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增分精练辑:第二部分 专题一 散文阅读 单文精练二 沙海一苗树 Word版含解析
单文精练二 沙海一苗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文签:纪实散文+一苗树改变生活 沙海一苗树 梁 衡 ①没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不知道绿色就是生命的火种。 ②世界排行第九的库布其大沙漠浩瀚无垠。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 就是这叶上的一痕。但只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 一片混沌。村民的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 人将被堵在屋子里。村里所有的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 有多深。苏东坡形容月光下的院子,竹柏交影,如积水空明。而风沙过后的院子,沙与墙平, 月照明沙静无声。我曾有在沙漠边生活的经历,风起时帽檐朝后戴,走路要倒行,就是进了 村也分不清房子、行人。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 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 沙埋而失踪的。人在这样的地方怎么生存?乡民渐渐逃亡殆尽。 ③村里有个汉子名高林树,一个名字中有三个木,也该他命中有树。全家人实在过不下 去了,就逃到三十里开外一处低沙壕处。一次赶车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树苗,就势插在 沙窝子里。借着低处一点水汽,这树竟奇迹般地成活了。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柳树长 到一房高。外来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凉棚四处一望,直到天边也就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绿, 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不知点燃了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能在这树荫下、沙壕里,喝口水, 喘喘气,比空中加油还宝贵。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称为“一苗树壕”。时间 一长,这个地名就传开了。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 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 就有百,栽树成瘾,几近发狂。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 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 绿。有树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点潮气。1990 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高林树在 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 先富,一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的,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沙窝子里淘出这么大 一个宝。远近的村民纷纷效仿,进壕栽树,种树种草种庄稼。一晃过去快三十年。三十年后 是什么样子呢? ④2018 年 8 月底,塞上暑气初消,秋风乍起,我有缘来造访这个远近闻名的一苗树壕官 井村。高老汉已八十多岁,不再见客。村主任和老人的二儿子领我登上全村最高处,天高云 淡,浩浩乎绿盖四野。一物降一物,原来这沙子也有能制服它的宝贝。杨、榆、柳等高大乔 木如巨人托天,而柠条、沙柳、花棒、苜蓿等灌草则铺开一张硕大的地毯。正是羊柴、柠条 的开花季节,那红白相间的小花朵,就如小姑娘身上的碎花衣裳。羊最爱吃的沙打旺草,挺 着一条圆滚滚的绛紫色花棒,如孩子的小手举着一大块巧克力。黄沙早已被逼到遥远的天边, 成了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这时一丝风也没有,天地静得出奇。黑黝黝的玉米地密不透风, 十里、八里地绵延开去,浓得化不开。眼前这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不是一苗树、一 点绿了。村主任自豪地说,这一带壕里产的沙柳苗抗旱、抗虫,成活率高,全国凡有沙漠的 地方都用我们的苗。我们现在是拿“万”字来说话——现有沙柳苗基地七点六万亩,林地十 六点六万亩,还有一万亩甘草、一万亩土豆、一万亩苜蓿、一万头奶牛……全村已人均收入 两万元。我听着他不停地“万”着,笑道:“你现在已算不清,有多少万个‘一苗树’了。” ⑤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以储存水 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 ⑥我问高老汉的儿子,你爹当年栽的那“一苗树”呢?他说,早已长到两抱粗,那年我 哥结婚,砍倒做了家具。我说那是个标志,砍了多可惜。他说,要是知道现在有这么多人来 参观,肯定不会砍。不过事后又补栽了一棵。我就急切地跟他去看,这是一棵榆树,也快有 两抱粗,枝叶如盖,浓荫覆地。榆树是个好树种,木硬枝柔,抗风耐旱,特别是到春天时榆 钱满树,风吹四方,落地生根,子子孙孙繁衍不息。我说,这树上一定要挂个牌子:一苗树。 让人们不要忘记当年那百里沙海中一点绿。 ⑦世界第九大沙漠的变绿,原来是从这一苗树开始的。(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没有一开始就介绍官井村,而是先从库布其大沙漠与沙漠中的达拉特旗说起,让读者 对官井村的生存环境有了全面认识。 B.第④段画线句对绿洲初秋之景进行了细致描绘,其中“绿洲上一条金色项链”这一喻体的 使用,表达了作者对沙漠的喜爱之情。 C.文中村主任用“万”介绍官井村的沙柳苗基地、林地、甘草、苜蓿、奶牛等种植和养殖的 规模,突出了官井村环境与经济的巨大变化。 