此起兴,引出下面丈夫抛弃妻子的内容。 ‎ ‎3. 诗歌的一、二两章,在特定的风雨交加的环境中表现弃妇的悲惨命运,第三章写出弃妇情绪的变化、思想的觉醒和人格的升华。体现了女主人公从被遗弃之后的悲愤到对现实有深刻理解,从而自重自强的情感变化。 ‎ ‎【解析】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歌的第一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题干直接指向“第一章”,考生要分析第一章写了什么内容,然后再看使用什么表现手法。“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意思是“谷口呼呼刮大风,大风夹带阵阵雨。当年担惊受怕时,唯我帮你分忧虑。如今富裕又安乐,你却弃我掉头去”,前两句以“谷风”起兴,表现女子对遗弃自己的丈夫的控诉。这种风雨的描写 既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是对生活艰难境况的暗指,表现在过去的风雨中,有许多的不安和恐惧,但是他们在苦难中能够相亲相爱;苦难过后,丈夫却把妻子遗弃了。考生可以围绕“起兴”进行分析。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歌表达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考生要关注题干中“变化”一词,由此可知,诗歌中的情感不是一成不变的,考生要借助诗歌的语言分析这种变化。从诗中来看,诗歌的第一、二章写女子被丈夫遗弃,诗中的女主人公被丈夫遗弃,她满腔幽怨地回忆旧日家境贫困时,她辛勤操劳,帮助丈夫克服困难,丈夫对她也体贴疼爱;但后来生活安定富裕了,丈夫就变了心,忘恩负义地将她一脚踢开。此时的女子是满腔幽怨而又是满怀控诉。第三章写女子的态度变化。如从“转弃”“弃予如遗”等可以看出女子遭受遗弃;从“无草不死,无木不萎”看到女子思想的转变,女子从被遗弃之后的悲愤到现在对现实有深刻理解,从而自重自强的情感变化。考生围绕这些内容答题即可。‎ ‎【点睛】‎ 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 A ‎ ‎5. D ‎ ‎6. 本诗前两句写饰着金色辔头的白色战马,直向西北飞驰而去。“白马”“金羁”,色彩鲜明,“连翩”“驰”,富于动感,表面写马,实则写人,写出了游侠儿的飒爽英姿和娴熟骑术,渲染了气氛,暗示了边情的紧急,也为全诗歌奠定了刚健明快的基调。 ‎ ‎【解析】‎ ‎4.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A项,“鲁莽好勇”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 ‎5.试题分析:该题考诗歌的表现手法。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D项,连用四个分句来细细铺陈刘兰芝的才艺。‎ ‎6.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赏析曹植诗歌的开头,因为他的开头极讲究。“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开头两句以太影蒙太奇的手法展示了一匹饰着金色辔头的白色战马,直向西北飞驰而去。“白马”“金羁”,色彩鲜明,“连翩”“驰”,富于动感,表面写马,实则写人,写出了游侠儿的飒爽英姿和娴熟骑术,渲染了气氛,暗示了边情的紧急,也为全诗歌奠定了刚健明快的基调。开头两句画面感很强。‎ ‎7.C ‎8.内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被贬谪之意。诗人身世与屈原有相似之处,因参与王叔文的革新运动被贬到遥远、荒僻的柳州,此诗就表现了他这时的心情。‎ 手法:比兴。《离骚》用香草美人象征人格的美好与高洁,本诗中用“芙蓉”与“薜荔”象征着诗人和诸友人高洁的品质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解析】好教育云平台(www.jtyhjy.com)‎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项,“颔联写远景”错,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故选C。‎ ‎8.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诗歌表现手法很多,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渲染、正侧面相结合等。学生要对每一种手法都了解掌握,才能够正确加以判断。本诗与屈原的《离骚》在内容与表现手法有相似之处。(1‎ ‎)在内容情感上,《离骚》屈原的被放逐与诗人的被贬,二者所受到的精神打击是相似的。诗人身世与屈原有相似之处,因参与王叔文的革新运动被贬到遥远、荒僻的柳州,此诗就表现了他这时的心情。(2)在表现手法上,《离骚》用香草美人象征人格的美好与高洁,本诗中用“芙蓉”与“薜荔”象征着诗人和诸友人高洁的品质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二者都采用了“比兴”的手法。‎ ‎【点睛】‎ 比较鉴赏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做这类题要(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诗歌赏析:‎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元和十年,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屈原《离骚》有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又云:“擥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锚谩e牢岱ù笄靶拶猓非世俗之所服。”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问,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