D.官井村保留“远处的沙丘”“一苗树”都有让后代不忘历史的意思,它们也是对官井村人 改变沙漠、劳动致富的伟大功绩的铭记。 答案 B 解析 “表达了作者对沙漠的喜爱之情”错,画线句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黄沙被治理后成了 绿洲的点缀的喜悦之情,并不是对沙漠的喜爱之情。 2.文章写了三个时间的官井村,有何不同?这样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同:四十年前的官井村,黄沙肆虐,庄稼难有收成;三十年前的官井村,高林树 种树致富,村民纷纷效仿;2018 年的官井村,绿盖四野,人均收入过万,远近闻名。 (2)运用了对比手法。 (3)效果:把官井村四十年前、三十年前、2018 年的面貌作对比,突出了努力奋斗才能创造美 好生活的主题。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从文章中找出三个时间段对应的文字应区域,然后概括归纳其 中的不同。三个时间段放在一起,强调的是今昔翻天覆地的变化,运用的是对比手法。最后 回答对比手法的作用即可。 3.文章第⑥段写到“‘一苗树’被砍倒做家具,事后又补栽了一棵”。有人认为,以此内容 入文,是作者的败笔;也有人认为,这样写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个 问题的认识。(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认为这是作者的败笔。理由:(1)把“一苗树”砍掉做家具的行为有违环境 保护的初衷,这是变相地向自然掠夺,与高林树种树的初衷背道而驰;(2)原来的“一苗树” 被砍又被补栽,不能反映高林树种树的意义和价值;(3)这一内容的加入使结尾段中的“一苗 树”指代不明,让读者迷惑“一苗树”是指原来的那棵柳树还是现在的这棵榆树;(4)用补栽 的榆树代替被砍的柳树,弱化了历史的分量,起不到“一苗树”对官井村面貌变化的见证作 用。 (示例二)我认为这是作者的匠心所在。理由:(1)树木既有绿化功能,也有实用价值,把“一 苗树”砍掉做家具正是体现了树木为人类生活提供物质资源的实用价值;(2)原来的“一苗 树”被砍又被补栽,榆树代替柳树,是绿化作用的接力,也体现了造林改变环境的精神的不 断传递;(3)这一内容的加入增加了“一苗树”的内涵,“一苗树”既指原来那棵柳树,也指 现在这棵榆树,更指千千万万为改变环境而种下的树木;(4)用补栽的榆树代替被砍的柳树作 为官井村的标志,是在时代变迁中体现官井村对历史的铭记。(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作答,言之 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深入思考本段内容与全文内容和主题之间的关系。答题时,首 先要明确观点,认为是败笔或是匠心所在,再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要言之有理,能佐证 自己的判断。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②段用苏东坡笔下的院子和想象中风沙过后官井村的院子相比较,突出了沙漠环境的恶 劣和沙漠生活的艰难。 B.文中连续运用“万亩”“万头”“万元”等数量词,突出了官井村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表达了当地村民的自豪之情。 C.村民在治沙过程中留下一些沙丘,是追求生态效益而牺牲经济效益的表现,体现了保护环 境、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 D.高林树和村民们是改善环境、劳动致富的典范,他们用持续不断的辛勤努力,谱写了奋斗 创造幸福的时代篇章。 答案 C 解析 由文中“他又指着远处的沙丘说,生态平衡,这沙漠也不敢全治完,留一点在那里可 以储存水分,发展旅游,也好让下一代知道过去这里曾是什么样子”可知,在治沙过程中留 下一些沙丘,不是“追求生态效益而牺牲经济效益的表现”,故选 C 项。 2.这篇散文的内容具有纪实性,语言具有文学性,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纪实性:作者亲历;材料真实;情感真挚。 (2)文学性:多用修辞,形象生动;化用名句,典雅隽永;间用口语,具有生活气息。 解析 此类题型,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特点,具有很大的复杂性, 在提取信息时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 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对人物进行采访,有问有答,素材真实,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均真实可信。对沙漠恶劣环境的慨叹、治沙成功的自豪、作者的赞 叹,真诚自然,情真意切。语言多用修辞,间或化用名句,运用口语,使文意表达富有变化, 摇曳生姿。 3.本文以“沙海一苗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含义丰富,既指高林树在库布其大沙漠种下的每一棵柳树,又指高林树本人,还指 生活的火种、生命的希望。(2)突显主题,赞美“高林树们”用辛勤的劳动改造沙漠、改变生 活的奋斗精神。(3)强化效果,通过“沙漠”之“大”和“一苗树”之“小”的对比,引起读 者的关注。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然后分析标题与文章中心的 关系(标题本身的点题作用、揭示文章的中心内容、突出主题等);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同时 注意题目本身的特点,如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技巧的运用,或特定句式等。针对本题, 标题的表层含义指高林树在沙漠种下的每一棵柳树,从深层含义来说,通过文中对高林树故 事的描写,以及村长和高林树儿子的话可知,在沙漠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是高林树克服困难 带着乡亲们一点一点富起来的,所以“沙漠一苗树”又指高林树本人及其身上体现的精神品 质,还指一苗树点燃的远行人的生的希望等。同时,从标题本身来看,茫茫沙海之大和一苗 树的一点绿之小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人关注。查看更多